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离线实时支付模式

安全的离线实时支付模式

一、安全的离线实时支付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余雪扬[1](2021)在《法定数字货币法经济逻辑与制度规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制度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在一起,从而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渐进的制度演化过程。西奥多·舒尔茨(1968)曾说,货币即制度。货币是一种古老的制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交易活动。交易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产品或服务让渡,伴随着这种让渡的是同等数量价值的反方向转移。无论货币以何种外在形式呈现,都是天然承载这种价值转移的载体。从原始的物物交换、简单的商品经济到发达的市场经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货币与之相伴。货币的本质内涵是一种权利,即获得社会普遍接受的未来价值索取权,历经千年延续下来,一以贯之未曾改变。期间,生产力的发展催生新的需求,技术迭代推动货币从实物、金属、纸币向电子货币形态演变,以提高货币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消费者福利。从货币及其延伸形态发展的历史演变和内在逻辑看,每一次技术革命背后都蕴含着货币形态变革的现实。21世纪后,互联网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济数字化、社会生活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同时,金融科技等对货币演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化,货币形态及其流通模式也日趋数字化和网络化,催生出一种新形态的货币: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登上历史舞台,引发巨大关注,构成对传统货币流通与经济规则的重塑与革新。作为其中重要类别的法定数字货币将构建新的货币前景,同时也使得传统货币理论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失语”,需要新的理论支持和解释逻辑。从法经济学角度,法定数字货币是由法律授权中央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基于密码学技术、完全依赖数字信息形态存储和支付交易、具有加密货币形式和功能、在发行国内普遍使用和具有法偿力的法定支付工具和价值凭证。科斯(1937,1960)交易费用与制度安排内在关系的理论表明,在给定技术水平的条件下,人们创生或选择某种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从而导致一些市场制度的出现和改变。货币体系同样如此。理想的法定数字货币具备不可重复花费性、可控匿名性、不可伪造性、系统无关性、安全性、可传递性、可追踪性、可分性、可编程性、公平性等诸多特性。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后,将与现行货币体系中的信用现钞和电子货币相互竞争、动态博弈。法定数字货币具备的诸多特点与功能,将有效改进信用现钞的缺陷,又能够兼具电子货币的优点,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增加价值效用。因此,法定数字货币的整体竞争绩效将强于信用现钞和电子货币,能够有效提升货币体系的安全与效率。尽管信用现钞、电子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名义价值相等,但是法定数字货币竞争优势强,将使其在社会公众认可中的实际价值更高,接受度及使用率也将更高,有较大概率成为货币体系的主导货币。随着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以及流通范围的扩大,法定数字货币对信用现钞和电子货币的价值改进势必在中央银行货币控制力、货币政策实施以及支付体系运行方面产生影响,带来效益。首先,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有助于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控制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将改变当前货币体系结构,使得信用现钞和电子货币为主的二元货币结构中增加法定数字货币形成三元货币结构。当前的货币流通运行中除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这种电子形式的法定货币外,绝大多数是存款货币、预付货币这些电子货币,这削弱了法定货币的地位,减弱了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及流通势必替代部分电子货币,从而能够减轻电子货币对信用现钞的替代效应。同时,法定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来说是可控可追踪的,这样可以提升中央银行对整体货币体系的控制力。其次,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有助于优化货币政策实施。在社会全面流通而非封闭场景下,法定数字货币可测性、可追踪性、可控性强,其发行与流通可以使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可测量度有所提升,大数据分析基础更为扎实,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更加精准。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数字货币利率,来调控银行存款利率,进而传导至银行贷款利率,这有助于提升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对中长期信贷利率的传导,改善我国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不畅的状况。通过对法定数字货币计负利率,或者酌情对法定数字货币钱包收取保管费,实质上等同于实施负利率政策,由此打破零利率下限约束,释放货币政策空间。法定数字货币可以优化当前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以及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困境。最后,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有助于完善支付体系运行。由于信用现钞支付功能不足,中央银行“不得不”向私人部门让渡货币发行权,由私人部门提供补充的支付服务,但同时造成社会支付链条不断延长,部分支付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管。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后,中央银行可以摒弃“私人部门提供支付服务,中央银行给以价值担保”的传统模式。法定数字货币具有的可传递性、可追踪性、可编程性等技术特点,使得任何支付行为均可以被追踪,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增加支付透明度,增强监管穿透性,也能够减轻中央银行监管负担以及对私人部门的价值担保。在支付主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信用级别上高于电子货币,同时还是密码货币,安全性上更好。在跨境支付方面,信用现钞的印制、发行、携带、调运、存储事无巨细,纷繁复杂,不适合跨境支付,已经长期妨碍了货币的国际流通。