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府行为与产业发展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府行为与产业发展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府行为与工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闫睿[1](2021)在《北洋政府后期滇鄂鲁烟毒问题研究(1922-1926年)》文中提出民国初年政府积极进行禁烟活动,颁布了禁烟法令,对禁止鸦片的种植、贩运、售卖、吸食都做了具体的规定,禁烟效果显着。迨袁世凯死后,各地军阀各自为政,烟禁大开。与此同时,国际上针对远东地区鸦片问题和世界范围麻醉品流毒严重问题,先后召开了两次日内瓦禁烟会议。国内方面,各地鸦片流毒呈现显着的不同特点。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是罂粟种植大省,过剩的烟土通过马帮和滇越铁路销往国内其他省份甚至国外,形成了独特的烟土贩运组织和贩运路线。湖北地处中国中部,是烟土贩运大省,大量的云贵川烟土在湖北汇集,然后被分销到全国各地。宜昌和汉口更是形成了独特的运销体系。山东地处东部沿海,是外来毒品输入大省。大量的日本吗啡及其制成品通过青岛等地流入山东,加剧了山东的烟毒泛滥。通过对比三省烟毒泛滥的不同特点,分析差异性原因,可以看出北洋政府后期中国在禁烟问题上面临的国内国际双重困境。此外,北洋政府后期禁烟困境中仍存在着推动力量。本文选取了云南、湖北、山东这三个各有特色的地域,发掘了部分英文史料,中英文史料互为补充,系统地阐述北洋政府后期三省的罂粟种植、烟毒贩运、烟毒售吸的具体情况,通过透析北洋政府后期中国禁烟面临着困境和存在着推动力量,希望对当代禁毒工作有所裨益。

王美[2](2021)在《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12-1949)》文中认为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在承袭清末的基础上,破旧立新、中西融合,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适、充实、完善,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近代转型,保障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存续发展,实现了功能与价值的合一。本研究基于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历程的回顾,呈现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其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样态,并累积了特殊时期高等教育政策革新与完善的历史经验。本研究以一种找寻与回溯的历史视角,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结合全面与局部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展现了高等教育政策内容要素变化和政策运行过程,让色彩斑斓的民国高等教育政策图景生动地铺展开来,从动态中去把握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轨迹与特征,阐释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合理性与局限性,从而为当下高等教育政策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达到以史鉴今的目的。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着眼于挖掘民国历史的大格局之异,与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关联,侧重分析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社会背景,从政治局势的杌陧、经济形势的起伏、文化运动的洗礼,以及教育轨迹的转换四个方面展开。其次,按照回溯性的政策分析方式,根据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组成要素分类,对办学政策、经费政策、学科与课程政策、招生与考试政策、教员与学生政策的演进轨迹进行深度把握。在纵向深描政策变迁的同时,又以横向的视角,来透视不同阶段各类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内容、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并将高等教育政策的要素变化、地方应对、大学实践、校长活动穿插起来,构成一个动态、丰富的叙述结构,使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过程得以真实的复原呈现。再次,聚焦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进程的关键之处,分析影响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外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包括社会诉求的不断牵引、知识分子及教育团体的持续呼吁、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变化等;从内部因素来看,涉及权威集团理念的转变、议案审议方式的变化、目标群体价值偏好选择的差异等。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发生了回应性与适应性的变迁。与此同时,归纳凝练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并探究其中的利益逻辑。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演进呈现出“工具本位”的政策价值取向不断强化、政策内容体系日臻完善与成熟、政策施行手段逐步多样化等重要的历史特点。其背后的利益逻辑则主要是利益群体矛盾调和的分期变化、利益群体价值博弈的纵向映现以及政策利益与代价之间的成本考量。最后,审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所呈现的先进性与局限性。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在新潮与旧浪的冲击下流变绵延,一直在努力谋求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适当融合,不断通过立法建设来规范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时,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是铺陈理想与务实选择的产物,其生命力既来源于预先的理论准备,更扎根于实践中的丰富与拓展。但回溯历史,对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进行审慎的考量后,发现其也有局限性。如高等教育政策数量与质量的不匹配、政策设计与政策执行的阻隔、“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沟通与协调的非一贯性等。