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归因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一、归因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简佳丽[1](2021)在《高中生物学错题分析与优学优教的对策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为例》文中提出课程改革强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于学生之“学”,更在于教师之“教”。这里的“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更迭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高中生物的教、学亦是如此。我们发现,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和测验中产生的错题既是学生尚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也侧面反映出了老师在此知识点的教学方面需要改进,因此本课题提出了“生物错题分析”这样一个命题,希望师生对错题共同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样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目的。由此错题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重要学习路径。本论文首先通过对石河子市三所高中的六个班级的302个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学生对于错题的感受、看法、做法和反馈这四个维度的认知。然后本研究对整个S中学高二年级658人的四次测验中出现的错题进行知识点统计和分析,并根据高频错误知识点设计优化教学策略。最后本论文以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错题档案,建立分析情况,检验错题分析对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整体上能意识到错题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错题的反思上,尤其是对于错题进行管理和分析这方面欠缺。(2)通过对石河子S中学高二年级4次测验中错题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错题主要集中在“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这三章的知识点。(3)本研究针对易错知识点优化了四个教学策略,见正文。(4)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发现学生成绩和学生对错题分析的优劣成正比。(5)本论文根据以上的研究,提出一套学生和教师对错题分析和管理的策略:学生要强化自我认知,提高错题管理的主动性,建立专门的错题集,掌握错题分析的合理方法(本论文设计了参考模式),以提高错题分析的能力;而教师方面,则是通过在教学中广泛收集学生的错题信息,建立错题数据档案,并建立错题与知识点的联系,并基于对学生的错题对应知识点分析整理进而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教学。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了石河子S中学高二学生在生物必修二知识的欠缺部分,对教师教学策略调整有积极的意义,也为高三复习课的重点解析内容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谢云天[2](2021)在《初中生元认知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文中提出2019年7月,由教育部等制定的《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指出,“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为了学好数学,青少年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是,在智力相当、环境一致的情况下,数学学业成绩仍然差异很大。而元认知被认为是影响数学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关于元认知与数学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进行元分析的基础上,以初中生为被试,先探讨一般领域元认知的潜在类别及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再通过追踪研究,进一步揭示初中生一般领域元认知、数学元认知及子成分的发展特点以及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并结合自我效能感深入探讨二者关系,最后通过对不同数学学业成绩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文本表述的挖掘,进一步考察不同数学学业成绩初中生在元认知及子成分上的具体表现。其一,有91篇文献、231个独立样本(n=597763)纳入元分析。结果显示,元认知和数学学业成绩之间显着正相关,总效应量为0.299,p<0.001。元认知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不仅受到年龄阶段的调节,还受到涉及领域的调节。其二,以2844名初中生为被试,探讨了一般领域元认知的潜在类别及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一般领域元认知表现出类别是低知识低调节-波动组(6.83%)、中间状态-波动组(32.31%)、高知识高调节-波动组(44.97%)以及高知识高调节-稳定组(16.19%)。数学学业成绩在这些类别中的差异显着。其三,通过对410名初中生两年半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一般领域元认知呈现出初一略有上升而初二、初三下降的特点,表现出的类别是高-缓慢上升组(26.67%)、中-缓慢下降组(54.85%)以及低-显着下降组(18.48%)。从数学学业成绩的类别来看,在高-缓慢上升组和中-显着上升组中,一般领域元认知及子成分的增长不显着,而在其他类别中,一般领域元认知及各子成分的负增长显着。此外,认知的调节在所有时间点对数学学业成绩影响的相对权重均在50%左右,大多超过认知的知识。一般领域元认知在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两水平中介效应显着。其四,通过对111名初中生两年半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数学元认知在初一上升、初二下降后初三略有上升,表现出的类别是高-缓慢下降组(32.67%)、中-显着下降组(54.46%)以及低-缓慢下降组(12.87%)。再者,在数学学业成绩高-显着上升组,数学元认知及子成分的增长不显着;在中-显着下降组,数学元认知策略的负增长显着;在低-缓慢上升组,数学元认知及子成分的负增长均显着。此外,数学元认知知识在多数时间点对数学学业成绩影响的相对权重均超过50%,且大于其他子成分。从数学元认知的不同类别来看,在高-缓慢下降组,数学元认知知识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在初中前三个学期均超过65%,大于其它子成分;而在其他类别中,数学元认知知识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仅在初一下学期大于其它子成分。其五,以我怎样学习数学为主题的141篇文章为研究文本,探讨不同数学学业成绩初中生的元认知表现。结果显示,在元认知的不同子成分上,高分组被编码节点数比例和平均被编码数均高于低分组。思维、思考等词语在高分组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基本性质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更清楚学习策略,更能把握学习效果,积累更多的积极体验。