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型糖尿病肾病与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肾虚型糖尿病肾病与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一、肾虚型糖尿病肾病与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清岩[1](2020)在《KLKB1基因rs3733402位点多态性及血清缓激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KLKB1基因rs3733402位点多态性及血清缓激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东省各市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261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DM)1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96例,另收集107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Sanger测序的方法对血浆激态释放酶基因KLKB1的rs3733402位点进行筛查,以探讨山东地区患者KLKB1基因多态性与DN的相关性。收集患者的血清样本,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以上收集的所有病例进行血清缓激肽的测定,研究该指标对于DM或DN的影响。本研究方案已告知患者并取得其知情同意,且获得各医疗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1)三组之间在尿酸(UA)、尿素氮(BUN)、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血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收缩压(SBP)、家族史(FAMILY)、吸烟史(SMOKE)、饮酒史(DRINK)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2)AGE(年龄)、SMOKE、DRINK、FAMILY、SBP、DIFFBP(脉压差)、MAP(平均动脉压)、Cr、FPG和Hb A1c是DM、DN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Sanger测序结果显示,KLKB1 rs3733402的基因型及各等位基因在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KLKB1rs3733402与DM、DN的相关性结果显示,KLKB1 rs3733402的突变与DM、DN均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缓激肽水平与DM和D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缓激肽水平与DM和DN的发生密切相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K与DM、DN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协变量的基础上,BK与疾病存在统计学关联。BK每增加1个单位,患病风险是原来的0.9803倍,P=0.0041。(5)将糖尿病肾病组拆分为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不全期,结果依然有统计学意义(P=0.0021),表示BK每增加1ng/ml,DN进展到下一期的风险是原先0.9794倍(P=0.0021),提示BK浓度越高,DN越不容易进展,BK对于DN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6)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DN与对照之间BK有差异:BK每增加1个单位,患DN的风险是原来的0.9651倍,P=0.012。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K与D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K升高对微量蛋白尿期、肾功能不全期具有保护性作用。结论:1.KLKB1基因rs3733402位点多态性与DN无明显相关性。2.血清缓激肽水平与DN的发生发展相关,为DN的保护性因素。3.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收缩压、脉压差、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DM、DN的危险因素。

赵静[2](2016)在《基于蛋白组学技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模型特点及中药复方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方证相关及其生物学基础是中医方剂学中的重要问题。而中医证候模型是方证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目前由于中医证的内涵缺乏确定性,而基于现代疾病为背景的病证结合模型以其具有较为明确的病生理基础而更多地受到重视。目前关于病证结合模型的评价还只是停留于中医证候外观表征与系统病生理层面,很少有研究在整体分子层面上(如蛋白组学)对其进行评价。本课题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病证结合的角度,应用iTRAQ标记蛋白组学技术,对单纯高脂高糖喂饲和高脂高糖喂饲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复制出的两种T2DM大鼠模型的西医病理和中医证候及血清蛋白组学特征进行比较观察,从“中医证候表征-系统病生理-蛋白质组学”不同维度上评价两种模型的生物学特点,探查其潜在的病、证生物学标志物;在此基础上观察了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对高脂高糖联合STZ复制的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探查其分子作用靶标,以揭示该方与该病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方法:1.模型评价:健康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高糖组、高脂高糖联合STZ组。其中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高糖组和高脂高糖联合STZ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所有大鼠连续饲养12周。于实验第36天,高脂高糖联合STZ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30mg/kg STZ,3天后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选择空腹血糖≥11.1mmol/L的大鼠纳入。12周末,观察并记录大鼠外观表征(毛发色泽、行为状态、情绪、舌质、臀尾评分、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大便量、小便量、抓握力),乙醚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快速分离脏器组织。(1)实验室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血清胰岛素(Fins)、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栓素B2 (TXB2)、6-酮前列腺素Fla (6-keto PGFla)、内皮素(ET-1)、肝脏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肌肉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脂肪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2)血清蛋白组学检测。2.药物治疗作用评价及靶标探查: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65只)。其中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饲料,造模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于实验第36天,造模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30mg/kg链脲佐菌素,3天后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选择空腹血糖≥11.1mmol/L的大鼠列入模型组。10周末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高糖联合STZ组、盐酸吡格列酮组(2.7mg·kg-1*天-’)、益气养阴方组(3.37g生药·kg-1·天-1)、益气养阴化痰方组(3.84g生药·kg-1·天-1)、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组(4.80g生药·kg-1·天-1),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4天。