探赜索隐、以史鉴今。本研究将目光投射到那段逝去的历史中,通过多层面、多角度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进行分析,得出一些现实启示,即在当下高等教育政策建设过程中,要秉承一种辩证视角和开放心态,既坚持高等教育政策的国际化视野,又要积极建构中国化坐标,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政策的法制化建设,兼顾高等教育政策的“质”与“量”的双重效益,靶向高等教育需求精准施策,完善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监督机制,并合理定位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使当下高等教育政策改革与发展能够真正助力“双一流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陈秋旭[3](2021)在《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宣传报道研究》文中指出《泰东日报》创办于大连,创刊于1908年11月3日,停刊于1945年10月,其在刊时间历经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历时37年之久,与日本统治关东州的时间基本相始终。在1918年—1928年这十年间,该报的办报风格和政治倾向与之前后时期有明显的不同,这十年间《泰东日报》的报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反对国外势力在华侵略,反对国内军阀势力的统治,介绍国内外先进思潮,并声援大连民众的政治抗争。作为日系报纸,又身处被殖民统治下的大连,不仅记录了近代以来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同时敢于发声,彰显自己的政治主张,呈现出与其他同时期日系中文报纸不同的特点。《泰东日报》作为日系报纸,又身处被殖民统治下的大连,缘何在1918年—1928年间敢于彰显自己不同的政治主张?其政治主张在宣传报道中有哪些具体体现?循着这一思路,本文以长春市图书馆馆藏120卷《泰东日报》微缩胶片为文献史料,在通读全部报纸的基础上,重点截取1918年—1928年这十年间的宣传报道,采用历史学和新闻传播学相结合的方法,试图从《泰东日报》在这十年间所发生的转向入手,探究其发生转向的成因,并详细阐述《泰东日报》这十年间所发生的转向在具体报道中如何体现,由此分析此一时期《泰东日报》作为进步思想的宣传阵地,在当时中国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对推动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本研究除绪论和结语部分之外,主体分为六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该论文的选题缘起,综述本问题的研究现状,归纳所使用的史料,介绍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考察和分析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的转向。在系统梳理《泰东日报》并纵向比较该报37年的办报历程后,发掘出《泰东日报》在1918年—1928年间的特殊性,并从时代背景和报人思想两个层面入手,探究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发生转向的成因。第二章至第六章,系统论述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宣传报道发生转向并体现进步性的具体表现。其中:第二章,梳理并分析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对国际时局及列强侵华行径的关注和报道。这一时期的《泰东日报》在金子平吉和傅立鱼的主持和影响下,虽身处东北地区,但一直关注国际和国内局势。面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泰东日报》敢于发声,及时报道国际时局,揭露英、美、日等列强的侵略行径和本质,并对日本在大连及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行径予以报道。第三章,梳理并分析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对军阀统治下国内时局的关注和报道。这一时期的《泰东日报》,对当时的国内局势进行连续报道,揭示了一个腐败低效、不受信任的政府形象,呈现出混乱动荡、日益凋敝的社会现状,并以社论、时评或者社会新闻报道的方式,对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进行报道,尤其是奉系军阀统治下东北民众的社会生活给予关注和同情。第四章,梳理并分析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对世界革命及先进思潮的宣传和报道。此一时期,《泰东日报》以鲜明的民主革命立场,宣传以十月革命为代表的世界革命高潮;通过发表中国共产党人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以及一些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文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译介国外作品,介绍国外社会生活和进步文化。第五章,梳理并分析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对国内革命及思想的宣传和报道。这一时期,《泰东日报》对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及其领导下的革命运动以及三民主义给予持续关注和报道,支持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宣传三民主义;同时,关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重大事件,报道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关注中共早期活动,支持国民党左派反对蒋、汪统治的政治活动;批判旧思想,宣传新思想,培养爱国精神,抵制日本对大连民众的奴化教育。第六章,探讨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对大连社会及民众的关注和报道。1918年—1928年间,大连爱国团体先后成立,《泰东日报》秉持鲜明的政治立场,与这些爱国团体相互呼应,支持并参与大连民众的政治抗争,向大连民众宣传进步思想和生活方式,同时高度重视实业的宣传和推广,对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寄予希望。结语部分,在全面梳理《泰东日报》在1918年—1928年间宣传报道中所彰显的理性与进步的基础上,与同时期的《盛京时报》和《顺天时报》报道内容加以比较,突出论述了这一时期《泰东日报》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提出这一时期《泰东日报》宣传报道的不足之处。

