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电联供系统特性分析及设计忧虑研究

冷热电联供系统特性分析及设计忧虑研究

一、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特性分析与设计忧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沈迪[1](2021)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与我国目前第一大消费能源煤炭相比,相同热当量的天然气燃烧时可减少CO2排放质量约52.1%,能为我国达成“碳中和”目标做出很大贡献。因此,本文以一座规划建设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为研究对象,对能源站供能区域的负荷特性、负荷影响因素及应用的水蓄能技术做了一些研究。本文首先搜集了国内外典型三联供实际工程项目相关资料,阅读了关于三联供系统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做了归纳整理,了解了天然气三联供系统对碳减排的贡献。其次,对能源站供能区域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内进行同尺寸建模,模拟了全区域实际逐时的冷、热负荷。由于不同时段区域内负荷需求的巨大差异性,需要在能源站设立储能装置去弥补供能侧与需求侧在时间上的不匹配,负荷模拟明确了储能设备在本次能源站设计阶段中的必要性。根据负荷模拟结果对能源站的逐时耗电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同时对4种不同影响因素对于供能区域建筑空调冷、热负荷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大小,可更加精准地对供能区域的负荷快速估算,减少误差。基于对供能区域冷、热负荷的分析及能源站内自身用电的需求,对能源站现有供能系统方案进行了介绍。为实现更加低碳清洁的供能要求,对实际工程地区进行可再生资源考察后,供能系统在传统三联供基础上,利用地源热泵作为尖峰负荷补充供能机组并在低负荷阶段对起储能作用的水进行供能。能源站电力自发自用,并网不上网。最后,针对选取的水蓄能技术,用实验与模拟相搭配的方法,对蓄能水箱静态储能过程中整体水温及斜温层内部水温、厚度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研究。模拟以及实验的结果为能源站蓄水池尺寸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数据参考,可提高储蓄能量的有效利用率。本文针对我国碳减排需求并缓解供能区域供给侧输出结构与需求侧负荷特性的结构性矛盾,在能源站已有供能系统方案基础上,模拟计算了能源站供能区域逐时空调负荷特,对影响供能区域建筑的4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实际储水过程中斜温层变化的实验与模拟分析,为能源站蓄水池尺寸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以达到高效利用储蓄能量的目的。本文为规划建设能源站能够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在满足能源需求侧基础上减少CO2排放、解决负荷供需侧时间上的不匹配性及高效利用储蓄能量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朱良君,王世朋,赵大周,张海珍,刘润宝,谢玉荣[2](2021)在《基于EBSILON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及能量利用特性》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系统的能量利用特性,以某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BSILON软件分别建立内燃机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换热器组件等模型,分析了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在不同烟气与缸套水热源驱动下的制冷系数(coefficient of refrigeration, COP)特性,内燃机组不同负荷率下系统的综合供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CHP采用单一热源制冷时,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以烟气作为驱动热源可获得较高的COP,而以缸套水作为驱动热源时COP较低;在同时具备冷热负荷情况下,高温烟气更适合作为制冷热源,而高温缸套水更适合充当制热热源;采用双热源驱动制冷与单一热源相比,具有更高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内燃机75%负荷率、WY1工况下,COP与综合能源效率达到最大值1.28与92.0%;而在50%负荷率时采用缸套水作为单一热源驱动制冷机时,COP与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74与76.1%。模型分析得出的CCHP系统综合供能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指导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的高效运行。

王逸飞[3](2020)在《浅析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余热回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我国当前冷热电三联系统的应用情况来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有低温余热的情况,主要产生余热的设备为缸套水余热以及设备中的烟气余热。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某纺织工业园中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对系统的余热的价值性以及回收利用性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显示,对系统的余热进行再次利用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与此同时还能达到充分利用能源的目的。

