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建设探讨

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建设探讨

一、构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吴佳[1](2020)在《居民生殖健康行为与认知分析 ——基于四省调查数据》文中指出生殖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正日益成为人类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关键,因此,如何有效挖掘影响生殖健康的相关因素值得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居民生殖健康相关的问题,包括生殖健康认知与生殖健康行为两大内容,其中生殖健康行为又包括性行为、避孕行为、人工流产行为等三个方面。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从总体和地区两个维度,描述性统计分析居民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认知与行为现状。分析表明,调查对象最希望获得“常见妇科病防治”、“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优生优育”等方面的生殖健康知识;反映认知与行为的各项健康指标在各地区之间表现不一,总体上调查对象避孕意识与行为较差,重复人工流产率高。第二,通过关联分析,从总体上定量分析与挖掘调查对象生殖健康认知、性行为、避孕行为与人工流产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生殖健康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依性,性行为表现良好者,其避孕行为也表现的更安全与健康,进而其人工流产行为发生率更低;(2)生殖健康认知对生殖健康行为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较低。第三,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殖健康行为,根据已经得到的生殖健康行为与认知的定量关系,通过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针对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发现:个人特征与生殖健康认知对生殖健康三个方面的行为都存在显着影响,且生殖健康行为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

张越[2](2020)在《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编制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评价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提供科学且实用的测评工具,以期提高育龄女性识别影响生殖系统保护的潜在或现存的风险因素的能力,进而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基于文献回顾及对奥瑞姆自护理论的分析,了解国内外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及相关量表的研究进展,探讨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的内涵,确定本量表的测评范围。2.半结构访谈法。采用立意抽样方法对15名山西省太原市某社区的育龄女性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的自我护理需求,结合文献回顾及理论分析结果,初步探讨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的初始维度及条目池。3.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遴选20名熟悉生殖系统治疗与预防的专家,以信件或现场发放专家咨询表的方式进行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通过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变异系数及专家意见筛选条目,形成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初始量表。4.预调查(第一次问卷调查)。采用目的抽样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名山西省太原市育龄女性进行预调查,邀请她们对初始量表的条目内容、评分方式及条目顺序进行评价,修改后形成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初始量表(预测版)。5.第二次问卷调查。采用目的抽样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10名山西省太原市育龄女性进行现场调查或借助问卷星调查,确认量表的条目并评价其信效度,形成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正式量表。条目筛选方法为条目描述性分析、极端组比较法、相关系数法、同质性检验、因素负荷量及探索性因子分析。量表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评价。量表效度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评价。研究结果:1.条目筛选情况:结合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等初步拟定了包含6个一级条目(维度)、18个二级条目、58个三级条目的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邀请20名专家进行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5%、94.4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8、0.913、0.911,均大于0.7,专家权威程度高。三轮专家咨询的提出建议率分别为70.00%、52.63%、16.67%,三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189、0.269、0.392,形成包含6个一级条目(维度)、18个二级条目、49个三级条目的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初始量表;对310名育龄女性进行调查,经条目描述性分析、极端组比较法、相关系数法、同质性检验、因素负荷量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包含6个一级条目(维度)、17个二级条目、44个三级条目的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正式量表。2.量表效度:总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41,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在0.78-1.00之间。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提取因子6个,KMO值为0.943,Bartlett’s球形度检验2=9422.309(<0.00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699%。效标关联效度为0.755。3.量表信度: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88,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74-0.979之间,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993,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0.925-0.986之间,总量表重测信度为0.905,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785-0.902之间。研究结论:经检验,本研究研制的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研究,能为测评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提供可靠工具,为个性化生殖保健指导的实施提供依据。

陈春扇[3](2020)在《新时代背景下乡镇计划生育职能转型研究 ——以泰顺县泗溪镇为例》文中认为十八大以来的生育政策调整完善,标志着过去40多年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目标导向实现了根本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同时,在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这对新时代背景下的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特别是对作为和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直接、最密切的乡镇计划生育部门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本文结合本人基层乡镇近5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实践,通过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当前泗溪镇计划生育工作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新时代背景下基层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职能转型提出建议和思路。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研究的选题依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立足于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技术路线图,探索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界定了新时代背景、乡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计划生育家庭等相关概念,阐述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相关内容。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全面二孩”、机构改革、健康中国战略及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对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要求。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当前泗溪镇人口计生发展现状与特点,并用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泗溪镇计划生育工作相关问题。第五部分主要从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服务理念及服务内容四个方面,对当前泗溪镇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第六部分提出新时代背景下乡镇计生工作职能转型建议。

