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射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一、RF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王泽良,李功永,马智中[1](2021)在《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不同时间段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及术后半年观察组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Wiltse入路比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安全性更高,更能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和改善肢体功能障碍。

蔡梦涵[2](2021)在《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TBF)的常用方法,但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复位不充分;会形成“空洞样椎体”,缺乏植骨支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经椎弓根椎体复位器,它可以经椎弓根微创通道对伤椎进行撑开复位,退出伤椎后可进行植骨。另外,采用新型经椎弓根椎体复位器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观察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一种新型经椎弓根椎体复位器的研制:(1)测量32例患者爆裂性骨折T11~L2节段椎体的相关数据,包括椎弓根内径最狭窄部位的横径和矢状径,爆裂性骨折椎体的中高、螺钉固定术后的伤椎中高,计算伤椎复位前后的中高差。主要参数为椎弓根内径最狭窄部位的横径和矢状径和伤椎复位前后的中高差。(2)参照上述主要参数以及采用CAD软件,设计一种满足在闭合状态时可通过椎弓根内径最狭窄部位的横径和矢状径,撑开高度大于骨折椎体复位所需高度的可调节性复位器并详细阐述这种新型经椎弓根椎体骨折复位器的组成结构及使用原理。结合上述资料委托百易得医疗器械公司加工制成产品。2.对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TBFs的临床疗效的研究:从2018年7月到2020年11月,研究包括了70例TBFs。采用新型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35例TBFs(观察组),单独椎弓根短节段螺钉固定治疗35例TBFs(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复位后、术后3天、3个月和12个月对两组进行测量,并比较两组伤椎的前高、中高、伤椎的前高比和中高比(AVBHr和MVBHr)和Cobb角。术后12个月,采用VAS评分和生活质量GQOL-74评分评价疼痛和生活质量,并复查CT评价骨愈合情况。结果:1.(1)T11~L2节段椎弓根内径最狭窄部位横径为6.58-7.48mm,平均为7.10mm,矢状径为11.39-16.04 mm,平均为14.16mm。爆裂性骨折椎体复位前后中高差为5.66±1.75 mm-6.04±1.97mm。(2)新型经椎弓根椎体骨折复位器成品在闭态下边长为5.0mm,撑开最大时高度达13.0mm,撑开范围8.0mm。2.观察组伤椎术前、复位后、术后3天、3个月和12个月的前高分别为:20.56±3.74mm、29.53±2.53mm、29.88±2.52mm、28.36±1.93mm和27.96±0.72mm;中高分别为:20.36±4.20mm、27.54±1.00mm、27.70±2.01mm、27.05±2.45mm和26.83±2.45mm;前高比分别为:63.09±8.91%、97.22±7.38%、97.54±5.08%、96.46±3.87%和94.89±4.21%;中高比分别为:68.97±8.43%、97.34±4.85%、97.40±6.11%、96.05±5.21%和93.11±3.22%;Cobb角分别为:11.80±1.44°、2.46±1.00°、2.72±0.70°、3.03±0.65°和4.34±0.56°。由此可知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的参数与术前相应参数进行比较,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伤椎术前、复位后、术后3天、3个月和12个月的前高分别20.70±4.57mm、28.32±3.18mm、28.5±5.09mm、27.03±1.43mm和23.7±0.66mm;中高分别为:19.36±3.06mm、26.43±2.03mm、26.56±4.56mm、24.12±3.23mm和22.45±2.57mm;前高比分别为:63.76±4.68%、93.31±2.75%、93.06±3.57%、85.64±3.23%和82.77±4.97%;中高比分别为:64.91±4.84%、89.15±3.57%、89.13±4.5%、77.95±5.67%和74.8±3.68%;Cobb角分别为:11.84±1.78°、3.59±1.03°、3.65±0.69°、4.68±0.23°和7.89±1.24°。由此可知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参数值都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的参数值(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但两组GQOL-74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CT可见骨愈合良好,未见明显骨缺损。结论:1.该新型经椎弓根椎体复位器可经椎弓根通道安全植入并对伤椎进行复位,提供均匀的力学支撑并且复位高度自行调控,复位器退出伤椎后可对“空洞样椎体”进行植骨,满足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在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基本要求。2.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及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王艺澎[3](2021)在《胸腰段骨折不同手术技术疗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治疗策略有开放后路的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及微创短节段固定。长节段固定能够提供良好的复位及足够的强度,然而会损失更多的运动节段。短节段固定虽然可以保留更多的运动节段,但是远期出现断钉断棒及矫正丢失的可能性大。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弥补了单纯短节段固定的缺点,研究表明伤椎置钉不仅能够提供与长节段固定相似的复位效果与强度,而且保留了更多的运动节段。随着微创治疗的发展,经皮及经Wiltse入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的优点,但微创技术的早期复位效果不理想。在微创技术基础上结合伤椎置钉,既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避免了更大的创伤。目前,有关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的系统评价大多数为传统的成对meta分析,以经皮对比短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对比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及经Wiltse入路对比短节段固定这三组对比为主,但这些meta分析的结果不完全一致,目前仍未能得出具体哪一种手术技术的临床综合效果最好。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多种不同的治疗胸腰段骨折手术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间接得出经皮与经Wiltse入路两种微创技术的对比结果,同时能在几种不同的手术技术的比较中得出临床效果最优的技术。研究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Wanfang、CNKI、VIP数据库,检索随机对照试验与非随机对照试验,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软件、Stata软件等进行网状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52篇文献,总计3392例患者,比较了6种手术技术,包括单纯短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置钉、经皮短节段固定、经皮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置钉、经Wiltse入路短节段固定、经Wiltse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置钉。