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卷大师李定龙与敦煌梦

长卷大师李定龙与敦煌梦

一、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论文文献综述)

钟信玉[1](2017)在《中国重彩画再生的民族文化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艺术作为人类更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存在,其类型发展与表现形式随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而产生相应变化。一种艺术形式的原发状态往往诞生于人类最初的物质生产。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在从事各类社会生产劳动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形式:诗词、小说、戏剧、音乐、舞蹈、绘画……这些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在各具特色的历史阶段中发展出了自身不同的模式。重彩画,作为绘画这种重要艺术形式的原发状态曾经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主流社会的发展、物质技术的限制、人们生活理想追求的改变,重彩画逐渐淡出中国画坛。唐末之后至今,水墨画占据了一千多年来国画的主导地位。然而,重彩画并没有消亡,而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再次作为新的艺术命题被提了出来,在潘絜兹、蒋采苹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发展之下显得别具一格、生机勃勃。另一方面,在当代中国日渐崛起的时候,国家的强大催生了民族自信,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如何承袭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反思显得越来越重要。

曹栋[2](2013)在《论早期的敦煌绘画画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着重考察早期的敦煌画法研究工作,通过分析韩乐然、张大千、常书鸿、吴作人、孙宗慰、关山月、董希文、潘絮兹等画家赴敦煌期间的临摹及创作作品,探讨敦煌绘画临摹对他们画法形成起的作用,并通过画风的变化,追问时代的文化思潮与画法革新之间的内在关联,借此探讨中国美术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随着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画家在主观与客观两个方向上的不断突破,原有的传统与个性相妥协的绘画整体观解体,而新的绘画整体观亟待构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画家带着各自的师承、性格、意志投入“传统”的追溯中,而敦煌的凸显为他们提供了重塑“传统”的舞台。他们或从写实精神出发,吸收其中的表现性形式语言,发展出具有抒写性的画法体系;或从写意精神出发,收敛放纵的笔法,趋向严谨造型的品质;或延续由金石考古发展而来的用笔、章法,借鉴敦煌的构图与造型,强化绘画形式语言表现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画家的个性体验与民族的共性精神被同时带上前来予以关照,从而发展出兼具个性意趣与传统审美的新画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画家在不断突破传统与个性之间的妥协关系,同时又在寻求新的平衡与整体性,而新的个性与传统兼容的艺术形态逐步形成。这种“螺旋上升”发展道路,正是中国绘画传承与发展的规律所在,它深深地包含在社会文化的框架之中。而这种规律对当代绘画的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循着这样的轨迹,中国绘画的创新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才能得到讨论。

车守同[3](2013)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与史事日记》文中指出1944年1月成立的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是中国抗战时期所成立最重要的一处遗址博物馆。成立的背景,与抗故时期「西北开发政策」、「(1942年)国军派驻河西走廊」、「(1942年)中央政府收复对新疆省行政权」,有绝对密切的关系。为了抵抗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及经济封锁,地处偏远的敦煌,交通运输获得大幅改善。加上菁英人才的参与、兰州市政的建设,以及于全国最重要的国营事业玉门油矿凿井出油,对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当时在河西走廊与莫高窟从事公务访查及学术工作的人员虽然不多,但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晌,并且在1949年以后,分居海峡两岸,相关的史料也分布在两岸。本论文系以分布海峡两岸的史料,包括公文、信函、日记,对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的时代背景,作一时间的比对与全面性的讨论。

刘朝霞[4](2013)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史事考证》文中研究说明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第一个从属于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艺术文物考察团体,负责人为王子云。它成立于1940年6月,解散于1945年初,历时四年多,足迹遍布川、陕、豫、青、甘五省,行程近十万里,运用摄影、临摹、拓印、复制、测绘、记录等较为完备的资料收集方式,发现、整理、收集、保护了大量艺术文物资料,成绩卓着,为保护我国古代遗珍做出了重要贡献。美术史家评价该考察团是“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专题艺术文物考察活动”。但享有如此高评的考察团,因为人世变迁,从其成立之初到最后的解散至今都处在一团迷雾之中。本文志在厘清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相关史事,从其成立及解散时间、王子云出任团长的原因、参与考察团的成员、考察足迹与成果等方面做考证。除此之外,本文亦重点对考察团敦煌之行进行了细致地考证:从参与敦煌考察的成员、敦煌之行的起止时间、同时期在敦煌的个人和团体、考察团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关系等方面梳理,并澄清敦煌考察非考察团既定计划的误解,在此基础上,讨论艺文考察团团长王子云与常书鸿的不同。因王子云不满人事上的任命,遂不再参与敦煌艺术研究所的筹备一事,此后常书鸿坚守敦煌,他也因敦煌而成就。敦煌成了王子云与常书鸿不同命运的转折点。