杨勉,杨天宏[4](2021)在《北洋时期中国的经济与民生实态》文中指出某种习以为常的学术观点认为,北洋时期中国遭受列强和军阀双重压迫,经济凋敝,民生几尽,这为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然而历史文献和统计数据表明,当是之时,尽管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整体上仍相对平稳并有所发展;社会民生虽存在诸多问题,但大致仍处于"虽乱而未甚,虽恶而可忍"的状况,并不像这种观点描述的那么糟糕。斯时经济与民生得以维持及发展的原因,与国家权力的支配力有限、经济社会基本是由地方及民间社会自主掌控有关。由于经济状况未提供根本改变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大革命"的国民革命,实际上只是一场政治革命,其发生原因,可从政治窳败、国家分裂以及人们的政治趋新意识上去寻找,却与北洋时期经济社会与民生状况之好坏,不发生直接联系。

张华腾[5](2020)在《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历程、特点及展望——以大陆学者的研究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自1919年出现北洋军阀研究专着至今,北洋军阀史研究已经历了100年时间。梳理百年研究历程,概括总结百年北洋军阀史研究尤其是近70年研究的特点,反思百年研究之不足,以百年研究之视野展望百年后北洋军阀史研究的新趋势,有利于北洋军阀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司茹雪[6](2020)在《民国时期“全国通电”研究 ——以《申报》为中心》文中提出民国时期,通电的广泛应用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以至于有人认为“不读通电,则民国史无矣”。全国通电作为一种特殊的通电,构建起民国各阶层之间新的互动表达平台,被应用于社会各项领域,成为折射民国社会现象的一面镜子。本文拟通过梳理《申报》中的全国通电,来探究民国时期的全国通电的整体状况及其应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通电与全国通电做了界定,考察其产生历史,并且对全国通电的体例、特征进行论述。全国通电一般由题头、正文、署名、日期四部分组成。全国通电为实现其目的,在各大报纸上刊发电文,其题头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当属“各报馆”。全国通电具备政治性、时效性、艺术性和感召力四大特点。第二章,利用青苹果申报数据库,检索“各报馆”并逐条统计筛选得出民国时期全国通电,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考察论述全国通电的整体状况。从发电规模来观瞻,全国通电历经勃兴、繁盛、衰亡三个历史演进阶段;从其内容和功能两方面观瞻,全国通电包括公布事项、表达主张、期请呼吁三大类;全国通电费用高昂,拍发主体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主要包括权力组织机构、民间社会团体、军政要员以及社会精英四类。第三章,通过深入剖析民国时期个案,探究全国通电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运用。一方面,军政要员利用全国通电与想象中的民意进行对话,操纵政治;另一方面,民众也通过全国通电形成舆论势力,影响政治走向。全国通电构建了新的表达平台,使得发端于政府的关税自主运动,在全国通电的作用下形成全民要求彻底关税自主的舆论诉求,推动政府取得相应的成果。社会生活方面,全国通电的产生推动赈灾由传统向近代过渡。第四章,对全国通电的作用及局限进行思考。全国通电其实质上是“权”与“利”的行使。民国时期,全国通电成为重要表达平台,重塑了民众政治时空。但与此同时,全国通电也存在着滥列代名、乱打口水仗和颠倒黑白的问题。

陈晓睿[7](2020)在《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关系研究(1917-1927)》文中研究指明民国初年,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我国民族工商业发展迅速,推动了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近代银行业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北四行”之一的金城银行就是在此背景下而成立的。本文将1917-1927年间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之间的关系作为文章的研究重点,试图从金城银行的股权变化及业务往来这两个角度揭示1917-1927年间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政企关系。论文的第一章介绍金城银行成立的军阀背景。金城银行成立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大批军阀和官僚纷纷投资新式工商业,金城银行的成立与皖系军阀密不可分,也与当时的银行政策和交通银行的帮助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二章则阐述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股权之争。由于受政治环境的影响,银行的发展存在不安全性,银行为了规避与军阀官僚交往过密带来的风险,金城银行通过稀释北洋军阀的股东股权,扩大投资人类别,与北洋军阀股东争夺银行的控制权等行为,拉开与军阀官僚之间的距离,避免银行卷入政治风波。第三章介绍金城银行1917-1927年间业务发展状况。金城银行在成立之初与北洋军阀关系密切,与之相应的银行的存款、放款业务等基本都是围绕军阀和官僚展开的。随着政权的变迁,金城银行为了更好地谋生存,开始拓宽业务领域,银行业务稳步提升,金城银行逐渐脱离北洋军阀的掌控。论文最后一章总结分析1917-1927年这十年间北洋军阀对金城银行的影响以及二者关系的启示。一方面金城银行通过军阀的扶持站稳脚跟,奠定基业,促进近代金融的发展和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军阀自身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影响了银行的正常发展。在1917-1927年间,金城银行首先拉拢依附北洋军阀,使得银行在发展中获取资金、地位的便利,但由于北洋军阀存在的不确定性、封建性等因素,金城银行为了确保发展稳定,逐渐疏远北洋军阀,脱离北洋军阀的掌控。

张春辉[8](2020)在《民国时期黔系军阀研究(1912-1935)》文中指出贵州地处西南,历史上游离于中央政治之外。民国以降,军阀割据,南北对峙,双方均想将西南军阀拉入己方阵营。西南军阀中滇、川系实力最强,黔系实力较弱,南北双方企图从黔系入手在西南地区打开一个缺口,贵州遂成为南北争斗的一个缩影。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挑拨黔系军阀最终以剿匪为名入主贵州。本文力图从军事角度入手,论述黔系军阀产生的原因以及各军事将领之间的争斗,进而分析其对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贵州军阀形成原因纷繁复杂,清末举办团练导致地方势力膨胀;编练新军促使贵州军事集团初步形成;科举制的废除使传统社会进阶之路堵塞,原处于政治边缘的军人社会地位迅速提高;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化推动了从军热潮,种种因素都在客观上推动了贵州军阀的形成。民国时期各军事将领之间的斗争反映出南北势力在贵州地区的角逐,贵州军阀的向心积淀与离心倾向是由于军阀自身的封建性以及心中的民族主义所驱使的矛盾运动。军阀统治下的贵州各军事将领利用民主政体谋夺军政大权,造成地方主义猖撅,严重阻碍贵州政治现代化进程;巨额税收均被用于扩充军队以及个人享用,从而无法转化为社会财富以供经济建设;军队缺乏纪律,兵匪不分、兵匪勾结,成为危害贵州社会的一个“毒瘤”;在全国现代化浪潮裹挟下,黔系军阀不得不顺势作出有利于贵州教育、交通通讯等事业发展的行为,但是其积极建设毕竟是有限的。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探讨黔军与贵州社会的关系,了解军阀体制下贵州现代化历程的曲折发展。

