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液简易集中供液装置的设计

透析液简易集中供液装置的设计

一、透析液简易集中供液装置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沉,曾冬冬,陆文杰,卢晶[1](2021)在《方舱血液透析治疗室的构建设想》文中指出目的针对大疫情时期许多透析患者救治难的需求,设计一种新的医疗装备,解决透析患者的生存问题。方法在方舱内部搭建支撑血液透析机运行的基础配套硬件与床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机治疗方案对比,配备隔离、通风、排污、消毒设施应对交叉感染问题,采取便于运输、吊装、部署的模块化设计。结果方舱透析室能提高治疗效率2.5倍、医疗场地利用率4.17倍,节省护理人力资源76%,室内压差>10 Pa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并能在13 h内完成部署投入使用。结论该方舱具有治疗效率高、预防交叉感染、机动性强、易于部署、灵活支援的特点,为新冠疫情期间的透析患者实现正常治疗提供一种新的解决办法。

郭鹏[2](2020)在《不同基质和灌溉模式对封闭式槽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为降低封闭式槽培番茄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进一步提高番茄的产量改善番茄的品质。本试验应用国家蔬菜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封闭式基质槽培系统,通过试验研究珍珠岩与岩棉基质栽培对槽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适宜的营养液灌溉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营养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珍珠岩基质的容重要大于岩棉基质容重,但均在理想范围内;珍珠岩基质的总孔隙度为77.00%,气水比为0.97,与岩棉基质相比更加接近番茄基质栽培的适宜范围。珍珠岩基质与岩棉基质的持水孔隙度分别为30.80%和35.70%。珍珠岩基质与岩棉基质相比持水性较差。两者的EC值均较低,但岩棉基质的p H值范围为6.0~8.3,大于珍珠岩的7.0~7.5。在栽培试验对比中,T1与CK处理的果实品质各项指标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高于T2处理,T2处理的单株总产量显着低于T1与CK处理35.91%和36.36%,T1与CK处理差异不显着,从经济收益来看,T1处理的经济收益明显高于T2与CK处理。所以封闭式槽培系统下适宜的栽培方式为T1处理—珍珠岩常规栽培定植株数为2230株/667 m2。(2)不同灌溉模式中,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均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灌溉量达到A3处理时,茎粗与叶片数随灌溉频率的增加而减小。总体来看,植株的干鲜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果实品质与产量均随着灌溉量和灌溉频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A3B3处理番茄产量最高,A2B5与A3B3的果实品质最好,但产量和果实品质与A1B7相比均无显着差异,且A1B7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A2B5与A3B3处理的平均单株用水量比A1B3高28.26%和21.74%。综合评价,以珍珠岩为基质的槽培番茄系统以A1B7处理的灌溉模式最好,即番茄每天每株的灌溉量为1L,灌溉频率为7次时对番茄果实的产量与营养品质影响不大,又可以实现较高的水肥利用。

黎俊德,徐建波,苏敏[3](2020)在《呼吸机呼出盒自动清洗消毒装置的设计》文中提出呼吸机呼出盒自动清洗装置是专为Maquet呼吸机呼出盒清洗消毒设计的,包括水路单元,负责清洗、消毒;摇摆机构,可以提高清洗效率;气路单元,负责干燥呼出盒。其原理是利用多酶溶液和水将呼出盒洗净,消毒液浸泡对其消毒,然后空气吹干。全程实现自动化控制,有效节省清洗剂的使用量,缩短清洗时间和周期,达到提高呼吸机使用频率的目的。

王延新[4](2019)在《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T-2毒素(T-2 toxin,T-2)主要是由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之一,其污染水平高,毒性强,主要存在于小麦、玉米等污染谷物中,对人畜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最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然而,药物滥用造成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问题,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目前常用的有毒有害物的快速筛查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其方法简单、灵敏度高、成本较低等优点在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及环境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实现对检测信号的放大、改善免疫检测方法结果重现性差、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高等问题。研究工作如下:方法一:利用间接酶联反应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纳米金颗粒/单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AuNPs/SWNTs/CS)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以T-2、丁二酸酐为原料合成了T-2的半抗原化合物T-2-HS,用EDC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卵血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完全抗原T-2-HS-OVA;通过电沉积方法和物理沉积方法分别将纳米金颗粒及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修饰到抛光后的裸电极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方法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通过观察电镜表征结果及电流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电极修饰成功;将T-2-OVA与功能化AuNPs/SWNTs/CS材料共价结合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用于检测T-2毒素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初步构建成功;最后,在电极表面滴加碱性磷酸酶(ALP)标记的羊抗鼠IgG二抗,通过ALP催化反应底物中的α-萘酚磷酸盐(α-NP)产生电化学信号。该免疫传感器检测T-2毒素的线性范围为0.01-100μg/L,回归方程为y=-54.839x+137.57,相关指数R2=0.9986,检出限0.14μg/L。用该传感器检测添加T-2毒素的牛奶、猪饲料、猪肌肉、猪肝脏、猪肾脏样品,最低检测限(LOD)为0.21-0.67μg/L,最低定量限(LOQ)为0.66-1.72μg/L,按1LOQ、2LOQ、4LOQ水平向各空白样品中添加T-2毒素,获得良好的回收率95.70%-106.88%,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1.48%。