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茄子新品种

高产优质茄子新品种

一、高产优质茄子新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张成成[1](2021)在《茄子花色果色及相关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文中指出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又名落酥、昆仑瓜,属于茄科茄属,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试验主要对茄子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获得茄子相关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得到茄子主要质量性状之间的遗传连锁关系,为茄子品质选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茄子株高遗传最适模型为D-0模型,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0.84,主基因显性效应值为-0.08,主基因显性度为0.095,BC1、BC2和F2世代对应的多基因遗传率为45.16%、75.11%和46.41%,故茄子株高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茄子单株产量、平均果重和果形指数遗传的最适模型均为E-1模型,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茄子分离世代中,单株产量性状和平均果重性状遗传,BC1和F2群体以主基因遗传为主,BC2群体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果形指数性状遗传,BC2和F2世代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率为52.78%、98.96%。2.茄子花紫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紫色对白色是由一对基因控制。果色紫色对白色是由两对具有重叠作用的基因控制,且紫色基因具有显性上位作用。果皮紫色对绿色为显性,紫色基因对绿色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果肉绿白色对白色为显性,绿白色对白色由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茄子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在遗传过程中存在基因互作效应,控制茄子果肉的绿白色基因对控制茄子果皮的白色基因有上位作用;茄子花色和果皮色为不完全连锁遗传,白花绿皮茄和紫花紫皮茄遗传交换值为23.6%,紫花紫皮茄和白花白皮茄遗传交换值为34.5%;茄子花色和果肉色在杂交遗传过程中符合独立遗传规律,不存在连锁关系。3.茄子可溶性蛋白含量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最适遗传模型为E-1模型,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BC2和F2世代对应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2.64%、54.78%和92.18%;可溶性糖含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最适遗传模型为D-0模型,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BC2和F2世代对应的多基因遗传率为78.06%、79.95%、10.5%;粗纤维含量最适模型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黎振兴,李植良,孙保娟,李涛,宫超,衡周[2](2020)在《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文中提出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北运蔬菜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地理条件形成了我国华南特色蔬菜育种和栽培区域。番茄和茄子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由于华南地区高温、多雨、高湿的天气持续时间长,青枯病爆发等因素严重影响番茄和茄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优质、耐热、抗病种质资源收集鉴评与创新,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及优质、高产、抗病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是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产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对60多年来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优质高产新品种培育、耐高温和抗青枯病等重要性状机理研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等方面进行概述,系统阐述了当前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育种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抗病抗逆和品质应用基础研究、新兴生物和农业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种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包崇来[3](2006)在《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品种‘紫秋’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我国栽培面积广、居民消费量大的主要蔬菜之一,也是我国蔬菜出口创汇七大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生物碱、维生素、类黄酮及矿物质等,具有提高人体抗炎症、抗过敏、防癌和抗心血管动脉硬化等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改变,反季节茄子的生产面积日益扩大,秋季茄子的生产面积已占我省茄子栽培面积的20%~30%。但因科研工作的客观滞后性,生产上仍应用春夏品种在夏秋栽培,缺少适合秋季专用、丰产优质的秋茄专用品种。目前国内种子行业营销理念、宣传广告制作等蔬菜新品种推广技术方面仍处于较低层面,与国外种业有一定的差距。本研究针对国内秋季茄子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所存在的问题,旨在选育一个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新品种,并对新品种推广技术体系进行探索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国内外引进300余份茄子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田间生物学特征特性调查、抗病性鉴定、品质性状鉴定、自交系纯化、定向选择以及栽培试验,筛选出具有不同优异特性的多份纯合自交系。(2)经杂交组合的配制、苗期耐热性鉴定、商品性调查分析、品质测定、抗病性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和多年多点生产性试验,选育出了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新品种紫秋。已于2005年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的鉴定。(3)进行了新品种的展示与示范,这是品种推广的基础性工作,是连接育种、繁种和推广的桥梁;繁育优质种子和研究是针对新品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新品种推广的重要保障。通过良种与良法配套,将使购种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4)建立销售网络体系,选择优秀的经销商和合理分配利润是关键;开展广告宣传有助于新品种的推广;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是新品种推广的长远保障。

