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电子设备

信息论与电子设备

一、信息理论与电子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叶盆燕[1](2021)在《基于聚类方法的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文中研究表明航空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航空电子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显着提升,但是由于其日益复杂的结构设计,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设备原件老化、维护不足等问题开始严重困扰生产效率的提升,甚至会引发设备故障,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针对航空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是保证航空电子设备平稳运行的关键。本文通过结合专家经验对航空电子设备的故障类型进行总结,并将基于聚类的方法应用到航空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中,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和贡献如下:1.对航空电子设备的故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综合考虑危险程度、故障频率和故障原因等方面并结合专家经验对航空电子设备存在的故障类型进行了划分,归纳整理出了共计10种故障类型,并简要分析了这些故障类型对航电系统的影响。2.针对高维故障数据集的聚类分析问题,引入了深度聚类网络(DCN)。为了减少深度神经网络学习中信息的损失,即保证网络训练中长距离依赖,本文在深度聚类网络的自编码网络中引入了自注意力机制;并且提出在编码网络中加入残差块用以解决网络训练中由于网络深度增加导致的网络退化问题。在本文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深度聚类网络算法,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表现明显更佳。3.详细分析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故障诊断方法,提出将聚类方法应用到航空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中,分别利用传统聚类模型、先降维后聚类的传统模型以及基于深度聚类算法的模型进行航空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方式实现了基于聚类方法的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系统。

张鑫,韩建立,张信明,刘建民[2](2021)在《航空电子设备加速可靠性试验有限元分析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综述有限元分析在加速可靠性试验中的最新应用成果,分析了航空电子设备加速可靠性试验技术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挑战。主要从航空电子设备可靠性试验现状、有限元理论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以及有限元在电子设备可靠性试验的工程运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首先对有限元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应用方法进行了阐述。其次,结合有限元分析在航空电子设备加速可靠性试验的应用研究现状,总结了其优缺点。研究发现,有限元分析能较好地解决航空电子设备加速可靠性试验中试验成本高、操作复杂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完成对加速可靠性试验的仿真模拟。最后对有限元分析应用于航空电子设备加速可靠性试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将有限元分析与传统可靠性理论相结合的几点研究思路,为未来航空电子设备加速可靠性试验方法提供整体发展思路与建议。

韩露蕾[3](2021)在《注意品质在小学生移动电子媒体使用与阅读流畅性间的中介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是儿童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项技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儿童阅读技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多种因素会对小学生阅读技能的发展过程产生影响。以往有研究表明注意广度、注意转移等注意力品质会对阅读过程产生影响。而随着移动电子媒体的普及,儿童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智能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一部分研究发现电子媒体的接触对个人语言发展存在负面影响,但也有研究发现电子媒体接触会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往一些研究表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会对处于注意力发展中的儿童产生诸如注意力不集中之类的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关注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电子产品的使用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是否是通过影响儿童的注意品质造成的以及注意品质和儿童阅读流畅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691名一、三、五年级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注意品质测验对小学生的注意力品质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以自编的电子设备使用情况调查表对儿童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普遍较少,个体间差异很大,并且时间概念不够清晰,因此以其中的464名三、五年级小学生为被试,使用三分钟快速阅读的方法评估其阅读流畅性,探究了移动电子媒体的接触程度、注意力品质和阅读流畅性之间的关系。对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25.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在注意力品质的四个维度得分上,三年级学生均高于一年级,五年级学生均高于三年级。(2)注意力品质各维度对小学生阅读流畅性的回归结果显示:注意力品质各维度均能正向预测小学生的阅读流畅性。(3)除注意广度之外,尽管未达到显着水平,但中频接触移动电子媒体的学生在注意力三个维度的得分上最高。(4)中介分析结果表明:注意广度和注意分配在移动电子媒体的接触程度对小学生阅读流畅性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注意力四个维度对阅读流畅性有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的注意广度在高频移动电子媒体接触群体上得分最高,中频接触比低频接触的群体在注意分配上得分更高。(3)移动电子媒体的接触程度通过注意广度或者注意分配影响儿童的阅读流畅性。根据本研究结果,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是,小学生适度地使用移动电子媒体是有益于其注意品质在注意广度和注意分配能力上的发展的,并且这种增益能进一步对小学生的阅读流畅水平产生促进作用。

王枥墨[4](2021)在《自行火炮电子设备健康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技术在自行火炮这种复杂装备上不断应用,其电子设备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维修保障难度也在增加。以往在自行火炮电子设备发生故障之后,使用人员通过专家系统的指导,对故障进行排除。基于健康管理技术的视情维修具有较好预知性和高效率等的优点被广泛研究与应用。健康评估技术是其关键技术。因此,针对自行火炮电子设备展开健康评估方法研究,对提高自行火炮的完好性和保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日常自主维护和保障工作的基础。本文以某型自行火炮电子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自行火炮电子设备健康评估方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自行火炮电子设备结构复杂造成的健康评估指标选择难和不成体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子设备可靠性分析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方法。(2)针对自行火炮电子设备状态信息随机性强、健康度表述模糊性强、各设备的重要性难以度量的问题,引入了基于云模型的组合权重模糊综合健康度评估方法。(3)设计了以某门自行火炮火控系统为对象的健康度评估实验。通过该实验对本文提出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和健康度评估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火控系统实际状态相吻合。论文工作探索形成了一种自行火炮电子设备的健康评估方法,并为自行火炮电子设备健康评估提供了一个实例。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所设计的健康评估方法有可行性、对自行火炮工程应用有参考价值。

