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敲响中风警报

高血脂敲响中风警报

一、高血脂敲响脑中风的警钟(论文文献综述)

靳京[1](2018)在《某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患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现况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某康复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便秘现况,分析引起便秘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长春市某康复医院神经内科从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110例入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住院时间大于4周、肛门无疾患,无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调查、脑卒中前均无便秘史)。排除危重的和短暂性脑缺血的,最终有100例有后遗症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便秘的诊断标准(罗马Ⅲ标准)对100例有后遗症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了解脑卒中后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用药史、脑卒中后患病的疾病特征等。将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哪些因素使有后遗症的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高,用率和构成比表示(%),影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发生便秘的单因素有哪些,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为自变量,以便秘的发生为结局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分析哪些因素是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对象患脑卒中疾病的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1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中男性67例(67%);女性33例(33%);44岁以下的4例(4%);45至59岁的32例(32%);60岁以上的64例(64%);小学45例(45%);初中31例(31%);高中以上24例(24%);乡村44例(44%);城市56例(56%);多为已婚的99例(99%);未婚1例(1%);鼻饲10例(10%);口腔进食90例(90%);既往病史:有脑卒中家族史31例(31%);高血压病史的71例(71%);高血脂的53例(53%);有糖尿病史的35例(35%);卒中类型:脑出血39例(39%),其中男性26例(66.67%),女性13例(33.33%);脑梗死61例(61%),其中男性41例(67.21%),女性20例(32.79%)。2.影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的单因素:从患者一般情况与便秘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年龄、文化程度组间进行比较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更容易患有便秘的风险;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组间比较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调查结果显示脑梗死性患者、发病部位在基底节的患者更容易患病后发生便秘。在用药史上,调查结果只显示利尿剂是影响有后遗症的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单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便秘的Logistic分析:将单因素有意义变量(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使用利尿剂)纳入到多因素分析中,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卒中部位是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的独立影响因素。4.饮食方式(口腔、鼻饲)、BMI(过轻、正常、过重、超重)、脑卒中后遗(偏瘫、吞咽功能障碍、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灵、睡眠)、治疗脑卒中用药情况(抗抑郁药、抗惊厥药、Ca2+拮抗剂、脑保护剂),各组之间经卡方检验,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脑卒中有后遗症患者以男性居多,年龄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文化水平不高,多为已婚居住城市的,多以口腔进食为主,既往病史中以高血压病史患病率最高。2.脑卒中有后遗症患者患便秘发生率较高占75%。3.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使用利尿剂是影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4.年龄、卒中部位是影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的独立影响因素。

李莉[2](2016)在《齐齐哈尔市某医院1114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病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连续收集某医院2015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病例信息,梳理并归纳该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特征,对各种诱发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地预防对策和治疗方案,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复发率,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在齐齐哈尔市某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11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病人均通过CT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通过自行设计的《病例信息采集表》从患者的病历信息中提取所需的数据,主要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等)、吸烟和喝酒等生活习惯、既往病史(主要包括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相关辅助检查(包括空腹血糖和入院血压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等。获得的信息表通过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导出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相应指标利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利用χ2检验完成组间比较,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影响出院转归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的一般情况:111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发病年龄最小者为33岁,最大发病年龄为100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集中在60岁以上;从性别看,男性患者占60.3%,女性患者占39.7%,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5:1;患者住院的付费方式以医保付费为主。(2)生活习惯:1114例患者中,有吸烟习惯者占49.9%,吸烟与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饮酒习惯者占10.1%,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1,饮酒与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发病的季节分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春季发病最多,冬夏季次之,秋季发病最少。(4)缺血部位:1114例患者中,单部位缺血患者320例,占28.7%,多部位缺血794例,占71.3%。(5)重要入院诊查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既往史:房颤史和动脉狭窄史患者均是女性高于男性,且中老年有房颤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高血压患者人数较多,高达80%;血糖异常患者占57.8%,不同性别间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指标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分别占33.0%、35.4%、22.7%和33.1%;超重和肥胖患者占29.8%,不同性别间体重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原异常患者占26.8%,男性低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纤维蛋白异常患者增多;血小板异常患者占6.0%,女性高于男性;肾功指标中CO2CP、肌酐、尿素氮和抑光素C异常者分别为11.4%、33.6%、8.3%和48.9%;同型半胱氨酸异常者527例占47.3%,且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异常者明显高于女性。(6)转归及影响因素:本研究的111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出院时未治愈的患者442例,占39.7%,入院季节是影响患者转归(未治愈)的因素之一,夏季和冬季相对于春季的OR(95%CI)分别为1.599(1.1452.234)和1.462(1.0542.027),收缩压≥160mm Hg相对于正常收缩压患者OR(95%CI)为1.715(1.1622.530)。结论该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其年龄多超过6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春季时节,且大部分是多部位缺血;入院季节以及高收缩压会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转归产生影响。

