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快路:整合自身资源

品牌快路:整合自身资源

一、品牌速成之路:整合自身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孙囡囡[1](2020)在《识字班运动与妇女解放 ——沂蒙扫盲话语的女性意识构建》文中提出妇女解放是当今世界一个热门话题,如何从女性的切身实际出发,落实和保障女性各项权利,是目前我国妇女解放事业正在思考的问题。抗战时期的沂蒙革命根据地,曾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识字班运动,沂蒙妇女群体成为文化教育的主力。在这场社会性的文化普及运动中,她们的思想得到启蒙,女性意识得以构建,培养出一批有主体感、责任感、民族感的女性,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在,至今在临沂等地的方言中“识字班”仍然作为年轻姑娘的昵称。结合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对识字班运动的不同方面深入调查,总结其对女性意识构建的积极作用,用以指导当今的妇女解放工作,解决女性面临的发展困境,维护女性的合法权益。首先,从妇女解放的理论来源入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解放理论里包含了妇女解放的内容,影响着中国的妇女解放,毛泽东在结合中国社会的革命实际,形成了更为系统的中国革命语境下的妇女解放思想,成为开展识字班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次,梳理了沂蒙根据地识字班运动开展的基本情况。沂蒙革命根据地政权刚刚确立之时,党迫切需要从教育入手,宣传相关的政策方针,获得沂蒙人民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同时,沂蒙人民在政治经济方面获得解放,促使他们在文化方面也迫切希望获得解放。在内外条件的推动下,识字班运动应运而生。自沂蒙革命根据地建立,到建国后的“速成识字班”热潮,识字班运动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始终在成人教育领域,特别是妇女文化普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识字班运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办学形式,这些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促使识字班运动在沂蒙地区得以迅速推广。识字班运动开展文字、政治、文艺和生产技术等不同方面的教育,学习内容始终和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紧密结合,呈现出革命性、大众性、实践性等教育特征。最后,沂蒙根据地识字班运动对女性意识构建有重大意义,促进了沂蒙女性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的构建,促使她们积极参与革命和政治,主动争取婚姻自由,投身生产劳动。总结开展识字班运动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当代的女性意识,提高妇女解放程度,更好的开展妇女解放工作。一方面要提升女性的文化素质,提高政治地位,增强社会意识,发挥女性的主动性,自觉参与到妇女解放工作中。另一方面要改进妇女解放的制度机制和客观条件,使女性的现实利益保障得到落实,完善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

何彦霏[2](2020)在《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党的事业成败关键在干部。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既离不开社会实践熔炉的锻炼,更离不开党实施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深化理论武装以及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环节,不仅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更重要的是统一了思想,保证党的团结与统一,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奋斗的历史中,始终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在学习培训中提高干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干部教育第一”,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再到新时代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从未松懈过。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培训,考察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之一的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了解党的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角度。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与体系,即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办学机构布局及功能定位。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类: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部门和行业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等。除了以上实体类培训基地外,还有网络学院、在线学习平台等虚拟类培训基地。本论文主要研究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之一的干部学院,这是因为,相较于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覆盖范围更广,服务基层党员更多,组织培训方式更灵活。因此,研究干部学院的干部教育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研究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的理论与实践,就是要将其作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部分放入到党的理论武装、理论强党和党的思想建设的整体研究当中,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干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要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把握干部学院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要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中把握干部学院建设的传承性和发展性;要从宏观文本史料与微观实证调研两种形态结合中把握干部学院建设的特色性和创新性。因此,本论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理论基础、历史脉络、现状概述、策略趋势为逻辑理路,坚持史料梳理与实践解读相结合,历史发展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宏观概述与微观细究相结合,在充分研究理论和历史发展中,结合当前干部学院建设的调研分析,对党的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作出深入细致的研究。具体而言:绪论,阐释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价值、述评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以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研究不足。第一章,阐述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相关概念与功能定位。本章分析了当前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格局,界定了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有关概念,并通过与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对比,明确了干部学院的功能定位与办学特色。