评价指标包括:术后即刻Cobb角、末次随访Cobb角、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比、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末次随访VAS评分。网状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经Wiltse入路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在术后即刻Cobb角、末次随访Cobb角、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比、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末次随访VAS评分的比较中,效果最好;单纯经Wiltse入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技术手术用时最短,而经皮短节段固定技术在术中失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的比较中效果最好。研究结论:经Wiltse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置钉在术后即刻Cobb角的矫正及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上效果明显,并且在末次随访中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的维持也有出色的临床效果,同时具有疼痛缓解好的优点;单纯经Wiltse入路短节段固定技术手术用时最少,而经皮短节段内固定技术的优点更多的体现在创伤小及出血量少。由于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研究质量有限,因此得出的结论仍需在未来由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论证。

雷延发[4](2021)在《椎体内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不同时间点的Cobb角、伤椎前体高率(AHIV)、伤椎中体高率(MHIV)、伤椎后体高率(PHIV)、VAS疼痛评分的变化。探讨椎体内双相磷酸钙(Bis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与减少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矫正后凸角度的损失及胸腰背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因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T11~L2)行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诊断明确,病例资料完整,均由同一医疗组实施手术,术后随访13~20个月;术中、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出现不良并发症。分为2组:研究组(n=35):经后路椎体内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n=36):单纯经后路伤椎置钉固定术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受伤时间、术后末次随访时间、骨折节段、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同时记录患者在手术中所用时间、手术期间的出血量以及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AHIV、MHIV、PHIV、Cobb角、VAS疼痛评分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AHIV、MHIV、PHIV、Cobb角在术后改善、末次丢失上的变化。所有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Chi-square test)。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受伤时间、随访时间、损伤原因及损伤节段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的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对比,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椎体高度的比较3.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AHIV及术后改善和末次丢失的比较术前A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56.82±3.84%、57.60±5.2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A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8.10±1.08%、97.62±0.9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时A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5.56±1.01%、88.89±3.8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改善A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41.28±3.68%、40.01±5.4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丢失A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2.54±1.32%、8.73±3.7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HIV及术后改善和末次丢失的比较术前M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69.17±1.53%、68.74±1.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M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6.10±1.46%、95.71±1.9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时M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4.27±1.66%、86.48±1.6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改善M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26.93±1.95%、26.97±2.3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丢失M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1.83±0.80%、9.22±2.3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HIV及术后改善和末次丢失的比较术前P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1.26±1.76%、90.59±1.6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P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9.25±0.69%、98.89±1.2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时P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98.30±0.71%、97.87±1.4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改善P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7.99±1.77%、8.29±2.