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且易于操作

实用且易于操作

一、功能实用 操作简捷(论文文献综述)

严永聪[1](2021)在《聚氨酯热熔胶洗釜液的再生工艺设计》文中研究指明N-甲基吡咯烷酮(NMP)由于其热稳定性高、沸点高、挥发低和溶解能力强等优点,在石化、锂电池、高分子聚合物合成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其对聚氨酯溶解能力强,对设备腐蚀性小,低毒等优点被用作聚氨酯胶黏剂合成反应釜的清洗液,在清洗过程中NMP消耗量大,且NMP价格昂贵,清洗后的需要重新回收利用以节约生产成本。本文根据NMP现有的回收工艺,对含有聚氨酯热熔胶的清洗液废液,为解决精馏塔堵塞,NMP回收率低,分离能耗大等问题,采用先在废液中加入水并进行搅拌,脱除废液中聚氨酯固体,确定水添加量与废液质量比为1:2,搅拌温度为25℃,选用折叶开启式叶轮作为搅拌桨,在300r/min下搅拌20min。但搅拌过程中存在固体大量团聚的问题,通过在水中加入适量乙醇来避免此问题,且不会降低固体去除效果。将加入10%wt乙醇溶液后得到的固液悬浮物过滤分离出滤液后进行减压精馏,在高真空度下降低精馏温度能够减低NMP水解率,同时减少能耗,精馏过程中只需除去轻组分乙醇和水即可以回收NMP。塔顶得到的馏出液还可以再次加入至清洗液废液中,降低了乙醇和水的消耗成本。经过在55℃~85℃下减压精馏,得到含水量为0.25%的回收清洗液。本文运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年产50000吨聚氨酯热熔胶剂产生的反应釜清洗液废液进行回收工艺中的精馏模拟,热力学方法选择Wilson活度系数模型。在简捷模拟计算得到的初始条件下,利用严格精馏计算和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塔内的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参数对塔顶、塔釜组成和能耗的影响,最终得到优化后的精馏塔操作参数。经过精馏后得到NMP纯度为96.48%,含水量为0.05%的清洗液回收液。本文在精馏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对回收工艺中的物料和能量进行衡算,再对回收工艺中设备进行计算与选型。对精馏塔进行了详细的设备计算和流体力学校核,并对工艺中储罐、换热器、泵、过滤器等设备进行了选型。在设备计算选型后,对回收工艺进行了初步技术经济估算,最终在采用该回收工艺后,相较于将废液直接售卖约可增加5079.5135万元/年的经济效益。

叶昊天[2](2021)在《反应—精馏—循环复杂耦合系统综合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制约我国由石化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瓶颈之一就是核心工艺包开发能力不足,因此响应产业发展共性需求,推动工艺流程模拟、分析与综合方法论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意义愈发凸显。反应-分离系统是工艺流程的主体部分,由于精馏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工业分离技术手段,因此反应-精馏系统是其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伴随大型化、集群化、多样化等产业趋势带来的生产工艺复杂化,既体现在反应、分离系统自身,也体现在两者交互与集成上,而过程系统综合方法论正是应对这种高度复杂性与组合爆炸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本论文在多路线反应器网络综合,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反应-模糊精馏-循环耦合系统综合和反应-侧线精馏-循环耦合系统综合等方向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力求为节能高效的复杂反应-分离过程工艺开发提供新思路和系统化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特定工艺路线下的反应器网络综合通常难以得到从原料到目标产物的最佳配置。本文从工艺生产路线与反应器网络配置协同优化的角度,探索更多的生产工艺流程可能性。所构建的多路线反应器网络超结构具备生产路线组合与网络配置调优双重功能,为从原料到目标产品的一步式优化设计提供新方法。案例结果表明产品需求,目标函数形式等均会对最优网络配置造成影响,应当综合考虑设备投资,产品利润以及催化剂等因素。对于可逆反应体系,发现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对最优反应器网络的影响程度存在分区现象。且产物比例与化学平衡越接近,年度总费用随转化率变化越接近线性关系。芳烃综合利用工业级案例表明甲苯歧化、甲苯烷基化和苯烷基化三条工艺路线协同显着提升了对二甲苯产率,年度总利润比甲苯歧化-苯烷基化路线高10.2%。(2)传统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方法得到的复杂配置难以实施,导致与当前工业实际相脱节。通过定量分析两种基本热耦合结构节能原理,结合系统耦合度指标,综合权衡结构复杂度和Petlyuk塔型,提出了涵盖序列、配置、流股状态等方面的10条约束规则。根据所提约束,利用0-1矩阵描述Petlyuk塔热耦合精馏序列解空间,较传统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方法去除大量非必要复杂配置,且随物系组分数目增加所提方法效果愈发明显,通过文献案例对比,所提方法求解时间较传统方法大幅减少。优化得到最优Petlyuk塔配置序列比最优简单塔锐分离序列和热耦合锐分离序列能耗分别下降31.0%和21.2%,年度总费用分别减少21.5%和16.2%。(3)以往反应-分离-循环系统综合方法论中,子系统之间本质解耦、质量交互机会少,导致不必要的能耗代价。本文从系统角度出发,以模糊分离新视角探索更多配置可能性,为反应子系统和分离子系统质量交互优化开辟新思路。所提反应-精馏-循环耦合系统综合框架,保证了反应器模块间完备互连和反应器网络与精馏序列间必要连接。通过精馏模糊分离和非锐分离操作允许循环流股中组分分布可变,进而实现反应子系统和分离子系统组成空间的精准调控和精细耦合。数学建模上提出改进的Hengstebeck-Underwood-Gilliland新关联法估算理论板数和精馏再沸气相流量,并采用正交配置法描述PFR设计方程,兼顾模型复杂度与精度。定制化两步求解策略,第一步松弛强非线性方程降低求解难度,第二步引入互补性约束将MlNLP转换为RMINLP问题加快求解速度。案例结果表明模糊分离通过预分馏有效消除精馏系统返混效应实现节能,并且循环流股和副产品组成应由反应-分离系统共同决定,传统分步或解耦策略将丢失最优方案。对于可逆反应体系,随着目标产物生成与消耗速率常数比值增加,组分分布优势将更为显着。四元体系案例优化得到最优反应-分离流程较文献结果年度总费用减少15.57%,且求解时间仅为378s,证明了所提方法处理大规模问题的能力。(4)带侧线精馏塔是工业实践中常见的节能配置,但现有反应-分离-循环系统研究受限于不必要的流股纯度设定无法将其囊括。本文改进状态-任务网络超结构和Fenske-Underwood-Gilliland简捷模型,实现了侧线塔配置在反应-分离-循环耦合系统中应用。推导出不同操作条件下Underwood根选取规则和侧线流量上下限,避免了传统方法组成计算错误缺陷。求解策略上通过对Underwood和Fenske等强非线性方程进行松弛并剔除冗余方程,大幅降低模型计算复杂性。案例研究表明通过调控反应停留时间和侧线塔进出料组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分离耦合系统质量能量集成,所得侧线塔流程与简单塔流程相比分别节省操作和年度总费用22.87%和7.47%,与反应-模糊分离-循环耦合系统相比,仍可分别节省操作费用和年度总费用14.11%和5.70%。

姜日凡[3](2020)在《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满足船舶控制系统的发展需要,各种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大量应用于船舶中,如果使用有线网络连接这些设备,会制约设备的移动性和灵活性,并且船舶使用有线网络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现船舶智能终端和传感器的按需部署,具有移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低成本以及方便维护等特点,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船舶内布线空间狭窄而施工困难等问题。目前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应用于船舶监控和定位等领域,本文尝试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船舶操舵系统的冗余网络,进行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首先,针对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有限和实时性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Mindows,并提出了一种基于Mindows的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耗管理方案,主要从操作系统层面对节点进行了低功耗设计,分别从节点微处理器、外围设备以及电池能量方面进行了电源管理设计。通过测试结果验证,该方案能有效地降低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功耗,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且系统运行稳定。