基于此,界定了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内涵、要素及作用,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二章,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本章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相关理论,即: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无产阶级政党教育的思想到列宁有关党员干部教育的思想,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关干部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思想。同时,归纳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政策的支持。第三章,梳理了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本章依次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党的干部学院建设的基本情况,并以一些影响较大的干部学院为例,解剖麻雀,具体分析这些干部学院的建设,探索发展规律,总结经验,以史为鉴,为研究干部学院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第四章,研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本章首先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学院建设面临的情况,接着基于国家级三所干部学院和2019年4月党中央批准备案的64所省部级干部学院为研究对象,围绕办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以及体制机制进行了有关数据分析与研究,并总结了取得的成效。第五章,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策略及趋势。本章基于前几章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策略,并针对国家法制化、社会多元化、网络信息化等新形势,指出干部学院建设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样态,表现出更加专业化、制度化、网络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

邱铁鑫[3](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张亚南[4](2020)在《流动的媒介 ——对河北省石家庄市链家中介的自我民族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是翻天覆地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因此,我们会面对以下的问题:发展的媒介技术会给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传统行业工作的员工会发生什么角色或者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可以算作网生代的90后是否可以更快地适应现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房产经纪人的工作经历让我能够以内部人员的身份思考这些问题。信息的流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把信息的载体称为媒介,所以当载体可以自由移动,并且传递信息时,我把他们称作流动的媒介,典型的就是有连通业主和客户的中介职业特征的房产经纪人。这篇论文以民族志和访谈为基础,聚焦于房地产行业,以房产经纪人局内人的身份为切入口,全方位地展示新媒体环境下作为房地产经纪人使用媒介的方式,和他们通过媒介获取信息,记忆和使用信息,进而把自己打造成房地产信息“专家”的过程和状态,最后呈现房产经纪人在媒介作用下产生的变化。本文指出,现代媒介技术给职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对企业的认知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例如线上便利的渠道和身在远方的客户带来了增加的信息量、工作量和薪水,平等合作的人事关系和规范化的内外企业形象带来了和谐合作的工作环境和员工对企业及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除此之外,职员为了适应工作需要而渐渐提高媒介素养,例如逐渐熟练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签单的胜利,使用新媒介的常态和找准客户“痛点”的文案,企业为了适应客户需要不断完善的平台建设和员工持续学习的必然要求。

孙树彪[5](2019)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文中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事关当代教育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述,深刻诠释了内涵式教育的本质使命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以在新形式下如何发挥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它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立德树人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精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先进的生产力必然产生先进的社会思想和文化,开辟了人的发展新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具备社会主义觉悟,德才兼备的劳动者是民族振兴的重要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内涵式发展中立德树人工作显得非常重要。立德树人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会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反对西方和平演变和改革开放中产生的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能有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形态,而人的发展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贯穿社会历史发展的始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的。内涵式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教育最本质的精神力量和构建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关键,显示了大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新时期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对新时期高校及相关社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价值导向功能。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和方法,创新点与难点。第二部分是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之路。主要阐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说明了内涵式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科教兴国战略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履行教育本身立德树人使命的需要,对突破传统外延式教育发展模式局限有着积极作用。第三部分则为“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基本内涵。科学地分析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内涵,阐释了“立德树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立德树人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第四部分是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承担的重大使命。结合现实需要论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培养人和人才的重要性。明确了高等教育中人是目的,人的价值导向等问题,并进一步阐明了人和人才二者的关系。