基于此,本研究得出四点结论:(1)元认知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密切。初中阶段的二者密切程度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与一般领域元认知相比,数学元认知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更加紧密,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2)初二是元认知发展的重要节点。元认知及其子成分在不同的数学学业成绩类别中的发展特点不同,具体表现为在高-缓慢上升组和中-显着上升组,一般领域元认知及子成分没有明显变化,而在中-显着下降组和低-缓慢上升组它们下降明显。此外,在高-显着上升组,数学元认知及子成分没有明显变化;在中-显着下降组,数学元认知策略下降明显;而在低-缓慢上升组,数学元认知及子成分下降明显。(3)初中生一般领域元认知的不同类别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不同。而且,元认知子成分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在一般领域元认知中-缓慢下降组,认知的知识比认知的调节有着更大的影响,低-显着下降组反之,而在高-缓慢上升组,二者的影响不相上下;在数学元认知高-缓慢下降组数学元认知知识的影响较大,而在其它类别中,数学元认知子成分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不相上下。此外,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元认知影响数学学业成绩。(4)具有较高数学学业成绩的初中生更喜欢思考着自己的思维,拥有更多的元认知知识,积累更多的积极元认知体验。

刘佳昕[3](2021)在《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决策》文中提出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其中重点强调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形成感悟和思想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数学学习中的审题和阅读。在能读、能分析、能理解题意的前提下,才能运用正确的思维去推理,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高考方案出台的大背景下,中考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考逐渐取消考试大纲,这无疑对学生的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既要掌握书本知识,又要能自己理解挖掘新知识,对题干进行综合整合。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的中考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审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及新中考的改革形势下,深入了解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现状,明确影响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因素,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也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分析法、测试卷分析法和访谈法。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导师、一线教师的精心指导,从审题态度、审题习惯、审题方法、反思能力和教师教学五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从明确已知和未知联系、明确已知条件、明确限制条件、挖掘隐藏信息、确定题型、用数学图形和数学语言、文字语言表达题意六个维度设计了测试卷,选取了佳木斯市第二十中学的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与一线教师进行访谈。笔者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统计分析出初中生数学审题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方面:(1)对数学审题不够重视。(2)审题积极性不足。(3)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4)审题方法不足。(5)数学题型了解不够。(6)不会进行反思。教师方面:(1)不重视审题教学。(2)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占据主导地位。(3)教师对审题环节了解不够。(4)教师对学生审题错误了解不够。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和存在问题,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现状和一线教师的建议指导,笔者归纳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对策:(1)培养学生自主审题的意识。(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3)教师开设审题指导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4)教师注重概念教学。(5)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信鸽[4](2021)在《核心素养下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实效研究 ——以大连市某某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无论是学习数学课程,还是学习与数学相关的其他课程(如: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都需要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就是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在学生的整个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或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现已成为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共同研究课题。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科学发展史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较为理想的促进作用和效果。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对人教B版普通高中数学必修教材中的数学科学发展史进行分析、探究;对教育实习所在学校的105名高中学生进行关于数学科学发展史和数学核心素养认知现状的问卷调查,并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6名数学教师两两组合进行访谈,了解实习学校数学教师对数学科学发展史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认知现状;最后以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和必修二第四章为研究载体,本文对数学科学发展史融入数学的教学进行了优化设计,希望达到有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并将此设计用于实验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设计)。