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做实事,建立量化考核指标

抓重点,做实事,建立量化考核指标

一、抓重点 办实事 建立量化考核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马燕[1](2021)在《守初心为民服务 担使命助企业发展》文中指出【核心提示】在全市上下欢庆党的百年华诞之际,6月30日,市工商联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学党史、办实事、惠民企”企业服务日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

孙鹏飞[2](2021)在《驻村第一书记考核制度优化研究 ——以X县为例》文中指出2012年3月以来,Y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建立了机关干部下乡扶贫的桥梁,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本文旨在对第一书记考核工作进行综合分析,首先介绍了第一书记概念、绩效考核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的背景,使用归纳演绎和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展开研究,对X县选派第一书记背景动因进行解释。结合X县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实际,简单介绍了选派村居划片依据,选派人数以及选派第三批第一书记以来取得的成效,对现在使用的第一书记考核程序和计分标准进行了着重阐述,对考核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掌握情况以及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拓展方式,对现有考核制度从考核主体单一、指标不细化、方式不科学、结果没有区分度、结果和实绩不挂钩以及基础条件的差异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考核制度环境下存在的不足,比如指标不细化导致不会干,考核结果没有区分度导致不想干等,并从明确指标、方式方法和结果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导致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意见建议和研究结论,从充实和完善考核内容、建立更加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加大对考核工作的支持力度几个大方面对下步工作改进方向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明确赋分标准,优化指标设计,发掘“隐形”成绩,增强日常调度,建立坚强的组织领导架构,不断加强对考核工作的力量保障、时间保障和结果使用保障。通过加大群众评分比重和引入第三方机构,保障考核结果真正立场客观、有代表性,从而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有助于第一书记扑下身子干工作,为任职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刘欢[3](202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设文明,促进文明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繁衍生息至今的孜孜追求与内在动因,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于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构建、完善、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基于中国国情与农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底色在乡村文明,而乡村文明又集中体现在乡风文明水平上。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党就集中开始了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里,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内容与形式不断迭代更新,收获许多实践成效。及至新时代,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使乡风文明建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向更高处扬帆远航,进而为中国在不同文明交流借鉴中展现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特色、走出中国道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重要贡献。乡风文明建设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与探讨,已取得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分布在政治学、文化学与社会学,或者更为细致表现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等具体领域,然而专注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研究乡风文明建设仍然是学界的欠缺之处。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研究法,综合学科研究与系统研究相结合以及规范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角,以战略性高度概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对中国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历史考量,并系统化地研究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基本属性、现实境遇及路径选择,以期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尽绵薄之力。具体来说,论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以此构成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概述。这一部分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概述,以及分析论证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论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依据、目标要求与重大意义三方面完整概述乡村振兴战略,在区分文化与文明概念、文明乡风与乡风文明概念基础上,对乡风文明建设概念进行了整体性阐述。从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风文明建设向深层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三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第三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这一部分重点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以及发达国家乡风文明建设思想四个方面对论文的思想资源进行归纳总结,为第四章、第六、七章的相关论述进行基础理论的铺陈。第四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属性。这一部分大致拆分为三个方面,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现实功能。其中,基本原则包括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切实立足乡村文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整体协调发展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着力消除乡村精神贫困等五方面。现实功能包括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优化、繁荣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等内容。第五章,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考量。这一部分从历史进程、主要特色及经验启示三方面考量了近百年来的中国乡风文明建设实践。历史进程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新时代以来的乡风文明建设四个阶段。主要特色表现在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内容形式的继承发展性、突出实践的社会现实性三个方面。经验启示包括要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激发内生动力、使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重视教育卫生工作的移风易俗作用以及以充足的历史耐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第六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这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机遇。主要包括乡村新型社会组织多样发展、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乡村社会主流思想健康向上、农民科学素质培育不断加强等五方面。第二部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乡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佳、乡村文化出现衰落痕迹、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农民主体意识相对薄弱等五方面。第三部分是制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党组织建设不完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式微、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受阻、乡村文化生态发展失衡、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等五方面。第七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这一部分分为五大内容。一是从突出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密切乡村党组织的群众联系等三方面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二是从走出乡村集体经济认知误区、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权改革、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等三方面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三是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文化、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等三方面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四是从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伦理价值、盘活乡村内生治理机制自治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践等三方面培植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土壤。五是从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优化提升乡村职业技能培训、转变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三方面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民力量。总之,通过系统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提出应从“文明”高度深刻理解乡风文明内涵,从总体要求、核心主体、根本任务、现实基础及主要特点等方面概述了乡风文明建设。二是论文首次详尽梳理了近百年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主要特色以及总结出其经验启示。三是论文丰富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将“消除乡村精神贫困”纳入其中。四是论文在剖析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现实境遇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

