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羟基喹啉与碱性品红的重氮偶联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

8-羟基喹啉与碱性品红的重氮偶联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

一、利用8-羟基喹啉与碱性品红的重氮偶联反应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根(论文文献综述)

靖玉[1](2020)在《季铵化壳聚糖聚乙烯醇交联膜对NO2-的吸附及其在DGT技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亚硝酸盐毒性和致病性的深入研究,水中亚硝酸盐的脱除和检测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第一部分将聚乙烯醇(PVA)与壳聚糖(CS)进行共混,得到壳聚糖聚乙烯醇混合凝胶,再利用超支化吉米奇季铵盐与其交联制备出季铵化壳聚糖聚乙烯醇交联膜(QCPC)。实验考察了QCPC的结构、形貌、机械性能和溶胀性能;研究了QCPC对水体环境中亚硝酸钠(NaNO2)的吸附性能,并从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QCPC对NaNO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模型来描述,在288K时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200.00mg/g。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QCPC脱除NaNO2的最佳条件:吸附时间15h、投加量0.8g/L、pH=8、温度25℃。QCPC重复使用3次后,NaNO2的脱除效果能达到70%以上。本研究第二部分以QCPC为薄膜梯度扩散技术(DGT)的结合相,构建QCPC-DGT装置,用于富集检测水体中的NO2-。在25°C时,NO2-的扩散系数Dcell=(2.94±0.32)×10-6cm2·s-1(n=3)。用0.05mol/L NaOH作为结合相凝胶吸附NO2-的洗脱剂,洗脱效率达到78.53%。QCPC-DGT对NO2-的累积在离子强度(0.0010.1mol/L NaCl)和pH(411)范围内没有显着性差异。QCPC-DGT对NO2-有效吸附容量可达72.18μg/cm2。实验结果表明,QCPC-DGT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相结合可用于水体环境中NO2-的原位采集和测量。

翟马跃[2](2016)在《亚硝酸根离子的荧光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亚硝酸根离子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食品以及生理系统等体系中。它在人体中会与蛋白质分解产物反应生成致癌物质,还可以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失活,从而失去运输氧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引发急性中毒。因此,亚硝酸根离子的检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荧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的优点,因此在亚硝酸根离子的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论文研究了几种荧光分析测定亚硝酸根离子的新方法。(1)2,3-二氨基吩嗪荧光猝灭法测定亚硝酸根离子2,3-二氨基吩嗪在酸性条件下基本无荧光,碱性条件下荧光强度随pH增大而减小,在pH 6-8范围内荧光强度最大。其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根发生反应,产物在中性环境下荧光很弱,故可以在中性条件下用于测定亚硝酸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存在对测定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猝灭法测定亚硝酸根的新方法,其条件为0.03mol/L硫酸、2.0×10-3mol/L CTAB、50℃反应50min,在发射波长557nm下进行测定。线性范围为0.12.1×10-6mol/L,检测限9.8×10-8mol/L。此方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的亚硝酸根离子含量,回收率在100.5%101.5%之间。(2)4-氨基-N-丁基-1,8-萘酰亚胺荧光猝灭法测定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4-氨基-N-丁基-1,8-萘酰亚胺与亚硝酸根发生反应,其荧光猝灭。CTAB对荧光变化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亚硝酸根的新方法,反应的最优条件为0.09mol/L盐酸、3.0×10-3mol/LCTAB、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0min,发射波长为535nm。线性范围为0.11.7×10-7mol/L,检测限7.1nmol/L。以此法测定水样中亚硝酸根含量,回收率在101.1%103.4%之间。(3)4-(4-甲基哌嗪基)-N-氨基-1,8-萘酰亚胺荧光增强法测定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4-(4-甲基哌嗪基)-N-氨基-1,8-萘酰亚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反应后荧光大幅增加,据此建立了荧光增强法测定亚硝酸根的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盐酸浓度为0.03mol/L、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0min,发射波长为535nm),该方法线性范围0.11.3×10-6mol/L,检测限2.3×10-8mol/L。此方法测定水样、酸奶、火腿肠中痕量亚硝酸根的含量,回收率在98.8102.7%之间。