赵希悦[9](2020)在《《河北省政府公报》研究(1928-1930)》文中认为《河北省政府公报》在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时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其研究价值,是一个有待认识和探索的问题。《河北省政府公报》由河北省政府秘书处第四科公报股负责编辑、刊印与发行,主要刊登河北省政府下发的政令法规,各行政部门审核发布的重要命令,省政府召开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以及省政府一些重要的公电公函等信息。本文通过对1928年8月1日至1930年4月30日所发行的638期《河北省政府公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将它所刊登的内容划分为行政组织构建、财经建设、教育建设和社会治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见在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成立之初,由国民政府所任命的省长和省级各厅负责人在整顿和完善政府行政体系,恢复和发展被战争所破坏的社会生产力与教育事业,以及对混乱的社会秩序进行治理等方面,共同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河北省政府各项工作的同时开展和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显示了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为革新地方政治和改变地方社会风貌所做的努力。通过对《河北省政府公报》上所发布的各类信息的研究,本文认为《河北省政府公报》具有传播政令、进行“三民主义”政治思想引导和对一些政务、财务信息进行公开的特色;同时它所刊登的丰富内容,可以让我们从新闻的角度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河北省政府在革新政治、社会方面的举措,推行过程和实践效果。毫无疑问,《河北省政府公报》对这一时期地方区域研究和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此类史料的不足,例如,多官方事务少民生事务,多官方用语少通俗文字,多省内信息少外界新闻等,所以,在运用此类史料时,要通观全局,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之中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考察实际效果。

秦文平[10](2019)在《段祺瑞政府与民初社会发展研究(1916-1918) ——以经济、教育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段祺瑞政府是民初执政时间较长的中央政府,其治国理政方略对民初社会的发展影响极大。政府执政时间自1916年6月29日段祺瑞受命组阁到1918年10月10日段祺瑞辞职,存续两年四个月。中间虽短暂辞职,但终能再掌权柄。在政府运行期间,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以稳定中央政权。学界对段祺瑞政府的研究多集中于“府院之争”、“参加一战”、“皖系独裁”等具体的政治军事事件上,而未将段政府置于民初社会的整体环境中予以系统考察。本文拟以现代化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段祺瑞政府成立的背景以及这届政府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施政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以窥探段政府与民初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其施政得失,从而全面、客观地认识这届政府。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课题的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段祺瑞政府成立的背景。本章先分析洪宪帝制覆灭后中国南北纷繁复杂的政治局势,然后叙述段棋瑞受各方推戴组织政府的概况。第三部分介绍段祺瑞政府的政治举措。首先,清除帝制势力。针对帝制残余,政府坚决打击洪宪帝制祸首、反对张勋复辟。其次,加强中央集权。政府推出改造国会和武力统一两大举措以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第四部分论述段祺瑞政府的经济政策。段政府组成后,财政总长陈锦涛即提出整顿经济的两点方针:一、恢复原状。二、整理财政。此后,借第一次世界大战创造的有利时机,在财政金融、工商业、农业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第五部分探讨段祺瑞政府的教育政策。段祺瑞政府承袭民初壬子癸丑学制,并加以完善,在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民初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六部分为结语。对段政府与民初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以综合、客观地评价政府的治国理政举措。本文通过梳理段祺瑞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治国理政举措,认为段政府治国理政的举措是符合民初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的,其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民初中国社会新旧并存、矛盾兼与,亟待革新。段政府顺应时代要求,积极维护共和国体、加强中央权威,推进农工商建设、发展教育事业,为民初社会的发展尽心尽力,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但由于中央权威羸弱、内部官僚腐败、各省督军抵制,因而这些政策的执行范围和力度是有限的,最终因派系纷争,政府下台,改革落下帷幕,这也是政府始料未及的。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府行为与工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府行为与工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北洋政府后期滇鄂鲁烟毒问题研究(1922-1926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概念及时间界定
