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的疗效比较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的疗效比较

一、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疗效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丁涛,张志芳,高雪洁[1](2021)在《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DNU)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DNU患者60例, 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小剂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案, 观察组30例行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案。治疗半年后评价效果, 比较两组残肾功能、血糖水平、营养状态。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残肾腹膜尿素清除率(Kt/V)、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t=2.412、3.557、3.036, P<0.05), 观察组24 h尿蛋白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 h腹膜液蛋白低于对照组(t=2.337、2.964、3.008、2.903, P<0.05);两组腹膜Kt/V比较, t=0.097, P>0.05。结论 DNU患者选择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 可更好地保护残肾功能, 改善血糖水平, 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马晓,马英桓[2](2021)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后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的1 1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治疗在降低收缩压(MD=-14.05,95%CI-17.00~-11.10,P <0.001)、保护残余肾功能(MD=315.37,95%CI212.77~417.97,P <0.001)及减少出血事件(RR=0.61,95%CI 0.41~0.99,P=0.01)方面优于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组在维持血红蛋白水平(MD=-1.67,95%CI-3.18~-0.17,P=0.03)方面优于腹膜透析组。结论不同透析方式治疗终末期DN时,腹膜透析可以较好地控制收缩压,保护残余肾功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而血液透析可以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宋子威[3](2021)在《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医药对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作用及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 CNKI、WanFang、VIP、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文献数据库中与中医药干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营养状况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对象为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组干预措施为中医药(包括口服中药、中药静脉制剂、中药外用、针灸、导引、食疗等),对照组为基础治疗或阳性西药,对照组不含中医药相关内容,以血白蛋白为主要结局指标,检索日期为2010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将所有检索结果录入Endnote 20文献管理软件,经过软件自动查重及手工查重排除重复文献,剩余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分别阅读题目及摘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获取剩余文献全文;由两名独立研究者分别阅读全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汇总、讨论并确认纳入文献,如有争议清第三研究者仲裁;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工具为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及JADAD量表,汇总、讨论质量评价结果,如有争议右第三研究者仲裁;对于质量评价中无法确定的文献,通过邮件及电话等方式联系原作,如经2次邮件问询、1次电话问询未能获得联系则放弃进一步求证;排除JADAD评分低于3分的文献,确认最终纳入文献。全程记录文献排除原因。由两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交叉核对,提取数据包括研究基本信息(研究者及研究日期、患者人口学特征、研究设计、干预方法、干预周期)及结局指标。采用Stata14进行数据分析,通过I2检验判断研究异质性,综合meta回归及临床异质性因素进行亚组分析。若亚组内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1,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亚组内研究具有临床同质性,但存在统计学异质性时,采用随机效应分析模型。对于连续性变量疗效指标,统计量使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或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合并统计量。各效应量均给出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统计量假设检验水准(α)为0.05。必要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若纳入研究数量>10个,则运用漏斗图判断发表偏倚。结果:关于中医药方法干预CKD营养状况的研究对于CKD早期研究较少,近10年研究多集中关注CKD5期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观察指标差异较大,且针对CKD营养不良的研究诊断标准不统一。最终纳入22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共纳入1718名患者,其中治疗组861人,对照组857人。最终观察的指标包括三类11项,实验室指标:Alb,PA,TF,TC,BUN,Scr,HGB;人体测量学指标:BMI,MAC,MAMC;量表:SGA与MQSGA。各个指标数据在研究间普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实验室指标:1)Alb:中医药干预对Alb的影响与中医证型、干预措施相较对照组无显着相关性,与综合分组相关性高。CKD5期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0.54,95%CI:[0.261.0.81],P=0.008<0.05,提示中医药相较对照组提高Alb水平效果更好;余亚组组内异质性较大,无法进行数据合并。组间异质性高,提示中医药对于CKD不同分期、不同营养状况的患者作用不同。2)PA:中医药相较对照组疗效与CKD分期、干预措施相关性较低;与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中医证型相关性较高。中医药对营养不良组、未提及营养状况组,改善PA作用均相较对照组更佳;营养不良组MD:1.27,95%CI:[0.88,1.66],P=0.008<0.05;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0.47,95%CI:[0.21,0.74],P=0.027<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组MD>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提示中医药对于营养不良组PA改善作用高于未提及营养状况组,但是由于后者情况不详,结论参考价值有限。