第五部分论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内涵式教育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新形势下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系统分析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法,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并结合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和优化途径,明确了新时期立德树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尝试从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角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黎黄瑛[6](2019)在《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研究 ——以TM汉语培训中心为例》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教育和培训的国际化、市场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越南已经有500多家汉语培训机构,包括公立、私立以及民办教育机构。汉语一直以来都是各所外语大学的热门专业,无数家庭也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汉语学习。大大小小的汉语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些汉语培训中心为学习者提供非常多样化的教学服务。河内总共有50多家开设汉语教学的培训机构。河内汉语培训市场渐渐处于一种高速增长之中。因此抢占汉语培训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汉语培训开始步入微利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通过降低成本、保证教学服务质量、不断开发新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是赢得市场的唯一出路。在一定意义上说,形成办学品牌是汉语培训中心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培训中心如果失去了质量和品牌信誉,最后终将会失去市场。尽管河内的汉语培训中心已近50家,而且其中不少汉语培训中心已经办了很长时间,但是面对当下越来越激烈的汉语培训市场竞争,不少汉语培训中心对经营品牌之路仍然感到非常困惑,部分汉语培训中心在市场营销中无法保持自己原本的特质,不停地做各种促销以吸引消费者,这种盲目的市场定位不但浪费金钱而且也非常浪费人员的精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典型的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TM汉语培训中心为例,对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因为在河内知名汉语培训中心品牌中,TM汉语中心品牌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其成功的品牌管理经验对其他小中心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借鉴性的。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对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进行研究,既注重国家政策和企业层面的宏观关怀,也注重学校机构层面的中观和个体层面的微观研究,其具体的论文框架如下:绪论,主要确定研究的问题,对问题的提出进行简要介绍,阐明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并结合研究的需要,对品牌管理、教育品牌管理以及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进而拟定出具体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第一章,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背景与理论依据。本章首先对涉及的研究对象,例如品牌、品牌管理、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等概念进行界定,同时,从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国家企业背景、学校机构背景和个体背景出发,探讨市场化竞争激烈背景下的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现状分析。本章首先根据品牌的生命周期理论对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并分析其特殊性及差异性所在。从汉语培训中心的基本概况概述了 TM汉语培训中心的现状,并对TM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现状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三章,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章通过TM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现状的调查结果对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主要是品牌管理意识相当薄弱、品牌差异化定位不突出、品牌传播途径较为狭窄三个方面,并分析了影响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章,越南IMAP教育培训品牌管理的经验借鉴。主要介绍越南IMAP教育培训品牌,深入分析越南IMAP教育培训品牌在其初创时期的成功品牌管理经验,从越南IMAP教育培训的品牌差异化定位,其独恃的品牌传播策略以及成功的品牌延伸等方面论述。第五章,加强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对策建议。本章从如何从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明确品牌规划、强化品牌核心价值、加强品牌传播渠道和重视品牌延伸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品牌管理策略。笔者认为,品牌管理研究对于促进汉语培训中心的发展十分有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实施中心品牌管理还能帮助中心优化品牌战略,并拓展中心品牌的推广渠道,从而提升学习者对中心品牌的认可度以及忠诚度,有助于汉语培训中心建立独特的中心文化,使汉语培训中心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希望这些建议能促进TM汉语培训中心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并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从而为自身品牌在汉语培训市场竞争中赢得卓越的竞争力,同时也期望能给其他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心品牌的创建与管理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付佳[7](2019)在《抚黔时期林绍年留学教育实践及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林绍年是清末时期一位较有清誉的官员,因直言上谏而被贬“蛮夷”之地,之后在地方执政多年,为地方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黔时期,林绍年为贵州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留学热潮,培养大批新政和近代化所需的适用性人才,是贵州近代化中一段难忘的历史。留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口碑褒贬不一,但林绍年结合自身经验,考虑黔省环境,认为发展应遵循本末先后,视教育为振兴庶务之“本”,而留学教育更是“本中之本”。基于以上思考,林绍年在贵州重点发展留学教育,首先,大力筹划经费,为条件有限的贵州教育创造无限可能;其次,定员选派,坚持选拔品行兼优的学子、官员出洋求学,并且开展预备学堂,为出国留学做好前期准备;再次,对学生留学国别进行合理甄选,或路近费省,或习专门技术,林绍年都做了一一比较,实现“游学以图厥新”的兴黔目标;最后,林绍年对归国学子的就业安排也进行指导,实行“专门就业”,依据各自所学知识投入到贵州的建设当中。近代的贵州在林绍年的努力下,留学生人数达到空前之最,所学内容涉猎广泛,这些留学生回黔后大多从政或执教,成为了变革贵州传统教育的主力军,对贵州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贵州近代文明的建构和生长上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而林绍年在黔的努力与事迹却鲜为人知,也未得到黔史学者对其留学教育实践的应有重视,实为憾事!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构想的当下,通过追溯历史脉络,再现林绍年抚黔时期在留学教育领域的实践,这无疑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贵州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奋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宝贵财富。

