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裂缝控制实践

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裂缝控制实践

一、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的裂缝控制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彭飞[1](2021)在《C80-C90的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深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立井井筒穿越的冲积层厚度不断增加,需要应用承载力更高的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三种方法对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的受力特点及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研究了冻结法施工中井壁受到的各种外载。根据外载特性及工程实际,定义了新的钢筋折算系数并推导了其公式,分别按照平面应变和平面应力两种状态,结合不同的强度准则,分析了混凝土井壁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进行了C80、C90高强混凝土井壁模型试验,研究了井壁模型在均匀围压或非均匀围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状态,均匀荷载作用下井壁内部钢筋实测应力状态基本符合钢筋折算系数的假设,非均匀荷载会显着提升井壁混凝土及钢筋的峰值应力,当非均匀系数取1.15、1.3、1.5时,井壁混凝土峰值应力分别提升了25%、45%、150%,钢筋峰值应力分别提升了28%、75%、172%。利用ANSYS软件对高强混凝土井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均匀围压及非均匀围压下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应力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中拉麦公式计算的井壁应力分布状态与模型试验井壁实测应力分布状态基本拟合,设计计算混凝土井壁应考虑非均匀荷载对井壁应力分布的影响。

卢勇[2](2021)在《某基坑变形研究及事故处理》文中研究指明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科技进步、深基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增大。然而,在密集已有建筑物周边进行基坑工程施工,对基坑稳定、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引起相邻建筑物开裂甚至倒塌事故频发。因此开展基坑变形研究以及发生基坑过大变形后及时、安全、快速低成本地处理事故,减小损失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应用深基坑变形理论,以某项目大面积开挖的软土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导致周近的别墅区内地面产生50-90mm缝隙、建筑物开裂为背景,分析了基坑施工造成临近地面和建筑发生过大变形的原因以及发生基坑过大变形后的加固处理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总结如下:在收集设计和监测资料并到现场考察后,从勘察设计、深基坑施工各阶段等环节,分析临近基坑的地面过大沉降变形和建筑物外墙开裂的原因,采用实际量测得到的岩土工程计算参数,运用理正深基坑7.0软件对基坑原设计进行数值计算,根据监测报告分析了地面最大沉降处的沉降时程。对三个备选加固方案,实施多目标模糊优选分析,采用MATLAB计算模糊矩阵,使选择加固方案能实现安全可靠、造价最优、施工难度小、工期最短、对周边环境变形影响小等目标。用理正软件对较优的加固方案进行了变形模拟数值计算,分析了模拟变形的结果,对比分析了模拟变形计算结果与实测变形值。在基坑加固过程中,采取了先撑后挖、分块加固、支护底部浇钢筋混凝土加撑、分块快速浇筑底板钢筋混凝土以及施工全过程中实施变形监测等控制变形措施,对比分析了实测变形值和模拟计算变形值。通过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原基坑设计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2是基坑临近地面和建筑物产生过大变形的根本原因,选择的钢板桩+斜钢管内撑加固方案实施后得到实际监测变形值与模拟计算变形值基本一致,控制了变形的发展,7天内以最低加固费用完成基坑加固,通过研究得到几点结论:(1)安全等级和环境等级均为二级的基坑,利用基坑的时空效应原理可以将基坑环境等级提升为一级,为了节约成本可分段设计安全等级和环境等级。(2)基坑临近地面及建筑物变形要求较高时,基坑支护采用排桩加内撑比加排桩锚杆结构形式较为经济合理,控制变形更为可靠。(3)支护锚杆不适用在已有构筑物基础下施工锚杆或者锚杆超出用地红线。(4)在没有支撑条件下基坑开挖成后,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地面沉降时程有四个阶段。(5)本项目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临近环境影响范围等于2倍开挖深度,该范围内的地面最大沉降值出现在0.5H处,沉降曲线呈凹槽型。基坑深度小于7m,一般情况下可不计算基坑底隆起。

常海锋[3](2020)在《大东湖污水深隧管片壁后注浆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各大发达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提高,环境要求随之提高,一些环境敏感排水设施,如污水处理厂与城市用地规划相互制约的问题日益严重。采用排水深隧技术将市中心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行外迁,是解决污水处理厂和城市规划格局、环境保护要求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避免修建排水管道时对地下管线和地面市政设施的影响,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是十分突出的,排水深隧技术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查阅相关论文和资料显示,大部分都是对浅埋地铁隧道进行开挖支护数值模拟研究,很少对深埋隧道进行支护以及注浆的相关数值模拟研究,本文在基于大东湖污水深隧核心区传输系统,对地层盾构隧道开挖进行了开挖、管片支护以及管片壁后注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工程实际对比分析,对今后类似的工程案例具有一定的事前指导作用。通过工程现状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得出:(1)由于武鄂高速段深隧长距离侧穿三环线、武鄂高速高架,且水平距离较近,并下穿武九铁路、武钢专线铁路等重要建构筑物,周围地形条件极为复杂,隧道施工难度较高,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且由于三环线、武鄂高速高架桥结构的影响以及道路交通等因素的限制,本段施工竖井设置条件较为苛刻,综合考虑,本段确定采用盾构法施工。(2)深隧采用盾构开挖,管片壁后注浆二次衬砌方法能有效控制隧道围岩变形、地表沉降以及隧道底部隆起,但是注浆对管片存在较大的压力,管片容易被压坏,因此隧道注浆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注浆量等注浆参数,避免管片被挤压坏。(3)随着模拟支护、注浆过程,可以发现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的差距越来越小,这说明FLAC3D在模拟注浆过程方面是理想有效可行的。本工程数值模拟分析可以为类似的工程案例作为参考。图[59]表[5]参[89]