王平[4](2021)在《我国种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种业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种业作为战略性核心产业受到高度重视。基于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2)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创新体系不完善;(3)产品同质化严重;(4)种企大部分呈"小、散、弱"的状态,种业竞争力不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1)实施种质资源国家保护战略,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2)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3)保护种业知识产权;(4)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和种企兼并重组。以期为种业创新提供参考,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徐进[5](2021)在《北京近40年蔬菜品种的变化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蔬菜产业在北京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40年来北京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总结了稳产保供、种植业结构调整、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个不同发展阶段中蔬菜种类和品种的变化、播种面积及产量情况,并指出"十四五"期间抓好稳产保供和发展特色蔬菜是工作的重点,品种应用方面应把高产型品种、优质蔬菜品种、专用品种和特菜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

范智颖[6](2021)在《皖南山区茄子种植现状及建议》文中认为茄子是皖南山区主要种植蔬菜之一,主要销往沪、苏、浙等地,具有不错的经济效益。提高茄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可增加当地种植户收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茄子种植发展为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度,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

张鹏[7](2021)在《FBI技术的开发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是育种家们在研究过程中提升育种筛选效率、增加目标基因筛选准确性、方便快捷得到优良品种的重要策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通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凭借其数量多、通量高、规模大的特点,在育种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实验室前期通过改良转座子显示技术,发明了一种新的高通量SNP分子标记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一条转座子引物和一个前景基因的特异引物,通过一步Tn5转座酶反应和两轮PCR扩增构建一个二代测序文库,分析其测序数据可以得知检测样品的前景基因型和遗传背景。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其实验流程进行改良优化,利用特异引物在基因组模板上完全匹配的退火(primer-template perfect annealing,PTPA)扩增目标片段作为前景标记,同时利用引物在基因组模板上的不完全匹配的退火(primer-template mismatches annealing,PTMA)扩增出数以十万计的其它片段作为全基因组的背景标记,最终开发出可以一次性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前景位点和全部遗传背景的FBI(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Integrated genotyping)技术,该技术不受物种限制,可为育种家的种质研究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具体来说,本研究共获得了以下结果:1.完成一个前景基因到多个前景基因筛选的实验方法优化,使引物的PTMA和PTPA扩增效应更强,通过Q-PCR检测最终确立了FBI方法的最优体系。2.完成了FBI技术不同引物在不同作物品种的通用性研究,证明了该方法不受物种的限制,任何一条引物都可以完成不同作物的遗传背景标记。3.利用高保真酶和非高保真酶对比实验,确定了FBI技术特异引物的PTMA效应的匹配模式是引物中间的5~7碱基完全匹配,并且是以滑窗式移动的结合扩增的方式。4.在FBI-seq的应用研究中,完成了同时对稻瘟病抗性基因Pi2、香味基因BADH2、育性恢复基因Rf3和Rf4、品质基因Waxy的5个前景的46个高世代株系的遗传前景和背景的育种筛选。这些实验结果表明,FBI-seq仅需要一条不需要特殊设计和优化的普通引物即可实现对前景标记和数十万个位点的背景标记的同时检测,且能够很方便的转换到不同的前景基因和不同的物种中,尤其是基因组信息积累较少的物种上。