周丽[5](2021)在《深圳市工业部门碳排放及减排路径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中国不仅处于打好污染防治战的攻坚期,还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从国家、省到市、区各级党政都号召严格控制碳排放碳强度,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业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国民经济部门,为如期实现碳减排目标,对工业行业实行碳减排、发展低碳工业已然势在必行。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均衡,以达成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共赢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首先,本文分析深圳及其辖区工业发展、行业结构、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现状。碳排放测算方法方面,介绍了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模型法和IPCC测算法等几种方法,选取IPCC测算法测算工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还对碳排放结构分解主要方法STIRPAT模型、LMDI模型、SDA模型等进行比较。其次,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模型)分析深圳市工业行业结构与碳排放动态演进关系。运用stata14.0软件对模型数据先后进行描述性分析、平稳性检验,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广义矩估计、稳定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相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析。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深圳市工业行业变化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先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10—2019年深圳市业行业变化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再以深圳市各辖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圳市各辖区门槛效应的异质性。基于对工业行业经济发展、碳排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深圳市工业碳排放结构分解分析。先构建碳排放驱动因素时间结构分解模型分析2010—2019年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再选取M-R模型构建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空间结构分解模型,分析深圳市各辖区工业碳排放空间结构的驱动因素。鉴于2010—2019年深圳市工业行业变化与工业碳排放之间具有明显的动态关系,深圳市工业行业变化对碳排放具有门槛效应,在对工业部门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时空分解的基础上,构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0—2019年深圳市工业行业碳排放碳减排潜力。最后结合工业行业碳排放潜力和碳排放时空差异驱动因素分解结果,分析深圳市及不同辖区的工业行业碳减排路径。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近十年来,深圳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的发展道路。深圳市工业碳排放总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由2010年的154.92万吨下降至2019年的81.81万吨,下降幅度高达73.12万吨,下降比例为47.20%。深圳市各辖区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在时间维度上也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空间维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南山区的工业碳排放高于其他9个区,宝安区、龙华区、福田区和龙岗区的工业碳排放次之,罗湖区、盐田区、光明区、坪山区和大鹏新区的工业碳排放较低。从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强度看,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强度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由2010年的0.03吨/万元下降至2019年的0.01吨/万元,下降幅度高达70.19%。深圳的绿色能源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碳排放减排,同时城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日益增强的环境管制形成了“倒逼”机制,反作用于城市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从2010—2019年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的结构分解结果看,能源强度效应和行业结构效应在大多数年份对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均具有较大程度的负向作用,是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较为重要的抑制因素;能源结构效应在大多数年份也具有负向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的抑制因素;经济产出效应则在大多数年份对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具有较大程度的正向作用,所以是拉动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因素。从深圳市工业碳排放潜力看,2010—2019年深圳市工业碳减排潜力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为工业碳减排潜力前三大区。从深圳市工业碳减排路径看,深圳市工业碳减排路径依次为: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减少工业经济产出、改善工业行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耗结构。结合本文主要结论,围绕深圳工业行业低碳发展提出调整工业行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降低碳排放强度、抓紧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等相关建议,各辖区需根据不同行业的碳排放特征和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性的协同减排策略和实施路径。

季思妤[6](2021)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移动电商》课程中的实践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笔者构建课前线上、课堂线下、课后线上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信息化教学不仅符合当下的时代发展背景,而且是开展中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笔者通过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课堂观察法三种研究方法,将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引入到中职《移动电商》课程教学中,在三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沟通等多方面能力。笔者确定电商1班为实验班,电商2班为对照班,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级的期末学习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来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等内容;第二章是对本文运用的教学理论和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第三章是对中职电商专业的教学特征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构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第四章是借助教学云平台来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第五章是将笔者构建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移动电商》课程,实践周期结束后对比两个班级的期末成绩,运用课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证明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最终笔者分析证实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六章是实施模式后归纳总结得出本文结论,提出不足之处并对该模式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展望。通过研究与实践证明笔者针对中职电商专业特点构建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施效果,正确运用该教学模式可以实现《移动电商》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但由于笔者创建的模式仍不完善,后续会继续加长周期进行实践研究。教学云平台呈现的在线教学资源和学生选择个性化的在线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沟通交流更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黄智[7](2021)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出口占商品出口比重长期高于90%,为中国对外经济的持续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近几年的现实观察中,一些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制造业出口增长呈放缓趋势,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核心内容,其出口竞争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分工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出口竞争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以下问题: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哪些因素驱动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贸环境中,如何科学地指导制造业提升出口竞争力,最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解答这些问题,本文将分为七个章节进行详细讨论,具体如下:第一章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并对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本章围绕国际分工理论凝练本文理论脉络,梳理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总结出口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对近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夯实本文研究基础并拓展研究视角。