徐向春[4](2020)在《污染场地地下结构服役性能演变规律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污染场地土性变异及化学腐蚀作用会严重威胁地下结构物的服役性能。地下结构物往往深埋于地下水土体中,在遭受环境污染后,地层物理力学特性及结构物自身承载性能均会发生改变,揭示土体污染与结构腐蚀耦合作用下的地下结构物服役性能的演变规律,提出污染场地中地下结构长期服役性能评价方法对地下工程建设与运维具有重要理论与工程意义。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330641)资助下,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污染场地中地下结构物服役性能演变规律及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系统总结了盐污染场地地下结构服役性能变化规律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对盐污染土体工程特性、地下结构物中及周边地层中污染物迁移规律、结构物腐蚀劣化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盐污染场地中地下结构物服役性能研究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2)探讨了盐污染土的微观结构变化机理,研究了盐污染物侵入后不同污染物类型及浓度下污染黏性土工程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盐污染浓度的增大,黏性土颗粒间孔隙减小,颗粒间存在集聚现象;土体液限、塑性指数降低,粘聚力、内摩擦角增大,压缩系数减小,电阻率降低;建立了黏性土抗剪强度参数、压缩系数随盐污染浓度变化关系;总体而言,污染土体塑性指数、压缩系数、粘聚力、内摩擦角与电阻率参数呈较好相关关系,且电阻率参数比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盐污染反应灵敏。(3)采用盐污染溶液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盐腐蚀环境中结构裂缝宽度、深度及腐蚀时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及钢筋锈蚀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带裂缝混凝土硫酸盐腐蚀时变损伤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存在会改变结构受压破坏模式,降低试件抗压强度,本文试验工况下试件抗压强度降低接近10%,竖向裂缝比水平向裂缝对试件抗压强度影响大;硫酸盐侵蚀后的试块受压破坏时更易破碎,裂缝的存在加速了硫酸盐侵蚀,本文试验工况1mm、3mm裂缝宽度下试件15个月浸泡腐蚀后强度降低约13%;裂缝宽度、深度的增大会不同程度加速钢筋的锈蚀,宽度小于0.05mm的裂缝对钢筋锈蚀的加速作用不明显。(4)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污染物在裂损混凝土及盾构隧道周边地层中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裂缝宽度、静水压力对地下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时变影响规律,明确了裂缝渗漏速率、污染物位置对结构周边地层中污染物迁移场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0.1mm以上宽度裂缝及静水压力可以加速氯离子在混凝土孔隙中的迁移,裂缝处氯离子迁移锋面更深;地下圆形隧道周边地层中地下水流场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可压缩流体绕圆柱的定常无旋流动求解。隧道朝向污染物来源一侧更易积聚污染物,污染物浓度更高;污染物泄漏点距隧道的水平距离、竖向距离对隧道周边地层中污染物浓度场影响较大。当衬砌单个裂缝/接头渗漏水速率大于5L/d时对衬砌周边污染物浓度分布出现明显影响。总结给出了基于含水层中污染羽与隧道位置关系的隧道周边地层污染物分布模式。(5)构建了不同污染工况下盾构隧道-地层相互作用有限差分模型,阐明了土体污染变异与衬砌结构力学性能劣化耦合作用对隧道衬砌结构内力与隧道沉降、变形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衬砌结构内力随土体污染变异、衬砌结构性能劣化而变化,且轴力受影响程度最大;隧道纵向沉降/隆起、不均匀沉降/隆起及衬砌断面收敛变形随土体污染程度及衬砌结构性能劣化程度增大而增大;随污染侵蚀时间的增长,结构内力、沉降及断面收敛的变化程度均增大。衬砌周边地层中污染物不均匀分布,对衬砌结构内力及衬砌断面收敛变形产生影响。在衬砌结构内力响应方面,衬砌拱腰以上部分污染物浓度较高时该部分弯矩小于均匀污染工况;正弯矩的拱顶及拱底处衬砌结构轴力呈现出污染物高浓度一侧轴力增大,低浓度一侧减小的趋势,负弯矩的两侧拱腰处衬砌结构轴力变化规律与此相反;拱肩与拱腰下部剪力受影响程度较其他部位更大;污染物的不均匀分布对衬砌断面竖向收敛变形和横向收敛变形有一定影响,污染物浓度高处呈现出更大的收敛变形,使得衬砌变形由水平椭圆形变为与水平线呈一定角度的斜向椭圆形状。(6)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可靠度方法建立了盐污染环境下隧道结构服役性能评价方法。以南昌红谷隧道为例,设计构建了内河沉管隧道健康监测系统,提出了结构材质劣化的监测、检测方法。针对隧道潜在的环境侵蚀因素,综合考虑回於层厚度、污染侵蚀物浓度、钢筋截面损失率、混凝土强度和管段厚度的影响,建立了污染侵蚀环境下内河沉管隧道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指标评价标准及综合评价模型。针对污染侵蚀环境地下隧道长期服役性能衰退过程中衬砌断面可靠度计算,将拼装式盾构隧道衬砌承载能力失效模式分为主截面失效和接头截面失效,构建了衬砌结构承载能力功能函数并给出了条件概率工况下截面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基于衬砌材料腐蚀劣化及地层污染变异后结构受力特性变化的考虑,采用Monte Carlo抽样模拟计算衬砌截面全截面受压和部分截面受压的概率以及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以此作为截面荷载效应计算的基础;将衬砌接头等效为非均质连续梁结构,推导出双层螺栓接头结构混凝土应力与螺栓拉力计算模型;结合上海打浦路隧道对所提可靠度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其适用性。

李宿平[5](2020)在《爆炸作用下地下结构立柱动力响应及安全防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成为了必然趋势。然而地下结构所处的封闭环境以及构筑物上的荷载多变性、不确定性,一旦内部发生爆炸将会对结构和人群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关注地下结构在爆炸荷载下的冲击波传播规律与动力响应尤为重要。本文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钢筋混凝土柱在爆炸荷载下的流固耦合模型,分别模拟柱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响应与抗爆效果,并进一步通过超压分布情况对周围人员伤害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1)以地下商场内的钢筋混凝土柱为研究对象,建立典型的结构-空气-炸药流固耦合模型,研究柱体在内爆炸下的动力响应与冲击波传播规律。研究发现,炸药爆炸前期,柱体上的应力分布会出现很明显的“(分层”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柱体的动力响应变得复杂,柱体两端和方形柱体棱线附近应力分布较集中,需要重点关注。(2)分别研究了不同的炸药量、距离以及立柱形式下柱体在爆炸时的动力响应。研究发现,随着炸药量的增大,各处的应力峰值也会增大,且增幅呈变缓趋势;随着距离的增大,各点的应力峰值不断减小,且应力的降幅较快;圆柱相比方柱,各参考线节点上的应力分布相对方柱更为均匀且应力峰值更小,柱体侧面相对方柱也更为安全。(3)研究了柱体添加钢板保护层对炸药的抗爆防护效果,通过建立外加保护层的耦合模型,对比未加防护层时两柱体上的应力分布与破坏程度。分析表明,添加钢板保护层能起到很好的防爆作用。(4)分析了国内外对爆炸冲击作用下人员伤亡的评价准则,基于安全规程与超压准则建立了不同伤害等级的评价标准,并验证了超压准则的可靠性,利用柱体各位置上的超压峰值对人员不同伤害程度下的安全距离进行了预测。