此外,该方法可以同时进行多达6种前景的分子标记检测,相比目前其它全基因组标记检测方法,本研究提出的基于LM-PCR和NGS测序相结合的FBI技术,实验流程简单,是一种简单快捷且符合潮流趋势的新型育种的全基因组分子标记方法,在育种研究的基因型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王磊[8](2021)在《198份CIP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和晚疫病抗性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马铃薯起源于南美安地斯山脉,于明末清初传入中国。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抗晚疫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十分缺乏,引进马铃薯种质并综合评价,是改良我国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198份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秘鲁)的材料进行表型性状和晚疫病抗性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评价该种质资源的抗晚疫病能力,为优良抗病品种选育提供良好的亲本资源。本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连续3年,在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的2个试验基地进行了198份材料的22个表型性状的评价,发现两地出苗率变异系数相差很大,张北县该指标显着低于康保县,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在两地均高。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均一度指数(J)的评价,除芽眼深浅指标,198份材料的21个表型指标均具丰富的多样性和很好的均一度。因子确定为6水平且遗传距离在40处时,198份材料被聚类为6类,定义为G1~G6组,其中G2组、G5组和G6组均可分为2个亚组,G4组仅有1份材料(BFY005);分析各聚类群含有的资源数量和重要农艺性状特点后发现,品性优良的资源有G5类群(73份)和G3类群(12份),品性中等为G6类群(57份),品性差的资源有G2类群(52份)、G1类群(3份)和G4类群(1份)。2、利用多态性好的17对引物扩增,获DNA特异性片段186条,清晰条带3360条,其中2770条带具多态性,多态性条带占比82.44%;不同引物扩增的等位基因数介于7~15个之间,Shannon指数(I)1.479~2.301,各位点多态信息指数(PIC)0.680~0.861,故该群体具很好的遗传多样性;当欧式距离为0.44时,198份材料聚类为6类,其中Class 1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198份材料被分为4个Q群,各群体所含材料数量为47份(Q1)、75份(Q2)、50份(Q3)和26份(Q4),其中Q1~Q3群中Q值大于0.6的材料占比46.81~58.00%,Q4群中Q值大于0.6的材料,占比96.15%,说明Q1~Q3的172份材料来源较为多样化,遗传背景也较为宽泛,来自于Q4群的材料来源单一,遗传背景极为狭窄。4个Q群体的材料在不同来源的9个群体(A、B1、B3、LTVR、B3-HT、B3-LTVR、BW和VARIETY、来源不明确)中均有分布,分布无明显界线。表型聚类中划归为优良组的G5类群,其在SSR分群中主要被划归于Class1和Class2群,且表型聚类中划归为中等组的G6类群和低劣组的G2类群,与G5群的情况类似;表型聚类中也划归为优良组的G3类群,在SSR分群中仅被划归于Class1、2和4群。3、连续三年鉴定198份材料的晚疫病抗性,确定具有晚疫病抗性背景的材料群体具有较多的免疫抗性资源(8.33~14.63%);以抗病毒为目的筛选的75份LTVR群体,晚疫病免疫抗性材料仅占4.00%,且高感和感病材料则达60份;不明来源的材料,也具有较高比例的免疫资源(11.76%);4份染色体倍性不确定的材料,其倍性变化与晚疫病抗性能力无关;SSR技术确定的遗传距离很近的3份材料(BFY089、129、189)的晚疫病抗性能力差别很大。4、77份材料含12个被检测的抗性基因,5份材料仅含11个,当缺乏Rpi_abpt或Rpi-blb1基因时,2份材料表现为高感,但包含12个抗病基因的7份材料也表现出高感,故晚疫病的抗性是十分复杂的,需增加检测基因数量;82份材料基于K-value下分群越多,不同类群的材料交织越多,将其分为2个类群时,其中Q2群体占比高,达77.08%,且2个群的遗传背景均极为单一;基于SNP数据下,82份材料被聚类为5个类群,其中a和d类群分别只占1份材料,b类群占33份材料,c类群占8份材料、e类群占39份材料,在这些类群中,b和e类群又分别可分成2个亚群;本聚类结果由于部分基因序列相似、数目较少等,使晚疫病高感材料和免疫材料被聚类在同一个群体中。5、在马铃薯S.tuberosum Group Phureja(DM)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69个NB-LRR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分为CNL和TNL两大类,分别由321个和48个基因组成。对其理化特性、染色体的分布、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基因复制事件、系统发育关系、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筛选出NB-LRR基因家族中响应接种晚疫病P.infestans不同生理小种后的候选基因15个(CNL)和4个(TNL)。

