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卵磷脂的研究与应用

大豆卵磷脂的研究与应用

一、大豆磷脂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彪,郝亮,张建忠,贾凯,赵新量[1](2022)在《新型双子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乳化炸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采用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羧基衍生物,然后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羧基衍生物与大豆磷脂为原料合成了大豆磷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双子乳化剂(PC-SP)。通过乳化力考察了PC-SP的动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PC-SP的动力学稳定性优于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以PC-SP为乳化剂分别制备了乳胶基质和乳化炸药,考察了PC-SP对界面张力、乳胶粒径、储存期和爆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C-SP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可将硝酸铵水溶液-复合蜡的界面张力降低至0.65 mN/m,优于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35 mN/m);以PC-SP为乳化剂制备的乳胶颗粒的粒径为1.05μm,粒径分布更均匀、细小;PC-SP为乳化剂制备的乳化炸药储存期达到240 d以上,爆炸性能优良,符合GB28286-2012标准的要求。

冯笑笑[2](2021)在《豆浆关键挥发性异味成分的形成机制及加工工艺对豆浆风味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豆浆因其营养丰富、物美价廉而成为城乡居民最熟悉的早餐食品,同时还可用于进一步加工生产豆制品。然而,传统豆浆的不良风味却对其在新兴植物基产品中的应用造成了限制。挥发性异味成分是导致豆浆具有不良风味的重要原因,且绝大部分挥发性异味成分产生于制浆过程。与所有活性植物细胞受到外界环境胁迫时所发生的反应相同,大豆制浆过程中也会发生非常复杂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涉及不同反应类型(酶、非酶),不同酶(水解酶、氧化酶、裂解酶),不同前体物质(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同的中间产物(氢过氧化物、自由基)以及不同反应动力学。目前人们对大豆加工过程中挥发性异味成分形成机理的认识还很粗浅。本课题将对豆浆中几种关键挥发性异味成分的产生机理以及制浆工艺条件对豆浆风味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大豆加工新工艺及高品质豆基植物蛋白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论文首先考察了豆腥味的代表性成分C6醛(己醛和反-2-己烯醛)的形成机理。通过酶抑制剂添加,发现磷脂酶A2(PLA2)是除脂肪氧合酶(LOX)和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之外的另一种关键酶。采用薄层层析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对子叶和胚芽在浸泡及磨浆前后各脂质组分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1-棕榈酰基-2-亚油酰基-sn-3-磷脂酰胆碱、1-硬脂酰基-2-亚油酰基-sn-3-磷脂酰胆碱、1-棕榈酰基-2-亚麻酰基-sn-3-磷脂酰胆碱和1-硬脂酰基-2-亚麻酰基-sn-3-磷脂酰胆碱中sn-2位上亚油酸和亚麻酸是C6醛的主要前体脂质。研究了大豆在浸泡和磨浆时表现出的不同的反应行为与LOX在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的关系,发现浸泡时只有膜结合LOX起作用,消耗的亚油酸或亚麻酸完全转化为己醛或反-2-己烯醛,在磨浆时,细胞质LOX参与作用,底物–产物转化率只有约60%。研究了大豆磨浆过程中氢过氧化物总量以及磷脂氢过氧化物(PCOOH)、脂肪酸氢过氧化物(FAOOH)、C6醛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LOX催化反应几乎瞬时发生并且在10 s内结束,PLA2和HPL催化的反应在60 s内结束且PLA2对PCOOH的水解是C6醛生成的限速步骤。酶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LOX的催化效率最高,Kcat为8.70 s-1,PLA2和HPL的催化效率相差不大。其次,研究了豆浆中脂质自由基的产生情况。发现豆浆中含有5种脂类自由基加合物,分别为DMPO-X·、DMPO-L·、DMPO-R·、DMPO-LOO·和DMPO-RO·。考察了浸泡温度、p H值和时间对脂质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温度从4°С升高到50°С,浸泡p H从3.0升高到9.0,豆浆中自由基的自旋总量均增加。在50°С延长浸泡时间后,豆浆中R·的信号强度高于LOO·。考察了LOX缺失大豆体系以及LA–LOX–浸出物模拟体系中脂质自由基的变化情况,发现LOX与脂质自由基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且大豆浸泡过程中内源性物质的损失程度与豆浆中脂质自由基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然后,对大豆浸泡过程中反-2-庚烯醛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浸泡条件,发现反-2-庚烯醛通过非酶反应形成,与LOX、HPL活性无关,但与Fe2+和螯合剂浓度相关。以干物质计,胚芽产生的反-2-庚烯醛比子叶高得多。通过硅胶层析和氨基-丙基层析方法从大豆胚中纯化出一种磷脂氢过氧化物,经高分辨质谱(HRMS)和核磁共振波谱(NMR)鉴定,确认为1-棕榈酰-2-(12-氢过氧十八碳二烯酰)-sn-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12-PEOOH)。通过构建的12-PEOOH-Fe2+模型体系,考察了p H及Fe2+浓度对12-PEOOH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5.8时,12-PEOOH的降解速率与Fe2+浓度呈线性正相关,而反-2-庚烯醛的摩尔转化率为74%且保持不变,与Fe2+浓度无关。自由基LOO·和R·的形成显示出与反-2-庚烯醛相似的p H和Fe2+浓度依赖性。研究了大豆浸泡过程中,两种C8醇(1-辛烯-3-醇和3-辛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C8醇的前体物质不是脂质,而且与LOX途径酶无关。研究显示,超过90%的1-辛烯-3-醇和3-辛醇来源于大豆胚芽,尽管其质量仅占大豆质量的2%。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层析、反相层析和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大豆胚中纯化得到1-辛烯-3-醇基-β-樱草糖苷的同时,制备了一种新发现的3-辛醇基-β-樱草糖苷。通过NMR、HPM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共同确认两种C8醇-β-樱草糖苷的结构分别为1-辛烯-3-醇-6-O-β-D-吡喃木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和3-辛醇-6-O-β-D-吡喃木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C8醇-β-樱草糖苷的酶水解结果表明,在大豆胚芽中存在一种樱草糖苷水解酶,对两种樱草糖苷的水解活性是杏仁β-葡萄糖苷酶的5~11倍,且其最适温度为50°С,最适p H为5.5。考察了C8醇-β-樱草糖苷的非酶水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p H4.0时,非酶水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1-辛烯-3-醇基-β-樱草糖苷和3-辛醇基-β-樱草糖苷Ea分别为30.41 k J/mol和38.08 k J/mol。最后考察了干法脱皮热磨、湿法热烫磨浆及无氧磨浆三种制浆工艺对豆浆风味成分、氢过氧化物及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可以显着抑制LOX反应。干法工艺可以去除豆浆中的C8醇和反-2-庚烯醛,但在脱皮大豆储存过程中,脂质容易发生自氧化,湿法热烫磨浆工艺和无氧磨浆工艺中1-辛烯-3-醇的含量较高,碱性浸泡及增加浸泡豆的清洗次数有利于1-辛烯-3-醇的去除。对三种工艺所得豆浆进行了气相色谱-嗅闻-质谱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干法豆浆的主要气味组成为油脂味、青草味和蘑菇味;湿法豆浆的的气味组成较为丰富,以青草味和蘑菇味为主;无氧豆浆的主要气味组成为果味和蘑菇味。综合来看,干法工艺和无氧工艺制得的豆浆的风味更好。