胡珑铧[3](2016)在《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区县级医疗机构是我国整体医疗网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基础医疗任务,有些规模较大的区县级医院还承担着科研、教学等任务。2009年国家颁布的新医改方案使我国公共医疗政策发生重大转折,加大区县级综合医院建设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其中对于既有医院的改扩建是使其完善并达到现代化医院的主要途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区县级医院设计是否合理,其规模与实际需求是否相适应显得尤为重要。在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往往采用有机更新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可能采取原址重建的方式,但更多采用的是新建住院部、医技部,或者结合门急诊等医疗功能综合建设,那么,原有门急诊楼通常会经过一定的空间改造和功能置换后,投入到改扩建后的新医院中继续使用。目前国内对于医院建筑总体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已较为深入;医院改建、扩建策略方面,研究也已较为广泛并有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但都较为集中于大城市和大型综合医院,并且往往是通用型的宏观研究,而对于区县级医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既有门急诊楼的有机更新策略所做的研究还尚且较少,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从设计的角度对该方面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提出论文研究的方向及意义,并构建研究框架与思路。然后从宏观角度上结合调研内容和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对区县级综合医院总体发展趋势、改扩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阐明了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的必要性,为后文的研究进行铺垫。接下来,结合有机更新理论,对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做了相关背景研究,通过对既有门急诊楼更新的影响因素、更新方式及更新原则进行分析说明,分析总结出了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门急诊楼更新的影响因素。从总体布局及建筑单体两方面对我国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门急诊楼的更新类型进行分析总结。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及更新类型,得出了其有机更新的主要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协同性原则、紧凑性原则、人性化原则、不停诊原则以及低碳性原则,为下文具体的更新策略总结和归纳作指导。本文从区县级综合院区改扩建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更新方法两个层面出发,结合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和既有门急诊楼自身特点,以具体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对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方式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策略。探讨医院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为节约社会医疗资源和建设成本提出具体可行的出路,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院建筑的健康发展,并希望能为以后类似的改扩建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龙静[4](2016)在《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问题探究》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进程加快,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子女教育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业问题以及老年养老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最严峻最重要的当属养老问题,老年人在为家庭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后,年老时如何安度晚年是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老龄化、高龄化问题严重,2015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22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6.1%,远大于10%的国际标准,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都知道,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不够以及各种慢性病的发生,使得老年人的失能风险日益增大。据统计,我国失能老年数已有4000万,数据庞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革新,这一数据还会继续增加。失能即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成为很多老年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失能后如何得到长期护理服务,确保正常的生活,如何使自己得到康复等等,因此失能后的长期护理服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当前,非保险护理方式—家庭护理,社区护理以及养老机构护理,在我国应用广泛。由于我国爱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家庭照料仍然占据很大的比例,家庭照料不仅对经济要求低,而且能让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温馨,人老后都希望儿女陪在身边;相对家庭养老,养老机构照料则提供的服务较专业,而且有专门护理人员照看,可以随时满足老人需要;社区照料则介于家庭和养老机构护理之间,老年人既可以感受到儿女的关爱,又能接受简单的日常照料,因此这些年我国社区照料发展迅速。然而,随着现在家庭规模变小,青年人工作压力增大,家庭照料功能在不断弱化;人力资本的上升,使得养老机构的费用也水涨船高,一般家庭难以接受,虽然很多城市老年人都有社会医疗保险,但其保障不足,且主要提供的是疾病的治疗,并不提供长期的护理服务。该三种照料方式虽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也捉襟见肘,由此,笔者从保险学角度提出了长期护理保险,来弥补不足,接着分析了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该产品的不足,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由于保费贵,条款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在我国的发展尚不尽人意,因此,长期护理保险只能解决少数经济状况较好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对大部分老人来说,并不适用。在进行了上述的探索后,笔者发现,单独依靠传统的非保险方式和保险方式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各种方式都存在优缺点。因此,笔者最后提出,各种护理方式要协调发展,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照护体系,才能解决好该问题。要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长期护理保险为根基的“三位一险”养老照护体系,使每一个老年人颐养天年。本文按照这个线索进行文章的安排,共分为六章,以下是文章的框架介绍:第一章是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介绍了我国老龄化的相关情况,以及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失能老年人存在的严重问题,由此引出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问题。