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

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

一、催化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论文文献综述)

汪莹[1](2016)在《水产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与清除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建立了三种测定水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新的分光光度法,三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重氮化试剂和偶合试剂。同时对最佳的显色条件进行了探究。此三种方法在特定条件下都有着不同的适用对象和各自的优缺点。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方法一,方法原理是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N,N-二乙基苯胺偶联生成橙色产物。该有色物质在可见光范围内有最强吸收峰。该方法用于测定咸鱼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干扰小,测定结果与国标法基本一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且所用试剂毒性小。2、方法二,提出了以2-氯-4-硝基苯胺为重氮化试剂,盐酸萘乙二胺为偶合试剂的重氮偶合技术用于测定水产品中亚硝酸盐。样品在氢氧化钠及乙酸锌共同作用下,EDTA掩蔽金属离子处理,可以很好的提取海产品中的亚硝酸盐。该反应可在常温下进行,显色反应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该法适用于水产品中痕量亚硝酸盐的测定。3、方法三,利用8-羟基喹啉与亚硝酸钠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显色反应的原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吸光度A与亚硝酸根浓度在0-7.O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4560X-0.0105,相关系数r=0.998.该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小。4、对咸鱼中亚硝酸盐的去除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葱、姜、蒜超声提取液及三者的混合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料液比分别为50g/100g、30g/100g、30g/100g 的葱、姜、蒜在 60℃下,超声 40min 后的提取液对亚硝酸盐清除效果最好,蒜、姜、葱的清除率分别为63.6%、56.6%、54.6%。当蒜含量不小于50%的蒜、葱、姜混合浸提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优于纯的葱、姜、蒜。且葱、姜、蒜提取液的比例为1:4:5时清除率最高。不同腌制时间的咸带鱼经过混合浸提液浸泡后,去除率在69.8%~95.5%范围内,清除效果很好。5、第五部分重点研究了大葱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对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的差异。实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取大葱中的有效成分,其中多糖提取率可达到0.48%、维生素C达到0.75%、黄酮达到0.38%、多酚达到3.01990、有机硫化物达到1.15%。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大葱中的有效成分维生素C,多糖,多酚,黄酮,有机硫化物等均能有效去除海产品中的亚硝酸盐,清除率依次为有机硫化物(80.04%)>黄酮(72.90%)>维生素 C(32.13%)>多酚(24.90%)>多糖(6.62%)。经所得数据计算得出每种成分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达50%时,即IC50值分别为有机硫化物(58.69 μ g)<维生素C(68.59 μ g)<黄酮(155.62 μ g)<多酚(200.80 μg)<多糖(755 μ g)。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硫化物、维生素C等可以有效清除亚硝酸盐。

沈淑君[2](2016)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钒(Ⅴ)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快速发展,利用该法对痕量钒(Ⅴ)的测定也得到广泛应用。以不同的有机染料为线索,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研究进展。从反应介质、检出限、线性范围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讨论。