钟榕斌,曾巧玲,杨伟,孙音,火玉明,梁鹏,陈丽娇,程文健[3](2021)在《大黄鱼鱼卵磷脂抗油茶籽油氧化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大黄鱼鱼卵磷脂(phospholipids from large yellow croaker roe, LYCRPs)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Schaal烘箱法,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鱼卵磷脂(0.05%、0.10%、0.20%、0.40%)的油茶籽油放置在(60±0.5)℃烘箱中加速氧化21d,同时做空白对照组,以及大豆卵磷脂、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 hydroquinone,TBHQ)为阳性对照组,测定加速氧化期间油脂的过氧化值(peroxidevalue,POV)与酸价(acid value,AV),分析鱼卵磷脂对油茶籽油氧化酸败的抑制效果,结合范特霍夫(Van’THoff)定律进行货架期预测,探究鱼卵磷脂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分数鱼卵磷脂(0.05%、0.10%、0.20%、0.40%)均能够有效抑制油茶籽油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升高(P<0.05),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各组鱼卵磷脂的抑制效果优于0.10%大豆卵磷脂,但劣于0.02%TBHQ;货架期预测结果显示,鱼卵磷脂可将油茶籽油在20℃下的保质期最多延长96 d。结论大黄鱼鱼卵磷脂能够有效抑制油茶籽油的氧化酸败,提升油茶籽油的抗氧化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油脂天然抗氧剂开发前景。