刘飞飞[4](2021)在《我国基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的预算制度也随之不断进行改革,并且已经基本确立了现代预算制度的主体框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无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贯彻落实这项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着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并向更深层次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高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无疑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近年来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关键点。中外学者专家们对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级政府也在实践中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绩效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细化和完善中,北京模式、广东模式等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推动预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高效,促进预算透明度不断提高,为预算科学化与精细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不断挖掘财政资金的利用价值,解决地方财政收支的各类矛盾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仅仅局限在对项目经费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大部分基层单位还未真正重视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建设落后等问题,导致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阻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因素,影响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的真正有效发挥。基于此,本文以阳信县预算绩效管理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预算绩效管理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方式、取得的成效等三个方面,梳理了阳信县自2016年自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来开展的工作,然后总结了我国基层财政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找出当前工作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之间的差距;结合基层财政的实际情况,借鉴成熟国家和地区宝贵的实践经验,从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指标体系、加大保障力度、硬化监督和约束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基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李函洁[5](2021)在《C汽车公司客户满意度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举世瞩目,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成就。迄今为止,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向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加入竞争,中国的汽车市场已逐渐进入到增势放缓、薄利多销的时代。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消费者的观念也日趋成熟,他们不仅对汽车产品质量的期望不断增高,对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要的要求。目前各汽车品牌在产品销售方面的利润日趋下降,而在服务方面的利润不断升高,为了应对挑战,各生产厂家已纷纷转变营销战略,由产品导向转变为客户导向。所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只有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更快速的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关注客户满意度,以更好的服务增加竞争力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分析了C汽车公司在客户满意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比较了多种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和方法,结合实际构建了C汽车公司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从汽车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车辆购买及维修保养等环节进行分类,确定了测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随后设计了C汽车公司客户满意度测评方案,对全国范围内的客户以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的方式随机实施了问卷调查,并对各项测评结果进行信度检验及效度检验。在总结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重要因素推导模型,了解C汽车公司经销商和服务商的销售和服务能力、执行能力以及运营效果,并针对结果挖掘深层次原因,进一步制定有效改进措施,这对维系客户关系、增强客户黏性及提高厂家管理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创新性的在客户满意度测评方案中增加了对客户评价的真实性监察,运用二次回访、数据去重等方式验证客户评价及档案的真实性,规避经销商客户满意度造假,有效保证客户满意度测评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着重点,提出满意度提升策略,这对于C汽车公司进一步发展具有应用意义。

徐志栋[6](2021)在《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中的“三对关系”》文中指出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关于如何全面认识和切实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问题,习近平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把握好"三对关系",即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奋力拼搏,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施精准攻坚,使各项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中的"三对关系"的重要指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第[7](2021)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基层政府绩效管理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提出