其次,为了满足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的需要,方便地开展所研究算法的仿真测试实验,本文利用VB设计一套基于实际的GPRS和ZigBee网络的近海或内河船舶航向保持控制仿真平台,弥补了单一软件仿真的局限性。实验结果验证了在该平台通过远程及近距无线网络进行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的可行性和该平台的实用性。再次,针对船舶在海上运动的大时滞和非线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船舶大时滞和非线性情况的灰色预测简捷鲁棒控制算法,采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对船舶航向偏差进行实时预测,并将预测值应用于船舶航向简捷鲁棒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具有形式简捷、参数易整定、鲁棒性强等优点。最后,针对需要安装冗余控制网络的船舶,本文提出以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为船舶操舵系统冗余网络的方案;针对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诸多问题,本文从控制和通信的联合设计角度解决这些问题,从通信角度出发,设计基于并行不相交多路径路由的ZigBee网络,保证控制算法有效实施;从控制角度出发,设计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器将灰色预测模型和基于非线性反馈的船舶航向保持积分Backstepping简捷鲁棒控制相结合进行时延和丢包补偿控制。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能优化无线网络控制的整体性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本文通过仿真验证,将无线网络控制应用于船舶航向保持控制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并且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随着无线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完善,船舶控制系统采用无线网络代替有线网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吕蒙蒙[4](2020)在《基于LabVIEW的无人船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水面无人船运动控制中典型的航向保持、自动靠泊和航迹保持控制问题,以“基于Lab VIEW的无人船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为选题,充分考虑航海实践的要求,将运动控制理论与无人船运动控制平台相结合设计控制平台,为水面无人船运动控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本文首先搭建了2种国际标准船模试验平台,包括KVLCC1(KRISO Very Large Crude Oil Carrier 1)与KCS(KRISO Container Ship),设计了水面无人船及远程控制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利用该平台进行了旋回试验,并提出一种利用自航模进行初稳性高度(Metacentric Height,GM)摄动下的船舶旋回性能及旋回横摇变化的分析方法,从而获得GM摄动与旋回初径和进距以及横倾角的回归公式,通过该试验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并为实船旋回时的安全性提供了参考。其次,为解决高深的控制理论难以在实际工程中直接应用的问题,利用简捷非线性鲁棒控制算法设计船模航向保持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参数利用闭环增益成形技术设计;以船岸距离作为误差驱动,设计船舶自动靠泊模糊控制器,可实现易于工程实现的船舶平行靠泊;利用LOS导航算法及非线性反馈技术,设计船模的航迹保持简捷鲁棒控制器。最后,利用国际标准船模设计试验,验证了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对于推进水面无人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建设低碳、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海上交通运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移兴[5](2020)在《钯催化硼酸与硫酯的三氟乙酰化反应及室温下铜介导的芳烃C-H硫醚化反应》文中指出目的:氟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导致氟代化合物具有非凡的功能,尤其药物结构设计中氟原子的引入,对于药物靶向选择性的改善、药物代谢稳定性的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化合物中氟原子的引入方法一直备受科研工作者亲睐;芳香硫醚广泛存在于天然化合物中,是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及合成原料,其成熟的稀有金属催化的碳氢硫醚化合成方法催化金属昂贵,反应条件苛刻。本文旨在发展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底物易得、兼容性好的三氟乙酰化方法和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的廉价金属碳氢硫醚化合成方法。方法:(1)基于Libeskind偶联反应,发展钯催化硼酸与硫酯的三氟甲基酮合成方法:(1)三氟乙酰化源-硫酯底物合成(2)钯催化硼酸与硫酯三氟乙酰化反应条件的优化(3)三氟甲基酮合成反应底物的拓展(4)反应机理探讨(2)铜为催化金属、环硫乙烷为硫醚化源,发展新颖硫醚化合物合成方法(1)导向基团的设计合成(2)反应底物的制备(3)条件的选择与优化,反应底物的拓展,反应机理分析。结果:(1)Libeskind偶联反应为基础,0.2 mmol硼酸为反应底物,0.3 mmol硫酯为三氟乙酰源,通过配体种类、钯催化剂、硫酯试剂、反应温度、硫酯用量的相应考查,确定30oC下,0.002 mmol Pd2(dba)3为催化金属,0.006 mmol TFP为体系配体,3 ml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反应18 h为最适条件进行反应底物拓展,实现了16个三氟甲基酮及15个二氟甲基酮的合成:(2)0.1 mmol苯甲酸衍生物为反应底物,0.2 mmol环硫乙烷为硫化试剂,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对反应温度、碱的类型、反应溶剂、导向基团、铜的种类、铜的用量、反应浓度、反应时间进行相应的考查,确定室温下,0.1 mmol NaOAc为碱,0.1 mmol Cu(OAc)2为催化金属,2 ml DMSO为反应溶剂,反应18h为最适条件进行反应底物拓展,结构丰富的芳香硫醚以优良的产率生成。通过动力学同位素效应与自由基反应的验证,最终提出相对合理的铜介导C-H活化硫醚化反应机理。结论:(1)通过对硫酯底物进行合成和筛选,发展了一类新颖的三氟乙酰化试剂,以Libeskind偶联反应为设计基础,为三氟甲基酮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直接有力的工具。无论吸电子电子底物,还是给电子底物;无论稠芳环,还是杂芳环,皆可以令人满意的收率生成相应的三氟乙酰产物。(2)基于碳氢活化的方法,空气为氧化剂,无水乙酸钠作碱,环硫乙烷作硫醚化源,无水乙酸铜为催化金属,室温下发展了一种经济便捷的硫醚化合物合成方法。

张春娜[6](2019)在《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俊发城小学为例》文中指出"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新型小学音乐教学法。来源于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三批课题的实验成果,这是云南省教育科学院王信东老师经过多年的调研后提出的实验性课题。团队由全省各地区骨干音乐教师组成,他们深入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课题实验,根据本省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把现代教育理论融入实践,创造出这种科学、简便、生动、形象、有趣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出发,以“节拍节奏手语”、“音数手语”、“自然音阶手语”等一系列完整的音乐读谱手语为引导,通过“音乐欣赏与知识类比教学”、“三步四循环歌唱教学”等模式,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充分动起来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真正体现出“简单、实用、艺术、高效”的理念。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新型具有科学性,兴趣性的系统音乐教学法,具有推广意义。本文将从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产生背景、教学模式和在歌唱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进行深入的理论性研究,并通过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俊发城小学的教育实习进行实践性研究。