通过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比考核,该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与LC-MS/MS方法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5,表明该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的检测结果切实可靠。成功构建了一种高灵敏性、高特异性和重现性的免疫传感器,为T-2毒素的现场分析提供了新技术。方法二:将受体分析方法与电化学检测进行结合建立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受体传感器用于β-内酰胺抗生素的快速检测。前期本实验室已研究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高且稳定性好的突变BlaR-CTD受体蛋白,首先,对该蛋白进行了纯化;然后,合成了石墨烯/硫堇复合材料和酶标记药(HRP-AMP),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技术鉴定;利用直接免疫反应原理以及酶标药中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对H2O2的催化反应,以硫堇作为有效电子转移介体,实现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检测。该电化学受体方法在0.1-8μg/L范围内,峰值电流信号值与头孢喹肟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6.745x+117.06,相关指数R2=0.9946,灵敏度为0.16μg/L。此外,用该传感器检测添加头孢氨苄、头孢喹肟、头孢噻呋、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的牛奶样品,最低检测限(LOD)分别为14.88μg/L、2.46μg/L、17.16μg/L、0.06μg/L、0.21μg/L,最低定量限(LOQ)依次为36.09μg/L、5.40μg/L、41.45μg/L、0.13μg/L、0.42μg/L。按1LOQ、2LOQ、4LOQ、MRL水平向牛奶中添加头孢氨苄、头孢喹肟、头孢噻呋、青霉素G、氨苄西林,获得良好的回收率84.89%-102.44%,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1.34%,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比考核,该电化学受体分析方法与LC-MS/MS方法相关性良好,相关指数为0.9995,表明该电化学受体分析方法的检测结果切实可靠。成功构建了性能优良的直接电化学受体传感器,为实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快速筛查及现场分析提供了新方法,且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成本低。

李兴汉[5](2018)在《血透机系统建模仿真与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社会老龄化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医疗技术的进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检出数量日益增多。血液透析治疗有了很大的社会需求,透析机是用于血液透析的重要设备。当前国内透析机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导致透析成本高昂,研制国产透析机变得极具现实意义。透析机的液路元件众多,安全性能要求高。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大量的故障排查、透析效果和透析安全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故此,本文针对新型透析液路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并且设计了一套用于检测透析机透析效果的装置。首先,在透析机原理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其液路系统的结构组成,应用AMESim平台,通过建立超滤模块、容量平衡模块、体外透析模块和一些基本元件的仿真模型,再将液压元件的物理参数,按流量和压力的理论值转化为AMESim模型的基本参数,得到整个液路的系统模型,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其次,通过对上述模型的研究,将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对比,分析液路系统原理的可靠性。并运用仿真模型优化液路系统,协助解决透析机研发过程中部分液路故障问题。另外,针对透析机样机的功能和适用环境,设计了一种检测透析效果的物理装置,该装置由液路和控制两个部分组成。液路部分设计成一种类似人体血液循环的模拟循环液路,该液路中能够配制混有不同浓度毒素(肌酐、尿素和血钾等)。在控制部分中,基于PID算法分别实现了温度、流量和压力的控制,检测仪的上述参数通过CAN通信协传送到透析机的上位机作显示和分析。搭建的透析检测平台,经过控制参数的整定,满足动态性能要求。最后,将透析检测仪与透析机样机联合起来,模拟临床透析,通过配置一定浓度的肌酐(尿素、血钾等)进行透析效果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表明:1)优化后的新型透析机样机能够有效透析,其设计合理;2)透析检测仪合格,可以在透析样机和临床透析的研究中进一步应用。

黄华生[6](2017)在《B公司产品灌装量稳定性控制6σ改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灌装机械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食品、化工、药品、日用品等行业,并开始向其它应用领域发展,是包装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长足进步,作为食品、药品生产必不可少的灌装机械,在过去的40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手动、半自动,到现在的全自动,机械结构上更复杂;灌装速度从每天几百膨胀到每分钟几千,速度飙升了上万倍;新的在线检测装置、配套完备的计量装置、影像技术的发展,为灌装机的智能化提供了新的空间,如此快速的变化促使灌装机的更迭狂飚。特别是现代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也日渐提高,高端灌装设备的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对于使用灌装设备的生产企业来说,一台灌装设备的采购费用,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在新设备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淘汰相当不经济,不淘汰持续使用将同样会面临产能、效率低下,难以在行业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问题。B公司作为一个年产腹膜透析液109000000袋以上大型国际化企业,是该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但企业要在业界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生存、发展甚至壮大,需要不仅仅是不遗余力地更新换代设备,引进新技术,更需要不断地优化现有的设备,以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产品。随着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消费者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现代的灌装技术在提高速度指标的同时,越来越趋向于灌装量的稳定性研究,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快速的灌装速度,以及精确的灌装量,是所有灌装机重要的技术指标。