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丢失PHIV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0.96±0.21%、1.00±0.5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术后改善和末次丢失的比较术前Cobb角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21.09±1.50°、20.78±2.0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Cobb角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7.14±1.24°、7.08±1.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时Cobb角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11.09±1.52°、15.00±1.5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改善Cobb角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13.94±1.92°、13.69±2.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丢失Cobb角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3.94±1.39°、7.92±1.7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的比较术前VAS评分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7.97±1.10、7.72±1.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VAS评分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5.11±0.80、4.72±0.9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时VAS评分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上分别为1.20±0.41、2.25±0.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经后路椎体内BCP植骨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好的减少末次随访时伤椎前、中体的丢失、减少后凸角的矫正丢失及减少胸腰背部疼痛。2.经后路椎体内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固定与单纯经后路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后凸角的矫正上效果一致。3.经后路椎体内BCP植骨与不植骨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并无差别。

杜刚[5](2020)在《经皮微创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骨科行经皮置钉手术治疗且不伴有脊髓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60例。根据术中伤椎是否置钉可分为A组(经伤椎置钉组)和B组(跨伤椎置钉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以及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获得的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组内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有显着改善(P<0.05);但两组术后远期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均有部分丢失。2.组间对比:跨伤椎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经伤椎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相差不大(P>0.05)。术后经伤椎置钉组在伤椎高度、Cobb角的远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跨伤椎置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上在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时,相比传统开放性术式,微创经皮置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2.无论是经伤椎置钉固定还是跨伤椎置钉固定,与术前相比,均可以收到复位骨折椎体、缓解疼痛的满意结果,且固定效果相似。3.经伤椎置钉固定比跨伤椎置钉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能维持伤椎复位后的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减少矫正度的丢失。

王欢欢[6](2020)在《腰1椎体爆裂骨折短节段Schanz椎弓根钉下斜植入角度变化后螺钉应力的有限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短节段Schanz椎弓根钉T12和L2下斜固定治疗L1严重爆裂骨折(LSC≥7分)的有限元模型并评估其生物力学性质,探讨下斜置钉的安全性。方法:采集一名健康志愿者的胸腰段CT数据,建立L1重度骨折T12和L2 Schanz椎弓根钉下斜固定有限元模型。以平行上椎体终板置钉为0°,分别建立T12和L2Schanz椎弓根钉下斜O°、5°、10°和15°固定4组有限元模型。在T12上表面施加350N垂直载荷模拟单纯直立状态或同时加载7.5N·m扭矩,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等工况下螺钉最大应力及伤椎位移。结果:本研究模型有效性验证成立。螺钉最大应力均位于前屈时上位螺钉根部,螺钉最大应力值差异不明显,且均低于螺钉疲劳阈值。在350N垂直载荷模拟直立状态,或同时加载7.5N·m扭矩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工况下O°、5°、10°和15°时4组螺钉最大应力分别为:(直立):230.1861MPa、217.8517MPa、232.8764MPa、220.0251MPa;(前屈):230.3132MPa、217.9787MPa、233.0026MPa、220.1519MPa;(后伸):230.0590MPa、217.7247MPa、233.0026MPa、220.1519MPa;(左侧弯):230.1612MPa、217.7936MPa、232.8186MPa、219.9670MPa;(右侧弯):230.2109MPa、217.9098MPa、232.9342MPa、220.0382MPa;(左旋转):230.1049MPa、217.8656MPa、232.8902MPa、220.0382MPa;(右旋转):230.2672MPa、217.8380MPa、232.8626MPa、220.0119MPa。椎伤位移量表现为前缘多于后缘,上缘多于下缘,伤椎空化区上部椎体向下位移,而空化区下部椎体向上位移。各组伤椎轴向最大应力绝对值分别为:(直立):3.1992mm、3.1992mm、3.2877mm、3.0861mm;(前屈):3.2013mm、3.0604mm、3.2897mm、3.0881mm;(后伸):3.1972mm、3.0563mm、3.2857mm、3.0841mm;(左侧弯):3.1991mm、3.0582mm、3.2876mm、3.0862mm;(右侧弯):3.1904mm、3.0585mm、3.2878mm、3.0863mm;(左旋转):3.1993mm、3.0584mm、3.2878mm、3.0862mm;(右旋转):3.1992mm、3.0583mm、3.2877mm、3.0861mm。结论:邻近上下椎Schanz钉下斜固定治疗L1爆裂骨折时下斜角度的变化未改变螺钉的最大应力且断钉风险低,复位后L1骨质缺损区存在微动/位移,这种微动可能是术后伤椎再塌陷的原因。