通过前测、后测分析两班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水平,以检测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并给出相应的教学案例以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人教B版普通高中数学必修教材中所呈现的数学科学发展史与所对应数学知识内容的关联程度较低,并且“可视化呈现(图片、图文)”略显薄弱;师生对数学科学发展史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认知现状以及课堂融入情况较差,由此可凸显在核心素养下将数学科学发展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实效研究有更大的价值和提升空间;而且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数学科学发展史融入中学数学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结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给出相应策略和对应教学的参考流程,其中实施策略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注重从数学科学发展史到数学课程资源的形态转化;(2)确保数学知识与数学科学发展史内容的主辅适切;(3)依据数学核心素养选择合理的融入模式。

李沙沙[5](2020)在《SOLO理论下中学生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山东省各市近五年来的中考高考真题发现,有超半数的真题卷出现了动态几何问题,而且多将该题型安排在压轴题中,可见该题型的重要性以及难度。与动态几何问题有关的知识和题目较多出现在初中阶段,常与方程、三角形、坐标、四边形、函数等知识点综合起来出题。它的综合性决定了动态几何问题具有较大难度和较强的灵活性,学生解题时很难理解并且得分率普遍较低。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明确的教育标准,中学教材中也没有具体的章节,而且少有出现在教材课后习题中,教师很难开展教学,再者,动态几何问题很灵活并且知识点复杂多变,教师也很难集中教学,所以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上也有一定的困扰,但由于学生对动态几何问题掌握得较差,教学又势在必行。为了研究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方案,笔者也参照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和总结,发现SOLO分类理论不仅能评价学生认知的量差异还能够测评学生认知的质的差异,是本文最重要的理论框架。学生能否学好数学取决于课堂上的效率,教师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提高学生上课听讲的效率。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态几何问题,笔者在SOLO分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了适合学生学习动态几何问题的专题课教学设计并应用于实践,并利用SOLO分类理论评价了学生动态几何问题现状以及实验结果,研究得出动态几何专题课的重要性。本文先简单地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以及框架等,主要是阐述了选择动态几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和SOLO分类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背景和原因。然后概括地介绍了SOLO分类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动态几何问题的界定,还有两者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现状。接下来是整篇论文的核心,采取问卷法调查分析了九年级学生对动态几何问题理解的现状和一些相关问题,并且利用SOLO理论进行评价,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接下来是把SOLO分类理论运用到动态几何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等。从而设计出一本完整的动态几何专题课的教学设计,并在我实习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得出动态几何专题课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SOLO思维水平的结论,更好地更清晰地判断学生的进步。文章的最后一个章节是对这篇文章的研究总结和研究展望,同时也根据结论对一线教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成云康[6](2019)在《高中生物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的思考》文中提出高中生物讲评课的教学是常见课型,如何上好讲评课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答卷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根据近年高考必考点、常考点和卷面得分率较低的题目,选择需要评讲的试题,找准学生学习中的缺漏和错误,尤其关注班级边缘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类归因,反思自己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王梓仪[7](2019)在《中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中数学应用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信息化行动的展开,基础教育领域大力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青少年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参加竞赛。信息学竞赛涉及多领域的学科,其中和数学学科联系最为密切,竞赛试题中包含很多数学领域的试题,也包含很多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于计算机知识的试题。对于信息学竞赛辅导的教师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熟悉的,但是对于数学的教学却是陌生的,因此本文对如何结合数学的方法和思想进行信息学竞赛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本文首先对2013-2018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初复赛的试题进行了内容维度、认知维度和应用维度的分析。通过内容维度的分析,确定竞赛涉及的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内容。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维度分析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知识类型和认知水平。从应用维度分析数学的方法和思想是如何应用于计算机知识的。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依据,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迁移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相关思想,探索了结合数学方法的信息学奥赛辅导的教学策略。最后,结合教学策略设计了结合数学方法的信息学奥赛辅导的教学案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结合数学方法进行教学是有效的。