晋晓苹,黄爱平[3](2014)在《非酶催化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非酶催化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且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酶催化法在食品铜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局限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卫华,古玲,关翠林,王尚芝[4](2012)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铁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十年来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铁的研究进展,包括催化氧化光度法、催化还原光度法、萃取催化光度法、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铁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覃惠敏[5](2011)在《痕量汞、尿素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光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绪论介绍了金纳米粒子的特性及分析应用、复合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以及汞、尿素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共振散射光谱技术和分光光度法的发展应用。2高灵敏选择性快速检测Hg2+的适配体修饰纳米Au/MnO2共振散射光谱探针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在稳定剂柠檬酸三钠的存在下制备不同摩尔比Au/MnO2复合纳米微粒,研究了其共振散射光谱特性。用aptamer修饰Au/MnO2复合纳米微粒,制备了汞离子的核酸适体纳米探针(Apta-Au/MnO2)。在pH 7.0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及高浓度电解质NaCl的存在下,Apta-Au/MnO2纳米探针不聚集。当Hg2+存在时,它与aptamer形成较稳定的双链T-Hg2+-T错配物,释放出来的Au/MnO2复合纳米聚集形成较大的微粒,导致570nm处共振散射峰增强。据此建立了一个检测痕量汞离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便快速的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链长为32个碱基的aptamer修饰复合纳米Au/Mn02检测Hg2+的回归方程为△I570nm=46.39C+9.7,线性范围为0.1-7.5nM,方法检出限为0.06nM Hg2+。3脲酶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尿素在pH 6.6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及40℃水浴加热条件下,脲酶催化分解尿素生成NH4+。NH4+与四苯硼钠(NaTPB)形成缔合物微粒,该缔合物微粒在474nm处有一个共振散射峰。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大,催化分解生成的NH4+增多,474nm处的共振散射信号增强。在选定条件下,尿素浓度在0.125-15μM范围内与共振散射信号增大值△I474 n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I474nm=31.6C+2.1,相关系数为0.9986,检出限为0.058μmol/L。与已报道的方法相比较,该法选择性好,灵敏度较高,是目前测定尿素的最灵敏的方法之一。该法用于人体血清中尿素的测定,与参考结果一致。4纳米金催化甲酸还原磷钼酸光度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pH7.4 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可与金纳米粒子(AuNP)作用发生聚集,导致酒红色的金纳米微粒变成蓝紫色。AuNP对甲酸还原磷钼酸生成磷钼蓝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而纳米金聚集体(AuNPA)的催化作用较弱。随着CS浓度增大,AuNPA越多,反应液中的AuNP减少,催化能力随之减弱,磷钼蓝在700nm处的吸光度值降低,CS的浓度与吸光度的减少值△A700n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TDBAC)浓度在6.25-250n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6L·mol-1 ·cm-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浓度在0.625-250 n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106L.mol-1·cm-1,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DBAC)浓度在12.5-500 n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105L·mol-1·cm-1。据此建立了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纳米金催化光度分析法。与已报道的方法相比较,该法操作简便,仪器廉价,灵敏度高。

王平,乔壮明,张勇,李超,魏东,姚振兴,魏琴[6](2010)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食品中痕量元素分析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中痕量元素的含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综述了近十年来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食品分析中对痕量元素进行测定的研究情况,并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高芝[7](2010)在《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催化光度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灵敏度高等特点,在分析测试中得到了极大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工作者将FIA技术应用到催化动力学分析领域,使许多传统溶液处理方法的基本操作得以快速、自动地完成,从而弥补了采用传统的动力学分析时,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试剂消耗大,分析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推动了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进展。本文包括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第一部分:流动注射催化光度分析综述介绍了催化光度法近七年来的研究现状;概述了近几年来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包括五个研究报告,具体如下:一、以过氧化氢-橙黄G为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Co2+的新方法。在pH = 9.53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沸水浴中加热6min,测定痕量Co2+的线性范围为0.006~2.0μg/25mL,检出限为3.41×10-3μg/25mL,用于维生素B12针剂中微量Co2+的测定,并与火焰原子吸收法比较,方法可靠。二、基于在pH = 11.05的NH3-NH4Cl缓冲溶液介质中,痕量c(Ⅲ)对H2O2氧化橙黄G的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5.50μg/25mL,检出限为6.36×10-4μg/mL,成功用于水样中微量Sb(Ⅲ)的测定。三、利用在B-R缓冲溶液介质中,Sb(Ⅲ)对H2O2氧化孔雀石绿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Sb(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2.0μg/mL,检出限为7.8×10-3μg/mL,对0.1μg/mL Sb(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0.97%,进样频率为22.8样/h。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Sb(Ⅲ)的测定,回收率为97.3~97.7%。四、研究了在B-R缓冲溶液介质中,Bi(Ⅲ)对H2O2氧化孔雀石绿褪色反应的显着阻抑作用,结合停留技术,建立了一种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超痕量Bi(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0.54ng/L,检出限为9.9×10-4ng/L,相关系数r = 0.9992。对0.001ng/L Bi(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1.3%,进样频率为20.9样/h。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直接用于人发和水中的超痕量Bi(Ⅲ)的测定,回收率为96.0%102.0%。五、在H3BO3-KCl-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Bi(Ⅲ)对H2O2氧化结晶紫褪色反应的阻抑作用,建立了一种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Bi (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0.05μg/mL,检出限为7.28×10-4μg/mL,对0.01μg/mL Bi(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0.45%,进样频率为21.8样/h。用于胃药中的Bi(Ⅲ)的测定,回收率为101.5%。