张鑫[3](2013)在《重氮偶联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血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比较研究及亚硝酸盐在大鼠主要检材中的分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选择六组具有代表性的重氮偶联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血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最佳偶合剂,探索各组重氮偶合剂的最适反应条件,建立六组人体血液中亚硝酸盐的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方法;用所建立的方法,分别测出六组偶联-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线性范围、检出限、人体血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和各组方法的精密度及回收率,比较不同试剂重氮偶联测定血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优越性,最终确定最适宜分析生物检材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重氮偶联分光光度法。建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大鼠模型,选用最适宜分析生物检材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重氮偶联分光光度法,即对氨基苯磺酸溶液与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溶液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联试剂测定亚硝酸盐中毒大鼠模型心血、肝脏、胃及内容物和肾脏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阐明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大鼠主要脏器中亚硝酸盐的分布状况。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选定六组具有代表性的偶联-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试剂方法:(1)对氨基苯磺酰胺和盐酸萘乙二胺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氮试剂;(2)对氨基苯磺酸和8-羟基喹啉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氮试剂;(3)对氨基苯磺酸和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氮试剂;(4)对氨基苯磺酸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氮试剂;(5)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H酸)既作为重氮试剂又作为偶氮试剂(偶联反应在pH7.5条件下进行);(6)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既作为重氮试剂又作为偶氮试剂(偶联反应在pH4.5条件下进行)。2.随机抽取10个健康成年人静脉血各1mL混合(内含抗凝剂),抽取1mL混合血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超纯水和10mL氢氧化钠溶液(20.0g/L),再加入10mL硫酸锌溶液(0.42mol/L),混合均匀。置60℃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定容至250mL,混合均匀。放置30min,使用定量滤纸过滤并弃去初滤液50mL,加入干燥的亚硝酸钠160μg,使之完全溶解。3.每组试剂方法分别固定其它反应条件,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测其最适宜的反应参数,确定总反应最适宜条件;建立六组试剂方法,测定每组方法的相关参数,分别用六组方法测定血液中亚硝酸盐含量及回收率,并进行六组方法结果的比较研究。4.将14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4)、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n=4)和亚硝酸钠灌胃实验组(n=6)。分别对每组动物进行编号。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均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采用断头法处死,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给药后60min采用断头法处死,实验组在给药后任其死亡。快速提取所有大鼠心血、肝脏、胃及内容物和肾脏,以超纯水浸泡萃取其中的亚硝酸盐。5.以对氨基苯磺酸溶液与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溶液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联试剂,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血、肝脏、胃及内容物和肾脏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定量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联试剂反应条件:室温下,在10mL比色管中加入4.0g/L pH1盐酸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1mL及梯度浓度亚硝酸钠溶液1mL,静置3min进行重氮反应,后加入1.0g/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1mL,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1min进行偶合反应,以未加亚硝酸钠的混合溶液为参比进行吸光度测定。此反应生成紫红色的偶联产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40nm处,亚硝酸盐的浓度在0.1-1.51μg/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相关系数丫为0.99975,检出限为3.86ng/mL;2.对氨基苯磺酸溶液与8-羟基喹啉溶液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联试剂反应条件:室温下,在10mL比色管中加入4.0g/L pH1盐酸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mL及系列梯度浓度亚硝酸钠溶液1mL,静置1min进行重氮反应,后加入0.6g/L8-羟基喹啉溶液1mL及pH12.5氨水1mL,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1mmin进行偶合反应,以未加亚硝酸钠的混合溶液为参比进行吸光度测定。此反应生成桔黄色偶联产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00nm处,亚硝酸盐的浓度在0.2-4.6μg/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相关系数γ为0.99995,检出限为26.13ng/mL;3.