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一、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陈照家[1](2021)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 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中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AECOPD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90例,按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法分为轻度呼吸肌疲劳组(46例)和重度呼吸肌疲劳组(44例)。两组再随机分为HFNC治疗组(轻度呼吸肌疲劳组24例、重度呼吸肌疲劳组22例),NPPV治疗组(轻度呼吸肌疲劳组19例、重度呼吸肌疲劳组25例)。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h后、48h后PO2、PCO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治疗前、治疗48h后膈肌移动度;四组气管插管率及换组率的差异。结果:治疗24h后、48h后PO2、PCO2以及治疗48h后膈肌移动度四组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同时间点轻度呼吸肌疲劳两组间比较无差异;重度呼吸肌疲劳的两组间,NPPV组较HFNC组好转明显(P<0.05)。治疗24h后、48h后轻度呼吸肌疲劳的两组与HFNC重度呼吸肌疲劳组的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NPPV重度呼吸肌疲劳组较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24h后,重度呼吸肌疲劳的两组间,NPPV组较HFNC组好转明显(P<0.05)。重度呼吸肌疲劳的两组间气管插管率比较有差异(P<0.05)。四组换组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HFNC同NPPV在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轻度呼吸肌疲劳患者时疗效相似;在治疗合并重度呼吸肌疲劳患者时,NPPV疗效优于HFNC。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2](2021)在《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我国通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总结了COVID-19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康复、防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制订了《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本指南的制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中华医学会《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成人COVID-19患者的诊治与疫情防控。

刘晓婷[3](2021)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的临床观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和常规氧疗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比较两种氧疗方式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的临床优势,旨在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更好地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提供临床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鼻高流湿化氧疗组(A组)和常规氧疗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缓解气道痉挛、退热、对症等综合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B组给予常规氧疗方式(鼻导管吸氧)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BMI),治疗前和治疗后2h、24h的桡动脉血的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一般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治疗前、治疗后72h Borg’s评分。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一般生命体征、Borg’s评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aO2、S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Borg’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P=0.715,P=0.244,P=0.177,P=0.110,P=0.575)。2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2.1 PaO2的比较:2.1.1 A组PaO2的组内比较:与A组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Pa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与A组治疗后2h相比,A组治疗后24h的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1.2 B组PaO2的组内比较:与B组治疗前相比,B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Pa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与B组治疗后2h相比,B组治疗后24h的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1.3两组PaO2的组间比较:与B组治疗后2h的PaO2相比,A组患者治疗后2h的PaO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24h的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2.2 SaO2的比较:2.2.1 A组SaO2的组内比较:与A组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Sa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与A组治疗后2h相比,A组治疗后24h的S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2 B组SaO2的组内比较:与B组治疗前相比,B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Sa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与B组治疗后2h相比,B组治疗后24h的S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3两组SaO2的组间比较:与B组治疗后2h的SaO2相比,A组患者治疗后2h的SaO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24h的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3 PaCO2的比较:2.3.1 A组PaCO2的组内比较:与A组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PaCO2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与A组治疗后2h相比,A组治疗后24h的PaCO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3.2 B组PaCO2的组内比较:与B组治疗前相比,B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PaCO2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01)。但B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2.3.3两组PaCO2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h的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与B组治疗后24h的PaCO2相比,A组患者治疗后24h的PaCO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一般生命体征的比较3.1心率的比较:3.1.1 A组心率的组内比较:与A组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心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与A组治疗后2h相比,A组治疗后24h的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1.2 B组心率的组内比较:与B组治疗前相比,B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心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与B组治疗后2h相比,B组治疗后24h的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1.3两组心率的组间比较:与B组治疗后2h相比,A组治疗后2h的心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B组治疗后24h相比,A组治疗后24h的心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呼吸频率的比较:3.2.1 