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将丰富和强化人民币跨境支付功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毫无疑问法定数字货币面临着较大的现实需求,他更将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一方面,因其具有与信用现钞不同的功能特点将带来行为主体之间行为模式的差异,产生传统法定货币所没有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只有在既有的法律制度下,才能对特定的可转移产权做出是否构成货币的判断,法定数字货币要履行法定货币职能需要货币法授权与规定。按照制度安排的供需理论分析框架,考察我国现行货币制度规则供给状况,尚且不能完全满足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需求。一是现行货币发行规则无法完全适用法定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的产生、调拨、清点、核对、流通及销毁均依赖于网络系统,原先信用现钞发行、调拨、清分、销毁、回笼等以地域、实体库为载体的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不再适用。二是现行货币运行规则未包含法定货币互换的内容。法定数字货币一旦发行,我国法定货币体系中将出现多种类型的法定货币,势必出现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问题,这是传统货币制度没有也无法提前规定的。三是现行货币制度未包含中央银行与持币人直接联系的规范。持币人对法定数字货币的价值转移效果需要由中央银行最终确认,持币人身份信息、账户信息等需要登记及管理在中央银行系统中,这均将直接产生相应的权利义务内容。四是现行货币制度未包含可控匿名的规则。法定数字货币的可控匿名性有助于查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但如何界定有权机关的权力边界,这需要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并做好持币人隐私保护与打击违法犯罪之间的利益平衡。围绕着法定数字货币治理的诸多方面,现行货币制度对法定数字货币的不适宜之处不仅以上这些,缺乏适宜的制度规则将成为法定数字货币创新的重大障碍。法定数字货币并非简单的货币技术升级,而是深刻的政策与法律问题,亟待在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制度框架内运作,亟待补充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则供给。对于新制度与旧制度的关系,就好比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绳索论”,每一截新的绳索与前一截可能并不相同,但却相互联系着,构成一种“家族相似”性。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供给也是如此,应当以一种历史与当下联系的发展思维加以对待。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供给架构,提出以下制度供给思路和立法模式建议。首先,需要将法定数字货币纳入人民币范畴,明确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地位,从法律上赋予法定数字货币强制法偿性,这是法定数字货币法律属性的起点。其次,从五个方面提出制度供给的具体思路,即明确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基本架构和制度规则,完善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中支付结算体系规范,创新法定数字货币洗钱和违法犯罪预防和查证体系,完善法定数字货币信息安全保护规则,创新法定数字货币的监管规则。第三,短期内,建议先单独将可能涉及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分别修改,或者进行扩大解释,将法定数字货币涵盖其中,尽量满足短期内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及运行的规则需要。长期来看,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货币基本法来做好顶层设计的原则性立法,明确法定货币与代币票券的具体含义与具体效力;将信用现钞与法定数字货币一同纳入货币基本法规制范围内,统一明确法定货币的基本制度规则;做好与民事、经济、行政、刑事等法律规范中有关货币条款衔接与互动的原则性规定,减少法律冲突。在货币基本法下再由其下位规则予以阐释和具化,逐步建立以货币基本法为统领,“由上而下、上略下详”,体系完备的货币制度规范体系。在法定数字货币制度供给的整体架构下,首要的是进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运行的制度构建,主要是建立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制度架构,明确法定数字货币运行和流通管理机制,配置发行和运行中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一是建立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制度架构。在赞同间接发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法定数字货币的四点发行目标、五项发行原则,确立双层货币发行架构,即根据现行人民币管理原则,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来完成,坚持“中心化”管理模式,利用现行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实现法定数字货币的投放和回收。这样,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投放与回笼即为法定数字货币在数字货币账户或用户端的数字钱包、中央银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库、商业银行的法定数字货币银行库,这三个关键元素之间转移与交互的过程,也是法定数字货币的产生、流动、清点核对及消亡的过程。二是明确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与流通管理机制。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流通环境建设中,需要建立法定数字货币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并存的二元账户体系,开发商业银行内部的数字货币支付系统,满足数字货币钱包开立及维护、数字货币钱包与银行存款账户绑定及维护、数字货币账户存取现金、电子货币与数字货币兑换等各类功能。此时货币体系存在两种法定货币,货币的运行与流通也会相应地分隔为“信用现钞流通体系”、信用现钞的映射--“电子货币流通体系”和“法定数字货币流通体系”,明确了三类流通体系的货币转换规则。同时,要完善大额现金管理制度等流通配套管理制度。三是配置发行和运行中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在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运行过程中,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法定数字货币持有人将产生与信用现钞不同的直接的法律关系。社会公众的法定数字货币权利,也将在普通法定货币权利基础上具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他的货币选择权、货币兑换权、支付确认权和赔偿请求权上。如此以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法定数字货币持有人的权利义务与信用现钞情景下的权利义务既有一定的重叠也有明显的差异,进而具体配置了各参与主体的主要权利结构和义务结构。总之,从技术层面上看,法定数字货币技术日新月异;从法律和经济层面上看,法定数字货币还十分年轻。法定数字货币研究与实践还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之中,现阶段,必须注重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三个层次的协调统一,才能构建出兼具安全性与灵活性、简明高效、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定数字货币制度规则体系。