童成帅[8](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乡村全部工作事务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其整体水准、工作能力事关乡民幸福指数,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直接影响“两个一百年”目标在农村的实现。同时,“乡村治理问题”历来备受关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村治理”问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方法助力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干部乡村治理力提升的可行性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乡村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及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乡村建设思想。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在于:一是产业兴旺,二是生态宜居,三是乡风文明,四是治理有效,五是生活富裕。实施乡村振兴系统工程,基层干部的统领是核心,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关键。客观上要求提升基层干部的经济发展力、生态保护力、文化建设力、政治领导力及群众组织力。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成就与挑战并存。究其本源,经济基础不够优厚招致农村基层干部发展经济能力不强;政治素养不够牢固造成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不足;文化基础不够优质导致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建设能力短缺;社会基础不够优良引致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能力欠缺;环保意识不够强烈致使农村基层干部环境治理能力不够。直面问题,可以分别从经济层面聚力发展乡村经济,抓牢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生态层面创优绿色环境,做美乡村振兴的“底色”;文化层面增强干部文化建设力,号准乡村振兴的“脉搏”;政治层面探索基层善治之路,培育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社会层面激发农民干事热情,汇聚乡村振兴的“合力”。以此联合驱动整体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确保乡村振兴系统工程有序进行。展望未来,在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两个一百年”目标在农村的实现,就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提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治理力。从现实场域视角看,一要积极探索新的激励导向机制,从收入保障、职级激励、贴心关爱等方面构建基层干部激励机制,以此释放“海潮效应”。二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政绩的考核,切实构建“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以问题导向为主轴,谨防“社会惰化效应”之蔓延。三要搞好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特别是基层党政一把手的选任,以此起到“风向标”、“导航仪”“指南针”的作用,着力活化基层干部的“羊群效应”。

陈进[9](2020)在《福建省莆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镇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镇政府作为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关键执行者,要坚持发挥主导作用,从思路上、规划上把好方向。①首先,本文的研究从对乡镇政府、乡村振兴战略、政府行为等概念明确定义,以政府职能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公共管理学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从政策制定与落实、提供公共产品、监督评价三方面对莆田市乡镇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次,走访村居乡镇一线开展访谈调查,探讨分析乡镇政府行为存在问题及原因,针对乡镇政府行为从政策制定和落实、提供公共产品、监督评价三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乡镇政府政策制定与落实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策制定落实存在机械性、政策制定落实与群众需求不对等;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不平衡、供给效率低下;乡镇政府在监督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完成上级的考评外,没有立足本镇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增设考评选项,缺乏群众参与评价机制、政策执行和政策监督均由政府同一主体开展实施等问题。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职能界定不清、乡镇政府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滞后性、财政投入不足、监督评价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的。最后,在总结借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两个国内的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完善莆田市乡镇政府行为的建议对策:一是完善政府运行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来强化政策制定与落实的保障,二是从完善财政供给保障机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等方面优化乡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从优化政府决策机制、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两方面来优化乡镇政府监督考核机制。

李越超[10](2020)在《新形势下区域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以延边州妇联为例》文中提出在目前,我国处于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妇联组织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迁洗礼。妇联组织自成立70年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凭借自身特有的政治、组织和群众优势,在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等工作中发挥着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妇联组织的工作重心和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妇女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变化,传统的妇女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同时暴露出妇联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问题。因此,2015年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开启了群团组织的改革,改革实施的几年来,在加强党对妇联工作的领导、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妇联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引领培育女性社会组织等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妇联工作者,切身感受到群团改革给妇联组织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是在实践历程中,基层妇联组织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希望通过研究分析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轨迹以及群团改革的经验总结,明确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脉络,着重围绕延边州妇联工作遇到的困境,分析延边州妇联组织的存在参与社会治理角色定位不清、培育女性社会组织体制不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复合型人才缺失的问题,通过运用治理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影响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效果的因素主要为妇联组织双重角色的矛盾、女性社会组织认同度不高、工作方式存在滞后性、妇联干部培养体系不健全,建议通过明确妇联的职能定位紧抓重点工作、培育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妇联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能力、建立健全妇联干部培养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改善。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概念分析和理论综述,分析妇联组织特征、妇联组织体系、社会治理概念,以及治理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第三章梳理分析妇联组织发展演变历程和群团改革的成效;第四章分析延边州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第五章对延边州妇联组织进一步提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意见建议;第六章为结论。

二、抓重点 办实事 建立量化考核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抓重点 办实事 建立量化考核指标(论文提纲范文)

(1)守初心为民服务 担使命助企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
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快进键” 跑出改革“加速度”
开封超力电器有限公司
三年问题三天解决 真情服务务实高效
河南金安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娘家人”操心 职能部门勇担当 企业走出“办证怪圈”
河南晋开美居置业公司
企业获得感大幅提升 高质量建设干劲足
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护航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
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化项目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试行)