王岩文[9](2021)在《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日益增加,以至于设施番茄栽培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但由于设施结构单一、管理不当及秋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弱光、不良气候灾害等逆境胁迫影响,植株易感染病害,对植株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严重阻碍设施番茄增产增收。有大量研究表明,油菜素内酯(BR)、外源钙可通过提高番茄植株抗病及抗逆性,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但前人对二者功能研究多集中在盆栽试验,在设施应用研究较少,且二者配施方面的研究报道更少。因此为了检验BR及配施外源钙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设施番茄试验,探究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坐果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番茄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生理、病害及产量的影响:BR处理可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及叶片数,以0.5 mg/L BR处理效果显着。高浓度BR处理抑制番茄坐果率并降低产量,而适宜浓度BR处理可通过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适宜浓度BR处理可显着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高浓度BR处理可能抑制光合进程。适宜浓度BR处理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加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喷施BR处理可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BR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增加叶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加Pro、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植株抗病性,从而提高产量。由此表明,0.5 mg/L BR处理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可应用于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及防治TY病毒病。2.不同浓度BR及配施外源钙处理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着增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减缓叶片MDA含量增加并降低相对电导率,同时增加番茄叶片的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或低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促进果实膨大,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后番茄叶片数显着增加,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面积、加快光合进程,进而促进果实膨大、显着提高果实产量。3.BR及配施外源钙对温室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喷施BR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增加生物量积累及叶绿素含量,提高根系活力,且各指标随BR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以0.1 mg/L BR处理效果最明显。喷施BR处理可降低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但低浓度BR与CK1相比达到显着差异水平。此外,BR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增长虽无明显作用,但其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及根系发育水平高于BR或0.2%氯化钙(0.2%CaCl2)单一处理。

李娟,张婷婷,乔宏喜,陈书霞[10](2021)在《陕西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模式及栽培技术集成》文中认为陕西地区设施蔬菜主要以果菜为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室结构及采光保温性能、蔬菜不同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以及现有的栽培技术水平等,可进行越冬一大茬栽培、一年两茬栽培、一年多茬栽培等周年生产的高效栽培茬口安排。通过对延安、杨凌、泾阳、兴平、阎良等地的种植模式和茬口安排调研,我们整理归纳了多种设施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为陕西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和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产优质茄子新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产优质茄子新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茄子花色果色及相关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茄子的起源与分类
        1.1.2 茄子的营养价值
        1.1.3 我国茄子的生产规模
        1.1.4 我国茄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2 茄子中的花色苷
        1.2.1 花色苷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2.2 花色苷的生理功能
    1.3 茄子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进展
        1.3.1 果色及果萼色性状遗传
        1.3.2 果脐性状
        1.3.3 茄子果形性状遗传规律
        1.3.4 产量性状
        1.3.5 茄子株高性状遗传研究
    1.4 生物性状的遗传研究
        1.4.1 植物质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1.4.2 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茄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数据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株高世代遗传分析
        2.2.2 单株产量遗传研究分析
        2.2.3 平均果重遗传研究分析
        2.2.4 果形指数遗传研究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茄子花色、果色、果肉色等性状遗传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及数据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色、果皮色和果肉色独立遗传分析
        3.2.2 果皮色与果肉色相关性遗传分析
        3.2.3 花色与果色相关性遗传分析
        3.2.4 花色与果肉色相关性遗传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茄子主要营养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2.2 可溶性糖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2.3 粗纤维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研究历史
2 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
    2.1 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
    2.2 资源亲缘关系研究
    2.3 资源品质鉴评和抗病性鉴定
3 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育种研究及新品种推广应用
    3.1 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3.1.1 亲本材料创制
        3.1.2 新品种选育研究
    3.2 品种推广应用
4 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应用基础研究
    4.1 番茄、茄子抗青枯病研究
    4.2 番茄、茄子耐热性研究
    4.3 茄子果色相关基因连锁标记研究
5 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产业发展现状
    5.1 发展现状
    5.2 存在问题
6 展望