第三章对中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的现状展开研究。本章从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概况入手,接着分析制造业出口的现状特征和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面临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国际竞争和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第四章为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测算和分析。本章分别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测度中国制造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层面的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整体规模竞争力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近年整体质量竞争力处于停滞状态,且传统统计模式下放大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增加值贸易统计更适合当前国际分工的实际情况;细分制造业行业的出口竞争力演化趋势具有较大差异,但鲜有兼具规模和质量竞争力的行业,进一步证实了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综上,中国制造业出口距离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第五章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之一。通过构建经济复杂度和技术创新影响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模型,并基于制造业行业数据通过面板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经济复杂度和两者的协同效应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六章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之一。本章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影响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模型,通过面板数据模型验证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阻碍作用,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出口竞争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共同影响下仍然能够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即加深垂直专业化水平可以抵消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冲击作用。第七章为结论和建议。在总结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加快技术创新、深化国际分工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三个方面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整体而言,本文可能在以下两方面形成创新点。第一,理论层面的创新。本文在统一的研究范式下,对影响出口竞争力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本文着重突出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复杂度的影响,并构建理论机制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拓展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次,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统筹于一个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分工深化和经贸环境变化之间的两难问题。第二,实践层面的创新。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综合运用多种指标测度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变化趋势,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在拓展研究边际的同时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并基于全文多个结论,结合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等中国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脉络,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李晓峰[8](2021)在《信息服务业演变及其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的带动下,我国信息服务业规模稳步增长,步入稳中向好的发展阶段。在2019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26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3.3%;在2020年,其增加值达到38214亿元,同比增长16.9%,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达到3.76%。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中的软产业部分,是连接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中间产业。随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不断渗透,信息服务业呈现服务网络化、应用平台化、软件服务化,产业融合化发展态势。不断提升信息服务业的供给能力,持续深化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效率效益双提升,对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实现信息服务业供给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效用,需要回答以下问题:一是信息服务业自身发展演变有何规律,包括信息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变特点以及信息服务业对其他产业供给和需求的演变特点;二是在我国现有技术条件下,作为信息服务业重要组成之一软件部分在总量以及细分行业生产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是否已然成为与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生产过程,实现价值增值;三是从产业关联角度,细分产业对信息服务业的供给推动和消耗拉动作用是否在不断增强;四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信息服务业如何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和发展的战略机遇,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厘清信息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揭示其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进步与信息服务新业态涌现进行归纳总结,研究了在2007年至2018年期间科技型、生产型和消费型信息服务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信息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发展特点以及科技型、生产型和消费型信息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发展特点。二是以投入产出视角,研究了 2007年至2018年期间信息服务业与三次产业以及国民经济细分部门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演变特征。在研究信息服务业对细分部门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趋势时,分别计算了2007年至2018年期间信息服务业对细分部门分配与消耗的分布概率、偏斜系数,构建了分配与消耗的洛伦兹曲线以及帕累托曲线,从而揭示信息服务业对细分部门分配和消耗的演化特点。通过构建完全消耗累积-完全供给曲线探析了细分部门之间间接分配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构建完全分配累积-完全消耗曲线探析了细分部门之间间接消耗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产业波及分析,揭示了信息服务业及其子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演变规律。