(2)驻村第一书记考核制度优化研究 ——以X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第一书记考核研究
        1.3.4 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的重点、难点
        1.6.1 论文的重点
        1.6.2 论文的难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第一书记
        2.1.2 绩效考核
    2.2 理论基础
        2.2.1 波特和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 理论框架
        2.3.1 多元化考核主体对第一书记考核制度的必要性
        2.3.2 第一书记考核制度需要更强的可操作性
        2.3.3 第一书记考核制度与第一书记工作实绩的反馈机制
3 X县驻村第一书记考核现状
    3.1 第一书记选派背景
        3.1.1 历史背景
        3.1.2 选派村居划定
        3.1.3 当前选派情况
        3.1.4 取得的工作成效
    3.2 第一书记考核工作
        3.2.1 考核主体
        3.2.2 考核内容
        3.2.3 考核程序
        3.2.4 考核结果
        3.2.5 考核应用
4 X县驻村第一书记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考核主体单一
        4.1.2 考核指标不够细化
        4.1.3 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4.1.4 考核结果难以体现工作成绩
    4.2 原因分析
        4.2.1 考核组织部门的选人视野不够宽阔
        4.2.2 考核指标的顶层架构设计不科学
        4.2.3 组织意图没有得到充分执行
        4.2.4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5 对优化第一书记考核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5.1 充实考核参与主体人员
        5.1.1 多元化丰富考核参与人员类别
        5.1.2 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考核
        5.1.3 建立坚强的组织领导架构
    5.2 充实和完善考核指标顶层设计
        5.2.1 进一步明确各项考核指标的赋分
        5.2.2 进一步细化对考核事项的设计
        5.2.3 进一步发掘“隐形”政绩
    5.3 改进抓考核工作的方式方法
        5.3.1 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两手抓
        5.3.2 全面考核和重点考核两手抓
        5.3.3 内在考核和外在考核两手抓
        5.3.4 充分做好考核前期准备工作
    5.4 保证考核结果使用的严肃性
        5.4.1 考核结果规范化
        5.4.2 建立健全第一书记考核结果运用制度
        5.4.3 实施反馈补充复核机制
        5.4.4 加强日常考核监管
6 结论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附录A X县驻村第一书记访谈大纲
附录B 访谈人员名单
附录C 考核流程图示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概述
    2.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依据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
        2.1.3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2.2 乡风文明建设概述
        2.2.1 文化与文明的阐述
        2.2.2 乡风文明概念辨析
        2.2.3 乡风文明建设阐释
    2.3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
        2.3.1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
        2.3.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风文明建设向深层发展
        2.3.3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
第3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1.1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
        3.1.2 实现城乡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3.1.3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2.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攸关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
        3.2.2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3.2.3 净化社会风气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目标
    3.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3.1 以农为本思想
        3.3.2 道德教化思想
        3.3.3 “和合”思想
        3.3.4 乡村运动思想
        3.3.5 乡村改造思想
    3.4 发达国家乡风文明建设思想
        3.4.1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思想
        3.4.2 重塑乡村伦理精神思想
        3.4.3 提升乡村生活风貌思想
第4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属性
    4.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4.1.1 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4.1.2 切实立足乡村文明
        4.1.3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4.1.4 坚持整体协调发展
    4.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4.2.1 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4.2.2 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4.2.3 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4.2.4 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
        4.2.5 着力消除乡村精神贫困
    4.3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功能
        4.3.1 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4.3.2 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优化
        4.3.3 繁荣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
        4.3.4 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4.3.5 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
第5章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考量
    5.1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5.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乡风文明建设
        5.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乡风文明建设
        5.1.3 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
        5.1.4 新时代以来的乡风文明建设
    5.2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特色
        5.2.1 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
        5.2.2 内容形式的继承发展性
        5.2.3 突出实践的社会现实性
    5.3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5.3.1 要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
        5.3.2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激发内生动力
        5.3.3 使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
        5.3.4 要重视教育卫生工作的移风易俗作用
        5.3.5 以充足的历史耐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第6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
    6.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机遇
        6.1.1 乡村新型社会组织多样发展
        6.1.2 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发展
        6.1.3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
        6.1.4 乡村社会主流思想健康向上
        6.1.5 农民科学素质培育不断加强
    6.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
        6.2.1 乡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
        6.2.2 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佳
        6.2.3 乡村文化出现衰落痕迹
        6.2.4 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
        6.2.5 农民主体意识相对薄弱
    6.3 制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
        6.3.1 乡村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6.3.2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式微
        6.3.3 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受阻
        6.3.4 乡村文化生态发展失衡
        6.3.5 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第7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7.1 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
        7.1.1 突出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7.1.2 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
        7.1.3 密切乡村党组织的群众联系
    7.2 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
        7.2.1 走出乡村集体经济认知误区
        7.2.2 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权改革
        7.2.3 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7.3 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
        7.3.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文化
        7.3.2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7.3.3 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
    7.4 培植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土壤
        7.4.1 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伦理价值
        7.4.2 盘活乡村内生治理机制自治功能
        7.4.3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践
    7.5 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民力量
        7.5.1 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
        7.5.2 优化提升乡村职业技能培训
        7.5.3 转变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后记