邱罡,陈宜菲[8](2010)在《国内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进展》文中认为对国内近年来(2000—2009年)亚硝酸根的光度法测定进展作了回顾,主要涉及亚硝酸根的光度测定中应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光度法、催化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等内容,引用文献88篇。

耿明[9](2010)在《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和铜》文中认为摘要:本文对几种双指示剂催化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利用铬或铜离子对双指示剂体系的催化作用,根据催化反应速率与催化剂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和铜的新方法。研究了最佳的试剂用量,最佳的反应介质,最佳的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绘制工作曲线。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用过氧化氢氧化中性红和溴甲酚紫体系测定痕量铜。在pH= 9.65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痕量铜能同时催化过氧化氢中性红和溴甲酚紫。通过测定460nm和590nm下吸光度值的变化及其与铜离子浓度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0.0060~0.072μg/mL,检出限为8.0×10-12g/mL。对铜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方法用于面粉和大米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2、研究了用过氧化氢氧化罗丹明B和苯酚红体系测定痕量铬。在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利用铬(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罗丹明B和苯酚红的指示反应,分别在430nm和550nm处测量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的吸光度的变化,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3.30μg/25ml,检出限为:3.2×10-10g/m。该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水中痕量铬(Ⅵ)的测定。3、研究了用过氧化氢氧化次甲基蓝和罗丹明B体系测定痕量铬。在pH=4.8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利用痕量铬(VI)催化H2O2氧化次甲基蓝和罗丹明B褪色的指示反应,通过测量在555nm和665nm下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吸光度的变化,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测定痕量铬(VI)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5~1.40μg/25mL,检出限为5.2×10-10g/mL。该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废水中痕量铬(VI)的测定,结果满意。4、研究了用过氧化氢氧化亮绿SF和苯酚红体系测定痕量铬。在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利用铬(VI)催化H2O2氧化亮绿SF和苯酚红褪色的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的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432nm和640nm下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吸光度的变化与铬(VI)呈线性关系。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得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8~0.360g/ml,相关系数R为0.99359,检出限为2.6×10-10 g/mL。本方法简单,体系稳定,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样品中痕量铬(VI)的测定,结果满意。5、研究了用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红和亚甲基蓝体系测定痕量铬。在pH =4.9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利用铬(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红和亚甲基蓝褪色的指示反应,建立了用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通过对催化体系与非催化体系吸光度的测定,确定该体系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34nm和670nm处。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8~0.112mg/L,R=0.99231,检出限为2.02×10-11 g/mL,相对标准偏差3.67%。该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用于样品中铬(Ⅵ)的测定,结果很理想。实验表明,利用双指示剂催化体系不仅提高了动力学分析方法灵敏度,还提高测定方法的选择性,扩宽了分析方法的范围。

张玲玲,姚善卓[10](2009)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食品添加剂检测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防腐剂、抗氧化剂、抗菌剂、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测定的研究进展,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食品添加剂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催化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催化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论文提纲范文)