三是将软件资本存量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进行研究,构建了劳动-传统资本-软件资本三要素两级嵌套标准化CES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在我国当前技术水平下,软件要素、传统资本要素以及劳动要素在总量生产函数以及细分部门生产函数中的替代关系以及各自的贡献率。对细分部门软件资产增长率与经济指标增长率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并以检验结果为目标函数,研究了软件资产在经济指标中的占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构建总量生产函数时,采用构建的1995年至2002年期间新增固定资产数据以及国家发布的2003年至2017年期间新增固定资产数据作为投资序列,分别对我国1995年至2017年共23年时间跨度的总量、三次产业以及细分部门的固定资本存量进行了系统估算并验证了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和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CES生产函数参数估计时,分别采用了非线性局部优化、全局优化以及局部-全局优化相结合的迭代算法,提高了估算的准确性。在研究细分部门软件资产占比对其发展的影响时,对在2007年至2018年期间完整披露软件资产情况且披露数据呈平稳序列的539家上市公司的软件资产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利润收入比增长率以及增加值增长率等指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而后,以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为目标函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讨细分部门软件资产在经济指标中占比的范围以及占比的增长率对细分部门发展的影响。四是以产业关联理论为指导,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探析了 2007年至2018年期间三次产业以及细分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前向推动和后向拉动作用的变化趋势,测算了细分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直接供给在细分部门中间需求中占比以及细分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在细分部门中间供给中占比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加准确的揭示了细分部门与信息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发展特点。五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编制了 2017年宏观SAM和对应的39部门微观SAM。在对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进行细致分析后,以一般均衡理论为指导,以前四个部分研究成果为基础,引入价格激励机制以及不完全替代关系,构建了以劳动要素、传统资本要素和软件要素作为初始投入的开放型信息服务业CGE模型,分别模拟了人民币贬值2.59%,出口受挫(国际商品价格下降5%),资本要素价格上涨5%,劳动要素价格上涨5%等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对信息服务业进行税收优惠,加大对信息服务业投资等政策冲击单独以及复合叠加冲击对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市场供需、进出口、生产要素需求、居民收入、居民福利、企业收入以及政府收入等指标的影响并从经济运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探讨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发展信息服务产业,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型信息服务业CGE模型的建立,将价格激励机制以及不完全替代关系引入模型,量化了各部门在经济约束范围内最优化行为。通过对信息服务产业政策的模拟,探明信息服务业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而为信息服务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一是信息服务业是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信息技术持续进步的重要推手。信息技术进步与信息服务新业态涌现呈现明显的互动关系,即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信息服务新业态的涌现,而信息服务新业态的广泛渗透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并催生出新的信息技术需求。在2007年至2018年期间,科技型、生产型以及消费型信息服务业总量均呈增长趋势,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在三种信息服务业态中均呈增长趋势。科技型信息服务业与生产型信息服务业在信息服务业中的占比呈增加趋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即信息传输服务业占比在逐渐降低,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在逐渐提高。与科技型信息服务业和生产型信息服务业相比,我国消费型信息服务业规模相对较小且消费类型主要以信息传输服务为主。消费型信息服务主要供给对象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消费规模较低。在2007年至2018年期间,电信、广播和卫星传输等业务正在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增值服务迁移,依托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服务业态范围不断扩大。二是在2007年至2018年期间,第三产业在信息服务业总供给和总消耗中所占份额显着增加。信息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间接经济联系更紧密,而与第三产业主要以直接经济联系为主。信息服务业具有非常强的内生增长性,其在2007年至2018年期间对自身的直接消耗增长约5.5倍,完全消耗增长了约5.8倍。信息服务业对细分部门存在不均等分配和不均等消耗且不均等程度在逐渐加大。由于间接分配和间接消耗的存在,信息服务业直接分配和直接消耗的不均等程度均高于完全分配和完全消耗的不均等程度。信息服务业对细分部门的间接分配差异来源于细分部门完全消耗累积的不同,而信息服务业对细分部门的间接消耗差异来源于细分部门完全供给累积的不同。在信息服务业的子行业中,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强而拉动作用不显着,属于强制约部门。三是采用本文构建的1995年至2002年新增固定资产数据和国家统计发布的2003年至2017年新增固定资产数据作为投资序列对我国1995年至2017年期间总量资本存量进行估算,估算结果更加合理准确。软件要素在总量和部分细分部门生产函数中提高了要素间的替代弹性,促进了要素资源高效合理流动,发挥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当软件资本存量作为独立要素进入总量生产函数时,劳动要素与传统资本要素的替代弹性,技术效率参数以及规模报酬参数均提高。当软件要素与劳动要素进行合成时,将提高劳动要素的贡献率。在细分部门生产过程中,随着软件资产占比的不断提高,软件要素、劳动要素以及传统资本要素之间由不显着替代关系逐渐演变为显着替代关系,由弱替代关系逐渐演变为强替代关系。在539家上市公司中,软件资产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等经济指标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比例高达82.2%,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比例达到40.1%。数据挖掘分析结果表明:细分部门软件资产占比对经济的影响呈现“回归”特点。软件资产在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中占比过高,将存在软件资产占比上限,如果继续追加对软件要素的投资,将会出现“过度投资”问题;软件资产在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中占比过低,则存在软件资产占比下限,如果不能及时追加对软件要素的投资,将会出现“投资不足”问题。四是第三产业对信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和直接分配均显着高于第二产业对信息服务业的直接消耗和直接分配。而由于第二产业对信息服务业的间接消耗效应较第三产业更强,从而缩小了第三产业对信息服务业完全消耗与第二产业对信息服务业完全消耗的差距。整体来看,细分部门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呈现逐渐加深趋势。五是人民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总供给中的出口供给而抑制了国内总需求中的进口需求,提高就业,但会造成物价上涨,存在通胀的风险。国际商品价格下降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总供给中的出口供给而促进了国内总需求中的进口需求,导致失业率提高,经济发展趋缓。资本要素价格上涨或劳动要素价格上涨均使生产成本上升,进而使国内总需求下降。细分部门因分属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要素间替代关系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变化趋势。对信息服务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或加大对信息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均对国民经济产生正向作用。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时,将通过“政府让利信息服务类企业”,进而惠及对信息服务高消耗类产业,最终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径实现。在实施加大对信息服务业投资力度的政策时,则通过提高信息服务业需求,进而带动信息服务业高消耗类企业发展,最终促进整个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实现。在劳动要素价格上涨或资本要素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加大对信息服务业投资力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者抵消因要素价格上涨而对经济产生的负向作用。

