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债转股”政策评价

国企“债转股”政策评价

一、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崔嘉爽[1](2020)在《煤炭行业债转股政策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后,煤炭行业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但是随着新一轮债转股政策的开启,煤炭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因为实施债转股政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煤炭行业成为了新一轮债转股政策实施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但是煤炭行业实施债转股政策并非一帆风顺,政策是否适合实施及实施效果如何,不仅会受到具体政策条例的制约,还会受到企业自身因素的限制。所以在政策实施的每个阶段,需要考虑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同时更需要评价债转股政策效果。只有明确债转股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具体影响效果,才能更好的完善政策,帮助煤炭行业利用政策更好的发展自己。为了对新一轮债转股政策做出科学评价,评价政策是否完成了煤炭行业预期的目标。首先,本文基于当前煤炭行业债转股实施的现状,以时间为轴线,对比了政策演变与煤炭行业对政策的反馈情况,初步分析债转股政策与煤炭行业的关联。然后,本文利用比较研究法,将煤炭行业、能源行业和实施债转股的煤炭企业三者数据进行对比,观察其在政策前后财务指标变化情况,通过静态对比方式得出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假设,为后续动态模型研究作铺垫。接着,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动态分析政策与各个因素的关系,利用稳健性检验中的安慰剂分析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煤炭行业在政策影响下控制组与实验组的综合绩效变化情况,利用综合绩效结果,对实施政策的煤炭行业进行分批次差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政策的影响下,除了成长能力、营运能力不显着外,煤炭行业杠杆率水平降低了 4%,煤炭行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获取能力分别提升了 3%、3.3%、1.6%,得出了债转股政策对煤炭行业总体呈正面影响的结论,此外,安慰剂检验验证了方法选用的合理性;从行业综合绩效得分结果观察,实验组的综合绩效明显高于控制组的综合绩效,控制组可以带动整体综合绩效水平的提升;通过分批次差分发现,政策交互项系数在政策实施的后期才显示出显着性的特点,证实了政策的滞后性结论。依据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期望政府可依据现状完善政策法规,期望企业可依据政策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郭东[2](2020)在《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过去依靠投资加杠杆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弊端逐渐显现,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化债转股作为供给侧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举措,在“降杠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市场化债转股自2016年推行以来,一直处于签约多落地少的尴尬境地,许多企业对其依然保持着观望的态度,对是否要进行市场化债转股、如何实施市场化债转股颇有困惑。本文以近期成功实施了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的基建龙头企业——中国中铁为案例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模式、影响以及风险,为化解当前我国市场化债转股落地难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其它企业决定是否实施和如何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提供参考。文章以创新性的视角研究了中国中铁的市场化债转股模式,将以往模糊的“两步走”转股模式细化为“混合三步走”模式,系统地剖析了中国中铁债转股的实施过程,主要阐述了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如何实施”的问题。在阐明实施路径之后,文章接着从市场效应、财务影响、治理结构影响、企业价值影响四个维度分析了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对企业自身构成的影响。一是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中铁债转股过程中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分析,二是运用财务指标评价法和雷达图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分析了债转股对企业短期财务状况的改善程度,三从股权结构、管理层、公司章程等方面分析市场化债转股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四是运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分析债转股对企业价值形成的影响。通过这四个维度的比较分析,旨在剖析市场化债转股“值不值得实施”的问题。最后,文章分阶段探讨了中国中铁在实施市场化债转股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转股阶段风险、股权管理阶段风险、股权退出阶段风险,通过对债转股中的八个具体风险点深入剖析,重点解读了市场化债转股“存在哪些实施风险”的问题。在对案例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后,文章得出了以下三点结论:一是中国中铁“混合三步走”的新债转股模式切实可行,可以有效解决债转股资金“落地难”的问题,值得其它转股企业借鉴。二是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果明显但存在局限性,企业在决定是否实施债转股时需多方权衡。三是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风险较政策性债转股高,但总体风险可控。本文在对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条建议,为市场化债转股各方参与者提供借鉴。

