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会

补阳还五汤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会

一、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赞[1](2021)在《近代中医药文献治疗多发性硬化症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多发性硬化症的中医命名、病因病机、辨证思路、治则治法及中医调护,并通过数据挖掘,深入探求该病的中医证型、证候特点以及用药遣方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提供思路。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工具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以“多发性硬化症+中医”、“痿证+中医”、“多发性硬化症+中医药”、“痿证+中医药”、“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痿证+中西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并对每篇文章内容进行仔细阅读,依据条件纳入,二次筛选,搜集到所需文献进行处理。将文献中含有的中医症状、证型以及中药,录入EXCEL中进行统计,并形成相应的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和SPSS Modeler 18.0对EXCEL中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症中医证治规律表现有:1.多发性硬化症属中医“痿证”居多,其病因复杂,病机核心在于本虚标实,治则以虚实分治和分期治疗为主,并积极提倡运用“治未病”思想进行日常调养和护理。2.中医证型出现频率:经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17篇,共记录证型63种。研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前五种证型从高到低分别是:肝肾亏损证(75次)、脾胃虚弱证(53次)、脾肾两虚证(52次)、湿热浸淫证(32次)、瘀血阻络证(27次)。3.症状表现:纳入文献中记载详细症状65篇,纳入症状65种,共计频次1789次。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十种症状依次为:肢体痿软无力、肢体麻木、视力障碍、肢体瘫痪、筋脉拘急或肢体拘挛僵硬、大便异常、视物模糊、肢体疼痛或刺痛、感觉障碍、言语不利或失语。4.常用中药及药组:本文纳入中药306种,共计频次4276次,出现频次最多的前五位药物从高到低分别为黄芪、当归、白术、淫羊藿、山萸肉;通过对频次≥20的核心中药进行药物归类,共21种,出现频次最多的前三种分别是补气药、补阳药、活血化瘀药;对频次≥20的核心药物进行网络图及Apriori分析,符合条件的一共有44组,常见药组分别是黄芪-川芎、淫羊藿-山药-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黄芪-当归-茯苓、淫羊藿-山药等。5.方剂应用情况:本次文献研究中,共涉及68种成方,不同时期使用的方剂频次不同。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五位方剂从高到低分别为补中益气汤、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二妙散加味。分属在疾病的急性期或复发期、缓解期或恢复期。结论多发性硬化症中医证治规律表现有:1.病名以“痿证”居多,病机为本虚标实,治则以扶正祛邪为主,注重日常调护。2.常见证型有肝肾亏虚证、脾胃亏虚证和脾肾两虚证;主要症状见肢体痿软无力、运动障碍、常见舌红、苔白或薄白、脉细。3.常用中药类别、药味:常用补气药、补阳药及活血化瘀药。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白术、甘草、党参、山药;常用的补阳药有:淫羊藿、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杜仲;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牛膝、鸡血藤、川芎、红花、丹参。4.常用方剂:急性期及复发期常用方剂为:二妙散加味、黄连解毒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缓解期常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加味、补阳还五汤及温胆汤;恢复期常用方剂为: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及地黄饮子。不同时期方剂应用不同,急性期及缓解复发期治疗多选用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类方;缓解期治疗多选用补脾益气、活血、化痰类方;恢复期治疗多选用补益肾阳、滋补肾阴及阴阳双补类方。

陈强[2](2021)在《补气活血通痹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临床运用补气活血通痹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收集并分析临床数据来评价补气活血通痹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补气活血通痹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就医的患者,经入组标准筛选后共选择98例,随机分至治疗组或者观察组,每组49例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方案:甲钴胺片,每次0.5mg,一日3次;治疗组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通痹方,一日1剂,一日2次。两组接受2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4周。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数据,并在两组内与组间进行比较,以检验在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补气活血通痹方的有效性。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可比性较好。2.中医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22%,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方案有效性更好。3.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自组内比较,治疗后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降幅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方案能更好的改善中医症候。4.MDN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MDNS评分组内比较中,两组的MDNS评分均在治疗后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治疗组MDNS计分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降低MDNS分数方面治疗组效果更好。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P<0.05),两组的治疗方案在提高神经的MNCV、SNCV方面均有效果;比较治疗后两组组间数据结果,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方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的优势更大。6.SOD水平的比较:治疗方案干预前后的组内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SOD水平较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SOD水平未产生明显变化(P>0.05),表明治疗组方案具有提高SOD水平的效用。7.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尚未表现出明显变化(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对血糖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低。结论治疗辨证属于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与单用甲钴胺片相比,补气活血通痹方配合使用甲钴胺片有可见的优势:明显减轻患者症状,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和MDNS评分,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利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增强,且安全性好,引起血糖波动可能性小,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以推行使用,也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任思思[3](2021)在《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益气活血治疗法则是将补益元气与活血行血相结合而成的中医治疗法则。通过梳理益气活血法的衍化源流,其形成、发展、确立,建立在对气血理论、瘀血理论的逐渐深刻认识之上。气血为人身之本,其二者是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二者一损俱损,荣辱与共。气血认知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疾病抗争史。益气活血法萌发于秦汉时期,从认识到气血调和人体安和,气血失调遂生病证,再到瘀血病因辨证,气虚血滞的逐步出现,为益气活血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直到明清时期,气虚血瘀作为病因病机明确出现在医学典籍中,益气活血法随着王清任补阳还五汤的创立,逐渐得以完善、确立。气血二者,气旺促血行,气虚血生滞,益气则可以活血。若是正气虚损,气机失调,运血无力,经脉瘀阻,血行不畅无法濡养四肢百骸,则成气虚血瘀证。气为阳主煦之,血为阴主濡之,气虚致阳虚无力温养机体,且寒从中生,易为邪所侵袭;同时无力推动血液濡养周身,则脑髓清窍失养,周身经脉不利,行动障碍,麻木不仁;血液瘀阻,经脉气血更为滞涩,肢体失养,经脉拘挛,肌肤色变,不通而痛。历代医家皆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人体气血失调紧密相关。脑主神明,为元神之府,脑具有主宰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主感觉、肢体运动等功能。孙思邈有云“头者,人之元首,人神气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手足三阳经络汇于头面、行于四肢百骸,因而气血失调,脑髓失养,或外感邪气,则有瘫痪、肌肉萎缩、抽搐、震颤的症状。《黄帝内经》提出“血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指出气血的变化是厥病发生的基础。气虚而致清阳不升、血行不畅,气血瘀滞,脑失濡养,导致神明失用。刘完素认为“血涩而不能荣肌肉故也”,血涩难行,瘀滞不通,滋养不能,则人体肢节肌肉痿软,活动不利。“若微则但僵仆,气血流通,筋脉不挛,缓者发过如故”,说明气血流畅,肢骸贯通,则恢复如故。关于中风,张景岳认为“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王清任同样赞成中风肢体痿厥为“非风”,因此正气虚损,血液瘀滞,气虚血瘀成为脑病常见病因病机。