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

创建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

一、创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吴雯雯[1](2019)在《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而理论的产生是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径发展,因此,注重对基层具体实践经验的理论提炼和总结,是推动党建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以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建的具体实践为对象,研究分析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本文的选题具有一“新”一“旧”,一“难”一“易”两个重要特性。一“新”一“旧”。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关键就在于一个“新”字,新在时间阶段的划分上,在学术界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和村民自治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开展研究,可以看出,相对于乡村振兴中来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农村基层党建格局已“旧”。此外,还有对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阶段重庆的农村基层党建、上海的社区楼宇党建进行研究等,这些与本文研究的历史阶段定位不同,对象也不尽相同。一“难”一“易”。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农村快速腾飞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农村的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基层治理等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如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农村社会出现阶层分化,农民思想更加开放,农村人口流动加剧,信息化改变人与人沟通的渠道,传统农村社会的固有结构被打破等,这些都为农村基层党建带来新挑战和新问题。构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难”就难在它是一项基于具体实践的研究,而不是纯理论思想的建构,如果缺乏基层实践的支撑,这项研究将缺乏扎根于泥土的实践价值。2017年,中组部将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课题放在浙江。为什么将目光锁定浙江?因为浙江有着自下而上丰富的基层实践和创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浙江从一个陆域资源并不充裕的省份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农民收入连续32年排名全国各省区首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552元增加到22866元,年均增长率为1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37:1缩小到2.07:1,全省农村呈现出村容越来越整洁、村风越来越文明、农民越来越富裕的面貌,可以说浙江省农村发展领先于很多地区很多年。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很多创新做法都获得来中央的认可,“浙江二十条”被中组部印发在全国范围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等都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宁波市宁海县的“小微权力清单”、绍兴市诸暨市“枫桥经验”等“点上开花”的基层创新经验,都获得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这样看来,既有了研究对象,又有了实践经验,如何从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建中总结提炼出规律,上升到理论高度呢?“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研究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提供了很好的新视角。农村基层党建看似复杂,其实也简单,主要包括政党、政府、社会三个要素,和政党与政府、政党与社会、政府与社会的三对关系,只要厘清了这“三要素”“三对关系”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更好地解答在村民自治的条件下如何优化政权运行的方式。本研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将农村发展为党建工作带来的影响分成四个部分,并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构建新格局。进入新时代,农村新群体和新业态层出不穷、蓬勃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基层基础就要扩大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通过探索“党建+互联网”新路子,构建特色小镇党建全域融合新模式,“党建+产业”模式引领产业发展等,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经济新业态中的引领力和影响力。第二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农民利益多元化中构建新格局。密切党群关系,一直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出现阶层分化,各种不同职业的“新农人”出现,他们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等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基层民主权利和监督权利的需求更加旺盛,外出流动人口也一直是管理中的难点、痛点。浙江省创新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党员电子身份证等,拉近了政党和社会的联系。第三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中构建新格局。党建一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基层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更多,如何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安全,浙江省有着“枫桥经验”的老底子,同时又创新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村民说事”制度、村规民约等做法,构建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综治的基层治理体系。第四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构建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基层作为政治权力向下延伸的“神经末梢”,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都是影响党在基层执政根基的“大事”,宁波市“小微权力”清单、村务监督委员会等,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小静[2](2019)在《习近平地方履政时期的思想和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理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又与他长期的地方履政实践息息相关。对习近平地方履政时期思想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寻其发展脉络与理论渊源,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意蕴。习近平的地方履政包括河北正定时期,福建宁德、厦门、福州时期,浙江时期和上海时期几个阶段。正定是习近平地方履政的良好开端。在正定,他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大念“人才经”,出台“六项规定”狠抓党风建设,发展旅游经济。这一时期,他的综合改革思想初步形成。福建时期是习近平地方履政最长的一个阶段。在厦门,关注城市风貌,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宁德,实实在在地抓扶贫,带领贫困地区和群众“摆脱贫困”;坚持从严治吏,制定廉政建设“十二项规定”;创新“四下基层”的领导干部下访制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福州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提出“马上就办”,提升政府效能。任福建省长期间主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设“数字福建”、探索“闽宁模式”、总结“晋江经验”。福建时期,习近平的改革发展思想进一步丰富,实践内容也更全面。在浙江,提出“八八战略”、“两山论”、“千万工程”等政策主张和思想观点,围绕“走在前列”的思考,表现了习近平的务实和前瞻。虽然在上海只工作了七个月,他却深入考察上海的17个区县,对上海的城市精神进行深刻阐释,对上海的新发展有着准确的战略定位。浙江和上海的实践,让习近平的思想视野更全面更宽广。在长期的地方履政实践中,习近平形成了鲜明的思维风格和实践风格,这包括思想方法上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辨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包括工作方法上的的人民情怀、担当精神、问题导向、实干兴邦和注重调研。习近平长期的地方履政思想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忠诚担当廉洁的干部成长的典型样本,其地方履政时期的实践,因地制宜地推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其结合实际的思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水源泉。