    (五)创新之处
绪论
    (一)民国初年的禁烟
        1.民国初年的禁烟背景
        2.民国初年的禁烟举措和成效
    (二)两次日内瓦会议
一 云南烟毒的流毒状况
    (一)云南罂粟种植情况
        1.种植原因
        2.种植亩数
        3.《云南禁烟处罚暂行章程》
    (二)云南烟土贩运情况
        1.贩运原因
        2.贩运路线
        3.贩运方式
        4.贩运组织
        5.贩运数量
        6.《靖国军军饷委员会禁运处罚规则》
    (三)云南鸦片售吸情况
        1.售卖
        2.吸食
二 湖北烟毒的流毒状况
    (一)湖北罂粟种植与吗啡制造
        1.种植原因
        2.鸦片窝捐
        3.吗啡制造
    (二)湖北烟毒贩运情况
        1.贩运原因
        2.烟毒的来源及贩运路线
        3.官商合作的运销体系
        4.烟毒的走私
        5.贩运种类及数量
    (三)湖北烟毒售吸状况
        1.售卖
        2.吸食
三 山东烟毒的流毒状况
    (一)山东罂粟种植情况
    (二)山东烟毒走私情况
        1.走私原因
        2.烟毒来源及走私路线
        3.山东烟毒的走私
        4.走私种类及数量
    (三)山东烟毒售吸情况
        1.售卖
        2.吸食
结论
    (一)滇鄂鲁三省烟毒流毒对比
        1.三省烟毒情况对比
        2.差异性原因分析
        3.烟毒情况总体认识
    (二)国内国际的双重困境
        1.国内禁烟阻力
        2.国际禁烟阻力
    (三)国内国际的推动力量
        1.国内推动力量
        2.国际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致谢

(2)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12-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问题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相关文献综述
    五、研究的价值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七、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社会的变化: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背景
    一、政治局势的杌陧
        (一)共和体制初建催发民初教育新气象
        (二)一元权力制度促使教育权向上集中
        (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引发教育态势迫紧
    二、经济形势的起伏
        (一)实业经济初步发展对教育的有限投入
        (二)稳定财政格局促使教育经费短暂平稳
        (三)强化收支控制导致教育陷入生存困境
    三、文化运动的洗礼
        (一)复古逆流回澜与反复古主义的斗争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多元思想碰撞
        (三)三民主义文化涌现与国家意志统制
    四、教育轨迹的转换
        (一)“以日为师”教育基准的破除
        (二)德美教育理念由边缘走向主流
        (三)法国教育模式在近代中国的延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期的探索:高等教育政策实现多样化起步(1912-1926)
    一、民主决策机制及其多样高等教育政策制定
        (一)学制的趋新改造与办学新规定
        (二)教育经费“指定专款”的设想
        (三)学科规程“现代性”的融入
        (四)招考办法“独立化”的尝试
        (五)教员与学生管理规程的初拟
    二、“悬浮型”政权管理下的高等教育政策实施
        (一)自由治学改革实践的进行
        (二)管理中的纷乱:教育财政方案执行失范与索薪运动
        (三)自由中的无序:单独招生政策的实施困境
    三、革新起步的高等教育政策效果
        (一)近代政策体系初具,引导高等教育事业初步发展
        (二)政策设计缺乏规划,导致大学规模过度扩张
        (三)政策实施效果式微,管理高等教育能力有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秩序的选择:高等教育政策趋向规范化与体系化(1927-1936)
    一、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嵌及其高等教育政策选择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下办学法令的颁布
        (二)国家对教育经费筹拨的权威保障
        (三)训政时期学科政策内容的不断充实
        (四)“单独招生”向“计划招生”的政策过渡
        (五)教员与学生管理规定的“规范化”完善
    二、“压力型”强权推动下的高等教育政策落实
        (一)大学整顿工作的有力推进
        (二)中央财政训令下发与地方应对
        (三)“党化”与“秩序化”:训育政策的强化执行
        (四)“取舍”与“统一”:各校师生管理办法的实施
    三、发展与控制双重奏的高等教育政策效果
        (一)政策体系逐步规范,立法建设取得成果
        (二)政策实施效力增强,推动高等教育秩序化管理
        (三)政策强制性加大,促使府学互动和博弈增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失序的应对:高等教育政策进行应急调整与迁变(1937-1949)
    一、抗战建国及其高等教育应急政策部署
        (一)教育方针的仓促调整与学校布局规划
        (二)教育经费“减成拨发”办法的采用
        (三)配合战时需求的学科训令变化
        (四)“统一招生”到“多元选拔”的政策转衔
        (五)教员与学生相关事项的“调适性”补充
    二、“挽救性”动员督促下的高等教育政策执行
        (一)抗敌御辱与内迁方案的临危施行
        (二)统一招生政策的短暂实施与终止
        (三)恢复秩序的艰难努力:复员与甄审计划的开展
        (四)困境中的生存维系:各校有限的师生救济方案和措施
    三、喜忧参半的高等教育政策效果
        (一)政策纵向供给较为密集,立法数量得到扩充
        (二)确立战时教育政策体系,挽救高等教育事业
        (三)政策执行效果欠佳,影响大学稳定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因的探寻: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