CKD2-4期营养不良组,MD:1.37,95%CI:[1.013,1.727],P=0.084>0.05;CKD5 期轻中度营养不良组,MD:2.539,95%CI:[2.015,3.064],P=0.067>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虚组MD:0.42,95%CI:[0.11,0.74],P=0.03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虚邪实组,MD:1.34,95%CI:[0.94,1.74],P=0.097>0.05。中医药对 PA 的作用效果与中医证型相关,作用效果:无证型组>正虚邪实组>正虚组。但是由于无证型组仅有1项研究,且样本量较小,结论具有局限性。3)TF:中医药对于TF的作用程度与CKD分期、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中医证型、干预措施几项影响因素无明显相关性。4)TC:营养状况、中医证型、干预措施与CHO的合并MD相关性低,CKD分期与之相关度高。中医药对于CKD5期患者CHO的作用相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5)BUN:营养状况、中医证型与BUN的效应量相关性低。CKD分期、干预措施与之相关性较高,但是均因亚组内异质性较高,无法进行meta分析。亚组间异质性较大,提示中医药对于BUN的作用在不同CKD分期存在明显差异,但是由于CKD2-4期组仅有1项研究,结论参考价值有限。同样,不同中医药干预措施对于BUN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6)Scr:中医药对Scr的改变与干预措施、中医证型相关度低,与CKD分期相关性高。CKD2-4 期组,MD:-0.69,95%CI:[-0.95,-0.43],P=0.03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对CKD2-4期患者降低Scr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7)HGB:在删除2项高异质性研究后,最终共纳入1329名患者,以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MD:0.54,95%CI:[0.34,0.74],P=0.000<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相较于对照组能有效改善CKD各个分期、各种营养状况及各种证型CKD患者HGB水平。然而漏斗图检测提示存在发表偏倚,故研究结论受限。人体测量:指标BMI、MAC、MAMC在研究间异质性均较大,无法进行meta分析,而因涉及研究数量较少,进行亚组分析的意义较小。量表:仅有少量研究观察了量表积分,各种因素导致组间异质性较大,无法进行meta分析,而因涉及研究数量较少,进行亚组分析的意义较小。不良反应:中医药干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中医药干预措施对不同CKD营养状况指标的影响不同。对不同CKD分期和营养状况综合分组的Alb影响差异较大;中医药能显着改善CKD患者PA水平,作用程度受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以及中医证型影响;中医药对不同CKD分期患者的TC疗效程度差异较大;中医药对TF、BUN、Scr的疗效无明确结论,需进一步研究观察;中医药能显着改善CKD患者HGB水平;对于人体测量学指标BMI、MAC、MAMC,量表SGA和MQSGA无明确结论。中医药干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谢喜哪[4](2021)在《腹膜透析治疗中晚期肾病伴大量腹水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KD)伴大量腹水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腹膜透析(PD)治疗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从本中心2007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ESRD不伴腹水PD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归为不伴腹水组(A组)];从同期收治ESRD伴少量腹水PD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归为少量腹水组(B组)]。以A、B组为对照组,收取同期收治的30例中晚期CKD伴大量腹水PD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大量腹水组(C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等,并随访总结中晚期CKD伴大量腹水PD患者的转归。【结果】1、原发病比较,A、B、C组狼疮性肾炎比例分别为0.0%、3.3%、20.0%,慢性肾小球肾炎比例分别为80.0%、53.3%、30.0%,合并肝硬化比例分别为0.0%、3.3%、30.0%,C组与A、B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C组乙肝相关性肾炎比例(20.0%vs 1.67%)较高,合并糖尿病(30.0%vs10.0%)、门脉高压(16.7%vs 0.0%)及脾功能亢进(13.3%vs 0.0%)比例较高(P<0.05)。2、A、B、C组术前平均尿量分别为(1415.8±477.5)ml、(927.7±546.5)ml、(872.7±567.5)ml,B、C组尿量少于A组(P<0.01);A、B、C组心包积液比例分别为16.7%、30.0%、56.7%,心衰比例分别为5.0%、10.0%、40.0%(P<0.01);血浆白蛋白≤30g/L者A、B、C组分别为10.0%、40.0%、73.3%(P<0.01);D-二聚体≥2mg/L者A、B、C组分别为15.0%、20.0%、43.3%,CRP≥7.2mg/L者A、B、C组分别为16.7%、33.3%、36.7%,B、C组CRP明显高于A组;C组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P<0.01)。3、三组术后近期与6个月远期发生腹膜炎、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腹透液渗漏、肠穿孔、肠梗阻、导管移位、导管破裂、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低血压、导管出口感染及隧道炎、引流不畅、胸腹瘘、急性心力衰竭、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C组PD前e GFR中位数分别为5.0ml/(min·1.73m2)、5.5ml/(min·1.73m2)、8.8ml/(min·1.73m2)(P<0.01);PD后3个月e GFR中位数分别为6.4ml/(min·1.73m2)、6.8ml/(min·1.73m2)、11.4ml/(min·1.73m2),C组仍明显高于A、B组(P<0.01),至PD后6个月,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PD6个月后三组Kt/V分别为1.78±0.42、1.76±0.58、1.89±0.67,Ccr中位数分别为80.2L/(w·1.73m2)、71.9L/(w·1.73m2)、77.9L/(w·1.73m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晚期CKD伴大量腹水患者PD术后腹胀、水肿明显改善,术后6月血尿素氮下降(P<0.05),血红蛋白及白蛋白较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超过6月26例(86.7%),6个月、1年存活率分别为90.0%、80.0%,PD超过1年22例(73.3%),超过3年11例(36.7%),超过5年4例(13.3%),其中最长透析龄为125月。【结论】1、中晚期CKD伴大量腹水患者原发病中狼疮性肾炎比例较高,合并肝硬化比例高。与不伴腹水患者相比,乙肝相关性肾炎比例较高,合并糖尿病、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比例也较高。2、PD治疗中晚期CKD伴大量腹水患者的疗效与少量腹水组及不伴腹水组患者相当。3、PD是中晚期CKD伴大量腹水的安全有效治疗手段,PD6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透析充分性良好,可作为其长期透析治疗方式。