由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而致的肢体筋脉拘挛、震颤、行动不利、大脑神机不用神志障碍,可用益气活血法,“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正气充足,血行通畅,气血通和,神机得运,人体安和。现代益气活血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有学者对其相关方剂进行实验室研究,有证据显示,益气活血法类方能很好的修复和改善人体病理状态。在脑血管病发病初期以及恢复期,运用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在中枢神经系统在病理上的损伤,而且在残障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认知以及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上均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因此,对益气活血法理论源头进行梳理,并对20年来益气活血法关于脑病的临床随机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益气活血法则在现代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中医文献理论的支撑、循证医学的证据。第一部分基于中医古籍探讨"益气活血"理论源流及运用目的全面检索古代医经典籍中有关“益气活血”法则的气血理论认识、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通过对纳入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系统阐述古代各个时期益气活血相对应的病因病机理论分析、临床运用情况,并从整体上讨论益气活血法发展规律,探寻其历史源流,发展衍化。从整体上总结历代中医学家临症运用益气活血法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为现代中医药关于益气活血法则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中医古籍文献检索与现代文献检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秦汉时期到清末的中医古籍经典中,有关益气活血相关的气血理论分析、气虚血滞、瘀血、辨证论治、用药思路等内容。梳理源流脉络时以时间顺序为经纵向体现益气活血思想发展进程,以作者、着作为纬横向展开论述,整理各个时期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字描述,提炼相关学术思想,归纳总结益气活血法的发展衍化。结果益气活血的治疗法则发展经历了萌芽、奠基、充实、发展、完善五个阶段。全文按照时间脉络梳理,分为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时期。1萌芽阶段(秦汉时期)。本阶段充分阐释了气血理论,认为二者不可缺一,功能相辅成,气血为人体之本,气充成形,血畅则流行于全身,气充血足,人体安和。其中,《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血瘀的概念,并有相应活血化瘀,攻补兼施,治疗法则,见于妇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中。2奠基阶段(晋隋唐时期)。对气血的理论认识逐渐深刻,辨证论治需察明气血,诸病寻源,明确病因病机,论证瘀血致病之时,常考虑气虚成分,多见于外科、妇产科。随着唐朝本草类专着的问世,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药物不断被总结、运用,为后世益气活血治疗法则,相应的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用药思想构建起到了铺垫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3充实阶段(宋时期)。丰富了气血理论,从生理病理上阐述了气血二者对人体精神状态的重要性,强调了气的重要性,并从内、外、不内外三方面探讨了血瘀症的产生,认为“虚”是血瘀产生的内在因素。益气活血法则在此阶段得到了充实,益气从补元气、益卫气具体到健脾气。4发展阶段(金元时期)。随着医家流派的出现,益气活血法在此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气血二者载运相因,气虚无力,血生瘀滞,瘀血阻碍气机运行,导致气血不生,易成症瘕积聚。此时期,益气活血多用于外科、女科。益气包括益正气、卫气、脾胃之气,药物多用黄芪、人参、白术等,活血药物多用归地芎芍、干漆、桃红。5完善阶段(明清时期)。本阶段在气血之中,突出了气的作用,气虚血瘀作为益气活血法则的病因病机开始明确出现在本时期的医学着作中,相应用药则益补之活之,于活血之时增加参、芪等补中益气。直至益气活血代表方BYHWD的问世,补气益气,以大剂量黄芪为君,配以桃红四物,补气活血化瘀生新,益气活血法则正式确立下来。常见使用于临床各科。结论通过梳理益气活血法的历史衍化脉络,发现益气活血法始终伴随着历代医家对气血认识的深入程度而不断升华。形成最初,不仅认识到了气血二者生理关系,还需继续挖掘气血二者病理上的关系,益气活血法开始萌发。随着气血理论的认识逐渐深刻,开始探讨气为二者关系的主要部分,认识到气机变化确实能影响血行变化,再到在瘀血的形成过程中不离气虚,即气虚血瘀作为病因病机开始纳入研究,这为益气活血法的形成起到铺垫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益气活血不断充养、成熟的道路上,益气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对益气的认识也随着医学的积累,分别有了益元气、益卫气、益脾胃中焦之气的升华,用药思路也出现了参芪、白术、补中益气,但仍为随症加减,没有形成固定的方药配伍。直到清朝王清任,集大成者,创立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才将益气活血法正式确立起来。方中120g黄芪为君,以促气复血行,益气生血,归地芎芍稍加桃红,则为桃红四物,多用则破血,少用则活血,共同起到益气活血化瘀生新的功效。与此同时,益气活血法正式出现。第二部分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ation,BYHWD)治疗脑病(中风、多发性硬化、癫痫、痴呆、头痛、头晕等)的临床疗效,为益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方法本研究由2名独立研究员按照PRISMA国际标准,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1999.6-2020.6的中文、英文数据库,如CNKI、万方、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ation,BYHWD)对脑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本研究制定的纳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以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和GRADE系统推荐级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合并数据,评价指标为RR、MD。结果本研究共有21项原始文献,1946例患者纳入研究。1有效率:BYHWD+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脑病的有效率为,[RR=1.19(95%CI[1.14,1.24]),I2=21%,P<0.00001];BYHWD单用与常规西药治疗脑病的有效率为,[RR=2.38(95%CI[1.59,3.55]),I2=0,P<0.05];表明在脑病常规治疗中加载BYHWD或者单用BYHWD的有效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2 NIHSS评分:BYHWD+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中风的NIHSS评分,结果为[MD=-2.38(95%CI[-3.32,-1.44]),P<0.00001,I2=81%],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中风基础上加用BYHWD,能够明显降低神经损伤NIHSS评分,提升患者神经功能;BYHWD与常规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NIHSS评分,MD=-0.35(95%CI[-2.45,-1.75]),P>0.05,表明BYHWD单用与常规西药对比在治疗中风恢复期的NIHSS评分方面没有差异。3 ADL评分:单用BYHWD与常规西药对比治疗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MD=6.4(95%CI[5.23,7.57]),P<0.00001,I2=0];BYHWD+常规治疗与常规西药比较治疗中风的ADL评分,[MD=16.27(95%CI[13.73,18.80]),I2=0,];结果表明BYHWD的加载治疗对比单用西药,能够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ADL评分。4 GRADE证据质量评级:BYHWD单用或者与常规西药的联合在中风、多发性硬化、痴呆的治疗中,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纳入文献GRADE证据质量评级偏于中等。结论BYHWD单用或者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在中风、多发性硬化、痴呆的治疗中,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对肢体活动受限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疗效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结语益气活血法是中医理论指导的治疗法则,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脑病的防治中的疗效优越,多受重视,广为推崇。1.益气活血法萌芽于秦汉时期,气血理论、瘀血概念深入人心;奠基于晋隋唐时期,气虚血瘀的病因病机辩证逐渐清晰,并对益气活血之药进行总结;益气活血法则的气血理论充实于宋时期,对血瘀进行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方面的详细论述;发展于金元时期,血瘀病因病机辩证明确,用药思路渐趋成形;完善于明清时期,气虚血滞的病因病机的明确,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开始临床运用。2.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在脑病急性期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单独使用;BYHWD在脑病恢复期单用,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单独使用。BYHWD治疗脑病单用或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对肢体活动受限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疗效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3.不足与展望:本研究在源流衍化汇总中,仍有不足,总结梳理的不够全面,存在相关古籍遗漏的可能;在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中,缺乏高质量RCT,整体文献质量等级不高,造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同时,本研究未系统关注益气活血法的实验室研究进展,对益气活血法提供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支撑。鉴于益气活血法的使用价值,今后有必要多利用生物学、免疫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其相关有效成分和组方,对发挥作用的细胞、分子进行阐述,继续为益气活血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微观的、具体的理论支撑。