(3)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品种‘紫秋’的选育及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概述
    2.2 茄子的起源和分布
    2.3 茄子的类型
    2.4 茄子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2.5 茄子的发育特性和条件
        2.5.1 茄子的感光性
        2.5.2 茄子的感温性
        2.5.3 茄子的土壤条件
        2.5.4 茄子的肥料条件
        2.5.5 茄子的水分条件
    2.6 茄子育种研究进展
        2.6.1 茄子种质资源的研究
        2.6.2 新品种选育
        2.6.3 茄子抗病育种
3 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品种“紫秋”的选育
    3.1 选育经过和技术路线
        3.1.1 选育经过
        3.1.2 技术路线
    3.2 选育结果
        3.2.1 紫秋的主要特征特性
        3.2.2 苗期耐热性鉴定
        3.2.3 商品性
        3.2.4 品质
        3.2.5 抗病性
        3.2.6 丰产性
    3.3 新品种鉴定
    3.4 紫秋无公害栽培技术
        3.4.1 育苗技术
        3.4.2 定植
        3.4.3 田间管理
        3.4.4 采收
    3.5 紫秋优质种子生产技术
        3.5.1 培育壮苗
        3.5.2 定植
        3.5.3 田间管理
        3.5.4 杂交技术
        3.5.5 收获种子
4 紫秋新品种推广
    4.1 新品种展示与示范
    4.2 推广网络体系建立
        4.2.1 选择理想的经销商
        4.2.2 合理分配利润,严格市场管理
    4.3 广告宣传体系的建立
    4.4 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
5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4)我国种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种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农业用种保障安全
    1.2 我国种业稳步发展
    1.3 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和法规扶持种业发展
    1.4 种业创新项目增加
    1.5 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意识增强
2 我国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足
    2.2 科研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种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2.2.1 原创性技术研发较少,育种基础研究与应用脱节
        2.2.2 种业创新基础设施不足
        2.2.3 种业科研创新体制不完善
    2.3 产品同质化严重,种业市场环境尚待优化
    2.4 我国种企“小、散、弱”,种业产业竞争力不强
3 促进我国种业发展的对策
    3.1 实施种质资源国家保护战略,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3.1.1 开展种质资源系统收集与抢救保护行动,丰富资源多样性
        3.1.2 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基础设施
        3.1.3 提升种质资源利用能力
        3.1.4 完善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机制和配套政策
    3.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种业科技支撑
        3.2.1 加强数字化和生物技术攻关,改善创新基础设施
        3.2.2 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体系
    3.3 保护种业知识产权,净化种业市场环境
    3.4 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和兼并重组,提升种企竞争力
4 结语

(5)北京近40年蔬菜品种的变化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稳产保供阶段(1983—1998年)
2 种植业结构调整阶段(1999—2003年)
3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阶段(2004—2013年)
    3.1 高产新品种不断涌现
    3.2 老口味蔬菜品种重回市场
4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

(6)皖南山区茄子种植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茄子主要种植现状
2 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1 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需科学选择品种
    2.2 栽培技术水平不高,需加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2.2.1 合理安排茬口,整地施肥
        2.2.2 定植管理
        2.2.3 肥水管理
        2.2.4 病虫害防治
    2.3 抗灾能力薄弱,需提高避险能力
    2.4 效益不稳定,需进一步开拓市场
3 结语