但这两个是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过快的灌装速度往往难以提供足够时间给到灌装容器中定容和测量以达到精确定量的目的,而太慢的灌装速度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灌装出足够多灌装量一致的产品,降低了生产效率。因而,使得每一次的灌装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达到规定目标值范围内,即保证确保产量的情况下,求得最大限度的稳定的灌装量,尽可能地把灌装量的离散程度减小,压缩变化范围,降低σ水平,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要求。然而影响灌装σ稳定性因素相当多,从灌装的管道设计、泵压水平,到灌装嘴的分布,以致于阀门动作响应速度,以及PLC运行程序、现场信号检测反馈速度、阀门制式、补灌装物、容器大小等等工序,都是影响灌装量稳定的因素。对每一个因素都进行检测分析改善,不但工作量巨大,而且往往不得始终,因此,如何找到关键的影响因子,并有针对性地对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改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得相当的重要。本文就灌装稳定性改善这种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充分利用6σ管理工具,利用经典的DMAIC解决流程,通过现场收集数据,按工序控制流程分解分析,并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汇总CPK参数,并对设备进行DOE数据实验,对影响灌装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定义、测量、分析、改善并验证,应用执行以及控制,最终提出可行性方案,将灌装量稳定地控制在目标水平范围内。在整个过程中,建设性地探讨6σ管理在灌装行业中的应用,以及DMAIC改进模式的制造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李淑玲[7](2016)在《MD公司腹膜透析机项目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带动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改革开放我国加入WTO后,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速度迅猛,医疗机构的完善带来了全国性的老龄化趋势,同时由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导致的尿毒症患者越来愈多,甚至趋于年轻化,终末肾病患者面对高额的换肾费用望而却步,只能依靠透析机来缓解病痛延续生病,而血液透析机的透析过程必须在医疗机构完成,且费用高,给家庭偏远不便、整体收入较低的慢性肾病患者的家庭带来难以应对的经济负担。面对此种状态,MD公司出于为患者考虑的角度,满足企业战略目标拟发展腹膜透析机项目,为广大困难患者家庭提供腹膜透析机的需要。根据国家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连续多年慢性肾病患者的增加,导致腹膜透析机的市场前景很好,在此情况下未来的家用全自动腹膜透析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给MD企业这样的医疗企业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腹膜透析机项目的实施也面临着挑战和压力,是否能够顺利开展,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需要企业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做好投资经济分析,方可以保证项目能够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医疗器械产业化可以借鉴的企业不多,经验很少,并且项目的投资金额较大可控性小、项目周期时间长,待项目建成后是否能够收回成本,需要通过对项目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同时对项目的进度分析、投资资金估算、资金筹备和场频销售收入预算进行总结,并完成项目的经济分析,经济分析主要有经济效益预测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完成预算;最后对项目实施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控制措施和实施保障。通过掌握项目的产业化项目评价研究结果,判断该项目的投资回报情况符合MD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且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持。

孔赛赛[8](2016)在《三鑫1008B血液透析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迈进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和医疗改革等因素,使得近年来我国医疗市场发展迅猛,据调查,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然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我国医疗器械基本还处在模仿国外技术的层面,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相对不足。作为有着“人工肾”之称的血液透析机,国内医院使用的基本都是国外品牌,国内虽有机构或企业从事血液透析机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但存在系统不稳定等诸多不足,尤其是血液透析机界面设计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在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易学易记性等发面存在不足,不仅增加了用户的认知负荷和记忆负担,而且极易造成误操作的发生,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作者希望能在国内血液透析机发展现状的改善方面做出一份努力,在充分研究现有产品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血液透析机界面的自主开发。本文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分析和研究:一、对国内外医疗设备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总结交互界面设计的相关理论和重要作用,进而提出进行医疗设备交互界面设计研究的重要意义;二、基于文献研究和医院调研,进行用户体验和可用性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用户体验和可用性在医疗设备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意义;三、基于充分的文献研究、用户调研、问卷调查等设计方法,对血液透析机功能界面、用户特征和使用场景等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医疗设备界面设计的相关原则;四、以用户为中心,坚持医疗设备界面的设计原则进行血液透析机交互设计以及界面元素的设计;五、进行血液透析机界面设计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马飞[9](2015)在《金属加工液净化再生过程与设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切削加工方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污染仍然很大。