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伤寒辨证》

评《伤寒辨证》

一、《伤寒析疑》评介(论文文献综述)

张佩文[1](2021)在《基于《杏轩医案》的新安医家程文囿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以程文囿的临床医案《杏轩医案》为基础,对医案的成书过程及编写特点、程杏轩的学术渊源、学术观点、各科临证经验、治学特点等进行研究,以期相对系统地阐发程杏轩的学术渊源和学术观点,发掘程文囿治疗内、外、妇、儿的临证经验,并总结其治学之道。方法:1.文献研究法:运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检索平台,以及查阅着作等对本课题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2.经验总结法:对《杏轩医案》中的医案进行梳理、分类、剖析、对比、总结,使其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3.个案研究法:通过选取部分代表性医案,加以分析讨论,弄清其特色,由此类推,以小见大,呈现程氏的学术思想。结果:1.通过对程文囿及其主要着作的研究,明确了《杏轩医案》的编写人员系程氏及其弟子。此书的编写特点为:记录详实完整;选案典型精严,不掩己德,不避己过;全书编次不分门类,对于病证、病理记述颇详;善于引喻,深入浅出地呈现医理;案末常附程氏基于本案的思考或感叹。2.通过分析《杏轩医案》内容,还原程文囿的学术渊源,即溯源《内经》,师法仲景,喜宗景岳、效法吴门,旁通各家。3.基于医案提炼了程文囿“变通为要,守正创新”、“药简功专,当机立断”、“未得其证,切忌投药”、“疑病探之,勿失良机”、“情志致病,独药难疗”、“守正补虚,不图近功”的学术观点。4.通过对医案进行梳理分类,撷取程氏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经验。如在内科脾胃病以虚实为要、肢体经络病重视肝肾等;外科痈疽余毒未清守正清火、常从经络辨证获奇效;妇科方面不拘成方既论、善从理奇经取效;儿科方面惊风补虚清解灵活运用、痘证活用寒温之剂,在妇儿两科的辨证论治上强调结合妇、儿的体质特点等。5.总结出程文囿不掩己功,不避己过、蔑古则失之纵,泥古又失之拘、并重医情与人情、提倡临证增才识的治学之道。结论:1.《杏轩医案》是程氏毕生临床经验之总结,此书的编写特点决定了其现代适读性较高,对新安医学的传承、研究和理论完善均具有现实意义,值得研究。2.程氏在学术渊源上尊内经,崇仲景,法景岳,效吴、叶,学出多源。《杏轩医案》所收录医案涵盖内外妇儿各科,对于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记录均详实完整。此书对新安医学乃至整个中医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3.程氏的学术观点和治学之道对于现代临床,无论是在医术还是医德医风上均有可取之处,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今国家对中医药传承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也完全契合。

吴蓉[2](2014)在《建国以前国内现存《伤寒论》相关书目研究》文中提出《伤寒杂病论》一书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为我国着名医家张仲景。原着成书不久后即散佚,经后世医家搜集整理,成为现今流传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着作,其中,《伤寒论》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后世研究、发挥、补充其学术思想内容的医家和着作层出不穷。查阅近30年来对《伤寒论》相关书目的研究资料发现,对于《伤寒论》相关书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录学方面,缺乏对数量繁多的书目内容及文献学的进一步深入考证。同时,尚无对历代伤寒相关书目的整体面貌和发展源流较为全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查阅历代史志目录书籍,初步整理出自东汉至民国期间,国内现存《伤寒论》相关书目有620种,对书目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版本、内容、馆藏地等条目进行考证,并列出一份较完整的国内现存《伤寒论》相关书目的清单。同时,本文还对后世医家评析整理前贤着作后撰成新作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书目之间有内在的学术思想传承,从一定程度上可了解“伤寒学派”的发展与变化。本文参考历代史志中的经籍志或艺文志,《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历代伤寒书目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分省医籍考》、《历代史志书目着录医籍汇考》等医学目录书籍,《伤寒学术史》、《伤寒论版本大全》等伤寒综合性专着书籍中对《伤寒论》相关书目的总结归纳,对各书目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版本、内容等进行了考证和校正。《伤寒论》相关书目是指独立成书的研究《伤寒论》学说的着作。根据伤寒学说研究的具体情况,应当包括对《伤寒论》的文献学研究和对《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同时,本文收录的《伤寒论》相关书目为东汉末年至民国时期(即《伤寒杂病论》问世后至1949年建国前),地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暂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原作者为中国人的现存书目。经过整理考证,本论文收录符合标准的《伤寒论》相关书目共620种。以620种书目清单为依据,本文对建国以前国内现存《伤寒论》相关书目的内容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概述。东汉是《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时期,在宋金元时期《伤寒论》开始成为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书目,政府对伤寒学说的重视影响了民间医家,各类书籍从伤寒学理论、六经辨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药配伍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伤寒论》原文进行注释和发挥,扩大了《伤寒论》的学术范围。明代《伤寒论》相关书目更加重视临床应用,对伤寒学说的应用病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拓展,后期更因温病学说的兴起,不少医家开始致力研究伤寒、温病及广义伤寒的联系与区别。清代对《伤寒论》的研究明显向多元化发展,相关书目也出现了多种形式,包括原文注释、删订重编注释、经方应用、歌括歌诀、图表、综合论述等等。在对《伤寒论》原书条文的考证上出现了“错简重订”和“维护旧论”两种对立思想,在临床应用上倾向于类证类方,《伤寒论》的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民国时期随着“中体西用”的思想进入到医学领域,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的医家和学说理念,为中西医结合、综合多学科研究中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错简重订”与“维护旧论”是伤寒学术史上出现的两种对立学派,在明清时期相互争论,对伤寒学说的学术争鸣起到了推进作用。两派皆有代表医家和学说,提出的“三纲鼎立”学说及“六经气化为病”学说,对临床实践均有一定指导意义。自汉末至民国时期一千余年的时间里,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不断进行研究与发展,撰写了数量繁多的《伤寒论》相关书目。其中不乏后世医家对前代着作进行补充和订正,继承和发扬其学术思想。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着进行梳理研究,以期发现不同书目之间内在的学术思想传承,从一定程度上可了解“伤寒学派”的发展与变化。