观察并记录正常组、高脂高糖联合STZ组、盐酸吡格列酮组、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组大鼠外观表征(毛发色泽、行为状态、情绪、舌质、臀尾评分、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大便量、小便量、抓握力),于12周末,采集各组大鼠血液和脏器组织。实验室检测指标同上。运用血清蛋白组学技术分别检测正常组、高脂高糖联合STZ组、盐酸吡格列酮组、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组血清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评价:(1)高脂高糖组模型:大鼠出现毛发油腻、脱毛,嗜睡少动、舌淡、臀尾潮湿、色暗,多饮、多食、多尿、多便,FBG、cGMP含量显着升高,抓握力、ISI水平、肝脏GLUT-2、肌肉GLUT-4、脂肪GLUT-4含量、cAMP/cGMP比值、HDL-C、 6-keto PGF1α含量显着下降;血清差异蛋白101个(上调55个、下调46个),其涉及153条生物学途经,存在显着差异的信号通路11条,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2个。(2)高脂高糖联合STZ组模型:大鼠出现毛发油腻、脱毛,萎靡扎堆,舌、尾瘀斑,多饮、多食、多尿、多便、消瘦、抓握力显着减弱,FBG、HOMA-IR、 Fins、GHbAlc、cGMP、 TC、LDL-C含量、TXB2/6-keto PGFla比值显着升高,ISI水平、肝脏GLUT-2.肌肉GLUT-4.脂肪GLUT-4、cAMP含量、cAMP/cGMP比值、HDL-C、6-keto PGF1α含量显着下降;血清差异蛋白48个(上调40个、下调8个),其涉及20条生物学途经,存在显着差异的信号通路4条,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2个;选择性ELISA验证结果显示血清FCN2、 apoC4、apoB100、CYR6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3)高脂高糖组与高脂高糖联合STZ组比较,共有差异蛋白97个(上调37个、下调60个)、无显着变化蛋白32个,差异蛋白涉及116条生物学途经,存在显着差异的信号通路13条,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2个;与高脂高糖组相比,高脂高糖联合STZ组大鼠血清a1I3蛋白表达量显着下调,血清HSP71、FXII、PPKARIA、FCN2蛋白表达量显着上调,血清UN13D、LBP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2.药物治疗作用评价及靶标探查:(1)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组:显着改善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大鼠的外观表征(皮毛、行为、情绪、舌、尾部瘀斑),显着升高摄食量、体重、抓握力、ISI、肝脏GLUT-2、肌肉GLUT-4、脂肪GLUT-4、cAMP、cAMP/cGMP、 6-keto PGF1α水平,显着降低饮水量、大便量、FBG、GHbAlc、Fins、HOMA-IR、cGMP、 TG、TC、LDL-C、TXB2、TXB2/6-keto PGF1α、ET-1水平;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治疗后共有23个差异蛋白(上调5个、下调18个),其涉及7条生物学途径;ELISA结果显示,CDC42、RhoA、CYR61在高脂高糖联合STZ组中显着升高,在益气养阴方、益气养阴化痰方、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作用效果最好。(2)盐酸吡格列酮组:显着改善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大鼠的外观表征(皮毛、行为、情绪、舌),显着升高摄食量、体重、抓握力、ISI、肝脏GLUT-2、肌肉GLUT-4、脂肪GLUT-4、 cAMP、6-keto PGF1α水平,显着降低饮水量、大便量、小便量、FBG、GHbA1c、Fins、HOMA-IR、cGMP、TG、TC、LDL-C、TXB2、TXB2/6-keto PGF1α、ET-1水平;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后共有12个差异蛋白(上调1个、下调11个)。(3)两种药物比较共有8个相似的治疗靶标。结论:1.模型评价:(1)在实验12周末,两种造模方法均可以成功复制出T2DM大鼠模型,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医气阴两虚及痰浊血瘀的证候表征,其中高脂高糖模型大鼠处于T2DM初期,伴有明显的气阴两虚证,病机上开始涉及到痰浊和血瘀;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复制的模型大鼠T2DM损伤较重,伴有更为明显的气阴两虚痰瘀证的变化。(2)两种方法复制的T2DM病证结合模型产生的机制在胰岛素分泌、凝血、糖酵解方面确有不同;炎症损伤是二者产生的共同机制,但引起炎症损伤的诱因不尽相同。(3)FCN2、apoC4和apoB100和可作为潜在的T2DM生物标志物,CYR61可作为潜在的气阴两虚痰瘀证生物标志物。2.药物治疗作用评价及靶标探查:(1)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与盐酸吡格列酮对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治疗作用。(2)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可通过显着改善大鼠体内炎症反应、细胞间信号转导、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相关蛋白的含量来治疗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从而实现对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及其并发症的多通路、多靶点治疗。(3)CDC42、RhoA、CYR61同是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治疗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的潜在靶标之一。综上所述,本课题发现,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法诱导的T2DM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中医气阴两虚痰瘀证特点,通过血清蛋白组学发现FCN2、apoC4和apoB100可作为潜在的T2DM生物标志物、CYR61是气阴两虚痰瘀证的可能生物标志物;因证组方方药(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对此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血清蛋白组学发现其作用的潜在靶标有CDC42、RhoA、CYR61。

汪志远[3](2015)在《不同证型糖尿病肾病与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维生素D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讨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维生素D含量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78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4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根据尿白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的中医分型标准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和血瘀脉络证。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肘部静脉血,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采用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受体基因Rs731236, Rs11568820、 Rs1544410. Rs7975232四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非肾病组、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着低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5)。(2)糖尿病肾病组Rs1544410基因型AG和A基因频率、Rs731236基因型CT和C基因频率均显着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 Rs11568820和Rs7975232位点无显着性差异(3)Rs1544410基因型AG和Rs731236基因型CT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P=0.009, OR=5.309,95%C.L:1.465~19.245)。