李民[6](2020)在《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核心区建设密度增大,建设地下轨道交通与开发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出现了大量紧邻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工程,深基坑的开挖施工会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首先针对上海地区的10个紧邻地铁隧道的基坑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基坑开挖引起邻近隧道变形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继而开展了地下工程施工安全评估理论研究,在分析施工安全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施工技术、环境、人员、装备、管理等影响地铁隧道安全的因素。针对地铁隧道位于深基坑侧方位置和地铁隧道位于深基坑下方位置两种工况,分别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变形情况,对比安全判断标准进行隧道安全性判断,并结合实际工况给出项目建议。本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提高提高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为此类工程项目的安全评估问题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分析案例参考,可指导施工技术人员进行隧道变形分析及安全性评估,具有一定的技术应用价值。

厉扬戈[7](2020)在《顶管电力隧道接头力学性能及控制指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顶管电力隧道采用顶管施工工法,因无须进行地面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的优势,在国内工程领域已大量运用,并取得良好成效。但在运营期间,顶管电力隧道面临着隧道纵向变形大、渗漏水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掌握顶管隧道接头的力学性能及破坏形式,制定并完善顶管电力隧道控制指标。本文以顶管隧道接头为研究重点,研究其力学性能及破坏形式,并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关于顶管电力隧道在运营期的控制指标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参考盾构隧道的纵向等效连续化模型,将隧道进行简化,在考虑顶管接头特殊性的前提下,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推导了顶管隧道的纵向等效抗拉、抗压以及抗弯刚度公式。(2)为对顶管接头力学性能及破坏形式做深一步探究,设计了顶管接头1:1足尺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展示了试验管节的制作过程,详细说明了加载方案及试验方案,并重点介绍了监测内容及方法。(3)试验结果表明:管节破坏过程分为3个阶段:荷载初期小变形阶段、荷载中期变形发展阶段以及荷载末期大变形阶段。顶管接头部分先于混凝土管节破坏,表现为内钢板与混凝土的脱开破坏,而管节混凝土随后发生脆性破坏,在管壁上形成若干条贯通裂缝。同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关于顶管电力隧道在运营期的控制指标,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4)采用Midas/FEA软件,建立顶管接头足尺试验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足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能够反映管节极限荷载、变形、破坏形态等特征,同时,进一步分析了管节接头的内力状态。(5)在顶管接头足尺试验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内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效应和管节配筋率,均能提高管节接头抗变形能力以及承载力,但这种提高是有限的。

苏林建[8](2020)在《浅埋富水黄土隧道开挖变形特征及控制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和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投入,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越来越多穿越黄土地区的高等级公路被规划修建,黄土在较低含水率的状态下能维持较好的壁立性,但被水浸泡后强度骤减,围岩较长时间难以稳定,本文针对西会高速庞湾隧道富水浅埋段由于其开挖后崩解速度快,自承能力弱尤其拱脚承载力不足、初期支护变形速率大等特点,为实现快速安全施工的目的,进行富水浅埋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及控制方法的相关研究。(1)基于相似理论,采用具有庞湾隧道现场工程性质相似土,依据相似比制作软塑状土质浅埋隧道模型,探究其在开挖过程硬塑状土质与软塑状土质围岩压力与变形的演化规律,对比出两种状态下隧道开挖净空位移特点。(2)以庞湾隧道现场测试基础上,选取典型断面进行分析,在中台阶开挖时,拱顶沉降达到34mm/d,上台阶拱脚承载力不足,常规拱脚支护的设计并不能控制拱脚稳定的特点,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隧道净空位移得到控制,施工得以顺利进行。(3)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一步研究庞湾隧道典型软塑状黄土隧道开挖位移场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并开展三维流固耦合数值计算,分析地下水作用下对浅埋黄土地层变形特点,并与仅考虑力学计算下的结果进行对比。(4)通过不同支护工况的数值分析,对比三台阶Φ89大锁脚锚管设置不同下斜角、扩大不同拱脚尺寸以及中管棚+小导管支护对浅埋富水隧道沉降变形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台阶锁脚锚管的下斜角度对隧道净空位移的控制不一致,上台阶锚管在控制隧道净空位移的效果较中、下台阶的锚管显着,在上台阶可适当增长锚管长度;2)通过大拱脚支护,对浅埋富水黄土隧道的拱部沉降的控制有明显效果,沉降减小约10.9%,而对于边墙水平收敛控制作用有限,其中在上台阶设置60cm~80cm大拱脚对隧道沉降控制更为有利,3)中管棚+小导管支护较仅设置小导管工况地表沉降减小约10%,拱顶沉降减小约22.8%。

赵广书[9](2020)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体积混凝土的广泛运用,在不设及少设变形缝的条件下,如何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一直是工程界中的重难点。本文从实体工程出发,介绍跳仓法施工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要求;研究满足既定低水化热要求下的混凝土配合比;并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进行了现场温度监测;同时,辅以有限元方法,结合分析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形、约束条件、龄期、环境温度间的关系,与实测结果进行比对。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总结相关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介绍跳仓法施工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原理。