对氨基苯磺酸溶液与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溶液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联试剂反应条件:室温下,在10mL比色管中加入1.0g/L pH1盐酸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mL及系列梯度浓度亚硝酸钠溶液1mL,静置3mmin进行重氮反应,后加入1.0g/L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溶液1mL及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mL,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进行偶合反应,以未加亚硝酸钠的混合溶液为参比进行吸光度测定。此反应生成粉红色偶联产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20nm处,亚硝酸盐的浓度在0.2-5.25μg/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相关系数γ为0.99970,检出限为61.58ng/mL;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溶液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联试剂反应条件:室温下,在10mL比色管中加入8g/L pH0.45盐酸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mL及系列梯度浓度亚硝酸钠溶液1mL,静置1min进行重氮反应,后加入pH7.5磷酸盐缓冲溶液1mL及1.0g/L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溶液1mL,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20min进行偶合反应,以未加亚硝酸钠的混合溶液为参比进行吸光度测定。此反应生成金黄色偶联产物,在最大吸收波长390nm处,亚硝酸盐的浓度在0.2-6.0μg/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相关系数γ为0.99998,检出限为15.13ng/mL;5.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在pH7.5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与亚硝酸盐反应反应条件:室温下,在10mL比色管中加入8g/L pH1盐酸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溶液1mL及系列梯度浓度亚硝酸钠溶液1mL,静置3min进行重氮反应,后加入pH7.5磷酸盐缓冲溶液(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1mL,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6min进行偶合反应,以未加亚硝酸钠的混合溶液为参比进行吸光度测定。此反应生成紫红色偶联产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50nm处,亚硝酸盐的浓度在0.8-7.25μg/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相关系数γ为0.99081,检出限为632.89ng/mL;6.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在pH4.5醋酸盐缓冲液(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条件下与亚硝酸盐反应反应条件:55℃水浴条件下,在10mL比色管中加入6.0g/LpH1盐酸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溶液1mL及系列梯度浓度亚硝酸钠溶液1mL静置3min进行重氮反应,后加入pH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mL,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6min进行偶合反应,以未加亚硝酸钠的混合溶液为参比进行吸光度测定。此反应生成紫红色偶联产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50nm处,亚硝酸盐的浓度在0.4-5.25μg/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相关系数γ为0.99930,检出限为193.99ng/mL。7.除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偶氮反应在pH7.5条件下完成)方法,其他五种方法灵敏度高且线性好。对氨基苯磺酸和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氮组分、对氨基苯磺酸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氮组分、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偶氮反应在pH7.5条件下完成)和H酸(偶氮反应在pH4.5条件下完成)四种方法线性范围上限高,可测较大浓度亚硝酸盐含量;对氨基苯磺酰胺和盐酸萘乙二胺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氮组分方法线性范围下限低,可测痕量亚硝酸盐的含量。对氨基苯磺酸和8-羟基喹啉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氮组分、对氨基苯磺酸和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氮组分、对氨基苯磺酸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氮组分和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偶氮反应在pH4.5条件下完成)方法稳定性较好。对氨基苯磺酸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氮组分方法测得的血液亚硝酸盐回收率最高,对氨基苯磺酸和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氮组分方法的回收率次之,但测定的人体血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最接近加入量,准确度最好。8.对照组大鼠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实验组大鼠在濒死期均出现皮肤黏膜发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且均在90min内死亡。经对氨基苯磺酸和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氮组分方法检测,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检材中均未测出亚硝酸盐。亚硝酸钠给药实验组测得胃及内容物中亚硝酸钠含量最多,血液中含量次之,肝脏中亚硝酸钠含量最少。结论对氨基苯磺酸溶液与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溶液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联试剂方法,稳定性较好,线性范围广,测量人体血液亚硝酸盐含量实验中,其准确度及回收率较高,最适合测定生物检材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急性亚硝酸钠中毒案例最好的生物检材为胃及内容物和心血,在今后司法检测鉴定亚硝酸盐中毒的案例中可采用对氨基苯磺酸溶液与4-氨基-5-羟基萘-2,7-二磺酸单钠盐溶液分别为重氮试剂和偶联试剂方法。