易艳兰[4](2021)在《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将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血管性痴呆患者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易于接受,适合推广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期间2例患者出现脱落,最终入选共7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4.56±5.20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0例,对照组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5.33±3.47岁。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同时予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釆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脑卒中后生活质量评分表(SS-QOL)及中医证候评分表进行评分,并对其做出临床疗效评定,最后进一步作出讨论和得出结论。结果:(1)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MSE评分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SS-QOL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两组治疗前后(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MMSE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55.26%,对照组有效率为26.3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SS-QOL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73.36%,对照组有效率为60.5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有效率为68.4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补阳还五汤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上优于单独使用丁苯酞软胶囊,且能改善中医症状、促进神经缺损功能修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自理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张刘波[5](2021)在《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近80万SCI患者,SCI会损害其运动、感觉、免疫等功能,而且慢性SCI患者的功能恢复非常有限,因此许多患者处于瘫痪状态。据统计,在美国,每一位SCI患者一生的直接护理需花费110-460万美元。SCI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严重下降,易出现抑郁、焦虑状态、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等,通常会致患者的的自杀率上升。SCI不仅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虽然许多学者对SCI进行不断的探索,并且提出多种尝试方法来治疗SCI,但SCI是一个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疾病,受到许多不同的机制共同影响,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无法同时作用于SCI的多种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是祖国传统医学治疗SCI的经典方剂,可以通过不同成分、不同靶点及不同通路治疗SCI,增加SCI患者恢复的可能性。研究一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系统评价研究目的:基于Meta分析,探讨补阳还五汤干预SCI是否有效及安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和参考。研究方法:以“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补阳还五汤”、“随机对照”等为检索词,建库至2021年1月为检索时间,通过电子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依据纳排标准筛选补阳还五汤加减干预S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2名专业人员检索、筛选数据,并对其质量评价,借助Revman5.3和STATA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回归分析、合并效应量、发表偏倚检测等。研究结果:共检索到291篇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RCT,依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1篇文献,共777名患者,合并效应量结果表明:观察组的ASI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MD=5.59,95%CI(3.92,7.27),P<0.00001)。观察组的 ASIA 感觉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显着(SMD=8.21,95%CI(5.81,10.62),P<0.00001)。观察组的 ASIA 分级较对照组显着提高(RR=1.68,95%CI(1.28,2.19),P=0.0002)。观察组的 ASIA 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MD=12.62,95%CI(4.38,20.87),P=0.003)。观察组 FIM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MD=1.93,95%CI(1.18,2.68),P<0.00001)。观察组的 SEP 波幅较对照组无显着提高(SMD=0.36,95%CI(-0.40,1.11),P=0.35>0.05)。观察组的MEP 波幅较对照组显着提高(SMD=0.54,95%CI(0.11,0.97),P=0.01<0.05)。观察组的SEP潜伏期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SMD=-4.27,95%CI(-5.78,-2.75),P<0.00001)。观察组的MEP潜伏期显着短于对照组(SMD=-4.83,95%CI(-7.64,-2.03),P=0.0007<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14,95%CI(1.03,1.26),P=0.01<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R=0.87,95%CI(0.32,2.35),P=0.78>0.05)。Egger 法的结果显示:P=0.011<0.05,且 95%CI[0.750,3.570]不包含0,考虑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研究结论:1.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治疗SCI可显着提升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ASIA分级、ASIA总评分、MEP波幅、FIM评分及有效率,降低SEP潜伏期及MEP潜伏期,无显着不良反应。2.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治疗可促使SCI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加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临床症状,且具有安全性。3.本次研究有发表偏倚的可能,需要RCT再次验证。研究二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机制研究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补阳还五汤治疗SCI可能的靶点和通路,阐释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机制,给更深入的研究和和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首先,以“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7味中药的拉丁文、中文标准名或拼音为检索词,通过电子计算机检索T CMSP、TCMID和SymMap数据库,搜集其主要化学成分。其次,通过PubChem数据库检索化学成分的Canonical SMILES,将Canonical SMILES上传至SwissADME平台,筛选有生物学意义的化合物。然后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SEA及PubChem数据库搜索和筛选主要成分的靶点。以“Spinal cord injury”为检索词,检索OMIM、DrugBank、TTD和D isGeNET数据库,搜集SCI的靶点信息。通过Venny2.1获得二者的交集靶点,即考虑为补阳还五汤干预SCI的潜在靶点。借助软件Cytoscape3.7.1,构建相关网络图,并通过拓扑分析筛选补阳还五汤的主要成分。借助String11.0数据库分析交集靶点,Cytoscape 3.7.1的CytoHubba插件,计算出补阳还五汤干预SCI的Top10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Graphpad Prism8.0.1软件对其进行图像化处理。最后,借助AutoDock Vina软件对补阳还五汤的10个主要活性成分与top5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预测结合能。研究结果:1.共检索到1146个补阳还五汤的化合物,通过SwissADME平台共筛选到447个有生物学意义的化合物,包括黄芪的54个化合物;当归的121个化合物;川芎的139个化合物;红花的69个化合物;赤芍的64个化合物;桃仁的66个化合物;地龙的0个化合物。作用于593个靶点。2.通过4个疾病数据库共检索到SCI疾病的197个靶点,与补阳还五汤的靶点取交集,共获得23个潜在治疗靶标。黄芪的13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当归的13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川芎的13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红花的20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赤芍的15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桃仁的10个化合物是干预SCI的有效成分。3.