李金铭[9](2021)在《增值税税率对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的影响研究 ——以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经济难以保持长期高速增长,发展模式亟需转型创新。增值税税率改革在助力供给侧改革、拉动消费需求和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电子设备制造业,受益于政策的支持以及自身的高成长性,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全面“营改增”以来,我国相继实行了一系列增值税税率政策,这一系列政策为制造业带来的减税效应及其受益程度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以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探讨增值税税率对其资产回报率的影响,为我国进一步优化增值税税率制度提出建议,并且为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积极应对增值税税率政策变化提供对策。首先,本文阐明了增值税税率是影响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的重要因素,并从成本费用和收入两个角度分析了增值税税率影响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的作用机理,揭示增值税税率变动对企业资产回报率的综合影响。其次,进行经验分析,从本国实际增值税税率改革历程出发,讨论了现存增值税税率结构存在的问题。再次,采用计量研究方法,以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基于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以来实行的增值税税率政策,使用2017年-2019年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增值税税率对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增值税税率对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有负效应,回归结果显着。总体来说,增值税税率下调改善了电子制造业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最后,本文根据增值税税率对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的影响,从政府视角和企业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政府视角考察,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更多减税红利,加快实现“中国创造”的战略目标,我国政府应当继续下调增值税税率,进一步简并增值税税率;从企业视角考察,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应积极应对增值税税率政策的调整变化,采取重新整理合同、紧盯国家政策调整投资方向、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措施,以抓住发展机遇,充分享受减税红利,提高企业的资产回报率。

邓影[10](2021)在《基于时频广义S变换与VL-MOBP神经网络的复杂电磁环境分析与评估》文中研究指明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和频段范围内,多种电磁信号密集拥挤,强度动态交叠变化,对抗特征突出,对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设备和信息化效能产生影响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磁信号日益密集,可用的频谱资源越来越少。电磁干扰造成的热效应和强电场效应可使信息化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电子设备部分功能失效,严重时可能造成恶性事故。因此,如何有效防护电磁干扰,正确评估电子信息设备所处电磁环境的复杂度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首先,本文分析了电磁环境信号的基本特性,探讨了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及 S 变换等时频分析方法。针对S变换方法在复杂电磁环境信号分析中存在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无法同时兼顾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同时兼顾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的时频广义S变换时频占用度参数提取方法。将复杂电磁环境下受干扰的电子设备通信信号在γ>1,ρ>1,即时间分辨率高和γ<1,ρ<1,即频率分辨率高的情况下做两次时频分析,并分别提取干扰信号的时域占用度和频域占用度,随后将信号做时频广义S变换后提取干扰信号的能量占用度,最后结合电磁环境背景噪声强度一起组成评估指标。其次,针对复杂电磁环境评估定性与定量分级问题,提出了一种学习率可变动量反向传播(Variable Learning Rate Momentum Backpropagation,VL-MOBP)神经网络复杂电磁环境评估方法。解决了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DCNN)模型搭建困难,训练时间长等问题。通过将干扰信号用于复杂度评估的四个评估指标送入已经训练好的VL-MOBP神经网络,根据网络的输出,对照本文所提复杂度定级标准对干扰信号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最后,开展了复杂电磁环境评估实验方法研究。使用任意波形发生器、频谱分析仪、收发天线及集成时频广义S变换的Lab VIEW测试系统搭建了硬件实验平台。利用任意波形发生器产生包含10dB高斯白噪声的同频欺骗式电磁干扰信号对RFID通信信号进行电磁辐射干扰,观察RFID通信信号在受到干扰后的IQ及误码率变化。通过计算受干扰通信信号IQ复信号的聚集度来对干扰信号的复杂度进行验证,并在相同环境下将本文方法与其他电磁环境复杂度时频分析方法和评估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根据受干扰通信信号IQ复信号的聚集度得到的干扰信号复杂度等级与本文所提评估方法得到的复杂度等级一致,且本文所提电磁环境复杂度评估方法与其他评估方法相比有更高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评估方法在电磁环境复杂度评估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信息理论与电子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理论与电子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聚类方法的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的电子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1.2.2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2.2 聚类算法介绍
    2.3 自编码器
    2.4 深度聚类网络
        2.4.1 DCN的网络结构
        2.4.2 DCN的损失函数
        2.4.3 DCN网络的训练
    2.5 自注意力机制
    2.6 残差块
    2.7 模型评价指标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深度聚类算法的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
    3.1 基于深度聚类网络的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
    3.2 自注意力机制的引入
    3.3 残差块的引入
    3.4 自注意力机制与残差块的融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4.1 数据介绍与统计分析
    4.2 实验设计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簇团结构分析
        4.3.2 故障诊断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聚类算法的故障诊断系统
    5.1 系统架构
    5.2 需求分析
    5.3 功能模块设计
    5.4 系统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航空电子设备加速可靠性试验有限元分析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航空电子设备加速可靠性试验分析
    1.1 目的及类型
    1.2 航空电子设备敏感应力与失效机理
    1.3 加速可靠性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有限元理论在加速可靠性试验的应用思路
    2.1 有限元基本原理
    2.2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应用思路
    2.3 仿真试验方案设计思路
3 有限元仿真试验应用效果分析
4 结论

(3)注意品质在小学生移动电子媒体使用与阅读流畅性间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阅读流畅性
        1.1.1 概念界定
        1.1.2 阅读流畅性对阅读能力的预测
        1.1.3 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
        1.1.4 阅读流畅性的测量
    1.2 注意品质
        1.2.1 概念界定
        1.2.2 注意品质
        1.2.3 注意和阅读能力
    1.3 电子媒体
        1.3.1 概念界定
        1.3.2 电子媒体使用与注意力的研究
        1.3.3 电子媒体使用与儿童阅读能力的研究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数据收集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4.1 小学生电子媒体接触情况、注意品质和阅读流畅性的特征
    4.2 移动电子媒体的接触程度、注意力和阅读流畅性之间的关系
    4.3 教育教学建议