刘文辉[8](2019)在《“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教学模式事关汉语教学的成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汉语教学中,传统的“分技能教学模式”在教学效率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我们通过数年的理论探索,尝试构建出汉语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听说+读写”教学模式,并经过两年的大规模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式是有效的,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检验的。本论文共分为4个部分,另加若干附录。第一部分为绪论与相关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勾勒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次对国内外现有教学模式,尤其是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教学模式主要成果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综述,从而为本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构建提供借鉴。第二部分是“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主要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五大构成因素,即理论基础(包括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输入”与“输出”假说、联结主义等各种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包括课程设计、教师团队构建与培训、教材选用与改编、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部分。同时,本文还归纳了该教学模式的6大特点,即:以多种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及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了较大规模且较长时间的系统实证研究、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语言技能的全方位配合、以强有力的“管理”作为辅助和保障。第三部分是“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结果。重点展示了运用对比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实证检验的过程与结果。研究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汉语总体水平提升更为显着(以新HSK5级成绩为标准);(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能力进步明显;(3)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着提升;(4)实验组学生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从实验时及实验半年后跟踪调查问卷数据所知);(5)该模式效果与学生汉语基础无关,适用于汉语高水平及低水平的学习者。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目标,该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第四部分是针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所展开的讨论以及本文的结论。首先,结合第二轮教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证明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广的适用性;其次,总结了这一教学模式对国内外汉语教学界的9点启示,并对未来该模式的进一步实施与推广提出6点展望;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王凯伦[9](2019)在《基于微设施的大学校园空间更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大学校园建设在21世纪初达到高潮,据统计,仅浙江省2001年一年的校舍建设量就达到了新中国成立43年来的总和,这一时期校园建设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可见一斑。这种超常规的建设过程满足了当时高等教育扩张所带来的“量”的需求,但在校园本身环境“质”的塑造上却不可避免的有所缺失,趋同的规划设计模式、单调的校园氛围等,都是这些校园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下距这一批新建校园投入使用已有十余年的时间,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升级、教育理念的转变,社会大环境的变迁给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校园空间作为生活学习的物质载体,势必也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转型,而在这个过程中以微设施为载体的空间微更新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于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设计,这种空间微更新往往以使用者为主导、自下而上进行,是人在适应和改变环境过程中一种集体生活智慧的体现,而也正是这些微观层面的校园更新,使大学校园空间在使用过程中愈加合理、人性化。校园的空间微更新过程虽然看似独立、随机,但其现象背后的内在逻辑往往是具有必然性的,时代的发展,人的行为、需求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在这些过程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文通过对校园空间微更新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将这些现象所呈现出的更新趋势进行了总结,并从理论与实际多个层面对其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文章也提出了功能适应与形态协调两项空间微更新基本原则以及微组织、微活动、微尺度、微介入等几项更新策略,并在最后结合设计实践对其应用于真实校园更新过程中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

吴晨[10](2019)在《新世纪BBC中国题材纪录片中国形象塑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实力显着提高。世界各国开始从不同角度关注中国。中国不再是闭塞的,不再是可忽略的,国内外有关中国形象的传播打破了过去对中国的沉默。从这一点来看,国家形象逐步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国内形成共识,国外寻求发展都有益处。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拥有越来越高的国际影响力。本文选取BBC纪录片中国题材纪录片作国家形象研究,其一是想跳脱本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思维,了解以英国为代表西方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其二BBC是世界高水平纪录片生产基地,具有行业标杆的美誉,其作品历来受欢迎程度较广。BBC纪录片呈现的中国形象在国际社会上更具代表性。其三,西方认识的中国与真实中国之间存在差异,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中西双方在价值选向、文化心态、意识呈现等之间的区别,重新审视作为彼此文化形态下的“他者”,从而为中国形象在全球化时代谋求更好的发展,也通过对西方媒体的借鉴,让中国在自塑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本论文通过对新世纪以来BBC中国题材纪录片的梳理,以个案分析着手,结合BBC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呈现状况以及塑造方式,归纳总结出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他者”视野下的形象呈现。文章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新世纪以来所涉及的BBC中国题材纪录片做整体梳理,分析其数量、主题、内容以及塑造者的态度倾向。第二章分析BBC中国题材纪录片具体呈现出的国家形象样貌,并对国家形象作出概念界定。第三章对BBC中国题材纪录片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进行分析,主要有多维度视角、符号化呈现、叙事手法等。第四章是归纳出他塑与自塑在纪录片领域的区别,根据BBC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形式、构建内容展开他塑到自塑的思考。