2、结合地区资源,从混凝土原材料着手,用复合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代替部分水泥,寻求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满足抗裂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的开裂。3、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过程中,据经验公式计算实体工程最大跳仓仓块长度,对混凝土变形及内部温度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变形随龄期增长而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外界约束条件越强,续浇块的约束变形越大;在既定外界约束条件下,续浇块受约束影响越大的位置,其变形相对较大,但温差却相对较低,内外温差和边界约束条件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关键因素。4、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在不同约束条件下内部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如下:(1)首浇块温度在浇筑完成后的第2天左右达峰值,随后开始降低,第6天后趋于平稳;续浇块温度变化趋势及规律与首浇块基本相同,但温差大于首浇块;相邻仓块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内外温差较大。(2)续浇块周边约束条件越大,内外温差越大;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内外温差随约束条件的增大而减小,随续浇块尺寸的增大而增大。(3)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温度与实测温度进行了比对,两者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相同,但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所选用的混凝土热工参数与混凝土实际热工性能间的差异、实际环境温度变化不能完全在数值模拟分析中得到体现、测试点安装位置偏差和测试系统误差等因素所致。本文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的研究成果,可为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帅振东[10](2019)在《南昌省府排桩内撑支护基坑变形规律与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迅速,各地纷纷兴建了许多高层建筑。近几年来,南昌地区的高层建筑也呈爆发式地增长,虽然城市发展迅速,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深基坑安全问题,随着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地加大、加高,深基坑的开挖面积也越来也大、开挖深度也越来越深,因此有必要对南昌深基坑开挖时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因支护可靠、造价相对经济在南昌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运用的很广泛,但是我们对南昌地区排桩内支撑支护体系的受力变形规律的认识还不足,对基坑开挖时周边环境的变化也没有充分了解,仅仅是通过基坑监测的数据来判断基坑和周边环境是否安全,而缺乏深入的理论与机理分析。目前监测采用较多的人工监测方式,监测值存在较大误差,因此仅仅通过这一方式来做出判断得出的结论是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的。本文在系统的总结排桩内支撑受力与变形理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南昌省府内某排桩内支撑支护基坑为例,采用理正深基坑7.0支护设计软件对支护结构稳定性进行了整体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JK3E对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使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支护结构受力与位移变化规律,以及各组支撑型钢数量对基坑支护效果影响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基坑监测值与数值模拟值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了基坑开挖时支护体系变形规律以及周边地表的沉降规律。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钢结构设计理论,对型钢内支撑结构受力较不利支撑进行了强度和稳定性的验算,发现支撑强度和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2)对基坑开挖时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支护桩的内力及位移的变化情况,当开挖至坑底时,基坑水平位移变化情况呈“弓形”,即最大位移随桩体深度先增加后逐渐减小,此时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9.19mm,位于基坑深度5.40m;并发现基坑施工时对周边地表沉降的影响在距离坑边12m以内的范围,而采用FLAC3D软件得到的沉降影响范围在30m内,后者得到的结果与监测值较接近。(3)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地下管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地下管线的沉降值与报警值和规范限值较接近,施工时应该对地下管线进行密切监测。(4)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基坑开挖的整个过程,分析得出了支护结构以及坑底隆起、坑外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发现坑底隆起变形规律为“两边小,中间大”,地表沉降量最大位置为距离基坑边缘大约7m处,地表沉降最大值为7.7mm。并将模拟值与监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5)通过分别改变型钢内支撑各组支撑的型钢数量,对每组支撑的支护效果进行了一个定性的比较分析,发现B、C、E组型钢较A、F、G型钢起到的支护作用更大。

二、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的裂缝控制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的裂缝控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C80-C90的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高强混凝土井壁承载力计算研究现状
        1.2.1 高强混凝土性能研究现状
        1.2.2 井壁内力计算研究现状
        1.2.3 井壁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4 井壁结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高强混凝土井壁承载力理论分析计算
    2.1 井壁外荷载分析
        2.1.1 井壁自重
        2.1.2 竖向附加力
        2.1.3 水平地压
        2.1.4 冻结压力
        2.1.5 温度应力
    2.2 理论计算模型简化
        2.2.1 钢筋应力计算分析
        2.2.2 高强混凝土应力计算分析
    2.3 强度准则的选用与计算
        2.3.1 Mises强度准则
        2.3.2 Hsieh-Ting-Chen准则
        2.3.3 Kupfer强度准则
    2.4 实例计算
        2.4.1 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井壁极限承载力
        2.4.2 平面应力条件下的井壁极限承载力