通过拓扑分析获得10个补阳还五汤主要化学成分: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姜黄素(Curcumin)、黄芩素(Baical ein)、视黄醇(retinol)、亚麻酸(Linolenic Acid)、腺嘌呤(Adenine)、野黄芩黄素(Scutellarein)、月桂酸(Lauric Acid)。通过 CytoHubba 插件 Top10 关键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8(CXCL8)、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FNG)、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前列腺素G(P TGS2)、干扰素β1(IFNB1)、白介素2(IL2)、雄激素受体(AR)。4.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的结果如下: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机制可能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蛋白质结合等分子功能,细胞质、细胞外空间等细胞组分条目有关。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机制可能与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等有关。5.补阳还五汤的10种活性成分与5个关键靶蛋白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研究结论:补阳还五汤的66个化学成分作用于SCI的23个靶点,TNF、CXCL8、TP53、MMP9、IFNG、NR3C1、PTGS2、IFNB1、IL2、AR为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关键靶点,主要作用于RIG-I样受体通路、NF-kappa B通路、T细胞受体通路等,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凋亡,推动轴突再生,进而促进SCI患者功能的恢复。

练志润[6](2021)在《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病例分析及“风毒脚气”诊疗规律文献挖掘》文中提出背景:在中医理论中,“风病”内涵广泛,涉及肢体、诸窍、脏腑、神志等病位,包括偏枯、风痱、风懿、风毒脚气、头面诸风、风痉、风癫、风痹等疾病,常常涉及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风病”历来缺乏明确的定义、证候要素、诊断标准,例如小续命汤方证下的“诸风”、侯氏黑散方证下的“大风”皆指代不明,故严重阻碍了风邪致病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其中,“风毒脚气”是“风病”的主要分支之一,指以“突然下肢屈弱不能动”为主要特点的一大类疾病,是晋唐时期论治痿证的重要辨治体系,主张治以续命汤等“风方”,具有较大借鉴意义和临床价值。虽然近现代诸医家已从风痱的角度临床证实了该法的有效性,但由于受金元往后诸多医家的影响,“痿证不用风药”仍是主流认识。“风毒脚气”的辨治体系仍有诸多空白有待挖掘和明确。目的:探索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的临床特点、证候要素以及可能的诊断要点,总结“风药”在神经系统疾病上的运用规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归纳“风毒脚气”的证候要素、诊断要点,揭示晋唐时期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为扩展痿证的中医论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本课题分为前后相关的两部分。1.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病例分析研究:纳入了临床医师经验性诊断为“风病”(本课题中皆纳入神经系统疾病)并使用相应“风方”的患者,前瞻性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西医诊断、辅助检查、中医医案、治疗前后症状舌脉变化等信息,整理出“风病”的临床特征、临床证候、舌脉特点、可能的诊断要点,以及用“风方”治疗“风病”的诊治、选方规律。2.基于文献挖掘的“风毒脚气”诊疗规律研究:《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二书所载“风毒脚气”的方证及方药名称统一化后,逐条录入Excel表格中,若某方证或方药存在则记为“TURE”,反之记为“FALSE”,所得数据导入Clementine 12.0,设定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60.0%,最大前项数为1-3,对数据进行Apriori关联分析,同时构建网络图,通过所得Excel数据统计结果、关联分析结果及网络图,探讨“风毒脚气”的核心症状、常见伴随症状群、诊断要点、方证方药对应关系等问题。结果:1.“风病”可涉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至少包括神经系统血管病变、感染性或炎性神经系统病变、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神经系统变性病、神经-肌肉接头病变、脊髓创伤、脊髓占位等。2.“风病”涉及的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包括偏瘫、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双下肢无力、言语不利、饮水呛咳、面瘫、舌瘫、眩晕、共济失调、感觉减退、认知功能下降、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嗜睡、精神恍惚、肢体躯干痹痛、肢体麻木、抑郁不乐等。上述症状经正确的“风药”“风方”治疗后可好转。本研究中,偏于阳热的兼挟症与偏于阴寒的兼挟症比例约1.44:1;部分患者可伴有外感症状,但外感症状并非必须存在。3.“风病”舌象、脉象多样,缺乏明显特征性舌象、脉象。不同舌质出现频次如下:舌淡嫩(1,代表出现次数,下同)、舌淡红(12)、舌红(2)、舌暗红(3);不同舌苔出现频次如下:苔白(16)、苔黄(3)、苔薄(11)、苔厚(8)、苔腻(3)、苔水滑(1)、舌干(3)。“风病”涉及阴阳两类脉象,阳脉约占47%,包括浮(9)、数(7)、滑(9)、大(2)、实(1);阴脉约占53%,包括沉(2)、缓(11)、涩滞(3)、细(2)、弱(2)、微(1)、弦(9)、紧(1)、硬(1),而非传统意义上“风病则脉浮”。4.“风毒脚气”方证中,缓弱不遂、痹痛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78%及70%,其余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有:挛急(22%)、皮肉不仁(22%)、气上气急气满(20%)、水肿肿胀(19%)、心中呕恶不欲食(17%)、小腹厚重不仁(13%)、发热(13%)等。其中缓弱不遂、痹痛、四肢不仁、挛急、水肿肿胀、气上气急气满等症状常组合出现。5.“风毒脚气”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桂枝(59)、茯苓(50)、防风(45)、生姜(43)、甘草(48)、独活(34)、附子(33)、杏仁(30)、人参(32)、白术(37)、当归(36)、川芎(30)、麻黄(27)、细辛(29)、防己(25)、秦艽(22)、干姜(28)、芍药(23)、橘皮(24)等。常用药可大致分为祛风类、清热类、补气健脾类、养血活血类、补益肝肾类、降气理气类、利水渗湿类等。结论:1.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或证候群往往高度提示“风病”的诊断,此时即可在方证对应、燮理阴阳等原则指导下,选用续命汤、侯氏黑散等“风方”治疗。临床上发病急骤或急性发病的疾病对“风病”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由于“风病”的内涵与现代医学神经系统疾病存在诸多重叠,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对辅助“风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存在一定价值。兼挟症、舌象、脉象等证候由于缺乏特异性,故一般不单独作为“风病”的诊断要点,但在选方用药时具有参考意义。2.突发下肢无力为诊断“风毒脚气”的特异性症状,若伴有肢体痹痛、挛急、不仁、水肿肿胀、小腹厚重不仁,甚至气上冲胸,则进一步支持该病的诊断。某些现代医学疾病与该病概念存在重叠,具有一定提示和补充作用。总言之,急性发病特点、“风毒脚气”症候群存在、某些现代医学疾病诊断的明确,是“风毒脚气”诊断的三个要点。在明确“风毒脚气”诊断的基础上,即可择用《千金方》《外台秘要方》相关论治体系方药进行治疗,以祛风散邪、清解热毒、养血通络、益气补肾等法为主。

倪淼焱[7](2021)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角度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路和临床依据。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VCIND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汤剂(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周期均为12周,分别选取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为观察节点,比较两组MoCA、ADL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评分情况。结果:1.西医量表分析:(1)组内对照:对照组和治疗组的MoCA总评分均在治疗后4周始即出现显着性升高(均P<0.05)。在治疗12周末时,对照组MoCA各亚项评分中仅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定向以及延迟回忆有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能力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性改善(均P<0.05)。对照组ADL评分在治疗后8周始出现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始出现显着性改善(P<0.05)。(2)组间对照:治疗12周末时,治疗组的MoCA总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5),MoCA亚项显示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延迟回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2.中医证候分析: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在治疗后4周即出现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对照发现,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8周及12周末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0.05)。在治疗后12周末,两组气虚证候与血瘀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瘀证候评分在治疗后12周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气虚证候评分在治疗后4周始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3.在治疗12周末,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4.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与单用尼莫地平在改善认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显示较好疗效,且中药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在改善认知方面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力三项显示出较好的优势。3.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力显示出明显改善,这可能与其对中医气虚证候的早期改善有关。