师春苗[3](2017)在《从“区域瞄准扶贫”到“精准扶贫”——以广东扶贫开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扶贫开发先后经历四个阶段,呈现出由"区域瞄准扶贫"到"精准扶贫"的总体特征。广东的扶贫开发是在中央有组织有计划的扶贫开发部署下进行的,但也有很多独创之处,从"千干扶千户"到扶贫"双到",不断落实了扶贫责任制。

蔡鹏,郝玉霖,梁美蓉[4](2016)在《探索具有晋中特色的社会扶贫之路——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十年工作巡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作为社会扶贫中的重要力量,山西省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自2006年5月30日成立以来,坚持"凝聚社会力量、致力消除贫困"的宗旨,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新机制、新办法,尤其是在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信息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千村万户’玉米高产扶贫项目""晋中富硒农产品科技示范项目"等多个重点工程使贫困群众直接受益,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

赵璇[5](2016)在《山西忻州市扶贫开发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一直以来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现在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工作重点之一。新时期精准扶贫成为热点话题。忻州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众多,程度较深,城乡差距大,区域经济不平衡。地方政府进行财政支持,实施了百企千村、产业扶贫计划,开展了整村推进和易地搬迁,改善了忻州市贫困现状。尽管忻州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忻州市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存在,扶贫开发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弱,扶贫资金使用分散,龙头企业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社会保障兜底机制不完善。按照2020年贫困县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忻州市扶贫开发临着诸多挑战,如自然灾害频发、县域经济转型困难、中青年劳动力缺乏、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核心引导力不强。围绕问题和挑战,新时期忻州市扶贫攻坚的总体思路是以县域经济发展为核心,以产业扶贫攻坚为抓手,以自然资源开发为基础,加强脱贫攻坚的宏观指导;推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机制;加强基层组织领导;完善土地、财政、金融政策,建设城乡统筹的综合扶贫体制。

王立伟[6](2014)在《发挥优势 重点攻坚 努力走出山西特色扶贫开发新路子》文中认为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省情特点,充分发挥省情优势,着力探索以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为总抓手,以领导干部包村增收为组织保障,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培训和集中力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山西特色扶贫开发新路子。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着改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2529元增加到2013年的4378.25元,年均增幅20.1%,连续四年超出全省平均

郭文华[7](2014)在《山西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成全国典范》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山西省农村贫困人口为365万人,58个贫困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5 761.22元,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 378.15元,比2012年增长了18.8%。这些数字的取得是山西省扶贫开发工作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也是对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的成果检验。随着山西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项目的逐渐深入,省内外一批企业竞相开展产业扶贫合作,全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项目投资额不断增加,规模效益渐渐显现。截至目前,58个贫困县已经实施和落地开工的项目233个,涉及总投资799.23亿

王立伟[8](2014)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 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脱贫》文中认为今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这是我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的又一项创新举措。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和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一起,共同构成我省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姊妹篇"。一、依托产业开发,为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更多机会我省启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以稳定就业为核心,主要依托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创造的就业岗位,借助农业现代化、