    2.5 本章小结
3 高强混凝土井壁模型试验
    3.1 模型试验方案
        3.1.1 原型井壁概况
        3.1.2 相似准则导出
        3.1.3 井壁模型设计
    3.2 混凝土井壁的浇筑
        3.2.1 井壁高强混凝土的配置
        3.2.2 井壁钢筋骨架和井壁模具的安装
        3.2.3 井壁的浇筑与养护
    3.3 试验系统
        3.3.1 试验台及加载系统
        3.3.2 液电控制系统
        3.3.3 传压系统
        3.3.4 数据采集与处理仪器系统
        3.3.5 井壁结构试验台主要性能指标
    3.4 模型试验过程
        3.4.1 测试原件的安装
        3.4.2 加载过程
    3.5 井壁模型1 均匀围压作用下数据实测分析
        3.5.1 混凝土应力实测分析
        3.5.2 钢筋应力实测分析
        3.5.3 井壁位移实测分析
        3.5.4 裂缝分析
    3.6 井壁模型2 均匀围压作用下数据实测分析
        3.6.1 混凝土应力实测分析
        3.6.2 钢筋应力实测分析
        3.6.3 井壁位移实测分析
    3.7 井壁模型2 非均匀围压作用下数据实测分析
        3.7.1 非均匀系数取1.15 时的混凝土及钢筋应力实测分析
        3.7.2 非均匀系数取1.3 时的混凝土及钢筋应力实测分析
        3.7.3 非均匀系数取1.5 时的混凝土及钢筋应力实测分析
    3.8 钢筋实测应力与钢筋折算系数计算应力对比分析
    3.9 本章小结
4 高强混凝土井壁数值模拟
    4.1 概述
    4.2 ANSYS软件介绍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的简化分析
        4.3.2 尺寸参数和材料参数的设定
        4.3.3 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选取
        4.3.4 加载方法
    4.4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4.1 均匀围压下井壁应力分析
        4.4.2 非均匀荷载下井壁应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某基坑变形研究及事故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基坑变形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工作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深基坑变形规律及变形计算
    2.1 深基坑变形特点及分析方法
        2.1.1 基坑变形类型
        2.1.2 支护变形与环境相互影响
        2.1.3 基坑施工影响范围
        2.1.4 基坑变形分析方法
    2.2 开挖前支护施工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2.2.1 支护成孔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2.2.2 支护形式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2.2.3 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2.3 开挖后基坑变形规律和计算
        2.3.1 支护结构水平变形
        2.3.2 基坑底部隆起
        2.3.3 基坑外地表沉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项目基坑变形事故原因分析
    3.1 工程及周边环境简介
    3.2 工程地质概况
    3.3 原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情况
    3.4 基坑临边环境过大变形事故概况
    3.5 基坑事故原因及类型
    3.6 本项目事故原因分析
        3.6.1 勘察原因
        3.6.2 设计原因
        3.6.3 施工原因
    3.7 基坑原设计数值计算
        3.7.1 计算区域选取
        3.7.2 数值分析软件选择
        3.7.3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
        3.7.4 原基坑支护计算结果
    3.8 工程实测结果与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坑加固方案数值计算及优选
    4.1 加固方案初步选择
    4.2 备选加固设计方案数值计算
        4.2.1 计算方法及设计参数
        4.2.2 方案D1 数值模型
        4.2.3 方案D2 数值模型
        4.2.4 方案D3 数值模型
    4.3 多目标模糊优选加固方案选择
        4.3.1 各加固方案比较
        4.3.2 权重的确定方法
        4.3.3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
        4.3.4 目标值归一化
        4.3.5 matlab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4.3.6 层次权重计算
        4.3.7 多目标模糊优选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某项目基坑过大变形事故处理
    5.1 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变形控制方法
    5.2 基坑变形事故应急措施
    5.3 变形控制指标研究
        5.3.1 变形控制标准
        5.3.2 基坑变形预警值的研究
    5.4 项目基坑变形应急处理方案
    5.5 项目基坑加固
    5.6 事故处理顺序
        5.6.1 加固方案D2 施工图
        5.6.2 支护加固施工顺序
        5.6.3 加固区地下室施工顺序
        5.6.4 加固施工控制变形的关键环节
    5.7 拆除斜撑
    5.8 基坑施工监测及信息化施工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坑加固后实测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
    6.1 工程实测结果与分析
        6.1.1 监测点的布置
        6.1.2 加固段监测结果
        6.1.3 模拟计算和实测结果对比
    6.2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主要的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大东湖污水深隧管片壁后注浆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注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注浆数值模拟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排水深隧国内外案例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注浆机理与理论公式研究
    2.1 注浆扩散机理
        2.1.1 渗透扩散
        2.1.2 劈裂扩散
        2.1.3 裂隙填充
        2.1.4 挤压填充
    2.2 注浆加固机理
        2.2.1 浆液固结体形成网络骨架
        2.2.2 注浆固化提高围岩强度
        2.2.3 注浆充填压密
        2.2.4 注浆强化破碎岩体形成承载结构
    2.3 注浆止水机理
    2.4 本章小结
3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同步注浆技术的运用
    3.1 同步注浆浆液的填充机理