本文一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本次写作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核心概念界定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二章是通过笔者搜集各类文献资料、对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参与者的采访和亲身实践后重新对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别从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产生背景、指导思想、教学模式三大板块进行阐述;第三章是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现状即教师基本素质、歌唱课常用教学方法、小学生在音乐歌唱课中的困境来进行分析,接着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剖析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对这些问题的针对性设计,最后通过该教学法已经取得的实验成果来加以论证笔者的观点;第四章是笔者在云师大附属俊发城小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再现,本章所选取的三个教学案例比较下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小学低、中、高段的教学班级,凸显了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三个模式教学的优势所在,并且在每一段案例分析的结束部分都进行了教学反思,一个是对本节课的反思还有一个是对对应教学模式应用的反思;第五章是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本次写作的一个思考,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文献和教学实践,笔者从心理学、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等科学角度对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进行重新解读,并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葛通[7](2019)在《协同积分理论的拓展与应用研究 ——基于核回归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宏观经济看作一个具有动态随机特征的复杂系统。系统随着个体的反应而变动,个体随系统的变动而进一步地做出反应。在这种反馈-负反馈经济机制的影响下,变量容易表现出非平稳的数据特征,也容易形成相互之间长期协同的复杂关联关系。协同积分理论提供了对非平稳数据建模的基础方法,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经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得到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的重要协同积分关系可能会被协同积分检验所拒绝,进而无法借助协同积分理论来分析。随着经济数据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以及对经济数据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入,参数模型在分析复杂协同积分关系问题上有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凭借着良好的拟合能力,非参数核回归方法在复杂协同积分关系的拟合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论文借助非参数核回归方法,为一些原本很难分析和原本需要许多不同类型参数模型来分析的复杂协同积分关系提供了一个简捷而稳健的研究工具,拓展了协同积分理论的研究范围。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内部结构优化调整的复杂局面当中,在现阶段为复杂协同积分系统提供有效的实证研究工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梳理了协同积分研究的理论工具,为更为复杂的协同积分关系的研究打下基础。然后,针对变量间关系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引入了核回归模型来估计变量间的协同积分关系,并完善了与估计过程相适应的协同积分检验方法,为存在非线性特征的协同积分系统提供了可靠的建模分析工具。进一步地,针对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变结构现象,论文引入了时变非参数模型来对含变结构的协同积分关系做拟合,并改进了模型估计方法和模型诊断方法,实现了对存在变结构特征的协同积分系统的有效识别和可靠建模。研究发现,复杂协同积分关系可以依靠非参数核回归方法来实现较好地估计和识别。利用ADF检验和局部DW检验构造的联合检验,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存在非线性特征的协同积分关系做检验。由局部DW检验推广而来的广义局部DW检验,可以用来推断变量间是否存在具有变结构特征的协同积分关系。模拟研究与理论相一致。论文还将方法应用到中国经济的实证研究当中,捕捉到了过去的工具所不能发现的复杂协同积分关系。其中包括货币投放与经济增长间的协同积分关系和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间的协同积分关系。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有:一、为复杂协同积分关系的识别和分析提供了基于核回归方法的新工具,从而拓展了协同积分理论的研究范围。二、对非参数核回归模型中伪回归的诊断方法做了改进,设计出与核回归估计方法相适应的协同积分检验。三、将协同积分研究方法应用到中国若干热点问题的实证研究当中,借助拓展后的协同积分理论,更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影响机制和进口贸易发展规律。

邓平伟[8](2019)在《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我国各省公路建设规划的发布与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勘察设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因此,进行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研究,完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对提升我国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竞争力,提高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及专题小组讨论法提炼总结出基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初选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型。论文主要研究了:(1)构建了公路工程勘察设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了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通过文献分析法、专题小组讨论法提炼总结出基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初选指标体系,运用两轮德尔菲法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管理绩效指标体系。(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在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级指标的权重。进而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立管理绩效评价优、良、中、差的四个等级,建立评价集V={优、良、中、差};确定单因素评价模型并对判断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综合评价向量。最后通过采用加权平均运算,得到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值。(3)对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实例分析旨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模型的运用。论文以《国道G320线南华天申堂至弥渡红岩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为例,对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按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进行评价,得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矩阵,分析得到《国道G320线南华天申堂至弥渡红岩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管理绩效等级为优,接近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还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建议。