卢棉[5](2021)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对比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影响,旨在为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231例尿毒症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对比观察对象非计划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包括:一般情况、原发病、透析方式、检验指标、临床因素等。结果:(1)一般情况:性别:共纳入231例透析患者,男性患者152例(65.80%),女性患者79例(34.20%)。本研究中,男性的HD患者再入院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两组再入院患者平均年龄48.01±13.46岁,纳入研究的PD患者平均透析年龄(44.93±12.98岁)偏小于HD组患者(49.98±13.4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中年组再入院透析患者较多,约占总研究病例的50.22%。体重、血压:初入院透析前,两组患者的血压、体重无明显差异,HD组及P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透析性高血压。HD组经透析治疗后,体重较前下降,而血压无明显改变。而PD组患者透析后,体重较初入院透析前增长,收缩压则较前下降。(2)原发病:231例再入院的尿毒症透析患者原发病病因主要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118例(51.08%),其次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38例(16.45%),高血压肾病24例(10.38%),痛风性肾病13例(5.63%)。(3)透析方式:纳入的231例患者中,HD组患者141例(61.04%),PD组患者90例(38.96%),HD组患者再次入院时间间隔较PD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多在90天以上再入院,约占总研究病例的72.34%。(4)检验指标:经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血清磷浓度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均较初次透析前下降,而胱抑素-C(cystatin-C,Cys-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钙浓度、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均较初次透析前上升。HD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较前提升,血清钾浓度平均水平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D组治疗后易出现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5)临床因素:纳入研究的141例HD患者中,总体再入院原因主要为感染(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通路异常、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等。纳入研究的90例PD患者中,总体再入院原因主要为感染(肺部感染、PD相关性腹膜炎)、水肿等。HD组感染、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D组,而HD组通路异常的发生率较PD组高。结论:(1)性别、年龄是影响透析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之一。(2)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通路异常是HD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而肺部感染、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PD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

王雅祯[6](2021)在《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分析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我院透析中心首次并持续行透析治疗且生存1年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采用ECOG活动指数量表及Karnofsky活动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心理状况、活动指数、生活质量及透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30例,其中男性98例(75.4%),平均年龄(55.07±10.70)岁,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各65例。(1)基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透析前残肾功能、吸烟史、饮酒史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透析1年后,与HD患者比较:PD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P<0.05),白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低(P<0.05),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HD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血钙、血磷、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3)透析1年后,与HD患者比较:PD患者SF-36量表的综合评分较高【(64.97±16.96)VS(54.71±18.20)】(P<0.05);焦虑、抑郁的比例较低【(27.7%和36.9%)VS(47.7%和56.9%)】(P<0.05);ECOG和Karnofsky活动能力的评估明显优于HD患者(P<0.05)。(4)透析过程中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腹透患者的感染风险明显高于血透(P<0.05),而心血管事件、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透患者(P<0.05),两组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较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t=-2.865,P=0.029)、抑郁(t=-2.865,P=0.006)是腹透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甘油三酯(t=-2.573,P=0.012)、抑郁(t=-2.635,P=0.011)是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透析治疗1年后,腹膜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要优于血液透析。2、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控制较好,焦虑、抑郁发生率较低,活动指数较高,但血浆白蛋白水平较血液透析低,更容易发生糖、脂代谢紊乱,且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3、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对较高,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心血管事件、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4、抑郁是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何超成[7](2019)在《耳穴贴压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临床疗效,为改善患者皮肤瘙痒寻求有效途径。