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红外线治疗外阴瘙痒38例

Bpm红外线治疗外阴瘙痒38例

一、Bpm红外光治疗外阴搔痒38例(论文文献综述)

贾苑凝[1](2017)在《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理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1.观察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2.采用小鼠湿疹模型皮损,分别从皮损肿胀度及厚度差,IL-2、IL-4及LTB4水平,AQP3mRNA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方面探究凉血祛湿止痒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两部分进行:1.凉血祛湿止痒汤的临床疗效观察。严格遵照制定急性湿疹(湿热内蕴证)诊断标准,设计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实验,以氯雷他定片为对照药物,观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靶皮损面积及瘙痒程度,评估临床总体疗效,并观察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2.探究凉血祛湿止痒汤的作用机理。(1)观察小鼠湿疹模型皮损的形态学变化。采用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诱导建立湿疹模型,进行凉血祛湿止痒汤药物干预,并设立阳性对照氯雷他定组及阴性对照模型组(生理盐水)、空白组,根据赵辨的EASI评分方法对皮损进行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疗效评定,观察红斑、水肿、渗出、表皮剥脱等皮损变化。(2)将药物干预后的小鼠进行皮损取材,测定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皮损厚度差及肿胀度。(3)采用ELISA方法,检测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小鼠湿疹模型皮损的IL-2、IL-4及LTB4的含量。(4)采用RT-PCR方法,检测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小鼠湿疹模型皮损AQP3mRNA的含量。(5)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和空白组AQP3的蛋白表达。结果 1.临床疗效: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内蕴证),在渗出、水疱方面明显优于氯雷他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斑、丘疹方面与氯雷他定组疗效相当(P>0.05);在靶皮损面积方面与氯雷他定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瘙痒程度方面,明显优于氯雷他定组(P<0.05)。对于两组总体疗效评价中,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总有效率为86.49%,氯雷他定组总有效率为80.56%,经统计分析,P<0.05,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总体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组。2.基础实验研究(1)形态学观察:凉血祛湿止痒汤干预药物诱导小鼠湿疹模型,与氯雷他定组、模型组对照,在红斑、丘疹、渗出、表皮剥脱方面,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进行组间比较,凉血祛湿止痒汤组与氯雷他定组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极其显着(P<0.01),并且凉血祛湿止痒汤组各指标疗效明显优于氯雷他定组(P<0.05)。在总体疗效评价方面,凉血祛湿止痒汤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氯雷他定组为77.78%,模型组为27.78%,凉血祛湿止痒汤总体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组及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厚度差、肿胀度方面:本实验在小鼠模型皮损厚度差、肿胀度方面,四组小鼠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与空白组比较,三组的皮损厚度与皮损重量具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凉血祛湿止痒组与氯雷他定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并且凉血祛湿止痒汤在厚度差、肿胀度两方面明显优于氯雷他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IL-2、IL-4和LTB4 水平: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氯雷他定组、模型组及空白组在IL-2、IL-4和LTB4水平方面具有显着差异(P<0.01)。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氯雷他定组的IL-2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空白组(P<0.05),凉血祛湿止痒汤组较氯雷他定组明显升高(P<0.05)。在IL-4、LTB4水平,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氯雷他定组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空白组(P<0.01),凉血祛湿止痒汤组优于氯雷他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AQP3mRNA基因水平:四组在AQP3mRNA的2-△△CT值具有显着差异,(P<0.01),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氯雷他定组、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1)。进行组间比较,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氯雷他定组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1),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与氯雷他定组比较,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显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AQP3蛋白表达水平:四组条带清晰可辨,灰度差可见,模型组最强,依次是氯雷他定组、凉血祛湿止痒汤组、空白组,其中空白组灰度最低。对AQP3/β-actin值进行统计分析,与空白组对照,三组具有显着差异(P<0.01);凉血祛湿止痒汤组、氯雷他定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凉血祛湿止痒汤组优于氯雷他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凉血祛湿止痒汤临床疗效显着,具有明显的消除红斑、水疱、丘疹及减少渗出的作用,基础实验表明本药可以减轻小鼠皮损肿胀程度,减轻皮损红斑、渗出、表皮剥脱等炎症反应,有效的调节皮损中IL-2上升,下调IL-4的含量,抑制皮损中LTB4释放,有效抑制模型皮损中AQP3的代偿性增殖。考虑凉血祛湿止痒汤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及修复屏障功能的作用。由此可见,凉血祛湿止痒汤可以调节Th1/Th2的平衡,抗变态反应,抑制LTBs释放,减轻炎性症状。初步表明凉血祛湿止痒汤具有抗炎作用机制。本实验发现凉血祛湿止痒汤可以明显抑制AQP3的在急性湿疹中的高表达,从而达到修复屏障功能,减少渗出的作用,初步表明凉血祛湿止痒汤的作用靶点可能为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张英云[2](2010)在《中药外用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中药坐浴及消白膏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外阴皮肤局部变化情况,探讨中药坐浴及消白膏对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外阴硬化性苔癣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中药坐浴及消白膏涂擦外阴病变处,对照组应用丙酸睾丸酮软膏局部外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经记录后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治疗前后外阴色素沉着、瘙痒、疼痛、病损皮肤范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治疗组治疗后外阴色素沉着、瘙痒、疼痛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坐浴及消白膏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使用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无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美政[3](2010)在《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学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治疗妇女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疗法与单纯完带汤疗法、单纯中药外洗疗法治疗妇女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治疗妇女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期间在台北市耕德中医诊所治疗的,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90例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组、完带汤组和单纯中药外洗组三组,每组各有30例。7天为一疗程,据病情轻重用药1-3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评定,并进行安全性检测。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方差不齐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组间多重比较用q检验(Newman-Keuls法),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统计图形的制作采用软件Graph Pad Prism 4.03完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合格病例90例,年龄19岁~50岁。其中治疗1组(中药外洗+完带汤)、治疗2组(中药完带汤加味)、治疗3组(中药外洗组)各3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5.18岁、36.75岁、37.61岁;平均孕次分别为2.08次、1.96次、1.57次;平均产次分别为1.21次、0.96次、1.07次。患者基线特征的可比性分析中,三组年龄、孕次、产次、中医证候治疗前总积分等经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组间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主要研究指标的疗效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治疗后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组下降较为显着,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次为完带汤组,中药外洗组疗效较差。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组30例,痊愈2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痊愈率70.0%,愈显率(痊愈+显效)90.0%;完带汤组30例,痊愈13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3%,痊愈率43.3%,愈显率(痊愈+显效)63.3%;中药外洗组30例,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痊愈率6.7%,愈显率(痊愈+显效)23.3%。三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经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说明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对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中医证候的改善较单纯完带汤和单纯中药外洗有明显疗效。中医证候主要症状指标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对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患者的外阴瘙痒,白带色、质、量、味均有明显疗效,且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均较单纯完带汤和单纯中药外洗好。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单纯完带汤组在白带色、质、量方面疗效较单纯中药外洗好,且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是在外阴瘙痒及白带味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对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患者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完带汤组在改善患者的白带色、质、量方面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外洗组,在改善外阴瘙痒及白带味方面两组疗效相当。研究过程中进行安全性检测,治疗前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者,治疗后未见异常改变,表明该疗法临床应用安全,有其临床推广及研究价值。结论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主要症状疗效方面较单纯完带汤组和单纯中药外洗组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组的临床疗效肯定,且无毒副作用,具有补脾疏肝、化湿止带、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改善脾虚型患者的带下病症状和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本研究进一步评价了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疗法的进一步广泛推广提供了充分依据。