谢忠浦[3](2020)在《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国有上市钢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文中提出2012年,我国经济下行,经济增速放缓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产业供给步入成熟老化阶段,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2011-2015年间,从81.2%下降到72.5%;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2011年末135.93%跌至2015年末74.13%。2016年1月,中央财经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有钢铁企业改革方案被提上议程。会议指出,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效率低下、产品低端、亏损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肩负着时代使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李克强总理指出,国有钢铁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要扮演好先行者的角色,努力改变行业现状,带动整个社会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有钢铁企业供给侧改革从2016年开始实行,至今已逾三年,供给侧改革后钢铁行业财务绩效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如何推动供给侧改革及提升财务绩效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整个钢铁行业到具体案例公司,运用改进后的沃尔评分法,横、纵向分析相结合,对钢铁行业财务绩效问题进行更全面的研究。首先,本文对供给侧改革和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的理论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选取沪深A股主板市场上市的18家国有钢铁企业为样本,依据国资委编制的企业绩效文件,从盈利能力、债务风险、资产质量、成长发展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并赋予权重,运用沃尔评分指标体系,对行业整体财务现状进行评价,并对不同层级企业作了横向对比分析;之后,本文选取鞍钢股份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财务分析与沃尔评分法,分析鞍钢股份财务绩效成果与不足;最后,从供给侧改革任务、内涵出发,结合财务绩效分析与评价,针对鞍钢存在的问题,给出完善财务绩效的可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后财务绩效成果明显提升,盈利能力、成长发展能力普遍增强;但债务风险依然较高,今后应加强对债务资本结构的调整.鞍钢股份作为行业绩效的模范企业,资产流动性、成本控制、市场占有率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孙霖[4](2020)在《结构性去杠杆下的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评价 ——基于DSGE模型》文中认为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增长的转型时期,中高速增长代替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经济部门的高杠杆率和过度加杠杆行为,已经不能与当前的经济形势相适应,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结构性去杠杆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认识结构性去杠杆的必要性,研究结构性去杠杆造成的宏观经济波动,评价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动态一般随机均衡(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模型对于分析宏观经济波动问题的良好表现,本文结合我国的经济特征,构建了可以分析结构性去杠杆短期效应的DSGE模型。首先,本文在借鉴吸收己有的关于宏观杠杆率、DSGE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宏观及部门杠杆率的现状、历史成因和工作难点。其次,以标准的NKDSGE模型为框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引入异质性居民部门、价格粘性、调整成本等名义和实际刚性,引入抵押约束机制将杠杆显性化,建立起相关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再次,运用上述模型系统研究结构性去杠杆对产出、消费、投资、利率、通货膨胀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最后结合模型结果,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构性去杠杆是本文的主线,为了分析结构性去杠杆的短期效应,本文的创新点和结论是:在标准的NK-DSGE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及广义政府的三部门DSGE模型,引入大量我国的宏观经济特征,包括引入杠杆率约束以描述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下,居民部门正向的杠杆冲击(即加杠杆行为)及非金融企业负向的杠杆冲击;引入技术冲击及正向的房地产偏好冲击,描述经济主体对房地产的热衷和技术的进步;引入正向货币政策冲击以描述当前我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了使构造的DSGE模型可以更好的分析结构性去杠杆的短期效应,本文还引入大量契合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的模型参数。模型结果显示,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不仅可以减轻非金融部门去杠杆的压力,短期内还会引起产出以及消费的增加,实质上是一种需求刺激;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则会带来产出的即刻下降和利率的上涨,造成供给抑制;技术进步会促进产出的增加,但这种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社会对房产的偏好增加则会令居民的负债上升;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产出增加与通货膨胀的上升。最后,本文就实证结果,在分部门处理杠杆率以及国家的货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杨加坤[5](2020)在《国有企业补贴的法律问题研究 ——以竞争中立为视角》文中认为竞争中立作为保证国企和私企之间实现公平竞争的国际规则,意在恢复企业之间因不正当竞争受到破坏的国际竞争秩序,要求政府减少对国企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对国企补贴的广泛资金援助,消除因企业的公有制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我国国企的补贴问题在国内和国际上一直是议论纷纷的诟病,引起欧美国家的高度警惕,导致我国国企在对外贸易与投资上常常是被打击和规制的对象,也是欧美等国不确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中美经贸谈判的最关切的核心议题之一。