(1)水产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与清除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亚硝酸盐的简介
        1.1.1 亚硝酸盐的特性
        1.1.2 亚硝酸盐的用途
        1.1.3 亚硝酸盐的危害
    1.2 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
        1.2.1 光度法
        1.2.1.1 分光光度法
        1.2.1.2 荧光光度法
        1.2.1.3 化学发光法
        1.2.1.4 催化光度法
        1.2.2 色谱法
        1.2.2.1 气相色谱法
        1.2.2.2 液相色谱法
        1.2.2.3 离子色谱法
        1.2.3 电化学法
        1.2.3.1 伏安法
        1.2.3.2 极谱法
        1.2.4 其他方法
        1.2.4.1 原子吸收光谱法
        1.2.4.2 生物传感器法
        1.2.4.3 电极法
        1.2.4.4 快速检测试纸
    1.3 天然抗氧化食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研究
        1.3.1 植物类食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研究
        1.3.2 水果类物质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研究
        1.3.3 蔬菜类物质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研究
    1.4 水产品简介
        1.4.1 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
        1.4.2 水产品的危害因素
        1.4.2.1 水产品中的生物性危害
        1.4.2.2 水产品中的化学性危害
        1.4.2.3 水产品中的物理性危害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2 N, N—二乙基苯胺法测定海产品中亚硝酸盐
    2.1 引言
    2.2 实验原理、材料及仪器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光谱扫描
        2.3.2 实验条件的确定
        2.3.2.1 N,N—二乙基苯胺用量的确定
        2.3.2.2 对氨基苯磺酸用量的确定
        2.3.2.3 重氮化时间的确定
        2.3.2.4 偶合时间的确定
        2.3.2.5 重氮化温度的确定
        2.3.2.6 偶合温度的确定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4 N,N-二乙基苯胺法与国标法测定咸鱼中亚硝酸盐含量差异性检验
        2.3.5 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
3 2-氯-4-硝基苯胺法测定海产品中亚硝酸盐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光谱扫描
        3.2.2 实验条件的确定
        3.2.2.1 盐酸用量的确定
        3.2.2.2 2-氯-4-硝基苯胺用量的确定
        3.2.2.3 盐酸萘乙二胺用量的确定
        3.2.2.4 重氮化时间的确定
        3.2.2.5 偶合时间的确定
        3.2.2.6 重氮化温度的确定
        3.2.2.7 偶合温度的确定
        3.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 干扰试验
    3.4 样品处理及分析
    3.5 样品分析及加标回收试验
    3.6 相对标准偏差
    3.7 2-氯-4-硝基苯胺法与国标法差异性检验
4 8-羟基喹啉法测定海产品中亚硝酸盐
    4.1 实验试剂和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内容
        4.2.1 光谱扫描
        4.2.2 最佳实验条件的探究
        4.2.2.1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最佳用量的探究
        4.2.2.2 8-羟基喹啉溶液最佳用量的探究结果
        4.2.2.3 氢氧化钠溶液最佳用量的确定
        4.2.2.4 最佳重氮化时间的确定
        4.2.2.5 最佳偶合时间的确定
        4.2.2.6 最佳重氮化温度的确定
        4.2.2.7 最佳偶合温度的确定
    4.3 标准曲线的绘制
    4.4 样品处理与测定
    4.5 8-羟基喹啉法与国标法差异性检验
5 超声处理香辛蔬菜对海产品中亚硝酸盐的清除
    5.1 引言
    5.2 实验内容
        5.2.1 葱、姜、蒜超声浸提液的制备
        5.2.2 葱、姜、蒜浸提液对亚硝酸盐最佳清除条件的确定
        5.2.2.1 浸提液用量对亚硝酸盐清除率的影响
        5.2.2.2 超声时间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
        5.2.2.3 超声温度对亚硝酸盐清除率的影响
        5.2.2.4 浸提液用量对亚硝酸盐清除率的影响
        5.2.2.5 浸泡时间对亚硝酸盐清除率的影响
        5.2.3 葱姜蒜混合液对亚硝酸的去除效果
        5.2.4 咸鱼中亚硝酸盐的清除
6 大葱成分对水产品中亚硝酸盐的清除
    6.1 引言
    6.2 实验试剂
    6.3 实验内容
        6.3.1 大葱中各成分的提取
        6.3.2 大葱中各成分的定量
        6.3.3 亚硝酸盐清除率的测定
        6.3.4 刀鱼中亚硝酸盐清除率的测定
    6.4 结果与讨论
        6.4.1 葱白中各成分的定量
        6.4.2 葱白中5种成分的提取率
        6.4.3 提取一种成分时其它成分的干扰
        6.4.4 5种成分对亚硝酸盐标准溶液的清除率
        6.4.5 5种成分对刀鱼中亚硝酸盐的清除率
        6.4.6 5种成分的IC_(50)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非酶催化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光度法
    1.1 催化氧化动力学光度法
    1.2 催化还原动力学光度法
2 催化荧光法
3 催化电位法
4 方法局限性及展望