然后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国内研究注重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少,而国外研究注重多方参与的解决方案。接着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失能和长期护理。最后对文章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希望以后的学者再进行补充研究。第二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的供需情况。在需求方面,年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话题,我国人口基数巨大,老年人口数过亿,因此当前我国失能老人对长期护理的潜在需求巨大,而有效需求不足,每一个老年人都希望在自己失能后能得到体面的照顾,然而由于人在年老后,经济来源少,受经济状况的制约,很多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供给方面,养老床位数一方面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数量不够,一方面床位数闲置,供需没有匹配,这是现在存在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章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对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经验,并总结了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分析了瑞典的国家保障型模式,日本的社会保险型模式以及美国的商业保险型模式三种完全不同的模式。通过对以上三国模式的分析,总结了对我国的三条启示:长期护理制度要适合国情,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制度,要发展多样化的照护方式,以期对我国实际问题有所帮助。第四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失能老人的传统照护模式,即家庭护理,社区护理以及养老机构护理,在分析了当前传统的非保险照护方式后,发现这三种模式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家庭照料功能在弱化,护理费用在不断攀升,医疗保险保障不充分,虽然都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第五章从保险学的角度提出了运用长期护理保险的解决方案。第五章:基于上文的探讨,笔者提出了从保险学角度来解决该问题,故本章重点分析了长期护理保险。分别分析了其定义,发展的必要性,当前市场上该产品的缺陷,国内对该险种的试点及开展情况,并对开展情况进行了评价。然而,在分析了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上三款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后,发现现在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存在一些缺陷,也不能完全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建议,并提出要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分别从制度设计、保障对象、给付方式上等给出了一点看法。第六章重新审视了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在上文的讨论中,笔者发现,单纯依靠传统的非保险照护方式和长期护理保险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提出要完善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制度,要加强养老机构的发展,改变传统养老观念以及提出探索“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方式,各种照护方式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照护体系,才能解决好当前失能老人的困局。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失能老人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及当前长期护理的供需现状进行了了解。传统的长期护理的供给主体包括:家庭、社区以及养老护理机构,然而,人群状况、经济状况的不同,需求存在差异,供给与需求之间不能匹配,这三种方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从保险学的角度提出了长期护理保险的解决方式,全面考虑了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解决方式,提出各种护理模式要协调发展。第二:从各个方面重点探究了长期护理保险。从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并选取市场上的长期护理保险为例,阐述了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了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强制实施的试点及开展情况,总结了开展经验,期望能对全国的开展提供借鉴的经验。最后,提出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从制度设计、保障对象、筹资方式等多方面提供了一点自己的不同看法,希望能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张惠秋[5](2015)在《基于案例的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健康意识也渐渐地从有病治病向无病预防的方向上转变。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科学健康的生活。然而健康的生活离不开运动,如何科学地健身运动,达到人们追求健康的效果,成为现阶段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开发-套面向个人、家庭,以改善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基于案例的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设计了基于案例的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总体结构:其次提出了基于案例的专家系统知识的表示方法,构建了案例知识库;最后详细研究了专家系统健身处方生成算法与知识库知识获取算法。1.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知识库。针对用户健康信息与健身处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案例表示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特征的案例表示方法,完成了对问题描述、解决方案描述和备注信息描述的表示。然后,针对案例表示方法以及案例推理算法的需求,构建了案例知识库,设计了案例知识库操作过程,为专家系统的知识推理奠定了基础。2.基于多权值情景树的健身处方生成研究。因人类疾病的多样化会产生多种不同的健康类型,所以其所对应的健身处方也必不相同。针对健身处方生成时存在多组健康类型权值,而单权值情景树无法满足多组权值同时优化求解的问题,提出了多权值情景树算法。该算法主要在计算每个节点相似度之后,结合多组权值计算出多个带权值的总相似度,再运用Pareto排序对这些总相似度进行求解,最后得到多组权值共同优化的非支配解集,来辅助保健医生为用户提供科学有效的健身处方,满足健身处方生成的需求。3.知识库的知识获取算法研究。针对知识库中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后出现重复和冗余现象而影响专家系统运行效果,以及知识库过于庞大而影响专家系统的运行速度,提出了知识获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判断待更新的知识是否满足知识不一致性和知识等价性定义来避免存入重复知识和冗余知识;其次运用多权值情景树算法求出非支配解集,将待更新知识与非支配解集中的解共同计算拥挤距离来控制知识库的密集度,避免知识库过于庞大;最后通过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的实例验证了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控制知识库出现知识庞杂问题。4.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的开发实现。运用数据库技术、.NET技术等开发了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模块和数据库的设计,并在南苑小区投入试运行。