王文高,朱天仪,陈凤香,王波[4](2021)在《大豆磷脂(供口服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文中提出以改善大豆磷脂(供口服用)干燥产品性状为目标,对其进行了真空冷冻干燥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原料含水量、处理量等对大豆磷脂(供口服用)产品含水量的影响。在预冻温度-40℃、预冻时间4 h、升华干燥4 h、解析干燥1 h、处理量2.55 kg/m2的条件下,含水量16%的大豆磷脂(供口服用)所获冻干产品含水量为1.04%,符合《中国药典》中对大豆磷脂水分含量的要求。

郑伟,张洪伟,叶萍[5](2021)在《不同来源大豆及其毛油中磷脂含量研究》文中指出油脂精炼时水化脱胶操作决定加水量的依据是毛油的磷脂含量。对不同来源大豆及其毛油中磷脂含量的详细研究有助于指导车间中的水化脱胶操作。

李世磊,程倩,黄昭先,王鹏,王翔宇,李万平,王满意,于雷,王风艳[6](2021)在《酶法脱胶在大豆油脱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PLA1酶法脱胶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实验室小试条件下PLA1酶法脱胶最佳工艺参数;并采用PLA1、PLC单酶脱胶以及PLC耦联PLA1双酶脱胶3种脱胶方式在不同批次大豆毛油上进行了小试验证。结果表明:PLA1酶法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0 mg/kg、水添加量3%、搅拌速度500 r/min、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大豆毛油含磷量降至10 mg/kg以内;相对于水化脱胶,PLA1单酶脱胶得油率提升0.74~0.91个百分点,PLC单酶脱胶得油率提升0.70~0.84个百分点,双酶脱胶得油率提升1.34~1.89个百分点。经中试生产验证,PLA1和PLC单酶脱胶与水化脱胶相比得油率分别提升0.63个百分点和0.91个百分点。

邱红燕,刘学,周雪,吴林菁,肖婷,茅向军,沈祥春,陶玲[7](2021)在《天麻苷元脂质体制备及药剂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天麻苷元脂质体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测定天麻苷元脂质体含量的方法,以包封率(EE)、平均粒径、粒径范围和多分散指数(PDI)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薄膜分散法制备天麻苷元脂质体,优化天麻苷元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结果天麻苷元脂质体最佳处方为天麻苷元-大豆磷脂-胆固醇(1∶3∶1);最佳制备工艺为40℃旋转蒸发回收有机溶剂,超纯水10 m L,40℃水合30 min,50℃超声10 min,10 000 r/min高速剪切3 min,采用脂质体挤出器0.8、0.4μm滤膜分别挤出3次、0.1μm滤膜挤出7次;采用最优制备工艺即得平均粒径为150.39 nm,EE为21%,外观为微带淡蓝色乳光的半透明乳白混悬液。结论 HPLC适用于天麻苷元脂质体的定量测定,单因素实验优选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稳定可靠,最佳处方和工艺制备所得天麻苷元脂质体外观形态良好、粒径适中。

李蔷薇,雷莹,刘婧,李维,李强[8](202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脂复合物中硫酸特布他林的含量》文中指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磷脂复合物中硫酸特布他林含量的方法。称取自制的硫酸特布他林磷脂复合物210 mg,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分取1 mL,再用体积比为35∶65的乙腈-6.5 mmol·L-1辛烷磺酸钠溶液的混合液(pH 3.4)稀释至10 mL。以AQUA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为固定相,以体积比为35∶65的乙腈-6.5 mmol·L-1辛烷磺酸钠溶液的混合液(pH 3.4)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采用紫外吸收检测器,在280 nm处对硫酸特布他林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硫酸特布他林质量在0.104 3~10.429 0μg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565 9 ng;对104.3 mg·L-1硫酸特布他林对照品溶液重复测定5次,计算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8%;对硫酸特布他林复合物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5%~100%。方法用于3个硫酸特布他林磷脂复合物样品的测定,复合率为89.04%~91.82%。