法定数字货币的影响力和未来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他是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新生事物,谁都难以预计他将以怎样的速度发展,又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巴曙松,姚舜达[2](2021)在《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货币演化逻辑以及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必要性;从价值维度、技术维度、运营维度、应用维度的视角,论证了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的充分性。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过程中可能面临三个主要选择:计不计息、匿不匿名、跨不跨境。这三个选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体现为:现金、银行存款与央行数字货币的"三角平衡"问题,金融普惠原则下金融监管与用户隐私保护的"二元平衡"问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全球支付"一点对接"问题。

常曦文[3](2020)在《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出现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而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中,网上支付更是逐渐取代了现金支付,成为了电子商务环节中的核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它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电子商务包括因特网上商业数据交换和电子交易,电子化服务,电子银行,企业合作,网上交易,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靠网上支付。网上支付指的是在因特网上用电子信息传输完成支付的过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为了抢占战略制高点,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在电子支付领域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首先研究了目前国内外银行电子支付及监管的技术方案,详细论述了支付过程中加密及认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银行支付业务的监控系统。系统功能方面,本系统实现用户管理模块、支付过程监控模块、监控数据查询和统计模块、监控数据报表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技术架构方面,本文系统采用JAVA Spring MVC框架开发完成,使用Redis存储消息队列。经过测试,系统可以实时有效地监控交易情况,同时保存历史交易信息,以保证交易信息可追溯;在数据加密和认证方面,本系统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薛高[4](2020)在《支付清算系统费率策略国际比较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为优化央行支付系统收费体系,人民银行于2018年10月对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进行了费率调整。本文对英国、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支付系统收费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收费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LEE HWA YONG[5](2020)在《基于便利化的中韩电子商务比较研究 ——以淘宝和G-MARKET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大面积普及,互联网行业实现了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也得以迅速成长。不用被时间和场地所限制,通过无线网络或移动网络即可接入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带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未曾想到的便捷。在这样大时代环境背景下,结合自身的留学经历及国际商务相关专业知识,最终决定重点比较研究基于便利化的中韩两国电子商务的情况,具体将以中国的电子商务代表企业淘宝网和韩国的电子商务代表企业G-MARKET为例,对比分析两者在便利化程度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最终总结归纳并提出借鉴性建议。通过梳理电子商务相关理论及便利化因素的先前研究,对中韩两国电子商务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对中韩两国电子商务平台的便利化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紧接着,本文的第五章到第七章部分将分别从中韩两国在电子商务政策方面,物流管理水平方面,及两国代表性企业的企业经营战略方面,对造成两国电子商务便利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对比剖析。最后通过归纳总结中韩两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主要便利性差异及背后的深层次差异原因,为两国在加强自身电子商务建设,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上提出参考性的建议,同时也表明了本研究仍存在的局限,为后续学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的价值。本研究的创新点是以淘宝和G-MARKET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对比分析了两国最具有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在便利性上的差异,并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分别切入,大到国家宏观政策、国家电子商务物流水平、小到企业经营战略,较为具体且全面地对造成两国电子商务便利化差异的因素进行了深度剖析,以此为两国电子商务企业在改善自身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具有较大的参考性价值意义。