李河源[6](2014)在《JF制药佰塞通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加大了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药品行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威胁,而作为排名仅次于抗生素的心脑血管类药品生产企业更是面临着企业间竞争加剧的趋势,如何促进心脑血管药品生产企业营销实现可持续增长是摆在每一个心脑血管药品生产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结合JF制药佰塞通产品营销实际展开了具体研究。文章首先阐述JF制药佰塞通营销策略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提出JF制药佰塞通营销策略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紧接着对JF制药佰塞通营销的内外部环境展开分析。主要为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以及JF制药佰塞通优劣势、机遇与威胁等的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对JF制药佰塞通产品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以及市场定位展开了STP分析,提出JF制药佰塞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产品功效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做大基层医疗机构心脑血管药品市场份额,形成一定市场影响力和营销实力,并致力于打造心脑血管类中药制剂行业的领导者。在此基础上提出JF制药佰塞通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组合营销策略,最后提出JF制药佰塞通营销的策略的实施保障措施。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团队保障以及其他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JF制药佰塞通产品营销业绩的可持续增长。

刘玲玲[7](2013)在《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防御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关于医疗纠纷的相关问题,学者们研究颇多,同时在取证责任上的争议、责任事故的认定、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方面都存在很大争议。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法治社会的建立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逐渐增强的同时,对医疗质量和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便是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增多。当下,仍然要依据我国的医疗现状,同时参考国外的有益经验,提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对医疗纠纷的预防及解决模式。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在逐年提高,神经内外科属于专业性较强的高风险学科,大多数患者病情重,医治后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多,而患者及其家属期望值高。医治的效果稍有疏忽或患者的非理性医源性要求等,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目的:了解神经内外科医疗特点及医疗过程中的纠纷成因;了解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纠纷认知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资料分析,提出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相应防御对策。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相关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分析法及案例对比分析法。通过在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查阅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医疗防范等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医疗现状以及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现状。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沈阳某医院神经内外科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类型、成因、防御对策等。结合文献资料、咨询相关医生护士以及医务管理人员针对神经内外科医疗的特殊特点,设计“医务人员调查问卷”、“就诊人员及家属调查问卷”。“医务人员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某医院的所有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就诊人员及家属调查问卷”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2月就诊人员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的相关认知、态度等情况。结论:本研究即以神经内外科的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为主要研究对象,为神经内外科的医疗纠纷产生的预防及解决提供借鉴与参考。以此得出如下结论:1、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认知成因存在问题:与患者沟通不良;缺乏责任心;服务态度不佳;医疗技术不过硬;法律意识淡薄。2、神经内外科患者及家属对医疗纠纷认知成因存在诸多问题:患者对医疗高风险性不理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对医务人员要求高,期待康复程度高;过度追求高额赔偿;对医疗服务不信任。3、针对神经内外科提出六项防御对策:增强医务人员医疗风险认识、加强医患沟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规范患者就医过程中收费情况、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对于神经内外科有不同的侧重点。4、神经内外科在医疗纠纷成因认知和防御方面存在差异。

王亮[8](2012)在《易损斑块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临床特征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相关基础疾病的控制及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探讨缺血性卒中发病前的先兆症状,并对易损斑块人群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3个月内的临床病情变化进行研究,为其及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和结果:方法:采集2010年5月份至2012年4月份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及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在14天内)的7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辅助检查结果。根据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将全部患者分别纳入相应的易损斑块组或对照组。其中,易损斑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调查结果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来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在发病年龄上,以50-70岁这一年龄段为最多,占总发病人数的63%。男性患者占总发病人数的70%,女性患者仅占总发病人数的30%,男性罹患缺血性卒中的机率明显高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性别差异显着。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发病诱因者占54.3%,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生气暴怒占据发病诱因的前三位。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59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4.3%,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不佳者51例,占总人数的72.9%。既往有糖尿病的患者32例,约占总发病人数的46%;既往有高脂血症的患者32例,约占总发病人数的46%,血脂控制不良者30例,占总人数的42.9%。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三大危险因素。2.易损斑块组和对照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构成及中医辨证分型上无统计学差异。3.在既往病史及工作生活方式上进行比较,两组病例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嗜食肥甘厚味、从事脑力劳动方面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中风先兆表征上进行比较,两组病例在急躁易怒、烦躁不安方面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在临床理化检测指标上进行比较,35例易损斑块组患者中,血糖异常者(糖化血红蛋白>6%)有30例,易损斑块组有85.7%以上的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3个月内出现血糖异常增高;在35例对照组患者中,血糖异常者(糖化血红蛋白>6%)有11例,对照组仅有约31.4%的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3个月内出现血糖异常增高。两组病例在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年龄段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生气暴怒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诱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缺血性卒中的三大危险因素。2.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嗜食肥甘厚味、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急躁易怒、烦躁不安是易损斑块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的临床特征。