A组呼吸频率的组内比较:与A组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呼吸频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与治疗后2h相比,A组治疗后24h的呼吸频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2 B组呼吸频率的组内比较:与B组治疗前相比,B组治疗后2h和治疗后24h的呼吸频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与B组治疗后2h相比,B组治疗后24h的呼吸频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3两组呼吸频率的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h的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与B组治疗后24h相比,A组患者治疗后24h的呼吸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患者Borg’s评分的比较4.1 A组Borg’s评分组内比较:与A组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后72h的Borg’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2 B组Borg’s评分组内比较:与B组治疗前相比,B组治疗后72h的Borg’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3两组Borg’s评分的组间比较:与B组治疗后72h相比,A组患者治疗后72h的Borg’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氧合,并使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2.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

余春林[4](2020)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与显着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指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加重,导致患者在稳定期原有治疗基础上需要增加额外的治疗。目前,氧疗是COPD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法。在过去几年里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nasal flow oxygen therapy,HFNC)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替代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因其疗效显着,目前也越来越多用于成年人。研究表明HFNC可对患者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加湿提高氧疗的舒适度,提供的高流量空氧混合气体能有效缓解缺氧等优点,所以目前多应用于成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较少用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研究。因此,HFNC是否能有效改善此类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尚需进一步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主要研究HFNC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目的评估HFNC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影响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入组患者均拒绝使用或因其他原因无法耐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开始前对入组的所有患者进行COPD的相关知识、治疗的普及,氧疗过程中注意事项要详细说明。入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鼻导管氧疗组(对照组),另一组为HFNC组(实验组),两组均为50人。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补充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除药物治疗的基础治疗并给予传统鼻导管氧疗,调整参数:低流量氧疗,根据传统氧疗时给予氧流量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吸入氧浓度一般保持在28%-35%之间,吸氧状态下保证经皮血氧饱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在88%-92%,若无法达到目标氧合,可适当增大氧流量保证SpO2,每日氧疗时间≥15h。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FNC,仪器型号为斯百瑞OH-70C,患者佩戴合适型号鼻导管,确保鼻导管无堵塞,气流通畅,调整系带松紧至患者无不适感,调整参数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耐受程度,氧浓度在28%-35%,吸氧状态下SpO2需保持在88%-92%,温度、流量逐渐调整至患者可耐受的最大程度,达最佳状态,若无法达到目标氧合,可适当增大氧浓度保证SpO2,每日氧疗时间≥15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各时间段的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Breathing rate,RR)、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舒适度评分并记录产生不适感的原因、因病情恶化需要升级辅助呼吸支持的例数。同时将实验组患者根据治疗前PaCO2分为四组,第1组:50 mm Hg<PaCO2≤60 mm Hg,第2组:60 mm Hg<PaCO2≤70 mm Hg,第3组:70mm Hg<PaCO2≤80 mm Hg,第4组:80 mm Hg<PaCO2≤90 mm Hg,比较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区间内,HFNC治疗最佳的区间。应用SPSS 24.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差异,治疗前的HR、RR、SaO2、PaO2、PaCO2各项指标也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 h、4 h后较治疗前PaCO2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48 h、72 h后较治疗前PaCO2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 h、4 h、24 h、48 h、72 h后较治疗前PaO2、SaO2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在治疗1h、4h、24h后较治疗前PaCO2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72h后较治疗前PaCO2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h、4h、24h、48h、72h后较治疗前PaO2、SaO2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72 h后较治疗前PaO2、PaCO2、SaO2均有改善,但实验组PaO2、PaCO2、SaO2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舒适度评分量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缓解的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缩短;5、两组需要升级呼吸支持的例数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相对于传统鼻导管氧疗,HFNC治疗的失败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组中PaCO2下降区间最明显的为60 mm Hg<PaCO2≤90 mm Hg。结论1、HFNC可有效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HR、RR、PaO2、PaCO2、SaO2、呼吸困难;2、对于意识清楚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下可给予HFNC;3、HFNC较传统鼻导管氧疗更舒适度,患者更容易接受。