赵斐[8](2018)在《2013-2017年高考遗传学试题的研究》文中提出高考作为学业水平评价手段之一,是为高等院校选拔和输送人才的主要途径。生物学作为考试科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考的选拔性作用。新一轮的课改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在制度层面上,对高考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遗传学是生物学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提高现代人遗传学素养,是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选择了 2013-2017年的高考遗传学题,对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高三年级的200个学生样本进行真题检测抽样调查,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高考遗传学试题,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与生物学核心素养内涵比较对接,挖掘遗传学试题内隐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发现其中考察最多的素养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其次是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的涉及在试题中的体现相对薄弱一些。遗传学是中学生物学个模块中对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要求最高的模块,因此对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考察居多。(2)往年高考遗传学试题与新课改提出的生物学核心素养高度契合,说明高考试题命制的方向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评价方向具有一致性。(3)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遗传学课程方面的基础素养的考察,且考查方式多样。2013-2017年高考遗传题出现的频次为100%,试题结构逐步趋于稳定,难度有增大趋势。整体特点是出现频次高,分值占比多,考查知识范围广,题目难度大。试题考点知识贴近教材,综合性强,信息量大,命题素材范围广,呈现方式多样,有较高新颖度。(4)中学生物学教师应明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遗传学知识的讲解提升学生的生物与学素养: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遗传类型及特点、实验设计、遗传规律的延伸应用、生物的基因组成、常见人类遗传病及遗传及特点、概率计算、交配类型选择问题、可遗传变异类型及应用、假说—演绎法、伴性遗传、减数分裂、致死效应原理、育种方式及选择依据、科学史实验、性状与基因型和环境的关系。且不同知识考试出现的频次不同,遗传规律相关知识考察频次最高,其次是伴性遗传等内容,考察频率较低的有减数分裂、育种和致死效应等。不同知识的背后都隐含着生物学的相关素养。(5)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遗传题分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选择题有判断正误型和答案选择型。其核心特点是试题考察内容广泛,考题形式灵活,对学生综合能力区分度高。另一类是填空题。设问类型有考察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题、基因型推断题、遗传方式判断题、概率计算题、实验设计题5种。每一种设问类型都会涉及到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考察,随变化万千,但落脚点还是生物学核心素养。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类较容易,其次是遗传方式判断类、基因型推断类较难,最难的是基因型推断类和实验设计类。遗传填空题难度系数的大小多数情况取决于这五类设问的比例。问题设计的特点主要有问题类型比较固定但考查形式多样、知识内容明确但又千变万化、在知识考查基础上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量化。(5)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在解决遗传学问题时出现错误的四大主观原因:读题不清、审题不明、计算失误、知识有盲点,针对性的提醒学生应注意尽量避免出现上述容易出现的错误。新一轮课改强调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这是对各级评价考试包括高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立意,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发挥高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评价功能。遗传学作为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之一,在促进学生生物学科各方面素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挖掘学业测评试题中生物学素养,可以加强学科教学育人和人才选拔措施的实际联系。实现素质教育必须要真正做到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朱武兴[9](2016)在《示例呈现方式的变化对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在数学教学研究中,类比迁移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解题研究理论,而类比迁移理论中以Gentner的“结构映射理论”和Holyoak的“实用图式理论”最具有代表性。在教材中,例题与解法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会造成他们无意识关注解答,对例题的思考(肤浅)不足,而在解决目标问题阶段由于前者因素(对问题浅层思考)不能正确提取原理,造成解题困难而使迁移成绩下降。此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解决示例,而且从解决示例的过程中提取解题原理,并加以分析和指导,培养学生使示例和原理建立联系的意识。从而运用类比迁移完成解题,这种能力和意识对解题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提出:1.延时呈现示例比即时呈现更有利于提高迁移成绩。2.先复杂后简单的次序会提高学生注意相似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行类比迁移的意识,加入类比迁移解题任务有助于促进迁移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本文拟用实验去验证这两点设想,据此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希望本研究能为类比迁移解题能力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杨娟[10](2016)在《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差异性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对高中立体几何内容做了很大调整,将其安排在必修2以及选修C中,意在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序列.然而,笔者在教育实习中了解到高中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对解题策略的掌握还远远不够,学生解题能力的差异较大.本文旨在总结高中生立体几何的解题策略,并揭示优等生采取的解题策略和后进生需要“诊治的病症”,为改进立体几何的教与学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关注以下两个问题:(1)高中生在解立体几何题的各个阶段运用了哪些解题策略?