    3.2 盾构同步注浆的目的
    3.3 同步注浆施工工艺
    3.4 同步注浆主要技术参数
        3.4.1 注浆压力
        3.4.2 注浆量
        3.4.3 注浆材料及配比
        3.4.4 注浆层厚确定
    3.5 同步注浆效果的检测
    3.6 本章小结
4 污水深隧工程概况及隧道工法可行性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工程地质条件
    4.3 水文地质条件
    4.4 隧道工法可行性分析
        4.4.1 给排水隧道常用施工方法对比
        4.4.2 可行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例数值模拟分析
    5.1 数值分析方法介绍
        5.1.1 FLAC3D简介
        5.1.2 FLAC3D计算流程
        5.1.3 模型建立与参数确定
    5.2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5.2.1 应力结果分析
        5.2.2 位移结果分析
        5.2.3 地表沉降的模拟与实测对比分析
        5.2.4 管片的变形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污染场地地下结构服役性能演变规律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污染土工程特性
        1.2.2 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及电化学特性影响
        1.2.3 盾构隧道衬砌及地层中盐离子迁移规律
        1.2.4 腐蚀环境下隧道结构服役性能评价方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盐污染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案
        2.1.3 试样制备
    2.2 盐污染土扫描电镜试验
    2.3 基本物理特性
    2.4 抗剪强度
        2.4.1 抗剪强度
        2.4.2 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2.5 压缩特性
    2.6 电学特性
        2.6.1 测试方法
        2.6.2 结果分析
        2.6.3 物理力学指标与电学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污染物对钢筋混凝土腐蚀影响试验研究
    3.1 试验设计
        3.1.1 试验材料
        3.1.2 配合比及试件制作
        3.1.3 试验方法
    3.2 硫酸盐腐蚀劣化对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
        3.2.1 裂损与腐蚀混凝土试件受压破坏形态
        3.2.2 裂损与腐蚀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
    3.3 氯盐腐蚀对混凝土中钢筋性能的影响研究
        3.3.1 裂缝宽度影响
        3.3.2 裂缝深度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结构物及周边地层中污染物迁移规律模拟研究
    4.1 劣损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规律
        4.1.1 数值模型建立
        4.1.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 水压作用下劣损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
        4.2.1 数值模型建立
        4.2.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 大型地下结构物周边地层中污染物迁移规律
        4.3.1 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机制
        4.3.2 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方程及其求解
        4.3.3 含水层中大型地下结构物周边地下水流速场
        4.3.4 水平向地下结构物(隧道)对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染侵蚀环境地下隧道结构受力与变形性能模拟研究
    5.1 数值模型构建
        5.1.1 模型基本设置
        5.1.2 侵蚀环境中土体与结构参数劣化规则
        5.1.3 考虑污染物不均匀分布的结构参数分区规则
        5.1.4 监测点布置
    5.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2.1 衬砌截面内力
        5.2.2 不均匀沉降及衬砌断面收敛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污染侵蚀环境中既有隧道服役状态评价方法研究
    6.1 污染侵蚀环境中沉管隧道服役性能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6.1.1 污染环境下评价指标集的确定
        6.1.2 评语等级划分与指标权重
        6.1.3 模糊关系隶属矩阵与模糊算子
        6.1.4 含潜在污染腐蚀风险的水下隧道健康评价案例分析
    6.2 污染侵蚀环境中盾构隧道服役性能可靠度评价法
        6.2.1 可靠度计算的JC法
        6.2.2 劣化隧道结构承载能力功能函数
        6.2.3 多失效模式下可靠度分析
        6.2.4 污染侵蚀环境下结构抗力及荷载效应
        6.2.5 地下隧道结构长期劣化性能评价案例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爆炸作用下地下结构立柱动力响应及安全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爆炸冲击和数值模拟的相关理论
    2.1 LS-DYNA在工程结构抗爆中的应用
    2.2 爆炸及爆炸冲击波
    2.3 材料模型及其本构方程
    2.4 抗爆设计及人身危害
    2.5 模型试验与相似理论
    2.6 小结
3 地下结构中立柱的爆炸数值模拟研究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不同炸药量下立柱的动力响应
    3.3 不同距离下立柱的动力响应
    3.4 不同立柱形式的抗爆性能
    3.5 小结
4 爆炸作用下结构的抗爆防护与人员安全
    4.1 防护层对立柱抗爆效果的影响
    4.2 爆炸人身伤害评价标准
    4.3 爆炸作用下人员安全距离的预测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深基坑开挖引起邻近隧道变形基本规律
    2.1 引言
    2.2 上海地区基坑开挖引起隧道变形案例分析
    2.3 深基坑开挖引起邻近隧道变形的主要因素及基本规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评估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地铁隧道安全性判断标准
    3.3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评估方法
    3.4 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安全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基坑开挖对侧方地铁隧道安全评估研究
    4.1 引言
    4.2 工程背景与基坑方案
    4.3 模型建立
    4.4 隧道变形计算结果分析
    4.5 地铁隧道安全判断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基坑开挖对下穿地铁隧道安全评估研究