徐向朋[5](2020)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oxygen,HFO)与常规普通面罩吸氧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HFO作为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方式在TAAD术后序贯通气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从而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心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的TAA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普通面罩吸氧方式(50例)和高流量氧疗方式(50例)。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普通面罩式吸氧,试验组拔除气管插管后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方式48 h后,给予更换普通面罩式吸氧。比较两组在撤机时(0 h)和撤机1h、6 h、12 h、24 h、48 h、72 h后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酸碱度(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情况;比较每组不同时间点的RR、PaO2/FiO2、PH、PaO2、SaO2、PaCO2情况;比较两组12h后、24 h后、48 h后舒适度(咽喉疼痛、口鼻腔干燥)情况;比较两组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第三个24 h痰液粘稠度情况;比较两组72 h内的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的情况。结果1.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2例患者在研究时间内因中途改变氧疗方案剔除,最终试验组纳入47例,对照组纳入3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伴发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前PaO2(静息状态下)、术前急性生理改变与慢性健康评估综合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Ⅱ)评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撤机时(0 h)的RR、PaO2/FiO2、PH、PaO2、SaO2、Pa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1 h后两组患者RR、PaO2/Fi O2、PH、PaO2、Sa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6 h、12 h、24 h、48 h、72 h后两组患者RR、PaO2/FiO2、PaO2、SaO2、PaCO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撤机0h、1h、6 h、12 h、24 h、48 h、72 h的RR、PaO2/FiO2、PaO2、SaO2、PaCO2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FO组撤机12 h后、撤机24 h后、撤机48 h后咽喉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组撤机12 h后、撤机24 h后、撤机48 h后口鼻腔干燥程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FO组在撤机第一个24 h、第二个24 h、第三个24 h的痰液粘稠度评分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FO组72 h内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低于普通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普通面罩氧疗方式相比较,TAAD术后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HFO后能够改善呼吸、氧合指标,降低中重度低氧血症的发生率。HFO应用时舒适度高,更有利于患者的气道管理,可作为TAA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支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郑卫雷[6](2020)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肥胖患者腹部手术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肥胖患者腹部手术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择期行腹部开放性手术的肥胖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级或II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35kg/m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药物相同,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麻醉机通气模式设置为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复合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PEEP=5cm H20,潮气量(tidal volume,VT)设置为6 ml/kg,调节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维持PETCO2(呼气末CO2)35~45mmHg,吸呼比(inspiration:expiration,I∶E)设置为1∶2,术中每30min手法肺复张1次,拔出气道导管前手法肺复张1次(40mm Hg压力,持续时间7?8s)。对照组:麻醉机通气模式设为容量控制通气,VT设置为10 ml/kg,维持PETCO2(呼气末CO2)35~45mmHg,未设置PEEP值,吸呼比设置为1∶2,术中及拔出气管导管前均未行手法肺复张。术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IB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呼气末CO2(PETCO2)。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10min(T0),麻醉插管后30min(T1),麻醉插管后60min(T2),麻醉拔管后20min(T3),术后24h(T4)五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HR;记录两组患者在T1、T2两个时间点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记录两组患者在T0、T1、T2、T3、T4五个时间点的吸入氧浓度(FiO2),分别于各个时间点抽取动脉血2ml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CO2、PaO2、A-aDO2、OI、RI;分别于T0、T1、T2、T3、T4五个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5ml,检测并记录各个时间点TNF-α、IL-6、IL-8的血浆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SA分级、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0时间点的血气指标PH值、PaCO2、PaO2、A-aDO2、RI、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T2、T3、T4时间点的血气指标PaO2、A-aDO2、RI、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时间点的PaC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时间点的P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3、T4时间点的PH值、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时间点的V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时间点的Ppeak、Ppla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0时间点TNF-α、IL-8及IL-6的血浆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T2、T3、T4时间点TNF-α、IL-8及IL-6的血浆浓度均较T0时间点增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T3、T4时间点TNF-α、IL-8及IL-6的血浆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通气模式相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肥胖患者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能够在满足术中通气及氧合需求的同时,降低气道峰压及气道平台压,减少术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性因子所致的肺损伤,有利于肥胖患者术中肺功能的保护。

曹晓花[7](2020)在《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选择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比较两种呼吸治疗方式在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09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72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应用经鼻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新西兰费雪派克)给予HFNC,对照组36例,应用无创呼吸机(美国飞利浦伟康V60)进行NPPV。两组患者同时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护理,包括病因治疗、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期间每小时监测并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气体流量、氧浓度等参数;分别于治疗开始时和治疗后0.5h、1h、24h检测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F)。比较两种呼吸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P/F的改善情况;经过治疗患者低氧血症纠正,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若患者低氧血症难以纠正则给予气管插管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和入住ICU的住院日差异;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分别于治疗开始时和治疗24h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况差异。