邱罡,陈宜菲[4](2010)在《国内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进展》文中指出对国内近年来(2000—2009年)亚硝酸根的光度法测定进展作了回顾,主要涉及亚硝酸根的光度测定中应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光度法、催化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等内容,引用文献88篇。

詹秀环,宋大华,王子云,曾瑞[5](2009)在《市售腌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文中指出利用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反应的产物和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的紫红色化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腌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用于腌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分析结果满意.

刘丹,王晓洲[6](2009)在《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测定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目前水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进行概述,并分析各种方法的特点。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水中痕量亚硝酸盐的测定,其中一些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精确度高,对水的检测有一定实际意义。

刘梦琴,冯泳兰,莫运春,曾荣英,欧利[7](2008)在《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绿色化学探讨》文中指出研究了在稀HCl介质中,亚硝酸盐与碱性品红发生重氮反应,用8-羟基喹啉作偶联剂,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茶红色偶氮染料,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90nm波长处,亚硝酸盐在0.23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收系数ε=2.30×104L/mol.cm。通过在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使学生拥有一定设计绿色化学实验的能力,并应用绿色化学理念,拟定了一种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新方案。

郭玉显[8](2008)在《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及环糊精的增敏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土壤、天然水和食品等物质中,其易与仲胺、酰胺反应生成亚硝胺化合物,很多资料表明这些化合物对人体是有害的,因为它们能够引发癌症,特别是对形成肝癌,食道癌和咽喉癌有重要影响。过多的摄入亚硝酸盐会引起正常血红蛋白(二价铁)转变成正铁血红蛋白(三价铁)而失去携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因此测定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环糊精对客体物质的光学性质有着显着的影响,其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增强方法的灵敏度和降低检出限。课题研究了食品中亚硝酸盐测定的新方法,并考察了环糊精对方法灵敏度的影响。论文提出了四种测定亚硝酸盐的新方法。(1)邻苯二胺(荧光增强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及环糊精的增敏研究邻苯二胺本身的荧光强度很弱,但与亚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苯并三氮唑,该体系在弱碱性介质中能发出较强的荧光,在适量的环糊精存在下,由于环糊精的包络作用,体系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强,且羟丙基-β-环糊精的增敏效果最佳。此法测定香肠、火腿、榨菜中痕量亚硝酸根的含量,回收率在98.5-102.4%之间。(2)联苯胺(重氮偶联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及环糊精的增敏研究报道了一种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新方法。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联苯胺重氮化,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联生成蓝色产物,该产物在578nm处有最大吸收值,并由此建立的测定方法测定香肠、火腿、午餐肉、榨菜中痕量亚硝酸根的含量,结果与国标法一致。(3)酚藏花红(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及环糊精的增敏研究报道了一种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新的荧光猝灭法。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与酚藏花红反应生成无荧光的物质,在适量的环糊精存在下,由于环糊精的包络作用,体系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强,且羟丙基-β-环糊精的增敏效果最佳。所拟方法用于水、肉制品、土豆样中的测定,结果满意。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4)灿烂甲酚蓝(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及环糊精的增敏研究酸性介质中,亚硝酸根与灿烂甲酚蓝反应,并使之褪色,其最大吸收峰位置在636nm处。褪色反应的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并且△A与亚硝酸根的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适量β-环糊精或其衍生物存在下,由于β-环糊精的包络作用使△A显着增大。据此建立的亚硝酸盐光度法测定灵敏度高,用于蔬菜和自来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郭玉显,姜子涛,崔洁[9](2007)在《联苯胺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根》文中提出报道了一种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新方法。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联苯胺重氮化,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联生成蓝色产物,该产物在578 nm处有最大吸收值,并由此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亚硝酸盐测定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亚硝酸根的浓度在00.8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的检出限和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7 ng/mL和4.99×104L/(mol.cm)。本法用于测定各种食品如香肠、火腿、午餐肉、榨菜中痕量亚硝酸根的含量,结果与国标法一致。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李建[10](2007)在《气相分子法分析地表水中硝态氮含量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文中提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对水体和人体都有较大的危害,对它们的检测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现有的测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的方法大多都有仪器复杂昂贵,操作繁琐,抗干扰性差等缺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抗干扰性比较好,而光度法则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重现性好等优点。气/液分离和光度法相结合,兼备了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十分适合于基层单位对地表水中痕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的测定。本文对气相分子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并分析了地表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跟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还原剂将硝酸盐还原为NO,NO经氧化为NO2后发生重氮-偶联反应后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此方法的线性好,r=0.9992;线性范围为5×10-7g/L~2×10-4g/L;最低检出限为0.0001mg/L;测定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4%。应用于地表水的分析测定,与离子色谱法作了对比,结果基本吻合。2.在柠檬酸介质中用乙醇作为催化剂,将亚硝酸亚氮转化为NO2,经重氮-偶联反应后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此方法的线性好,r=0.9979;线性范围为5×10-7g/L~1×10-5g/L;最低检出限为0.0001mg/L;测定6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5%。应用于地表水的分析测定,与离子色谱法作了对比,结果令人满意。3.分析了地表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发现在降水之后,监测点水样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而硝酸盐氮的含量则相对下降。在有氧情况下,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的含量是逐渐降低,硝酸盐氮的含量逐渐升高,即:亚硝酸盐氮有向硝酸盐氮转化的趋势。