(4)我国基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总体评价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 可能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预算绩效
        2.1.2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2.1.3 基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绩效管理理论
    小结
第3章 基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现实考察——以阳信为例
    3.1 阳信县预算收支情况
        3.1.1 阳信县概况
        3.1.2 阳信县近三年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3.2 阳信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情况
        3.2.1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制定
        3.2.2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现方式
        3.2.3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
    小结
第4章 基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基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认识尚未到位
        4.1.2 绩效目标编制不够科学合理
        4.1.3 预算绩效评价质量不高
        4.1.4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
    4.2 基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基层预算部门和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4.2.2 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难度大
        4.2.3 缺少专业性人才和专项资金的支持
        4.2.4 监管力度不足
    小结
第5章 国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的经验借鉴
    5.1 主要国家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5.1.1 美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5.1.2 英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5.1.3 澳大利亚的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5.2 国外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的经验借鉴
        5.2.1 加快推进预算绩效法制建设
        5.2.2 政府高度重视
        5.2.3 有效利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5.2.4 加强绩效信息公开,加大社会公众监督力度
    小结
第6章 完善我国基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6.1 加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保障
        6.1.1 加快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
        6.1.2 树立预算分配的绩效理念
    6.2 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6.2.1 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绩效指标
        6.2.2 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提高绩效评价质量
    6.3 加大人才、技术等保障力度
        6.3.1 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助力预算绩效管理高效发展
        6.3.2 加大对预算绩效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
    6.4 硬化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和约束
        6.4.1 落实各部门的主体责任
        6.4.2 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绩效跟踪
        6.4.3 构建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的硬性约束机制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访谈提纲
致谢

(5)C汽车公司客户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客户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客户满意度概述
        2.1.1 客户满意度的含义
        2.1.2 客户满意度的特征
    2.2 客户满意度评价模型
        2.2.1 国内外标志性模型介绍
        2.2.2 各模型对比和确定
    2.3 客户满意度评价与分析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AHP)
        2.3.2 重要因素推导模型
第三章 C汽车公司客户满意度现状分析
    3.1 C汽车公司概况
        3.1.1 C汽车公司简介
        3.1.2 客户群体和客户特点
    3.2 C汽车公司客户满意度现状
        3.2.1 品牌认可程度不高
        3.2.2 服务满意度水平较低
第四章 C汽车公司客户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4.1 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及权重确定
        4.1.1 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4.1.2 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4.1.3 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 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2.2 调查问卷的发放
        4.2.3 调查问卷的回收
        4.2.4 信度及效度检验
    4.3 调查问卷的测算方法及结果分析
        4.3.1 调查问卷的测算方法
        4.3.2 客户满意度测评结果
    4.4 C汽车公司客户满意度低的原因分析
        4.4.1 品牌价值与认知度有待提升
        4.4.2 客户关怀流程存在较大缺陷
        4.4.3 经销商人员聘用及培训机制有待规范
        4.4.4 对经销商的设施建造规范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4.4.5 经销商的服务意识淡薄
第五章 C汽车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对策
    5.1 建立健全客户关系管理制度,提升品牌忠诚度
    5.2 建立售前售后全周期关怀回访制度
    5.3 加强经销商人员聘用机制及培训机制管控
    5.4 促进经销商的硬件设施升级
    5.5 加强企业文化传播,提升经销商服务意识
    5.6 建立经销商满意度激励制度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销售满意度问卷
附录2:售后满意度问卷
致谢