田雪[4](2020)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从源侧到负荷侧全过程优化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作为一种多种能源联合运行系统,它不是多种能源的简单叠加,而是经过互补替代等方式,按照不同能源间的特性,统一进行供给和调度,实现多种能源系统协同优化,减少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损失,提升环境和社会效益。本文将可再生能源为主、包含多种能源形式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优劣解距离法等进行系统优化设计研究,通过负荷预测、优化调度模型等进行系统优化运行研究,以此提高能源使用率,实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高效、经济、稳定运行。首先,基于相关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找到供冷季中、短期负荷预测的影响因素,利用自回归各态历经模型构建了日均热负荷预测模型、逐时热负荷预测模型、日均冷负荷预测模型、逐时冷负荷预测模型,对冷热负荷进行了预测,日均热负荷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8.4%,日均冷负荷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1.4%。其次,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经济性,环保性和技术性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三方面共八个具体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模型,得出每项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首次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引用联合AHP与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构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矩阵模型,并利用动态负荷率与AHP结合建模,进行多目标设计优化。然后,针对目前现实运行调控中,各能源系统耦合效能低,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构建联合运行效能模型,基于供能设备能力与负荷需求分档匹配的思路,以日总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系统优化运行模型,结果表明,在供冷工况下,开启三联供系统在承担部分冷量的同时并产生发电收益,从而呈现明显的经济优势,节费率达到63.6%。在供暖工况下,在引入了市政热网后,供热期间在平时电价时段经济性较好,节费率达到71.6%。最后,针对优化策略模型无法有效指导能源运行单位节能降费的问题,搭建综合能源运行调度平台,建立能源的监测和采集系统,实现能源实时监测和展现,通过分层、分类的方式部署数据采集模块,建立区域冷、热以及输配设备的监测平台,通过已建立的优化模型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使用率,并试验性将优化模型进行扩展,应用于民建采暖系统调度运行中,使单位平均能耗降低13.7%。

刘贝贝[5](2020)在《引入地源热泵和储能装置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形式与能源格局的转变,传统的能源结构面临着巨大挑战,大量的能源缺口与环境污染问题使得新能源技术革命拉开了序幕。全球各国从发展清洁能源、应对全球变暖、保障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于清洁、环保、可持续的综合能源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多个能源流之间的相互协同来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优化能源流之间的协同调度问题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包含地源热泵、冷热电联供系统以及多种供能、储能设备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问题进行研究。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实现多能源流之间的统一协调运行和相互转化优势互补。传统的优化模型将多种类型的蓄电装置引入到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中,发挥其削峰填谷作用,平衡电负荷需求。但这些设备在实际运行中除了电平衡约束外,还存在着热平衡和冷平衡约束,以及能源流之间的相互耦合约束来影响整个系统的能量平衡。本文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中引入了地源热泵和蓄冷蓄热装置,简化了冷热电之间的相互耦合,以最经济的方式减小冷热负荷供需缺口,降低系统的经济运行总成本,提高了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本文所建立的优化模型,进行了两种优化调度策略选择,分别是典型日经济优化调度总成本最优和整个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最高;考虑了能量转化耦合约束、储能装置的始末状态能量守恒约束、冷热电供需平衡约束等。最后,对所建立的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法进行求解,还与传统的未引入地源热泵和蓄冷蓄热装置的CCHP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储能装置和地源热泵的引入可以调整综合能源系统中冷热电能源流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使系统的供能调节更加灵活,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率,带来更加显着的经济效益。该论文有图25幅,表8个,参考文献52篇。

吴冀[6](2020)在《面向冷热电三联供的能效评估研究及仿真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间接或直接地用于制冷、供暖及生活热水,其有效贯彻了能源梯级利用的理念,提高了系统能源利用率。由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最为重要的节能性,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深入开展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能效评估工作,可以更好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还可以实时观测到系统工作情况,方便操作人员的工作,更好地促进能源站的经济运行工作。本文以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能源法则,首先研究能源供给站的结构层次与生产流程,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能效估相关数据指标进行了详细计算,设计了面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能效评估步骤,构建了供冷供热供电联供系统能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在能效支撑平台之上设计开发了冷热电三联供能效评估仿真系统。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能效评估对象研究。在开始系统设计工作前,首先要了解业务评估对象,掌握这个系统的工作模式,概括该供冷,供热,供电系统的结构层次和能源效率评价目标,研究出适用于该供冷、供热、供电系统的一套能效评估的评价标准,方便后续具体的能效评估工作。(2)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能效评估方法研究。