陈婷婷[9](2012)在《中风多重危险因素及发病前病情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卒中患者多重危险因素调查及发病前病情变化临床表征进行回顾研究,在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的同时明确中医不同基本证候要素(风、火、痰、虚、瘀)对中风发病前重要程度及相对应的临床表征,以引起人们对高危因素足够的控制与重视。通过病情变化时所呈现的基本证候要素及临床表征的预警作用对中风进行积极的预防。对象与方法:2010年5月—2012年2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已卒中急性期患者(14天以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患者基本信息、发病前病情变化临床表征、既往史、家族史以及入院时的生化、血凝、血常规、TCD、颈动脉B超进行记录。采用SPSS10.0进行频数、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不可干预性因素:卒中高发年龄段为50-70岁之间,占总发病人数的50%,男女性别比例为2.2:1,天气变化引起卒中者占发病人数的25.49%,高发季节主要分布在9、10、11、12、1五个月份,早发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家族史分别占发病人数的33.8%、32.5%。2、生活习惯相关性可干预性因素:吸烟者占52.5%,饮食以荤食为主者占48.8%,喜甜食者占48.8%,饮酒者占47.5%,以久坐少动、静息生活方式为主者占42.5%,诱因方面以劳累为主要诱因,占总发病人数的52.94%。3、三大基础代谢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在卒中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2.5%、48.7%、37.5%,其中控制不佳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3.33%、97.44%、83.33%;理化检查血糖异常者占51.2%,平均水平7.14±2.467;尿酸异常者占21.2%,平均水平333.476±98.547;胆固醇异常者占20%,平均水平4.71±1.001;甘油三脂异常者占57.5%,平均水平1.96±1.044;高密度脂蛋白异常者占32.5%,平均水平1.0781±0.271;低密度脂蛋白异常者占40%,平均水平2.81±0.855。发现颈动脉斑块者占总发病人数的77.5%。4、中风征兆组发生频率较高的临床表征依次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烦不宁者占49.3%,神疲乏力、倦怠嗜卧者占38.8%,口干口苦者占37.3%,口气臭秽者占37.3%,头晕昏沉者占37.2%,反应迟钝者占35/%,视物模糊者占34.3%,食后困顿者占28.4%。5、对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5个临床表征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烦不宁自成一类。结合导师临床经验,可认为该症状是病情变化的常见症状,其次是风痰证候群(神疲乏力、倦怠嗜卧、头晕昏沉、反应迟钝、嗜睡思睡、食后困顿、瞬间眩晕、阵发性偏身无力)、和风火证候群(口干口苦、口气臭秽、视物模糊、两目干涩、头痛频频、耳鸣、便干便秘)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高发年龄段为50-7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气候、遗传等不可干预因素对脑卒中存在一定影响。生活习惯相关性可干预性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以荤食为主、静息/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控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甘油三酯的增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本研究中较为明显。2、中风发病前病情变化组最常见的临床表征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烦不宁,发病前主要的证候要素为风痰证候和风火证候两大类。

刘泉开[10](2010)在《声声小警钟 敲响脑中风》文中指出许多人都以为脑中风是暴雨疾风,让人捉摸不定,难于防患,只能听天由命,由它逞凶。其实这种消极的认识是片面的。虽然,不管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中风总是来势汹汹,似雷鸣电闪,不打招呼,长驱直入,表面看是"偷袭",难找其蛛丝马迹,但实际

二、高血脂敲响脑中风的警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脂敲响脑中风的警钟(论文提纲范文)

(1)某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患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现况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脑卒中
        1.1.1 脑卒中概念
        1.1.2 国内外脑卒中现况
    1.2 便秘
        1.2.1 便秘的概念
        1.2.2 便秘诊断标准
    1.3 脑卒中患者便秘现况
        1.3.1 脑卒中便秘的原因
        1.3.2 脑卒中便秘后的不良影响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2.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1.3 便秘评估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设计
        2.2.2 调查者培训
        2.2.3 问卷调查
    2.3 研究内容
        2.3.1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2.3.2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既往病史情况
        2.3.3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卒中类型情况
        2.3.4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便秘情况
        2.3.5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录入
    2.6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3.1.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1.2 研究对象既往病史情况
        3.1.3 研究对象脑卒中类型情况
        3.1.4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便秘情况
    3.2 影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的单因素分析
        3.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与发生便秘的关系
        3.2.2 研究对象饮食方式及体重指数与发生便秘的关系
        3.2.3 研究对象卒中类型及卒中部位与发生便秘的关系
        3.2.4 研究对象的后遗症与发生便秘的关系
        3.2.5 研究对象用药情况与发生便秘的关系
    3.3 影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防治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重要性
    4.2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4.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4.2.2 研究对象既往病史情况分析
        4.2.3 研究对象脑卒中类型情况分析
        4.2.4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便秘情况分析
    4.3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与脑卒中后发生便秘的关系分析
        4.3.2 研究对象饮食方式及体重指数与脑卒中后发生便秘的关系分析
        4.3.3 研究对象卒中类型及卒中部位与脑卒中后发生便秘的关系分析
        4.3.4 研究对象后遗症与卒中后患者发生便秘的关系分析
        4.3.5 研究对象用药情况与脑卒中后发生便秘的关系分析
        4.3.6 脑卒中后影响患者便秘的多因素分析
    4.4 脑卒中后便秘的防治措施
        4.4.1 饮食上调理
        4.4.2 增强运动
        4.4.3 借助药物
        4.4.4 排便习惯
        4.4.5 心理护理
        4.4.6 其他疗法
    4.5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介
致谢