方法:首先,通过皮肤瘙痒症状问卷及瘙痒VAS评分了解广东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情况,并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病、年龄、透龄及各项生化指标等基础临床信息和资料,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状况。其次,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剔除符合排除标准的且同意耳穴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随机分成耳穴干预组和非耳穴对照组,两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耳穴干预组根据皮肤瘙痒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和中医的临床经验选取耳部穴位肺、风溪、肾上腺、内分泌、神门,共治疗4周。其中2例患者因心脑血管病变退出,1例转院,耳穴干预组34例、对照组35例完成治疗。通过皮肤瘙痒症状问卷及瘙痒VAS评分评定耳穴治疗前后的皮肤瘙痒的严重程度,进一步评估耳穴治疗的效果。结果:1.耳穴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分布、原发病、血液透析持续时间;瘙痒症状指标如:瘙痒程度、瘙痒分布范围、夜间因瘙痒苏醒次数、夜间抓挠次数、瘙痒总分、瘙痒VAS评分;实验室指标如: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肌酐、尿素KT/V,两组基线对比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4周,皮肤瘙痒症状前后指标的比较。(1)耳穴组瘙痒程度、瘙痒分布范围、夜间因瘙痒苏醒次数、夜间抓挠次数、瘙痒总分、VAS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后,对照组瘙痒程度、夜间因瘙痒苏醒次数、夜间抓挠次数、瘙痒总分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瘙痒分布范围、VAS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 (3)将两组治疗4周后的皮肤瘙痒症状差值(两组皮肤瘙痒症状的差值=终点时点的各项皮肤瘙痒指标-基线时点的各项皮肤瘙痒指标)进行对比,瘙痒程度、瘙痒分布范围、夜间因瘙痒苏醒次数、夜间抓挠次数、瘙痒总分、瘙痒VAS评分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胡军福[8](2019)在《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对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治疗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排毒汤合益肾活血方,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开始及结束时微炎症指标(hs-CRP、IL-6、TNF-α)、肾功能指标(Scr、BUN、eGFR)、Hb、ALB、血脂指标(TG、TC、LDL-C、HDL-C)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然后据此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疗效分析。结果:(1)微炎症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两组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肾功能指标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Scr、BUN水平均有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Scr、BUN值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eGFR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eGFR无升高,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eGFR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水平均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Hb值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水平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降低,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组间比较,TC、TG水平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DL-C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HDL-C水平无显着升高,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DL-C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5)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率为82.6%,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率为6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可有效降低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2)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可改善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肾功能、血脂、贫血及营养指标,减轻慢性肾脏病并发症,从而延缓CKD进展。(3)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可有效改善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刘欢[9](2019)在《腹膜透析早期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 终末期肾脏病是我国重大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约为11%,而各种慢性肾脏病大多数最终将会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即尿毒症期,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必须通过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当前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是肾脏移植和血液净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因受肾源少、匹配难、花费大及其他社会伦理等因素的限制,故选择肾移植的比例较低,因此维持性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普遍应用于绝大多数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而这两种透析方式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本研究拟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早期联合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疗效,为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目的 