    一、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外部因素
        (一)社会诉求与国家危机的回应——外部场域发生的改变
        (二)知识分子与教育团体的起弊——政府与民间的自主互动
        (三)教育问题凸显及严重性变化——决策主体关注度的提升
    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内部因素
        (一)政党规约的折射与渗透——执政集团理念的转变
        (二)决策程序的失调与规范——议案审议方式的变化
        (三)目标群体的规避与适从——价值偏好选择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演进的归结: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表征与利益逻辑
    一、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表征
        (一)“工具本位”的政策价值取向不断强化
        (二)政策内容体系日臻完善与成熟
        (三)政策施行手段逐步多样化
    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利益逻辑
        (一)利益群体矛盾调和的分期变化
        (二)利益群体价值博弈的纵向映现
        (三)政策利益与代价之间成本考量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历史的审思: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评析与启示
    一、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经验借鉴
        (一)谋求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适当融合
        (二)通过立法建设来规范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三)从理论构建和实践需求中生成教育政策
    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局限
        (一)政策“质”呈现与“量”供给的脱节
        (二)政策设计“幻象”与执行“真相”的阻隔
        (三)“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的摇摆
    三、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现实启示
        (一)建构高等教育政策的国际化视野与中国化坐标
        (二)推进高等教育政策法制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并轨
        (三)兼顾“质”“量”效益,靶向高教需求精准施策
        (四)完善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监督与约束机制
        (五)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与选择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宣传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史料及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1918 年—1928 年《泰东日报》的转向
    第一节 《泰东日报》的创办、发展及转向
        一、《泰东日报》的创办及发展历程
        二、1918 年—1928 年《泰东日报》所发生的转向
    第二节 1918 年—1928 年《泰东日报》转向的成因
        一、《泰东日报》办报环境的变迁
        二、1918 年—1928 年《泰东日报》的报人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泰东日报》对国际时局及列强侵华行径的关注和报道
    第一节 报道国际时局并揭露列强侵华行径
        一、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时局
        二、揭露英、美等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略
        三、报道和揭露日本对中国的民族歧视
        四、报道和揭露列强对中国民众爱国斗争的镇压和迫害
    第二节 揭露日本在大连及东北的殖民统治
        一、报道日本殖民统治下大连金融等其他社会现象
        二、报道日本殖民统治下大连的卫生防疫事业
        三、揭露日本在大连地区的奴化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东日报》对军阀统治下国内时局的关注和报道
    第一节 揭露皖系军阀统治下的社会现状
        一、反对皖系军阀时期复辟帝制
        二、揭露皖系军阀举债卖国、出卖主权
        三、谴责皖系军阀官僚阶层的腐败统治
        四、揭露皖系军阀统治下的社会生活
    第二节 揭露直系军阀时期的腐败统治
        一、揭露曹锟贿选丑闻
        二、揭露直系军阀时期军阀统治的本质
        三、揭露直系军阀的专制独裁
        四、报道直系军阀统治下的社会生活
    第三节 揭露和抨击奉系军阀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一、揭露张作霖奉系军阀统治的真实面目
        二、批判奉系军阀官场和官员的腐败现象
        三、报道张作霖奉系军阀统治下东北民众的社会生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泰东日报》对国外革命及先进思潮的宣传和报道
    第一节 宣传以十月革命为代表的世界革命高潮
        一、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二、支持中俄(苏)恢复邦交
        三、记录当时世界革命高潮
        四、报道日本国内革命及朝鲜独立运动
    第二节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客观的介绍
        一、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对列宁的高度评价
    第三节 对国外社会生活及文化的介绍和报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泰东日报》对国内革命及思想的报道和宣传
    第一节 对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关注
        一、支持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宣传三民主义
        二、关注孙中山动态,报道纪念孙中山的活动