二、品牌速成之路:整合自身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品牌速成之路:整合自身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1)识字班运动与妇女解放 ——沂蒙扫盲话语的女性意识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基本情况
        (一)学术界研究概况
        (二)学术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三)学术界目前研究不足之处
    三、研究方法和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 妇女解放的理论说明
    一、妇女解放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妇女解放理论
        (二)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女性意识
        (二)识字班运动
第二部分 沂蒙革命根据地识字班运动的基本情况
    一、识字班运动的必要性
        (一)政权建设需要
        (二)经济建设需要
        (三)文化解放需要
        (四)妇女解放需要
    二、识字班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1937—1939
        (二)迅速发展阶段:1940—1942
        (三)成熟阶段:1943—1945
        (四)停滞与恢复阶段:1946—1948
        (五)进一步发展阶段:1946—1948
    三、识字班运动的办学形式
        (一)识字班
        (二)妇女干部培训班
        (三)冬学
        (四)庄户学
        (五)民校
        (六)速成识字班
    四、识字班运动的学习内容
        (一)文化识字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
        (三)文化艺术教育
        (四)生产技术教育
第三部分 沂蒙根据地识字班运动对女性意识的构建及其当代启示
    一、识字班运动对女性意识的构建
        (一)女性革命参与意识的构建
        (二)女性政治平等意识的构建
        (三)女性经济独立意识的构建
        (四)女性婚姻自由意识的构建
    二、识字班运动的当代启示
        (一)完善教育体系,提升女性文化素质
        (二)培养妇女干部,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三)弘扬识字班精神,增强女性社会意识
        (四)营造环境氛围,改进妇女解放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概念阐述与功能定位
    1.1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格局
        1.1.1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是主渠道主阵地
        1.1.2 部门和行业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重要力量
        1.1.3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机构是有益补充
    1.2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的概念及功能定位
        1.2.1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的内涵
        1.2.2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的功能定位
        1.2.3 与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异同
    1.3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概念及作用
        1.3.1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内涵
        1.3.2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要素
        1.3.3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作用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2.1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教育思想
        2.1.2 无产阶级政党教育的内容
        2.1.3 无产阶级政党教育的方法
        2.1.4 无产阶级政党教育的途径
    2.2 列宁关于党员干部教育的思想
        2.2.1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性
        2.2.2 党员干部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2.2.3 创建专门的干部教育机构
    2.3 党的十八大前党的领导人的干部教育与干部教育机构建设思想
        2.3.1 毛泽东的干部教育与干部教育机构建设思想
        2.3.2 邓小平的干部教育与干部教育机构建设思想
        2.3.3 江泽民的干部教育与干部教育机构建设思想
        2.3.4 胡锦涛的干部教育与干部教育机构建设思想
    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干部教育重要论述和中央政策法规
        2.4.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干部教育重要论述
        2.4.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有关政策法规
第三章 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
    3.1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干部学院建设
        3.1.1 党创建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干部学校教育与湖南自修大学
        3.1.2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党政干部学校和红军干部学校
        3.1.3 全面抗战时期延安的各级各类干部学校
        3.1.4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创办的干部学校
    3.2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干部学院建设
        3.2.1 党的执政能力考验与干部学院地位的确立
        3.2.2 恢复、新建各级各类干部院校
        3.2.3 干部学院建设的特殊时期
    3.3 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的干部学院建设
        3.3.1 干部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及干部政策的落实
        3.3.2 确定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明确具体要求
        3.3.3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3.3.4 国家级干部学院的建立以及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的形成
    3.4 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基本经验
        3.4.1 高度重视党的领导,突出办学原则的政治性