针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运行特点,提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能效评估的基本流程;建立适用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多尺度能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适用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能效评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实现某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的能效评估应用。(3)实现冷热电三联供能效评估仿真系统。能效评估仿真平台开发模式构建于能效评估应用支撑平台、能效评估业务数据库、能效评估模型方法组件库、能效评估应用主题库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面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能效评估仿真平台,能够快速搭建能效评估仿真业务,有效提升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能效评估的工作效率。

程琤[7](2020)在《基于分布式变频的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改变了集中式的能源生产与供应模式,充分体现了“梯级利用”的科学用能思想,显着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于近年来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取得了快速发展。尽管冷热电联供系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在工程领域内应用的传统冷热电联供系统在容量配置、运行调度策略及外供冷、热水输配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导致系统运行经济性变差,且增加了外供冷、热水的输配电耗和冷、热损失。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引入了供热工程中较为新颖的分布式变频系统,将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外供冷、热水向用户进行输配,并分别讨论了在供冷、供热的不同模式下,整个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及输配水泵的不同配合方式。首先,本文根据实际工况,以济南市某商务区写字楼群的区域能源项目为背景,建立了基于分布式变频技术的基于分布式变频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系统模型,并通过计算与分析实现了系统设备的合理配置与选型。其次,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选取燃气内燃发电机组发电功率和电制冷机组输出功率为优化变量,基于遗传优化算法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合理优化。另外,本文通过对供热、供冷模式下变频水泵的控制策略进行设计,实现了系统合理、稳定、节能、高效运行,降低了电耗和冷热损失,并实现了各用户间的水力平衡。又次,基于以上设计,本文依托MATLAB仿真平台,结合实际参数对设计进行仿真试验,并给出了运行经济性最优条件下的仿真试验结果。仿真结果证明,本文的设备选型配置、能量优化策略及运行控制方式均合理有效,所设计的基于分布式变频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在运行经济性、节能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燃气冷、热、电分供系统及传统冷热电联供系统。最后,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建设,并设计了三层架构的控制系统,利用ARM控制器,结合SCADA平台及SQL数据库,实现了工程项目的自动化应用。

胡晓[8](2020)在《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既要保证经济增速发展又要兼顾资源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能源利用率可达80%以上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冷热电三联供机组具有启停灵活、占地面积小,便于发展分布式能源的特点,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量输送损失,还可以增加电力供应,缓解电网压力,预计会在城市得到大力推广。但这对设备监控和人员分工提出了要求,并且人力参与的监控过程很难保证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解决以上难题,本文设计了一款网络互联的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完成无人值守条件下对三联供机组远程监控,全面检测的工作,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监控的准确率和实效性,提高管理水平。本文在现有的监控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三联供系统的运行状态,硬件监控平台的工作原理,以及通信协议,结合现有的远程监控技术,实现监控平台与监控中心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完成三联供机组的远程监控任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模块,数据管理单元、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等子模块。其中数据传输模块利用GPRS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互联网上,实现监控系统的网络互联;数据管理单元依托于监控中心服务器,采用多线程编程实现服务器与多组GPRS模块稳定可靠的通信,实现三联供机组数据的集中管理;客户端主要面向用户,实现人机交互的控制界面和监控画面。其中电脑客户端是由面向对象的C#语言结合Socket通信技术设计实现的应用软件,放置在中央控制室,实现大屏幕高效率监控。而手机客户端则是利用React Native跨平台开发框架设计的可以兼容i OS和Android系统的手机APP,实现用户随时随地监控,有助于专业工作人员远程分析,指挥故障排查。最后在天然气发电机台架上进行了监控系统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可实现分布式天然气三联供机组的远程监控。该系统有助于我国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推广,为实现我国高效科学的使用天然气资源开辟了新途径,为解决我国能源供应压力、节约石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谢娜,韩高岩,吕洪坤,国旭涛,孙五一,刘虎[9](2020)在《微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建模及热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某200 k W微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按季节负荷特点分为热电联供和冷电联供2种模式,基于Ebsilon软件对该系统构建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及性能分析,分别计算出不同工况下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和效率。