非传统的干切削、喷气冷却和液氮冷却干式加工是主要加工方式,干加工方式既有有点也有缺点,因此离全面取代水基切削液的湿式加工还相当遥远,高性能绿色环保型水基金属切削液的开发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处理金属加工液废液的方法有很多并且已趋于成熟,但这些方法无一例外地造成金属加工液中大量有效成分的损失,研究一种对处理成本低、节能减排且对人类无害、对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金属加工液失效原因,调查分析后设计研发了金属加工液净化再生设备。既能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又节能减排,更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一举三得。金属加工液净化再生主要分为来水调节系统、溶气释气系统、臭氧紫外杀菌系统、共凝聚气浮系统和排水排渣系统,其中溶气释气系统先使用臭氧后使用空气做溶气;共凝聚气浮系统为二级气浮,一级分离区与二级分离区分别对应两套混凝剂加药管线;杀菌方式为臭氧杀菌与紫外杀菌联合作用。金属加工液净化再生设备在调试期连续进水运行,控制金属加工液进水流量为600L/h,循环周期为1小时。溶气系统中臭氧或空气进气量为7%,总溶气水进水量在350L/h左右,其中一级分离区210L/h,二级分离区140L/h;溶气泵处压力调节为0.5MPa;设备循环运行5小时,每循环一次即每隔一小时取一次水样,通过检测加工液pH、电导率、COD、细菌总数、含油量、固体悬浮物等指标,确定设备最佳循环时间为2小时。金属加工液净化再生设备循环净化2小时后:出水PH稳定在8.5左右;在净化过程中,加工液电导率几乎稳定不变;出水COD损失率小于10%;杀菌率可达到99.6%;出水含油量去除率达到90%以上;出水悬浮物去除率达95%;过滤性能远优于原水;出水颜色为原本白色变为乳白色,难闻的臭味也消失。净化再生后金属加工液贮存安定性、pH值、消泡性、防腐蚀性和防锈等性能经国标法测试满足GB6144-85。实验结果表明用“二级混凝气浮分离技术+臭氧紫外杀菌”技术净化金属加工液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以此方法设计研发的金属加工液净化再生设备净化后出水达标,证明设备有效。

魏文浩[10](2015)在《单分散微球制备装置的构建及载COL海藻酸钙—壳聚糖复合微球制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口服给药是最广泛的临床给药途径,但直接口服秋水仙素(COL)等药物会引起较大毒副作用。微球药物缓释作为目前口服药物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有望缓解这一问题。目前微球药物缓释的可选材料众多,其中天然生物可降解材料较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但常规工艺制成缓释载体后,存在药物释放速度过快的缺点。海藻酸钠(SA)和壳聚糖(CS)是两种源自海洋、储量巨大的多糖聚合物,两者电性相反,都可制成无毒的离子型凝胶。本文旨在利用这两种聚合物,针对COL的药物特性,在不引入化学交联剂的情况下,通过微球制备工艺的改进,提高微球的均一性、机械强度等质量指标,实现COL口服后的可控释放。本文设计构建了一种由CS和SA制备新型微球。该微球由内部致密度较高的海藻酸钙微球(CA),以及在外部致密度相对较低的壳聚糖微球(CS)球组成。其中CA微球均匀镶嵌在CS微球内部。通过对搅拌桨的改进,实现对搅拌乳化法制备离子型CA微球的工艺改进,制备了尺寸较小(<10μm)的单分散CA微球。新型搅拌桨可使乳化体系中的流场成为圆柱回转区,使乳化体系整体做绕搅拌轴的圆周运动,进而使体系内液滴在乳化过程中失去部分水分,发生浓缩;SA浓度由添加时的2%最多提高到固化前的21%以上。在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下,CA微球的分散系数最低可达到0.51,优于改进前的1.42,明显低于改进前。依据微流体装置中的聚焦流成球原理,采用柱状流,设计了新型微流体装置,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同类装置易堵塞、难清洗、低产量的缺点。装置利用内流流速、外流流速、水相黏度来控制微球的制备。优化制球条件后,发现在单条微通道内,内流流速控制在0.2mL/h至4mL/h,外流的流速控制10mL/h至80mL/h,CS浓度低于6%的情况下,可制备粒径连续、可控的单分散微球,其粒径范围为25.1pm到231.4pmm。将微流体装置进行高通量设计后,单组进样设备下的制球速度可由2.74mL/h提升到22.51mL/h。将CA微球分散至CS溶液中,在微流体装置下制备了新型复合微球。复合微球的粒径随着内部微球的添加量增多而增大,粒径的分布为31.7μm到201.4μm,分散系数低于0.58±0.016,电镜观察发现,内部微球镶嵌在CS形成的网状结构中,复合微球表面存在致密的TPP-CS-SA层。利用MTT法测定了复合微球毒性,结果显示复合微球在50-5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HeLa细胞没有显着毒性。利用直接载药和浸泡载药两种方法对内部微球进行COL装载,其最大载药量分别为1.41%和26.7%,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将浸泡载药后的内部微球,制备为载COL复合微球。利用透析法研究复合微球内部微球含量、粒径调整对其在连续的胃肠道模拟液中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内部微球粒径由3.17μm增大6.43μm,其在胃模拟液中,2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由18.50±2.51%降低到14.34±1.32%,其在模拟肠液中,12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由72.18±3.34%降低到68.37±2.82%,说明内部微球尺寸的增大有助于降低复合微球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下的COL释放速度。当内部微球的添加量由1%上升到5%,其载药量由0.092%上升到0.57%,但其在胃模拟液(pH1.2)中,2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由27.72±2.51%降低到19.07±1.32%,其在模拟肠液(pH7.4)中,12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由83.21士3.41%降低高到74.42±1.72%,说明内部微球添加量的增大,尽管有助于提高复合微球的COL载药量,但同时也会加快其中的药物释放速率。利用透析法分析复合微球制备过程中的CS浓度调整对其在连续的胃肠道模拟液中的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S浓度由2%提高到6%,复合微球的包封率由73.62%上升到81.57%,其在胃模拟液(pH1.2)中,2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由24.17±2.51%降低到19.07±1.32%,其在模拟肠液(pH7.4)中,12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由83.42±3.41%降低到74.39±1.72%,说明高浓度的CS在提高COL的包封率同时,还有助于控制其在模拟肠胃液中的缓释速度。利用透析法比较复合微球与普通CS微球在连续的胃肠道模拟液中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在胃模拟液(pHl.2)中,2h内复合微球的药物累积释放率为19.07±32%,普通微球为57.04±1.29%在模拟肠液(pH7.4)中12h的内复合微球药物累计释放率为89.42±2.12%。普通微球为74.13±2.07%。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在0-2h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公式,在2-8h发现其更符合Higuch方程的特点,可以缓和早期胃酸条件下的突释现象,在肠液环境中表现出更平稳的COL缓释。本文通过对搅拌桨的改进,研究了乳化法下单分散,高致密度的海藻酸钙(CA)微球的制备体系。通过对聚焦流原理下液滴断流方式的优化,设计制备了制球速度更快,制备过程更稳定的微流体装置。并通过两种制球方式的组合,制备了新型的复合微球。包载COL后复合微球在体外模拟肠胃液的缓释中的表现出较常规方法更好的可控性,有望成为COL类药物新的研发方向。