    5.1 引言
    5.2 工程概况
    5.3 模型建立
    5.4 隧道变形计算结果分析
    5.5 地铁隧道安全判断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及主要科研工作

(7)顶管电力隧道接头力学性能及控制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纵向结构计算模型
        1.2.2 顶管试验
        1.2.3 隧道接头
        1.2.4 控制指标
        1.2.5 目前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技术路线
2 考虑接头影响的顶管隧道纵向等效刚度
    2.1 引言
    2.2 纵向等效刚度模型原理
    2.3 隧道纵向等效刚度
        2.3.1 等效抗拉刚度
        2.3.2 等效抗压刚度
        2.3.3 等效抗弯刚度
    2.4 本章小结
3 顶管接头足尺试验方案
    3.1 试验目的
    3.2 试件制作及处理
    3.3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3.4 试验监测
        3.4.1 监测内容
        3.4.2 应变片布置
        3.4.3 位移计布置
    3.5 试验准备
    3.6 本章小结
4 顶管接头足尺试验结果分析
    4.1 加载过程及现象
    4.2 破坏最终结果
        4.2.1 内弧面内钢板脱开量
        4.2.2 外弧面钢套环张开量
        4.2.3 最终裂缝
        4.2.4 本节小结
    4.3 位移分析
        4.3.1 荷载-位移曲线
        4.3.2 内弧面接头张开量
        4.3.3 内弧面接头径向变形
        4.3.4 管节整体位移
        4.3.5 本节小结
    4.4 应变分析
        4.4.1 加固钢板应变分析
        4.4.2 内钢板应变分析
        4.4.3 混凝土应变分析
        4.4.4 钢套环应变分析
        4.4.5 本节小结
    4.5 应力分析
        4.5.1 插管内钢筋应力分析
        4.5.2 承管内钢筋应力分析
        4.5.3 本节小结
    4.6 控制指标的建议
    4.7 本章小结
5 顶管接头数值模拟分析
    5.1 数值模型
        5.1.1 建模假设及处理
        5.1.2 材料本构
        5.1.3 网格划分
        5.1.4 接触关系
        5.1.5 荷载及边界条件
    5.2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
        5.2.1 荷载-位移曲线
        5.2.2 管节最终整体位移
        5.2.3 径向变形
        5.2.4 塑性区
    5.3 内力状态分析
        5.3.1 钢筋应力
        5.3.2 接头截面弯矩
    5.4 参数化分析
        5.4.1 摩擦系数
        5.4.2 钢筋直径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浅埋富水黄土隧道开挖变形特征及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现场测试研究
        1.2.2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1.2.3 数值分析研究
        1.2.4 富水黄土支护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浅埋富水黄土隧道施工特点及难点
    2.1 概述
    2.2 浅埋富水黄土隧道的工程特性
        2.2.1 地下水迁移特性
        2.2.2 含水率对抗剪强度影响
        2.2.3 浅埋黄土隧道特点
    2.3 依托工程概况
        2.3.1 隧道概况
        2.3.2 开挖与支护设计
    2.4 现场施工特点与难点
        2.4.1 围岩强度低
        2.4.2 地下水丰富
        2.4.3 围岩变形速率快
        2.4.4 埋深浅
        2.4.5 工期紧
    2.5 富水土质隧道工程类比分析
        2.5.1 富水土质隧道建设统计
        2.5.2 隧道建设经验总结
    2.6 小结
第三章 黄土隧道相似模型
    3.1 相似理论及参数
        3.1.1 相似理论
        3.1.2 相似常数确定
    3.2 模型材料
        3.2.1 土体选取
        3.2.2 相似土室内试验
    3.3 方案设计
        3.3.1 试验仪器
        3.3.2 测点布置
    3.4 实验步骤
        3.4.1 模型填土
        3.4.2 隧道开挖
    3.5 实验现象分析
    3.6 实验数据分析
        3.6.1 围岩内部变形
        3.6.2 地表沉降
        3.6.3 围岩应力变化
    3.7 小结
第四章 现场控制技术及监测分析
    4.1 概述
    4.2 现场控制措施
        4.2.1 排水措施
        4.2.2 拱脚补强
        4.2.3 及时封闭掌子面及注浆
        4.2.4 扩大拱脚
        4.2.5 中管棚+小导管支护
        4.2.6 短进尺
    4.3 富水黄土隧道监测目的与内容
        4.3.1 现场监测目的
        4.3.2 监测内容
    4.4 监测方案
    4.5 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依托工程数值分析
    5.1 概述
    5.2 有限差分FLAC~(3D)原理
        5.2.1 概述
        5.2.2 流固耦合计算原理简介
    5.3 计算假定及模型构建
        5.3.1 模型计算参数
        5.3.2 几何模型
        5.3.3 隧道的施工过程模拟
        5.3.4 分析工况
    5.4 计算结果分析
        5.4.1 不考虑地下水渗流分析
        5.4.2 有无水土耦合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不同支护措施围岩变形控制效果分析
    6.1 概述
    6.2 锁脚锚管支护优化分析
        6.2.1 锁脚锚管支护优化模型建立
        6.2.2 锁脚锚管支护优化效果分析
    6.3 扩大拱脚支护分析
        6.3.1 大拱脚支护模型建立
        6.3.2 大拱脚支护效果分析
    6.4 中管棚+小导管支护分析
        6.4.1 中管棚+小导管支护模型建立
        6.4.2 中管棚+小导管支护效果分析
    6.5 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后浇带问题
    1.3 基本概念
        1.3.1 大体积混凝土
        1.3.2 高性能混凝土
        1.3.3 跳仓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大体积混凝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2 混凝土裂缝控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1.4.4 跳仓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跳仓法施工理论
    2.1 跳仓法
        2.1.1 跳仓法施工原理
        2.1.2 跳仓浇筑依据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水化热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试验方案
        3.2.1 原材料的选用
        3.2.2 混凝土试配
