中国热量表进入新世纪

中国热量表进入新世纪

一、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热量表(论文文献综述)

丁茂祥[1](2018)在《基于物联网的供热计量智能管理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更好的生活水平的追求也不断地提高。传统的供热管理方式开始显得落后起来,不能满足日常管理的要求。如何提高供热中的数据采集效率,降低供热环节的能源浪费等问题,在当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物联网技术日臻成熟,如何将物联网技术与供热技术结合起来,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供热领域专家的持续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对供热计量方面的技术背景进行了研究与介绍,再对热计量智能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与构建,接着基于此模式构建热计量智能管理平台,提出了一套基于网联网的供热计量智能解决方案,并设计了热计量智能管理平台的实时保障及管理实现,以及工程实例分析。最后在总结中对供热计量智能管理将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三部分:智能管理模式分析构建、智能管理平台分析和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以此实现供热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在这套供热计量领域的智能管理方案的支持下,预期可实现节能减排,供热优化管理,节约供热成本,极大提高供热效率。而相关工程实践也验证了热计量智能管的作用。

张高山[2](2016)在《热计量平台及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热计量仪表是用于供暖系统中计算和实时显示介质通过热交换回路过程中热能变化量的装置。热计量仪表不仅要计算和显示换热过程中的热能变化量,还要方便人们的监测与数据保存。热计量系统采用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为控制器,在以LabVIEW为平台实现监测软件的设计。本文对热计量计算方法及原理进行研究,选择了合适的热计量算法。研究温度测量、流量测量及热量计算的原理及方法,选择合适的的传感器及相关计量仪器,完成了温度测量、流量测量及热量计算的硬件电路设计及其软件程序编写。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搭建了热计量实验平台,进行热计量系统的检测与分析。同时利用WLKO1L39无线收发模块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通过LABVIEW实现系统数据的实时监测以及数据保存。经实验可知,该热计量系统达到二级标准,监测软件的响应性好,易于实现。

孙望[3](2014)在《超声波热量表内流场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声波热量表是目前家庭供暖系统中常用的计量热量消耗的仪表,本文主要研究基表内流场的流动特性,采用方法包括数值模拟、实验校验及PIV实验观察等手段。首先针对两种不同的表体构型,结合试验校验的结果,通过数值模拟(CFD)初步得到基表内流场特点及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一系列参数,包括入口反射镜形状、雷诺数、测量管长径比等参数;接着通过PIV实验,对流动细节有进一步的了解,以考察热量表本身的适应性以及与测量精度密切相关的流动机理。具体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根据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确定沿两块反射板之间中心线上的速度积分,是影响其测量准确性的重要参数,而速度积分的大小及分布规律与内流场的流动特性密不可分,其中流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流动经过前端第一个反射装置的绕流后形成两股射流,同时在反射镜背面形成一段流动“静水区”,其中射流的方向及强度、“静水区”面积的大小和稳定性受入口形态影响。2、两股射流在测量管前端处汇合,此时中间部分流速较快,流动介质在相对狭小的空间(测量管内)通过不断的能量交换后,流动逐渐趋于稳定。3、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的管流流动,流经第二个反射装置后再次形成两条射流流出测量管。综合比较两款不同热量表的流场特性及实际测量准确度,得出影响其测量的参数主要包括:反射镜的形状及大小、测量管的长径比及流动的雷诺数等。基于以上这些考虑因素,提出了一套改进优化方案,主要是,1、在入口前端安装-个喉道结构,以起到整流效果;2、采用立柱型反射镜,并在工艺上尽量制作圆滑,避免尖锐部件产生流动分离;3、测量管前端增加喇叭口状的导流构型,使流动尽量平顺过渡;4、增大测量管的长径比,使流动尽快发展到稳定状态。改进后的热量表模型性能明显改善,达到预期目的。采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测量手段,进一步考察了热量表的流动特性。首先针对前端安装直管段时,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流场特性建立基本认识。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流量条件下,流场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演变和非定常流动特征。进一步针对实际中常遇到的前端安装球阀的工况条件,考察了安装条件对超声波热量表响应特性和测量偏差的影响。结合之前直管段的实验观测结果,发现此种结构超声波热量表的适应性与其流场非定常性的关系是一致的,即流场结构稳定则适应性强。此外,综合多参数的实验结果表明,雷诺数是判断小口径超声波热量表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无量纲参数。