张丹丹[8](2020)在《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供血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属中医“中风病”范畴。通络化痰胶囊(Tongluo Huatan Capsule,THC)有活血通络、化痰熄风的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团队课题组前期已完成该药Ⅳ期临床试验资料采集,但未对数据进行总结,现基于前期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性总结及分析,进一步评价通THC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基于中医“异病同治”思想,痰瘀阻络证也是缺血性卒中后引发血管性痴呆(Vescular Dementia,VD)常见证型,由此提出假设:THC对VD是否也会有效?据最新研究显示,上调网格蛋白(clathrin)及其内吞标记物Rab5B能够促进神经元表面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的内吞,减少神经元膜表面的NMDAR分布,从而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造成的神经元损伤,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但是clathrin和NMDA受体在这一过程中各个时点的变化还未明确。故本研究拟针对VD大鼠模型,早期给药干预后造模,取海马组织,按照造模后3h/1d/3d/7d/14d不同时点,采用动物行为学及Western blotting(WB)、RT-PCR检测clathrin及其内吞标记物Rab5B、NMDAR1(NMDAR功能亚单位)的表达,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动态变化特点,同时探讨THC在VD早期干预中可能存在的作用,从而从微观表征层面证明中药异病同治的疗效。临床研究目的:进一步评价THC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单臂队列临床研究,纳入34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中符合西医脑梗死恢复期及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痰瘀阻络证诊断标准的病例,予THC治疗4周。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课题组前期采集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中医证候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为疗效评价指标;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1)2012年01月-2016年12月于34家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纳入的受试者共2169例,THC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81.01%;mRS总分减少50%及以上者817例(37.67%),总分下降至0-1者1187例(54.73%);(2)影响NIHSS综合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24,95%CI 1.009-1.039,P=0.002)、基线合并高血压(OR=4.720,95%CI 3.513-6.341,PP=0.000)、冠心病(OR=2.601,95%CI 1.530-4.421,P=0.000)、高脂血症(OR=2.234,95%CI1.234-4.407,P=0.008)、基线 NIHSS 评分(OR=0.902,95%CI 0.849-0.957,P=0.001)影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综合疗效。(3)影响中医证候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中医证候评分对中医证候疗效有影响(OR=62.023,95%CI 37.407-113.026,P=0.000);(4)影响mRS改善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19,95%CI 1.007-1.031,P=0.001)、基线合并高血压(OR=2.898,95%CI 2.144-3.917,P=0.000)冠心病(OR=3.625,95%CI 1.516-8.673,P=0.004)对 mRS 的改善有影响;(5)THC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00%。结论:(1)THC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单用或联用其他西医基础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残障及中医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2)THC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年龄小、基线病情轻、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疗效越好。实验研究目的:(1)探索V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动态变化特点;(2)探索THC在VD早期干预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法: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HC组、美金刚组(MH组)、参知健脑方组(SZJN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1次/日,连续7日。采用2VO+腹腔注射硝普纳的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血管,不注射硝普钠。造模后进行跳台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造模后3h、1d、3d、7d、14d分别取大鼠海马组织通过RT-PCR、WB检测海马clathrin、NMDAR1、Rab5B在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结果:(1)行为学①跳台试验(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潜伏期以及错误次数无统计学差异;VD大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5);②新物识别实验,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新物辨别指数下降(P<0.01);THC组、SZJN组、MH组辨别指数均比模型组高(P<0.01);③水迷宫: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缩短(P<0.01)。不同分组对逃避潜伏期的影响有差异(P<0.05),模型组与其他四组大鼠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撤去平台后,模型组与其他四组大鼠相比在目标限停留时间缩短(P<0.01)。和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SZJN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2)病理学HE染色显示,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结构形态未见异常,神经元形态完整,排列整齐,胞核与胞质界限清晰可见无坏死。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不完整,排列紊乱,间隙增大,胞质稀少,神经元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造模后随着时间延长,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排列紊乱程度加重,间隙增加明显。与模型组比较,THC组、SZJN组大鼠海马CA1区整体组织损伤情况均有明显改善,神经元排列较为整齐,细胞形态结构较完整,胞质较均匀,胞核与胞质界限较清晰,少数细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MH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层次减少,神经元排列稀松,形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部分细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尼氏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紧凑,染色后呈现为颗粒或状块状,染色浓密且规则。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散乱,造模后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带出现了断裂,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大量神经细胞出现尼氏体碎裂。THC组、SZJN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较为整齐,少数细胞间隙增宽,细胞带稍有变薄,少量的神经细胞可见到有尼氏体碎裂、胞质中央尼氏小体消失。M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和排列较模型组有所改善,部分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带变薄。RT-PCR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后3h、1d、3d、7d、14dVD大鼠clathrin mRNA表达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MHG组(P<0.01)、THC组(P<0.01)、SZJN组(P<0.01)大鼠海马clathrin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7d、14d模型组大鼠NMDAR1 mRNA表达增加(P<0.01),术后1d NMDAR1 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3h SZJN组NMDAR1 mRNA 表达降低(P<0.01),术后 7d、14dMH 组(P<0.01)、THC 组(P<0.01)、SZJN组(P<0.01)NMDAR1 mRNA 表达降低;③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1d、3d、7d、14d VD大鼠Rab5B mRNA表达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 3h、1d、3d、7d、14dMH 组(P<0.01)、THC 组(P<0.01)、SZJN组(P<0.01)大鼠海马Rab5B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3)WB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1d、3d、7d、14d模型组大鼠clathrin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THC组大鼠在术后3h(P<0.01)、1d(P<0.05)clathrin 蛋白表达升高,SZJN 组在术后 3h(P<0.01)、1d(P<0.05)、7d(P<0.05)、14d(P<0.05)clathrin蛋白表达升高,MH组在术后3h(P<0.01)clathrin蛋白表达增加。