    4.4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自行火炮电子设备健康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健康评估概述
    1.3 健康评估及研究现状
        1.3.1 健康评估方法概述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2 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电子设备健康状态理论
        2.1.1 电子设备健康状态
        2.1.2 电子设备退化原理及表征
    2.2 云模型及相关理论
        2.2.1 正态云基本理论
        2.2.2 模型的数字特征值
        2.2.3 云发生器
    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2.3.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云模型的自行火炮电子设备模糊综合健康评估方法
    3.1 自行火炮电子设备特性
    3.2 自行火炮电子设备健康评估流程
    3.3 自行火炮电子设备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3.3.1 评估体系的建立原则
        3.3.2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流程
        3.3.3 可靠性分析及计算方法
        3.3.4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方法
    3.4 基于云模型的组合权重模糊综合健康度评估方法
        3.4.1 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健康度评估流程
        3.4.2 基于云相似度的指标单项评估方法
        3.4.3 权重计算方法
        3.4.4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1 火控系统健康评估体系的建立
        4.1.1 火控系统健康评估层次划分
        4.1.2 火控系统电子设备可靠性分析
        4.1.3 火控系统故障分析
        4.1.4 火控系统健康评估参数确定
    4.2 火控系统健康度评估
        4.2.1 评估实验环境
        4.2.2 建立待评估数据集合和评估等级边界集合
        4.2.3 火控系统健康度单项评估
        4.2.4 火控系统各指标权重确定
        4.2.5 火控系统健康度综合评估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5)深圳市工业部门碳排放及减排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3.4 可能的创新之处
        1.3.5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
    2.1 相关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库兹涅茨理论
        2.1.3 低碳经济理论
        2.1.4 路径依赖理论
    2.2 研究方法
        2.2.1 碳排放测算方法
        2.2.2 碳排放结构分解分析方法
第3章 深圳市工业行业发展和碳排放现状
    3.1 深圳市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深圳市工业主要指标分析
        3.1.2 深圳市各辖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分析
        3.1.3 深圳市工业行业结构分析
        3.1.4 深圳市各辖区工业行业结构分析
    3.2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现状分析
        3.2.1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总量分析
        3.2.2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强度分析
        3.2.3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能源结构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市工业行业结构与碳排放动态演进关系分析
    4.1 PVAR模型的构建
    4.2 实证结果分析
        4.2.1 描述性分析
        4.2.2 平稳性检验
        4.2.3 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4.2.4 广义矩估计(GMM)结果
        4.2.5 稳定性检验
        4.2.6 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4.2.7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2.8 方差分解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市工业行业变化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分析
    5.1 面板门槛模型的构建
    5.2 工业碳排放门槛效应实证分析
        5.2.1 模型变量描述性分析
        5.2.2 平稳性检验
        5.2.3 门槛效应检验
        5.2.4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5.3 深圳市各辖区门槛效应的异质性分析
        5.3.1 门槛效应检验
        5.3.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结构分解
    6.1 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理论分析
    6.2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时序结构分析
        6.2.1 碳排放时间结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构建
        6.2.2 深圳市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时序结构分解
        6.2.3 深圳市各工业行业碳排放驱动因素时序结构分解
    6.3 深圳市各辖区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空间结构分解
        6.3.1 空间结构分解模型的比较与构建
        6.3.2 深圳市各辖区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空间结构分解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深圳市工业部门碳减排潜力及路径分析
    7.1 深圳市工业行业碳减排潜力分析
        7.1.1 超效率SBM模型的构建
        7.1.2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选取
        7.1.3 深圳市工业行业碳减排潜力分析
    7.2 深圳市工业行业碳减排路径分析
        7.2.1 深圳市工业碳减排路径分析
        7.2.2 深圳市各辖区工业碳减排路径分析
        7.2.3 深圳市各工业行业碳减排路径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实证研究主要结论
    8.2 相关对策建议
        8.2.1 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8.2.2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8.2.3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8.2.4 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
        8.2.5 抓紧落实相关配套政策
        8.2.6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
附录
附表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6)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移动电商》课程中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文献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翻转课堂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特征和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特征分析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三、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分析
        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环境分析
    第二节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第四章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教学原则的设计
        一、教师主导性原则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三、教学个性化原则
        四、评价多元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二、课中知识内化阶段
        三、课后巩固拓展阶段
    第四节 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先行组织策略
        二、行为练习策略
        三、自我管理策略
    第五节 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五章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移动电商》课程中的实践
    第一节 前期分析
        一、电子设备选择情况分析
        二、教学资源呈现情况分析