周强[4](2003)在《保疣清外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一、前言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复数condyiomata Acuminata.CA),又称尖圭湿疣、性病疣(Venereal Waarts)或生殖器疣(Genital Warts)。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主要发生在男、女生殖器和肛门部位皮肤、粘膜的良性赘生物。 尖锐湿疣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目前还没有根除HPV的办法,西医对尖锐湿疣的主要采用外治疗法,去除可见疣体,并尽量减少复发。临床上所使用的外治疗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优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疗程较长,局部创面水肿、糜烂溃疡及疼痛或操作复杂等。 中药外治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近十余年来,中药外治法在治疗尖锐湿疣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显示具有简便易行、不良反应小和费用较低等优点。 本研究是中药保疣清(暂用名)外用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研究。 二、目的 对保疣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作客观、规范评价。 三、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组用保疣清,对照组用0.5%鬼臼毒素,将207例符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尖锐湿疣诊疗规范》诊断标准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外用治疗,并按病灶的发病部位、类型和直径分为3层。分别观察各层治愈率、疗程、不良反应发生和复发率等。 四、结果 保疣清总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3个分层(即病灶部位、类型和疣体直径)中,保疣清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于龟头部、病灶<0.5cm中(p<0.01)。保疣清组在疗程方面具有明显的绝对优势。在局部水肿和创面情况方面,保疣清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保疣清组的疼痛反应高于对照组,但不影响治疗。保疣清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保疣清组易位再发率较高,而对照组的原位复发率高(p<0.05)。 五、结论 保疣清是一个具有能使疣体一次脱落、不良反应小和复发率较低等优点的尖锐湿疣外治中药,为尖锐湿疣的外治疗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齐成英,李霞,王县[5](2001)在《Bpm红外光治疗外阴搔痒38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津,周赞华[6](200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尖锐湿疣55例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史惠蓉,常青,乔玉环[7](1996)在《风冷式红外光医用多功能治疗仪治疗外阴尖锐湿疣120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风冷式红外光医用多功能治疗仪治疗外阴尖锐湿疣120例报告史惠蓉,常青,乔玉环(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尖锐湿疣是全球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剧增,已跃居我国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成为妇产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尖锐湿疣的治疗目的...