二、利用8-羟基喹啉与碱性品红的重氮偶联反应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8-羟基喹啉与碱性品红的重氮偶联反应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根(论文提纲范文)

(1)季铵化壳聚糖聚乙烯醇交联膜对NO2-的吸附及其在DGT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亚硝酸盐
        1.1.1 亚硝酸盐的来源
        1.1.2 亚硝酸盐的危害
        1.1.3 亚硝酸盐的去除
        1.1.4 亚硝酸盐的检测
    1.2 亚硝酸盐的吸附材料
        1.2.1 膳食纤维
        1.2.2 纳米材料
        1.2.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
        1.2.4 其他材料
    1.3 薄膜梯度扩散技术
        1.3.1 DGT的基本原理
        1.3.2 DGT装置
        1.3.2.1 DGT的扩散相
        1.3.2.2 DGT的结合相
        1.3.3 DGT技术的应用
        1.3.3.1 DGT在水体中的应用
        1.3.3.2 DGT在沉积物中的应用
        1.3.3.3 DGT在土壤中的应用
        1.3.4 DGT技术的研究方向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性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性
2 季铵化壳聚糖聚乙烯醇交联膜的制备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QCPC的制备及表征
        2.3.1 QCPC的制备
        2.3.2 QCPC的表征
        2.3.2.1 水通量的测定
        2.3.2.2 溶胀性能的测定
        2.3.2.3 机械性能的测定
        2.3.2.4 SEM表征
        2.3.2.5 红外光谱
    2.4 QCPC吸附水中亚硝酸盐
        2.4.1 盐酸萘乙二胺法测量亚硝酸盐
        2.4.1.1 溶液的配制
        2.4.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4.2 QCPC吸附NaNO_2的单因素实验
        2.4.2.1 时间对QCPC吸附NaNO_2的影响
        2.4.2.2 投加量对QCPC吸附NaNO_2的影响
        2.4.2.3 p H对QCPC吸附NaNO_2的影响
        2.4.2.4 温度对QCPC吸附NaNO_2的影响
        2.4.3 正交实验
        2.4.4 吸附选择性
        2.4.5 吸附动力学
        2.4.6 吸附等温线
        2.4.7 吸附脱除循环再生实验
        2.4.8 QCPC对模拟水体中NaNO_2的脱除
    2.5 结果与讨论
        2.5.1 QCPC的制备
        2.5.1.1 PVA与CS用量的影响
        2.5.1.2 季铵盐用量的影响
        2.5.2 QCPC的表征
        2.5.2.1 水通量的测定
        2.5.2.2 溶胀性能的测定
        2.5.2.3 机械性能的测定
        2.5.2.4 SEM表征
        2.5.2.5 红外光谱
        2.5.3 QCPC吸附NaNO_2的单因素实验
        2.5.3.1 时间对QCPC吸附NaNO_2的影响
        2.5.3.2 投加量对QCPC吸附NaNO_2的影响
        2.5.3.3 p H对QCPC吸附NaNO_2的影响
        2.5.3.4 温度对QCPC吸附NaNO_2的影响
        2.5.4 正交实验
        2.5.5 吸附选择性
        2.5.6 吸附动力学
        2.5.7 吸附等温线
        2.5.8 热力学参数
        2.5.9 吸附脱除循环再生实验
    2.6 QCPC对模拟水体中NaNO_2的脱除
    2.7 QCPC吸附机理探讨
    2.8 本章小结
3 季铵化壳聚糖聚乙烯醇交联膜在DGT技术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部分
        3.3.1 制备DGT凝胶
        3.3.1.1 扩散相凝胶
        3.3.1.2 结合相凝胶
        3.3.2 NO_2~-扩散系数的测定
        3.3.3 QCPC-DGT结合相的洗脱
        3.3.4 QCPC-DGT测定NO_2~-的方法学研究