耿姗姗[4](2020)在《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的法律规制》文中提出如今生育年龄普遍推迟,再加之二孩政策的施行,高龄产妇数量愈多,导致产下高危婴儿概率升高。此外,经济跨越式发展却使得人们精神压力增大、城乡环境污染加剧,致使不孕不育证更为常见,甚或成为全球第三大疾病。而公众的健康认知水平与科技文化素养日益提升,新生代父母愈发关注利用新兴科技实现优生优育,盼望能在“源头”降低、甚至完全杜绝后代罹患严重疾病之可能。故而,迎合大众需求的生殖和遗传健康产业热度高涨,科技已向“预防性”“个性化”发展,使得一切从“娃娃”抓起可提前至“胚胎”阶段,基因检测发展潜力无限。“辅助生殖基因检测”又称为“移植前基因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主要是通过人工方法,使精子、卵子于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再通过检测,以筛选出符合预先要求之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因此,该技术并不限于“检测”,其暗含“筛查”“诊断”行为。本文主张,适用辅助生殖基因检测是以主体双方自愿为基础的医疗服务行为,应定性为民事法律关系。但现实中,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在商业利润与扩张性社会需求的双重诱导下,极易被滥用。如进行个人偏好的性别选择等超出“健康”目的之挑选,引发诸多法律乱象。为使辅助生殖基因检测技术的适用回归本初,避免行为异化。国家应居于法律规制的主导地位,彰显其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与生育权之责任。然而,我国配套法规存在着效力等级较低、零星分散、规定模糊滞后等情形。例如,对该技术的适用条件、伦理审查、监管权责等规制内容存在疏漏,难以应对技术商业化、普及化之发展进程。应适当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和判例,以规制最为严格的德国、开放许可的英国,伦理规范模式的美国为典型,去芜求菁,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制建议。具体而言,法律规制需秉承预防性原则、尊重原则与人类福祉原则。既需促进科技创新,更应防控不合理的技术适用。规制界限方面,绝对禁止非医疗目的检测,并严格限定医疗目的检测,明晰技术适用人群。强调胚胎筛选之范围仅限于严重疾病(无法维持生命至十八周岁或极度影响生活质量),且需为有效治疗疾病之终极手段。规制依据方面,应在既有规范基础上,实行多层次规制。以法律规定为主,辅之以行政指导与行业自律。规制模式上,设立专门机构实行个案审批,实行严格准入与分级监管。同时,鉴于社会治理创新之大背景,强调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接受公权力的委托,处理相关事项,增强伦理监督;推进行业宣传的广深度,培育大众科学理念。还应强制实施知情同意程序化控制,建立遗传咨询制度,并采用新型规制手段,提升法律规制之效能。此外,若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造成损害,受害者有权获得救济,建议引入第三方保证保险,并完善追责机制。

冯展君[5](2019)在《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现状及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各类幼儿性暴力事件持续发酵,“儿童性侵”几度成为我国的社会热点,并给大众敲响了教育警钟。作为儿童大国,我国的儿童权益工作虽然受到法律法规、官方机构组织以及民间团体的支持,但发展缓慢、成效甚微,特别是儿童性教育,更处于落后阶段。如何打破谈“性”色变的困境,如何科学地普及性知识,如何提升国民的性教育水平等,成为当下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儿童性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的培养,尤其帮助儿童认同自己的性别,依性别规定个体的性别角色行为和动情反应。它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协作,以期进一步推动其良性发展。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民众获取知识、信息、文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承担着保存遗产、收集和开发资源、传递科学情报,以及开展社会教育等社会职能。作为社会科学知识储备的中坚力量,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提高儿童性教育的工作水平和施行力度,受相关理论的支持和现实根据的驱动——这将对儿童性教育以及图书馆本身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基于我国儿童性教育现状,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式,梳理了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重要性和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为了了解我国儿童性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通过网上调查和文献检索两种方式,验证本项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二、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实分析,阐释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儿童性教育的特点、政府相关政策、图书馆的公益性和教育职能,以及图书馆的优势,能有效地引导和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性教育服务;三、为了掌握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的服务现状,通过网络搜索和实地采访,进行了全国性调查和地方性调查,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性教育工作存在专业性较低、服务较单一、合作度较弱三大问题;四、通过梳理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的服务特色,并推介相关优秀案例,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优化提炼可供借鉴的经验;五、综合调查结果和案例分析结果,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可从服务的专项化、服务的多元化、服务的合作度着手,通过立项与服务制度的建立、馆员的职业发展、专题馆藏的筹建、服务方式的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模式的运用等六大对策,提升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赵晓晗[6](2019)在《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 ——以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为例》文中提出大学生心理、生理已趋于发育成熟,在情感上渴望与异性交往,在相对自由、宽松的大学校园里,纷纷投入校园恋爱的大潮。但是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经济不独立、感情经历相对单纯及性教育缺失等原因,高校中艾滋病、性病的感染率增高,大学生购买性服务案件层出不穷,未婚同居、未婚先孕、流产率逐年增加等,这无疑是给我们敲响警钟——大学生性教育必须要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大学生心理、生理正处人生发展的高速时期,也是对其进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在高校中有效开展性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青春期性相关的困扰和问题,这已然是目前高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广东民办高校中,通常采取讲座或活动宣传的形式在校园中开展性教育工作,涉及学生范围小,传播的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高校性教育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专业方法是对当前高校性教育工作的补充和创新。本研究以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为例,笔者以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介入到大学生性教育工作中,担任起服务传递者、资源连接者、教育者、倡导者与促进者等角色,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专业工作方法,系统地运用社区教育、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介入到性教育工作中,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实际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性知识获得情况和性价值观有明显改善,大学生更愿意、更喜欢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及认同。由此可以,系统地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将社区教育、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结合介入到大学生性教育工作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为高校性教育工作提供了创新的教育形式和切实可行的实操模式。