刘孝峰[7](2020)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双侧置钉与不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传统的跨伤椎置钉被报告内固定失败率较高和并发症较多。为弥补不足,有学者提出了伤椎置钉技术,但相关术式仍受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双侧置钉与传统跨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伤椎置钉内固定的机制、优势、适应症和合适的置钉数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诊断为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并接受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病例,筛选后有98例纳入分析研究。根据伤椎置钉的多少分为三组:跨伤椎置钉组(A组)32例,伤椎单侧置钉组(B组)28例,伤椎双侧置钉组(C组)38例。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节段、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搜集三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第3天和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矢状位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随访了解所有患者有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对三组所获得的数据整理后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组成( χ 2=0.636,P=0.728)、年龄(F=0.487,P=0.616)、骨折节段分布( χ 2=0.355,P=0.999)、骨折分型( χ 2=0.334,P=0.846)、术前VAS评分(F=0.851,P=0.430)、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F=0.813,P=0.447)和术前矢状位Cobb角(F=0.433,P=0.6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F=0.405,P=0.668)、术中出血量(F=0.825,P=0.441)、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F=0.383,P=0.683)、伤椎前缘高度比(F=0.545,P=0.581)和伤椎矢状位Cobb角(F=2.060,P=0.133)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2个月,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在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的随访时间(F=0.720,P=0.489)、VAS评分(F=2.350,P=0.101)和ODI评分(F=0.721,P=0.4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单侧置钉组(B组)、伤椎双侧置钉组(C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F=12.079,P=0.000)、矢状位Cobb角(F=7.046,P=0.001)、伤椎的前缘高度比(F=15.175,P=0.000)和矢状位Cobb角丢失情况(F=4.349,P=0.016)与跨伤椎置钉组(A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椎单侧置钉组与伤椎双侧置钉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伤椎的前缘高度比和矢状位Cobb角丢失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方式均能有效的治疗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相当。虽然三种内固定方式后期均不可避免的存在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角度的复位丢失,但伤椎置钉较传统的跨伤椎置钉能更有效的降低复位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减少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发生,且伤椎多置入螺钉并没有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疗效无差异,但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相比可减少内固定椎弓根螺钉的使用,客观上降低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志刚[8](2019)在《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临床上脊柱骨折主要有6种类型,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导致胸腰椎骨质出现连续性损伤的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脊柱损伤,以脊柱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活动受限、脊柱畸形及压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致截瘫、致死,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后遗症。老年人多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受伤,青年人多因车祸、高空坠落等原因导致患者臀部或足先着地而受伤。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治疗,常用的术式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跨伤椎固定术,但是随着随访时间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术式具有矫正度丢失、内固定失效等缺点逐渐暴露出来,经伤椎固定是在跨伤椎固定治疗方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然没有根本上改变手术方式,但是可以有效的减少内固定失效率以及矫正丢失现象的发生。因此,本研究探究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96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将自愿加入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经伤椎固定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价及影像学等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将所采集数据输入2013Excel表建立证候量表数据库;将所有资料导入计算机,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JOA评价均无显着性差异,二者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其中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研究组显着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价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等影像学检查情况均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后对照组Cobb角及椎管占位显着性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显着性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采用跨伤椎固定法和经伤椎固定法治疗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显着缓解了腰背疼痛、明显恢复了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且经伤椎固定法的复位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翁献[9](2019)在《经皮入路与多裂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经皮入路和多裂肌间隙伤椎置钉方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皮入路与多裂肌间隙入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52例患者资料,经皮入路患者为A组(27例),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患者为B组(25例)。