(2)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解立体几何题时运用的解题策略存在哪些差异?笔者以舍菲尔德的解题策略作为理论基础,编制了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调查问卷和相应的立体几何测试卷.对重庆和成都各两所中学的313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高中生在解立体几何题的分析与计划阶段运用的解题策略有:挖掘信息策略和数形结合策略.高中生在解立体几何题的探究与实施阶段运用的解题策略有:问题转化策略、分类讨论策略和特殊思维策略.高中生在解立体几何题的检测与反思阶段运用的解题策略有:检测反思策略.2.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解立体几何题时解题策略的差异性(1)分析与计划阶段所运用解题策略的差异性优等生对问题中隐含信息较为敏感,能够顺利地将隐含信息转化为有用的数学条件;中等生有时能注意到隐含信息,但转化能力较差;而后进生则难以意识到隐含信息,即使注意到隐含信息,也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条件.在问题的分析阶段,如果题目给出图形,优等生和中等生会很好的借助图形解决问题,而大多数后进生没有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果题目未给出图形,优等生总会有意识的画出正确的示意草图来解决问题;同样,中等生也会有意识的做出示意草图,但有时做出来的示意草图与题目不相符,而后进生基本上没有做草图的意识.(2)探究与实施阶段解题策略的差异性大多数优等生能利用向量法或几何法将不熟悉的、较复杂的问题正确转化为熟悉、较简单的问题;中等生的问题转化水平低于优等生;而后进生基本上没有问题转化的意识.优等生能准确无误的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能举出反例;中等生基本上能正确判断命题的真假,但在举出反例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后进生有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但不能举出反例.在探究阶段,大多数高中生没有分类讨论的意识,整体运用分类讨论策略的水平较低.但优等生与后进生在运用分类讨论策略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优等生运用分类讨论策略的水平高于后进生.(3)检测与反思阶段解题策略的差异性大多数高中生不会自觉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更无意识去反思解法是否最佳.所以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这个阶段的解题策略并无显着差异.

二、归因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归因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物学错题分析与优学优教的对策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
    五 理论基础
    六 研究现状
第二章 高中生物学生错题情况调查与反思
    一 问卷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问卷编制
    四 调查问卷发放
    五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六 有关石河子市S中学高二年级知识的错题情况统计
    七 有关石河子市S中学高二年级知识高频错题错因分析
    八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学生错题分析的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 教学策略—模型构建
    二 教学策略—思维导图
    三 教学策略—科学史教学
    四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学生错题分析的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实施及效果分析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设计
    三 实验过程
    四 效果分析
    五 实验总结
第五章 基于学生错题分析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研究
    一 学生错题分析的方法和策略
    二 教师基于学生错题分析的方法和流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不足
    三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初中生元认知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元认知相关研究
    2.4 元认知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思路
4 研究一元认知与数学学业成绩关系的元分析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5 研究二初中生一般领域元认知的潜在类别及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与假设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6 研究三初中生一般领域元认知的发展及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6.1 目的与假设
    6.2 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7 研究四初中生数学领域元认知的发展及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7.1 目的与假设
    7.2 方法
    7.3 结果
    7.4 讨论
8 研究五不同数学学业成绩初中生的元认知表现
    8.1 研究目的
    8.2 方法
    8.3 结果
    8.4 讨论
9 总讨论
    9.1 初中生元认知的发展特点
    9.2 初中生元认知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9.3 基于元认知潜在类别的数学自我调节学习模型
    9.4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
    9.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元分析森林图
附录2 一般领域元认知问卷(节选)
附录3 自我效能感量表(节选)
附录4 数学元认知问卷(节选)
附录5 “我怎样学习数学”文本1
附录6 “我怎样学习数学”文本2
附录7 “我怎样学习数学”文本3
附录8 节点结构报表(节选)
附录9 斯坦诺维奇给作者的回信
附录1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3)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数学审题的重要性
        (二)初中解题教学的误区
        (三)审题研究缺乏实践性
    二、研究意义
        (一)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三)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四)提高学生自信心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调查问卷分析法
        (三)测试卷分析法
        (四)访谈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影响数学审题因素研究
    二、数学审题过程研究
    三、数学审题方法研究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审题
        (二)审题能力