        3.4.2 始终围绕党的任务,彰显培训目标的时代性
        3.4.3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推进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3.4.4 依据时代发展变化,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3.4.5 采用专兼结合方式,确保教师队伍的充足性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实践创新
    4.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面临的形势
        4.1.1 国际国内形势带来新挑战
        4.1.2 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4.1.3 干部学院现状凸显新需求
    4.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4.2.1 办学理念建设
        4.2.2 课程内容建设
        4.2.3 教学方法建设
        4.2.4 师资队伍建设
        4.2.5 运行机制建设
    4.3 取得的主要成效
        4.3.1 干部学院覆盖范围更广,层次划分更清
        4.3.2 充分依托当地资源,形成整体联动发展
        4.3.3 更加注重办学理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
        4.3.4 内容、师资、方法和机制建设更加科学规范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策略及趋势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遵循的理念
        5.1.1 遵循党性与人民性相一致
        5.1.2 遵循理论性与业务性相结合
        5.1.3 遵循传承性与创新性相贯通
        5.1.4 遵循本土性与借鉴性相补充
    5.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具体路径
        5.2.1 先导:树立科学正确的办学理念
        5.2.2 基础:明确全面精准的课程内容
        5.2.3 途径:创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5.2.4 关键:确保充实专业的师资队伍
        5.2.5 保障:完善合理健全的运行机制
    5.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发展趋势
        5.3.1 干部学院建设更加专业化
        5.3.2 干部学院建设更加制度化
        5.3.3 干部学院建设更加信息化
        5.3.4 干部学院建设更加特色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4)流动的媒介 ——对河北省石家庄市链家中介的自我民族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研究背景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 链家概况
        二 房产经纪人
        三 媒介对人的影响
        四 局内人和局外人
第一章 立竿见影:房产经纪人的速成
    第一节 初露锋芒:入“局”测试
        一 观察的时刻
        二 愉快的面试
        三 最后的准备
        四 链家的课堂
        五 社交的功力
    第二节 “在线”跑盘:房产经纪人的基础素质
        一 流动的信息
        二 传说中的内网
        三 丰富的视频课
        四 太阳下的“出征”
        五 永恒的作业
        六 听商圈经理讲那过去的故事
    第三节 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一 接待的技术
        二 手机是“本体”
        三 首套房源
        四 预“链家人”即将“上线”
第二章 学以致用:“一手托两家”的流动媒介
    第一节 卖方:房东是上帝
        一 提前准备
        二 沟通话术
        三 门店接待
        四 图文输入
        五 有效带看
        六 达成交易
    第二节 买方:客户也是上帝
        一 电话咨询
        二 内网连线
        三 实体接待
        四 心中有房
        五 陪同带看
        六 促成交易
    第三节 安之若素:房产经纪人的一天
        一 视觉形象
        二 链家司歌
        三 能力提升
        四 需求匹配和带看
        五 来自同事的电话
        六 开会和值班关店
    第四节 媒介素养:房产经纪人的总结
        一 渠道为王
        二 令人心动的卖点
        三 人际交往是灵魂
        四 作为工具的媒介
第三章 细数家珍:房产经纪人的媒介应用
    第一节 平台建设:软件的更新
        一 内壳找房,迅速普及
        二 VR看房,与时俱进
        三 地图找房,搜索房源
        四 掌上售楼部,大势所趋
    第二节 习以为常:“媒介”的自觉
        一 媒介接触:从刻意关心到下意识关注
        二 信息传播:传授房屋租赁经验
        三 情难自禁:永远的经纪人
    第三节 抗击疫情:“好学生”链家
        一 线上培训
        二 考试+心得
        三 视频会议
        四 上班时间另行通知
第四章 归纳反思:媒介中的成长
    第一节 搭建沟通的桥梁
        一 陌生人到客户
        二 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 深化认知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烙印
        一 涵化后的链家人
        二 加班的诱惑
        三 群体的认同
    第三节 作为载体的媒介
        一 交流的魅力
        二 印刷文字的记录
        三 宣传的力量
        四 网络是第一生产力
结论
    第一节 个人感悟
        一 个人不是万能的
        二 想想说话的好处
        三 媒介接触和群体认同
        四 操控媒介而不是媒介混乱
    第二节 未来展望
        一 权威的消失
        二 企业的转型
        三 基础的价值观
        四 “解放”的思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成文的原因
    附录二 关于访谈
    附录三 有趣的发现
    附录四 链家与贝壳的前世今生
    附录五 链家的免费门店服务
致谢

(5)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第2章 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之路
    2.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界定
        2.1.1 “内涵式发展”概念的词源学考察
        2.1.2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概念的逻辑分析
        2.1.3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
    2.2 “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现实依据
        2.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立德树人”
        2.2.2 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承担的重大使命需要“立德树人”
        2.2.3 破除传统外延式教育发展模式的局限需要“立德树人”
    2.3 “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理论依据
        2.3.1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彰显“立德树人”
        2.3.2 科教兴国战略彰显“立德树人”
        2.3.3 “四个全面”的教育理论彰显“立德树人”
第3章 “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基本内涵
    3.1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
        3.1.1 市场经济道德困境对教育的冲击
        3.1.2 教育的工具理性局限
        3.1.3 内涵式发展是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前提