(6)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中的“三对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
二、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
三、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
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8)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的理论分析
    2.1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溯源与基本内涵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溯源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
    2.2 基层干部的概念界定与乡村治理能力的理论剖释
        2.2.1 基层干部的概念界定
        2.2.2 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的理论剖释
    2.3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的基本方略与时代意义
        2.3.1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的基本方略
        2.3.2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的时代意义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的现状及探因
    3.1 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取得的成就
        3.1.1 基层干部治理理念有所更新
        3.1.2 基层干部治理方式有所创新
        3.1.3 基层干部治理水平有所提升
        3.1.4 基层干部治理模式有所转变
    3.2 我国现阶段农村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挑战
        3.2.1 基层干部发展经济能力不强
        3.2.2 基层干部环境治理能力不足
        3.2.3 基层干部文化建设能力短缺
        3.2.4 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欠缺
        3.2.5 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能力不够
    3.3 治理主体论视域下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3.3.1 经济基础不够优厚是基层干部经济发展力弱化的“固化藩篱”
        3.3.2 环保意识不够强烈招致基层干部环境治理能力欠缺
        3.3.3 文化基础不够优质导致基层干部文化建设能力短缺
        3.3.4 政治素养不够过硬造成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不足
        3.3.5 社会基础不够优良引致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能力不强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
    4.1 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抓稳乡村振兴的“火车头”
        4.1.1 更新干部经济发展旧思维
        4.1.2 依托乡村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1.3 做强做大村集体经济
        4.1.4 以科技创新推进乡村发展新业态
    4.2 提升生态保护能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底色”
        4.2.1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锻造生态干部队伍
        4.2.2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4.2.3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催生乡村环境蝶变
        4.2.4 健全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4.3 增强文化建设能力,号准乡村振兴的“脉搏”
        4.3.1 革除治理固化藩篱,提升干部文化涵养
        4.3.2 发挥“乡贤+基层干部”治理主体二重效应
        4.3.3 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4.4 强化政治领导能力,培育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4.4.1 加强基层干部引领指导,“规”出村民自治新模式
        4.4.2 增强基层干部法治思维,“约”出基层法治新格局
        4.4.3 强化基层干部道德素养,“谱”出基层德治新篇章
    4.5 加强群众组织能力,汇聚乡村振兴的“合力”
        4.5.1 以自我革命为价值导向筑牢干群鱼水情
        4.5.2 增强基层干部执政本领的“三子”良方
        4.5.3 以要点突破为价值准则解决公共群体性事件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的未来指向
    5.1 探索基层干部激励导向机制,凸显“海潮效应”
        5.1.1 健全基层干部收入保障机制
        5.1.2 建立基层职员等级晋升机制
        5.1.3 健全基层干部关爱长效机制
    5.2 完善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谨防“社会惰化效应”
        5.2.1 加强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考核
        5.2.2 强化基层干部工作政绩考核
        5.2.3 建立“优胜劣汰”淘汰机制
    5.3 强化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活化“羊群效应”
        5.3.1 要将忠诚干净担当视为选任的“价值标尺”
        5.3.2 要将群众公认法则视为选任的“导航仪”
        5.3.3 要将能力实绩准则视为选任的“指南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情况)