        (三)数学审题能力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波利亚的数学解题思想
        (三)巴特利特的图式理论
        (四)元认知理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测试卷的设计与说明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说明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信度分析
    五、访谈问卷的设计与说明
第五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测试卷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一)明确已知和未知联系的能力分析
        (二)明确已知条件的能力分析
        (三)明确限制条件的能力分析
        (四)挖掘隐藏信息的能力分析
        (五)确定题型的能力分析
        (六)用图形表达题意的能力分析
        (七)用文字语言表达题意的能力分析
    二、审题能力各维度比较分析
        (一)从整体角度分析
        (二)从性别角度分析
    三、学生问卷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一)有关审题态度的整理与分析
        (二)有关审题习惯的整理与分析
        (三)有关审题方法的整理与分析
        (四)有关反思能力的整理与分析
        (五)有关学生对教师教学看法的整理与分析
    四、教师问卷访谈结果
    五、学生、教师问答结果分析
第六章 影响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在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性别影响审题能力的高低
第七章 提高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有效对策
    一、培养学生主动审题的意识
        (一)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
        (二)消除学生对审题的畏难心理
        (三)引导学生自主审题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一)教师开设审题指导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二)教师注重概念教学
        (三)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三、针对性别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
第八章 采用对策班级的案例分析及成绩验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设计
    五、实验过程
        (一)帮助学生明确缺少的条件,并逐步挖掘隐藏条件
        (二)教会学生记录并表达关键信息
        (三)教会学生将问题进行转换
        (四)要求学生明确题中的限制条件
        (五)确定题型
        (六)检验解题结果
    六、实验结果
        (一)学生对审题认识的转变
        (二)审题教学前后实验班学生成绩分析
    七、实验结论
第九章 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二、反思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生测试卷
    附录2 教师访谈
    附录3 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核心素养下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实效研究 ——以大连市某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2.数学科学发展史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五)理论基础
二、研究综述
    (一)文献的综合整理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三)数学科学发展史与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1.核心素养下利用数学科学发展史进行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2.数学科学发展史融入高考试题考查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四)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五)相关概念界定
        1.数学科学发展史(简称“数学史”)
        2.数学核心素养
    (六)总结
三、教材中的数学科学发展史分析
    (一)所属的知识主题分析
    (二)所属的栏目分布分析
    (三)融入方式的分析
    (四)信息载体分析
    (五)总结
四、数学科学发展史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认知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三)学生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设计
        2.调查问卷的编制
        3.调查问卷的信度
        4.调查问卷的效度
        5.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四)教师访谈提纲
        1.访谈对象的设计
        2.访谈提纲的编制
        3.访谈的记录和分析
    (五)研究结果归因分析
        1.教师调查结果归因分析
        2.学生调查结果归因分析
五、核心素养下将数学科学发展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教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
        2.实验假设
        3.实验对象
        4.实验变量
    (二)实验工具
        1.采用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评价工具
        2.测试卷的设计
    (三)实验实施
        1.教学参考流程
        2.《函数的概念》中融入数学科学发展史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3.《样本空间与事件》中融入数学科学发展史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数据分析
        1.前测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分析
        2.后测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分析
    (五)实验总结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教材角度
        2.教师角度
        3.教学角度
    (二)不足与展望
        1.研究的不足之处
        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数学核心素养测试卷(课前)
附录四 数学核心素养测试卷(课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SOLO理论下中学生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SOLO分类理论的相关介绍
    2.2 动态几何问题的相关介绍
第三章 :学生对动态几何问题的现状调查