郭文华[9](2014)在《从“百企千村”到“千村万人” 山西扶贫开发正逐步深入》文中研究说明从2013年7月"百企千村"扶贫开发工程以来,山西特色鲜明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丰硕成果。2014年伊始,实施作为"百企千村"姊妹篇,山西又启动了"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预计每年将至少解决5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问题。届时,山西省扶贫开发工作将开启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就业的新征程。

黄慧芳[10](2012)在《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大理模式的探析》文中提出概述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大理模式"的主要内涵及其成效,并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二、创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政党、政府、社会:认识农村基层党建的三个新视角
        (三)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浙江智慧”和“浙江经验”
    二、文献综述与现有研究的不足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成果的评价
    三、创新性与不足
    四、学术研究方法
第一章 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探索突破阶段(1978-1991年)
        一、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整顿工作
        二、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整体功能
        三、拓宽乡镇企业党建的新领域
    第二节 全面推进阶段(1992-2002年)
        一、村富民富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二、村穷民富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三、村穷民穷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城乡统筹阶段(2002—2012年)
        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指导与实践
        二、浙江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阶段
    第四节 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以来)
        一、十八大以来浙江“三农”工作的新成就
        二、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顶层设计
第二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
    第一节 数字乡村战略下的“党建+互联网”建设
        一、义乌市互联网党建
        二、杭州市临安区白牛村电商党建
    第二节 构建特色小镇党建全域融合新模式
        一、创新做法
        二、具体成效
    第三节 “党建+产业”建设红色茶香小镇
        一、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全产业链
        二、找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
        三、善于通过教育宣传引导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第四节 小结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二、在农村新经济新业态中完善党建功能
        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三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农民利益多元化中的创新
    第一节 全省推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制度
        一、围绕“全覆盖”做到全部走到
        二、围绕“走进去”给群众办好事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群众中的创新做法
        一、余姚市“小板凳”群众工作法
        二、嘉善县建立“民情在线系统”
        三、台州市坚持民主恳谈
        四、长兴县推行党员身份证制度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
    第三节 小结
        一、围绕农业人口转型强化政党利益综合功能
        二、健全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三、创新农村党代表服务群众的制度载体
第四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引领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创新
    第一节 “枫桥经验”老典型焕发新生机
        一、毛泽东批示的“枫桥经验”到底是什么
        二、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
        三、枫桥经验的成效和启示
    第二节 基层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
        一、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二、象山县“村民说事”制度
        三、龙游县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基层治理法制化
    第三节 小结
        一、农村基层党建要发挥引领作用
        二、构建“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第五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创新
    第一节 村级组织换届拉票贿选问题研究
        一、拉票贿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破解拉票贿选难题的创新和做法
    第二节 宁波市小微权力”清单给权力套上紧箍
        一、详细列出小微权力清单并公开公示
        二、构建规范运行基本流程的“操作图”
        三、构建村民对村干部规范用权的监督机制
        四、出台村干部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办法
    第三节 郑宅镇安山村以家规家训家风推进基层党建
        一、“江南第一家”郑义门的家风
        二、以“小家”促“大家”的做法及启示
    第四节 小结
        一、严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完善管住小微权力的体制机制
        三、培厚农村清廉文化的丰厚土壤
第六章 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的总体布局
    第一节 新时代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农村经济体制转型后基层党建工作的适应度不够
        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使党建工作覆盖的范围更广
        三、基层社会治理发展中对党建引领提出更高要求
        四、网络时代的兴起对基层党建工作方式的考验
        五、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给小微权力套上紧箍
    第二节 构建党建牵引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二、突出顶层设计原则
        三、坚持责任到人原则
        四、注重从严治党原则
    第三节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经济发展
        二、文化建设
        三、社会治理
        四、基本保障
        五、人才储备
        六、党员管理
    第四节 政党、政府、社会三要素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一、政党自身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横向拓展
        二、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村党组织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互动
        三、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横向协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内部资料
    二、着作和文献类
    三、期刊类
后记