黄艳[6](2020)在《电动汽车动态充电的认证授权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世界各国都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动态无线充电技术作为车辆到电网(Vehicle to Grid,V2G)网络中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一种重要交互方式,在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为车载电池进行充电。但是,当电动汽车加入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后,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车辆用户访问无线充电服务、保护充电车辆的隐私信息以及满足车辆用户不同的充电需求等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和隐私需求,设计实现隐私保护的认证和授权方案。首先,针对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中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安全和隐私需求,设计了一个离线的隐私保护认证授权方案。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离线的认证授权:在电力中心离线的情况下,授权的电动汽车可以正常地访问充电服务。(2)条件隐私保护:在电动汽车访问充电服务的过程中,保护电动汽车的身份隐私和位置隐私。只有当出现不好行为或争议的情况下,车辆用户的身份信息才会被电力中心揭露。其次,为了解决上述方案无法满足车辆用户不同的充电需求,并实现用户权限的撤销,设计了一个细粒度的充电服务认证授权方案。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的用户权限管理:电力中心采用基于地理位置属性和时间属性的加密方法为电动汽车颁发具有时效性的授权票据。一旦授权票据到期,车辆将无法访问相应的充电服务。(2)隐私保护:电动汽车访问充电服务时,路边单元通过授权票据确定车辆用户的访问权限。该授权票据不涉及车辆用户的身份属性,从而实现车辆用户的隐私保护。(3)层次化管理:根据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层次化的系统结构,对系统中实体的地理位置属性进行层次化管理,上级电力公司可为下级电力公司或路边单元生成认证密钥,这样大大减轻了电力中心的计算强度。此外,该方案还采用时间属性树对时间属性进行层次化的管理,降低了时间密钥的管理难度。最后,本文证明了两个方案的安全性,并通过性能分析表明本文方案在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徐如志,白沛东,赵华伟[7](2017)在《区块链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区块链(Block Chain)是基于分布式系统和密码学而形成的概念与技术的集合,具有价值传递、交易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区块链系统在微观层面设计了严谨有序的数据结构,在宏观层面引入了共建、共享、共监督的强力机制,可以预防伪造、篡改、抵赖、撤销等恶意操作,被公认为是新一代的金融基础设施,并被认为在未来能够对银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应用前景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区块链对银行清算业务的影响,并展望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区块链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在技术发展和应对策略方面提供启示。

姚朋伟[8](2011)在《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在诸多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移动电子商务的建设。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其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体是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最为重要的基础和优势。目前移动运营商的传统电信业务同质化竞争激烈,资费不断下调,利润空间正在缩小。如何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是移动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因此,突破传统业务框架,构建新的业务价值链,从单一的通信服务运营模式向多元化的移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转变,向用户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服务,成为移动运营商的必然选择。手机支付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作为基础性移动数据增值业务,是重中之重,是移动运营商首要的发展方向。所以,移动运营商利用手机特有的移动性、可识别性的特点,依托完备的网络设施和先进IT运营支撑系统,搭建一个手机小额支付平台来统一支撑移动电子商务所需的服务和应用,为移动用户提供各种商品交易的支付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手机支付的应用模式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基于离线计费的通信账户手机小额支付模式存在的风险,概括描述了河北移动公司业务支撑系统的总体情况和计费机制,并对项目采用的Diameter协议进行了介绍。本文重点对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系统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手机用户、商户、管理人员和业务处理角度对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业务的需求做了详细分析,对系统接口和系统安全提出了要求。随后,本文提出了基于BOSS的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对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逻辑结构、体系结构、各个功能模块、业务流程和安全防控进行了详细设计。本文还描述了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系统在河北移动公司的具体实现、系统部署、关键流程和应用实例,并对系统开发和实施阶段的测试管理和问题优化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论文对本项目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系统在河北移动公司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钟勇,郭伟刚,林冬梅,钟昌乐[9](2009)在《应用于数字内容使用控制的支付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有的电子支付模型应用在数字权利管理领域,存在操作不便,需要银行电子体系配合,难以满足数字内容脱机实时支付等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能满足数字内容使用控制的支付模型。该模型不需要专用设备,能实现脱机情况下基于数字内容使用控制的实时支付模型,并能灵活地表达各类数字内容付费策略。对该模型的体系、支付协议及其安全性做了说明,进行了应用示例,并与相关方法进行了对比。

程正伟[10](2008)在《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在线支付是电子商务的核心,涉及到买方、卖方、银行、物流公司、政府管理部、CA认证机构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还包括网络系统的软硬件服务商和供应商。这些在线支付参与者都是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的构成部分。在线支付产业需要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和政务流的“五流”协同工作,需要与之对应的商流链、资金链、物流链和政务链的“四链”协同。目前的在线支付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在线支付要求的“五流”和“四链”基本是出于断裂的状态,价值链断层。为实现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的发展和增值,迫切需要有对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探讨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的运行规律。