(4)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氧化动力学光度法
2 催化还原动力学光度法
3 萃取催化光度法
4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
5 结语

(5)痕量汞、尿素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光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共振散射光谱技术及其发展应用
        1.1.1 共振散射光谱技术概述
        1.1.2 共振散射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
        1.1.2.1 在环境分析方面的应用
        1.1.2.2 在医学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1.1.2.3 在生化分析方面的应用
        1.1.2.3.1 蛋白质方面分析
        1.1.2.3.2 核酸方面分析
    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发展及其应用
        1.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1.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各领域的应用
        1.2.2.1 药物分析领域
        1.2.2.2 食品检验领域
        1.2.2.3 环境分析领域
    1.3 金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
        1.3.1 金纳米微粒的概述
        1.3.2 金纳米粒子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3.2.1 负载型金催化剂在环保催化方面的应用
        1.3.2.1.1 CO的低(常)温催化氧化
        1.3.2.1.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氧化
        1.3.2.1.3 臭氧的分解
        1.3.3 金纳米粒子在环境生化分析的应用
        1.3.3.1 食品安全检测方面
        1.3.3.2 DNA检测方面
        1.3.3.3 重金属元素检测方面
        1.3.4 金纳米催化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1.3.4.1 金纳米的催化作用
        1.3.4.2 金纳米催化作用的分析应用
    1.4 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1.4.1 复合纳米粒子概述
        1.4.2 复合纳米粒子的种类及应用
    1.5 汞离子的研究进展
        1.5.1 汞的特点
        1.5.2 研究汞的分析意义
        1.5.3 汞的检测分析方法
        1.5.3.1 原子光谱法
        1.5.3.1.1 原子发射光谱法
        1.5.3.1.2 原子吸收光谱法
        1.5.3.1.3 原子荧光光谱法
        1.5.3.1.4 共振散射光谱法
        1.5.3.2 分光光度法
        1.5.3.2.1 显色光度法
        1.5.3.2.2 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1.5.3.2.3 固相萃取光度法
    1.6 核酸适配体的概述及用于检测汞离子的分析方法进展
        1.6.1 核酸适配体的概述
        1.6.2 利用核酸适配体检测汞离子的分析方法
        1.6.2.1 目视比色法
        1.6.2.1.1 化学方法标记
        1.6.2.1.2 免标记
        1.6.2.2 荧光传感器
        1.6.2.2.1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荧光传感器
        1.6.2.2.2 凝血酶连接核酸适配体作为探针的传感器
    1.7 尿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7.1 尿素的概述
        1.7.2 尿素的测定方法研究
        1.7.2.1 直接测定方法
        1.7.2.2 间接测定方法
    1.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1.8.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8.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8.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方法
        1.8.3.1 离子色谱法
        1.8.3.2 分光光度法
        1.8.3.3 共振散射光谱法
    1.9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10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11 参考文献
2 高灵敏选择性快速检测Hg~(2+)的适配体修饰纳米Au/MnO_2共振散射光谱探针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Au/MnO_2复合纳米微粒的制备
        2.2.3 Apta-Au/MnO_2探针的制备
        2.2.3.1 Aptamer浓度的影响
        2.2.3.2 Apta-Au/MnO_2探针的制备步骤
        2.2.4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共振散射光谱
        2.3.2 条件优化
        2.3.2.1 Na_2HPO_4-NaH_2PO_4缓冲溶液的影响
        2.3.2.2 探针浓度的影响
        2.3.2.3 NaCl浓度的影响
        2.3.3 工作曲线
        2.3.4 共存离子的影响
        2.3.5 水样的测定
    2.4 参考文献
3 脲酶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尿素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3 样品前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扫描电镜
        3.3.2 共振散射光谱
        3.3.3 条件优化
        3.3.3.1 酶反应条件优化
        3.3.3.2 缔合物反应条件优化
        3.3.4 线性关系
        3.3.5 共存物质的影响
        3.3.6 样品分析
    3.4 结语
    3.5 参考文献
4 纳米金催化甲酸还原磷钼酸光度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纳米金和纳米金聚集体的制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实验原理
        4.3.2 扫描电镜
        4.3.3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4.3.4 条件优化
        4.3.4.1 聚集反应液用量的影响
        4.3.4.2 TDBAC与AuNP的反应时间
        4.3.4.3 纳米金聚集反应pH影响
        4.3.4.4 AuNP浓度的影响
        4.3.4.5 催化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4.3.4.6 磷钼酸浓度的影响
        4.3.4.7 催化反应pH值的影响
        4.3.5 线性关系
        4.3.6 共存物质的影响
        4.3.7 样品分析
    4.4 结语
    4.5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致谢