(7)FBI技术的开发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分子标记与MAS育种
    1.2 高通量的SNP标记方法
        1.2.1 基于基因芯片杂交的分子标记
        1.2.2 基于测序技术的分子标记
        1.2.3 实验室已开发的高通量SNP分子标记方法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3 FBI技术的设计原理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耗材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及其在研究中的用途
        2.1.3 重要实验试剂与耗材
        2.1.4 引物序列及位点信息
    2.2 实验研究方法
        2.2.1 目标前景(特异位点)检测引物的设计
        2.2.2 多引物(1条、2条、6条、12条)FBI-seq体系实验流程
        2.2.3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FBI方法的开发
        3.1.1 单个前景(单引物)的验证
        3.1.2 多个前景(2、6、12 引物)尝试以及体系的摸索
        3.1.3 多引物的Tag情况分析
        3.1.4 不同引物在不同作物中的通用性研究
        3.1.5 错配结合的规律分析—高保真 DNA 聚合酶和非高保真DNA聚合酶的对比
    3.2 FBI-seq方法的应用-广东水稻所水稻株系与标记结果的分析
        3.2.1 亲本及子代测序数据
        3.2.2 子代株系的前景结果
        3.2.3 背景分析--染色体重组断点分析
        3.2.4 背景分析--黄华占核心基因组区段的分析
        3.2.5 表型结果分析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198份CIP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和晚疫病抗性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种质资源起源与多样性
    1.2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引进及利用情况
        1.2.1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育种进展
        1.2.2 我国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进展
        1.2.3 引进种质资源在我国马铃薯育种中的利用现状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利用
        1.3.1 系谱分析
        1.3.2 形态学标记
        1.3.3 遗传标记法
        1.3.4 SS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1.3.5 SNP分子标记及应用
        1.3.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4 马铃薯晚疫病与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评价
        1.4.1 马铃薯晚疫病概述
        1.4.2 寄主与病原物互作机制
        1.4.3 马铃薯晚疫病危害
        1.4.4 马铃薯抗晚疫病资源筛选及抗病育种
        1.4.5 马铃薯晚疫病相关基因的挖掘及全基因组分析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198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1 试验区情况及材料方法
        2.1.1 试验区气候环境及土壤
        2.1.2 试验材料来源及种植
        2.1.3 田间表型性状测定及赋值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1.4.1 定量性状划分
        2.1.4.2 遗传多样性评价
        2.1.4.3 统计各性状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2.1.4.4 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田间定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2.1.1 不同试验点定量性状的表现
        2.2.1.2 定量性状与环境和年度的互作效应
        2.2.1.3 定量性状的分布与分级
        2.2.1.4 定量性状多样性分析
        2.2.2 定性性状多样性分析
        2.2.2.1 定性性状频率与分布
        2.2.2.2 定性性状多样性分析
        2.2.3 田间21 个形态学性状的因子分析
        2.2.4 田间21 个表型指标的聚类分析
    2.3 讨论
        2.3.1 田间22 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3.2 田间21 个表现性状的聚类分析
        2.3.3 几个极端材料的描述
第三章 马铃薯种质资源倍性鉴定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区气候环境及土壤
        3.1.2 试验材料来源及种植
        3.1.3 染色体倍性研究方法
        3.1.3.1 试验材料采集与保存
        3.1.3.2 核提取液制备
        3.1.3.3 叶片细胞核悬浮液制备
        3.1.4 SSR遗传标记的聚类分析方法
        3.1.4.1 DNA提取及质量检测
        3.1.4.2 SSR引物筛选
        3.1.4.3 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3.1.4.4 SSR标记分析
        3.1.4.5 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性鉴定
        3.2.2 种质资源的SSR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3.2.2.1 引物筛选及其退火温度确定
        3.2.2.2 种质资源SSR扩增条带的多态性分析
        3.2.2.3 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3.2.3 种质资源的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3.2.4 种质资源的SSR聚类与表型聚类的关联性分析
    3.3 讨论
        3.3.1 种质资源群体的染色体倍性鉴定
        3.3.2 种质资源群体的多态性及聚类分析
        3.3.3 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3.4 SSR分类群体与表型分类群体的关联性
第四章 种质资源晚疫病抗性离体评价及其SNP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及基因组信息
        4.1.2 离体叶片晚疫病抗性室内鉴定方法
        4.1.3 基因组测序及SNP遗传多样性分析
        4.1.3.1 DNA提取和测序方法
        4.1.3.2 SNP数据统计及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98 份材料离体叶片晚疫病抗性鉴定
        4.2.2 82 份材料中12 个晚疫病抗性基因的检测
        4.2.3 82 份材料的群体结构及主成分分析
        4.2.4 82 份材料基于SNP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2.5 82 份材料的SNP分类与表型聚类和SSR分群的关联性分析
    4.3 讨论
        4.3.1 晚疫病抗病能力及所选相关抗性基因的评价
        4.3.2 82 份材料的群体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五章 马铃薯NB-LRR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马铃薯基因组中NB-LRR成员的鉴定
        5.1.2 马铃薯NB-LRR家族成员的序列和结构特征分析
        5.1.3 马铃薯NB-LRR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分析与基因重复事件分析