        3.3.5 p H和离子强度对QCPC-DGT测定NO_2~-的影响
        3.3.5.1 p H对QCPC-DGT测定NO_2~-的影响
        3.3.5.2 离子强度对QCPC-DGT测定NO_2~-的影响
        3.3.6 QCPC-DGT对NO_2~-的有效吸附容量
        3.3.7 QCPC-DGT富集测定自然水体中的NO_2~-
    3.4 结果与讨论
        3.4.1 NO_2~-扩散系数的测定
        3.4.2 QCPC-DGT结合相的洗脱
        3.4.3 QCPC-DGT测定NO_2~-的方法学研究
        3.4.4 p H和离子强度对QCPC-DGT测定NO_2~-的影响
        3.4.4.1 p H对QCPC-DGT测定NO_2~-的影响
        3.4.4.2 离子强度对QCPC-DGT测定NO_2~-的影响
        3.4.5 QCPC-DGT对NO_2~-的有效吸附容量
        3.4.6 QCPC-DGT对NO_2~-的检出限
        3.4.7 QCPC-DGT富集测定自然水体中的NO_2~-
    3.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亚硝酸根离子的荧光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亚硝酸根离子的来源与作用
    1.3 亚硝酸根离子的检测方法
        1.3.1 化学发光法
        1.3.2 色谱法
        1.3.2.1 气相色谱法
        1.3.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3.2.3 离子色谱法
        1.3.3 毛细管电泳法
        1.3.4 电化学法
        1.3.4.1 伏安法
        1.3.4.2 极谱法
        1.3.5 光度法
        1.3.5.1 紫外-可见光度法
        1.3.5.2 催化光度法
        1.3.5.3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1.3.5.4 荧光光度法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第2章 DAP荧光猝灭法测定亚硝酸根离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溶液配置
        2.2.3 DAP测定亚硝酸根离子条件研究
        2.2.3.1 DAP与亚硝酸根离子反应荧光变化
        2.2.3.2 硫酸浓度影响
        2.2.3.3 CTAB浓度影响
        2.2.3.4 时间依赖性及温度影响
        2.2.3.5 工作曲线、检测限与精密度
        2.2.3.6 离子干扰
        2.2.3.7 实际样品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荧光光谱
        2.3.2 酸性介质及其浓度影响
        2.3.3 CTAB浓度影响
        2.3.4 时间依赖性及温度影响
        2.3.5 工作曲线、检测限与精密度
        2.3.6 其它离子干扰
        2.3.7 实际样品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NBNA荧光猝灭法测定亚硝酸根离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溶液配置
        3.2.3 ANBNA测定亚硝酸根离子的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荧光光谱
        3.3.2 酸性介质及其浓度影响
        3.3.3 CTAB浓度影响
        3.3.4 时间依赖性及温度影响
        3.3.5 工作曲线、检测限与精密度
        3.3.6 其它离子干扰
        3.3.7 实际样品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PNANA荧光增强法测定亚硝酸根离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2 溶液配置
        4.2.3 MPNANA测定亚硝酸根离子的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荧光光谱
        4.3.2 酸性介质和浓度的影响
        4.3.3 时间依赖性与温度影响
        4.3.4 工作曲线、检测限与精密度
        4.3.5 其他离子干扰
        4.3.6 实际样品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工作所受到资助科研项目
致谢