        三、教学云平台在线使用情况分析
        四、教师线上线下教学评价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中职《移动电商》课程分析
        一、教学对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学内容分析
        四、教学环境分析
    第三节 实验班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教学设计准备阶段
        二、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三、 课中知识内化阶段
        四、课后巩固拓展阶段
    第四节 对照班实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设计准备阶段
        二、教学设计实施阶段
    第五节 两种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对比总结
        一、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对比分析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三、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数据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化
    第二节 研究不足
        一、教学设计有待完善
        二、样本数量与实施时间存在不足
        三、个性化教学有待提高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二、增加样本数量和实施时间
        三、上传多种教学资源供学生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一 19 级电商专业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二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7)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
        1.2.1 研究范式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概念界定
        1.3.1 高质量发展
        1.3.2 制造业及制造业出口
        1.3.3 出口竞争力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
    2.1 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1.1 古典贸易理论
        2.1.2 新古典理论
        2.1.3 新贸易理论
        2.1.4 竞争优势理论
    2.2 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2.1 直接影响因素
        2.2.2 间接影响因素
    2.3 出口竞争力的测度方式及相关应用研究
        2.3.1 规模竞争力测度指标
        2.3.2 质量竞争力测度指标
    2.4 中国制造业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2.4.1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2.4.2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的研究
        2.4.3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出口的现状研究
    3.1 中国制造业发展概况
        3.1.1 中国制造业发展历程
        3.1.2 中国制造业现实特征
    3.2 中国制造业出口现状
        3.2.1 中国制造业出口总体情况
        3.2.2 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
        3.2.3 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
    3.3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3.3.1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冲击
        3.3.2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贸易摩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测度和评价
    4.1 出口规模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4.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4.2 出口质量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4.2.1 出口技术复杂度
        4.2.2 垂直专业化指数和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济复杂度、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5.1 经济复杂度的测算与评价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技术创新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5.2.2 经济复杂度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5.2.3 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5.3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5.3.1 实证模型构建
        5.3.2 变量设定及数据处理
    5.4 实证分析
        5.4.1 实证回归结果及分析
        5.4.2 中介效应的检验
        5.4.3 考虑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垂直专业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6.1.2 垂直专业化水平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6.1.3 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6.2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6.2.1 实证模型构建
        6.2.2 变量设定及数据处理
    6.3 实证分析
        6.3.1 平稳性和协整检验
        6.3.2 面板模型的选择和回归
        6.3.3 结果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以加快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
        7.2.2 高质量深化国际分工以形成制造业国内国际“良性循环”
        7.2.3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制造业创造高质量的国际发展环境
    7.3 研究创新和未来展望
        7.3.1 研究创新
        7.3.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本文行业分类、中国工业行业分类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对照表
附件2 2019 年中国、美国、日本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按HS1992 分类)
附件3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附件4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贸易竞争力指数(TC)
附件5 1992-2018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PRODY)
附件6 1995-2014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VSS)
附件7 1995-2014年13 个制造业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信息服务业演变及其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关键概念说明
        1.3.1 研究对象
        1.3.2 关键概念说明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资本要素估计
        1.5.2 替代弹性估计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1 信息化社会理论
        2.1.2 产业关联理论
        2.1.3 生产要素理论
        2.1.4 一般均衡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信息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2.2.2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业互动发展
        2.2.3 信息服务业产业关联的相关研究
        2.2.4 信息服务业CGE的相关研究
    2.3 相关文献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服务业态发展演变规律研究
    3.1 信息服务业态演变
        3.1.1 科技型信息服务业态演变
        3.1.2 消费型信息服务业态演变
        3.1.3 生产型信息服务业态演变
    3.2 信息服务业产业结构的演变发展
        3.2.1 信息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的经济指标表征
        3.2.2 信息服务业态内部结构演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服务业产业关联特征分析
    4.1 信息服务业前向关联特征分析
        4.1.1 信息服务业前向直接关联特征分析