两组患者均随访12月,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术后是否使用止痛药物、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与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下地前及术后12月时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时间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使用止痛药物例数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下地时间A组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12月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天VAS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下地前及术后12月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间比较同时期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前及术后12月伤椎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同时期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入路和多裂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均取得良好疗效,在改善骨折畸形及远期腰背部疼痛上无明显差异,经皮入路手术时间更长,术后短期腰背部疼痛更严重,下地时间更晚,相较于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并不具有明显优势。

路文超[10](2019)在《经皮微创联合应用单向和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经皮联合应用单向和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65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段单节段骨折患者,全部接受经伤椎六钉两棒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伤椎上位椎体单向钉固定,伤椎及伤椎下位椎体万向钉固定,对照组34例均万向钉固定,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通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AVBH)、矢状位Cobb角(s Angle,SCA)、伤椎后凸角(Vertebral Body Angle,VBA)和矢状面指数(Sagittal Index,SI)的变化评估应用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正脊柱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的能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对比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手术疗效。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节段及分型、伤后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时间等观察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伤椎AVBH、SCA、VBA和SI矫正度:观察组分别为30.3%±9.4%、10.3°±5.6°、12.4°±5.7°、14.5°±7.4°,对照组分别为22.8%±11.6%、7.1°±5.6°、7.6°±5.3°、9.6°±6.5°,组间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术后随访伤椎AVBH、SCA、VBA和SI矫正丢失度:观察组分别为3.1%±2.0%、2.1°±1.9°、3.1°±1.8°、2.2°±1.5°,对照组分别为6.8%±4.1%、3.3°±2.3°、4.7°±3.0°、4.1°±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术后随访相同时间段的VAS和ODI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有1例(1枚)单向钉螺帽松动,对照组有1例(2枚)万向钉断裂,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单向钉和万向钉内固定与全部应用万向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功能康复,然而,前者具有更好的矫正畸形和维持矫形效果的能力。

二、RF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F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Oswestry评分比较
3 讨论

(2)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型经椎弓根椎体复位器的研制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对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及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的研究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胸腰段骨折不同手术技术疗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的发展
        2.1.1 第一代脊柱内固定
        2.1.2 第二代脊柱内固定
        2.1.3 第三代脊柱内固定
        2.1.4 椎弓根螺钉
    2.2 胸腰段骨折的分型及发展
    2.3 胸腰段骨折的治疗
        2.3.1 手术入路的选择
        2.3.2 固定节段的选择与伤椎置钉
        2.3.3 伤椎椎体植骨
        2.3.4 微创脊柱外科
    2.4 网状meta分析
        2.4.1 定义与现状
        2.4.2 网状meta分析的两个学派
        2.4.3 网状meta分析的“三个假设”
        2.4.4 网状meta分析的实现
    2.5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文献检索
    3.2 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3 评价指标
        3.3.1 疗效性指标
        3.3.2 安全性指标
    3.4 文献的筛选和数据的提取
    3.5 文献质量评价
    3.6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检索结果
    4.2 文献质量评价
    4.3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
        4.3.1 网状证据关系图
        4.3.2 术后即刻Cobb角
        4.3.3 末次随访Cobb角
        4.3.4 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比
        4.3.5 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
        4.3.6 术中失血量
        4.3.7 手术时间
        4.3.8 切口长度
        4.3.9 末次随访VAS评分
        4.3.10 两种模型下的拟合优度比较
        4.3.11 发表偏倚
第5章 讨论
    5.1 手术疗效性结果分析
    5.2 手术安全性结果分析
    5.3 本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作者简介
致谢

(4)椎体内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语简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分组
    2.2 研究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手术方法
        2.2.3 术后处理
        2.2.4 术后疗效的评价
        2.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3.1.1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
        3.1.2 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受伤时间和随访的时间对比
        3.1.3 两组骨折原因的对比
        3.1.4 两组骨折节段的对比
    3.2 研究资料的对比
        3.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3.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椎体高度的比较