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APACHEⅡ评分、吸烟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1、动脉血气指标结果分析:治疗0.5h、1h、24h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改善,HFNC组改善程度优于NPPV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0.5h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开始升高,24h升高明显,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HFNC组优于NPPV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比较:HFNC组治疗开始至24h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二氧化碳分压在24h内无明显改善。2、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比较:治疗开始至24h,两种方法均可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HFNC组效果更明显(P<0.05)。3、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比较:与NPPV组相比,HFNC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P<0.05)。4、入住ICU住院日比较: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评分比较:治疗24h后HFNC组更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降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对于ICU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HFNC和NPPV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NPPV相比,HFNC具有以下优势:1、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等相关呼吸指标;2、明显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3、明显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由此可见,HFNC治疗ICU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效果确切、可以开展更多重复性研究。

刘晓彤[8](2020)在《RASS与SAS评分在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比较Richmond躁动-镇静评估量表(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与Riker镇静-躁动评估量表(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AECOPD治疗过程中镇静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明确诊断为AECOPD并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RASS评分组(R组n=40)及SAS评分组(S组n=40),分别应用RASS评分、SAS评分指导患者镇静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种类的镇痛、镇静药物,在充分镇痛的基础上,以浅镇静为目标镇静深度,实施每日唤醒与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相结合的镇静治疗策略。于开始持续镇静前(T0)、持续镇静后1h(T1)、4h(T2)、12h(T3)、24h(T4)、48h(T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呼吸力学指标;并于以上各时刻检测患者动脉血气;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治疗期间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及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单位时间镇痛、镇静药物应用剂量、镇静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 II评分及入室PaCO2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1T5时刻的HR、MAP、RR、Ppeak、Pplat、PEEPi、Raw、Pa CO2均低于T0时刻,VT、Cdyn、p H、Pa O2均高于T0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两组患者T0、T1时刻的MAP、HR、RR、Pa 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T2T5时刻MAP、HR、RR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T2T5时刻Pa CO2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T2时刻的Ppeak、Raw、Cdyn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T3T5时刻的Ppeak、Raw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T3T5时刻的Cdyn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刻Pa O2、p H、VT、Pplat、PEE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心动过速、谵妄、人机对抗、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单位时间镇痛药物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较S组患者的单位时间镇静药物用量、镇静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停留时间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ECOPD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施行以浅镇静为目标深度的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治疗时,应用RASS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深度、指导镇静药物用量,能在应用较小镇静药剂量的情况下,达到更益于患者病情好转的镇静状态,并有效缩短有创机械通气及ICU停留时间,降低部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研究深化与推广应用。图12幅;表17个;参171篇。

孟祥玲[9](2020)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老年共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病。其中,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Insufflation,HFNI),过去被称为 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呼吸支持方法,近年来,被逐步拓展应用于多种病因的呼吸衰竭患者中,其所特有的病理生理机制也逐渐被明确。本研究通过采用HFNI治疗合并老年共病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与无创通气(NIV)治疗相比较,观察HFNI的疗效,进一步明确其在这类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2019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期间,收治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最终纳入本研究患者,共计70例,并按照数表法随机对照,1:1分组,各35例,分为实验组(HFNI治疗组)和对照组(NIV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同一标准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分别录入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入院病因、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其他的生化各项指标等);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2h、6h、24h、48h的动脉血气指标,如pH、PaO2、PaCO2等、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PaO2/FiO2)、RR、HR、呼吸指数(RI)、ROX index(SpO2/FiO2 与 RR 的比值)等数据;同时,根据痰液粘稠度评分标准、呼吸机耐受度评分标准及Borg呼吸困难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后12h、24h、48h,两组患者在舒适性、咳痰难易及呼吸困难等方面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28天插管率、90天死亡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指标、SpO2,PaO2/FiO2、RR、HR、RI、ROX index参数指标,两组患者在舒适性、咳痰难易程度及呼吸困难程度改善情况,平均住院日、28天插管率、90天死亡率等参数间的差异;并根据实验组(HFNI治疗组)的患者是否存在高碳酸血症,分为Ⅰ组(CO2潴留)和Ⅱ组(非CO2潴留组),即分为Ⅱ型呼吸衰竭和Ⅰ型呼吸衰竭两组,其中Ⅱ型呼吸衰竭组18人,Ⅰ型呼吸衰竭组17人,比较两组组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实验组(HFNI治疗组)中不同病因(A(COPD组10人、B(上腹部手术组)9人、C(心功能不全组)8人、D(肺炎组)8人)引起急性呼吸衰竭间的差异。