(2)齐齐哈尔市某医院1114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脑卒中的概述
        1.1.1 缺血性脑卒中
        1.1.2 出血性脑卒中
    1.2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
        1.2.1 谷氨酸的兴奋毒性及钙超载与缺血性脑损伤
        1.2.2 自由基与缺血性脑损伤
        1.2.3 细胞凋亡与缺血性脑损伤
        1.2.4 炎症反应与缺血性脑损伤
        1.2.5 血液流变学与缺血性脑损伤
    1.3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1.4 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
        1.4.1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4.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4.3 可能的危险因素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收集资料的内容
        2.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2 患者的既往史和生活习惯
        2.2.3 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
    2.3 资料收集的方法
    2.4 相关分析指标定义
        2.4.1 血压
        2.4.2 体质指数
        2.4.3 血糖
        2.4.4 血脂
        2.4.5 肾功能
        2.4.6 凝血功能
        2.4.7 同型半胱氨酸
    2.5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情况
        3.1.1 年龄
        3.1.2 性别
        3.1.3 住院费用及付费方式
    3.2 生活习惯
        3.2.1 吸烟
        3.2.2 饮酒
    3.3 发病的季节分布
    3.4 缺血部位
    3.5 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史及入院主要检查结果
        3.5.1 房颤史
        3.5.2 动脉狭窄史
        3.5.3 高血压史及血压水平
        3.5.4 糖尿病史及血糖水平
        3.5.5 血脂异常
        3.5.6 超重或肥胖
        3.5.7 纤维蛋白原水平
        3.5.8 血小板水平
        3.5.9 肾功
        3.5.10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3.6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3.6.1 年龄和性别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结局的影响
        3.6.2 生活习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结局的影响
        3.6.3 疾病的发病季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结局的影响
        3.6.4 入院时疾病史与重要诊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院内结局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收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
        4.1.1 一般情况
        4.1.2 疾病时间分布
    4.2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4.2.1 吸烟与饮酒
        4.2.2 既往史
        4.2.3 高血压
        4.2.4 高血糖
        4.2.5 血脂异常
        4.2.6 超重或肥胖
        4.2.7 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异常
        4.2.8 肾功障碍
        4.2.9 高同型半胱氨酸
    4.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4.3.1 一般情况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结局的影响
        4.3.2 生活习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结局的影响
        4.3.3 疾病史及入院时重要检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院内结局的影响
    4.4 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医院建设的新形势
        1.1.2 我国区县级医院建设及发展趋势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3.3 相关概念
    1.4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2 适应性设计相关理论
        1.4.3 以人为本的理论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研究意义和方法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框架
2 新医改背景下区县级综合医院及既有门急诊楼的现实状态
    2.1 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内在需求
        2.1.1 新医改背景下区县级综合医院建设总体要求
        2.1.2 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区县级综合医院建设指标体系
    2.2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及既有门急诊楼现状调研及解析
        2.2.1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现状调研
        2.2.2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存在的不足
        2.2.3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现状解析及发展趋势
    2.3 既有门急诊楼在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的角色
        2.3.1 既有门急诊楼的价值
        2.3.2 既有门急诊楼在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的出路
    2.4 区县级综合医院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的动力因素
        2.4.1 医疗需求与供给因素
        2.4.2 规划格局因素
        2.4.3 功能因素
        2.4.4 结构因素
        2.4.5 技术因素
        2.4.6 医疗环境因素
    2.5 本章小结
3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相关因素及更新原则
    3.1 区县级综合医院既有门急诊楼功能构成和流线特征
        3.1.1 门急诊楼的功能构成
        3.1.2 门急诊楼的基本流线及特点
    3.2 区县级综合医院门急诊楼有机更新基本矛盾
        3.2.1 与现有规范存在矛盾
        3.2.2 与功能需求存在矛盾
        3.2.3 与原有建筑存在矛盾
        3.2.4 与环境保护存在矛盾
        3.2.5 施工与医院运营存在矛盾
    3.3 区县级综合医院门急诊楼有机更新基本原则
        3.3.1 整体性原则
        3.3.2 协同性原则
        3.3.3 紧凑型原则
        3.3.4 人性化原则
        3.3.5“不停诊”原则
        3.3.6 低碳性原则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总体统筹的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策略研究
    4.1 既有门急诊楼与医院改扩建总体规划的整体性策略
        4.1.1 医疗结构模式的重新梳理
        4.1.2 院区整体规划集中式布置
    4.2 既有门急诊楼与院区其他部分功能整合的协同性策略
        4.2.1 平接模式
        4.2.2 交通集成模式
        4.2.3 共享层模式
    4.3 既有门急诊楼与院区其他部分交通整合的一体化策略