连大帅[7](2019)在《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当前的中国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因亲密关系处理不当而带来的身心伤害以及意外妊娠和随之而来的高流产率,有性骚扰/性侵害,也有因性别/性取向带来的欺凌现象,以及更无法忽视的是因无保护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感染和性病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这些都与青春健康教育的缺失有关。现有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大众传媒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同伴教育模式等,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社会教育、学校和家长教育、同伴教育,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开展有效的青春健康教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已有的诸多尝试,尚无法突破现有中小学课程中健康教育无处安放的困境,而系统的学校青春健康教育课程,仍被认为是最佳的教育模式,但是也缺少对这些模式进行效果评价的可靠方法。基于这一现状,本研究在充分了解当前青少年对青春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适合当前教育制度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以及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构建的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与系统评价、Meta分析,对现有文献进行整合,分析当前中国大陆中学生对防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分析江苏省高中生的具体青春健康教育情况;在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干预活动的经验,构建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初步评价其干预效果;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对该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的体系框架,通过德尔菲法收集专家的意见,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合并,获得综合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及相应权重;采用类试验设计方法与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综合评价所需要的信息,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配比,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使用SPSS22.0、Epidata3.1、Excel2013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相对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筛选,纳入40项独立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17年,中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平均为87.8%(95%CI为81.9%92.6%),对于使用安全套和单一性伴侣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约60%左右,知识的知晓随着时间的迁移趋于降低;5.8%的高中生报告已有性行为。(2)江苏地区高中生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90%以上,对于“蚊虫叮咬、共用浴室、泳池”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高,在30%至60%之间,60%以上的学生通过网络和亲友获得相关知识。(3)以中学生的需求为主导,以实现青少年青春健康意识提升和性危机发生率降低为目标,构建了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核心干预系统,着力于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或入驻社工组织的努力,利用参与式培训、线上交流平台等形式,进行基本的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第二部分为周边支持系统,通过启发性的核心干预和持续性的环境改善,引入社会、政府、专业人士等资源,尝试与当前的教学制度相融合,在校内培养兴趣小组或社团,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两个系统相辅相成,为所在学校提供全程的青春健康教育相关的资源与活动,全面提升参与者对青春健康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面对性危机的能力。(4)在高中健康教育实践基地推行已构建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并初步分析干预效果。在知识的掌握上,江苏省高中生对于安全套的作用和不安全性行为的危害等有所提升,知晓率从60%上升到80%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对性的认同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自评“对性和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度”上,两所学校学生的分值分别从5.99±2.65和5.61±2.97上升到7.01±2.40和7.6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淮安学生在知识上提升程度较大,无锡学生在态度方面有了更大的变化。在参与者对干预模式直观10制评价上,各项评价的分值在8分左右,对主持人的评分高达9.5分,提示该模式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作用。(5)共邀请16位防艾、健康教育、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确定了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各项指标,以“效益层面、受众层面、执行层面”为准则层,其权重分别为29.06%、40.63%、30.31%,其下共有17个方案层,其中效益层面下四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涵盖一般认识上的需求”17.88%、“每万元投入下可影响人数”22.18%、“对于目标问题可有效改善”29.81%、“可推广性”30.13%;受众层面下七项指标的权重中以“行为改变”所占权重最高,为20.06%,其余的依次为“知识掌握”14.49%、“感觉有一定的吸引力”11.47%、“态度改善”14.42%、“整体内容清晰易懂”14.36%、“愿意再次参加”12.82%、“内容满足或超过需求”12.37%;在执行层面,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基本方案完善”15.58%、“容易操作”16.60%、“有良好的反馈系统”15.45%、“自主持续运营”19.49%、“适应当地情况”17.56%、“能获得相关人员支持”15.32%。进行信度评价,得出Kendall W=0.323,各专家意见趋于一致。(6)依据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对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评价。在效益层面,评价集中在优秀;在受众层面,“知信行”的改变程度呈现出较大的两极分化,各项指标中,有35%左右的优秀和40%的较差;对该模式进行定性评价,约40%的人认为各项都表现优秀,约30%的人评价一般;在执行层面,对操作水平有65%的人评价良好;在反馈和适应性上的评价有60%左右的优秀。经过模糊综合分析法处理,“优秀”评价集所占隶属度最高,约为42%,认为该模式的评价水平为优秀。研究结论与建议:(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未升反降,结合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一新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江苏省各市艾滋病感染情况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和性病几乎没有了解,可又处于性病感染的潜在危机之中。(2)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构建的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很好的契合了高中生更愿意通过同伴、网络、视频媒介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的特点,初步评价效果良好,弥补了当前教育体系的空缺。(3)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评价,得到在效益层面的优秀评价,对其涵盖的知识面的广度及较高的可推广性都获得了认可。在受众层面,“知信行”层面上的改变幅度呈现两极分化,行为的改变测量值有待评估,但从中学生自身感受而言,颇受欢迎。在执行层面上,该模式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在操作水平上,仍出现上手较慢,连接不畅等问题。(4)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从中学生的自身需求出发,基于学校本身的特点,争取多方资源地引入。该模式尚需要在进一步的实际推广应用中加以完善,有针对性地引入更多青春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使其更适应学校青春健康教育之所需,从而有助于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实现。