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h(P<0.01)、7d(P<0.01)、14d(P<0.01)模型组大鼠的膜蛋白NMDAR1表达增加,术后1d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THC组大鼠术后3h(P<0.05)、7d(P<0.01)NMDAR1表达减少,1d时表达增多(P<0.01),SZJN组、MH组大鼠术后3h、7d NMDAR1表达减少(P<0.01)。结论:(1)THC早期干预可减轻VD大鼠海马CA1区的病理损伤,提高学习及记忆能力,具有脑保护作用;(2)VD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NMDAR1表达的动态演变在造模后先升后降再上升。clathrin及Rab5B表达降低导致神经元表面NMDAR内吞减少加重了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导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3)THC早期干预VD大鼠,可通过上调clathrin表达使神经元表面的NMDAR内吞增加,或下调NMDAR表达来减少兴奋性毒性作用对神经元的损伤,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刘学[9](2020)在《肺纤维化大鼠全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加味补阳还五汤调控Notch/Jagged通路抗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肺纤维化,也称之为肺间质纤维化(fibrosispulmonary,PF),是一种弥漫性肺部炎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肺间质以及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主要病理改变有肺泡结构紊乱、弥漫性肺泡炎和肺纤维化,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其发病特点主要包括限制性的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以及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肺间质的纤维化。临床发病率、死亡率高,高度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当下研究人员并未开发出十分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肺纤维化大鼠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Notch1/Jagged1信号通路在肺纤维化中广泛存在。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复方或单药能通过激活Notch1/Jagged1通路调节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实验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miRNA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干预肺纤维化大鼠微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编号:81874442)”的研究结果,通过实验验证加味补阳还五汤对Notch这一通路的干预作用,进而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通过TGF-β刺激造模前后分别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干预,应用si-RNA技术干预Notch/Jagged1通路表达,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抗肺纤维化的具体作用机制及特点。[方法]1.肺纤维化大鼠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选取12只7周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只,模型组进行纤维化造模,空白组不予处理,处理28天后,断椎处理大鼠,取肺部组织分别保存于液氮和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用于后续RNA测序和病理切片观察。切片HE染色证实肺纤维化造模成功与否。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分别对lnc RNAs,mRNAs,circ RNAs和miRNAs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差异表到的ce RAN进行了筛选,同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挖掘与纤维化相关的通路及基因。2.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实验观察。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组,强的松组。利用博来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于第14天、28天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肺组织大体形态改变,HE染色、masson染色情况,Westen blot、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蛋白及mRNA的表达。3.加味补阳还五汤干预Notch信号通路对MRC-5细胞的调节机制。应用RNA干扰技术(siRNA)筛选出干扰效果最好的靶位点,分为正常细胞组、siRNA沉默Notch1组、单纯TGF-β刺激组、siRNA沉默后TGF-β刺激组以及加味补阳还五汤干预1h后给予TGF-β处理组、Notch1siRNA转染48小时后加入加味补阳还五汤1小时后给予TGF-β刺激组。细胞生化检测siRNA沉默Notch后细胞内Jagged1、Hes-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各分组细胞内Notch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肺纤维化大鼠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在本研究中,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对lnc RNAs,mRNAs,circ RNAs和miRNAs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测序分析,同时对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进行了筛选,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挖掘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全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在肺纤维化大鼠中,Notch signaling pathway信号通路被显着富集到(图2-6B),其相关基因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猜测在肺纤维化的发生中,Notch信号通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抗纤维化药物发挥作用可能与干预这一通路密切相关,具体的调控机制需进一步进行验证,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有利证据。2.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实验观察。2.1 HE染色示:与空白组相比较,各给药组第14d时肺组织依然保持相对完整,组织内部表现出轻微的水肿,相关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明显,病变状态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较强的松组轻;而发展到第28d时相关细胞表现出增生,胸膜等位置出现了胶原蛋白沉积状况,并能够观察到明显的肺纤维化趋势,加味补阳还五汤组纤维化程度较强其他组明显降低。2.2 Masson染色状态:与空白组对照,实验鼠的支气管的胶原层厚度很小,可以观察到一定颜色的纤维分布状态。而对于模型组来说,在第14d时内部不同肺泡的宽度变大,而在肺间质等位置都能够观察到成纤维细胞的出现,存在一定程度的蓝色形式的沉积情况;在第28d肺泡的结构呈现出高度破坏,肺间质维持可观察到束状或者其他形式的纤维沉积情况,发展为代表性的纤维化状态。加味补阳还五汤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与强的松组相比亦明显改善。2.3 Weste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Notch1、Jagged1、Hes-1蛋白明显升高(P<0.01),其中第28d蛋白的表达量升高最为明显;加味补阳还五汤组与强的松组各时间点Notch1、Jagged1、Hes-1蛋白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显着下降,其中加味补阳还五汤组第28天下降最明显,与强的松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各时间点蛋白的表达量和模型组同期相比均降低。2.4 RT-PCR法结果可以看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强的松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Notch1、Jagged1、Hes-1mRNA含量水平都显着提升,组内两两对比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P);和模型组进行对比,相应地通过强的松、加味补阳还五汤干预后,Notch1、Jagged1、Hes-1mRNA相对表达量有所下降,其中以加味补阳还五汤组干预28天下降最明显,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强的松组与加味补阳还五汤组同期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3.加味补阳还五汤干预Notch信号通路对MRC-5细胞的调节机制。3.1细胞生化检测siRNA沉默Notch后细胞内Jagged1、Hes-1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与正常细胞组相比,siRNA沉默Notch1组,细胞内Jagged1、Hes-1的表达出现明显降低,应用TGF-β造模后,细胞内Jagged1、Hes-1的表达出现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应用Notch沉默后再给予TGF-β刺激后,细胞内Jagged1、Hes-1的表达有所下降,但是较正常组偏高。相比之下,较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来说,不管有无运用siRNA沉默,和空白组方面进行比较,Jagged1、1-Hes的含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升高,不过运用siRNA沉默组的数值明显低一些。3.2 Western blot、RT-PCR检测发现与正常细胞组相比,siRNA沉默Notch1组、siRNA沉默后TGF-β刺激组细胞内Notch1表达均明显降低。与TGF-β刺激组相比,siRNA沉默Notch1组、siRNA沉默后TGF-β刺激组中细胞内Notch1表达降低更明显。加味补阳还五汤干预1h后给予TGF-β处理组、Notch-siRNA转染48小时后加入加味补阳还五汤1小时后给予TGF-β处理组中细胞内Notch1表达降低,其中后者明显低于单纯TGF-β刺激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抑制Notch/Jagged1信号通路,下调Notch1信号表达水平以发挥保护作用,进而改善MRC-5细胞的纤维化水平,猜测加味补阳还五汤通过干预Notch/Jagged1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抗纤维化作用,并且有一定的预保护作用。