        4.3.1 通过新旧空间融合重新组织院内交通
        4.3.2 交通流线核心化整合策略
    4.4 提升院区整体诊疗环境品质的人性化策略
        4.4.1 开放空间
        4.4.2 立体庭院
    4.5 建设过程中“不停诊”的可持续策略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单体可持续的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策略
    5.1 功能组织的弹性化策略
        5.1.1 功能的整合
        5.1.2 功能的细分化
        5.1.3 区县级综合医院既有门急诊楼平面组织模式类型
        5.1.4 空间的灵活性改造
        5.1.5 诊室的优化设计
    5.2 交通组织的高效化策略
        5.2.1 既有门急诊楼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5.2.2 交通流线的整合梳理
        5.2.3 结合地形的分层入口优化策略
    5.3 诊疗空间的人性化策略
        5.3.1 知觉环境舒适性的提升
        5.3.2 细节的人性化处理
    5.4“介入式”新旧建筑的衔接策略
        5.4.1 交通顺延
        5.4.2 空间平接
        5.4.3 空间咬合
    5.5 可持续的生态化策略
        5.5.1 加强维护结构保温隔热
        5.5.2 加强自然通风和采光
        5.5.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5.6 本章小结
6 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策略应用——以万州区人民医院整体更新项目为例
    6.1 项目条件说明
        6.1.1 项目背景
        6.1.2 项目目标
    6.2 项目概况
    6.3 设计策略
        6.3.1 院区空间的重新梳理
        6.3.2 院区流线的组织与分流
        6.3.3 医院功能重组与集成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 失能
        1.3.2 长期护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供需分析
    2.1 需求现状分析
        2.1.1 潜在需求大
        2.1.2 有效需求不足
    2.2 供给现状分析
        2.2.1 服务机构床位不足与空置并存
        2.2.2 专业的护理人员不够
3. 发达国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经验借鉴
    3.1 国家保障型的瑞典模式
    3.2 社会保险型的日本模式
    3.3 商业保险型的美国模式
    3.4 国外的经验借鉴
        3.4.1 长期护理制度要适合国情
        3.4.2 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制度
        3.4.3 发展多样化的照护方式
4. 我国城市失能老人传统护理模式
    4.1 家庭护理
    4.2 社区护理
    4.3 专业养老机构护理
5. 建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5.1 定义
    5.2 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
        5.2.1 家庭规模的变化
        5.2.2 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缺陷
        5.2.3 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的不足
    5.3 现有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缺陷
        5.3.1 投保年龄限制
        5.3.2 缺乏通货膨胀保护和税收优惠条款
        5.3.3 给付条件不够严格
        5.3.4 保费相对较贵
    5.4 国内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及开展情况
        5.4.1 青岛市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
        5.4.2 北京海淀区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
        5.4.3 长春市的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
        5.4.4 国内试点及开展经验总结
    5.5 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设计
        5.5.1 在制度设计上
        5.5.2 在保障对象上
        5.5.3 在给付方式上
        5.5.4 其他配套设计
6. 完善我国失能老年长期照护体系
    6.1 加强服务机构设施建设
    6.2 加大宣传,改变传统养老观念
    6.3 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5)基于案例的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健康管理
        1.1.1 健康管理概念
        1.1.2 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1.1.3 健康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 课题来源、意义及关键技术问题
        1.2.1 本文课题研究来源
        1.2.2 本文课题研究意义
        1.2.3 本文课题研究关键技术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案例的专家系统
    2.1 专家系统概念
    2.2 专家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2.2.1 初创期
        2.2.2 成熟期
        2.2.3 发展期
    2.3 专家系统的构成
    2.4 基于案例的专家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结构设计
        3.2.1 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2.2 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3 案例知识库设计
        3.3.1 案例知识的表示
        3.3.2 案例知识库的构建
        3.3.3 案例知识库动态管理
    3.4 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权值情景树的健身处方生成研究
    4.1 健身处方生成
        4.1.1 健身处方生成流程分析
        4.1.2 健身处方生成模型
    4.2 多权值情景树算法研究
        4.2.1 情景树模型的构建
        4.2.2 Pareto排序法
        4.2.3 基于Pareto排序的多权值情景树算法
    4.3 健身处方生成实验与分析
        4.3.1 实验一
        4.3.2 实验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知识库的获取
    5.1 知识与知识库
    5.2 案例知识获取
    5.3 案例知识获取算法在系统中的应用
        5.3.1 实验一
        5.3.2 实验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的实现
    6.1 系统平台搭建的关键技术
        6.1.1 数据库技术
        6.1.2 .NET技术
    6.2 运行平台与开发环境选择
        6.2.1 开发工具的选择
        6.2.2 运行平台要求
    6.3 数据库设计
    6.4 系统功能实现
    6.5 系统实施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6)JF制药佰塞通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及本文努力的方向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JF制药佰塞通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JF制药公司概况
        2.1.1 公司简介
        2.1.2 公司产品系列与销售情况
    2.2 JF制药公司佰塞通产品及营销现状
        2.2.1 产品功效与用途
        2.2.2 产品销售量与业绩
        2.2.3 销售渠道
        2.2.4 营销手段
    2.3 JF制药佰塞通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3.1 缺乏真正的市场营销意识