(4)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显着低于阴虚火旺证患者(P<0.05)。(5)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各中医证型组Rs731236基因型CT和C基因频率、Rs1544410基因型AG和A基因频率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患者均显着高于其余四种证型(P<0.05)。(6)糖尿病各中医证型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患者显着高于其余四种证型(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相关,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作为判断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的重要参考指标。维生素D受体相关基因Rs1544410等位基因A和Rs731236等位基因C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患者中Rs1544410等位基因A和Rs731236等位基因C的比例较高,糖尿病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并发糖尿病肾病概率较高,说明Rs1544410等位基因A和Rs731236等位基因C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具有相关性。

郑丽红[4](2014)在《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脏病理学及肾组织中 TGF-β 1、CTGF、BMP-7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及TGF-β 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客观评价HPS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脏保护作用,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HPS预防及治疗糖尿病肾脏并发症提供更深入的理论依据。方法:将50只12周龄SPF级雄性BKS背景db/db小鼠随机分为5组:HPS高剂量组、HPS中剂量组、HPS低剂量、依那普利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同品系非糖尿病db小鼠为正常对照组。HPS高剂量组给予HPS 400mg.kg-1.d-1灌胃;中剂量组给予 HPS 200mg.kg-1.d-1;低剂量组给予 HPS 100mg.kg-1.d-1;依那普利组按1 0mg.kg-1.d-1灌胃;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以上均每日一次,连续灌胃治疗8周。实验期间,每周测体重,每2周测血糖,实验结束时通过摘眼球取血,留取血标本用于血液生化检测。小鼠处死后立即取出肾脏,右肾以 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病理行 HE和Masson染色,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评估肾脏纤维化程度。左肾液氮冷冻后保存于-70℃冰箱用于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CTGF、BMP-7、Smad2、Smad3、Smad7 的 mRNA 表达,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指标的蛋白表达。结果:①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糖尿病db/db小鼠体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 1);治疗8周后,除正常组小鼠体重未见明显变化外,余各组小鼠体重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体重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以HPS高剂量组尤为明显。②血糖:糖尿病组小鼠血糖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小鼠(P<0.01);在实验过程中,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血糖均不同程度上升,尤以模型组最为显着;治疗8周时,HPS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及T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HPS高、中剂量组小鼠血TG和TC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HPS高剂量组差异更为明显。④肾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小鼠血清BUN、SCr明显偏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PS高、中剂量组与依那普利组BUN、SC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病理改变:光镜及电镜下可见正常对照组小鼠肾组织形态正常,足细胞结构完整,足突排列整齐清晰,基底膜无增厚,无系膜基质增生,肾间质未见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模型组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球基底膜不同程度弥漫性增厚,系膜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足突广泛融合,内皮细胞排列紊乱、脱落,部分肾小管上皮空泡变性,肾小管萎缩,可见蛋白管型,肾小囊部分粘连,可见系膜区纤维化增生及肾小管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肾脏足突融合现象、ECM沉积和GBM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以HPS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最为明显。⑥基因表达情况:RT-PCR结果提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皮质中TGF-β1、CTGF、Smad2、Smad3 mRNA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而BMP-7、Smad7 mRNA表达均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HPS小剂量组TGF-β 1、CTGF、BMP-7、Smad2、Smad3、Smad7 mRNA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之外,余各治疗组 TGF-β 1、CTGF、Smad2、Smad3 mRNA表达较模型组均有下降(P<0.01),BMP-7、Smad7 mRNA表达较模型组均有上调(P<0.01),以HPS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最为显着。⑦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皮质中TGF-β 1、CTGF、Smad2、Smad3 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而BMP-7、Smad7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P<0.01);经HPS治疗后,治疗组肾组织TGF-β 1、CTGF、Smad2、Smad3 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P<0.01),BMP-7、Smad7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上调(P<0.01),尤以HPS高剂量组显着。结论:HP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血糖升高,降低血脂,保护肾功能,改善糖尿病肾脏病理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肾组织中BMP7、Smad7的表达,下调TGF-β1、CTGF、Smad2、Smad3的表达,从而影响TGF-β1/Smads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5](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说明