    第二节 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重大事件的关注和报道
        一、报道国内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
        二、关注中共早期活动,对李大钊等人进行报道
        三、报道国民党左派反对蒋、汪统治的政治活动
    第三节 对新思想的宣传和报道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泰东日报》对大连社会及民众的关注和报道
    第一节 《泰东日报》对大连爱国团体的关注与报道
        一、傅立鱼组织创办的大连中华青年会
        二、大连中华工学会和印刷职工联合会的相继成立
    第二节 关注并支持大连民众的政治抗争
        一、关注大连民众疾苦
        二、支持大连民众进行政治抗争
    第三节 对大连民众社会生活及方式的重视和宣传
        一、对实业的重视和推广
        二、关注并报道各项社会活动
        三、批判旧思想,宣传健康、文明、上进的生活方式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历程、特点及展望——以大陆学者的研究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年研究之历程
    (一)民国时期的研究(1919—1949)
    (二)新中国前30年的研究(1949—1979)
    (三)改革开放40年来的研究(1979—2019)
        1.关于北洋军阀形成的原因
        2.关于北洋军阀的阶级属性
        3.关于北洋军阀的特点问题
        4.关于北洋军阀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
        5.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人物研究
        6.关于北洋军阀的称谓
        7.关于对北京政府及北京政府时期的新认识
        8.关于对北洋社会、北洋时期的新认识
二、百年研究之特点
    (一)研究的时段性非常明显
    (二)研究范式转换,呈现多元并存局面
    (三)研究内容广泛,研究视角新颖
三、百年研究之展望

(6)民国时期“全国通电”研究 ——以《申报》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全国通电的起源
    第一节 报纸的发展与电报的传入
        一、近代报纸的出现
        二、电报技术自西徂东
    第二节 电报与纸质媒介的结合
        一、通电的含义及其产生
        二、全国通电的定义及其特点
第二章 《申报》之全国通电总览
    第一节 全国通电历史考察
        一、勃兴时期
        二、繁盛时期
        三、衰亡时期
    第二节 全国通电内容划分
        一、公布事项类
        二、表达主张类
        三、期请呼吁类
    第三节 全国通电主体划分
        一、权力组织机构
        二、民间团体组织
        三、军政要员
        四、社会精英
第三章 全国通电的运用
    第一节 政治事件中的全国通电
        一、操纵的政治——全国通电与府院之争
        二、全民的政治——全国通电与五四运动
    第二节 关税自主与全国通电
        一、段祺瑞通电宣传关税重要性
        二、国人通电反对关税会议
        三、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运动
    第三节 社会表达中的全国通电
        一、全国通电与赈济灾荒
        二、全国通电与民国禁烟
第四章 全国通电的认识
    第一节 全国通电的作用
        一、权力行使与争夺
        二、民众权利的行使
        三、重塑民众政治时空
    第二节 全国通电的局限
        一、滥列代名
        二、乱打口水仗
        三、颠倒黑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关系研究(1917-192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北洋军阀与金城银行的成立
    第一节 金城银行成立的皖系背景
        一、经营银行可获巨额利润
        二、为倪嗣冲、王郅隆的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皖系军阀对于周作民的认可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银行政策
    第三节 交通银行的扶持与帮助
第二章 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股权及控制权之争
    第一节 金城银行稀释北洋军阀的股份
        一、1917-1919年金城银行股权变化情况
        二、1919-1922年北洋军阀持股比重再减
        三、1922-1927年北洋军阀持股比重持续减少
    第二节 争夺金城银行控制权
        一、金城银行董事会的更迭
        二、总经理处成为银行权力中心
第三章 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业务关系
    第一节 1917-1927年金城银行发展
    第二节 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存款业务
        一、独特新颖的揽款方式
        二、以军阀和官僚为主的存款对象
    第三节 金城银行对北洋军阀的放款业务
        一、审慎选择对军阀和官僚的企业放款
        二、缩减对军阀和官僚的个人借款
        三、收缩对北洋政府机关的放款
        四、避无可避的北洋军队借款
第四章 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关系影响及启示
    第一节 北洋军阀对金城银行的发展影响
        一、业务往来密切,推动银行发展
        二、军阀动乱妨碍业务开展
    第二节 1917-1927年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关系启示
        一、政府要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
        二、银行业发展要保持独立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8)民国时期黔系军阀研究(1912-193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学术动态分析
        (一) 民国时期贵州军阀研究相关史料分析
        (二) 报刊资料
        (三) 专着类作品分析
        (四) 地方性资料分析
        (五) 相关论文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重难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重难点