        2.3.2 市场细分与定位还有待进一步斟酌
        2.3.3 产品营销组合策略问题突出
第三章 JF制药佰塞通营销的环境分析
    3.1 JF制药佰塞通宏观环境分析
        3.1.1 经济环境分析
        3.1.2 政策环境分析
        3.1.3 技术环境分析
        3.1.4 社会环境分析
    3.2 JF制药佰塞通营销的行业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
        3.2.2 新进入者
        3.2.3 潜在进入者
        3.2.4 买方的议价能力
        3.2.5 卖方的议价能力
    3.4 JF制药佰塞通营销的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遇分析
        3.4.4 威胁分析
        3.4.5 SWOT分析结论
第四章 JF制药佰塞通营销的STP战略分析与营销组合策略
    4.1 JF制药佰塞通市场细分
        4.1.1 JF制药佰塞通市场细分的依据
        4.1.2 JF制药佰塞通市场细分结果
    4.2 JF制药佰塞通目标市场选择
        4.2.1 可供选择的细分市场
        4.2.2 目标市场选择
    4.3 JF制药佰塞通市场定位
        4.3.1 营销理念定位
        4.3.2 营销区域定位
        4.3.3 品牌形象定位
    4.4 JF制药佰塞通营销组合策略制定
        4.4.1 产品策略
        4.4.2 价格策略
        4.4.3 渠道策略
        4.4.4 促销策略
第五章 JF制药佰塞通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1.1 完善营销的组织架构
        5.1.2 促进营销组织活力发挥
        5.1.3 强化大区类和区域类分公司职能
    5.2 制度保障
        5.2.1 建立营销人员竞争与激励机制
        5.2.2 抓好管理层考核
    5.3 团队保障
    5.4 其他保障
        5.4.1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5.4.2 强化财务处理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7)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防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神经内外科医疗特点及其相关性
        1.2.1 神经内科的特点
        1.2.2 神经外科的特点
        1.2.3 神经内外科相关性
    1.3 国内外医疗纠纷现状
        1.3.1 国外医疗纠纷研究现状
        1.3.2 国内医疗纠纷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及创新点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问卷调查
        2.1.2 案例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2.2.2 案例分析
        2.2.3 调查问卷分析法
    2.3 数据处理方法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调查问卷分析
        3.1.1 医务人员一般情况
        3.1.2 医务人员医患关系认知情况
        3.1.3 医务人员所在科室特点
        3.1.4 两科室治疗患者的基本情况
        3.1.5 医务人员避免医疗纠纷的工作情况
        3.1.6 医务人员权利保护认知情况
        3.1.7 医务人员对医护双方权利保护认知情况
    3.2 神经内外科就诊患者及其家属调查问卷分析
        3.2.1 患者基本情况
        3.2.2 患者对医疗纠纷认知情况
        3.2.3 神经内外科就诊患者及家属产生纠纷或不满情绪情况
        3.2.4 患者权益保障认知情况
    3.3 患者对服务及康复程度认知情况
        3.3.6 患者主要医患纠纷影响因素情况
        3.3.7 患者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情况
        3.3.8 患者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的途径的认知情况
    3.4 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案例对比分析
        3.4.1 医疗纠纷案例发生数量及原因
        3.4.2 医疗纠纷案例的过错认定
        3.4.3 医疗纠纷解决途径选择情况
        3.4.4 赔偿情况
        3.4.5 纠纷解决后科室整改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医疗纠纷成因
        4.1.1 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医方相关因素比较、分析
        4.1.2 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患方相关因素比较、分析
        4.1.3 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社会相关因素比较、分析
    4.2 医疗纠纷防御
        4.2.1 增强医务人员医疗风险认识
        4.2.2 加强医患沟通
        4.2.3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4.2.4 规范患者就医过程中收费情况
        4.2.5 加强道德建设
        4.2.6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8)易损斑块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临床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风先兆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风多重危险因素及发病前病情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风先兆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缺血性脑卒中多重危险因素的研究概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结果
        研究一: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描述
        研究二:中风发病前病情变化基本证候要素临床表征的研究
    讨论
        1. 缺血性卒中多重危险因素分析
        2. 缺血性卒中发病前病情变化基本证候要素及其临床表征初探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风病情变化临床表征调查表
附录二:TOAST亚型分类标准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高血脂敲响脑中风的警钟(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患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便秘现况调查与分析[D]. 靳京. 吉林大学, 2018(04)
  • [2]齐齐哈尔市某医院1114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病例分析[D]. 李莉. 吉林大学, 2016(03)
  • [3]区县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中既有门急诊楼有机更新策略研究[D]. 胡珑铧. 重庆大学, 2016(07)
  • [4]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问题探究[D]. 龙静. 西南财经大学, 2016(04)
  • [5]基于案例的居民健康与健身管理专家系统研究[D]. 张惠秋. 扬州大学, 2015(05)
  • [6]JF制药佰塞通营销策略研究[D]. 李河源. 广西大学, 2014(02)
  • [7]神经内外科医疗纠纷防御对策研究[D]. 刘玲玲. 吉林大学, 2013(04)
  • [8]易损斑块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临床特征的研究[D]. 王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中风多重危险因素及发病前病情变化的研究[D]. 陈婷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声声小警钟 敲响脑中风[J]. 刘泉开. 开心老年, 2010(06)

标签:;  ;  ;  ;  ;  

高血脂敲响中风警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