    3.2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
        3.2.1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2.2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立德树人”的理论依据
        3.2.3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3.3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基本原则
        3.3.1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原则
        3.3.2 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3.3.3 德育优先教育原则
第4章 “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承担的重大使命
    4.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4.1.1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需要“人才”
        4.1.2 科学技术是“人才”的内在规定
    4.2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培养“人”
        4.2.1 高等教育中“人是目的”
        4.2.2 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
    4.3 培养“人才”与培养“人”的关系
        4.3.1 “人”决定“人才”的价值导向
        4.3.2 “人才”是“人”的实践形态
        4.3.3 “德才兼备”是两者的统一
第5章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
    5.1 内涵式教育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5.1.1 人文精神概念的界定
        5.1.2 内涵式教育发展的人文精神基础
        5.1.3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思想品德
        5.1.4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政治价值观
        5.1.5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审美价值观
    5.2 内涵式教育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科学精神
        5.2.1 科学精神概念的界定
        5.2.2 内涵式教育发展的科学精神标准
        5.2.3 培育“为真理而真理”的科学观
    5.3 内涵式教育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精神
        5.3.1 大学精神概念的界定
        5.3.2 内涵式教育发展的“大学精神”理想
        5.3.3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精神的塑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6)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研究 ——以TM汉语培训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关于品牌管理的文献综述
        (二) 关于教育品牌管理的文献综述
        (三) 关于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文献综述
        (四)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 研究思路
        (二) 结构安排
第一章 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一) 品牌
        (二) 品牌管理
        (三) 培训中心品牌管理
    二、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背景
        (一)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 行业背景
        (三) 个人背景
    三、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理论依据
        (一) 品牌定位理论
        (二) 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三) 品牌资产五星模型
第二章 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 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演变过程
        (二) 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特殊性及差异性
        (三) 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生命周期划分
        (四) 汉语培训中心现状
    二、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现状
        (一) TM汉语培训中心现状调查
        (二) TM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现状
        (三) 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调研与结果
第三章 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品牌管理意识相当薄弱
        (二) 品牌差异化定位不突出
        (三) 品牌传播途径较为狭窄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缺乏品牌管理意识引导
        (二) 缺乏品牌定位差异化战略
    三、缺乏品牌传播多元化
第四章 越南IMAP教育培训品牌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越南IMAP教育培训公司简介
    二、IMAP教育培训公司品牌管理经验
第五章 加强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对策
    一、实施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一) 树立“为学员提供领先大学的教学质量,一切以学员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二) 加强中心品牌产品与教学服务差异化的定位
    二、注重中心品牌规划
        (一) 确立中心品牌愿景和目标
        (二) 准确规划中心品牌符号识别工作
    三、强化中心品牌的核心价值
        (一) 强化“为学员提供大学教学的质量,一切以学员为中心”为品牌核心价值
        (二) 提升中心优质的办学质量及教学服务
    四、加强中心品牌内外部传播渠道建设
        (一) 提升中心课程质量及教学服务打造口碑传播
        (二) 建立高效的公关传播策略
        (三) 整合营销传播渠道
    五、重视中心品牌管理延伸
    六、打造优秀中心品牌管理团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抚黔时期林绍年留学教育实践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地方发展留学教育之动因
    (一)历史渊源:中国留学教育的产生
    (二)政策引领:各国政训下的留日之选
    (三)现实需要:贵州落后的境况亦是发展的沃土
二、林绍年兴办留学教育之思考
    (一)林绍年留学教育主张之缘起
    (二)林绍年对留学教育的价值认识
三、林绍年留学教育之举措
    (一)多渠道筹集留学经费
    (二)多样化选拔生员
    (三)合理甄选留学生目的国
    (四)专一化育人模式
    (五)“以归实际”的归国安排
四、林绍年留学教育实践之影响
    (一)推动黔地教育观念的近代化
    (二)涵养黔地优秀师资
    (三)革新黔地教育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设计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教学模式
    2.2 国内研究
    2.3 国外研究
    2.4 模式研究述评
第3章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3.1 理论基础