    3.3 配合比选择与热工计算
        3.3.1 大体积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
        3.3.2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计算
        3.3.3 大体积混凝土抗裂计算
    3.4 试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跳仓法施工试验研究
    4.1 工程概况
    4.2 跳仓法仓块尺寸的确定
    4.3 监测方案与布点
        4.3.1 试验方法和仪器
        4.3.2 测点布设
    4.4 监测目的
    4.5 监测结果
    4.6 监测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跳仓法施工温度场模拟分析
    5.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理论
        5.1.1 热传递方式
        5.1.2 基本假定
        5.1.3 热传导微分方程
        5.1.4 边值条件
    5.2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施工温度场模拟
        5.2.1 材料参数
        5.2.2 ANSYS概述[68]
        5.2.3 跳仓法施工在ANSYS软件中的实现
        5.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5 温度场计算结果
        5.2.6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5.3 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南昌省府排桩内撑支护基坑变形规律与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变形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基坑围护体系变形受力研究现状
        1.2.2 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1.2.3 内撑式围护结构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2 主要研究路线
第2章 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理论分析
    2.1 排桩内力计算理论分析
        2.1.1 静力平衡法
        2.1.2 等值梁法
        2.1.3 弹性地基梁法
    2.2 土压力计算理论分析
        2.2.1 静止土压力的计算
        2.2.2 朗肯土压力理论
        2.2.3 库伦土压力理论
    2.3 内支撑结构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2.3.1 内支撑结构强度计算及验算
        2.3.2 内支撑结构稳定性计算及验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介绍及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3.1 工程实例
        3.1.1 工程概况
        3.1.2 工程地质情况
        3.1.3 水文地质情况
    3.2 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3.3 深基坑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
        3.3.1 基坑内力位移分析
        3.3.2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计算分析
        3.3.3 基坑整体稳定性验算
        3.3.4 基坑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坑开挖环境影响分析
    4.1 JK3E软件介绍
    4.2 基坑周边环境介绍
    4.3 有限元分析过程
        4.3.1 基坑北侧模型分析
        4.3.2 基坑东侧模型分析
    4.4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
        4.4.1 基坑北侧管线竖向位移对比
        4.4.2 基坑东侧管线竖向位移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坑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5.1 FLAC3D软件简介
        5.1.1 FLAC3D计算的基本原理
        5.1.2 FLAC3D求解流程
        5.1.3 FLAC3D分析的基本组成
    5.2 工程实例数值模拟
        5.2.1 模型建立
        5.2.2 土层和支护结构的参数
        5.2.3 计算步骤
        5.2.4 模拟开挖结果分析
    5.3 支撑型钢数量对基坑变形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坑变形监测
    6.1 监测目的
    6.2 监测方案
        6.2.1 监测点设置
        6.2.2 监测的基本要求
        6.2.3 监测报警
    6.3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
        6.3.1 坑底隆起对比
        6.3.2 坑外地表沉降对比
        6.3.3 桩身水平位移对比
        6.3.4 内支撑轴力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的裂缝控制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C80-C90的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承载力研究[D]. 彭飞.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2]某基坑变形研究及事故处理[D]. 卢勇.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3]大东湖污水深隧管片壁后注浆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D]. 常海锋.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4]污染场地地下结构服役性能演变规律及评价方法研究[D]. 徐向春. 东南大学, 2020(02)
  • [5]爆炸作用下地下结构立柱动力响应及安全防护研究[D]. 李宿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
  • [6]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 李民.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02)
  • [7]顶管电力隧道接头力学性能及控制指标研究[D]. 厉扬戈.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8]浅埋富水黄土隧道开挖变形特征及控制措施研究[D]. 苏林建. 长安大学, 2020(06)
  • [9]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研究[D]. 赵广书.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10]南昌省府排桩内撑支护基坑变形规律与监测研究[D]. 帅振东. 南昌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钢筋混凝土地下结构裂缝控制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