        (三) 创新点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贵州军阀形成原因
    一、兵权下移:贵州地方势力膨胀
        (一) 兴办团练
        (二) 刘氏崛起
    二、清末新军:军事集团初步形成
        (一) 贵州新军编练概况
        (二) 军事团体初形成
    三、社会动乱:军人群体急速膨胀
        (一) 人口急剧膨胀,人均耕地减少
        (二) 土地兼并严重,失业人口剧增
        (三) 城市工业落后,就业岗位稀缺
    四、科举废除:军人社会地位提高
        (一) 废除科举制度,社会进阶之路被堵
        (二) 军人角色转变,政治经济地位提高
    小结
第二章 贵州军阀产生发展过程
    一、偶得必失:贵州大汉军政府成立
        (一) 军政府组建过程
        (二) 军政府瓦解原因
        (三) 唐继尧代理黔省
    二、南北博弈:少壮派与元老派之争
        (一) 护国战争:拥袁与反袁
        (二) 柳渝铁路借款案:元少公开斗争
        (三) 少壮派与元老派正式交锋
    三、王文华亡:贵州政局乱象纷呈
        (一) 王文华被刺案始末
        (二) 五旅纷争与袁祖铭定黔
    四、响应北伐:贵州军事集团被瓦解
        (一) 黔军被迫响应北伐
        (二) 蒋介石分化瓦解
    小结
第三章 军阀统治对贵州社会的影响
    一、军人干政与贵州政治
        (一) 军阀对民主政体的利用与破坏
        (二) 地方主义日趋严重
    二、军费开支与贵州经济
        (一) 军费开支在黔财政开支中的地位
        (二) 军费征收对贵州经济的影响
    三、军人素质与社会治安
        (一) 匪患严重
        (二) 匪患与兵患之关系
    四、军阀统治下有限的社会建设
        (一) 艰难前行的贵州教育
        (二) 交通通讯事业近代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河北省政府公报》研究(1928-193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学术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河北省政府公报》的创办
    (一)河北省政府的成立与《河北省政府公报》的创办
    (二)《河北省政府公报》的编辑出版与发行
二、1928-1930 年河北省各级行政机构与人事制度的建立
    (一)颁布条例,完善行政机构建制
    (二)整顿吏治,制定人事任用制度
三、1928-1930 年间河北省政府的财务整理与地方经济恢复
    (一)整理财政,充裕省库
    (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四、1928-1930 年间河北省教育事业的恢复与改进
    (一)全省教育事业的恢复阶段
    (二)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阶段
五、1928-1930 年间河北省的社会治理与改造
    (一)剿匪清乡,成立地方保卫团
    (二)禁止烟毒,改善社会风气
    (三)废除陋习,改良社会习俗
    (四)抚恤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六、《河北省政府公报》的历史作用与价值
    (一)《河北省政府公报》具有的历史作用
    (二)《河北省政府公报》的珍贵史料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教育厅行政机构设置及其职掌
    附表2:行政人员的考试资格和考试科目表
    附表3:河北省训政学院课程纲目
    附表4:视学人员及各学校与各县应改进事项
    附表5:男女师范学校招生区域
    附表6:河北省各县筹办救济院情形总表
后记

(10)段祺瑞政府与民初社会发展研究(1916-1918) ——以经济、教育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编刊史料
        (二) 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段祺瑞组织中央政府的背景
    第一节 洪宪帝制覆灭后的中国政局
        一、袁世凯退位与否引发的争论
        二、新旧《约法》之争
    第二节 段祺瑞受命组阁
        一、组阁概况
        二、组阁原因分析
    小结
第二章 段祺瑞政府的政治举措
    第一节 惩办洪宪帝制祸首
    第二节 反对张勋复辟
    第三节 改造国会
    第四节 武力统一
    小结
第三章 段祺瑞政府的经济政策
    第一节 财政金融政策
    第二节 工商政策
    第三节 农业政策
    小结
第四章 段祺瑞政府的教育政策
    第一节 修订“壬子癸丑学制”
    第二节 发展普通教育的政策
        一、小学教育
        二、中学教育
        三、普通高等教育
    第三节 重视师范教育的政策
    第四节 推广实业教育的政策
    小结
结语—段政府与民初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府行为与工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洋政府后期滇鄂鲁烟毒问题研究(1922-1926年)[D]. 闫睿.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12-1949)[D]. 王美.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宣传报道研究[D]. 陈秋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北洋时期中国的经济与民生实态[J]. 杨勉,杨天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 [5]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历程、特点及展望——以大陆学者的研究为中心[J]. 张华腾. 河北学刊, 2020(06)
  • [6]民国时期“全国通电”研究 ——以《申报》为中心[D]. 司茹雪.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金城银行与北洋军阀的关系研究(1917-1927)[D]. 陈晓睿. 扬州大学, 2020(04)
  • [8]民国时期黔系军阀研究(1912-1935)[D]. 张春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河北省政府公报》研究(1928-1930)[D]. 赵希悦.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段祺瑞政府与民初社会发展研究(1916-1918) ——以经济、教育为中心[D]. 秦文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府行为与产业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