刘斌志,王思敏[8](2018)在《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传统计划生育工作在服务理念、方法以及技术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也促进了该领域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力的提升。但随着我国人口战略的逐步推进,社会工作者开展人口促进的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尤为关键的是其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因此,需要以"价值、知识、技术"三位一体的能力框架为基础,不断内化健康优先、预防为主、性别平等、生育权利、优生优育、优养优教的价值理念,积极夯实妇幼保健、健康促进、家庭服务、全人成长、人口健康、人口发展的学科知识,熟练掌握健康宣传与教育、健康指导与管理、亲职教育与支持、资源链接与整合的技术,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体系,并通过制度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策略提升加以实现。

吴小琼[9](2018)在《云南省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青少年高危性行为、非意愿怀孕、人流和性病高发,青年学生艾滋疫情严重,青少年SRH公共服务备受关注的背景下,研究云南省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SRH)公共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对897名青年学生、242名学校卫生人员和63名学生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10名有流产经验、性病/生殖道感染的青年学生和3名校医院院长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显示,97.1%赞同“无论性别/年龄/种族/结婚与否,人人享有性/生殖健康权利”的服务理念,49%的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和54%的学生工作人员自愿参与参与性教育/咨询/转介。2015-2018年的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全球和云南省政策/战略分别为4条和8条,2011-2018年的全国政策/战略共12条。50%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和92.1%的学生工作人员表示所在学校开设了青年学生性教育课程,为青年学生提供SRH咨询、转介和HIV初检服务的学校卫生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分别为55.8%和31.7%、28.7%和23.8%、30.2%和4.8%。学校提供避孕药具自动售卖机、HIV尿液检测包售卖机、口腔黏膜试剂的比例分别为64.9%、24.8%和5.4%;47.5%和50.8%的学校卫生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有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经费,学校卫生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接受过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培训者分别为47.5%和82.5%。37.6%认为性/生殖健康公共服务超出校医的本职工作。云南省教育厅、卫计委和计生协公布的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信息分别为1条、10条和15条,学生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有性教育工作的分管领导、有明确分工和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的分别为36.5%、36.5%和28.6%。发现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提供者积极性不佳、歧视、不尊重青年学生;政策职责分工不清晰,执行部门单一,没明确资金来源和考核标准;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学校少,卫生公共服务不足,性健康设备不完善,资金不到位,培训单一;政府信息公开幅度小,学生参与少,监督评估少等问题。介绍了英国、欧洲、南非、摩尔多瓦、爱沙尼亚、旧金山、津巴布韦和斯威士兰、莫桑比克及哥伦比亚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做法和经验。最后从公共服务理念、角色定位、职能转换和制约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改善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周长友[10](2018)在《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文中提出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则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政治学研究长期以来以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为关注重点,较少论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价值分配过程。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中国现代节育运动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部分田野访谈资料,深入考察分析了现代生殖技术进步对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空间生产和分配的作用和影响,探讨现代国家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生育权利和资源的价值分配及其政治逻辑。国家权力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重塑了人们的身体观,同时也扩展了政治价值分配的权力空间,从而使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成为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主要特征。国家权力和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不仅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衍生出性别、民族、区域和年龄结构等失衡性权利问题,同时也衍生出配子技术和选择生育等生命和技术伦理问题。这些演变不仅是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产物和结果,也会对未来中国生育政治的权力与权利分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生育政治的历史过程、运行逻辑、实践后果及时代特征展露无遗。传统社会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广土众民”成为王朝统治者追求的主要政治目标,家庭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成为节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西方近代节育思想在中国社会的传播不仅带来了生育“价值的颠覆”,而且使部分知识分子将节育运动同提高国民素质和摆脱“东亚病夫”形象的政治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传入则为在中国社会进行节育实践提供了可能。这促使中国近代节育运动逐渐由观念宣传迈向行动实践,开始在一些沿海大城市零星开展起来,但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影响均非常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的生育行为迅速从“私域”走向了“公域”,个人身体在技术支持下开始成为国家权力运行的公共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贯彻国家生育意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等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殖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身体医疗化现象不仅抛弃了传统医学将人类身体视为一个封闭空间的旧有认知,而且将公民的个人身体内部空间公开地展示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之下。生育行为的政治化和技术化转变使国家政治权力成为节育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权力保障,生殖技术则为节育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两者紧密协作共同塑造了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面貌。公民个人的身体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成为被规训的后果和对象。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的作用下,公民个人身体不仅成为不断被权力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同时也成为被技术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医疗化的身体不仅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作用下成为了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和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而且逐渐演变形成了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化生育以计划生育政策为主要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被认为是政策实施的两项主要宗旨。国家通过建立人口计划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人口计划工作指标体系实现对人口增长数量的计划约束,同样通过建立优生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优生目标调控方式实现对人口增长质量的计划控制。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国家通过建立从中央、省、地(市)、县、乡、村的六级计划生育行政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构建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繁密计划生育权力和技术网络,形成了对公民个人身体和生育行为进行权力和技术监视的强大力量。