毕建璐[6](2011)在《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血浆蛋白表达谱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中医“证”是疾病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既然同一证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那么其肯定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而这种物质基础很有可能反应在基因或蛋白水平上。肾所藏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其与现代医学描述的遗传物质(DNA)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而基因又要在表达相应蛋白质的情况下才能影响生物的功能。蛋白组学是研究在生命体或细胞的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状态,以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人体的功能蛋白并阐明其在细胞中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是中医学的基本证候,历代医家对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的理论与防治研究都颇为重视。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作为疾病的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必然受到“病”这一基本矛盾的影响。正是由于不同疾病的特异性,决定了不同疾病相同证侯之间的差异;而同一疾病不同中医证侯之间也存在差异。只有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进而归纳出证的一般规律,才有可能对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有更全面的解析。因此,“病证结合”是研究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差异蛋白表达的重要思路。本研究采取“病证结合”的方法,以IgA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为研究对象,对其各种细胞因子靶蛋白进行抗体芯片表达谱的比较研究,筛选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相关蛋白的改变,通过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前期试验结果,寻找主要的细胞因子改变,为确定中医肾虚证证候客观化指标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取确诊为IgA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2、收集样本,制备样品,运用生物素直接标记技术,检测出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的细胞因子改变。结果:1、肾阴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获得差异表达蛋白共25条,其中表达水平上调的有2条(BMP5、TIMP4),表达水平下调的有23条(OSM、CXCR4、GCG、CXCR1、CTLA-4、Siglec-9、CCR7、IL-17A、IL-17F、TRADD、IGFBP-6、THBS2、IL-4R、HGFR、IL-RA、Osteoactivine、MMP10、M-CSF R、G-CSF R、CNTF、IL-17C、TGFβ、FGF23)。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按功能分析进行大体分类,主要涉及到免疫失调、新陈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氧化应激、损伤修复、细胞凋亡、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等方面。肾阴虚证差异表达蛋白的异常变化,与中医肾阴虚证所表现的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易感外邪、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症状相符。2、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获得差异表达蛋白共14条(Csk、BMP5、Frizzled1、Frizzled4、BDNF、CXCR3、LBP、LTBP1、IL-27RA、M-CSF、L-13RαⅡ、PECAM-1、Activin RⅡA、FGF R5),表达水平均上调。主要涉及到免疫应答、新陈代谢、细胞凋亡、细胞黏附、损伤修复、氧化应激、生殖能力等方面。肾阳虚证差异表达蛋白的异常变化,与中医肾阳虚证所表现的腰膝酸软、发脱齿松、耳鸣耳聋、反应迟钝、手足发冷、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症状相符。3、肾阳虚证与肾阴虚证比较,共获得差异表达蛋白1条(BMP5),表达水平上调。主要涉及细胞凋亡、骨的合成等方面。中医认为,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在体合骨,生髓。此共同蛋白的改变与中医理论相符。4、中医认为: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水,主纳气,在体合骨,生髓。肾精气盛衰是机体生、长、壮、老、已的基石,同时又是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存在明显的靶蛋白改变,主要涉及到免疫失调、新陈代谢、细胞周期、骨骼发育、DNA修复、蛋白质的合成、生殖能力、神经营养、造血功能等方面的功能,与中医基本理论相符。结论:1、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差异表达蛋白存在明显不同,提示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有着各自不同的蛋白表达谱,这是符合中医理论的。同时,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差异表达蛋白可以为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科学依据。2、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存在共同的差异表达蛋白,这表明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都存在肾虚的现象,这不但为研究中医证侯本质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方法,也为探讨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在蛋白水平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3、蛋白芯片是研究中医证候相关蛋白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技术方法。从蛋白组学的角度探讨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有利于揭示肾的本质。

郭明秋[7](2006)在《ACE基因和AT1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本研究对糖尿病病人ACE基因和AT1R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结合病人临床多种检测指标综合分析,从分子水平揭示DM发病机理,寻找与DM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 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技术,检测40例正常人和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ACE、AT1R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之间ACE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以及DD型与非DD型构成均无显着性差异。②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之间ACE和AT1R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以及DD型与非DD型基因型构成均无显着性差异。③糖尿病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ACE和AT1R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以及DD型与非DD型基因型构成均无明显差异。④糖尿病肾病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间ACE和AT1R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以及DD型与非DD型基因型构成均无明显差异。⑤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之间AT1R基因型构成、A和C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着性差异,但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之间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无显着性差异。