国际社会希望我国政府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坚持竞争中立,对国企和私企实行税收中立,债务中立,监管中立,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和平等对待,从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任何角度看,国企和私企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平等主体,不管从哪方面说政府给予国企优于私企的额外补贴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都不存在。因此,利用法律法规解决国企补贴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运用理论的、规范的、实证的研究方法分三个部分在竞争中立视野下讨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补贴存在的弊端及引发的争议和影响。第一部分论述和分析了国企补贴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国有企业在国内的法律定义略有模糊,在国际上又屡次被认为是公共机构,二是政府提供的补贴是具有歧视性待遇和非商业援助的扭曲市场,影响公平竞争环境的政策。三是国有企业补贴披露不透明导致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频发,四是国企补贴在国内现今有不健全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无监督制度的严重问题。第二部分笔者阐述了国际上正在运用竞争中立规制国企,防止国企从政府获得损害市场公平环境的优势,同时其他国家也启动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采用贸易救济措施,加征反补贴税,高筑关税,甚至对国企的海外投资进行安全审查的方式,解决和预防国企补贴对其他企业的冲击,造成我国国企出口贸易与投资受阻。第三部分笔者提出解决我国国企补贴问题的应对措施,第一是我国应当在垄断法中加入竞争中立条款,加强国企补贴的披露和监督,给国企和私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第二是在预算法中增加国企补贴的预算,让国企补贴有法可依。第三是我国应当积极参加反补贴协议的修改,权衡利弊,抓住机遇加入CPTPP,用竞争中立规制国企补贴,构建阳光国企。我国应当按照市场规则推动国企补贴的改革,用竞争中立规制国企补贴,打破政府对国企的偏爱,让我国企补贴逐渐迈向法制化和透明化。

张言方[6](2019)在《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从“高增长”进入“高质量”的新常态,作为能源主体的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同时,当前我国煤炭价格政策短期内似乎有利于平抑煤价波动,但其长期传导影响及经济运行风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以煤炭价格波动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科学评估当前我国煤炭价格政策的效力,同时进一步分析不同煤炭价格政策传导下煤价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以避免陷入“价格波动失常-政府强制干预”的恶性循环。本文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趋势及特征分析部分,本文对照分析我国煤炭价格的波动趋势及政府采取的价格政策,得出我国煤炭价格波动是煤炭市场自发调节和政府干预共同导致的。同时,本文采用EEMD方法对我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和结构性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炭价格波动会受到长期趋势、短期市场供需变动引发的高频变量和关键政策调控等重大事件引发的低频变量的综合影响,其中低频变量对煤炭价格波动的解释能力最为显着;同时,煤炭价格调控政策与低频变量的波动结构紧密相关,且可能会对煤炭价格波动产生影响作用;此外,本文采用ARIMA模型预测出2019-2020年我国煤炭价格将保持小幅下降的态势。在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机理部分,本文按照政策发布主体、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等构建出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分析框架,将煤炭价格政策划分为直接定价政策和间接控价政策,然后按照政策工具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煤价政策的代理变量,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代理变量的长期波动趋势是符合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鉴于此,本文采用GMM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炭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并根据预期理论估算出各种政策工具的前瞻性水平,其主要研究结论为:一是2008-2017年期间政府实施的直接定价政策均会对煤炭价格波动发挥抑制作用,并且政府可选择合适的长短期政策工具及政策组合来优化政策调控方案,进而最大化提高直接定价政策的有效性;二是与市场供需的调节作用相比,产量控制政策在短期并不会带来煤炭价格的大幅提升,这为该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性证据;三是无论实施的间接控价政策是否能有效抑制煤价波动,政策联合发布均会强化政策实施效果;四是不同政策工具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煤炭价格政策的前瞻性,并且政策发布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前瞻性水平产生影响。在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情景仿真及方案设计部分,本文基于构建的DSGE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设计出无政策干预的基准情景、中长期合同政策情景、去产能政策情景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情景,DSGE仿真结果表明:政策干预会扭曲煤炭供需或其他因素对煤炭价格的传导效应,且中长期合同政策传导下煤价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影响被减弱,但去产能政策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传导下,上述冲击影响会被强化;同时,不同于中长期合同政策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去产能政策会在长期带来总产出下降,这部分总产出损失可反映出实施该政策的经济成本。此外,间接控价政策对煤炭价格的冲击作用明显弱于市场供需的自发调节,同样地其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影响也明显小于后者。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中国煤炭价格调控方案,即政府应客观评估中长期合同政策对平抑煤价发挥的长短期作用,灵活选择政策工具及联合发布方式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水平,同时可适度加大去产能政策和市场结构调整政策力度,引导和规范煤炭供需双方的市场化交易行为,以合理平抑煤价波动、有效治理煤炭产能过剩和快速提升煤炭市场化程度。该论文有图38幅,表32个,参考文献203篇。