构建了包括基础支付层、骨干支付层和应用支付层三个层次的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一般模型。对各个支付层进行深层次剖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各个层次在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中应该所处于的地位、在整个在线支付产业增值过程的贡献度以及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模型各层增值点。研究了处于基础支付层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清算体系,分析了目前基础支付层的特点和局限性;比较和分析了处于骨干支付层的网银支付网关在线支付模式、统一支付网关在线支付模式和第三方在线支付模式这三大支付模式的内容、运行及优缺点。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分别得出基础支付层和骨干支付层的价值增值点,同时得出处于价值链模型上层的应用支付层的创新服务等增值点。(3)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的增值途径。在对在线支付产业的增值点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对在线支付产业的基础支付层的银行支付与清算系统进行改造;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协同在线支付模式,并从拓扑结构、交易流程和创新服务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在支付服务层的反洗钱、反逃税、信用评价、经济统计和预测等创新服务。主要创新点为:(1)以产业价值链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基础层支付、骨干支付层和应用支付层三个层次的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一般模型。(2)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和产业价值链理论分析和探讨现有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得出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各个支付层的增值点。(3)基于协同理论研究在线支付产业的增值途径及实现方式,构建和设计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支付模式、交易流程、认证流程和系统结构。在线支付产业目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如何使在线支付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增值,是目前在线支付产业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研究在线支付产业,使在线支付中“五流”和“四链”协同工作,使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实现增值,并促进在线支付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安全的离线实时支付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全的离线实时支付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法定数字货币法经济逻辑与制度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
    第二节 核心名词辨析和界定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诸“货币”形态关系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法定数字货币的内涵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影响
        三、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
        四、法定数字货币的规制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内容框架
        三、主要创新
第二章 货币本质和货币形态演进基本规律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主要理论
        一、货币的内涵和本质理论
        二、货币的职能和理论发展
        三、货币的社会和法律属性
    第二节 货币形态演进及其规律
        一、货币形态演化进程和经济特征
        二、货币形态演化的经济科技基础
        三、货币形态演化的法经济学规律
    第三节 新科技与数字货币发展
        一、数字货币产生的经济科技基础
        二、货币数字化和数字货币的产生
        三、数字货币基本特征和价值改进
第三章 法定数字货币基本理论和逻辑基础
    第一节 法定数字货币及其基本理论
        一、法定数字货币的法经济内涵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法经济属性
        三、法定数字货币的法经济特征
        四、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新挑战
    第二节 数字形式“货币”的差异比较
        一、法定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
        二、法定数字货币与虚拟货币
        三、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数字货币
    第三节 法定数字货币的绩效和价值
        一、货币竞争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二、现行货币竞争的绩效与不足
        三、法定数字货币价值功能改进
第四章 国内外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国外法定数字货币的政策推进
        一、私人数字货币的政策和监管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政策和取向
        三、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实践
    第二节 国际组织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
        一、私人数字货币的取向和监管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政策和取向
        三、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和观点
    第三节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开发
        一、法定数字货币理论和政策取向
        二、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和开发实践
        三、法定数字货币科技和金融路径
第五章 法定数字货币对金融机制的影响和效益
    第一节 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机制的影响
        一、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供应的变化
        二、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变化
        三、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控制的提升