结果表明:冷电联供时,环境温度从24℃变化到38℃,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为65.2%~68%;热电联供时,环境温度从-10℃变化到24℃,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为66.4%~74.2%。系统冷电联供(取环境温度为32℃)运行时,效率为31.1%,损失之和为451.92 kW,当微燃机负荷率在30%~100%变化,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为60.3%~66.9%;系统热电联供(取环境温度为0℃)运行时,效率为38.5%,损失之和为408.4 kW,当微燃机负荷率在30%~100%变化,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为54.4%~68.5%。通过搭建的微燃机三联供系统模型对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实际运行工况主要存在冷负荷较小的问题,通过蓄冷罐蓄存多余冷量,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可提高13.8%。

罗海东[10](2020)在《基于流处理的多能协调管理平台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对能源的全周期精益化管控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为高效的管理提供了可行性。但是,要实现综合能源网高效的多能协调,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综合能源网的组成复杂,涵盖产能、储能、用户侧等子系统,数据来源多样、异构且存在冗余或缺失,实时数据量大且处理困难;其次,多能系统的职能相互独立又相互耦合,系统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互,使得多能设备运行难以相互配合,能源利用率较低;最后,综合能源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环境状态的变化可能影响能源使用或生产,静态的规划策略难以应对动态的系统运行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流处理的多能协调管理平台。本平台旨在通过实时的流数据处理方法,对综合能源网中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促进不同能源系统的数据交换和集成;同时整合产能、储能、用户侧等多源信息进行最优化多能协调规划;并在运行过程中动态地对综合能源网的运行进行持续优化,从多种时间尺度对综合能源网的多能协调运行进行分析优化,生成高效的运行策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边缘计算的能源网多能协调管理框架本文提出基于边缘计算的能源网多能协调管理框架,旨在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能源网运行时的状态信息,实现持续性的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框架围绕持续优化的原则,建立数据采集和融合层、流处理层和多能系统协调优化层,根据物理特点将不同的任务分配到边缘节点和中心节点,实时地完成运行时产生的原始数据流到状态信息的转换,并基于实时运行状态分析完成综合能源网的持续优化策略生成。(2)基于流处理的多能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本文提出基于流处理技术的区域微网运行数据动态采集和处理方法,面对能源网中物联设备不断采集生成的异构数据流,在边缘节点进行流式数据采集融合和实时处理。考虑到区域能源网内物联网数据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跨越性,通过时序数据流动态对齐、空间语义信息融合等处理,得到完整的运行状态信息,增加数据的可解释性。(3)多时间尺度的多能系统协调优化方法本文提出了多时间尺度的持续协调优化方法。方法分别从设计时和运行时两个维度对多能系统的运行提供高效的策略支持,在设计时,对能源网进行功能建模,并通过粒子群算法对该最优化规划模型求解,得到基础运行策略;在运行时,考虑能源网运行过程中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动态预测控制的方法,分析能源网的实时状态,利用系统的实时运行反馈,对多能系统运行提供持续优化支持。(4)构建基于流处理的多能协调管理平台本文根据提出的方法框架,构建了面向综合能源网多能协调管理的原型系统。以区域智慧能源网系统为背景,介绍了本文方法的应用场景和阐述了平台的详细设计方案,形成多能协调管理平台。通过对原型系统的构建和相应的实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特性分析与设计忧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特性分析与设计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能源消费概况
        1.1.2 国内典型的三联供系统项目
        1.1.3 国外三联供系统发展情况
    1.2 国内外三联供系统研究现状
        1.2.1 三联供系统配置的研究
        1.2.2 三联供系统运行策略优化的研究
        1.2.3 三联供系统耦合新能源的研究
        1.2.4 三联供系统综合评价方式的研究
        1.2.5 国内三联供项目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能源站供能负荷模拟及空调负荷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2.1 建筑负荷模拟软件的介绍
    2.2 能源站供能项目负荷模拟
        2.2.1 供能建筑基本信息
        2.2.2 供能建筑围护结构信息
        2.2.3 供能建筑全年空调冷、热负荷模拟
        2.2.4 供能区域冷热电负荷
    2.3 建筑空调负荷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2.3.1 敏感性分析方法介绍
        2.3.2 四类建筑负荷影响因素
        2.3.3 建筑空调负荷影响因素局部敏感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布式能源站供能系统方案
    3.1 储能技术的介绍
        3.1.1 显热储能技术
        3.1.2 潜热储能技术
        3.1.3 热化学储能技术
    3.2 能源站供能系统方案
        3.2.1 能源站主要供能设备
        3.2.2 设备运行方式
    3.3 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蓄能水箱静置状态传热过程的实验与模拟探究
    4.1 蓄能水箱静置状态传热过程的实验探究
        4.1.1 实验系统及操作
        4.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 蓄能水箱静置状态传热过程的模拟探究