二、透析液简易集中供液装置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透析液简易集中供液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方舱血液透析治疗室的构建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构建方法
    1.1 总体结构布局
    1.2 构建原则
    1.3 反渗水供应系统
    1.4 供电系统
    1.5 排污系统与污物通道
    1.6 透析液供应系统
    1.7 照明系统
    1.8 血液透析机
    1.9 信息化管理系统
    1.1 0 通风系统
    1.1 1 消毒措施
    1.1 2 消防措施
2 应用效果分析
    2.1 治疗效率
    2.2 院感问题
    2.3 机动性与部署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2)不同基质和灌溉模式对封闭式槽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无土栽培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土栽培基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无土栽培营养液供给国内外现状
    1.3 不同基质和栽培密度对植物的生长影响
    1.4 不同供液模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封闭式基质栽培的优点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珍珠岩与岩棉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珍珠岩与岩棉基质的理化性质
        2.2.2 不同处理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2.2.3 不同处理对番茄干鲜质量的影响
        2.2.4 不同处理对番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5 不同处理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2.2.6 不同处理对番茄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
        2.2.7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2.2.8 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灌溉模式对封闭式槽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灌溉模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3.2.2 同灌溉模式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3.2.3 不同灌溉模式对番茄光合色素的影响
        3.2.4 不同灌溉模式对番茄叶片光合参数
        3.2.5 不同灌溉模式对番茄植株干鲜质量的影响
        3.2.6 不同灌溉模式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
        3.2.7 不同灌溉模式对不同深度番茄根系分布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3.3.1 不同灌溉模式对番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3.3.2 不同灌溉模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3.3 不同灌溉模式在番茄生长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呼吸机呼出盒自动清洗消毒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呼出盒消毒的必要性和目前国内Maquet呼出盒消毒方法
2 呼出盒消毒装置设计要求
3 消毒装置的设计原理及系统结构
    3.1 呼出盒消毒装置
    3.2 呼出盒摇晃装置
4 呼出盒清洗消毒流程
5 小结

(4)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1.1 T-2 毒素的毒性危害与限量标准
        1.1.2 霉菌毒素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1.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残留的危害
        1.1.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 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1.2.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分类
        1.2.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建立T-2 毒素电化学免疫方法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3.2 建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电化学方法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2 基于AuNPs/cSWNTs/CS纳米复合材料T-2毒素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1.3 溶液的配制
        2.1.4 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2.1.5 壳聚糖-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
    2.2 电化学免疫方法的建立
        2.2.1 工作电极的修饰
        2.2.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条件的选择
        2.2.3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2.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2.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初步应用
        2.3.1 样品处理
        2.3.2 电化学检测
        2.3.3 检测限和定量限
        2.3.4 添加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2.3.5 重复性和稳定性
        2.3.6 特异性
        2.3.7 方法对比考核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抗原的鉴定
        2.4.2 复合材料的表征
        2.4.3 工作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2.4.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条件的选择
        2.4.5 标准曲线
        2.4.6 电化学免疫传感方法的检测
        2.4.7 稳定性
        2.4.8 方法对比考核
    2.5 讨论
        2.5.1 抗原的制备和鉴定
        2.5.2 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2.5.3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2.5.4 实验条件的优化