李先清[4](2014)在《热计量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用于计量换热管道系统所吸收或者释放热能的仪器称为热计量表,热计量仪表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将用热总量呈现给用户。伴随中国对冬季取暖缴费体制的不断改革,热计量仪表将会走进了千家万户,热计量仪表的开发与应用将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对于国外热计量产品产品而言,国产热量表虽然价格便宜,但无论是在精度还是可靠性上,都存在有有明显劣势。由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国产热计量仪表的生产大多是进行产品仿制,没能从基础理论方面对热计量仪表的性能开展深层次的研发,所以为尽快实现供热体制的改革,对于研发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热计量仪表就尤为重要。为了深入分析热计量仪表在精度以及可靠性上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根据热计量仪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准则,设计出一套热计量实验系统,通过原理研究结合设计实验对在热计量仪表中所应用的关键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的内容研究如下所示:(一)对热计量算法进行深入研究,使用不同种的热计量算法对热计量的精度有很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热计量算法的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后分别采用直接焓差法与k系数补偿法来进行热量的积算,通过比对试验数据得到更精准的热计量方法。(二)温度测量的精度对热计量结果也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温度测量方法,对比测温原理与实验结果,选择更为精准的测温电路作为热计量系统的温度检测方式。(三)设计热计量实验系统,完成实验装置制作。在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上完成流量、温度差以及热量数据的检测。完成对所测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出热计量系统的测量精度。

王刚[5](2014)在《采暖分户计量温度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温度法分户计量技术是以室内温度为参考依据的测量方法,可有效地解决“蹭热”“供暖测量改造成本过高”等问题。论文针对温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根据温度法需对室内温度进行长期监控的特点,提出以不与外界相邻的室内内墙作为测温对象,经过实测分析初步确定室内温度修正系数:阴面室内温度修正系数为0.96,阳面室内温度修正系数为1。其次,通过实测数据和Fluent模拟分析室内典型冷热源对温度的影响得出:室内温度测量时,应距200W以下电器0.5m以外测量;对于大功率电器、人为开窗等现象提出采用排除干扰法进行计算并初步验证其可行性。最后,根据建筑固有因素对室内温度影响,采用DeST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建立室内平均修正温差表,优化已建立的直接计算法数学模型,通过计算验证优化后误差为5.8%。通过对温度法分户计量技术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以实际测量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验证其准确性及可行性,为温度法分户计量在工程实践中提供参考依据。

胡红亮[6](2013)在《超声传感精密测量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超声波检测方法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以其具有不易受光照、电磁场、以及被测物体颜色影响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导航,冶金铸造工艺,流量检测等领域,其传播时间的精密测量是超声波检测方法的物理基础。而如何提高超声波近距离检测的时间分辨率、如何有效提取远距离检测时极其微弱的超声波信号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差分单频可控脉冲相移法用于测量超声波微小时差,时差分辨率可达2ns,并将其应用于超声波热量表的流量检测,可以改善小流速下限性能,提高流量计量仪表量程比。同时针对超声波远距离测量时信号微弱难以检测的问题,采用了非线性测量方法(混沌检测方法)提升检测精度。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分析了常用超声波微小时差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流量检测当中超声波信号较强,提出了差分单频可控脉冲相移法的微小时差测量方法,并介绍了功能电路的实现,本方法时间分辨率可达2ns。2)研制了基于上述方法的小口径低功耗超声波热量表样机,包含流量计量、温度检测、红外通信、数据存储、空管检测、M-bus通信、无线通信、液晶显示等功能。设计了样机硬件系统、MSP430下位机软件,并在工业现场的校表装置上对样机进行了标准化测试,测试得到0.02m/s下限流速,上限流速达5m/s,并在设计上能测到更大的流速。3)针对远距离情况下超声波信号极其微弱甚至被淹没在噪声当中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耦合混沌同步系统的远距离超声波时差测量方法,给出了方案的设计,包括方法的介绍与仿真分析以及在定量浇铸控制系统中应用方案介绍。最后,本文给出了进一步研究上的展望。

张祥兵[7](2012)在《户用热量表动节流元件流量计及其变送器的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每年供热消耗的能源巨大,然而利用率却很低。目前各地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供热制度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推行供热按量计费政策。为了适应计费制度的变化,需要使用能够准确计算热量的仪表用于供热系统。对于热量表的开发,最重要的是流量计的选用。目前已经形成产品的流量计很多,但是还没有一款基于某种流量计制作而成的热量表,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我国供热系统。主要原因是:我国供热系统中水杂质含量大,流量计极易堵塞;供热系统管径较小,一般流量计不适应小管测量;制作复杂,流量计的成本较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流量计方案。在确定热量表结构的前提下,提出了流量计的设计方案。此流量计汲取了传统节流式流量计结构简单、寿命长、测量精度高的优点,摒弃了传统节流元件前后取压孔容易堵塞的缺点。在分析流量计工作过程、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对流量计进行了力学建模,将流量计分成机械模块和检测模块两部分。