⑥糖尿病肾病患者每分钟尿白蛋白排泄率与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①ACE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无明显相关性,DD基因型不是Ⅱ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②AT1R A1166C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显着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Ⅱ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③糖尿病肾病患者每分钟尿白蛋白排泄率与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D和C等位基因不是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李正军,刘国安[8](2005)在《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肾脏病变(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其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和多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其中,相关性较为肯定的遗传基因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基因、醛糖还原酶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等等。本文就DN相关基因作一综述,从基因水平探索DN的发病机理,为DN的早期诊断、控制病情、以及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李正军,刘国安[9](2005)在《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全身微血管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DM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之高血糖控制不理想,DN的患病率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因而对糖尿病肾病的深入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DN的发病机制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糖代谢紊乱及其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多种因素、多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DN的发生与多种调控基因的失调密切相关,现将与糖尿病肾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

成玉斌[10](2000)在《肾虚型DN及小四五汤疗效与RAS基因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肾虚型DN、小四五汤治疗DN的疗效与RAS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方法:分析265例NIDDM患者中医证型,用PCR方法检测240例NIDDM患者RAS基因型,用小四五汤治疗30例DN患者并检测ACE基因型。 结果:①DN以肾虚证为主(98.8%),伴肾虚的DM患者易于发生DN(81.7%,P<0.005)。②肾虚证及DN患者ACE DD型、AGT1R-A1166C AC型、AGT-M235T MM型的频率和D、C、M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增高,而ACE Ⅱ型、AGT1R-A1166C AA型、AGT-M235T TT型基因的频率和I、A、T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显着降低(P<0.01和P<0.05);且肾阳虚证DD型、MM型频率与D、M等位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肾阴虚证(P<0.05)。③小四五汤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明显减少(p<0.01),同时小四五汤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血脂,改善临床症状。其疗效与不同基因型有关,以ACE基因之DD、DI型疗效较好(P<0.05)。 结论:肾虚和RAS基因参与DN发生,ACE基因之DD型及D等位基因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D、M、C等位基因及DD、DI、MM、AC型可能是肾虚的基因基础。小四五汤能保护肾功能,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延缓DN的进展,并且其疗效与ACE基因不同基因型有关。

二、肾虚型糖尿病肾病与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虚型糖尿病肾病与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KLKB1基因rs3733402位点多态性及血清缓激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血浆激态释放酶基因KLKB1(rs3733402)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3.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4.实验材料
        4.1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4.2 实验耗材和生产厂家
        4.3 主要实验用软件
        5.实验方法
    结果
        1.入组人群的基准资料分析
        2.针对非遗传因素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3.逐步回归筛选结果
        4.血清DNA电泳结果
        5.Sanger测序结果
        6.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析结果
        7.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KLKB1 rs3733402与DM、DN的相关性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血浆缓激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3.实验材料
        4.实验方法
    结果
        1.血清缓激肽水平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比较
        2.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K与 DM、DN的相关性
        3.针对BK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4.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K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相关性
        5.缓激肽在不同的基因型人群中的表达差异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2)基于蛋白组学技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模型特点及中药复方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防治
        1. T2DM的西医认识与治疗
        2. T2DM的中医辨治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蛋白组学技术在2型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1. 实验研究
        2. 临床研究
        3. 蛋白组学技术在T2DM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前言
    研究思路
    研究一:两种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病证及其生物学特点比较
        材料
        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研究二: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痰瘀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分子靶标探查
        材料
        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结语
    1. 综合讨论