        2.5.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性能分析
    2.6 小结
3 基于石墨烯/硫堇复合材料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电化学受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3.1 材料试剂
        3.1.1 药品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试剂的配制
        3.1.4 蛋白纯化
        3.1.5 酶标记物的制备
        3.1.6 石墨烯硫堇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3.2 电化学受体传感器的构建
        3.2.1 受体传感器的构建
        3.2.2 电化学受体传感器检测条件的优化
        3.2.3 标准曲线的建立
    3.3 牛奶样品中β-内酰胺抗生素的检测
        3.3.1 牛奶样品处理
        3.3.2 电化学检测
        3.3.3 检测限和定量限
        3.3.4 回收率
        3.3.5 方法对比考核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蛋白的纯化
        3.4.2 酶标记物的鉴定
        3.4.3 GO/TH复合物材料的表征
        3.4.4 工作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3.4.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条件的优化
        3.4.6 标准曲线
        3.4.7 电化学受体分析方法检测牛奶样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4.8 方法比对考核
    3.5 讨论
    3.6 小结
4 文献综述
    4.1 前言
    4.2 碳纳米材料及其性能
    4.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4.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作者简介
附录 Ⅱ—原始数据
附录 Ⅲ—电化学工作站NOVA操作规程
致谢

(5)血透机系统建模仿真与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发展历程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血液透析机的发展历程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工作目标
    1.4 本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血透机液路系统设计与透析检测仪介绍
    2.1 血液透析原理与组成
        2.1.1 血液透析原理
        2.1.2 血透机的组成
    2.2 透析液路系统设计
        2.2.1 压力调节模块
        2.2.2 透析液配比模块
        2.2.3 温度控制模块
        2.2.4 容量平衡与超滤模块
    2.3 透析检测仪组成模块介绍
        2.3.1 模拟液循环模块
        2.3.2 体温控制模块
        2.3.3 动静脉压力调节模块
    2.4 液路仿真模型应用介绍和透析效果检测方法
        2.4.1 液路系统仿真模型的应用场合
        2.4.2 透析效果检测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MESim平台及透析液路元件建模研究
    3.1 AMESim平台的应用
        3.1.1 AMESim平台的特点
        3.1.2 AMESim平台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3.2 液压基本元件建模
        3.2.1 基本容性元件建模
        3.2.2 基本阻性元件建模
        3.2.3 基本感性元件建模
    3.3 透析液路中液压基本元件建模
        3.3.1 液压泵模型
        3.3.2 液压缸模型
        3.3.3 容积腔模型
        3.3.4 液压控制阀与节流口模型
        3.3.5 管道模型
    3.4 仿真中透析液属性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血透机液路系统建模研究与仿真分析
    4.1 容量平衡模块的仿真模型
    4.2 超滤泵仿真模型
    4.3 透析仿真模型
    4.4 液路系统原理仿真分析
        4.4.1 系统流量特性曲线
        4.4.2 系统压力特性曲线
    4.5 仿真模型在液路系统优化与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4.5.1 液路系统优化
        4.5.2 液路故障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透析检测仪的设计
    5.1 透析检测仪的液路设计
    5.2 透析检测仪的监测系统设计
        5.2.1 体温控制传感器
        5.2.2 动脉压力检测传感器
    5.3 透析检测仪的控制系统设计
        5.3.1 检测仪的硬件设计
        5.3.2 检测仪的软件设计
        5.3.3 模拟体温的算法设计
        5.3.4 动脉压力调节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透析检测仪性能实验与透析效果分析
    6.1 透析实验的平台
    6.2 透析装置的流量误差
    6.3 透析装置的温度误差
    6.4 透析装置的压力监测
    6.5 透析机的透析效果测试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B公司产品灌装量稳定性控制6σ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σ
        1.1.1 灌装机的发展状况
        1.1.2 B公司背景及其发展战略
        1.1.3 灌装量稳定控制的重要性
    1.2 国外内6σ的发展
    1.3 项目目标、内容及问题
        1.3.1 项目现状
        1.3.2 目标的设定
        1.3.3 具体内容
第二章 灌装量稳定性控制改善研究项目定义
    2.1 灌装量稳定性控制改善研究定义阶段
        2.1.1 客户的声音
        2.1.2 业务的声音
        2.1.3 战略的声音
        2.1.4 流程的声音
        2.1.5 客户的需求
    2.2 PROJECTY
        2.2.1 问题范围的界定
        2.2.2 需要被衡量关键Y
第三章 灌装量稳定性控制改善研究项目测量
    3.1 灌装量测量系统
        3.1.1 测量系统介绍
        3.1.2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3.2 流程基线
        3.2.1 生产过程数据收集
        3.2.2 流程工序稳定性
第四章 灌装量稳定性控制改善研究项目分析阶段
    4.1 寻找潜在的X’S
        4.1.1 工序流程介绍
        4.1.2 头脑风暴分析
        4.1.3 因果图分析
    4.2 找到关键的X’S
        4.2.1 因果矩阵
        4.2.2 FMEA(失效模式分析)
        4.2.3 重要影响因素的确定及改善处理
        4.2.4 进一步的深度改善
    4.3 关键因素的实验设计(DOE)
    4.4 DOE
    4.5 因子数据代表性分析
    4.6 优化确认
第五章 灌装量稳定性控制改善控制阶段