任何[3](1984)在《程杏轩《医述》评介》文中研究说明 程文囿,字杏轩,号观泉,清代乾、嘉、道间安徽歙县名医。曾手辑古今医书三育二十余家,选其精要,分类排比,历时三十四年,而成《医述》十六卷。是书初刻于道光十年(1830),十三年(1833)三月刻竣刊行。光绪十七年(1891)泾川朱氏重刊于汉口。上两种版本目前已很少流传。1959年安徽省卫生厅将此两

二、《伤寒析疑》评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伤寒析疑》评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杏轩医案》的新安医家程文囿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程文囿生平简介及主要着作
    1.1 程氏生平简介
    1.2 程文囿的主要着作
        1.2.1 《医述》与《杏轩医案》
        1.2.2 《杏轩医案》编写特点
2 程文囿学术渊源
    2.1 溯源《内经》,细辨病机
    2.2 师法仲景,活用经方
    2.3 阳脱杂病,喜宗景岳
    2.4 外感热病,效法吴门
    2.5 学出多源,旁通各家
3 程文囿学术观点
    3.1 变通为要,守正创新
    3.2 药简功专,当机立断
    3.3 未得其证,切忌投药
    3.4 疑病探之,勿失良机
    3.5 情志致病,独药难疗
    3.6 守正补虚,不图近功
4 程文囿临证经验采撷
    4.1 内科临证经验
        4.1.1 伤寒论治
        4.1.2 温病论治
        4.1.3 脾胃患病,虚实为纲
        4.1.4 肢体经络病证,调养气血重肝肾
        4.1.5 气血津液病证,平调脏腑纠失常
    4.2 外科临证经验
        4.2.1 痈疽余毒未清,当守正清火
        4.2.2 从经络辨证获奇效
    4.3 妇科临证经验
        4.3.1 审证求因,不拘成方既论
        4.3.2 月经不调、妇科杂病,善理奇经
        4.3.3 辨证论治当结合妇人的体质特点
    4.4 儿科临证经验
        4.4.1 惊风之证,补虚清解治法各异
        4.4.2 痘证论治,凭证活用寒温之剂
        4.4.3 辨证论治当结合小儿的体质特点
5 程文囿治学之道
    5.1 蔑古则失之纵,泥古又失之拘
    5.2 实事求是,不掩己功,不避己过
    5.3 反对穷研医理,倡临证增才识
    5.4 窥得病情,处得人情
6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程文囿《杏轩医案》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与科研情况

(2)建国以前国内现存《伤寒论》相关书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史志目录书籍对《伤寒论》相关书目的记载
    1.1 史志书目中对《伤寒论》相关书目的记载
        1.1.1 《汉书·艺文志》
        1.1.2 《隋书·经籍志》
        1.1.3 《旧唐书·经籍志》
        1.1.4 《新唐书·艺文志》
        1.1.5 《宋史·艺文志》
        1.1.6 《明史·艺文志》
    1.2 医学专科目录中对《伤寒论》相关书目的记载
        1.2.1 《医籍考》
        1.2.2 《宋以前医籍考》
        1.2.3 《历代伤寒书目考》
        1.2.4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1.2.5 《中国分省医籍考》
        1.2.6 《历代史志书目着录医籍汇考》
    1.3 伤寒综合性专着中对《伤寒论》相关书目的记载
        1.3.1 《伤寒学术史》
        1.3.2 《伤寒论版本大全》
    1.4 小结
2. 建国以前国内现存《伤寒论》相关书目概念及收录标准
    2.1 “《伤寒论》相关书目”概念
        2.1.1 对《伤寒论》的文献学研究
        2.1.2 对《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2.2 《伤寒论》相关书目收录标准
    2.3 小结
3. 建国以前国内现存《伤寒论》相关书目统计
    3.1 宋以前
    3.2 宋金元时期
    3.3 明代
    3.4 清代
    3.5 民国
    3.6 小结
4. 建国以前国内现存《伤寒论》相关书目内容特点分析
    4.1 宋以前
    4.2 宋金元时期
    4.3 明代
    4.4 清代
    4.5 民国
    4.6 小结
5. 讨论
    5.1 “错简重订”派与“维护旧论”派书目讨论
        5.1.1 “错简重订”派代表医家与书目
        5.1.2 “维护旧论”派代表医家与书目
        5.1.3 小结
    5.2 《伤寒论》相关书目间的传承与发展
        5.2.1 《伤寒活人指掌图》
        5.2.2 《尚论篇》
        5.2.3 《伤寒蕴要全书》
        5.2.4 《伤寒论条辨》
        5.2.5 《伤寒论翼》《伤寒附翼》
        5.2.6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个人简历
9. 附录

四、《伤寒析疑》评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杏轩医案》的新安医家程文囿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D]. 张佩文.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建国以前国内现存《伤寒论》相关书目研究[D]. 吴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3]程杏轩《医述》评介[J]. 任何. 中医杂志, 1984(04)

标签:;  ;  ;  

评《伤寒辨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