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度、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动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强化了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渗透力度,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公民个体和家庭在面对强势权力和技术干预时的权利失能化倾向。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化生育不仅是贯彻国家生育调控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需求的主要方式。国家通过建立准生证制度、利益导向制度和基层监控制度等权力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国家化生育意志的科学调控,同时也通过建立计划生育医疗技术监控、避孕药具监控和人口统计监控等方式实现了对人们科学生育行为的国家监控。医疗组织的广泛建立、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医疗技术的普及推广不仅是贯彻国家科学化生育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条件。国家计划生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不仅为通过技术手段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国家优生优育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政治权力对公民个体生育权利和技术资源的分配具有规划性、选择性和非均衡性,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非均衡性的生育权利和生育后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节育技术应用中的性别失衡和女性婚姻中的“货币化”倾向等揭示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固有的性别权利失衡问题。各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失衡、民族区域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异和人口增长状况的差别等问题折射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民族权利失衡问题。人口增长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则表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人们享有生育权利的失衡问题。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的人口在青少年抚养和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方面的权利失衡问题。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地区失衡和结构失衡问题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人民享有平等医疗资源的权利失衡问题。在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权力和技术显然会对生育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产生深刻影响。随着现代国家权力的扩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生育日益公共化、国家化、政治化和技术化,由此衍生出诸多的生育问题并引发了激烈的权利之争。随着社会发展及公民个人独立和权利意识的增长,人们更加关注技术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制约以及人口生产过程中的女性平等、生育平等、生命平等和生育自由等问题,尝试重新思考和确定生育过程中的权力干预的边界和技术渗透的限度问题。这导致人们对于今天中国生育权利和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问题,国家人口生产的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等提出了质疑。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幅度调整国家人口生产和发展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国家目标和政策的调整并未改变人口生产资源和权利的国家权威性分配的特征,甚至在一定程度是生育政治逻辑的继续和体现,只是在不同时期国家权力干预和调控的范围、重点、目标以及手段有所不同而已罢了。

二、构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居民生殖健康行为与认知分析 ——基于四省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问题的引出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2 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
    2.1 关联分析
        2.1.1 关联规则
        2.1.2 Apriori算法
    2.2 多元统计方法
        2.2.1 主成分分析
        2.2.2 因子分析
    2.3 回归分析
        2.3.1 条件推断树
        2.3.2 分层Logistic回归
        2.3.3 多项Logistic回归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现状分析
    3.1 概述
        3.1.1 描述方法
        3.1.2 数据总体
    3.2 社会人口学特征
        3.2.1 一般状况
        3.2.2 职业状况
        3.2.3 经济状况
    3.3 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3.3.1 已获得的生殖健康服务
        3.3.2 希望获得的生殖健康知识与途径
        3.3.3 希望获得避孕药具的途径
    3.4 生殖健康认知
        3.4.1 宫颈癌认知
        3.4.2 生育能力认知
        3.4.3 性与避孕认知
    3.5 生殖健康行为
        3.5.1 性行为
        3.5.2 避孕行为
        3.5.3 人工流产行为
    3.6 本章小结
        3.6.1 社会人口学特征
        3.6.2 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3.6.3 生殖健康认知
        3.6.4 生殖健康行为
第四章 生殖健康行为与认知关联分析
    4.1 性行为因子分析
        4.1.1 数据预处理
        4.1.2 性行为建模估计
    4.2 生殖健康行为与认知定量分析
        4.2.1 数据集成
        4.2.2 Apriori关联算法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殖健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1 过早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1.1 过早性行为单因素分析
        5.1.2 基于条件推断树的多因素分析
        5.1.3 基于二分类Logistic的多因素分析
        5.1.4 结论与建议
    5.2 避孕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2.1 避孕行为单因素分析
        5.2.2 基于多项Logistic模型的多因素分析
        5.2.3 结论与建议
    5.3 人工流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3.1 人工流产单因素分析
        5.3.2 基于分层Logistic模型的多因素分析
        5.3.3 结论与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程序清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项
致谢

(2)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4 研究内容
    5 伦理审查
    6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编制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成立课题组
        2.2 文献回顾
        2.3 半结构访谈
        2.4 初步构建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2.5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2.6 预调查
        2.7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半结构访谈结果
        3.2 初步构建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3.3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3.4 预调查
    4 讨论
        4.1 半结构访谈
        4.2 量表的科学性
        4.3 量表的实用性
    5 结论
第二部分 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信效度检验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2.2 统计学分析
        2.3 小组讨论法
        2.4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3.2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
        3.3 条目描述性分析
        3.4 项目分析
        3.5 量表效度评价
        3.6 量表信度评价
    4 讨论
        4.1 量表保留及删除维度和条目的解释