罗梦婕[7](2019)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实施效果研究 ——基于南昌市经开区企业的调查数据》文中研究说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企业所得税的一项税基式优惠政策,最初仅用于促进国有、集体工业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历经十多年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除六类行业之外覆盖全体企业的普惠性财税政策,这一政策在解放企业现金流,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上做出贡献。自2015年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加计扣除率、研发费用归集、核算方法、企业适用范围等关键问题上做出重大改革,被称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而新政效果如何有待检验,政策发展方向也值得探讨。本文主要探讨政策的实施对象——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的认知程度。基于此,本文以南昌市经开区企业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问卷主体主观题以调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效果和影响因素为目标。前者将政策效果分为直接效果(研发投入)和间接效果(创新绩效),根据两个层面指标探索企业对新政效果的认知情况。后者引入公共政策评价框架,将政策效果影响因素分为政策设计、政策执行和企业三个层面,分别获取企业认知得分。研究发现:(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实施后,政策在企业中的直接效果(研发投入)和间接效果(创新绩效)均获得提升。其中,新政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研发投入中,新政对企业研发活动开展意愿的激励效果较大,在创新绩效中,新政对企业创新盈利能力的激励效果较小。(2)已享受企业认为,最有利于其开展研发活动、增加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是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率。其次是明确和扩大研发费用归集范围和研发活动适用范围,简化并明确研发费用核算方法和口径等。企业自身注重研发也会放大政策效应。本文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效果进行探讨,为完善政策分别对政策制定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提出建议,为政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方向。

杨扬,邵若[8](2018)在《国有企业债转股问题思考》文中提出本文首先分析国有企业陷入债务困境的原因,找到根源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梳理了针对本轮债转股政策的争论,重点关注谁应该是债转股的企业、如何保证债转股政策实施的效果以及潜在的问题。最后是简要结语,希望能够为辽宁省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陈小亮,陈彦斌[9](2018)在《结构性去杠杆的推进重点与趋势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构性去杠杆与传统去杠杆思路存在两点区别:结构性去杠杆更注重杠杆率的结构性差异,从而使得去杠杆操作更加精准;结构性去杠杆旨在避免去杠杆进程中的经济剧烈波动,从而更平稳地降低杠杆率。不同部门推进结构性去杠杆的重点不同。就企业部门而言,重点是通过清理僵尸企业、债转股和强化预算约束等方式降低国企杠杆率;就居民部门而言,关键是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就政府部门而言,主要通过限制隐性债务等方式降低地方政府杠杆率;就金融部门而言,尽快从分业监管转向功能监管,消除混业经营下的"监管重复"和"监管真空"。在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要注意七个方面的权衡取舍。

徐遥[10](2018)在《上市公司债转股对股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我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截止2015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达到131%。为了帮企业去杠杆降成本,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国务院2016年10月10日颁布了关于债转股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债转股开始。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债转股对股价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债务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降低杠杆率减少利息支出,另一方面会给上市公司的高管是否参与债转股一个间接的参考。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给其提供一定的投资参考意见。对于证券市场监管层来说,有利于监管层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减少投资者的损失,保证证券市场稳健更好的发展。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债转股理论及研究假设,主要介绍债转股的定义和类型以及上市公司债转股对股价影响的理论,并在对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四个假设。第三章为我国企业的债转股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两轮债转股的对比以及新一轮债转股面临的潜在风险、问题、难点。