比较采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早期联合普通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单一应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采取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和随访的,腹膜透析龄在24-36月内的97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将它们随机分成联合组(n=47)和单一组(n=50),联合组采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联合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单一组只采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观察期1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钙(Ca2+)、血磷(P3+)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在入选的97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男性57例(58.8%),女性40例(41.2%),联合组47例(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在24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56.68±8.10)岁;单一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0至76岁,平均年龄(58.11±9.46)岁。原发病情况:(1)慢性肾小球肾炎48例:联合组22例,单一组26例;(2)糖尿病肾病:联合组12例,单一组13例;(3)高血压肾病:联合组8例,单一组7例;(4)其他:联合组5例,单一组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三方面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联合组和单一组治疗后尿素氮和血肌酐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联合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112.03±9.14)g/L、(44.03±1.45)g/L和(61.73±2.98)%,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联合组发生1例低蛋白血症,1例腹膜感染,1例心包积液,单一组发生4例低蛋白血症、2例心脑血管意外,3例腹膜感染,2例心包积液,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联合组和单一组治疗后钙磷离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CAPD早期联合普通血液透析治疗能更加全面有效清除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体内毒素物质,维持体内钙磷代谢平衡,同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左心射血功能,并减少腹腔感染、低蛋白血症并发症的发生。2、尚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为临床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客观、充分的依据。

沈海涛,张章盛,张灿伟[10](2018)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血透治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血透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本院接受血透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和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各50例,分别纳入A组和B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化指标、血透充分性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A组肌酐水平[(914.54±85.48)μmol/L]和血浆白蛋白水平[(32.17±4.68) g/L]较B组[(1036.15±199.43)μmol/L、(40.48±3.68) g/L]更低,而血糖水平[(9.67±2.24) mmol/L]高于B组[(5.22±1.41)mmol/L](P<0.05),尿素氮、总胆固醇及尿酸水平两组相差不大(P>0.05); A组尿素清除指数(1.20±0.06)低于B组(1.32±0.34),单位时间平均尿素浓度[(597.27±47.06) mg/L]较B组[(478.67±47.16) mg/L]更高,剩余两项指标差别较小(P>0.05);在并发症方面,两组高血压发生率比较接近(P>0.05),但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均是A组更高(P<0.05);在生存率方面,A组两年和三年生存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血透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疗效主要受并发症的影响,临床在治疗期间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使疗效提高,或者实施腹膜透析疗法,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

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疗效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2)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3)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国内外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研究进展
    1.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特点
        1.2 CKD不同阶段的病生理机制及营养状况特点
        1.3 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
        1.4 CKD营养状况的诊断
        1.5 CKD营养状况的治疗
        1.6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2.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1 慢性肾脏病之中医观
        2.2 营养状况之中医观
        2.3 中医药干预营养状况的具体方法
        2.4 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相关临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前言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2.1 检索范围
        2.2 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
        2.4 资料提取
        2.5 资料分析
        2.6 研究方案及注册信息
    二、研究结果
        1. 检索流程及结果
        2. 纳入研究特征
        2.1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3. 亚组分组情况概述
        4. 主要结局指标:白蛋白(Albumin, Alb)
        5. 次要结局指标
        5.1 实验室指标
        5.2 人体测量
        5.3 量表
        6. 不良反应
        7. 讨论
        7.1 原始研究评价
        7.2 本次研究指标的选择