        4.2.1 模拟使用软件介绍
        4.2.2 模型的建立及模拟的计算
        4.2.3 模拟结果及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EBSILON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及能量利用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型系统介绍
    1.1 模型系统流程介绍
    1.2 内燃机与换热器主要参数
    1.3 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2 搭建模型
    2.1 内燃机组模型建立
    2.2 换热器模型
    2.3 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2.4 模拟系统耦合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3)浅析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余热回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相关概述
2 工程概况
3 余热回收利用分析
    3.1 制冷
    3.2 发电
    3.3 热泵
4 数据分析
5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应用前景
6 结束语

(4)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从源侧到负荷侧全过程优化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区域综合源系统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区域综合源系统研究进展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区域建筑的负荷预测研究
    2.1 负荷预测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2.2 负荷预测的特点及研究路线
    2.3 负荷预测的理论基础
        2.3.1 相关性理论
        2.3.2 聚类分析理论
    2.4 负荷预测研究实例分析
        2.4.1 供热负荷预测输入变量
        2.4.2 供冷负荷预测输入变量
    2.5 负荷预测模型
        2.5.1 日均热负荷预测模型
        2.5.2 逐时热负荷预测模型
        2.5.3 日均冷负荷预测模型
        2.5.4 逐时冷负荷预测模型
        2.5.5 预测评价方法
    2.6 负荷预测案例分析
        2.6.1 热负荷预测模型误差
        2.6.2 冷负荷预测模型误差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评价和配置优化研究
    3.1 区域综合能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1 经济评价指标
        3.1.2 环境评价指标
        3.1.3 技术评价指标
    3.2 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3.3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3.3.1 构建评价矩阵
        3.3.2 标准化处理评价矩阵
        3.3.3 构建综合判断矩阵模型
        3.3.4 正负理想解的计算求解
        3.3.5 确定欧氏距离大小
        3.3.6 计算相对贴近度
    3.4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主要设备模型
        3.4.1 动力系统
        3.4.2 制冷系统
        3.4.3 地源热泵系统
    3.5 多指标评价和配置优化的实例分析
        3.5.1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对比
        3.5.2 基于AHP权重设定
        3.5.3 基于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案比选
        3.5.4 系统配置优化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供应侧与需求侧相匹配的运行优化研究
    4.1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建立
        4.1.1 构建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矩阵
        4.1.2 需求响应模型
        4.1.3 目标函数的建立
        4.1.4 优化流程
    4.2 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案例分析
        4.2.1 能源站各设备参数
        4.2.2 各子系统的能效模型
        4.2.3 生态城能源价格体系
        4.2.4 能源站运行现状
        4.2.5 确定各供能子系统调度优先次序
    4.3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4.3.1 制冷模式下优化调度策略结果对比
        4.3.2 供热模式下优化调度策略结果对比
        4.3.3 经济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调度平台应用分析与实现
    5.1 调度系统设计目标
    5.2 调度系统设计框架
    5.3 调度系统数据流向
    5.4 调度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5.4.1 负荷预测模块
        5.4.2 运行优化模块
        5.4.3 数据接收模块
        5.4.4 用户权限模块
        5.4.5 结果展示模块
        5.4.6 工艺图展示模块
        5.4.7 系统设置模块
    5.5 调度平台在动漫园能源站的实现
    5.6 运行调度平台在区域智慧供热中的应用探索
        5.6.1 提升改造原则
        5.6.2 提升改造目标
        5.6.3 智慧大数据层级
        5.6.4 监控调度平台技术路线
        5.6.5 未来扩展到生态城区域热网运行策略
        5.6.6 软件平台功能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引入地源热泵和储能装置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综合能源系统结构及元件建模
    2.1 综合能源系统结构
    2.2 综合能源系统中元件建模
    2.3 本章小结
3 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模型
    3.1 优化模型
    3.2 算法选择
    3.3 模型线性化
    3.4 本章小结
4 实际算例分析
    4.1 基础数据