黄丽春[8](1992)在《国内耳穴治疗动态》文中认为 耳穴诊断治疗学在广泛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上,已逐步形成独具我国特色、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中国针灸学中的分支学科,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外对耳穴诊治的研究也方兴未艾。耳穴治疗疾病已达200余种,遍及了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并广泛用于美容、减肥、戒烟、戒酒、预防疾病,抗衰老、纠正胎位、手术麻醉等各方面,在刺激耳穴的方法上,除传统的耳毫针针法,增加了耳穴贴压法、埋针法、灸法、按摩法、耳穴治疗模法等20余种。耳穴麻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医学院校和研究部门还从经络、神经、物化学、组织化学和核医学等方法,对耳穴与内脏相关性进行实验和人体观察。在单穴的验证、耳穴穴位的特异性

二、Bpm红外光治疗外阴搔痒3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pm红外光治疗外阴搔痒38例(论文提纲范文)

(1)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理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文献综述部分
    综述一 湿疹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中对湿疹的论述
        1.1 古代文献中对湿疹命名的论述
        1.1.1 按部位划分
        1.1.2 以病因病机归类
        1.1.3 依据临床症状命名
        1.2 古代医家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湿邪困脾
        1.2.2 心火亢盛
        1.2.3 血虚风燥
        1.3 关于湿疹辨证论治的探讨
        2. 现代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2.1 近现代名老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2.2 湿疹的外治法
    综述二 湿疹发病的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1 炎症机制在湿疹发病中的意义
        1.1 Th细胞群在湿疹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1.2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在湿疹发病中的意义
        1.3 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对湿疹发病的意义
        2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抗炎机制研究
        2.1 中药抗变态反应
        2.2 中药抑制LTB4生成
        2.3 中药对细胞因子的作用
        2.4 中药抗组胺
        2.5 抗感染
    综述三 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1. 关于皮肤屏障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1.1 角质形成细胞及细胞间脂质
        1 2 蛋白家族
        1.2.1 水通道蛋白
        1.2.2 角蛋白
        1.2.3 中间丝相关蛋白
        1.3 角质包膜
        1.4 皮脂膜
        1.5 抗菌肤及观态抗菌肽
        2. 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因素
        2.1 表皮结构及功能
        2.2 外界因素
        2.3 理化因素
        2.3.1 钙离子
        2.3.2 表皮PH值
        2.3.3 酶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病例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设计
        2.2 分组方法
    3 疗效判定标准
        3.1 主要疗效指标:皮损临床症状
        3.2 次要疗效指标:瘙痒改善情况
        3.3 疗效判断标准
        3.4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变化分析
        5.3 两组靶皮损面积积分分析
        5.4 两组瘙痒疗效比较
        5.5 皮损总体疗效
        5.6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5.7 随访
    6 讨论
        6.1 湿疹病因病机的探讨
        6.1.1 湿疹与六淫之风湿热邪
        6.1.2 湿疹从血论治
        6.2 立法依据与组方分析
        6.2.1 立法依据
        6.2.2 组方分析
        6.3 疗效评价
        6.3.1 临床疗效评定
        6.3.2 临床皮损面积评分结果
        6.3.3 瘙痒症状的改善
        6.3.4 安全性及复发率
    7 结论
第二部分 凉血祛湿止痒汤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
    实验一 凉血祛湿止痒汤对小鼠湿疹模型皮损的形态学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制备
        1.2 实验对象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器材
        2 动物造模
        3 分组及给药
        4 观察指标
        4.1 皮损疗效评定方法
        4.2 皮损总体疗效评定方法
        5 统计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一般资料
        6.2 皮损疗效评定
        6.3 皮损总体疗效评定
        6.4 实验动物皮损形态图
        7 实验分析与讨论
    实验二 凉血祛湿止痒汤对小鼠炎症肿胀影响的实验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制备
        1.2 实验对象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器材
        2 动物造模
        3 分组及给药
        4 取材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统计方法
        7 实验结果
        7.1 凉血祛湿止痒汤对小鼠模型皮损厚度差的影响
        7.2 凉血祛湿止痒汤对小鼠模型皮损肿胀度的影响
        8 实验分析与讨论
    实验三 凉血祛湿止痒汤对小鼠皮损IL-2、IL-4、LTB4表达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制备
        1.2 实验对象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器材
        2 动物造模
        3 分组及给药
        4 取材方法
        5 实验方法
        5.1 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2、IL-4的含量
        5.2 检测皮损中LTB4含量
        6. 统计方法
        7 实验结果
        7.1 四组血清IL-2, IL-4检测结果比较
        7.2 皮损中LTB4检测结果比较
        8 实验分析与讨论
    实验四 RT-PCR检测皮损中AQP3mRNA表达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制备
        1.2 实验对象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器材
        2 动物造模
        3 分组及给药
        4 取材方法
        5 实验方法
        5.1 引物设计
        5.2 实验准备
        5.2.1 提取样本总RNA
        5.2.2 RNA质量检测
        5.3 反转录
        5.4 Real-Time PCR
        5.4.1 反应体系
        5.4.2 Real-Time PCR检测
        6 检测指标
        7 统计方法
        8 实验结果
        8.1 熔解曲线分析
        8.2 扩增曲线分析
        8.3 凉血祛湿止痒汤对小鼠背部皮肤中AQP3mRNA电泳图
        8.4 凉血祛湿止痒汤对小鼠背部皮肤中AQP3的影响
        9 实验分析与讨论
    实验五 Western blot检测皮损中AQP3蛋白表达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制备
        1.2 实验对象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器材
        2 动物造模
        3 分组及给药
        4 取材方法
        5 实验方法
        5.1 试剂配制
        5.2 提取总蛋白、测定蛋白浓度
        5.3 制备SDS-PAGE胶
        5.4 蛋白样本变性、电泳
        5.5 凝胶转膜及其检测
        6 检测指标
        7 实验结果
        8 实验分析与讨论
讨论部分
    1 中医关于湿疹的论述
    2 西医湿疹发病机制的研究
        2.1 流行病学
        2.2 西医对湿疹病因的认识
        2.3 抗炎机制在湿疹治疗中的意义
        2.4 屏障功能在湿疹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3 凉血祛湿止痒汤方药分析
    4 凉血祛湿止痒汤的药理学分析
        4.1 中医方义分析
        4.2 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 实验结果分析
        5.1 凉血祛湿止痒汤的抗炎作用
        5.2 凉血祛湿止痒汤的抗变态反应作用
        5.3 凉血祛湿止痒汤修复屏障功能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湿疹患者临床观察表
致谢