机械模块为配接有两片金属膜片的文丘里管,首先利用Ansys软件在对金属膜片的弹性性能作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了适合流量计开发的膜片;然后利用Fluent软件对影响文丘里管节流性能的参数进行了探讨,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适合流量计开发的文丘里管;最后对机械模块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其真实的工作状态,得到了仿真分析结果。根据仿真分析结果指导检测模块的设计。提出了悬臂梁式、力放大机构式和双孔平行梁式三种弹性体用于检测模块,分别对影响检测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根据机械模块的输出设计了三种结构。对流量信号的传送设计了变送器,对变送器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探讨,并设计了电路。流量计样机及变送器制作完成后,利用二进制流量标定台对流量计静态特性进行了测试,主要包括线性度、灵敏度、变差及重复性等。对比流量计在不同检测模块下的静态性能,选择了较优的方案。将信号变送器接收流量计的输出信号,利用二进制流量标定平台对变送器的输出信号进行了标定。流量计测试,不仅论证了流量计的可行性,而且发现工作性能较为出色,说明可以将本设计的流量计运用到热量表开发中。

翟成园[8](2012)在《V型超声波热量表基表结构及管道内涡发生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10年供热计量工作的全面铺开,全国各地新建和既有居住建筑逐渐开展热计量收费,随之带动的热计量行业欣欣向荣。但是热量表的精度问题却成为了制约热计量工作的主要因素。在时差法测量原理中,超声波信号的采集是影响精度的最重要因素。在矩形管道中,超声波换能器与水的接触面上以及信号反射的下壁面上的生锈对信号的反射和采集都有较坏的影响。另外管道内的微小颗粒或者气泡都会对信号的传递有影响。为了消除以上的不利因素,本次设计引入了涡发生器这一装置。它可以使流场在超声波的反射区域产生漩涡,以冲刷下壁面,消除反射区域的微小的颗粒或者气泡。本文在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一款V型超声波热量表的基础上,对其基表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创新,根据研究成果给出了圆形和拱形两种基表结构的优化方案,并引入了涡发生器来提升热量表的性能,并研究了涡流发生器的基本形状、安装位置及倾斜角度对反射区域漩涡的影响。对V型超声波热量表基表分别采用标准κ-ε模型和RNG k-E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然后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对比表明,标准K-ε模型能够满足模拟计算的精度要求。以管道内反射区域漩涡强度为评判依据,本文分别模拟了矩形管道内不同形状尺寸的涡流发生器对漩涡强度的影响。以此计算和分析结果为依据,给出最佳的涡发生器基本形状、安装位置和最佳的倾斜角度。在对计算结果进行处理时,利用流场内速度矢量图、等速度线图、等压力图和斯托克斯定理来体现涡发生器不同参数对漩涡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并辅以实验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并配有大量的数值计算图谱,结果生动清晰。针对V型超声波热量表的基表研究对超声波热量表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李甲胜[9](2012)在《基于能量收集技术的低功耗超声波热能表的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由于超声波测量技术的发展及超声波测量的众多优点,超声波热能表在户用热量计量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今热能表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技术的不完善,使得超声波热能表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当前超声波热能表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从超声波热能表的长期供电、超声波传感器在管道上的安装问题、测时精度以及低功耗等问题出发,设计了一种户用型、基于能量收集系统的低功耗超声波热能表系统。为了解决超声波热能表的长期供电问题,设计了能量收集系统。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将管道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负载特性实验,给出了不同条件下温差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分析了温差发电系统在热能表上应用所出现的问题,最后采用电池电源和温差发电系统并行设计的方案,避免了温差发电系统能力不足或温度波动等影响,很好地解决了超声波热能表的长期工作供电问题。鉴于超声波传感器在管道上的安装问题,设计了直通式管段,使超声波传播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不但简化了计算,而且彻底解决了超声波传感器的入射角问题。并采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测量管道的直径和管道倾角两个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达到了既方便传感器安装和测量,又减少了压力损失。采用了高精度的时间测量芯片TDC-GP2,解决了时差法的测量精度问题,并采用了当前最流行的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作为积算仪,通过软件设置,使系统能以较低的功耗工作。通过对流体信号的研究,采用软件设置,解决了供热管道中流体杂质或气泡影响流量测量精度问题。