陈虹旭[10](2020)在《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合标准的7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选用西药贝前列素钠片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以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踝肱指数、跛距等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本实验共纳入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83例,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最终完成79例(脱落和剔除共4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跛距、踝肱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中医临床症候方面:两组在临床症候的治疗方面均有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单项症候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在三多一少症、气短乏力、疼痛感、皮温、皮色症候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足背动脉搏动程度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在跛距(绝对步行距离)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疗效相当(P>0.05)。2.踝肱指数(ABI)方面:两组治疗前后ABI水平比较均有所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空腹血糖水平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指标:本研究中1例病例在治疗初始时出现轻度颜面潮红不良反应,可耐受,于治疗1周左右后逐渐消失,说明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该药有适应过程。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检查肝功方面未出现明显异常,说明该药在肝功水平方面影响不大。结论本研究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症候及相关指标,分析其疗效,认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在改善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多尿、体重减轻,气短乏力,疼痛感等方面疗效显着。能提高患者的踝肱指数水平,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以达到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效果。未出现明显的肝功受损及其它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该药有适应过程。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DLASO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二、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中医药文献治疗多发性硬化症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多发性硬化症的现代研究和中医因机证治研究概述
    1.1 多发性硬化症的现代研究
    1.2 多发性硬化症的中医因机证治研究概述
        1.2.1 多发性硬化症的中医病名多变
        1.2.2 多发性硬化症中的病因病位分析
        1.2.3 多发性硬化症的中医核心病机
        1.2.4 多发性硬化症的中医治则
        1.2.5 多发性硬化症的中医调养与护理
2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证治规律研究
    2.1 文献资料来源
    2.2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3 术语规范
        2.3.1 证型术语规范
        2.3.2 症状术语规范
        2.3.3 中药药名术语规范
    2.4 统计方法
    2.5 研究结果
        2.5.1 文献纳入结果
        2.5.2 证型频次结果
        2.5.3 症状频次结果
        2.5.4 舌脉统计结果
        2.5.5 中药频次统计结果
        2.5.6 方剂频次统计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现代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附表一
致谢
作者简介

(2)补气活血通痹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1 密歇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表(MDNS)
    附表 2 中医症候评分表
    附表 3 知情同意书
综述 补阳还五汤类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益气活血”历史源流及运用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古籍检索
    4 研究结果
    5 益气活血法源流总结
    6 益气活血法运用探讨
    7 结论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益气活血法对脑病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观察数及分组
        1.2 病例资料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终止标准
        1.8 病例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及分组
        2.3 实验设计
        2.4 疗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脊髓损伤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病位病性
        3 分期分型
        4 专病专方
        5 并发症诊治
        6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进展
        1 SCI后病理生理变化
        2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提取
        2.5 质量评价
        2.6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文献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临床疗效分析
        3.5 安全性分析
        3.6 发表偏倚分析
    4 讨论
        4.1 补阳还五汤方解
        4.2 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作用机制
        4.3 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疗效分析
        4.4 局限与不足
        4.5 总结与展望
    5 结论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机制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的检索
        2.2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的筛选
        2.3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靶点的预测
        2.4 SCI靶点的收集
        2.5 治疗潜在靶点的筛选
        2.6 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靶点和SCI靶点网络的构建的分析
        2.7 相互作用网络
        2.8 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2.9 分子对接验证
    3 研究结果
        3.1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收集
        3.2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的筛选
        3.3 补阳还五汤预测靶点分析
        3.4 SCI预测靶点分析
        3.5 补阳还五汤治疗SCI的潜在靶点
        3.6 补阳还五汤不同药物的化学成分-疾病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图
        3.7 PPI网络的构建
        3.8 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9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补阳还五汤干预SCI的主要化学成分
        4.2 补阳还五汤干预SCI的作用机制
        4.3 局限与不足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
    附录2 PubMed检索策略
    附录3 Embase检索策略
    附录4 Cochrane检索策略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病例分析及“风毒脚气”诊疗规律文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风论治神经系统疾病及续命类方临床运用进展