    3.2 教学目标
    3.3 操作程序
    3.4 实现条件
    3.5 教学评价
    3.6 本模式特点
第4章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结果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对象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步骤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5章 相关讨论
    5.1 适用性
    5.2 教学启示
    5.3 未来展望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1(学期初)
    附录2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2(学期末)
    附录3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3(学年末)
    附录4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4实验结束半年后跟踪调查
    附录5 :汉语中级读写I课 第十九课教案
    附录6 :汉语中级听说I课 第十九课教案
    附录7 :汉语中级读写II课 第十课教案
    附录8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9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10 :课外学习资源推荐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9)基于微设施的大学校园空间更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学新校园的集中、快速建设
        1.1.2 新时期校园功能的转变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解析与研究对象选择
        1.2.1 微设施
        1.2.2 校园空间微更新
        1.2.3 研究对象选择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大学校园发展沿革及问题反思
    2.1 大学教育理念及校园形态的历史沿革
        2.1.1 中世纪大学
        2.1.2 柏林大学与弗吉尼亚“学术村”
        2.1.3 威斯康星思想与斯坦福-硅谷模式
        2.1.4 多元化发展的当代校园
        2.1.5 我国大学校园发展概述
    2.2 速成校园规划特征与问题反思
        2.2.1 速成校园规划设计特征
        2.2.2 速成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2.3 小结
3 基于微设施的校园空间微更新现象
    3.1 校园微设施概述
        3.1.1 校园微设施总体特征
        3.1.2 校园现有微设施调研总结
    3.2 以微设施为载体的空间更新现象及趋势
        3.2.1 功能复合
        3.2.2 空间拓展
        3.2.3 闲置空间整合
        3.2.4 “第三空间”生长
    3.3 小结
4 校园空间微更新现象解析
    4.1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空间微更新现象解析
        4.1.1 校园规划设计的单一维度
        4.1.2 人对环境、空间的再定义
        4.1.3 空间需求层级
        4.1.4 个体层面的行为心理需求
    4.2 校园空间微更新的直接驱动因素
        4.2.1 学习方式的转变
        4.2.2 生活方式的改变
        4.2.3 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
        4.2.4 校园开放程度的提高
    4.3 小结
5 基于微设施的校园空间微更新原则与策略探讨
    5.1 空间微更新方式的特点
        5.1.1 校园内其他常见的更新方式
        5.1.2 微更新方式的优势
    5.2 空间微更新原则与策略
        5.2.1 更新原则
        5.2.2 更新策略
    5.3 设计实践案例
        5.3.1 设计前期分析——空间营造要素
        5.3.2 微设施设计实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咖啡吧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浙江大学、瑞士SUPSI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工作坊设计成果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新世纪BBC中国题材纪录片中国形象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BBC中国题材纪录片内容梳理
    一、新世纪BBC中国题材纪录片发展历程
        (一) 探索期:2000年—2008年
        (二) 成熟期:2009年—2018年
    二、新世纪BBC中国题材纪录片分析
        (一) 数量分析
        (二) 选题分析
        (三) 形象内容分析
    三、“他者”视角下的BBC中国题材纪录片
第二章 新世纪BBC中国题材纪录片的中国国家形象样貌
    一、国家形象的概念
    二、西方视角下正负面交织的中国形象
        (—) 政治形象:乌托邦式物质中国与过度政治化
        (二) 经济形象:经济爆发誓发展并存
        (三) 文化形象:高度认可与精神扩张的担忧
        (四) 社会形象:转型推进与社会矛盾锐化
    三、形象呈现的原因分析
        (一) 对中国现实的反映
        (二) 文化心态差异
        (三) “他者”意识的影像呈现
第三章 新世纪BBC中国题材纪录片的中国形象塑造方法
    一、多维度视角塑造中国形象
        (一) 表层意义场
        (二) 深层意义场
        (三) 核心意义场
    二、文本内容的符号化呈现
    三、形象塑造的叙事手法
        (一) 叙述结构
        (二) 镜头语言与表现技巧
        (三) 纪录理念与风格呈现
第四章 新世纪BBC中国题材纪录片塑造中国形象引发的思考
    一、跨文化观念下中国形象构建的追溯与展望
        (一) 中国形象在西方纪录片中的生成方式
        (二) 中国形象的话语系统在他者视角下的延续
        (三) 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体系中的运作
    二、“他塑”与“自塑”
        (一) “他塑”与“自塑”的差异性
        (二) 形象塑造的策略探究
        (三) 形象传播的策略探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表目录
附录2 图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品牌速成之路:整合自身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 [1]识字班运动与妇女解放 ——沂蒙扫盲话语的女性意识构建[D]. 孙囡囡.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2]中国共产党干部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何彦霏. 山西大学, 2020(12)
  • [3]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4]流动的媒介 ——对河北省石家庄市链家中介的自我民族志研究[D]. 张亚南. 兰州大学, 2020(01)
  • [5]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D]. 孙树彪. 吉林大学, 2019(02)
  • [6]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研究 ——以TM汉语培训中心为例[D]. 黎黄瑛.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抚黔时期林绍年留学教育实践及影响研究[D]. 付佳.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4)
  • [8]“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D]. 刘文辉. 暨南大学, 2019(03)
  • [9]基于微设施的大学校园空间更新研究[D]. 王凯伦. 浙江大学, 2019(01)
  • [10]新世纪BBC中国题材纪录片中国形象塑造研究[D]. 吴晨. 扬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品牌快路:整合自身资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