        4.2 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4.3 量表的可行性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新时代背景下乡镇计划生育职能转型研究 ——以泰顺县泗溪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1 重点与难点
        1.6.2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时代背景
        2.1.2 乡镇计划生育
        2.1.3 家庭发展
        2.1.4 计划生育家庭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新时代背景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要求
    3.1 全面二孩实施背景下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
    3.2 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
    3.3 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
    3.4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
4 新时代背景下泗溪镇计划生育工作现状
    4.1 泗溪镇人口发展现状及变化特点
        4.1.1 泗溪镇人口发展现状
        4.1.2 泗溪镇人口发展变化特点
    4.2 泗溪镇计划生育工作内容
    4.3 泗溪镇计生工作人员访谈结果
        4.3.1 当前泗溪镇计生工作的变化
        4.3.2 泗溪镇计生工作面临的困难
    4.4 泗溪镇计生服务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4.4.1 群众服务需求调查
        4.4.2 生育服务满意度调查
        4.4.3 问卷调查结果的思考
5 新时代背景下泗溪镇计生工作面临的问题
    5.1 组织结构方面
        5.1.1 卫计部门整合力度不够
        5.1.2 未发挥村级卫计宣传员网格作用
        5.1.3 计生协会未发挥作用
        5.1.4 计生队伍力量弱化
    5.2 管理方式方面
        5.2.1 计生考核任务目标不科学
        5.2.2 一票否决考核机制显弊端
    5.3 服务理念方面
        5.3.1 计生工作理念未转变
        5.3.2 计生工作缺乏主动性
    5.4 服务内容方面
        5.4.1 计生宣传不到位
        5.4.2 计生业务水平有限
        5.4.3 信息数据统计不精准
        5.4.4 计生服务设备匮乏
        5.4.5 干群关系不和谐
6 新时代背景下泗溪镇计划生育职能转型的建议
    6.1 组织结构转型
        6.1.1 优化卫生计生资源整合
        6.1.2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6.2 管理方式转型
        6.2.1 合理调整计生考核目标
        6.2.2 引导群众自治
    6.3 服务理念转型
        6.3.1 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
        6.3.2 家庭发展服务理念
    6.4 服务内容转型
        6.4.1 服务对象转型
        6.4.2 服务方式转型
        6.4.3 服务内容转型
7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访谈纲要
致谢

(4)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探源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
        (一)技术特征
        (二)法律性质
        (三)应用领域
    二、文献综述
        (一)法学界的探讨
        (二)其他领域的争论
    三、研究意义及思路
第一章 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对法律的挑战
    一、存在弱化人性尊严的风险
    二、违反正义价值之可能
        (一)不利社会公平
        (二)有损代际公正
    三、突破生育权保障范畴
        (一)背离辅助生殖制度初衷的危险
        (二)存在复辟优生学之危机
    四、增加知情同意的难度
第二章 我国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的法律规制
    一、法律规制的不可替代性
        (一)国家负有对生命健康权与生育权保障的责任
        (二)法律在基因科技风险防控中的主导地位
    二、我国法律规制历史进程
        (一)萌芽期
        (二)发展期
        (三)成熟期
    三、现有规制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效力等级较低
        (二)适用条件的模糊性
        (三)监督管理的滞后性
        (四)患者权益保障弱化
第三章 中西方规制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的法律径路
    一、规制界限的差异
        (一)界限的区别表征
        (二)差异原因性分析
    二、规制主体的类型化分析
    三、规制依据与手段的多元性
        (一)成文法规与典型判例
        (二)行政软法与公共治理
第四章 我国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的法律规制建议
    一、规制原则
        (一)规制前提:预防性原则
        (二)技术底线:尊重原则
        (三)最高纲领:人类福祉原则
    二、检测行为的界限
        (一)非医疗目的:绝对禁止
        (二)医疗目的:有条件限制
    三、规制模式与手段
        (一)硬法为主,软法为辅
        (二)法定许可的监管方式
        (三)增强行业协会参与度
        (四)新型规制方法
    四、法律责任与救济制度
        (一)提高法律责任的刚性
        (二)完善诉讼赔偿项目与第三方救济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现状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主要概念界定
        1.3.1 公共图书馆
        1.3.2 儿童性教育
        1.3.3 儿童性教育服务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2.1 理论依据
        2.1.1 儿童性教育的特点
        2.1.2 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
        2.1.3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2.2 现实依据
        2.2.1 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和保障
        2.2.2 性教育在家庭和学校的缺失和障碍
        2.2.3 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性教育的动机与优势
第3章 国内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现状调研及问题探析
    3.1 现状调研
        3.1.1 全国性调查
        3.1.2 地方性调查
        3.1.3 调查结果
    3.2 问题探析
        3.2.1 专业性较低
        3.2.2 服务较单一
        3.2.3 合作度较弱
第4章 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实例及基本借鉴
    4.1 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实例
        4.1.1 玛丽·斯泰肯·卡尔德隆图书馆
        4.1.2 穆鲁玛郡图书馆
        4.1.3 SHQ图书馆和SHINE图书馆
        4.1.4 威康图书馆
    4.2 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对我国的基本借鉴
第5章 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的优化对策
    5.1 实现服务的专项化
        5.1.1 立项并制定服务准则
        5.1.2 关注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发展
    5.2 打造多元化服务
        5.2.1 建立儿童性教育专题馆藏
        5.2.2 创新服务方式
    5.3 增加与社会力量的粘合度
        5.3.1 “引进来”模式
        5.3.2 “走出去”模式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图书馆性教育资源”声明(原文)
    附录2 南京15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名录及其网络平台地址
    附录3 南京10家一级公共图书馆的儿童性教育读物
    附录4 采访南京市家长所用的调查问卷
    附录5 SIECUS推出的“性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35本书”书目信息
    附录6 国内较高知名度的儿童性教育社会机构、组织、团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 ——以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现状
    1.5 研究设计
2.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性教育需求分析
    2.1 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大学生性教育现状
    2.2 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大学生性教育需求调查
    2.3 民办高校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2.4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3.社会工作介入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