邹雄[9](2018)在《多组分热耦合精馏分离系统综合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用过程系统工程方法论,实现精馏分离系统综合是炼油与化工节能增效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产业升级的新需求与技术研发新进展都对传统精馏分离系统综合理论提出诸多挑战。一方面,装置集群化和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使得物料来源和分离要求多样化,另一方面,精馏节能技术与其他分离技术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流程组合可能性。为此,本论文在结构受限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多源进料混合产品复杂精馏系统综合、多技术混合分离系统综合和大规模工业问题降维等方向展开相关研究工作,以期为高效节能精馏基复杂分离工艺开发提供系统化方法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针对现有方法所得多组分热耦合精馏流程复杂度高,难实施的工业应用瓶颈问题,提出以耦合度为指标的流程复杂度调控方法论,揭示出有效耦合度生成的负荷转移与能量集成机制及其节能原理。以当前工业可实施的热耦合精馏配置为对象,运用耦合度分析方法开发出七条流程结构调控的限制规则,进而采用状态任务网络超级结构建立结构受限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数学规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论通过系统地权衡节能效果、设备代价与系统耦合度,使得流程不必要复杂度大幅度降低,并通过最佳耦合机制与位置实现关键点节能,幅度可达30%。此外,案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进料特性(组成和相对挥发度)和设备费用占比都将对最佳热耦合位置与数量产生重要影响。报道了六元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案例,其结果表明,耦合度调控不仅保证了流程的可实施性,而且通过剔除不可行解构建出缩减解空间,使得求解时间大幅减少。(2)现有的算法优化类复杂精馏系统综合方法只能处理单一进料全纯产品标准问题,无法满足产业发展提出的多源进料多规格产品分离系统设计需求。为此提出超级塔和质能级新概念探索更多样的流程结构可能性,所构建的质能级状态空间超级结构,避免了状态-任务塔段类方法的本质缺陷,具有解空间完备,通用性强,易拓展的优点。其内嵌的分配网络与级联操作算子,具有调和与分离的双重功能,从而有效解决了多源进料和混合产品流程综合难题。基于严格MESH方程建立以年度总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提出包括二元变量连续化、非线性函数改写和边界内随机扰动赋初值等高效求解策略。案例研究表明,所提严格模型准确可靠,包含多进料位置、旁路调和和热耦连等新结构的优化流程,比文献报道最优结果年度总费用下降27.7%,说明对于多组分混合产品问题,完全热耦合不一定是最优配置,采用更加完备超级结构非常有必要。报道的双进料案例结果表明一体化设计比分别设计方案年度总费用降低了 14.4%,证明所提方法处理多源进料问题的能力与指导工业应用的巨大价值。将所提方法论拓展至间歇精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的状态-时-空间超级结构和广义析取动态优化模型,可同步权衡操作周期、塔型配置、设计参数与操作策略,为间歇精馏装置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改进思路与优化方法。(3)将多技术联用的精馏基混合分离系统综合问题按照外加技术使用场景分为二元和多元两类分别解决。提出改进因子新概念,通过对第2章所提模型微小调整,即可实现考虑二元改进技术的多元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克服了分步筛选法丢失最优解和工作量大的缺点。研究表明多元精馏序列中二元改进技术存在应用门槛值,并且热耦合序列门槛值高于简单塔序列,这一发现为二元改进技术的选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以精馏-萃取混合分离系统为突破口,提出萃取剂-组分关联矩阵操作生成缩减状态任务树网络的新思路,并进一步拓展为多技术联用分离序列综合通用方法论。研究发现其他多元分离技术对精馏序列存在重构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多元难分离物系多技术联用成本优势显着,所提方法论有效解决了技术多样性带来的组合爆炸求解难题,具有工业应用潜力。(4)针对实际工业分离问题中组分多和产品多引发的组合爆炸求解难题提出多组分产品集总和稳定中心点降维方法,从而将工程级问题转化为当前综合理论可解决的小规模子问题。某石化企业80万吨/年连续重整出料分离流程开发工业案例(31组分14产品),通过组分集总与稳定中心点降维转化为三个子系统优化,所获得最优结构受限热耦合序列和简单塔序列相比当前工业分离序列年销售额可增加3.59亿元,年利润分别增加22.35%和18.07%,其中热耦合序列相比简单塔序列总能耗下降幅度达19.57%,证明所提方法论能有效解决大规模分离系统综合问题,从而对开发高效节能分离新工艺,实现原料组分资源化,提升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张强[10](2018)在《船舶自动靠泊简捷非线性鲁棒控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欠驱动船舶港内操纵时受限水域、不确定数学模型、相对较强环境扰动下自动靠泊控制器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船舶自动靠泊简捷非线性鲁棒控制”为选题,充分考虑航海实践的要求,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探索研究。期望为船舶靠泊辅助支持系统或智能船舶全航线自动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靠泊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本文分别针对船舶自动靠泊控制任务中的港内操纵运动数学模型、控制理论算法、控制工程应用3个关键点进行深入探究,采用“简捷”+“鲁棒”+“自适应”的技术路线,即控制律要简捷、有效,易于工程实现,控制器能够在外界环境扰动和模型参数摄动有界条件下具有鲁棒性,在扰动和模型参数不确定下具有适应性。目标是通过解决船舶港内靠泊操纵控制中所涉及的几个难题,实现考虑船舶控制工程实践需求(执行器输入饱和、算法实时性等)的自动靠泊控制。本文首先针对船舶港内操纵时操控性和连贯性能变差,存在低速、大漂角运动,且风、流等干扰相对增大的特点,充分考虑浅水、低速、风、流等港内环境,以及船体、舵、桨等各部分的相互干扰和倒车特性,以应用广泛的右旋单桨船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优化和参数修正,并利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对在常速域(漂角小于20°)与低速域(漂角大于30°)之间的过渡速域的流体力进行了计算,给出了一种适用于船舶港内操纵的、考虑右旋单桨倒车特性的船舶运动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对某液化气(LPG)船的仿真试验(旋回试验、Z型试验、停船试验、浅水试验、低速试验),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在控制算法方面,针对欠驱动船舶自动靠泊控制中模型动态不确定和有界扰动未知等问题,采用附加控制方法进行坐标转换,解决了欠驱动问题,并利用航海动态深度信息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方法重构不确定的模型动态与未知扰动;针对港内螺旋桨非定常转速下航向保持控制问题,通过非线性环节来构造状态反馈或输出反馈的反馈(或修饰)方式,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函数驱动的简捷非线性反馈和非线性修饰算法,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直接法及闭环系统响应分析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在工程应用方面,为了加强船舶港内操纵与控制的安全性(从减小舵幅和舵机的负荷角度考虑),利用易于工程实践的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PID控制参数,选取双极性S函数驱动的非线性反馈技术设计控制器;为解决多参数自动靠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计算负荷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靠泊实践要求的简捷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的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优化网络输入参数和有效信息提取频率,减少了计算维数;为解决自动靠泊自适应神经网络算法的计算负荷大的问题,在考虑到舵、桨执行器的输入饱和的基础上,利用动态面(DSC)技术与最小学习参数(MLP)的方法降低计算负载度,易于工程实现。本文所有实验采用Matlab/Simulink编程实现,验证了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对于推进高技术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建设低碳、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海上交通运输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功能实用 操作简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功能实用 操作简捷(论文提纲范文)