结果1.比较实验组(HFNI)和对照组(NIV)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比较实验组(HFNI)和对照组(NIV)治疗前后患者的氧合指标,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pH和PaCO2均比治疗前呈下降趋势;PaO2、ROX index、OI和SpO2等呈上升趋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HFNI)治疗后的舒适度、痰液粘稠度、呼吸困难等较对照组(NIV)改善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HFNI)较对照组(NIV)的平均住院日(12.2±4.6 vs.13.8±6.0)和死亡率(2.25%vs.4%)呈降低,插管率(1.5%vs.1%)增高,平均累积无创辅助呼吸时间(240±50h vs.150±80h)及插管前平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5.2±2.1dvs.3.2±1.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Ⅰ组(CO2潴留)和Ⅱ组(非CO2潴留组)两组患者,入组时、6h、24h、48h的pH和PaCO2均呈下降趋势,PaO2呈上升趋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率为(16%vs.13%)、死亡率(21%vs.19%)均呈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比较不同病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病人的疗效分析,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h、24h、48h的各时间段,PaO2均呈上升趋势,PaCO2均呈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率分别为(10.4%、13.3%、12.4%、10.5%,χ2=0.43),死亡率(14.6%、15.1%、13.6%、16.7%,χ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FNI、COT和NIV均可在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老年共病人群中应用,改善患者氧合功能。2.与COT/NIV相比,HFNI舒适度高,副作用少,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3.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中均可应用HFNI,但是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要更谨慎些,需密切观察PaO2、PaCO2和SpO2。4.在那些拒绝插管,又无法耐受NIV,COT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患者中,可以选择应用HFNI。5.需要更多的循证证据,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规范HFNI的临床应用,包括流量设置、适应症和禁忌症、设备管理、疗效鉴定及终止标准(如ROX等)等安全性问题。

严宇鹏[10](2020)在《氦氧混合气在需机械通气COPD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拟通过研究,了解氦氧混合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的作用。方法选取17年2月至19年3月间,因COPD收治我院ICU的患者37例,其中男26,70.3%,女性11,29.7%,均需要机械通气。这37例患者的其他治疗方法相似,均除外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或伴随症状。采用自身对照试验的方法,对于这37例患者均先进行2小时的空氧混合气机械通气,然后予以4小时的氦氧混合气机械通气,最后再予以2小时的空氧混合气机械通气。空氧混合气机械通气1h、2h的数据记录为T1h、T2h;应用氦氧混合气进行机械通气后30min、1h、2h、4h的数据记录为T30min′、T1h′、T2h′、T4h′;再次应用空氧混合气后1h、2h相应数据记录为T1h″、T2h″。采集入组患者各时段的p H、Pa CO2、Pa O2、气道平台压力、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呼吸功、肺顺应性等数值,用来比较氦氧混合气体对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在完整的试验过程中,所有患者的呼吸机模式及基础条件均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常规的治疗不受任何影响。结果1.进行空氧混合气机械通气已相对稳定(T1h和T2h之间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患者,改用氦氧混合气进行机械通气后,呼吸力学相关指标和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气道平台压力、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呼吸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下降,肺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均显着上升。以上变化基本在改用氦氧混合气进行机械通气1小时内发生,也就是说T30min′和T2h之间数值对比,T1h′和T30min′之间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氦氧混合气机械通气2h、4h后,T2h′和T1h′与T4h′和T2h′之间数值对比,差异并不显着(P>0.05)。3.改回空氧混合气机械通气1h后,无论是呼吸力学相关指标还是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较上一时间节点(氦氧混合气机械通气4h)差异显着。其中气道平台压力、峰压、呼气末正压、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呼吸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上升,肺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均显着下降。T1h″和T4h′之间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空氧混合气机械通气至2h,T2h″和T1h″之间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动脉血p H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使用传统空氧混合气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相比较,使用氦氧混合气进行机械通气能够有效减少COPD患者呼吸功,降低COPD患者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平台压力、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提高COPD患者的肺顺应性;同时能够降低COPD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对p H值无明显影响。2.以上变化基本在改用氦氧混合气进行机械通气1小时内发生,在改回空氧混合气机械通气1小时内,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到进行空氧混合气机械通气时的状态。3.氦氧混合机械通气能够降低COPD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改善患者通气氧合状态,有利于稳定生命体征,降低呼吸功,减少消耗,均有利于疾病恢复;降低气道平台压力、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提高肺顺应性,有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损伤。图0幅;表4个;参67篇。

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 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中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血气分析比较
    2.3 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比较
    2.4 膈肌移动度比较
    2.5 插管率与换组率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
致谢
个人简介

(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的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成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经鼻高流量氧疗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索引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入组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基础药物治疗
        2.2.3 氧疗方式
        2.2.4 观察指标
        2.2.5 有创机械通气的指标
        2.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两组进行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3.2.1 实验组组内比较
        3.2.2 对照组组内比较
        3.2.3 两组患者治疗72h后组间比较