(2)中药外用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文献综述
    一 中医对外阴硬化性苔癣的研究进展
        1 病名阐述
        2 病因病机
        3 辩证论治
    二 现代医学对外阴硬化性苔癣的研究进展
        1 病名阐述
        2 病因
        3 发病机制
        4 病理学变化
        5 现代治疗进展
临床观察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疗效结果判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外阴硬化性苔癣的病因病理及治疗的研究
    2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3 方药分析
    4 中药坐浴及消白膏治疗本病的优势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详细摘要

(3)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传统医学对于带下病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对带下病的认识及研究现况
        (一) 病名的确定
        (二) 病因病机的研究
        (三) 中医临床研究
    三、现代医学对带下病的认识
    四、带下病的现代医学诊断方法的研究
    五、带下病的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研究
第二章 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治疗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带下病的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 临床研究设计
        (二) 随机化方法
        (三) 治疗方案与用药
        (四) 疗程
        (五) 观测指标与观察方法
    四、疗效判定标准
        (一) 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疗效判定标准
        (二) 中医证候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标准
    五、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六、临床研究记录
    七、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八、临床研究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九、统计学处理
        (一) 数据管理
        (二) 数据分析
    十、研究结果
        (一) 患者基线特征的可比性分析
        (二) 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三) 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四) 安全性检测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一、现代医学对非炎性带下病的认识
    二、完带汤加味及中药外洗方治疗非炎性带下病的药物研究
    三、完带汤治疗非炎性带下病的疗效分析
        (一) 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二) 中医证候主要症状指标比较
        (三) 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季期臀表流文状况
致谢

(4)保疣清外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中医对尖锐湿疣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西医对尖锐湿疣的认识和外治疗法现状
保疣清外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3 临床资料
    4 疗效分析
    5 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7 典型病例介绍
    8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Bpm红外光治疗外阴搔痒3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四、Bpm红外光治疗外阴搔痒3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凉血祛湿止痒汤治疗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理实验研究[D]. 贾苑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2]中药外用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观察[D]. 张英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3)
  • [3]完带汤加味合并中药外洗治疗脾虚型非炎性带下病的临床研究[D]. 徐美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4]保疣清外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D]. 周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4)
  • [5]Bpm红外光治疗外阴搔痒38例[J]. 齐成英,李霞,王县.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1(01)
  • [6]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尖锐湿疣55例疗效分析[J]. 王津,周赞华. 今日科技, 2000(12)
  • [7]风冷式红外光医用多功能治疗仪治疗外阴尖锐湿疣120例报告[J]. 史惠蓉,常青,乔玉环. 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6(S1)
  • [8]国内耳穴治疗动态[J]. 黄丽春. 针灸学报, 1992(02)

标签:;  ;  ;  ;  ;  

Bpm红外线治疗外阴瘙痒3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