    第二节 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理论及其实践
        二、法定数字货币对调控机制的优化
        三、法定数字货币对传导机制的改进
    第三节 法定数字货币对支付体系的影响
        一、我国现行支付体系及其运营模式
        二、我国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三、法定数字货币对支付体系的完善
第六章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制度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 法定数字货币制度需求和供给
        一、现行法定货币的制度规则及评析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需求和创新
    第二节 法定数字货币制度供给和架构
        一、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供给思路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立法模式选择
第七章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运行制度构建
    第一节 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制度架构
        一、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经济目标
        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基本原则
        三、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管理机制
    第二节 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与流通管理
        一、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体系和基础
        二、法定数字货币运行与流通机制
        三、法定数字货币流通的配套制度
    第三节 法定数字货币权责义务及配置
        一、法定数字货币的主要法律关系
        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权责配置
        三、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权责分配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一、全文总结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对金融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必要性:基于货币的演化路径
二、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的充分性:基于四个维度的框架
    (一)价值维度:央行直接负债模式与100%准备金代发模式
    (二)技术维度:基于银行账户体系与基于Token范式
    (三)运营维度:双层运营与公私合营
    (四)应用维度:用户体验与货币政策执行智能化
三、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对金融系统的影响
    (一)计不计息:现金、银行存款与央行数字货币的“三角平衡”
    (二)匿不匿名:金融普惠原则下金融监管与用户隐私保护的“二元平衡”
    (三)跨不跨境: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全球支付“一点对接”

(3)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2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功能性需求分析
        2.1.1 用户角色
        2.1.2 监控业务
    2.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2.1 性能需求
        2.2.2 安全性需求
    2.3 本章小结
3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功能模块设计
        3.1.1 系统功能设计
        3.1.2 交易角色属性模板
        3.1.3 交易识别
    3.2 交易控制
        3.2.1 可疑交易报警查询与处理
        3.2.2 可疑交易报警审核
        3.2.3 运维监控
    3.3 数据库安全设计策略
    3.4 本章小结
4 支付业务安全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安全设计
        4.1.1 系统安全问题来源
        4.1.2 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4.1.3 系统安全设计
    4.2 功能模块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结构设计
        4.3.2 网络商店商品数据信息管理
    4.4 本章小结
5 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实现
    5.1 订单表实现
    5.2 接口实现
    5.3 Service的实现
    5.4 界面实现
        5.4.1 servlet逻辑处理
        5.4.2 支付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支付清算系统费率策略国际比较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际上支付清算系统费率策略比较
    (一)英国支付清算系统采用多样化收费政策
    (二)美国FedWire支付系统采用激励政策
    (三)欧盟TARGET2支付系统采用自主可选政策
    (四)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采用套餐收费模式
三、建议及启示

(5)基于便利化的中韩电子商务比较研究 ——以淘宝和G-MARKET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电子商务的文献综述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2.1.2 电子商务的特点
        2.1.3 电子商务的类型
        2.1.4 电子商务的范围
    2.2 有关便利化的文献综述
        2.2.1 商品特性
        2.2.2 服务质量
        2.2.3 信息质量
        2.2.4 促销力度
        2.2.5 物流方面
3 中韩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比较
    3.1 中韩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3.1.1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3.1.2 韩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3.1.3 中韩电子商务发展的比较
    3.2 中韩电子商务平台的现状
        3.2.1 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状——以淘宝为例
        3.2.2 韩国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现状——以G-MARKET为例
        3.2.3 中韩两国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状比较