沈芳[10](2011)在《DN25户用热量表基表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全球能源节约大势所趋,按热计量收费势在必行,这就需要一大批性能优良的户用热量表,而我国现有的热量表技术水平还不够,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因而户用热量表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一款DN25机械式热量表和一款DN25超声波热量表的基础上,对其基表结构分别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得出了两基表结构的优化方案,并设计了一款新型入口的机械式热量表基表。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实验验证了所选的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对机械式基表,分别采用了标准κ-ε模型、RNGκ-ε模型和SSTκ-ω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后分别与实验值相比较,确定了SSTκ-ω模型对基表结构内部流场的计算更接近于真实值。以热量表两大性能参数仪表系数K和压损值以及基表内部流场图谱为评判依据,分别研究了基表叶轮室入口、叶尖间隙、入口斜角、导流片厚度、导流片形状和导流片数量的变化对基表性能的影响,发现叶轮室入口的减小、叶尖间隙的减小、入口斜角的减小、导流片厚度的增加、导流片形状变为翼型和导流片数量的增加都能有效地增大热量表的仪表系数K,提高热量表的测量分辨率。以此计算和分析结果为依据,得到了机械式基表的结构优化方案和新型入口的设计方案。对超声波式基表,采用目前工业中已大量应用的LES方法进行模拟计算,并同样以实验值验证了此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以K系数和基表内部流场图谱为评判依据,通过对反射体大小、流体过流面积和反射路径长度对基表性能影响的研究,发现反射体直径的减小、过流面积的减小和反射路径的增加都能有效的改善基表的流场性能,并以此为依据,得到了超声波基表的结构优化方案。本文的研究方法正确,并配有大量的数值计算图谱,结果生动清晰。针对机械式基表和超声波基表的内部结构的研究对机械式和超声波热量表的研究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有一定的创新。

二、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热量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热量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供热计量智能管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物联网的概念
    2.2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2.3 热计量技术发展状况
3 热计量智能管理模式分析与构建
    3.1 热计量技术及管理支持
        3.1.1 热计量管理行为主体
        3.1.2 供热计量
        3.1.3 分户热计量的意义
        3.1.4 分户热计量的形式
    3.2 热计量综合管理方案
        3.2.1 一户一表热计量方案
        3.2.2 通断法热计量方案
        3.2.3 温度法热计量方案
    3.3 供热计量中的智能管理
        3.3.1 供热计量智能管理平台
        3.3.2 大数据助力供热
        3.3.3 树立环保节能理念
4 智能管理平台分析构建
    4.1 智能平台架构分析
        4.1.1 供热计量远程抄表系统总体框架
        4.1.2 集中器框架结构
        4.1.3 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4.2 热计量智能管理平台数据流程
        4.2.1 数据流程
        4.2.3 数据流程图
    4.3 平台管理流程
    4.4 平台综合应用功能
        4.4.1 用户信息综合管理
        4.4.2 设备管理
        4.4.3 能效管理
        4.4.4 平台应用
        4.4.5 供热计量室温监控系统
        4.4.6 供热质量评价
        4.4.7 手机APP与WEB
5 实施保障及管理实现
    5.1 人力及组织模式
    5.2 资金保障
        5.2.1 融资的原则
        5.2.2 融资方式
    5.3 技术保障
        5.3.1 云计算助力智能管理
        5.3.2 引入物联网技术
        5.3.3 利用大数据
    5.4 用户习惯培养
6 供热计量工程实例分析
    6.1 项目概况及改造方案
    6.2 项目改造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热计量平台及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常用热计量仪表概述
    1.3 热计量仪表研究现状
    1.4 远程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任务与内容
第二章 热量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2.1 热量计量原理及算法
    2.2 热量积算仪结构设计
    2.3 热计量程序总体设计
    2.4 温度检测原理及电路设计
    2.5 流量检测原理及硬件电路设计
    2.6 其他电路设计
    2.7 热量计算程序与按键中断显示程序设计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线通信系统研究与设计
    3.1 无线通讯系统的总体设计
    3.2 无线通信原理及模块选择
    3.3 无线通讯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
    3.4 收发流程及调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计量系统监测中心软件设计
    4.1 LabVIEW简介
    4.2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的功能要求及目的
    4.3 监测中心软件设计
    4.4 程序的发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
    5.1 热计量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5.2 热计量系统的实验测量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3)超声波热量表内流场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热量表分类
        1.2.1 机械式热量表
        1.2.2 电磁式热量表
        1.2.3 超声波式热量表
    1.3 超声波热量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超声波热量表声路布置及工作原理