    3.1 设立个案工作坊,提供预防性、补救性的专业个案服务
    3.2 针对性教育主题,开展体验式性教育小组
    3.3 回应学生对性知识的需要——开展系列的性教育专题课堂
4.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思考
    4.1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性教育成效明显
    4.2 社会工作介入民办学校大学生性教育的实施
    4.3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现状
    2.1 中国大陆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2.1.1 资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2 江苏部分城市中学生防艾相关知识了解情况
        2.2.1 对象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第3章 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效果初评
    3.1 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2.1 “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模式构建
        3.2.2 对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效果初评
    3.3 讨论
第4章 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3.1 综合评价体系的确立
        4.3.2 青春健康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4.4 信度及效度检验
    4.5 讨论
第5章 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评价
    5.1 方法与对象
    5.2 结果
        5.2.1 效益层面评价
        5.2.2 受众层面评价
        5.2.3 执行层面评价
        5.2.4 评价体系综合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总结
    6.2 对未来的展望
    6.3 创新性
    6.4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性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暑期实践同伴教育方案
    附录二 青春健康教育问卷
        附录2.1 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前
        附录2.2 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后
        附录2.3 参与者感受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构建“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
    附录四 对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效益水平层面评价的专家咨询信
    附录五 执行层面咨询
        附录5.1 中学生健康教育模式评价问卷
        附录5.2 执行者访谈提纲
    附录六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协议书
    附录七 活动照片
个人简介及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8)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的现状
    1.1 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的成就
    1.2 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的局限
    1.3 核心能力建设:“健康中国”对人口促进社会工作的必然要求
2 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体系的基本内容
    2.1 价值理念层面的能力
        2.1.1 健康优先与预防为主的理念
        2.1.2 性别平等与生育权利的理念
        2.1.3 优生优育与优养优教的理念
    2.2 学科知识层面的能力
        2.2.1 妇幼保健与健康促进的知识
        2.2.2 家庭服务与全人成长的知识
        2.2.3 人口健康与人口发展的知识
    2.3 实务技术层面的能力
        2.3.1 健康宣传与教育的技术
        2.3.2 健康指导与管理的技术
        2.3.3 亲职教育与支持的技术
        2.3.4 资源链接与整合的技术
3 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策略
    3.1 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的制度化策略
    3.2 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的专业化策略
    3.3 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的职业化策略
4 结语

(9)云南省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突出
        (二)青年学生艾滋疫情严重
        (三)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政策研究
        (二)青少年性教育研究
        (三)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研究
        (四)青少年避孕和流产保健服务研究
        (五)青少年HIV抗体检测服务研究
        (六)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友好服务研究
        (七)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研究
        (八)简要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三)数据来源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第一章 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现状
    一、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获得现状
        (一)基本情况
        (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
        (三)性与生殖健康卫生服务现状
        (四)学校性与生殖健康资源状况
    二、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提供现状
        (一)基本情况
        (二)服务理念
        (三)角色定位
        (四)职能定位
        (五)制约机制
第二章 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服务理念
        (一)服务理念和态度
        (二)制度/公共政策
    二、角色定位
        (一)宣传教育
        (二)卫生服务
        (三)性健康设备和资源
    三、职能转换
        (一)服务提供者职责认知的前后矛盾
        (二)服务人员认为的最佳公共服务提供者与学生的选择相悖
    四、制约机制
        (一)政府信息公开幅度小,公开内容单一
        (二)公共服务方案、提供和评估缺乏青年学生参与
        (三)缺乏公共服务的事前事后评估和考核标准
第三章 国外做法及成功经验
    一、政府主导型
        (一)英国工党政府十年“青少年怀孕战略”
        (二)欧洲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纳入初级保健战略
        (三)经验借鉴
    二、社会主导型
        (一)南非私营部门提供青少年避孕服务政策
        (二)摩尔多瓦、爱沙尼亚和旧金山的青少年中心和诊所
        (三)非政府组织提供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
        (四)经验借鉴
    三、多部门合作型
        (一)厄瓜多尔青少年差异化服务和综合保健模式
        (二)莫桑比克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多部门计划
        (三)哥伦比亚青少年友好服务模式
        (四)经验借鉴
第四章 改善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倡导优质服务理念,制定针对性的公共政策
        (一)倡导优质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
        (二)制定专门的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政策和行动方案
    二、明确定位公共服务角色,提供资源和设备
        (一)以高校为主的青年学生性教育,提高知识和服务知晓率
        (二)以学校卫生为主的卫生服务,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
        (三)提供学校资源和设备,加强服务提供者培训
    三、明确公共服务职责,重新定位公共服务供给
        (一)加强服务提供者培训,强化责任意识
        (二)重新定位公共服务供给,协同合作
    四、政策和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学生参与公共服务监督和评估
        (一)加强政策和公共服务公开力度,促进社会监督
        (二)促进青年学生参与,满足青年学生公共服务需求
        (三)制定公共服务评估方案,监督公共服务实施和效果
结语
    一、创新和不足
    二、研究展望
附录
    附件1:青年学生SRH公共服务调查问卷
    附件2:青年学生SRH公共服务调查(学校卫生人员)
    附件3:青年学生性教育调查(学生工作人员)