        5.1.4 NB-LRR的进化分析与分类
        5.1.5 NB-LRR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NB-LRR的鉴定及染色体分布
        5.2.2 NB-LRR基因复制事件分析
        5.2.3 NB-LRR进化分析与分类
        5.2.4 NB-LRR基因结构和motif分析
        5.2.5 NB-LRR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亚细胞定位
        5.2.6 NB-LRR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5.2.6.1 CNL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5.2.6.2 TNLs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5.2.7 NB-LRR基因家族响应晚疫病不同生理小种的表达分析
        5.2.7.1 CNL基因家族响应晚疫病不同生理小种的表达分析
        5.2.7.2 TNL基因家族响应晚疫病不同生理小种的表达分析
    5.3 讨论
        5.3.1 NB-LRR中CNL家族的分类特征
        5.3.2 NB-LRR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的表达分析
        5.3.3 NB-LRR基因响应晚疫病不同生理小种的表达分析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9)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棚秋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1.1.1 大棚秋番茄生产概况
        1.1.2 大棚秋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大棚秋番茄研究现状
        1.1.4 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研究现状
        1.1.5 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现状
        1.1.6 大棚秋番茄根结线虫病研究现状
    1.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概况
        1.2.2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2.3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研究现状
        1.2.4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抗低温研究现状
    1.3 油菜素内酯(BR)研究进展
        1.3.1 BR的应用概况
        1.3.2 BR的作用及机理
        1.3.3 BR在蔬菜上的应用
    1.4 外源钙研究进展
        1.4.1 外源钙的应用概况
        1.4.2 外源钙的作用及机理
        1.4.3 外源钙在蔬菜上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病害与产量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生理指标的测定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长的影响
        2.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2.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病害的影响
        2.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大棚秋番茄坐果与产量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2.3.1 BR及配施外源钙能促进大棚秋番茄生长及产量
        2.3.2 BR及配施外源钙能提高大棚秋番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
        2.3.3 BR及配施外源钙能增强大棚秋番茄的抗性
        2.3.4 BR及配施外源钙能缓解大棚秋番茄的病害
第三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与产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指标测定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4.2.2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4.2.3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根系的影响
        4.2.4 BR及配施外源钙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5 BR及配施外源钙对番茄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陕西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模式及栽培技术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1 越冬一大茬栽培模式
    1.1 栽培季节和品种
    1.2 栽培技术要点
2 一年两茬栽培模式
    2.1 冬春茬栽培模式
        2.1.1 黄瓜—苦瓜套种模式
        2.1.2 冬番茄—春黄瓜/甜瓜栽培模式
        2.1.3 秋番茄—芹菜/莴笋栽培模式
        2.1.4 秋番茄—春甜瓜/礼品西瓜等栽培模式
    2.2 春夏茬栽培模式
        2.2.1 早春黄瓜—秋番茄/西葫芦栽培模式
        2.2.2 早春西甜瓜—夏秋番茄/辣椒栽培模式
3 一年多茬栽培模式
    3.1 春番茄/西兰花/甘蓝—秋甘蓝/白菜—冬叶菜栽培模式
    3.2 春玉米—秋甘蓝/白菜/花椰菜—冬大蒜栽培模式

四、高产优质茄子新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茄子花色果色及相关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D]. 张成成. 扬州大学, 2021(09)
  • [2]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 黎振兴,李植良,孙保娟,李涛,宫超,衡周.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2)
  • [3]优质高产多抗秋茄专用品种‘紫秋’的选育及推广应用[D]. 包崇来. 浙江大学, 2006(03)
  • [4]我国种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J]. 王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11)
  • [5]北京近40年蔬菜品种的变化及展望[J]. 徐进. 蔬菜, 2021(S1)
  • [6]皖南山区茄子种植现状及建议[J]. 范智颖. 基层农技推广, 2021(06)
  • [7]FBI技术的开发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D]. 张鹏. 广西大学, 2021(12)
  • [8]198份CIP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和晚疫病抗性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王磊.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9]油菜素内酯(BR)及配施外源钙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D]. 王岩文.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10]陕西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模式及栽培技术集成[J]. 李娟,张婷婷,乔宏喜,陈书霞. 西北园艺(综合), 2021(03)

标签:;  ;  ;  ;  ;  

高产优质茄子新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