第四章为上市公司债转股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介绍了事件研究法以及四次实证结果并对每一次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四次实证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五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选择的样本是从2016年10月10号到2017年12月31号进行市场化债转股的上市企业,分别是进行了第一次债转股的上市公司102家、进行了第两次债转股的上市公司45家、进行了第三次债转股的上市公司27家、债转股资金落地的上市公司25家,以(-5,5)为事件窗,以(-125,-6)为估计窗,以债转股公告日为事件日,计算样本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AR)和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AR)。通过单样本的T检验,数据分析及统计通过Stata软件和Excel软件完成,得出以下结论:上市公司第一次债转股的股价效应显着为正;上市公司第二次债转股的股价效应显着为正,但是持续影响时间比第一次债转股短;上市公司第三次债转股的股价效应显着为负;上市公司债转股资金落地的股价效应显着为负。通过将三次债转股以及债转股资金落地的股价效应进行对比,发现第一次债转股引起的正面股价效应最明显,持续时间最长,CAAR都比其他的高。同时,第三次债转股引起的负面的股价效应最明显,持续时间最长,样本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都比其他的低。

二、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煤炭行业债转股政策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债转股政策研究
        1.3.2 行业绩效评价研究
        1.3.3 债转股对煤炭行业影响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2 相关理论及政策现状
    2.1 债转股政策及评价方法
        2.1.1 债转股政策概况
        2.1.2 债转股政策评价方法
    2.2 债转股政策演变
        2.2.1 中央政策演变
        2.2.2 地方政策演变
    2.3 债转股政策行业演变
        2.3.1 非煤炭行业债转股政策演变
        2.3.2 煤炭行业债转股政策演变
3 煤炭行业债换股前后财务绩效分析
    3.1 债转股前后煤炭行业财务绩效变化分析
        3.1.1 债转股前后煤炭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1.2 债转股前后煤炭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1.3 债转股前后煤炭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3.1.4 债转股前后煤炭行业成长能力分析
    3.2 债换股政策前后煤炭行业现金流分析
        3.2.1 债换股前后煤炭行业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3.2.2 债换股前后煤炭行业现金流动性分析
    3.3 假设的提出
4 研究设计
    4.1 双重差分模型简介及原理
        4.1.1 双重差分模型简介
        4.1.2 双重差分模型的原理
    4.2 变量的选取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虚拟变量与控制变量
    4.3 双重差分模型的构建
5 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 实证检验
        5.2.1 DID模型各变量求解
        5.2.2 DID模型安慰剂检验
        5.2.3 煤炭行业综合绩效主成分提取
        5.2.4 DID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
        5.2.5 DID模型分批次回归分析
    5.3 DID模型结果分析
6 政策建议
    6.1 对政府的建议
        6.1.1 规范政策实施的审核、退出体系
        6.1.2 继续坚持走“市场化、法制化”道路
        6.1.3 引入信用审核体系,加强对企业后续监管
    6.2 对企业的建议
        6.2.1 加强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成立化解风险长效机制
        6.2.2 制定长期目标,避免时滞性的影响
        6.2.3 合理安排债务融资规模,理性划分债务与投资比例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债转股实施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债转股实施效应的研究
        1.2.3 关于债转股实施风险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框架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债转股相关理论概述
    2.1 债转股的概念与市场化债转股的特征
        2.1.1 债转股的概念
        2.1.2 市场化债转股的特征
    2.2 债转股的理论基础
        2.2.1 权衡理论
        2.2.2 博弈理论
        2.2.3 预算软约束理论
    2.3 市场化债转股的模式分析
        2.3.1 收债转股模式
        2.3.2 入股还债模式
        2.3.3 债转优先股模式
        2.3.4 股债结合模式
第三章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动因及过程分析
    3.1 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转股前公司股权结构
        3.1.3 转股前公司经营状况
        3.1.4 转股前公司财务状况
    3.2 中国中铁债转股动因分析
        3.2.1 国家市场化债转股利好政策推动
        3.2.2 基建行业周期长、利润低等因素影响
        3.2.3 企业降杠杆、优化资本结构的需求带动
    3.3 中国中铁债转股运作模式及过程分析
        3.3.1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运作模式
        3.3.2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实施过程
第四章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影响分析
    4.1 市场反应分析
        4.1.1 以董事会发布债转股公告日为事件日的市场反应
        4.1.2 以证监会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日为事件日的市场反应
        4.1.3 市场反应小结
    4.2 财务影响分析
        4.2.1 基于财务指标的纵向分析
        4.2.2 基于雷达图的横向分析
    4.3 治理结构影响分析
        4.3.1 对股权结构的影响
        4.3.2 对管理层、公司章程的影响
    4.4 企业价值影响分析
        4.4.1 不实施债转股情况下的模拟企业估值
        4.4.2 实施债转股情况下的企业估值
        4.4.3 估值对比分析