(2)习近平地方履政时期的思想和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正定时期的思想和实践
    2.1 履职正定的形势和背景
        2.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代大背景
        2.1.2 正定当年“高产穷县”的实际情况
    2.2 推动正定改革发展的思想和实践
        2.2.1 农村改革实践
        2.2.2 综合改革思想
        2.2.3 致力于党风廉政建设
        2.2.4 大念“人才经”
        2.2.5 挖掘历史文化,实施旅游兴县
第3章 福建时期的思想和实践
    3.1 履职福建的形势和背景
        3.1.1 履职福建的时代背景
        3.1.2 履职福建的实践基础
    3.2 厦门时期的履政思想和实践
        3.2.1 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举措
        3.2.2 推动厦门城市建设
    3.3 宁德时期的履政思想和实践
        3.3.1 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思路
        3.3.2 实实在在抓扶贫
        3.3.3 培养一支好的干部队伍
        3.3.4 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经”
        3.3.5 创新干部下访制度
    3.4 福州时期的履政思想和实践
        3.4.1 任职福州市委书记期间
        3.4.2 任职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
第4章 浙江时期的思想和实践
    4.1 履职浙江的形势和背景
        4.1.1 国际国内背景
        4.1.2 科技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4.1.3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
        4.1.4 处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机遇期
    4.2 浙江时期的履政思想和实践
        4.2.1 提出“八八战略”
        4.2.2 打造“平安浙江”
        4.2.3 推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
        4.2.4 打造“法治浙江”
        4.2.5 提出“两山论”与“绿色浙江”
        4.2.6 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第5章 上海时期的思想和实践
    5.1 履职上海的形势和背景
        5.1.1 上海社保基金案的负面影响
        5.1.2 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5.2 上海时期的履政思想和实践
        5.2.1 抓住发展的“四大机遇”
        5.2.2 消除“社保资金案”的负面影响,重塑上海形象
        5.2.3 重视红色传统教育
第6章 地方履政时期思想和实践的特点和意义
    6.1 地方履政时期思想和实践的特点
        6.1.1 地方履政时期思想的特点
        6.1.2 地方履政时期实践的特点
    6.2 地方履政时期思想和实践的意义
        6.2.1 因地制宜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践
        6.2.2 提供了一个忠诚担当廉洁的干部成长的典型样本
        6.2.3 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水源泉
        6.2.4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3)从“区域瞄准扶贫”到“精准扶贫”——以广东扶贫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体制, 实现“涓滴”减贫 (1978—1984)
二、瞄准贫困县, 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 (1985—2000)
    (一) 省直机关挂钩扶贫
    (二) 积极组织沿海城市对口帮扶山区发展经济
    (三) 异地开发, 体外造血
    (四) 异地安置, 组织移民
    (五) 发展社会力量, 拓展民间扶贫
    (六) 实施“千干扶千户”, 初步探索扶贫责任制
三、瞄准贫困村,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2001—2008)
    (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大两类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
    (二) 实施“千村扶贫”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 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 积极推动产业化扶贫
    (四) 积极推动劳动力转移扶贫
    (五) 以“一保五难”为重点, 全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四、瞄准贫困户, 实施精准扶贫 (2009—)
五、余论