        3.2.4 PaCO_2不同区间治疗前后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撤机后RR、PaO_2/FiO_2、动脉血气指标变化
    3 两组间撤机12h后、24h后、48h后舒适度比较
    4 两组撤机后第一个24h、第二个24h、第三个24h的痰液粘稠度比较
    5 两组间中重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二次插管发生率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6)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肥胖患者腹部手术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设备和药品
    1.3 研究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MAP、HR差异比较
    2.3 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比较
    2.4 两组患者在T1、T2时间点的机械通气指标差异比较
    2.5 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TNF-α、IL-8及IL-6 的血浆浓度变化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机械通气性肺损伤机制
    3.2 肺保护通气策略机制及实施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经鼻商流量湿化氧疗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研究进展
    2.3 小结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指标
    3.3 研究过程
    3.4 质量控制
    3.5 伦理审查
    3.6 技术路线
    3.7 统计学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4.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比较
    4.3 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数据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4.4 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数据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4.5 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F)数据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4.6 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数据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4.7 两组患者焦虑状况数据结果及统计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相关指标
    5.2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
    5.3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RASS与SAS评分在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伦理学要求
        1.1.3 试验分组
        1.1.4 试验方法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比较
        1.2.3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
        1.2.4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比较
        1.2.5 两组患者镇静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1.2.6 两组患者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1.2.7 两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用量及镇静时间的比较
        1.2.8 两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的比较
    1.3 讨论
    1.4 小结
    1.5 不足与展望
        1.5.1 不足
        1.5.2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1 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实施现状
    2.2 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合理镇静
        2.2.1 合理镇静的必要性
        2.2.2 镇静药物的选择
        2.2.3 镇静深度的选择
        2.2.4 镇静评估工具
        2.2.5 镇静实施策略
    2.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患者信息采集表
附录 B 患者镇痛、镇静评估记录表
附录 C ICU意识模糊评估表
附录 D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附录 E 参加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 F 研究所需药品和设备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经鼻高流量氧疗在老年共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性呼吸哀竭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
作者简介
致谢

(10)氦氧混合气在需机械通气COPD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研究方案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试验设备
        1.1.5 试验方法
        1.1.6 试验安全和伦理
        1.1.7 数据采集
        1.1.8 试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纳入样本的一般统计数据
        1.2.2 各时间节点的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
        1.2.3 各时间节点的动脉血气参数的变化
    1.3 分析与讨论
        1.3.1 氦氧混合气机械通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3.2 氦氧混合气与COPD患者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关系
        1.3.3 用氦氧混合气进行机械通气时引起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
        1.3.4 氦氧混合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研究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氦-氧混合机械通气与空氧混合机械通气对COPD患者治疗的影响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1.1 发病机制及诱因
        2.1.2 常用呼吸力学相关指标
        2.1.3 常用血气分析相关指标
    2.2 机械通气治疗
        2.2.1 病因治疗及加强支持
        2.2.2 机械通气治疗
    2.3 氦氧混合气
        2.3.1 氦气的物理特性
        2.3.2 氦氧混合气的研究
    2.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 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中的疗效比较[D]. 陈照家.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18)
  • [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的临床观察研究[D]. 刘晓婷.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4]经鼻高流量氧疗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D]. 余春林. 河南大学, 2020(02)
  • [5]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序贯应用高流量氧疗的效果研究[D]. 徐向朋. 青岛大学, 2020(01)
  • [6]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肥胖患者腹部手术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D]. 郑卫雷. 青岛大学, 2020(01)
  • [7]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研究[D]. 曹晓花. 山东大学, 2020(02)
  • [8]RASS与SAS评分在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比较研究[D]. 刘晓彤.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经鼻高流量氧疗在老年共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D]. 孟祥玲. 苏州大学, 2020(02)
  • [10]氦氧混合气在需机械通气COPD患者中的应用[D]. 严宇鹏.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