闫俊辉,吴沁雪,王祥旭,李维琳[9](2021)在《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实验研究了游离脂肪酸、无机盐、pH和温度对磷脂及不同酶解程度的酶解磷脂乳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脂肪酸有助于改善磷脂和酶解磷脂的乳化能力;不同的无机盐对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能力的影响差别较大,NaCl对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能力的影响较小,CaCl2则会降低磷脂和酶解磷脂的乳化能力;磷脂和酶解磷脂的乳化能力随着pH的升高而提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各种条件下,酶解磷脂的乳化能力均优于普通磷脂,且酶解程度越高的酶解磷脂的乳化能力越强.

黄荣春[10](2021)在《大豆磷脂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突出与土地和粮食资源匮乏间的矛盾,大豆磷脂因能提高饲料理化指标,在畜牧业广受欢迎。本文旨在研究大豆磷脂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保育猪饲料科学使用大豆磷脂提供依据。

二、大豆磷脂的研究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豆磷脂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双子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乳化炸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试 剂
    1.2 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羧基衍生物的合成
    1.3 大豆磷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双子乳化剂的合成
    1.4 乳化剂界面张力的测试
    1.5 乳化剂乳化力的测试
    1.6 乳化炸药的制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界面张力的测定
    2.2 乳化剂胶束的动力学研究
    2.3 乳胶基质颗粒形貌分析
    2.4 乳化炸药的储存稳定性和爆炸性能的分析
3 结 论

(2)豆浆关键挥发性异味成分的形成机制及加工工艺对豆浆风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大豆与大豆异味
        1.1.1 大豆概述
        1.1.2 豆制品与新兴植物基产品
        1.1.3 豆腥味:大豆产品品质的关键
    1.2 植物源风味成分
        1.2.1 以脂质为前体的风味成分
        1.2.2 以氨基酸为前体的风味成分
        1.2.3 以碳水化合物为前体的风味成分
    1.3 大豆挥发性成分研究现状
        1.3.1 大豆LOX途径相关酶
        1.3.2 大豆LOX途径作用机理
        1.3.3 非酶反应途径
    1.4 豆浆制备方法与豆浆风味
        1.4.1 干热钝化制浆法
        1.4.2 热磨制浆法
        1.4.3 隔氧制浆法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C6醛形成机理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大豆浸泡及磨浆处理
        2.3.2 大豆亚细胞器分离
        2.3.3 亚油酸氧化模型
        2.3.4 脂质分析
        2.3.5 脂质氢过氧化物的测定
        2.3.6 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2.3.7 磨浆过程LOX、PLA_2和HPL的动力学分析
        2.3.8 内源酶的LC–MS/MS分析
        2.3.9 内源酶活性测定
        2.3.10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LOX途径相关酶的组成及其活性
        2.4.2 酶抑制剂对C6醛的影响
        2.4.3 大豆浸泡及磨浆过程脂质组成的变化
        2.4.4 浸泡和磨浆过程的LOX途径分析
        2.4.5 磨浆过程LOX途径动力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豆浆中脂质自由基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3.3.2 大豆浸泡处理
        3.3.3 豆浆中脂质自由基的萃取
        3.3.4 大豆浸出物的制备
        3.3.5 LOX–LA–大豆浸出物体系的制备
        3.3.6 自由基测定
        3.3.7 氢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3.3.8 SDS-PAGE
        3.3.9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大豆理化性质分析
        3.4.2 大豆蛋白质组成分析
        3.4.3 豆浆脂质自由基的鉴定
        3.4.4 浸泡条件对脂质自由基的影响
        3.4.5 模型体系中脂质自由基的组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2-庚烯醛形成机理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大豆浸泡处理
        4.3.2 胚芽粗磷脂制备
        4.3.3 Fe~(2+)–粗磷脂氧化体系制备
        4.3.4 12-PEOOH的分离纯化
        4.3.5 大豆中12-PEOOH的定量分析
        4.3.6 12-PEOOH降解模型
        4.3.7 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4.3.8 脂质分析
        4.3.9 自由基测定
        4.3.10 结构鉴定
        4.3.11 淡味豆浆基料的制备
        4.3.12 感官评价
        4.3.13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浸泡处理对反-2-庚烯醛的影响
        4.4.2 粗磷脂氧化体系各组分变化
        4.4.3 12-PEOOH的结构鉴定及定量分析
        4.4.4 模型体系中12-PEOOH的降解机理
        4.4.5 反-2-庚烯醛对豆浆风味特征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8醇(1-辛烯-3-醇和3-辛醇)形成机理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大豆浸泡处理
        5.3.2 胚芽粗糖苷的制备
        5.3.3 C8醇-β-樱草糖苷的分离纯化
        5.3.4 C8醇-β-樱草糖苷的结构鉴定
        5.3.5 C8醇-β-樱草糖苷的定性与定量
        5.3.6 胚芽内源糖苷酶的分离
        5.3.7 糖苷酶活性测定
        5.3.8 糖苷酶的酶学特性分析
        5.3.9 内源糖苷酶的LC–MS/MS分析
        5.3.10 C8醇-β-樱草糖苷的非酶降解
        5.3.11 大豆酸热处理
        5.3.12 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
        5.3.13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不同浸泡处理对C8醇的影响
        5.4.2 大豆组织对C8醇的贡献
        5.4.3 杏仁β-葡萄糖苷酶对C8醇的影响
        5.4.4 C8醇-β-樱草糖苷的结构鉴定及定量
        5.4.5 内源糖苷酶的种类
        5.4.6 C8醇-β-樱草糖苷的酶水解
        5.4.7 C8醇-β-樱草糖苷非酶水解
        5.4.8 豆浆酸热处理对C8醇-β-樱草糖苷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浆工艺条件对豆浆风味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主要仪器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技术路线
        6.3.2 干法制浆
        6.3.3 湿法制浆
        6.3.4 无氧制浆
        6.3.5 挥发性风味成分测定
        6.3.6 风味特征分析
        6.3.7 氢过氧化物测定
        6.3.8 自由基测定
        6.3.9 统计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加工方式对豆浆风味的影响
        6.4.2 加工方式对豆浆氢过氧化物的影响
        6.4.3 加工方式对豆浆自由基的影响
        6.4.4 加工方式对豆浆感官特性及关键气味活性成分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I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附录 II 实验相关附表