    4.2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面向冷热电三联供的能效评估研究及仿真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冷热供三联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能效评估当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能效评估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冷热电三联系统
        2.1.2 能效评价工作
    2.2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构成
        2.2.1 模式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蒸汽型吸收式制冷机组
        2.2.2 模式二:燃气轮机+蒸汽型吸收式制冷机组
        2.2.3 模式三:燃气轮机/内燃机+余热型吸收式制冷机组
        2.2.4 模式四:燃料电池+余热型吸收式制冷机组
    2.3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运行特点
        2.3.1 能源利用
        2.3.2 环境影响
        2.3.3 经济性能
        2.3.4 优势
    2.4 面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能效评估对象分析
        2.4.1 动力设备
        2.4.2 余热利用设备
    2.5 本章小结
3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能效评估研究及应用
    3.1 面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能效评估流程
    3.2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能效评估指标体系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能效评估指标综合体系构建
        3.2.3 评估指标分析
    3.3 能效标杆值确定
        3.3.1 能效评估的边界条件
        3.3.2 能效评估的评价标准
    3.4 基于物元-AHM的能效评估方法研究
        3.4.1 物元可拓理论
        3.4.2 AHM理论
    3.5 基于能效评估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冷热电三联供能效评估仿真系统研究
    4.1 综合集成技术
        4.1.1 组件技术
        4.1.2 数据集成技术
        4.1.3 Web Service技术
        4.1.4 SOA架构
        4.1.5 可视化技术
    4.2 能效仿真平台功能设计
        4.2.1 设计原则
        4.2.2 技术框架
        4.2.3 功能设计
        4.2.4 库表结构设计
    4.3 能效评估业务组件及可视化构建
        4.3.1 能效评估业务组件划分
        4.3.2 业务组件开发流程
        4.3.3 业务组件封装发布
        4.3.4 能效评估业务可视化
    4.4 系统功能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及主要结论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分布式变频的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注释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CCHP系统国内外工程应用及研究现状
        1.2.1 CCHP系统在国内外工程中的应用
        1.2.2 CCHP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传统CCHP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分布式变频的CCHP系统方案设计与选型
    2.1 引言
    2.2 济南市某写字楼群冷热电负荷分析
    2.3 系统方案设计
    2.4 系统能量流分析
    2.5 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2.5.1 选型依据及所需考虑参数
        2.5.2 动力设备及余热利用设备选型及计算验证
        2.5.3 变频水泵选型及计算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分布式变频的CCHP系统优化运行
    3.1 引言
    3.2 供能侧优化模型
        3.2.1 优化目标
        3.2.2 优化模型建立及约束条件
        3.2.3 优化模型求解
    3.3 用能侧优化模型
        3.3.1 优化目标
        3.3.2 优化策略
        3.3.3 优化模型建立及约束条件
        3.3.4 优化模型求解
    3.4 系统水力计算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分布式变频的CCHP系统仿真与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基于分布式变频的CCHP系统MATLAB仿真
    4.3 仿真系统性能分析与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工程设计与应用
    5.1 引言
    5.2 系统工程设计与应用
        5.2.1 能源站及外网用户系统设计
        5.2.2 运行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天然气发电现状及趋势探析
        1.1.1 发展天然气发电的优势
        1.1.2 天然气发电现状
        1.1.3 天然气发电行业前景
    1.2 冷热电三联供的能源消费模式
        1.2.1 工作原理
        1.2.2 系统特点
    1.3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展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架构设计
    2.1 系统的功能需求
    2.2 系统设计原则
    2.3 总体架构设计
        2.3.1 数据传输模块
        2.3.2 监控中心程序设计
        2.3.3 客户端程序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1 单片机选型与设计
        3.1.2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3.1.3 PCB板设计与实现
        3.1.4 单片机底层控制软件设计
    3.2 监控中心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3.2.1 监控中心的软件配置安装
        3.2.2 电脑客户端通信功能实现
        3.2.3 三联供系统终端通信功能设计与实现
        3.2.4 手机APP通信功能设计与实现