(9)福建省莆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镇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文献综述
        (一) 乡村建设内涵界定及影响因素
        (二) 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三) 乡村建设乡镇政府行为实践研究
        二、 国内文献综述
        (一) “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界定
        (二)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三) “美丽乡村”建设乡镇政府行为实践研究
        (四)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建设研究
        (五) 乡村振兴战略与政府行为研究
        (六) 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作用的研究
        三、 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
        三、 论文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
        (一) 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乡镇政府相关概念
        二、 乡村振兴战略
        三、 政府行为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政府职能理论
        二、 公共产品理论
第三章 莆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乡镇政府行为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一节 莆田市乡村发展战略演变历程
        一、 新农村建设
        二、 美丽乡村建设
        三、 乡村振兴战略
    第二节 莆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乡镇政府行为现状
        一、 乡镇政府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小组
        二、 莆田市乡镇政府的政策制定落实行为现状
        (一)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二) 打造宜居乡村
        (三) 加强村级精神文明建设
        (四) 多措并举确保农村有效治理
        (五) 全面提升农民保障
        三、 莆田市乡镇政府的提供公共产品行为现状
        (一) 产业兴旺方面乡镇政府的提供公共产品行为
        (二) 生态宜居方面乡镇政府的提供公共产品行为
        (三) 乡风文明方面乡镇政府的提供公共产品行为
        (四) 治理有效方面乡镇政府的提供公共产品行为
        (五) 生活富裕方面乡镇政府的提供公共产品行为
        四、 莆田市乡镇政府的评价监督行为现状
        (一) 产业兴旺方面乡镇政府的评价监督行为
        (二) 生态宜居方面乡镇政府的评价监督行为
        (三) 乡风文明方面乡镇政府的评价监督行为
        (四) 治理有效方面乡镇政府的评价监督行为
        (五) 生活富裕方面乡镇政府的评价监督行为
第四章 莆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镇政府行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莆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镇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 乡镇政府政策制定与落实存在的问题
        (一) 政策制定落实存在机械性
        (二) 政策制定落实与群众需求不对等
        二、 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 乡镇政府在监督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莆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镇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乡镇政府职能界定不清
        二、 乡镇政府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三、 政府宣传引导力度不够
        四、 财政投入不足
        五、 监督评价体制机制不健全
第五章 国内参考经验及借鉴
    第一节 国内案例做法
        一、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
        二、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
    第二节 经验借鉴
第六章 莆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乡镇政府行为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强化政策制定和落实保障
        一、 完善政府运行机制
        二、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节 优化乡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质量
        一、 完善财政供给保障机制
        二、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
    第三节 优化监督考核机制
        一、 优化政府决策机制
        二、 优化考核指标体系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新形势下区域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以延边州妇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妇联组织的相关概念分析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分析
        2.1.1 妇联组织
        2.1.2 社会治理
    2.2 相关理论
        2.2.1 治理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第三章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发展演变历程和经验总结
    3.1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发展演变历程
        3.1.1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7)
        3.1.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1)
        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2012-)
    3.2 妇联组织改革的成效
        3.2.1 领导机制的改革创新
        3.2.2 组织建设的改革创新
        3.2.3 队伍建设的改革创新
        3.2.4 社会组织的改革创新
第四章 区域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现状分析--以延边州妇联为例
    4.1 延边州妇联组织情况与参与机制分析
        4.1.1 组织建设情况
        4.1.2 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分析
    4.2 延边州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4.2.1 参与社会治理角色定位不清
        4.2.2 培育女性社会组织体制不完善
        4.2.3 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
        4.2.4 参与社会治理复合型人才缺失
    4.3 延边州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4.3.1 妇联组织双重角色的矛盾
        4.3.2 女性社会组织认同度不高
        4.3.3 工作方式与妇女诉求存在差距
        4.3.4 妇联干部队伍培养体系不完善
第五章 提升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建议
    5.1 围绕妇联职能定位紧抓重点工作
    5.2 积极培育女性社会组织建设
    5.3 提升妇联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能力
    5.4 建立妇联干部人才培养体系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抓重点 办实事 建立量化考核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 [1]守初心为民服务 担使命助企业发展[N]. 马燕. 开封日报, 2021
  • [2]驻村第一书记考核制度优化研究 ——以X县为例[D]. 孙鹏飞. 山东大学, 2021
  • [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刘欢. 吉林大学, 2021(01)
  • [4]我国基层财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D]. 刘飞飞.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C汽车公司客户满意度研究[D]. 李函洁. 河北大学, 2021(02)
  • [6]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中的“三对关系”[J]. 徐志栋. 党的文献, 2021(02)
  • [7]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基层政府绩效管理能力提升研究[D]. 周第. 宁夏大学, 2021
  • [8]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干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 童成帅.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9]福建省莆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镇政府行为研究[D]. 陈进. 华侨大学, 2020(01)
  • [10]新形势下区域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以延边州妇联为例[D]. 李越超. 延边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抓重点,做实事,建立量化考核指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