        参考文献一
    综述二: 中医治疗“风毒脚气”及痿证的论治思想梳理
        参考文献二
前言
第一章 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病例分析
    第一节 病例分析研究方案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病例分析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神经系统相关“风病”证候要素分布
    第三节 病例分析研究讨论
        1. “风病”证候、舌脉讨论
        2. “风病”的诊断要点讨论
        3. 续命类方临床运用探讨
        4. 侯氏黑散临床运用探讨
        5. “风毒脚气”相关病例讨论
        6. “风病”诊断用药的思维模式
第二章 基于文献挖掘的“风毒脚气”诊疗规律研究
    第一节 文献数据挖掘研究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文献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1. 《备急千金要方》“风毒脚气”方证症状分布
        2. “风毒脚气”症状关联情况
        3. “风毒脚气”用药情况
        4. “风毒脚气”相关症状用药关联情况
    第三节 文献数据挖掘研究讨论
        1. “风毒脚气”中医证候讨论
        2. “风毒脚气”病因病机讨论
        3. “风毒脚气”用药原理讨论
        4. “风毒脚气”诊断要点讨论
        5. “风毒脚气”与痿证鉴别点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7)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VCI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定义的演化
        1.2 高危因素
        1.3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4 诊断学研究进展
        1.5 防治进展
    2. VCI中医药研究进展
        2.1 病名源流
        2.2 病位
        2.3 病因病机
        2.4 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量计算及病例来源
        1.2 研究对象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3. 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样本含量
        4.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4.3 疗效评价
        4.4 患者不同时间MoCA评分比较
        4.5 患者不同时间ADL评分比较
        4.6 患者不同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7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理论依据
        1.1 气血不足为本,痰瘀阻络为标
        1.2 组方分析
        1.3 现代药理学分析
    2. 西药选择
    3. 量表选择
    4. 研究结果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附录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附录4 痴呆评定量表CDR
    附录5 Hachinski缺血指数
    附录6 气虚血瘀证的症状量化评分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风病恢复期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1 中药治疗
        2 针灸治疗
        3 推拿按摩治疗
        4 运动疗法
    综述二 血管性痴呆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血管性痴呆西医发病机制
        2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设计
        6 治疗方案
        7 观察指标及方法
        8 疗效评价标准
        9 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观察对象入选及完成情况
        2 受试者基本信息
        3 受试者基线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
        4 受试者基线合并疾病情况
        5 药品使用情况
        6 基线体格检查情况
        7 基线辅助检查
        8 疗效评价
        9 安全性评价
    第三节 讨论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临床研究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情况
        3 临床结果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实验研究通络化痰胶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第二节 结果
        1 行为学实验结果
        2 通络化痰胶囊对VD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 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lathrin、NMDAR1及Rab5b mRNA RT-PCR结果
        4 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海马组织clathrin、膜蛋白NMDAR1 Western Blot结果
    第三节 讨论
        1 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特点
        2 组织形态学特点
        3 通络化痰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海马神经元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不同时点的动态变化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创新与优势
    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1. 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病中经络(脑梗塞)恢复期(痰瘀阻络证)临床研究CRF表
    2. 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观察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9)肺纤维化大鼠全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加味补阳还五汤调控Notch/Jagged通路抗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益气温阳活血”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肺纤维化
        1.病因病机
        2.治疗方法
        3.方药解析
        4.研究进展
        5.小结
        参考文献
    (二)益气温阳活血中药基于Notch/jagged信号通路调节肺纤维化
        1.Notch信号通路
        2.Notch/jagged1 信号通路与肺纤维化
        3.气虚血瘀型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4.补阳还五汤通过Notch/jagged1 信号通路改善肺纤维化
        参考文献
    (三)活血化瘀药联合西医治疗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总结
        参考文献
    (四)非编码RNA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1.lncRNA与肺纤维化
        2.miRNA与肺纤维化
        3.circRNA与肺纤维化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主要材料与试剂
        研究对象
        实验主要试剂与耗材
        实验仪器与设备
        实验药物
    (一)肺纤维化大鼠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二)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实验观察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及分析
        4.结论
    (三)加味补阳还五汤干预Notch信号通路对MRC-5 细胞的调节机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分析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讨论
结论
致谢
附件

(10)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中医药文献治疗多发性硬化症证治规律研究[D]. 张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补气活血通痹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强.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D]. 任思思.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D]. 易艳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机制[D]. 张刘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神经系统相关风病病例分析及“风毒脚气”诊疗规律文献挖掘[D]. 练志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D]. 倪淼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D大鼠Clathrin介导的NMDAR胞吞动态变化研究[D]. 张丹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肺纤维化大鼠全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加味补阳还五汤调控Notch/Jagged通路抗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刘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补阳还五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研究[D]. 陈虹旭.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补阳还五汤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