(6)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食品中痕量元素分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简述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食品中痕量元素的测定
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食品添加剂的痕量测定
4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食品痕量测定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7)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二、流动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法
    三、结论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一章 过氧化氢-橙黄G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钴
    第二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Sb(Ⅲ)
        2.1 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
        2.2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
    第三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 Bi(Ⅲ )
        3.1 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超痕量Bi(Ⅲ)
        3.2 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药物中的Bi(Ⅲ)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国内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可见光度法
    2.1 重氮化反应光度法
    2.2 亚硝化反应光度法
3 紫外光度法
4 流动注射光度法
5 催化光度法
6 荧光光度法
7 结语

(9)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和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动力学分析法概述
    1.2 动力学分析法分类
    1.3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
    1.4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研究方向
    1.5 铬的研究进展
    1.6 铜的研究方法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铜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双波长双指示剂测定痕量铬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测定痕量铬-Cr(Ⅵ)-H_2O_2-次甲基蓝-罗丹明B体系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亮绿 SF-苯酚红催化光度法测痕量铬(Ⅵ)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苯酚红-亚甲基蓝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小结
    7.1 方法小结
    7.2 存在的问题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10)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食品添加剂检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研究进展
    2.1 食品中防腐剂的测定
        2.1.1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2.1.2 食品中甲醛的测定
    2.2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测定
    2.3 食品中抗菌剂的测定
3 发展趋势

四、催化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论文参考文献)

  • [1]水产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与清除实验研究[D]. 汪莹. 渤海大学, 2016(05)
  • [2]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钒(Ⅴ)的研究进展[J]. 沈淑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3]非酶催化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进展[J]. 晋晓苹,黄爱平. 化学研究, 2014(02)
  • [4]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铁的研究进展[J]. 李卫华,古玲,关翠林,王尚芝.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5]痕量汞、尿素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共振散射光谱和光度分析[D]. 覃惠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
  • [6]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食品中痕量元素分析的研究进展[J]. 王平,乔壮明,张勇,李超,魏东,姚振兴,魏琴.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0(03)
  • [7]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 高芝. 延安大学, 2010(05)
  • [8]国内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进展[J]. 邱罡,陈宜菲. 光谱实验室, 2010(03)
  • [9]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和铜[D]. 耿明. 淮北师范大学, 2010(03)
  • [10]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食品添加剂检测的研究进展[J]. 张玲玲,姚善卓. 太原科技, 2009(12)

标签:;  ;  ;  ;  ;  

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