(1)聚氨酯热熔胶洗釜液的再生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氨酯胶粘剂简介
    1.2 反应型聚氨酯(PUR)热熔胶简介
        1.2.1 PUR热熔胶生产工艺
    1.3 聚氨酯热熔胶反应釜的清洗
        1.3.1 粘釜原因及其危害
        1.3.2 工业清洗方法
        1.3.3 化学清洗技术
    1.4 N-甲基吡咯烷酮
        1.4.1 NMP的性质
        1.4.2 NMP的应用
        1.4.3 NMP的回收现状
    1.5 Aspen Plus简介
    1.6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6.1 立题依据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2章 废液中热熔胶的脱除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步骤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沉淀量的影响因素
    2.3 加入混合溶剂除胶
    2.4 加入絮凝剂和交联剂除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
        3.1.2 分析方法
        3.1.3 实验步骤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蒸馏实验真空度的影响
        3.2.2 精馏分离效果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回收液清洗能力试验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洗净率的测试
        4.1.4 实验步骤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含水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4.2.2 清洗温度对洗净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Aspen Plus流程模拟
    5.1 热力学方法的选取及物性模拟
    5.2 闪蒸流程模拟
    5.3 连续精馏流程模拟
        5.3.1 简捷法精馏设计计算
        5.3.2 精馏塔严格计算
        5.3.3 灵敏度分析
    5.4 物料衡算
        5.4.1 除胶过程中的物料衡算
        5.4.2 精馏的物料衡算
    5.5 能量衡算
        5.5.1 冷凝器负荷
        5.5.2 再沸器负荷
        5.5.3 公用工程消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艺计算及设备选型
    6.1 精馏塔工艺设计
        6.1.1 精馏塔选型
    6.2 浮阀塔的工艺设计
        6.2.1 精馏塔塔径计算
        6.2.2 塔高的计算
        6.2.3 塔板结构设计
    6.3 浮阀塔的流体力学校核
        6.3.1 塔板压降校核
        6.3.2 漏液校核
        6.3.3 液沫夹带校核
        6.3.4 溢流液泛校核
        6.3.5 塔板负荷性能图
    6.4 换热器的选型
        6.4.1 塔顶冷凝器
        6.4.2 塔釜再沸器
    6.5 搅拌容器及储罐的选型
        6.5.1 搅拌容器
        6.5.2 储罐
    6.6 泵的选型
    6.7 过滤器的选型
    6.8 设备总览表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技术经济初步估算
    7.1 NMP回收成本费用估算
        7.1.1 精馏塔设备费用
        7.1.2 设备费用表
        7.1.3 设备折旧
        7.1.4 流动资金
        7.1.5 生产成本
        7.1.6 总生产成本费用
    7.2 税费及收入
    7.3 利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

(2)反应—精馏—循环复杂耦合系统综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过程系统综合
        1.1.2 反应-分离系统综合
        1.1.3 反应-分离系统综合新挑战
    1.2 反应器网络综合研究方法
        1.2.1 反应器网络综合问题定义
        1.2.2 可得区法
        1.2.3 超结构法
        1.2.4 目标法
    1.3 精馏系统综合研究进展
        1.3.1 精馏过程节能与强化技术
        1.3.2 精馏系统综合研究方法
        1.3.3 常规精馏序列综合
        1.3.4 侧线精馏序列综合
        1.3.5 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
        1.3.6 精馏基混合分离系统综合
    1.4 反应-分离系统综合研究进展
        1.4.1 反应-分离过程强化
        1.4.2 反应-分离系统综合研究方法
        1.4.3 不带循环的反应-分离系统
        1.4.4 反应-分离-循环耦合系统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框架
2 多路线复杂反应器网络综合
    2.1 单一路线反应器网络综合的不足
    2.2 多路线反应器网络超结构
        2.2.1 反应器形式与基本单元
        2.2.2 多路线反应器网络超结构
    2.3 多路线反应器网络综合方法
        2.3.1 问题定义
        2.3.2 数学模型
    2.4 案例分析
        2.4.1 案例1:定转化率多反应路线反应器网络综合
        2.4.2 案例2:简单动力学多反应路线反应器网络综合
        2.4.3 案例3:复杂动力学多反应路线反应器网络综合
    2.5 本章小结
3 Petlyuk塔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
    3.1 热耦合结构耦合度分析
    3.2 热耦合结构形成方式及节能原理分析
        3.2.1 冷/热负荷传递
        3.2.2 直接能量集成
    3.3 Petlyuk塔配置与热耦合结构约束
        3.3.1 塔段数目约束
        3.3.2 换热器数目约束
        3.3.3 Petlyuk塔配置约束
    3.4 Petlyuk塔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矩阵表达法
    3.5 Petlyuk塔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STN表达法
        3.5.1 问题定义
        3.5.2 数学模型
    3.6 案例分析
        3.6.1 案例1:Petlyuk塔配置方案对比
        3.6.2 案例2:大规模案例优化方案对比
        3.6.3 案例3:结构约束松弛
    3.7 本章小结
4 反应-模糊精馏-循环耦合系统综合
    4.1 模糊精馏在反应-分离-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4.2 反应-模糊精馏-循环系统超结构
        4.2.1 反应器网络子系统
        4.2.2 模糊精馏序列子系统
    4.3 反应-模糊精馏-循环系统综合方法
        4.3.1 问题定义
        4.3.2 数学模型
        4.3.3 求解策略
    4.4 案例分析
        4.4.1 案例1:不可逆连串反应体系
        4.4.2 案例2:可逆连串反应体系
        4.4.3 案例3:大规模复杂反应体系
    4.5 本章小结
5 反应-侧线精馏-循环耦合系统综合
    5.1 侧线塔配置在反应-分离-循环系统中的价值
    5.2 侧线塔反应-分离-循环系统超结构
        5.2.1 侧线塔精馏序列状态-任务网络
        5.2.2 侧线塔反应-分离-循环系统超结构
    5.3 侧线精馏塔简捷设计法
    5.4 侧线精馏反应-分离-循环系统综合方法
        5.4.1 问题定义
        5.4.2 数学模型
        5.4.3 建模与求解策略
    5.5 案例分析
        5.5.1 案例1:不可逆连串反应体系