        1.4.1 供热系统的计热原理
        1.4.2 超声波流量计声路布置方式
        1.4.3 超声波流量计工作原理
    1.5 实验数据适应性的计算方法
    1.6 本文工作
第二章 数值模拟方法
    2.1 引言
    2.2 数值模拟工具
        2.2.1 Solidworks
        2.2.2 Workbench
        2.2.3 Fluent求解模块
        2.2.4 CFD-Post后处理
    2.3 数值模拟方法
第三章 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
    3.1 问题描述
    3.2 数值模拟研究思路
    3.3 数值模拟过程
        3.3.1 建立几何模型
        3.3.2 网格划分
        3.3.3 数学模型
        3.3.4 Fluent数值求解
        3.3.5 边界条件设置
        3.3.6 CFD-post后处理
    3.4 基表A与基表B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4.1 测量管中心线速度积分
        3.4.2 不同流量点入口适应情况
        3.4.3 表体内部流场分析
    3.5 数值模拟结论
        3.5.1 超声波热量表内流场发展过程
        3.5.2 超声波热量表基表结构优化思路
    3.6 热量表基表结构设计方案
        3.6.1 前端整流装置
        3.6.2 反射镜形状与大小
        3.6.3 测量管前端“喇叭口”型入口及其长径比
        3.6.4 总结最终改进方案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研究系统
    4.1 引言
    4.2 实验平台
    4.3 PIV测量系统
    4.4 PIV技术简介
        4.4.1 PIV测量原理
        4.4.2 粒子的跟随性和浓度
        4.4.3 PIV的计算方法
        4.4.4 PIV图像处理
        4.4.5 PIV性能综合评估
第五章 基于PIV测量的内流场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2.1 直管段入口条件下基本特征
        5.2.2 球阀扰动影响
    5.3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4)热计量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热计量仪表的分类及特点
    1.3 热计量仪表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主要研究任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热计量算法研究与传感器选型
    2.1 热量计量原理
    2.2 热计量算法研究
        2.2.1 焓差法
        2.2.2 k系数法
    2.3 温度传感器选型
        2.3.1 常用温度传感器介绍
        2.3.2 温度传感器选型
    2.4 流量计选型
        2.4.1 涡轮流量计的基本原理
        2.4.2 流量传感器与流量积算仪选型
    2.5 异步串行通讯与Modbus协议
        2.5.1 异步串行通讯
        2.5.2 Modbus通讯协议简介
        2.5.3 Modbus RTU模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温度检测研究及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温度检测原理
        3.1.1 PT100热电阻物理特性
        3.1.2 热电阻测温原理
    3.2 温度测量电路的设计与选择
        3.2.1 测温电路的设计
        3.2.2 基于PROTEUS的电路测温仿真
        3.2.3 测温电路的选择
    3.3 热量积算仪总体结构设计
        3.3.1 单片机选型
        3.3.2 单片机芯片引脚接出设计
    3.4 系统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3.5 流量测量方法及电路设计
        3.5.1 RS485简介
        3.5.2 RS485芯片的选择
        3.5.3 流量采集通讯电路设计
    3.6 其他电路设计
        3.6.1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6.2 液晶显示模块和按键电路设计
        3.6.3 系统复位电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计量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4.1 软件主程序设计
    4.2 定时器中断软件设计
    4.3 基于Modbus RTU通讯的流量检测软件程序设计
        4.3.1 Modbus RTU主机查询数据帧发送程序设计
        4.3.2 Modbus RTU从机返回数据帧接收程序设计
    4.4 温度测量与热量计算软件程序设计
        4.4.1 温度测量软件设计
        4.4.2 热量计算软件设计
    4.5 按键中断显示程序软件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验平台设计与实验分析
    5.1 热计量实验平台测试原理
    5.2 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5.2.1 试验平台的有限元分析
        5.2.2 管道流体分析
        5.2.3 保温材料选择以及热分析
    5.3 实验平台的搭建
        5.3.1 加热装置的选择
        5.3.2 热流管道器件选择与安装
    5.4 热计量系统测量实验
        5.4.1 热计量的性能参数与指标
        5.4.2 流量测试
        5.4.3 热量测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5)采暖分户计量温度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分户计量发展现状
        1.1.1 国外发展现状
        1.1.2 国内发展现状
        1.1.3 国内外分户计量发展研究对比