    5.1 灌装量稳定性改善效果
    5.2 财务收益
    5.3 控制计划
        5.3.1 关键参数监控
        5.3.2 操作文件标准化(SOP)
        5.3.3 防呆、报警和系统可视化
第六章 6σ改善项目总结
    6.1 6σ项目总结
    6.2 B公司6σ推广
    6.3 B公司6σ项目收益
    6.4 B公司6σ推广的困难与挑战
    6.5 6σ应用注意要点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MD公司腹膜透析机项目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际发展历史及现状
        1.3.2 国内发展历史和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思路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项目投资的概述
        2.1.1 项目投资的概念
        2.1.2 项目投资的意义
        2.1.3 项目投资的环节
    2.2 项目评估理论的概述
        2.2.1 项目评估的含义
        2.2.2 项目评估的主要内容
    2.3 经济分析的概述
        2.3.1 经济分析的概念
        2.3.2 经济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 腹膜透析机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3.1 企业简介
    3.2 项目简介
        3.2.1 全自动覆膜机介绍
        3.2.2 项目的设想
        3.2.3 产品的技术特点
    3.3 项目的外部环境分析
        3.3.1 政策环境分析
        3.3.2 经济环境分析
        3.3.3 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分析
        3.3.4 技术环境分析
        3.3.5 市场环境分析
    3.4 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3.5 项目的市场需求预测
        3.5.1 全国医疗企业消费市场预测
        3.5.2 透析器械在医疗企业消费市场预测
        3.5.3 腹膜透析机在透析产品消费市场的预测
        3.5.4 国内透析病人年增长情况
第四章 MD公司腹膜透析机项目投资分析与财务评价
    4.1 项目进度分析
    4.2 项目估算
        4.2.1 投资估算依据
        4.2.2 投资估算
    4.3 项目资金筹备
        4.3.1 资金需求预算
        4.3.2 资金筹措
    4.4 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算
    4.5 项目财务评价
        4.5.1 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4.5.2 不确定性分析
        4.5.3 评价结论
第五章 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与实施保障
    5.1 风险类型
    5.2 风险的控制措施
        5.2.1 风险规避措施
        5.2.2 技术保障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三鑫1008B血液透析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际医疗设备市场现状
    1.2 血液透析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理论研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机界面的用户体验研究
    2.1 用户体验的相关概念
    2.2 用户体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用户体验发展史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国内研究现状
    2.3 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的产品界面设计原则
        2.3.1 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
        2.3.2 统一性原则
        2.3.3 简易性原则
    2.4 用户体验的核心——用户
        2.4.1 用户的定义和分析
        2.4.2 需求分析
        2.4.3 用户特征
    2.5 医疗设备人机界面的用户体验目标
    2.6 可用性相关研究
        2.6.1 可用性相关概念
        2.6.2 界面设计的可用性目标
        2.6.3 界面设计的可用性目标与用户体验目标的关系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血液透析机人机界面分析
    3.1 血液透析机工作原理
    3.2 医护人员操作界面
        3.2.1 透析
        3.2.2 清洗和消毒
    3.3 维修界面
    3.4 现有血液透析机界面特点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血液透析机交互设计
    4.1 血液透析机用户特征分析
        4.1.1 血液透析主要用户分析
        4.1.2 血液透析护士
        4.1.3 透析临床工程师
        4.1.4 透析患者
    4.2 血液透析机使用场景分析
    4.3 血液透析机界面设计原则分析
    4.4 血液透析机界面信息架构分析
    4.5 血液透析机交互方案的确定
    4.6 血液透析机交互方案特点
第五章 血液透析机界面设计
    5.1 血液透析机界面色彩的设计
        5.1.1 颜色对人生理和心理的重要作用
        5.1.2 报警、提示信息色彩的设计
        5.1.3 主界面色彩的设计
    5.2 血液透析机界面图标的设计
        5.2.1 数字界面图标的作用
        5.2.2 图标的尺寸
        5.2.3 图标的形状
        5.2.4 图标的色彩
        5.2.5 图标的风格
        5.2.6 血液透析机界面图标设计细节
    5.3 文字和刻度的设计
        5.3.1 文字设计的依据
        5.3.2 医护人员界面的文字设计
        5.3.3 维修界面的文字设计
        5.3.4 刻度的设计
    5.4 血液透析机界面设计评估与分析
        5.4.1 评估的过程
        5.4.2 评估的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血液透析机警告信息及其可能原因列表
附录B 血液透析机图标及界面效果图展示
附录C 血液透析机界面图标功能匹配度调查问卷
附录D 血液透析机维修界面功能流程图

(9)金属加工液净化再生过程与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金属加工液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1.3 金属加工液的失效原因及废液危害
    1.4 金属加工液的废液处理技术发展概况
        1.4.1 油基加工液的废液处理
        1.4.2 水基加工液的废液处理
    1.5 金属加工液的净化再生
        1.5.1 金属加工液的净化装置的研究进展
        1.5.2 国内外主要加工液净化理论及装置
    1.6 结语
    1.7 选题意义及本实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艺流程及各部分原理
    2.1 净化再生工艺流程
    2.2 各部分技术原理
        2.2.1 混凝原理