        5.5.2 案例2:大规模复杂反应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案例参数与结果验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船舶自动舵的研究现状
        1.2.1 自动操舵仪的发展
        1.2.2 自动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3.1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常见问题
        1.3.2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无线网络在船舶中的应用研究
        1.4.1 远程无线网络在船舶中的应用研究
        1.4.2 近距无线网络在船舶中的应用研究
    1.5 本领域待研究的问题
    1.6 本文主要工作与内容
2 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优化研究
    2.1 引言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研究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的低功耗调度机制
    2.3 Mindows操作系统
        2.3.1 Mindows的文件组织结构
        2.3.2 定时器触发的实时抢占调度
        2.3.3 信号量
        2.3.4 队列
    2.4 基于Mindows操作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低功耗设计
        2.4.1 微处理器的低功耗设计
        2.4.2 外围设备的低功耗设计
        2.4.3 电池管理实现
    2.5 测试与验证
        2.5.1 基于Mindows的节点节能测试
        2.5.2 节点节能对比测试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测试平台
    3.1 引言
    3.2 仿真测试平台设计及工作流程
    3.3 仿真平台各模块功能
        3.3.1 近距无线网络模块
        3.3.2 远程无线网络模块
        3.3.3 船舶模型模块
        3.3.4 本地和远程控制器模块
    3.4 节点硬件设计
    3.5 节点软件设计
        3.5.1 传感器和路由节点软件设计
        3.5.2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3.6 界面设计
    3.7 仿真实例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灰色预测的船舶航向简捷鲁棒控制
    4.1 引言
    4.2 船舶平面运动数学模型
        4.2.1 状态空间型船舶平面运动数学模型
        4.2.2 航向保持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
    4.3 灰色预测算法
        4.3.1 GM(1,1)基本预测模型
        4.3.2 改进的GM(1,1)预测模型
    4.4 船舶航向简捷鲁棒控制器
        4.4.1 闭环增益成形算法
        4.4.2 简捷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4.5 仿真实例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冗余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
    5.1 引言
    5.2 从通信角度出发设计多路径ZigBee网络
        5.2.1 并行不相交多路径路由发现
        5.2.2 基于能量均衡的并行不相交多路径选择策略
    5.3 从控制角度出发设计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器
        5.3.1 基于WiNCS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器设计
        5.3.2 灰色预测模型
        5.3.3 基于非线性的船舶航向保持积分Backstepping简捷鲁棒控制器
    5.4 仿真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LabVIEW的无人船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船舶运动控制研究现状
        1.2.2 无人船功能需求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2 无人船运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1 船型选择
        2.1.1 船体
        2.1.2 舵和螺旋桨
    2.2 自航模硬件设计
        2.2.1 主电力单元
        2.2.2 主控单元
    2.3 远程控制平台硬件设计
        2.3.1 平台构成
        2.3.2 功能描述
3 基于USMCS的船舶旋回试验性能分析
    3.1 考虑GM摄动的旋回性能分析
        3.1.1 自航模GM摄动旋回试验条件
        3.1.2 试验方法
        3.1.3 试验结果
        3.1.4 数据验证
    3.2 考虑GM摄动的横摇性能分析
        3.2.1 试验条件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 基于USMCS的船舶运动控制试验
    4.1 船舶航向保持简捷非线性鲁棒控制
        4.1.1 控制器设计
        4.1.2 试验验证
    4.2 船舶自动靠泊非线性模糊控制
        4.2.1 控制器设计
        4.2.2 试验验证
    4.3 基于简捷非线性反馈的航迹保持控制
        4.3.1 控制器设计
        4.3.2 试验验证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钯催化硼酸与硫酯的三氟乙酰化反应及室温下铜介导的芳烃C-H硫醚化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钯催化硼酸与硫酯的三氟乙酰化反应
    1.1 实验设计
    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1 实验部分
        1.2.2 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1.2.3 反应底物的拓展
        1.2.4 反应机理分析
        1.2.5 产物结构表征
    1.3 本章小结
    1.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室温下铜介导的芳烃C-H硫醚化反应
    2.1 实验设计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实验部分
        2.2.2 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2.2.3 反应底物的拓展
        2.2.4 反应机理分析
        2.2.5 产物结构表征
    2.3 本章小结
    2.4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全文总结
综述-导向基团协同铜催化C(sp~2)H活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图-代表化合物谱图
个人简介
致谢

(6)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俊发城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音乐教学法
        (二)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
        (三)歌唱教学
        (四)实践研究
第二章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一、歌唱教学三步四循环学习法
        二、欣赏体验与知识类比学习法
        三、音乐创编与音乐表现学习法
第三章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现状
        一、小学歌唱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质
        三、小学生唱歌学习现状
    第二节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对歌唱教学针对性设计
    第三节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成果与影响
第四章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第一节 歌唱教学三步四循环学习法实践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二、教学反思
    第二节 欣赏体验与知识类比学习法实践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二、教学反思
    第三节 音乐创编和音乐表现学习法实践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二、教学反思