    3.1 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现状分析
    3.2 学生对动态几何问题的整体认知情况分析
    3.3 学生求解动态几何问题的情感态度分析
    3.4 学生求解动态几何问题实例的情况分析
    3.5 调查结果为教学带来的启示
第四章 :SOLO理论在动态几何问题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4.1 SOLO理论指导确定动态几何问题教学的三维目标
    4.2 利用SOLO分类理论确定重难点
    4.3 依据SOLO理论选择教学方法
    4.4 依据SOLO分类理论设计课堂例题
    4.5 依据SOLO理论设置课堂提问
第五章 :SOLO理论下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设计和实验研究
    5.1 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设计
    5.2 动态几何问题的实验研究
    5.3 教学设计对教学的影响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6)高中生物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目标预设
讲评分析
消化感悟
变式训练
反思总结
作业布置

(7)中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中数学应用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信息学奥赛中解题方法方面的研究
        二、关于数学内容研究的综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二、迁移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有效教学理论
第三章 2013-2018年NOIP竞赛中数学相关试题内容维度分析
    第一节 题型分值分布情况
    第二节 试题比重变化的分析
        一、题型变化的分析
        二、内容维度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2013-2018年NOIP竞赛中数学相关试题认知维度分析
    第一节 认知维度的分类
        一、知识类型
        二、认知过程
    第二节 认知维度分析表的确立
        一、知识类型分析表
        二、认知过程分析表
    第三节 认知维度的分类举例
        一、知识类型的分类举例
        二、认知过程的分类举例
    第四节 认知维度的分类统计结果分析
        一、知识类型的分类统计结果分析
        二、认知过程的分类统计结果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2013-2018年NOIP竞赛中数学相关试题应用维度分析
    第一节 数论在竞赛中的应用
        一、同余的概念在竞赛中的应用
        二、同余方程在竞赛中的应用
        三、完全剩余系在竞赛中的应用
        四、最大公约数在竞赛中的应用
    第二节 组合数学在初赛的应用
        一、排列与组合在竞赛中的应用
        二、递推关系在竞赛中的应用
        三、斐波那契数列在竞赛中的应用
        四、容斥原理在竞赛中的应用
        五、组合数学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 其他常用数学原理在竞赛中的应用
        一、逻辑推理在竞赛中的应用
        二、概率在竞赛中的应用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合数学方法的信息学奥赛的教学探索
    第一节 结合数学方法的信息学奥赛的教学辅导策略
        一、明确教学范围,进行模块化教学
        二、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迁移应用数学方法
        三、设置数学专项训练,集中讲授
        四、在习题课中渗透数学思想,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五、在教学中渗透竞赛中的数学知识作为实操实例
        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节 结合数学方法的信息学奥赛的教学辅导案例
        一、学科知识教学中渗透──“同余原理与快速幂”教学案例
        二、在习题中渗透──“容斥定理”教学案例
    第三节 教学效果分析
        一、测试成绩
        二、访谈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2013-2017年高考遗传学试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中国高考改革:生物学科高考的艰辛历程
        2.1.1 生物学作为考试科目的变革
        2.1.2 生物学科高考分数变化
    2.2 高考生物学试题命题范式和依据
        2.2.1 高考命题范式的转换:从政治立意到能力立意
        2.2.2 教材、考纲、课标是高考试题命制的依据
    2.3 高中生物学科遗传学的内容
        2.3.1 政策文件关于遗传学内容的要求
        2.3.2 高考考试大纲关于遗传学内容的要求
        2.3.3 教科书关于遗传学内容的要求
    2.4 高考生物遗传学试题研究现状
        2.4.1 高考生物遗传学试题研究类型
        2.4.2 高考生物遗传学试题研究的局限性
    2.5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比较研究法
        3.3.3 经验总结法
        3.3.4 内容分析法
        3.3.5 抽样调查法
    3.4 研究创新
    3.5 研究思路
    3.6 研究对象
第4章 遗传学试题中内隐的学科核心素养
    4.1 遗传与进化体现核心素养
    4.2 高考遗传试题内隐的核心素养
        4.2.1 生命观念在遗传学试题中的体现
        4.2.2 科学思维在遗传学试题中的体现
        4.2.3 科学探究在遗传学试题中的体现
        4.2.4 社会责任在遗传学试题中的体现
    4.3 核心素养立意引领高考生物试卷的改革
        4.3.1 高考试题与学科素养评价体系高度契合
        4.3.2 核心素养立意引领高考生物试卷的改革
第5章 遗传学试题分布及特点
    5.1 2013-2017年高考遗传学试题分布及分值占比
        5.1.1 2013-2017年全国卷高考遗传题的分布和占比
        5.1.2 2013-2017年全国卷遗传题考查的知识
    5.2 2013-2017年高考全国卷遗传题的特点
        5.2.1 试题分布和分值占比趋于平稳
        5.2.2 遗传学试题考点知识贴近教材
        5.2.3 遗传试题命题素材范围广
    5.3 不同知识考察频率相差大
第6章 遗传学试题设问类型及特点
    6.1 选择题设问类型
        6.1.1 判断正误型
        6.1.2 选择答案型
    6.2 填空题类型
        6.2.1 考察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题
        6.2.2 基因型推断题
        6.2.3 遗传方式判断题
        6.2.4 概率计算题
        6.2.5 实验设计题
    6.3 遗传题设问的特点
        6.3.1 选择题设问特点
        6.3.2 填空题设问特点
第7章 遗传学试题难度
    7.1 2013-2017年高考遗传试题难度调查
        7.1.1 遗传学试题难度调查实验概况
        7.1.2 选择题正答率统计
        7.1.3 填空题得分情况统计
    7.2 2013-2017年高考遗传题调查结果分析
        7.2.1 选择题调查结果分析
        7.2.2 填空题调查结果分析
    7.3 学生解答问题错误原因
        7.3.1 读题不清