        7.3 本次研究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中文检索式及检索结果
    附录2. 英文检索式及检索结果
    附录3. JADAD量表评分标准
个人简历

(4)腹膜透析治疗中晚期肾病伴大量腹水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脏病伴大量腹水患者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6)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文献综述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替代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7)耳穴贴压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尿毒症瘙痒的认识
        一、尿毒症瘙痒的临床表现
        二、尿毒症瘙痒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尿毒症瘙痒的西医治疗
    第三节 中医学对尿毒症瘙痒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治疗
    第四节 耳穴贴压
        一、耳穴贴压的理论基础
        二、取穴原则
        三、耳穴贴压在尿毒症瘙痒中的应用
        四、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病例来源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退出标准
    五、样本量计算
    六、分组方法
    七、治疗方案
    八、观察指标
    九、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一、研究总体人群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描述
        二、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
        三、耳穴组和对照组瘙痒症状评分、VAS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等基线资料的比较
    第二节 耳穴贴压前后瘙痒症状及VAS评分的比较
        一、耳穴组干预前后瘙痒症状和VAS评分指标的比较
        二、对照组干预前后瘙痒症状和VAS评分指标的比较
        三、耳穴贴压治疗后两组瘙痒症状指标和VAS评分的比较
    第三节 不安全及不良事件报告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血液透析患者的瘙痒状态
    第二节 耳穴贴压治疗瘙痒的机制
    第三节 耳穴贴压治疗瘙痒的疗效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对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及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评价指标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微炎症指标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肌酐、尿素、肾小球滤过率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比较
        3.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7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3.8 安全性指标
第二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概念的提出
        1.2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机制
        1.3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意义
        1.4 评价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常用指标
        1.5 改善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常用药物
    2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2.1 病名与病因病机
        2.2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2.3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认识
    3 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的确立
        3.1 益肾排毒汤合益肾活血方配伍方义
        3.2 肾排毒汤合益肾活血方单味药药效分析
    4 疗效分析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腹膜透析早期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方式的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血透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和方法
    1. 资料:
    2. 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 生化指标:
    2. 血透充分性指标:
    3. 并发症:
    4. 生存率:

四、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疗效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效果观察[J]. 丁涛,张志芳,高雪洁. 中国实用医刊, 2021(20)
  • [2]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 马晓,马英桓. 临床内科杂志, 2021(10)
  • [3]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D]. 宋子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腹膜透析治疗中晚期肾病伴大量腹水患者的疗效分析[D]. 谢喜哪.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的影响[D]. 卢棉.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6]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王雅祯.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耳穴贴压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的疗效观察[D]. 何超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对CKD4期(脾肾气虚、瘀浊内阻型)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D]. 胡军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腹膜透析早期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疗效观察[D]. 刘欢.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10]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血透治疗分析[J]. 沈海涛,张章盛,张灿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24)

标签:;  ;  ;  ;  ;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的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