4 中韩电子商务平台便利化程度分析及其比较
    4.1 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便利化程度分析以淘宝为例
    4.2 韩国电子商务平台便利化程度分析以G-MARKET为例
    4.3 中韩电子商务平台便利化因素比较
        4.3.1 基于便利化的中韩电子商务相似性
        4.3.2 基于便利化的中韩电子商务差异性
5 基于中韩电子商务政策的便利化因素比较
    5.1 中国电子商务政策的便利化因素分析
    5.2 韩国电子商务政策的便利化因素分析
    5.3 基于中韩电子商务政策的便利化因素比较
6 基于中韩电子商务物流水平的便利化因素比较
    6.1 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水平的便利化因素分析
        6.1.1 中国物流的发展现状
        6.1.2 中国的货物追踪系统
        6.1.3 淘宝的物流系统
    6.2 韩国电子商务物流水平的便利化因素分析
        6.2.1 韩国物流的发展现状
        6.2.2 韩国的货物追踪系统
        6.2.3 G-MARKET的物流系统
    6.3 基于中韩电子商务物流水平的便利化因素比较
7 基于中韩企业经营战略的便利化因素比较
    7.1 淘宝经营战略的便利化因素分析
    7.2 G-MARKET经营战略的便利化因素分析
    7.3 基于淘宝与G-MARKET经营战略的便利化因素比较
8 结论
参考文献

(6)电动汽车动态充电的认证授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V2G网络中认证授权机制的研究现状
        1.2.2 椭圆曲线密码的研究现状
        1.2.3 属性加密机制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预备知识
    2.1 椭圆曲线
    2.2 双线性映射
    2.3 访问结构
    2.4 属性加密
        2.4.1 KP-ABE加密方案
        2.4.2 CP-ABE加密方案
        2.4.3 CP-HABE加密方案
    2.5 困难性问题与计算复杂性
        2.5.1 困难性问题
        2.5.2 计算复杂性
    2.6 可证明安全与安全模型
        2.6.1 可证明安全
        2.6.2 安全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线的隐私保护认证授权方案
    3.1 应用场景
    3.2 系统架构与安全模型
        3.2.1 系统模型
        3.2.2 方案算法
        3.2.3 安全模型
        3.2.4 安全需求
    3.3 基本方案
        3.3.1 系统初始化
        3.3.2 路边单元注册
        3.3.3 电动汽车服务授权
        3.3.4 访问充电服务
        3.3.5 电动汽车身份追溯
    3.4 安全性分析
        3.4.1 可证明安全
        3.4.2 安全需求分析
    3.5 性能分析
        3.5.1 存储开销分析
        3.5.2 通信开销分析
        3.5.3 计算开销分析
        3.5.4 仿真实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细粒度的充电服务认证授权方案
    4.1 应用场景
    4.2 属性定义和访问结构
        4.2.1 时间属性
        4.2.2 地理位置属性
        4.2.3 访问结构
    4.3 系统架构和安全模型
        4.3.1 系统模型
        4.3.2 基本算法
        4.3.3 安全模型
        4.3.4 安全需求
    4.4 基本方案
        4.4.1 系统初始化
        4.4.2 电力公司及路边单元的认证授权
        4.4.3 电动汽车服务访问授权
        4.4.4 访问充电服务
        4.4.5 用户权限撤销
    4.5 安全性分析
        4.5.1 可证明安全
        4.5.2 安全需求分析
    4.6 性能分析
        4.6.1 存储开销分析
        4.6.2 通信开销分析
        4.6.3 计算开销
        4.6.4 实验仿真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7)区块链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区块链及其特点
     (一) 去中心化
     (二) 不可篡改
     (三) 价值传递
     (四) 共识性
二、区块链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
     (一) 区块链在银行业务的应用
        1. 数字货币
        2. 数字票据
        3. 银行征信管理
     (二) 区块链在银行应用的前景
        1. 国际巨头积极探索并多领域布局
        2. 多国 (地区) 政府和中央银行态度积极
        3. 区块链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
        4. 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展望与预测
三、区块链技术在银行清算业务的应用
     (一) 现有的清算体系
        1.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 (HVPS)
        2. 小额批量支付系统
        3. 超级网银
     (二) 区块链技术对清算的影响
四、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1.支付体系和架构
    2.大幅改变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3.较大程度地提升金融机构中后台运营效率
    4.金融物联网可以更加智能
    5.弱化互联网金融平台功能
五、商业银行在区块链时代的应对策略
     (一) 理性对待, 积极关注
     (二) 强化跟踪研究, 探索应用场景
     (三) 积极加入相关组织, 争取应用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四) 推进技术储备
     (五) 强化新兴大数据技术应用, 提升互联网数据分析能力

(8)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1.1.1 手机支付业务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领域
        1.1.2 手机支付分类/应用模式与发展现状
        1.1.3 发展手机小额支付业务是国内运营商的战略选择
    1.2 课题任务
        1.2.1 课题内容
        1.2.2 本人承担任务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基础知识概述
    2.1 中国移动BOSS系统计费机制简述
        2.1.1 省级业务支撑网体系架构
        2.1.2 BOSS系统功能结构
        2.1.3 BOSS业务计费基本流程
    2.2 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关键技术DIAMETER协议介绍
        2.2.1 AAA简介
        2.2.2 AAA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2.3 新一代的AAA协议——Diameter协议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系统需求分析
    3.1 总体需求分析
        3.1.1 系统总体功能概述
        3.1.2 系统功能划分
    3.2 手机小额支付平台功能分析
        3.2.1 手机用户