第五章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实践后的思考
    第一节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简捷不简单”
        一、学段式教学模式层层递进
        二、手脑并进强化感受
    第二节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知识迁移”
    第三节 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在当前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提高教师音乐水平
        二、关注学生年龄特征,突出学习特点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协同积分理论的拓展与应用研究 ——基于核回归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的重点、主要意义和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协同积分理论的提出
    2.2 协同积分理论的发展
    2.3 非参数核回归方法在协同积分理论中的应用
    2.4 文献综述小结
第3章 协同积分理论与核回归方法概述
    3.1 协同积分理论中一些重要概念的界定
        3.1.1 平稳过程和非平稳过程
        3.1.2 时间序列中的趋势
        3.1.3 协同积分理论的基本概念
    3.2 单位根检验
        3.2.1 单位根过程
        3.2.2 泛函中心极限定理
        3.2.3 单位根检验的设计
    3.3 协同积分系统的模型设定
        3.3.1 协同积分的误差修正表示
        3.3.2 协同积分的三角表示
        3.3.3 协同积分的共同趋势表示
    3.4 协同积分体系的估计与检验
        3.4.1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协同积分参数估计
        3.4.2 基于回归残差的协同积分检验方法
        3.4.3 基于极大似然法的协同积分参数估计
    3.5 时间序列分析中变结构的建模
        3.5.1 对变结构现象的认识和建模
        3.5.2 变结构现象的存在性检验
        3.5.3 变结构现象与平稳性检验
        3.5.4 含变结构协同积分系统的建模研究
    3.6 利用参数模型研究复杂协同积分关系时遇到的问题
    3.7 核回归方法
        3.7.1 核回归模型
        3.7.2 可加模型
    3.8 核回归方法在协同积分理论中的应用初探
        3.8.1 基于核回归方法研究协同积分问题的模型设定
        3.8.2 核回归估计值的统计性质
        3.8.3 局部极限定理
        3.8.4 与核回归方法对应的协同积分检验的设计思想
第4章 非线性协同积分系统的非参数建模
    4.1 基于核回归方法对非线性协同积分系统的建模过程
        4.1.1 核回归方法对协同积分系统建模的一般步骤
        4.1.2 非参数回归方法的分析框架与参数框架的不同
    4.2 非参数核回归中的伪回归诊断
        4.2.1 协同积分估计的伪回归风险和协同积分检验的取伪风险
        4.2.2 基于残差的模型诊断方法
    4.3 基于非参数模型残差的协同积分检验
        4.3.1 非线性协同积分关系检验的检验模型
        4.3.2 非线性协同积分关系检验的检验统计量
    4.4 核回归方法估计和检验功效的模拟研究
        4.4.1 实验设计
        4.4.2 核回归方法对协同积分关系的估计拟合能力
        4.4.3 联合检验方法对协同积分关系的检验功效
    4.5 小结
第5章 变结构协同积分系统的非参数建模
    5.1 基于非参数方法对变结构协同积分关系的估计研究
    5.2 基于时变非参数模型的协同积分关系检验
        5.2.1 变结构协同积分关系检验的检验模型
        5.2.2 变结构协同积分关系检验的检验统计量
    5.3 核回归方法估计和检验功效的模拟研究
        5.3.1 实验设计
        5.3.2 时变非参模型对协同积分关系的估计拟合能力
        5.3.3 广义局部DW检验对协同积分关系的检验功效
    5.4 小结
第6章 货币投放、经济增长、对外贸易间协同分关系的研究
    6.1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总产出的协同关系研究
        6.1.1 货币理论的相关背景
        6.1.2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6.1.3 建模分析
    6.2 经济增长与进口总值的协同关系研究
        6.2.1 进口贸易的相关理论背景
        6.2.2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6.2.3 建模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8)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概述
        2.1.1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阶段划分
        2.1.2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特征分析
        2.1.3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内容
        2.1.4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2.2 管理绩效评价理论
        2.2.1 绩效的内涵
        2.2.2 绩效的表征
        2.2.3 绩效评价理论
        2.2.4 公路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2.3 基础理论与方法
        2.3.1 项目管理流程及知识体系
        2.3.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2.3.3 德尔菲法
        2.3.4 层次分析法
        2.3.5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基于卓越绩效准则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架
    3.3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价指标筛选和修正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4.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2 基于模糊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应用对象工程概况
        5.1.1 国道G320 线大理段项目简介
        5.1.2 国道G320 线大理段项目组织机构
    5.2 国道G320 线大理段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5.2.1 确定评语等级
        5.2.2 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5.2.3 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矩阵
        5.2.4 项目绩效评价及应用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论文结论
        6.1.2 论文创新点
    6.2 论文的不足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多组分热耦合精馏分离系统综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字母缩写表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过程系统综合
        1.1.2 分离系统综合
        1.1.3 精馏基分离系统综合研究新挑战
    1.2 精馏过程节能与强化研究进展
        1.2.1 精馏过程分类及用能特性
        1.2.2 精馏节能技术分类
        1.2.3 热集成精馏技术
        1.2.4 精馏过程强化技术
    1.3 分离系统综合定义与分类
        1.3.1 问题定义
        1.3.2 按进料特性分类
        1.3.3 按产品特性分类
        1.3.4 按分离单元特性分类
        1.3.5 按系统集成特性分类
    1.4 精馏基分离系统综合研究进展
        1.4.1 分离系统综合研究方法
        1.4.2 常规精馏序列综合研究进展
        1.4.3 热耦合精馏系统综合进展
        1.4.4 精馏基混合分离系统研究进展
    1.5 论文研究思路与组织架构
2 结构受限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研究
    2.1 多组分精馏分离系统耦合度分析
        2.1.1 系统耦合度定义