(3)重氮偶联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血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比较研究及亚硝酸盐在大鼠主要检材中的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4)国内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可见光度法
    2.1 重氮化反应光度法
    2.2 亚硝化反应光度法
3 紫外光度法
4 流动注射光度法
5 催化光度法
6 荧光光度法
7 结语

(5)市售腌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理
    1.2 实验药品与仪器
        1.2.1 药品配制
        1) 硼砂饱和溶液:
        2) 乙酸锌溶液:
        3) 亚铁氰化钾溶液:
        4) 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5) 0.2 %盐酸萘乙二胺溶液:
        6)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1.2.2 仪器
    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3.1 样品的采集市售的腌牛肉共计5份.
        1.3.2 样品的处理
    1.4 实验方法
        1.4.1 亚硝酸盐的测定
        1.4.2 计算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亚硝酸钠标准曲线的绘制
    2.2 样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3 结语

(6)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测定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光光度法
    1.1 催化光度法
    1.2 可见分光光度法
        1.2.1 直接显色法
        1.2.2 重氮偶合显色法
    1.3 树脂相分光光度法
    1.4 富集分光光度法
    1.5 液蕊波导分光光度法
2 色谱法
3 化学发光分析法
4 生物传感器法
5 快速检测法
    5.1 便携快速检测仪
    5.2 快速检测试纸
结束语

(7)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绿色化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理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吸收光谱
    3.2 酸度介质的影响
    3.3 酸度用量的影响
    3.4 显色剂用量
    3.5 反应温度、显色时间及偶氮染料的稳定性
    3.6 工作曲线
    3.7 共存离子的影响
4 样品分析
    4.1 试样的预处理
    4.2 试样的测定
    4.3 亚硝酸废液的处理
5 结 论

(8)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及环糊精的增敏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亚硝酸盐的来源
    1.3 亚硝酸盐及其转化物对人体的危害
    1.4 亚硝酸盐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5 环糊精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增敏邻苯二胺荧光法测定痕量亚硝酸盐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3 反应机理探讨
第三章 联苯胺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根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3 反应机理探讨
第四章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增敏酚藏花红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痕量亚硝酸盐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 结果与讨论
    4.3 反应机理探讨
第五章 环糊精增敏灿烂甲酚蓝褪色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亚硝酸盐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亚硝酸盐测定方法的研究
    6.2 环糊精在亚硝酸盐测定中的增敏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气相分子法分析地表水中硝态氮含量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简介
    1.2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简介
    1.3 光度法简介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2、气相分子-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与讨论
3、气相分子-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氮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与讨论
4. 地表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利用8-羟基喹啉与碱性品红的重氮偶联反应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根(论文参考文献)

  • [1]季铵化壳聚糖聚乙烯醇交联膜对NO2-的吸附及其在DGT技术中的应用[D]. 靖玉. 渤海大学, 2020(12)
  • [2]亚硝酸根离子的荧光分析方法研究[D]. 翟马跃.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6)
  • [3]重氮偶联分光光度法测定人体血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比较研究及亚硝酸盐在大鼠主要检材中的分布[D]. 张鑫. 昆明医科大学, 2013(02)
  • [4]国内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进展[J]. 邱罡,陈宜菲. 光谱实验室, 2010(03)
  • [5]市售腌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J]. 詹秀环,宋大华,王子云,曾瑞.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 [6]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测定方法的研究[J]. 刘丹,王晓洲.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9(03)
  • [7]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绿色化学探讨[J]. 刘梦琴,冯泳兰,莫运春,曾荣英,欧利.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 [8]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及环糊精的增敏作用研究[D]. 郭玉显. 天津商业大学, 2008(11)
  • [9]联苯胺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根[J]. 郭玉显,姜子涛,崔洁.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7(06)
  • [10]气相分子法分析地表水中硝态氮含量与天气变化的关系[D]. 李建.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8-羟基喹啉与碱性品红的重氮偶联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