    1.2 分户计量方式简介
    1.3 目前分户计量遇到的难题
第2章 温度法室温测量方法
    2.1 室内测温仪表及测温点的选取
        2.1.1 测量仪器的选取
        2.1.2 测温区域及位置描述
    2.2 实测数据分析
    2.3 温度修正系数的确定
    2.4 小结
第3章 室内冷热源影响分析
    3.1 人为开窗影响分析
        3.1.1 人为开窗的能耗简析
        3.1.2 不同开窗情况实测分析
    3.2 室内热源分析
        3.2.1 物理模型
        3.2.2 基本假设
        3.2.3 湍流模型和辐射模型
        3.2.4 网格划分与模拟工况
        3.2.5 模拟结果与分析
    3.3 排除干扰法探析
        3.3.1 方案描述
        3.3.2 数据分析
        3.3.3 操作流程
        3.3.4 可行性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建筑固有因素影响分析
    4.1 DeST 简介
        4.1.1 建筑模拟的发展
        4.1.2 DeST 软件特点
    4.2 固有因素影响分析
        4.2.1 DeST 模型设计
        4.2.2 各因素影响分析
    4.3 因素交叉影响分析
        4.3.1 模拟实验
        4.3.2 数据汇总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直接计算法模型优化
    5.1 直接计算法简介
    5.2 数学模型优化
        5.2.1 温度优化
        5.2.2 方程优化
    5.3 数值计算对比分析
        5.3.1 数据计算汇总
        5.3.2 对比计算结果及分析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围护结构参数表
附录 B 室内平均修正温差表
附录 C 室内散热量计算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超声传感精密测量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超声波检测技术发展
        1.1.1 超声波传播时间精密测量方法及意义
    1.2 超声波热量表的概述
        1.2.1 超声波热量表发展历史及特点
        1.2.2 发展趋势
    1.3 远距离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发展
        1.3.1 微弱信号检测的应用与发展
        1.3.2 超声波微弱信号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工作
第2章 差分单频可控脉冲相移法设计
    2.1 微小时差测量方法
        2.1.1 中断计时法
        2.1.2 环鸣法
        2.1.3 专用集成芯片测量
    2.2 差分单频可控脉冲相移法
        2.2.1 差分单频可控脉冲相移法原理
        2.2.2 差分单频可控脉冲相移法结构图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差分单频可控脉冲相移法超声波热量表软硬件设计
    3.1 系统的方案设计
    3.2 超声波换能器
        3.2.1 换能器关键性能
        3.2.2 本设计换能器选型
    3.3 流量检测模块
        3.3.1 超声波热量表的原理
        3.3.2 超声波流量检测方法
        3.3.3 流量检测功能电路实现
    3.4 温度检测模块
        3.4.1 温度测量原理
        3.4.2 温度检测电路实现
    3.5 系统低功耗电源管理
        3.5.1 供电管理电路
        3.5.2 电源硬件管理策略
    3.6 单片机及外围模块电路
        3.6.1 MSP430FG479最小系统
        3.6.2 通信模块
        3.6.3 液晶显示电路及内部存储
    3.7 系统的软件设计
        3.7.1 MSP430下位机软件设计
        3.7.2 ANT无线下位机软件设计
    3.8 系统样机及工业现场实测图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声波热量表工业现场测试与结果分析
    4.1 超声波热量表测试平台及方法
        4.1.1 流量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
        4.1.2 温度测试装置
        4.1.3 测试方法与流程
    4.2 低功耗超声波流量计系统性能测试
        4.2.1 流量校准和起始流量点
        4.2.2 空管和零流速测试实验结果
        4.2.3 温度测试与校正
        4.2.4 系统功耗测试
        4.2.5 MBUS与ANT无线通信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超声波微弱信号混沌检测方法研究
    5.1 单一混沌系统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5.1.1 基于Duffing系统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5.1.2 仿真与分析
    5.2 耦合混沌同步系统检测方法的设计
        5.2.1 系统方案设计
        5.2.2 耦合混沌同步系统测量原理
        5.2.3 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5.3 定量浇铸中的应用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差分单频可控脉冲相移法电路
附录2 超声波热量表现场测试图
附录3 工业现场校表装置图
附录4 交付样表实物图
附录5 无线通信测试板
附录6 红外通信主站
附录7 MBus通信主站
附录8 MBus通信从站(非隔离与隔离)
附录9 RS485通信从站(隔离)
作者简历及在研究生期间成果

(7)户用热量表动节流元件流量计及其变送器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热量表研究现状
        1.2.1 热计量方法
        1.2.2 国内外热计量表分类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户用热量表动节流元件流量计方案设计
    2.1 户用热量表总体方案