        3.2.2 商户
        3.2.3 管理员
    3.3 BOSS在线计费功能域需求分析
    3.4 系统接口
        3.4.1 系统接口分类
        3.4.2 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3.5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4.3 整体架构设计
        4.3.1 系统逻辑结构
        4.3.2 系统体系架构
    4.4 业务流程设计
        4.4.1 用户直接通过商户平台下订单
        4.4.2 用户直接通过手机小额支付平台下订单
    4.5 系统功能设计
        4.5.1 前置模块
        4.5.2 门户服务
        4.5.3 交易处理
        4.5.4 业务管理
        4.5.5 系统管理
        4.5.6 在线采集
        4.5.7 在线计费
        4.5.8 实时账务
    4.6 系统接口设计
        4.6.1 接口应用模型
        4.6.2 接口描述
    4.7 数据结构设计
    4.8 安全性设计
        4.8.1 交易过程安全机制
        4.8.2 数据传递安全
        4.8.3 数据存储安全
        4.8.4 其他安全机制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实现与部署
    5.2 关键流程描述
    5.3 应用实例—手机预约挂号服务
    5.4 项目测试过程管理
        5.4.1 测试范围及方法
        5.4.2 测试要求
    5.5 项目测试结果与优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问题和展望
附录: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应用于数字内容使用控制的支付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LucScript权利描述语言
3 基于使用控制的支付体系
4 LucScript安全支付应用协议
    4.1 电子钱包许可证申请协议(协议A)
    4.2 数字钱包许可证支付协议(协议B)
    4.3 数字钱包许可证更新协议(协议C)
5 应用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6 应用示例
    6.1 协议应用示例
    6.2 付费模型
    6.3 电子钱包许可证选择策略
7 结束语

(10)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外研究述评
        1.3.2 国内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构安排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基本理论
    2.1 产业价值链理论
    2.2 价值工程理论
    2.3 协同论
第3章 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一般模型
    3.1 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一般模型
    3.2 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基础支付层
        3.2.1 基础支付层的功能
        3.2.2 中央银行的清算组织机构设置
        3.2.3 中国清算与支付系统及清算机制
        3.2.4 国际支付与清算
    3.3 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骨干支付层
        3.3.1 骨干支付层的功能
        3.3.2 网银支付网关在线支付模式
        3.3.3 统一支付网关在线支付模式
        3.3.4 第三方平台在线支付模式
    3.4 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应用支付层
        3.4.1 应用支付层的功能
        3.4.2 在线支付产业创新增值服务
        3.4.3 应用支付层的配套系统
第4章 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价值增值点分析
    4.1 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的需求
        4.1.1 电子商务特征信息
        4.1.2 电子商务的链条
    4.2 基础支付层增值点分析
        4.2.1 基础支付层的现状分析
        4.2.2 基础支付层的增值点
    4.3 骨干支付层增值点分析
        4.3.1 骨干支付层的现状分析
        4.3.2 骨干支付层的增值点
    4.4 应用支付层的增值点分析
        4.4.1 用支付层的现状分析
        4.4.2 应用支付层的增值点
第5章 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价值增值途径
    5.1 基础支付层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改造
        5.1.1 统一支付网关
        5.1.2 统一接口标准
        5.1.3 统一数据存储格式
    5.2 骨干支付层协同在线支付模式的构建
        5.2.1 协同在线支付模式
        5.2.2 协同在线支付模式拓扑结构
        5.2.3 协同在线支付交易流程设计
        5.2.4 协同在线支付安全认证流程
        5.2.5 协同在线支付系统结构设计
    5.3 应用支付层的创新增值服务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附录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学金及荣誉

四、安全的离线实时支付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法定数字货币法经济逻辑与制度规则研究[D]. 余雪扬.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对金融系统的影响[J]. 巴曙松,姚舜达. 金融论坛, 2021(04)
  • [3]银行支付业务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常曦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4]支付清算系统费率策略国际比较及启示[J]. 薛高. 吉林金融研究, 2020(07)
  • [5]基于便利化的中韩电子商务比较研究 ——以淘宝和G-MARKET为例[D]. LEE HWA YONG. 浙江大学, 2020
  • [6]电动汽车动态充电的认证授权机制研究[D]. 黄艳.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7]区块链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J]. 徐如志,白沛东,赵华伟. 公司金融研究, 2017(Z1)
  • [8]通信账户手机小额在线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姚朋伟.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9]应用于数字内容使用控制的支付模型研究[J]. 钟勇,郭伟刚,林冬梅,钟昌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17)
  • [10]在线支付产业价值链模型研究[D]. 程正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安全的离线实时支付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