第五章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风险分析
    5.1 股权转换阶段风险
        5.1.1 投资机构选择风险
        5.1.2 标的公司估值风险
        5.1.3 公司转股定价风险
        5.1.4 政府审批风险
    5.2 股权管理阶段风险
        5.2.1 经营风险
        5.2.2 即期回报被摊薄的风险
        5.2.3 明股实债风险
    5.3 股权退出阶段风险
    5.4 风险防范
        5.4.1 构建系统完整的定价机制
        5.4.2 改善投资者回报体制
        5.4.3 健全股权退出通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混合三步走的新债转股模式切实可行,值得借鉴
        6.1.2 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果明显,但存在局限性
        6.1.3 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风险偏高,但总体风险可控
    6.2 建议
        6.2.1 坚持市场化操作助力项目运作
        6.2.2 推进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6.2.3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快完善配套措施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国有上市钢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研究综述
        1.3.1 供给侧研究文献综述
        1.3.2 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供给侧改革
        2.1.2 财务绩效评价
        2.1.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及选用
    2.2 相关理论
        2.2.1 新供给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鞍钢股份财务绩效综合评价
    3.1 钢铁行业财务现状分析
        3.1.1 钢铁行业背景介绍
        3.1.2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样本及指标选取
        3.1.3 钢铁行业绩效现状
    3.2 鞍钢股份财务绩效分析与评价
        3.2.1 鞍钢简介及经营现状
        3.2.2 鞍钢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实践
        3.2.3 鞍钢股份财务指标分析
        3.2.4 鞍钢股份财务绩效分析与评价
4 对案例公司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存货管理
        4.1.1 优化存货管理流程
        4.1.2 “保险储备下的及时生产”战略
    4.2 增强短期偿债能力
        4.2.1 加强现金流管理
        4.2.2 调整资本结构
    4.3 增加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
        4.3.1 增加研发投入,升级产品结构
        4.3.2 增强销售管理,开拓新市场
    4.4 控制成本费用
        4.4.1 积极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
        4.4.2 控制原料采购成本及短缺风险
        4.4.3 建立完善供应链条,维护好供应商关系
5 结论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与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4
致谢

(4)结构性去杠杆下的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评价 ——基于DSGE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四、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杠杆率发展现状、成因分析与结构性去杠杆分析
    第一节 实体经济与分部门杠杆率的发展
        一、实体经济
        二、居民部门
        三、非金融企业
        四、政府部门
    第二节 实体经济与分部门高杠杆率的成因分析
        一、实体经济部门
        二、居民部门
        三、非金融企业
        四、地方政府部门
    第三节 结构性去杠杆分析
        一、居民部门债务状况
        二、企业债务状况
        三、地方政府债务状况
第二章 结构性去杠杆短期效应分析的DSGE模型构建
    第一节 居民部门模型
        一、储蓄家庭
        二、借贷家庭
    第二节 非金融部门模型
        一、企业家
        二、零售部门
    第三节 广义政府部门模型
    第四节 市场出清及外生冲击模型
        一、市场出清
        二、外生冲击
第三章 DSGE模型的对数线性化和参数估计
    第一节 模型的对数线性化
        一、对数线性化方法介绍
        二、模型的对数线性化
    第二节 模型参数的校准与估计
        一、部分参数校准
        二、部分参数计算
        三、货币政策参数及外生冲击参数的贝叶斯估计
第四章 结构性去杠杆下的宏观经济波动
    第一节 去杠杆冲击下的宏观经济波动
        一、居民部门加杠杆冲击
        二、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冲击
    第二节 技术进步、房地产偏好冲击下的宏观经济波动
        一、技术进步冲击
        二、房地产偏好冲击
    第三节 货币政策冲击下的宏观经济波动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国有企业补贴的法律问题研究 ——以竞争中立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不足之处
二、国有企业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竞争中立的运用对国企补贴的规制
    (二)国有企业的认定模糊
        1.国内法对国有企业的认定
        2.美国及WTO对国有企业的认定
    (三)国有企业补贴方式的不合理
        1.补贴的歧视性待遇
        2.补贴的非商业援助
    (四)国有企业补贴信息披露的不透明
    (五)国有企业补贴监管制度的缺失
三、国企补贴对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影响
    (一)增加进出口关税壁垒
    (二)增强对投资并购的安全审查法律风险
    (三)导致反倾销和反补贴发生的不确定性
    (四)促进WTO规则的重塑
        1.报告和惩罚机制
        2.举证责任倒置
四、应对竞争中立下国企补贴规定的措施
    (一)制定并实施完善的相应法律法规