    附件4:学校卫生人员访谈提纲
    附件5:青年学生卫生公共服务访谈提纲
    附件6:3名校医院院长访谈记录
    附件7:8名学青年学生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综述
    3、本研究尝试解答的问题
        3.1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问题
        3.2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调控问题
        3.3 现代节育运动调控衍生的失衡性问题
        3.4 现代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之争问题
第一章 医疗化身体: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节育控制
    第一节 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兴起
        1、中国近代节育政治的兴起
        2、中国现代节育政治运动的演变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权力化“规训”
        1、身体的权力敞视
        2、身体的权力检查
        3、身体的权力填充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技术化“规训”
        1、身体的技术敞视
        2、身体的技术检查
        3、身体的技术填充
    第四节 身体的失控: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个体化失能
        1、身体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
        2、身体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
        3、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
第二章 国家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
    第一节 国家人口调控目标下的节育运动
        1、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发展历程
        2、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调控体系
        3、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家优生目标调控下的节育运动
        1、国家优生工作的发展历程
        2、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体系
        3、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方式
    第三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计生组织体系
        1、计划生育组织体系
        2、计划生育运行方式
第三章 科学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技术监控
    第一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资源与技术控制
        1、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控制
        2、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资源控制
        3、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技术控制
    第二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社会监控体系
        1、国家化生育权力监控体系
        2、国家化生育技术监控体系
第四章 失衡性权利:生育权利的非均衡性及后果
    第一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3、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女性与婚姻
    第二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民族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政策之间的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地域之间生育政策失衡问题
        3、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状况之间的失衡问题
    第三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区域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城乡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地区失衡问题
    第四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年龄结构失衡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城乡差异
        2、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地区差异
    第五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医疗资源失衡问题
        1、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问题
        2、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地区失衡问题
        3、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结构失衡问题
第五章 技术性失衡: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权利之争
    第一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妇女解放与奴役之争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生育权与生命权之争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公民平等权之争
    第四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国家权力与公民自由之争
第六章 生育政治: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及其逻辑
    第一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内涵
        1、生育的概念
        2、政治的概念
        3、生育政治的概念与内涵
        3.1 什么人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3.2 人们在什么时候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3.3 人们怎么样获得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第二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逻辑
        1、生育政治权力和权利分配的一般逻辑
        2、生育政治权力与权利分配的特殊逻辑
        3、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特征
    第三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逻辑演变
        1、节育运动中的国家权力干预将减弱,社会和家庭自主调控力度将增强
        2、节育运动中的消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减弱,积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增强
        3、个人自主生育和科学选择生育将会给节育运动带来的新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构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居民生殖健康行为与认知分析 ——基于四省调查数据[D]. 吴佳.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初级保健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的研制[D]. 张越.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3]新时代背景下乡镇计划生育职能转型研究 ——以泰顺县泗溪镇为例[D]. 陈春扇.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的法律规制[D]. 耿姗姗. 中国政法大学, 2020(12)
  • [5]公共图书馆儿童性教育服务现状及其优化研究[D]. 冯展君. 南京大学, 2019(05)
  • [6]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 ——以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为例[D]. 赵晓晗. 广州大学, 2019(01)
  • [7]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D]. 连大帅. 东南大学, 2019(05)
  • [8]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J]. 刘斌志,王思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9]云南省青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实证研究[D]. 吴小琼. 云南大学, 2018(01)
  • [10]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D]. 周长友.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心理咨询专业建设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