        2.2.2 气浮原理
        2.2.3 臭氧性质及氧化机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装置的设计
    3.1 调节系统
    3.2 溶气释气系统
    3.3 臭氧紫外杀菌系统
    3.4 共凝聚分离系统
    3.5 排水、排渣系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部分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主要药品
    4.2 实验原理及检测分析方法
        4.2.1 实验原理
        4.2.2 实验用水水质指标
        4.2.3 分析方法
    4.3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论
        4.3.1 PH数据处理
        4.3.2 电导率数据处理
        4.3.3 COD数据处理
        4.3.4 细菌总数的测定
        4.3.5 含油量数据处理
        4.3.6 悬浮物数据处理
        4.3.7 过滤性能测定
        4.3.8 物理性质测定
        4.3.9 结果与讨论
    4.4 净化再生性能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单分散微球制备装置的构建及载COL海藻酸钙—壳聚糖复合微球制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口服微球缓释
        1.1 口服缓释药物
        1.2 口服缓释微球
    2 微球制备
        2.1 微球制备原理
        2.2 单分散微球及其制备
    3 生物可降解材料
        3.1 天然医用生物可降解材料
        3.2 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
    4 秋水仙素
        4.1 秋水仙素主要医疗用途
        4.2 秋水仙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消除
    5 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或问题
        5.4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基于分散系数优化的搅拌乳化法CA微球制备体系
    引言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新型搅拌桨的设计
        2.2 制备条件对新型搅拌桨制球的影响
        2.3 新型搅拌桨下SA溶液分散过程中液滴的破裂原理
        2.4 新型搅拌桨固化条件优化
        2.5 新型搅拌桨所制备微球的表面形态观察
        2.6 新型搅拌桨的尺寸扩大对微球制备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3.1 新型搅拌桨的设计
        3.2 制备条件对新型搅拌桨制球的影响
        3.3 乳化体系内SA液滴破裂原理的研究
        3.4 新型搅拌桨下固化条件研究
        3.5 新型搅拌桨所制备微球的表面形态观察
        3.6 新型搅拌桨的尺寸扩大对微球制备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章 用于CS微球制备的高通量微流体装置
    引言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微流体装置的改进
        2.2 制球参数对粒径的影响
        2.3 新型微流体装置所制备微球的固化条件研究
        2.4 装置的高通量设计
    3 结果与讨论
        3.1 制球参数对微球制备的影响
        3.2 新型微流体装置所制备微球的固化条件研究
    4 小结
第三章 新型CS-SA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引言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复合微球的制备
        2.2 内部微球参数调整对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
        2.3 微流体设备参数对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
        2.4 复合微球的外层膜结构添加
        2.5 复合微球的表面形态观察
        2.6 复合微球子的红外光谱测定
        2.7 复合微球的生物相容性
    3 结果与讨论
        3.1 内部微球参数对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
        3.2 微流体设备参数对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
        3.3 复合微球的外部膜结构的添加
        3.4 复合微球的表面形态观察
        3.5 复合微球的红外光谱测定
        3.6 复合微球的细胞毒性测定
    4 小结
第四章 新型复合微球的COL体外缓释
    引言
    1.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COL含量与释放度的测定
        2.2 包载COL的复合微球的制备
        2.3 微球结构对载COL复合微球缓释的影响
        2.4 内部微球参数对载COL复合微球缓释的影响
        2.5 外部微球参数对载COL复合微球缓释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3.1 内部微球载药方式
        3.2 复合微球结构对载COL复合微球缓释的影响
        3.3 内部微球对载COL复合微球缓释的影响
        3.4 外部微球参数对载COL复合微球缓释的影响
    4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四、透析液简易集中供液装置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方舱血液透析治疗室的构建设想[J]. 陈沉,曾冬冬,陆文杰,卢晶. 中国医疗设备, 2021(07)
  • [2]不同基质和灌溉模式对封闭式槽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D]. 郭鹏.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3]呼吸机呼出盒自动清洗消毒装置的设计[J]. 黎俊德,徐建波,苏敏. 电子制作, 2020(08)
  • [4]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 王延新.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5]血透机系统建模仿真与检测研究[D]. 李兴汉. 东南大学, 2018(05)
  • [6]B公司产品灌装量稳定性控制6σ改善[D]. 黄华生.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7]MD公司腹膜透析机项目评价研究[D]. 李淑玲. 吉林大学, 2016(03)
  • [8]三鑫1008B血液透析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D]. 孔赛赛. 东南大学, 2016(02)
  • [9]金属加工液净化再生过程与设备研究[D]. 马飞. 大连交通大学, 2015(06)
  • [10]单分散微球制备装置的构建及载COL海藻酸钙—壳聚糖复合微球制备的研究[D]. 魏文浩.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标签:;  ;  

透析液简易集中供液装置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