        3.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Cobb角的比较
        3.2.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目的及治疗方法
    4.2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作用
    4.3 经椎弓根植骨后疗效的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经皮微创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s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治疗
        2.3 术后处理
    3 观察指标及随访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组内对比
        1.1 经伤椎置钉组
        1.2 跨伤椎置钉组
    2 组间对比
        2.1 围手术期资料对比
        2.2 影像学指标对比
        2.3 治疗效果指标对比
    3 数据对比总结
    4 两组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胸腰段的解剖结构
    2 爆裂骨折的研究进展
    3 祖国医学对爆裂骨折的认识
    4 爆裂骨折的治疗
    5 中医筋骨并重理论与BO理念
    6 跨伤椎置钉的临床应用与不足
    7 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优势
    8 经伤椎置钉的注意事项
    9 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的临床疗效对比
    10 本课题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6)腰1椎体爆裂骨折短节段Schanz椎弓根钉下斜植入角度变化后螺钉应力的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双侧置钉与不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胸腰段脊柱的解剖学特点及骨折发病特点
    1.2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
    1.3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现状
    1.4 伤椎置钉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的诊断、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3 术前准备
    2.4 术中处理
    2.5 术后处理
    2.6 随访
    2.7 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三组患者术前指标比较
    3.3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3.4 三组患者术后第3天指标比较
    3.5 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指标比较
    3.6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跨伤椎置钉的缺陷和改进措施
    4.2 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的比较
    4.3 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的比较
    4.4 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4.5 伤椎置钉合并椎弓根植骨
    4.6 伤椎置钉的体会及手术注意事项
    4.7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载荷分享评分系统
    二.TLICS 评分系统
    三.腰椎 ODI 评分
    四.VAS 评分
    五.个人简历
    六.发表论文
致谢
综述 胸腰椎骨折的分型及后路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分组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 VAS 评分与 JOA 评价比较情况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比较情况
4 讨论
    4.1 胸腰段骨折研究
    4.2 跨伤椎固定研究
    4.3 经伤椎固定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经皮入路与多裂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术后处理
    四、疗效评估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一、手术入路选择
    二、椎弓根置钉方式的选择
    三、两组入路手术的比较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经皮微创联合应用单向和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标准与分组
        2.1.1 病例选择标准
        2.1.2 病例资料和分组
    2.2 手术设备和工具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处理
    2.5 观察指标
        2.5.1 一般指标
        2.5.2 围手术期指标
        2.5.3 影像学指标
        2.5.4 临床疗效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围手术期资料分析
    3.3 影像学资料分析
    3.4 临床疗效资料分析
    3.5 术后并发症资料分析
    3.6 典型病例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RF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Wiltse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 王泽良,李功永,马智中.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24)
  • [2]新型复位器经椎弓根复位骨折椎体并植骨结合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D]. 蔡梦涵.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3]胸腰段骨折不同手术技术疗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D]. 王艺澎. 吉林大学, 2021(01)
  • [4]椎体内BCP植骨联合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观察[D]. 雷延发. 大理大学, 2021(09)
  • [5]经皮微创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D]. 杜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腰1椎体爆裂骨折短节段Schanz椎弓根钉下斜植入角度变化后螺钉应力的有限元研究[D]. 王欢欢.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7]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双侧置钉与不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比较[D]. 刘孝峰.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D]. 林志刚.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9]经皮入路与多裂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翁献. 苏州大学, 2019(04)
  • [10]经皮微创联合应用单向和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D]. 路文超.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射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