        7.3.3 审题不明
        7.3.4 计算失误
        7.3.5 知识有盲区
    7.4 调查实验小结
        7.4.1 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类问题难度小
        7.4.2 遗传方式和基因型推断类问题难度适中
        7.4.3 概率计算和实验问题难度较大
        7.4.4 试题难度取决于设问类型比例
        7.4.5 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素养面临的问题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13-2017年高考全国卷遗传学试题
    附录2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附录3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示例呈现方式的变化对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验研究法
        1.4.3 访谈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关于类比迁移的研究述评
        2.2.1 关于类比的研究
        2.2.2 问题解决中类比迁移策略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类比迁移理论
    3.2 理论思考与研究假设
第4章 示例呈现方式的变化对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影响的研究
    4.1 示例呈现的时间差异对类比迁移成绩的影响
        4.1.1 实验目标
        4.1.2 实验方法
        4.1.3 结论和分析
        4.1.4 讨论
    4.2 示例呈现的繁简次序对类比迁移成绩的影响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2.4 讨论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示例呈现方式差异对迁移影响的研究结论
    5.2 针对示例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10)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差异性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针对学生解题策略的研究正成为数学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1.1.2 新课标对立体几何的要求与学生学习现状
        1.1.3 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立体几何题
        2.1.2 解题策略
        2.1.3 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
    2.2 解题策略的研究综述
    2.3 解题策略差异性的研究综述
    2.4 立体几何的研究综述
        2.4.1 新课标对立体几何的要求
        2.4.2 立体几何题的特点
        2.4.3 立体几何解题的研究现状
        2.4.4 立体几何学习的研究现状
        2.4.5 立体几何教学的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1 研究思路
        3.1.2 研究方法
    3.2 研究样本的选取
    3.3 研究工具的制作
        3.3.1 调查问卷的制作
        3.3.2 测试卷的制作
    3.4 研究实施
        3.4.1 预测及改进
        3.4.2 正式施测
第4章 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4.1 调查问卷的预处理
        4.1.1 对学生信息的编码
        4.1.2 测试卷的得分标准
    4.2 调查问卷的质量检测
        4.2.1 问卷信度分析
        4.2.2 问卷效度分析
        4.2.3 问卷因子分析
    4.3 解题策略运用水平分析
        4.3.1 问题的分析与计划阶段的解题策略
        4.3.2 问题的探究与实施阶段的解题策略
        4.3.3 问题的检测与反思阶段的解题策略
        4.3.4 解题策略运用水平整体分析
    4.4 解题策略差异性分析
        4.4.1 问题的分析与计划阶段解题策略的差异性
        4.4.2 问题的探究与实施阶段解题策略的差异性
        4.4.3 问题的检测与反思阶段解题策略的差异性
        4.4.4 解题策略差异性综合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5.1 研究结论
    5.2 培养立体几何解题策略的教学建议
        5.2.1 培养挖掘信息策略的教学建议
        5.2.2 培养数形结合策略的教学建议
        5.2.3 培养问题转化策略的教学建议
        5.2.4 培养特殊思维策略的教学建议
        5.2.5 培养分类讨论策略的教学建议
        5.2.6 培养检测反思策略的教学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调查问卷
    附录 2:立体几何测试卷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归因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学错题分析与优学优教的对策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为例[D]. 简佳丽.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初中生元认知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D]. 谢云天.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3]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决策[D]. 刘佳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4]核心素养下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实效研究 ——以大连市某某中学为例[D]. 信鸽.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5]SOLO理论下中学生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D]. 李沙沙.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6]高中生物讲评课教学设计模式的思考[J]. 成云康. 科普童话, 2019(28)
  • [7]中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中数学应用策略的研究[D]. 王梓仪. 青岛大学, 2019(02)
  • [8]2013-2017年高考遗传学试题的研究[D]. 赵斐.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9]示例呈现方式的变化对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影响的研究[D]. 朱武兴. 赣南师范大学, 2016(04)
  • [10]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差异性的调查研究[D]. 杨娟. 西南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归因型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