        4.1.2 信息服务业前向完全关联特征分析
        4.1.3 信息服务业前向间接关联特征分析
    4.2 信息服务业后向关联特征分析
        4.2.1 信息服务业后向直接关联特征
        4.2.2 信息服务业后向完全关联特征
        4.2.3 信息服务业后向间接关联特征
    4.3 信息服务业产业波及分析
        4.3.1 推动力系数
        4.3.2 影响力系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息的生产要素性质
    5.1 资本存量估算研究
    5.2 软件资产在总量生产中的作用机制
        5.2.1 总量CES生产函数构建
        5.2.2 总量CES生产函数数据
        5.2.3 总量CES生产函数估算结果
    5.3 软件资产在细分部门生产中的作用机制
        5.3.1 细分部门CES生产函数构建
        5.3.2 细分部门格兰杰因果检验
        5.3.3 细分部门决策树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息服务业产业融合研究
    6.1 各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需求
        6.1.1 各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直接需求
        6.1.2 各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完全需求
    6.2 各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供给
        6.2.1 各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直接供给
        6.2.2 各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完全供给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信息服务业CGE模型构建和政策模拟
    7.1 国民经济科目划分与SAM编制
        7.1.1 国民经济科目划分
        7.1.2 SAM编制
    7.2 CGE系统搭建
        7.2.1 生产模块
        7.2.2 收入和需求模块
        7.2.3 价格模块
        7.2.4 国际贸易模块
        7.2.5 均衡闭合模块
    7.3 模拟方案设计和软件执行
        7.3.1 国内外环境因素
        7.3.2 模拟说明
        7.3.3 经济形势模拟
        7.3.4 产业政策模拟
        7.3.5 复合模拟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存在的不足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附录I
附录J
附录K
附录L
附录M
附录O
参考文献

(9)增值税税率对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的影响研究 ——以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相关文献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方法
        1.4.2 逻辑推理方法
        1.4.3 计量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增值税税率
        2.1.2 资产回报率
    2.2 理论基础
        2.2.1 税收负担理论
        2.2.2 税收中性理论
第3章 增值税税率对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增值税税率是影响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的重要因素
    3.2 增值税税率影响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的作用机理
        3.2.1 通过影响成本费用影响制造业企业的资产回报率
        3.2.2 通过影响收入影响制造业企业的资产回报率
第4章 我国增值税税率的改革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增值税税率的改革历程
        4.1.1 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增值税税率设计
        4.1.2 “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的调整
        4.1.3 2018 年以来的增值税税率调整
    4.2 我国当前的增值税税率存在的问题
        4.2.1 增值税税率水平较高
        4.2.2 增值税税率档次较为复杂
第5章 我国增值税税率对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样本选取
    5.2 变量选择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3 模型设定
    5.4 实证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模型检验与选择
        5.4.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6 研究结论
第6章 政府视角的政策建议及企业视角的应对措施
    6.1 政府视角的政策建议
        6.1.1 继续下调增值税税率
        6.1.2 简并增值税税率
    6.2 企业视角的应对措施
        6.2.1 重新整理合同,防范税率变动风险
        6.2.2 紧盯国家政策,调整投资方向
        6.2.3 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时频广义S变换与VL-MOBP神经网络的复杂电磁环境分析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磁环境信号分析方法
        1.2.2 电磁环境评估指标选取
        1.2.3 电磁环境评估方法
    1.3 本文研究创新点和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基于时频广义S变换的复杂电磁环境评估指标提取方法
    2.1 复杂电磁环境构成
        2.1.1 自然电磁辐射
        2.1.2 民用电磁辐射
        2.1.3 武器装备的自扰和互扰
        2.1.4 敌军有意电磁干扰
        2.1.5 核电磁辐射
        2.1.6 辐射传播因素
    2.2 复杂电磁环境评估指标提取方法
        2.2.1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2.2.2 小波变换(WT)
        2.2.3 S变换
        2.2.4 时频广义S变换
    2.3 基于时频广义S变换的电磁环境评估指标提取方法
        2.3.1 电磁背景环境电平门限
        2.3.2 受干扰电子设备通信信号指标提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VL-MOBP神经网络的复杂电磁环境评估方法
    3.1 传统电磁环境评估定级标准
    3.2 VL-MOBP神经网络的确定
        3.2.1 VL-MOBP神经网络原理
        3.2.2 VL-MO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3.2.3 VL-MOBP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
    3.3 基于VL-MOBP神经网络的复杂电磁环境评估
        3.3.1 VL-MOBP神经网络的训练及测试
        3.3.2 不同干扰信号复杂度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磁干扰实验及性能分析
    4.1 实验硬件平台
    4.2 电磁干扰实验
    4.3 干扰效果与IQ星座聚集度评价
    4.4 性能分析
        4.4.1 不同时频分析方法时频分辨率对比分析
        4.4.2 不同评估算法准确率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论文中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四、信息理论与电子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聚类方法的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D]. 叶盆燕.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航空电子设备加速可靠性试验有限元分析应用进展[J]. 张鑫,韩建立,张信明,刘建民. 装备环境工程, 2021(09)
  • [3]注意品质在小学生移动电子媒体使用与阅读流畅性间的中介效应[D]. 韩露蕾.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4]自行火炮电子设备健康评估研究[D]. 王枥墨. 西安工业大学, 2021
  • [5]深圳市工业部门碳排放及减排路径研究[D]. 周丽.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移动电商》课程中的实践探究[D]. 季思妤.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7]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研究[D]. 黄智. 广西大学, 2021(12)
  • [8]信息服务业演变及其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 李晓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9]增值税税率对制造业企业资产回报率的影响研究 ——以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D]. 李金铭.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基于时频广义S变换与VL-MOBP神经网络的复杂电磁环境分析与评估[D]. 邓影.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标签:;  ;  

信息论与电子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