(3)大黄鱼鱼卵磷脂抗油茶籽油氧化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大黄鱼鱼卵磷脂的提取
        1.3.2 Schaal烘箱加速氧化实验
        1.3.3 过氧化值的测定
        1.3.4 酸价的测定
        1.3.5 油脂货架期预测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变化
    2.2 油茶籽油酸价的变化
    2.3 货架期预测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4)大豆磷脂(供口服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设备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工艺流程
    2.2 操作要点
        2.2.1 原料制备
        2.2.2 预冻
        2.2.3 干燥
    2.3 单因素试验
        2.3.1 预冻条件的确定
        2.3.2 干燥时间的影响
        2.3.3 解析干燥温度的影响
        2.3.4 原料含水量的影响
        2.3.5 原料溶剂调质的影响
        2.3.6 处理量
    2.4 测定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预冻条件的确定
    3.2 不同干燥时间对大豆磷脂(供口服用)水分的影响
    3.3 不同解析干燥温度对大豆磷脂(供口服用)水分的影响
    3.4 不同原料含水量对大豆磷脂(供口服用)水分的影响
    3.5 原料溶剂调质对大豆磷脂(供口服用)水分的影响
    3.6 不同处理量对大豆磷脂(供口服用)水分的影响
4 结语

(5)不同来源大豆及其毛油中磷脂含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水分的测定
        1.3.2 含油率的测定
        1.3.3 酸价的测定
        1.3.4 过氧化值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大豆及其毛油的理化指标分析。
    2.2 不同毛油的磷脂含量比较研究
3 结论

(6)酶法脱胶在大豆油脱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PLA1酶法脱胶工艺条件优化
        1.2.2 不同脱胶方式脱胶
        1.2.2.1 水化脱胶
        1.2.2.2 PLA1酶法脱胶
        1.2.2.3 PLC酶法脱胶
        1.2.2.4 PLC耦联PLA1双酶脱胶
        1.2.3 得油率计算
        1.2.4 含磷量和DAG含量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PLA1酶法脱胶工艺条件的优化
        2.1.1 酶添加量对脱胶效果的影响
        2.1.2 水添加量对脱胶效果的影响
        2.1.3 搅拌速度对脱胶效果的影响
        2.1.4 反应温度对脱胶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脱胶方式在不同批次毛油上脱胶效果的比较
        2.2.1 PLA1单酶脱胶效果
        2.2.2 PLC单酶脱胶效果
        2.2.3 PLC耦联PLA1双酶脱胶效果
    2.3 酶法脱胶在大豆油生产上的中试应用
3 结 论