高城[5](2011)在《张大千的“敦煌朝圣”之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张大千被公认为中国近500年来最伟大的国画大师和巨匠,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浪漫和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在张大千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有一段是与敦煌结缘的,这是他极重要的一个人生篇章,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和美谈。欲知详情,请阅《张大千的"敦煌朝圣"之旅》。

戴叶君[6](2008)在《1940-1945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敦煌壁画临摹研究》文中认为1940年至194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以艺术文物研究为目的的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曾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了重点考察与临摹,获得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对其壁画临摹的理念、技法、艺术特色及个性风格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来探讨它们对以后敦煌壁画临摹研究的影响,以肯定考察团成员对敦煌艺术研究所做的贡献。

顾炳枢[7](2006)在《张大千的千里敦煌之行》文中提出

姜涛,李军[8](2005)在《2004年敦煌学论着目录索引》文中研究说明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出版敦煌学专着46部,发表论文593篇。本文将分专着和论文两部分对是年的敦煌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介绍。其中论文部分以文献研究、石窟艺术与考古、文学与语言研究、史地研究、宗教研究、敦煌学史、书评与序言、研究概述与学术动态、数字化研究、石窟保护、其它等专题分类索引,以供学界查询。

顾炳枢[9](2004)在《最早走进敦煌的中国现代画家——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文中研究说明保护敦煌莫高窟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功者,于右任、张大千、常书鸿的名字我们熟知。然而,早于上述几人走进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并宣传敦煌艺术,四处奔走、呼吁保护敦煌艺术者还有一位热血志士,他就是中国着名长卷画大师、诨号“野人、奇人”的李丁陇。李丁陇祖籍甘肃陇西,生于河南新蔡。青年时在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学艺,才华横溢,被刘海粟誉为“第二‘八大山人’”。他一生以长卷巨作着称于世,尤爱敦煌艺术,他历尽千辛万苦去敦煌探宝,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顾炳枢[10](2004)在《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文中研究指明

二、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重彩画再生的民族文化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价值
    1.4 成果综述
第2章 中华民族艺术中的“重彩”
    2.1 中国重彩画的概念
        2.1.1 “丹青”与“重彩”
        2.1.2 “工笔重彩画”与“中国重彩画”的提出
    2.2 传统“重彩”的发生与发展
        2.2.1 原始社会中彩陶与岩画中的萌芽
        2.2.2 两汉时期的广泛运用与发展
        2.2.3 魏晋、唐、五代的极致绚烂
    2.3 宋以后画坛“式微”千年
        2.3.1 自身的局限
        2.3.2 禅宗文化推崇下文人水墨画的兴起和繁荣
        2.3.3 以壁画为主体流入民间艺术
第3章 当代中国重彩画的“再生”之路
    3.1 矿物质颜料的使用和当代发展。
        3.1.1 矿物质色的调制和发展
        3.1.2 古代技法的研究和现代技法的发展
    3.2 中国重彩画艺术家队伍的不断壮大
    3.3 古代壁画艺术及相邻艺术对当代重彩画的影响
第4章 中国重彩画“再生”与传统民族文化内涵
    4.1 从“用线造型”、“线彩并用”到开放的语言形态
    4.2 如何用传统文化“道技观”思想看当代重彩画中的“制作”
    4.3 当代重彩画如何继承传统绘画“六法论”
    4.4 从“错彩镂金”之美看儒家思想的“盛世之美”
第5章 结语
    5.1 “重质”与“工匠精神”——中国重彩画的品质与精神
    5.2 传统民族艺术文化在当代多元艺术中的自我取舍与提升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论早期的敦煌绘画画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述的结构
第二章 敦煌绘画凸显的历史机缘与赴敦煌的画家的师承
    第一节 敦煌进入画家视野的历史机缘
    第二节 推动敦煌绘画凸显的文化思潮
    第三节 二十世纪初的画法革新与赴敦煌的画家的师承
第三章 张大千、潘絮兹的敦煌画法研究
    第一节 张大千赴敦煌的意图
    第二节 关于敦煌笔法论争的两个例证
    第三节 “气韵”在张大千的敦煌画法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及其转化
    第四节 张大千敦煌后的“立意为象”及时代批评
    第五节 潘絮兹的敦煌画法研究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常书鸿、韩乐然的敦煌画法研究
    第一节 留法归来的常书鸿与韩乐然
    第二节 常书鸿与敦煌相遇的机缘
    第三节 常书鸿的敦煌绘画画法研究
    第四节 韩乐然的敦煌画法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吴作人、孙宗慰、关山月的敦煌画法研究
    第一节 写实画派的追随者
    第二节 吴作人早年间的画法革新思想
    第三节 吴作人的敦煌画法研究
    第四节 孙宗慰的敦煌画法研究
    第五节 关山月的敦煌画法研究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董希文的敦煌画法研究
    第一节 董希文步入敦煌前的绘画道路
    第二节 董希文的敦煌画法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从“传移模写”的研究方法说开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与史事日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缘起
第一章 论文结构说明
    第一节 所使用的原始档案介绍
    第二节 各种文献的运用
第二章 回忆、研究与新史料的介绍
    第一节 重新回忆与以往研究的成果
    第二节 史料运用方法举例
    第三节 介绍本论文的新史料
    附件
第三章 从建设西北到建设甘肃
    第一节 建设西北政策的形成
    第二节 抗战前甘肃政局的发展
    第三节 战时甘肃的建设
    第四节 兰州是敦煌的中途岛
第四章 西北建设与各种考察团
    第一节 建设甘肃的模式-「建设新西康」
    第二节 各种考察团络绎於甘肃之途
    第三节 朱家骅、于右任两次重大影响的考察
    第四节 收复新疆
    第五节 莫高窟第一次成功的官方专业考察系由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达成
第五章 交通建设
    第一节 以往的交通困难
    第二节 交通战略与甘肃省的交通建设
    第三节 国防的大动脉甘新公路
    第四节 安敦、南疆与莫高窟公路
第六章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经过与人事的安排
第七章 民国卅四年「改隶」的经过
    第一节 由「裁撤」到「改隶」
    第二节 同案遭到「裁撤」的单位
第八章 傅斯年支持敦煌学缘於他的理想
第九章 玉门油矿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第一节 油矿对敦煌研究工作的支持
    第二节 油人的雪泥鸿爪
第十章 莫高窟的摄影 兼谈有未竟之志的罗吉眉
第十一章 剡司长就是英千里
第十二章 重建史料 张治中的敦煌行
第十三章 痛苦的物价波动与米代金
第十四章 读书杂记
    第一节 学者所看到散落在甘肃省内的敦煌卷子
    第二节 对「敦煌」地名注解的新思维
    第三节 莫高窟与宗教学的关连性
    第四节 莫高窟的三寺
第十五章 结语
参考书目