    2.2 动节流元件流量计技术要求及方案设计
        2.2.1 流量计的技术要求
        2.2.2 流量计的方案设计
    2.3 动节流元件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2.3.1 静水中流量计的工作模型
        2.3.2 动水中流量计的工作模型
    2.4 动节流元件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及力学建模
        2.4.1 动节流元件流量计测量原理
        2.4.2 动节流元件流量计力学建模及模块划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械模块的分析及设计
    3.1 基于 Ansys 软件的金属膜片弹性特性分析
        3.1.1 研究目的
        3.1.2 波纹形状对弹性特性的影响
        3.1.3 其他参数对弹性特性的影响
    3.2 基于 Fluent 软件的文丘里管节流性能研究
        3.2.1 文丘里管结构
        3.2.2 直径比对压差的影响
        3.2.3 轮廓对压差的影响
    3.3 流量计实际流场计算
    3.4 机械模块的输出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检测模块及变送器的设计
    4.1 检测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4.1.1 测力悬臂梁的设计
        4.1.2 基于柔性铰链的力放大机构的设计
        4.1.3 双孔平行梁式测力传感器的设计
    4.2 变送器设计
        4.2.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4.2.2 变送器电路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量计及其变送器的实验研究
    5.1 系统测试方案及二进制流量标定平台概述
        5.1.1 系统测试方案
        5.1.2 二进制流量标定平台概述
    5.2 流量计静态性能测试
        5.2.1 流量计测试所需器材
        5.2.2 实验步骤
        5.2.3 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压力损失测试
        5.3.1 实验步骤
        5.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5.4 流量标定实验
        5.4.1 流量标定所需器材
        5.4.2 实验步骤
        5.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V型超声波热量表基表结构及管道内涡发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热量表的国内外发展及超声波热量表研究现状
        1.2.1 热量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超声波热量表的研究现状
        1.2.3 涡流发生器的研究现状
    1.3 超声波热量表及涡流发生器的分类
        1.3.1 超声波热量表
        1.3.2 超声波热量表分类
        1.3.3 涡流发生器的分类
    1.4 基于时差法的超声波流量计应用中的问题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路线
第2章 实验设备及数值模拟理论
    2.1 实验设备简介
    2.2 CFD简介
    2.3 基表内部流场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2.3.1 模型生成软件——PRO/E
        2.3.2 网格生成软件——GAMBIT
        2.3.3 数值模拟求解软件——FLUENT
    2.4 数值模拟方法
    2.5 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
        2.5.1 流量采集方案
        2.5.2 实验部分
第3章 三种涡流发生器对矩形通道内水流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涡流发生器物理模型
    3.2 网格处理
    3.3 数学模型计算
        3.3.1 边界条件
        3.3.2 湍流参数的设置
        3.3.3 计算初始化
        3.3.4 迭代计算
    3.4 涡流发生器基本形状的选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角翼涡流发生器对矩形管道内的水流特性的研究
    4.1 三角翼涡流发生器的安装位置
    4.2 三角翼涡流发生器的倾斜角度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拱形管道的优化与模拟
    5.1 拱形管道的基本参数
    5.2 拱形管道的数值模拟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基于能量收集技术的低功耗超声波热能表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热能计量的技术现状
        1.2.1 国外热能计量的技术现状
        1.2.2 我国热能计量的技术现状
    1.3 超声波热能表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超声波热能表管道的优化设计
    2.1 超声波流量测量原理
        2.1.1 斜射式流量测量原理
        2.1.2 直通式流量测量原理
    2.2 直通式管道的结构
    2.3 管道的优化设计
        2.3.1 Fluent软件求解步骤
        2.3.2 计算结果显示
        2.3.3 数据处理
        2.3.4 管道优化结果分析
3 长期供电问题的研究
    3.1 能量收集技术简介
        3.1.1 压电材料振动发电技术
        3.1.2 噪声发电技术
        3.1.3 太阳能发电技术
        3.1.4 温差发电技术
    3.2 能量收集方案的确定
    3.3 温差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3.4 温差发电片性能分析
    3.5 温差发电系统硬件设计
        3.5.1 外围元器件的选择
        3.5.2 LTC3108引脚应用设置
    3.6 温差发电系统供电能力的性能分析