(7)天麻苷元脂质体制备及药剂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试药
    1.2 研究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溶液的制备
        1.2.3 专属性
        1.2.4 方法学考察
        1.2.5 EE的测定[10-13]
        1.2.6 天麻苷元脂质体的制备
        1.2.7 最佳处方工艺条件下天麻苷元脂质体外观形态
        1.2.8最佳处方工艺条件下EE的测定
        1.2.9 最佳处方工艺条件下粒径和PDI考察
2 结果
    2.1 天麻苷元脂质体含量测定
    2.2 天麻苷元脂质体的制备
    2.3 天麻苷元脂质体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2.3.1 脂质体的外观
        2.3.2 脂质体的包封率
        2.3.3 脂质体的粒径、粒径范围和PDI
3 讨论

(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脂复合物中硫酸特布他林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工作条件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2 流动相的选择
    2.3 专属性试验
    2.4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2.5 精密度和回收试验
    2.6 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
    2.7 耐用性试验
    2.8 样品分析

(9)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磷脂和酶解磷脂乳液的制备
    1.4 乳化剂乳化能力的测定方法
        1.4.1 乳化层法
        1.4.2 比色法
    1.5 不同影响因素对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能力测定
        1.5.1 游离脂肪酸
        1.5.2 无机盐
        1.5.3 p H
        1.5.4 温度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游离脂肪酸对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能力的影响
    2.2 无机盐对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能力的影响
        2.2.1 CaCl2对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能力的影响
        2.2.2 Na Cl对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能力的影响
    2.3 p H对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能力的影响
    2.4 温度对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能力的影响
3 结论

(10)大豆磷脂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的选择
    2.2 仔猪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2.3 饲养管理
3 结果和分析
    3.1 大豆磷脂对保育仔猪日增重及料重比的影响
    3.2 大豆磷脂对仔猪的腹泻情况的影响
    3.3 观察情况
    3.4 经济效益计算
4 讨论
    4.1 大豆磷脂对保育仔猪日增重及料重比的影响
    4.2 大豆磷脂对仔猪腹泻情况的影响
    4.3 调整机体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4.4 增强保育仔猪抗应激能力
    4.5 提供营养,维护毛发作用
    4.6 节省成本
5 总结

四、大豆磷脂的研究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双子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乳化炸药中的应用[J]. 王彪,郝亮,张建忠,贾凯,赵新量. 广州化工, 2022(01)
  • [2]豆浆关键挥发性异味成分的形成机制及加工工艺对豆浆风味影响的研究[D]. 冯笑笑. 江南大学, 2021
  • [3]大黄鱼鱼卵磷脂抗油茶籽油氧化作用的研究[J]. 钟榕斌,曾巧玲,杨伟,孙音,火玉明,梁鹏,陈丽娇,程文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21)
  • [4]大豆磷脂(供口服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J]. 王文高,朱天仪,陈凤香,王波. 粮食与油脂, 2021(11)
  • [5]不同来源大豆及其毛油中磷脂含量研究[J]. 郑伟,张洪伟,叶萍. 粮食与油脂, 2021(11)
  • [6]酶法脱胶在大豆油脱胶中的应用[J]. 李世磊,程倩,黄昭先,王鹏,王翔宇,李万平,王满意,于雷,王风艳. 中国油脂, 2021(10)
  • [7]天麻苷元脂质体制备及药剂学性能研究[J]. 邱红燕,刘学,周雪,吴林菁,肖婷,茅向军,沈祥春,陶玲.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10)
  • [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脂复合物中硫酸特布他林的含量[J]. 李蔷薇,雷莹,刘婧,李维,李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1(10)
  • [9]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 闫俊辉,吴沁雪,王祥旭,李维琳. 河南科学, 2021(10)
  • [10]大豆磷脂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 黄荣春. 中国畜禽种业, 2021(09)

标签:;  ;  ;  ;  ;  

大豆卵磷脂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