        3.2.5 数据管理设计与实现
    3.3 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3.3.1 电脑客户端功能设计与实现
        3.3.2 手机APP功能设计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测试
    4.1 系统测试环境
    4.2 系统测试内容
        4.2.1 数据传输测试
        4.2.2 HTTP接口测试
        4.2.3 电脑客户端控制台测试
        4.2.4 电脑客户端数据曲线绘制测试
        4.2.5 手机APP登录测试
        4.2.6 手机APP操作记录测试
        4.2.7 用户管理测试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致谢

(9)微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建模及热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工作原理
2 模型搭建
    2.1 仿真模型假定
    2.2 模型搭建
    2.3 评价指标
3 热力学分析
4 结论

(10)基于流处理的多能协调管理平台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能源互联网研究现状
        1.2.2 物联环境下的数据处理研究现状
        1.2.3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流处理的多能协调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2.1 应用场景分析
    2.2 基于流处理的多能协调管理平台整体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流处理的多能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3.1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主要流程
        3.1.1 综合能源网中的多能数据特性分析
        3.1.2 基于边缘计算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架构
    3.2 数据采集与融合方法
        3.2.1 异构数据采集与统一表示
        3.2.2 基于时空语义的数据清洗
    3.3 实时状态信息生成方法
        3.3.1 流处理模型
        3.3.2 基于规则的状态信息生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时间尺度的多能系统协调优化方法
    4.1 多能协调优化方法主要流程
        4.1.1 综合能源网多能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4.1.2 多能协调优化方法流程设计
    4.2 设计时基础运行策略生成
        4.2.1 多能系统基础运行规划建模
        4.2.2 基于PSO算法的基础运行策略求解
    4.3 运行时持续优化方法
        4.3.1 用户侧短时用能需求预测
        4.3.2 机组运行策略分析和优化
        4.3.3 实时监控和反馈调节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5.1 设计时基础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实验验证
        5.1.1 实验准备及实验数据集
        5.1.2 实验结果和分析
    5.2 持续运行优化方法实验验证
        5.2.1 实验准备及实验数据
        5.2.2 实验结果对比和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原型系统的实现与讨论
    6.1 平台应用背景
    6.2 系统架构设计
        6.2.1 数据层
        6.2.2 控制层
        6.2.3 应用层
    6.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6.3.1 数据层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2 控制层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3.3 应用层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6.4 原型系统验证及展示
        6.4.1 多能系统数据采集
        6.4.2 设计时多能系统基础运行策略生成
        6.4.3 运行时多能系统持续优化
    6.5 系统对比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特性分析与设计忧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技术应用研究[D]. 沈迪.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基于EBSILON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及能量利用特性[J]. 朱良君,王世朋,赵大周,张海珍,刘润宝,谢玉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11)
  • [3]浅析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余热回收应用研究[J]. 王逸飞. 应用能源技术, 2020(11)
  • [4]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从源侧到负荷侧全过程优化与应用研究[D]. 田雪. 天津大学, 2020(01)
  • [5]引入地源热泵和储能装置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D]. 刘贝贝.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面向冷热电三联供的能效评估研究及仿真系统开发[D]. 吴冀.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7]基于分布式变频的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运行研究[D]. 程琤. 山东大学, 2020(02)
  • [8]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智慧化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 胡晓. 湖南大学, 2020(08)
  • [9]微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建模及热力学分析[J]. 谢娜,韩高岩,吕洪坤,国旭涛,孙五一,刘虎. 浙江电力, 2020(04)
  • [10]基于流处理的多能协调管理平台研究与设计[D]. 罗海东.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冷热电联供系统特性分析及设计忧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