(5)山西忻州市扶贫开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扶贫开发的理论及政策
    2.1 贫困的相关概念
        2.1.1 贫困的内涵
        2.1.2 贫困的度量
        2.1.3 扶贫开发
    2.2 扶贫开发的相关理论
        2.2.1 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
        2.2.2 贫困原因的理论阐述
        2.2.3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2.3 我国反贫困的政策梳理
        2.3.1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2.3.2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3.3 精准扶贫
    2.4 小结
第3章 忻州市扶贫开发的实施现状
    3.1 忻州市的贫困现状
        3.1.1 忻州市贫困村基本情况
        3.1.2 忻州市贫困人口特征
    3.2 忻州市扶贫开发实施现状
        3.2.1 “百企千村”扶贫开发
        3.2.2 产业扶贫发展状况
    3.3 政府对扶贫开发的扶持力度
        3.3.1 财政支持状况
        3.3.2 社会保障兜底状况
        3.3.3 移民搬迁状况
    3.4 小结
第4章 忻州市扶贫开发的成效和问题分析
    4.1 忻州扶贫攻坚的成效
        4.1.1 贫困县农民收入水平显着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4.1.2 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发展条件逐步夯实
        4.1.3 产业基础不断强化,增收脱贫明显
        4.1.4 多措并举保障民生,社会保障兜底功能不断强化
        4.1.5 教育水平大幅提高,生产就业机会增加
    4.2 忻州市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4.2.1 扶贫攻坚工作方案针对性弱,扶贫效果有待改善
        4.2.2 扶贫资金使用分散,管理不够规范
        4.2.3 龙头企业数量少,科技含量低,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4.2.4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政策兜底作用不强
    4.3 忻州脱贫攻坚的挑战
        4.3.1 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滞后,脱贫难度大
        4.3.2 县城经济转型困难,对农村脱贫支撑减少
        4.3.3 中青年劳动力缺乏,影响产业扶贫效果
        4.3.4 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不足
    4.4 小结
第5章 完善忻州脱贫攻坚的战略和对策
    5.1 加强脱贫攻坚的宏观指导
        5.1.1 完善扶贫攻坚政策指导,科学进行顶层设计
        5.1.2 明确对象,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5.2 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
        5.2.1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化改革,优化产业布局
        5.2.2 按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5.2.3 培养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3 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机制
        5.3.1 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3.2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5.3.3 发展教育救助
        5.3.4 其他保障
    5.4 加大政府对脱贫攻坚的扶持力度
        5.4.1 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加强基层组织领导
        5.4.2 完善土地、财政、金融政策,提供政策保障
        5.4.3 推进贫困县农村改革,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山西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成全国典范(论文提纲范文)

政府支持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保障
紧抓落实是产业扶贫的有力抓手
企业参与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主体

(8)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 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脱贫(论文提纲范文)

一、依托产业开发, 为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更多机会
二、把握重点环节, 扎实推进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实施
三、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取得实效

(9)从“百企千村”到“千村万人” 山西扶贫开发正逐步深入(论文提纲范文)

贫困劳动力向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工作岗位与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一技之长使农民工就业有门

(10)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大理模式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理州“866”扶贫开发工程的基本内涵
    (一) 大理州“866”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背景及总体目标
    (二) 大理州实施“866”扶贫开发工程的具体做法
        1. 统一建设要求
        2. 统一实施原则
        3. 统一扶持政策
        4. 统一组织领导
二、大理州实施“866”扶贫开发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 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二) 贫困地区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为农民长期稳定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三)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贫困状况进一步缓解
    (四) 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为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五) 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三、大理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主要困难
    (一)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二) 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差, 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还不稳固
    (三) 农民致贫返贫因素呈现多元化, 贫困群体的脱贫致富愿望不断提高
    (四) 扶贫开发成本巨大, 扶贫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四、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一)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和新的扶贫开发纲要, 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专项扶贫规划
    (二) 进一步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资金的扶持力度
    (三) 完善开发式扶贫、搬迁式扶贫、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机制
    (四) 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 着力培育和壮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五)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积极拓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六) 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

四、创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D]. 吴雯雯.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2]习近平地方履政时期的思想和实践研究[D]. 刘小静.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3]从“区域瞄准扶贫”到“精准扶贫”——以广东扶贫开发为例[J]. 师春苗. 红广角, 2017(Z6)
  • [4]探索具有晋中特色的社会扶贫之路——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十年工作巡礼[J]. 蔡鹏,郝玉霖,梁美蓉. 中国社会组织, 2016(13)
  • [5]山西忻州市扶贫开发问题研究[D]. 赵璇. 山西财经大学, 2016(01)
  • [6]发挥优势 重点攻坚 努力走出山西特色扶贫开发新路子[J]. 王立伟. 前进, 2014(08)
  • [7]山西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成全国典范[J]. 郭文华. 农产品加工, 2014(05)
  • [8]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 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脱贫[J]. 王立伟. 前进, 2014(04)
  • [9]从“百企千村”到“千村万人” 山西扶贫开发正逐步深入[J]. 郭文华. 农产品加工, 2014(03)
  • [10]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大理模式的探析[J]. 黄慧芳. 大理学院学报, 2012(01)

标签:;  ;  ;  ;  ;  

创建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