        1.反垄断法中引入竞争中立
        2.预算法中增加国企补贴适用标准
        3.推进国企补贴披露机制
    (二)引领和参与国际相关规则的制定
        1.积极参与反补贴协议的修改
        2.加入CPTPP协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国内外研究评述
    2.1 中国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
    2.2 煤炭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3 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的波动研究
    2.4 煤炭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3.1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历史趋势及政策调控
    3.2 中国煤炭市场的发展态势分析
    3.3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特征分析
    3.4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趋势预测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机理分析
    4.1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构成
    4.2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特征分析
    4.3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代理变量设计
    4.4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及前瞻性分析
    5.1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传导模型构建
    5.2 中国煤炭直接定价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
    5.3 中国煤炭间接调价政策对煤价波动的传导影响
    5.4 中国煤炭价格政策的前瞻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模型设计
    6.1 DSGE模型概述
    6.2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系统构建
    6.3 中国煤炭价格波动的DSGE模型设计
    6.4 模型参数的校准和估计
    6.5 DSGE模型的稳健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政策传导下中国煤价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情景仿真和调控方案设计
    7.1 煤炭价格政策调控情景设计
    7.2 无政策干预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7.3 中长期合同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7.4 去产能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7.5 市场结构调整政策传导下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7.6 中国煤炭价格调控方案设计
    7.7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之处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实施效果研究 ——基于南昌市经开区企业的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税收优惠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2.1.2 研发活动和研发投入
        2.1.3 创新绩效
    2.2 理论基础
        2.2.1 市场失灵理论
        2.2.2 新增长理论
        2.2.3 公共政策评估体系
    2.3 文献综述
        2.3.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直接效果
        2.3.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间接效果
        2.3.3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现状的调查
    3.1 问卷设计与编制
        3.1.1 维度划分及依据
        3.1.2 问卷基本内容
    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3.2.1 问卷的信度检验
        3.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3.3 问卷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
第4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效果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4.1 新政效果分析
        4.1.1 新政直接效果分析
        4.1.2 新政间接效果分析
    4.2 新政总体评价
        4.2.1 企业的新政满意度评价
        4.2.2 企业的反馈和建议
    4.3 新政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4.3.1 政策设计层面
        4.3.2 政策执行层面
        4.3.3 企业层面
        4.3.4 各层面因素比较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国家延续减费降税方向
        5.2.2 地方政府部门强化宣讲,简化申报手续
        5.2.3 企业把握政策契机,以研发促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问卷调查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国有企业债转股问题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企业陷入债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二、本轮债转股政策的争论
三、关于国有企业债转股问题的思考
    1. 如何合理认识债转股。
    2. 债转股的核心是公司治理机制, 可以说重点在戏外。
    3. 本文更倾向先剥离重组再债转股。

(9)结构性去杠杆的推进重点与趋势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结构性去杠杆”新思路与传统去杠杆思路的区别与联系
    (一) “结构性去杠杆”新思路与传统去杠杆思路的主要区别