        3.6.1 连续工作的供电研究
        3.6.2 间歇工作的供电研究
    3.7 超声波热能表的电源系统
4 超声波热能表硬件电路设计
    4.1 流量测量的硬件设计
        4.1.1 TDC-GP2芯片简介
        4.1.2 SPI通信接口
        4.1.3 时钟校准电路
        4.1.4 脉冲产生电路
        4.1.5 测量单元启动电路
        4.1.6 超声波传感器电路
    4.2 温度测量的硬件设计
        4.2.1 温度测量原理
        4.2.2 温度测量硬件实现
    4.3 MSP430外围电路硬件设计
        4.3.1 MSP430单片机简介
        4.3.2 MSP430引脚结构及滤波电路
        4.3.3 JTAG下载及复位电路
        4.3.4 液晶显示电路
        4.3.5 显示切换电路
        4.3.6 红外通信电路
5 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5.2 软件总体设计
        5.2.1 温度测量子程序
        5.2.2 流量测量子程序
        5.2.3 液晶显示子程序
    5.3 软件低功耗及误差处理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10)DN25户用热量表基表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热量表的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热量表原理
    1.4 热量表基表分类
        1.4.1 机械式流量传感器
        1.4.2 超声波式流量传感器
        1.4.3 电磁式流量传感器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2 CFD数值模拟理论
    2.1 CFD简介
    2.2 基表内部流场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2.2.1 网格生成软件——GAMBIT
        2.2.2 数值模拟求解软件——FLUENT
    2.3 数值模拟方法
        2.3.1 直接数值模拟法(DNS)
        2.3.2 大涡模拟法(LES)
        2.3.3 雷诺时均法(RANS)
3 DN25户用机械式锥形热量表的性能研究
    3.1 数值模拟计算方案
        3.1.1 物理模型
        3.1.2 网格处理
        3.1.3 数学模型
        3.1.4 边界条件设置
        3.1.5 湍流参数设置
        3.1.6 计算初始化
        3.1.7 收敛性分析
    3.2 数值模拟计算方案的正确性及优越性分析
        3.2.1 仪表系数K
        3.2.2 压损分析
        3.2.3 数值计算方案的正确性分析
        3.2.4 数值计算方案的优越性分析
    3.3 DN25户用热量表锥形基表的结构优化
        3.3.1 叶轮室入口高度大小改变对热量表性能的影响
        3.3.2 叶尖间隙大小改变对热量表性能的影响
        3.3.3 叶轮室入口斜角大小改变对热量表性能的影响
        3.3.4 入口导流片大小改变对热量表性能的影响
        3.3.5 DN25户用热量表锥形基表的结构优化方案
    3.4 新型入口的DN25锥形热量表的结构设计
        3.4.1 导流片形状改变对热量表性能的影响
        3.4.2 入口双导流片设计对热量表性能的影响
        3.4.3 入口多导流片设计对热量表性能的影响
4 DN25户用超声波热量表的性能研究
    4.1 数值模拟计算方案
        4.1.1 物理模型
        4.1.2 网格处理
        4.1.3 数学模型
        4.1.4 边界条件设置
        4.1.5 湍流参数设置
        4.1.6 计算初始化
        4.1.7 收敛性分析
    4.2 数值模拟计算方案的正确性分析
        4.2.1 K系数
        4.2.2 计算方案的正确性分析
    4.3 DN25户用超声波热量表的结构优化
        4.3.1 流体过流面积对热量表性能的影响
        4.3.2 反射体大小对热量表性能的影响
        4.3.3 反射路径长度对热量表性能的影响
        4.3.4 DN25户用超声波热量表的结构优化方案
5 综合分析及结论
    5.1 综合分析
        5.1.1 DN25户用机械式热量表锥形基表性能的综合分析
        5.1.2 DN25户用超声波热量表基表性能的综合分析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热量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供热计量智能管理应用研究[D]. 丁茂祥.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2]热计量平台及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高山. 宁夏大学, 2016(02)
  • [3]超声波热量表内流场特性研究[D]. 孙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10)
  • [4]热计量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 李先清. 宁夏大学, 2014(08)
  • [5]采暖分户计量温度法的研究[D]. 王刚.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 [6]超声传感精密测量方法及应用研究[D]. 胡红亮. 浙江大学, 2013(08)
  • [7]户用热量表动节流元件流量计及其变送器的设计与分析[D]. 张祥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5)
  • [8]V型超声波热量表基表结构及管道内涡发生器的研究[D]. 翟成园. 山东大学, 2012(02)
  • [9]基于能量收集技术的低功耗超声波热能表的技术研究[D]. 李甲胜.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10]DN25户用热量表基表性能的研究[D]. 沈芳. 山东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中国热量表进入新世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