        2.1.2 系统耦合度生成机制及其节能原理
        2.1.3 基于耦合度的流程结构调控方法
    2.2 结构受限热耦合精馏系统综合框架
        2.2.1 当前工业应用瓶颈分析
        2.2.2 强结构限制类问题
        2.2.3 弱结构限制类问题
    2.3 状态任务网络表示法
        2.3.1 超级结构的选择依据
        2.3.2 状态任务网络的构建
    2.4 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数学模型
        2.4.1 模型假设
        2.4.2 流程拓扑结构约束方程
        2.4.3 精馏塔设计方程
        2.4.4 目标函数与费用计算方法
    2.5 结构限制规则与约束方程
        2.5.1 塔段数目约束
        2.5.2 换热器数目约束
        2.5.3 完全热耦合结构偏好规则
    2.6 案例研究
        2.6.1 案例1:结构限制规则展示与验证
        2.6.2 案例2:耦合位置影响因素
        2.6.3 案例3:六元分离案例
    2.7 本章小结
3 基于质能级的复杂精馏系统综合研究
    3.1 塔段型综合框架的不足
    3.2 基于质能级的状态空间超级结构
        3.2.1 超级塔与质能级
        3.2.2 状态空间超级结构
    3.3 复杂精馏系统综合方法
        3.3.1 问题定义
        3.3.2 数学模型
        3.3.3 求解策略
    3.4 案例分析
        3.4.1 案例1:能耗最优方案对比
        3.4.2 案例2:年度费用最低方案对比
        3.4.3 案例3:双进料问题方案对比
        3.4.4 结果的进一步讨论与分析
    3.5 间歇精馏过程优化的应用
        3.5.1 间歇精馏优化研究现状
        3.5.2 状态-时-空间超级结构
        3.5.3 广义析取动态优化模型
        3.5.4 求解策略
        3.5.5 间歇精馏算例研究
        3.5.6 模型验证与对比
    3.6 本章小节
4 多组分精馏基混合分离系统综合研究
    4.1 非共沸物系分离改进技术概况
    4.2 考虑二元分离改进的多元精馏系统综合
        4.2.1 问题剖析与概念定义
        4.2.2 基于改进因子的综合框架
        4.2.3 简单塔锐分离类型
        4.2.4 热耦合精馏塔类型
    4.3 多组分萃取过程模型
        4.3.1 萃取操作流程描述
        4.3.2 三元体系最小萃取剂量的计算
        4.3.3 溶质多组分效应处理方法
    4.4 精馏-萃取混合分离系统综合研究
        4.4.1 分离序列表示方法
        4.4.2 精馏-萃取混合分离系统数学模型
        4.4.3 解空间搜索策略
        4.4.4 萃取对精馏序列作用机制
        4.4.5 精馏-萃取案例1
        4.4.6 精馏-萃取案例2
        4.4.7 精馏-萃取案例3
    4.5 多技术混合分离系统综合研究
        4.5.1 基于分离技术特征的分离操作筛选
        4.5.2 基于关联矩阵分析的序列空间生成
        4.5.3 多技术混合分离解空间搜索
        4.5.4 多技术混合分离系统案例
    4.6 本章小结
5 大规模工业级问题降维方法研究
    5.1 多组分产品集总方法研究
        5.1.1 多组分集总规则
        5.1.2 三组分集总判据
        5.1.3 四组分集总判据
        5.1.4 四组分以上集总方法
        5.1.5 多组分产品集总案例
    5.2 大规模多元系统降维方法
        5.2.1 降维方法论的基本概念
        5.2.2 稳定中心点降维步骤
        5.2.3 九元降维案例
        5.2.4 降维方法特性分析
    5.3 工业案例-连续重整分离新工艺开发
        5.3.1 组分预处理
        5.3.2 简单塔锐分离序列综合与流程设计
        5.3.3 热耦合精馏序列综合与流程设计
        5.3.4 原工业序列流程模拟
        5.3.5 各分离序列技术经济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大型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船舶自动靠泊简捷非线性鲁棒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船舶靠泊现状
    1.3 船舶自动靠泊控制研究现状
        1.3.1 船舶自动靠泊控制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船舶自动靠泊控制的国内研究现状
        1.3.3 船舶自动靠泊控制的发展趋势
    1.4 本领域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1.5.1 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1.5.2 主要内容安排
第2章 船舶港内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船舶运动数学模型
        2.2.1 船舶运动坐标系
        2.2.2 裸船体流体动力
        2.2.3 螺旋桨及相互干涉流体动力
        2.2.4 舵及相互干涉流体动力
        2.2.5 舵机特性模型
    2.3 船舶港内操纵数学模型修正
        2.3.1 低速域修正
        2.3.2 浅水域修正
        2.3.3 风、流的干扰力数学模型
    2.4 仿真验证
        2.4.1 旋回试验
        2.4.2 Z型试验
        2.4.3 紧急停船试验
        2.4.4 浅水试验
        2.4.5 低速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舶港内操纵非线性航向保持控制
    3.1 引言
    3.2 基于简捷非线性技术的航向保持控制
        3.2.1 非线性反馈backstepping控制器设计
        3.2.2 非线性修饰backstepping线性弱化控制器设计
        3.2.3 仿真研究
    3.3 基于非线性控制技术的港内操纵船舶航向保持控制
        3.3.1 问题的描述
        3.3.2 双极性S函数驱动的非线性反馈控制器设计
        3.3.3 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船舶自动靠泊简捷非线性神经网络控制
    4.1 问题的描述
    4.2 控制器设计
    4.3 仿真研究
        4.3.1 参数训练
        4.3.2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欠驱动船舶自适应神经网络自动靠泊控制
    5.1 问题的描述
    5.2 坐标转换
    5.3 控制器设计
    5.4 仿真研究
        5.4.1 模型参数未知下仿真试验
        5.4.2 时变扰动下仿真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功能实用 操作简捷(论文参考文献)

  • [1]聚氨酯热熔胶洗釜液的再生工艺设计[D]. 严永聪.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8)
  • [2]反应—精馏—循环复杂耦合系统综合方法研究[D]. 叶昊天.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3]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D]. 姜日凡.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4]基于LabVIEW的无人船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D]. 吕蒙蒙.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 [5]钯催化硼酸与硫酯的三氟乙酰化反应及室温下铜介导的芳烃C-H硫醚化反应[D]. 移兴.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6]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俊发城小学为例[D]. 张春娜.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协同积分理论的拓展与应用研究 ——基于核回归方法[D]. 葛通.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8]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邓平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9]多组分热耦合精馏分离系统综合方法研究[D]. 邹雄.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10]船舶自动靠泊简捷非线性鲁棒控制[D]. 张强. 大连海事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实用且易于操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