        1.“结构性去杠杆”更加注重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杠杆率的结构性差异, 从而使得去杠杆操作更加精准
        2.“结构性去杠杆”旨在避免去杠杆进程中可能引发的经济剧烈波动, 从而实现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二) “结构性去杠杆”新思路与传统去杠杆思路的相通之处
二、分部门推进“结构性去杠杆”的重点
    (一) 企业部门:国企去杠杆是重中之重
    (二) 居民部门:控制居民部门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
    (三) 政府部门:重点是降低地方政府的杠杆率
    (四) 金融部门:加强监管以推动金融去杠杆, 并且尽快从分业监管转向功能监管
三、“结构性去杠杆”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 虽然去杠杆在短期内会给经济带来一定冲击, 但是在长期内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因此要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坚定去杠杆的决心
    (二) 既要重视债务占比高的“灰犀牛”风险, 又要重视在三大部门中债务占比偏低的居民部门债务风险以及在企业部门内部债务占比偏低的民营企业债务风险等“黑天鹅”风险
    (三) 在注重降低杠杆率“分子”、提高“分母”的同时, 还要谨防触发“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动态联动机制
    (四) 既要尽快清理僵尸企业, 又要谨防“误伤”优质企业
    (五) 去杠杆过程中货币政策既不能大水漫灌, 也不能过于收紧
    (六) 足够力度的通货膨胀能够快速去杠杆, 但是在收入分配格局不甚合理的背景下, 高通胀会给经济与社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不应寄希望于借助通胀去杠杆
    (七) “结构性去杠杆”不仅要“治标”, 更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治本”
四、结语

(10)上市公司债转股对股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债转股相关理论及研究假设
    2.1 债转股的定义和类型
        2.1.1 债转股的定义
        2.1.2 债转股的类型
    2.2 理论基础
        2.2.1 信号理论
        2.2.2 MM理论
        2.2.3 权衡理论
        2.2.4 有效市场理论
    2.3 研究假设
第三章 我国企业债转股的发展概况
    3.1 两轮债转股的对比
        3.1.1 债转股企业的筛选标准不同
        3.1.2 债转股的背景不同
        3.1.3 债转股运作主体不同
        3.1.4 债转股资金来源不同
        3.1.5 债转股交易模式不同
        3.1.6 债转股市场化程度不同
        3.1.7 债转股退出机制不同
    3.2 新一轮债转股面临的潜在风险
        3.2.1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3.2.2 负债企业的道德风险
        3.2.3 银行系统风险
    3.3 新一轮债转股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3.3.1 法律制度障碍
        3.3.2 银行很难权衡债转股的利益
        3.3.3 银行资产风险系数上升
        3.3.4 债转股实际落地项目有限
        3.3.5 没有完善的债转股退出机制
第四章 上市公司债转股对股价的影响实证分析
    4.1 实证研究方法
        4.1.1 数据来源和研究样本的确定
        4.1.2 事件及事件窗口的界定
        4.1.3 实际收益率的计算
        4.1.4 正常收益率模型的选择
        4.1.5 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4.1.6 显着性检验的方法
    4.2 上市公司第一次债转股对股价的影响实证分析
        4.2.1 实证结果
        4.2.2 实证结果分析
    4.3 上市公司第二次债转股对股价的影响实证分析
        4.3.1 实证结果
        4.3.2 实证结果分析
    4.4 上市公司第三次债转股对股价的影响实证分析
        4.4.1 实证结果
        4.4.2 实证结果分析
    4.5 上市公司债转股资金落地对股价的影响实证分析
        4.5.1 实证结果
        4.5.2 实证结果分析
    4.6 上市公司债转股引起的不同股价效应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对监管层的建议
        5.2.2 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5.2.3 对上市企业的建议
        5.2.4 对银行的建议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炭行业债转股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 崔嘉爽.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D]. 郭东.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3]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国有上市钢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D]. 谢忠浦.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4]结构性去杠杆下的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评价 ——基于DSGE模型[D]. 孙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国有企业补贴的法律问题研究 ——以竞争中立为视角[D]. 杨加坤.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6]政策传导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 张言方.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7]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实施效果研究 ——基于南昌市经开区企业的调查数据[D]. 罗梦婕.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8]国有企业债转股问题思考[J]. 杨扬,邵若. 党政干部学刊, 2018(07)
  • [9]结构性去杠杆的推进重点与趋势观察[J]. 陈小亮,陈彦斌. 改革, 2018(07)
  • [10]上市公司债转股对股价的影响研究[D]. 徐遥. 广西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国企“债转股”政策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