(4)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史事考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章 考察团的成立
    一、考察团成立时间
    二、王子云出任团长原因
第二章 考察团组织结构与成员情况
    一、考察团成员信息表
    二、考察团成员工资情况
第三章 考察团行程与成果
第四章 敦煌之行
    一、敦煌之行的成员
    二、敦煌之行的起止
    三、敦煌之行是否为考察重点
第五章 同在敦煌
    一、同在敦煌的团体和个人
    二、张大千一行
    三、西北史地考察团
    四、小结
第六章 考察团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
    一、成立敦煌研究管理机构的建议
    二、考察团与敦煌艺术研究所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张大千的“敦煌朝圣”之旅(论文提纲范文)

偶受启发, 激起大千敦煌之行梦
青海巧遇, 邀约热贡画工同赴敦煌
栉风沐雨, 历经艰辛穿越河西走廊
面壁冷窟, 痴狂临摹莫高精美壁画
梦牵魂绕, 敦煌成为一生难释情结

(8)2004年敦煌学论着目录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着
二、文献研究
三、石窟艺术与考古
四、文学与语言研究
五、史地研究
六、宗教研究:
七、敦煌学史
八、书评及序言
九、研究概述与学术动态:
十、数字化研究:
十一、石窟保护
十二、其它

(9)最早走进敦煌的中国现代画家——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论文提纲范文)

敦煌寻梦历尽艰辛
面壁八月疯痴忘我
艺术苦旅呼吁救宝

(10)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论文提纲范文)

敦煌寻梦历尽艰辛
面壁八月疯痴忘我
艺术苦旅呼号救宝

四、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重彩画再生的民族文化意义研究[D]. 钟信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2]论早期的敦煌绘画画法研究[D]. 曹栋. 中央美术学院, 2013(08)
  • [3]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时代背景与史事日记[D]. 车守同.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0)
  • [4]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史事考证[D]. 刘朝霞.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2)
  • [5]张大千的“敦煌朝圣”之旅[J]. 高城. 文史精华, 2011(11)
  • [6]1940-1945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敦煌壁画临摹研究[J]. 戴叶君.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8(01)
  • [7]张大千的千里敦煌之行[J]. 顾炳枢. 文史月刊, 2006(06)
  • [8]2004年敦煌学论着目录索引[J]. 姜涛,李军. 敦煌学辑刊, 2005(01)
  • [9]最早走进敦煌的中国现代画家——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J]. 顾炳枢. 丝绸之路, 2004(09)
  • [10]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J]. 顾炳枢. 文史月刊, 2004(01)

标签:;  ;  ;  ;  ;  

长卷大师李定龙与敦煌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