    2. 本课题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不同证型糖尿病肾病与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实验方法
    (一) 实验样本与诊断标准
        1. 实验样本
        2. 糖尿病诊断标准
        3.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
        4. 病例选择标准
        5. 实验仪器与器材
        6. 实验试剂
    (二) 实验方法
        1. 实验分组
        2. 实验方法
    (三) 统计学分析
二、实验结果
    (一) 糖尿病肾病与维生素D及其受体研究
        1. CG组、DMl组、DM2组和DM3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比
        2. 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 连锁不平衡性检验
        4. 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基因筛选
        5. Logistic回归分析
    (二) 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维生素D及其受体关系研究
        1. 中医辨证分型年龄、性别、病程情况
        2. 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各中医证型与对照组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
        3. 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维生素D受体相关基因的关系
        4. 糖尿病肾病中医辩证与维生素D受体相关基因的关系
        5. 糖尿病不同证型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状况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4)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糖尿病肾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1.2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
    2.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中医病名认识
        2.2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3 中医药治疗进展
    3.红芪多糖的研究进展
        3.1 红芪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2 红芪多糖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
    4.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4.1 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4.2 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4.3 基因工程糖尿病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
    2.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给药
        2.3 标本采集
        2.4 一般情况观察
        2.5 生化检测
        2.6 病理组织学观察
        2.7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BMP-7、Smad2、Smad3、Smad7蛋白表达
        2.8 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CTGF、BMP-7、Smad2、Smad3、Smad7 mRNA表达
        2.9 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CTGF、BMP-7、Smad2、Smad3、Smad7蛋白表达
        2.10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般情况
        3.2 血液指标检测结果
        3.3 肾组织病理结果
        3.4 TGF-β1、CTGF、BMP-7、Smad2、Smad3、Smad7免疫组化染色
        3.5 肾组织中TGF-β1、CTGF、BMP-7、Smad2、Smad3、Smad7mRNA表达
        3.6 肾组织中TGF-β1、CTGF、BMP-7、Smad2、Smad3、Smad7蛋白表达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6)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血浆蛋白表达谱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设想
第一节 古代中医与现代研究对肾虚证的认识
    1 肾藏象理论的现代研究
    2 现代医学对肾虚证的认识
    3 肾虚证与蛋白组学
第二节 本研究的设想 第二章 肾阴虚证血浆蛋白质表达谱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2 研究对象
    3 统计分析
第二节 资料分析
    1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
    2 芯片扫描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肾阳虚证血浆蛋白质表达谱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2 研究对象
    3 统计分析
第二节 资料分析
    1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
    2 芯片扫描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共同改变蛋白 全文小结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RayBio(?) Biotin Label-based Human Antibody List
附录2 中医证候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统计学证明

(7)ACE基因和AT1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
    2 仪器、材料和试剂
        2.1 仪器设备
        2.2 实验材料
        2.3 主要试剂
    3 标本采集和处理
    4 细胞 DNA提取
    5 ACE和 AT1R基因多态性检测
        5.1 ACE基因的 PCR引物扩增
        5.2 AT1R基因的PCR扩增
        5.3 PCR产物的电泳分析
    6 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检测
    7 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1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扩增的电泳结果
    2 AT1R基因多态性分析电泳结果
    3 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ACE和 AT1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3.1 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 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关性分析
        3.2 正常对照组男女性别之间 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
        3.3 糖尿病组男女性别之间 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
        3.4 糖尿病肾病组男女性别之间 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
        3.5 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 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关性分析
        3.6 正常对照组男女性别之间 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较
        3.7 糖尿病组男、女患者间 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比较
        3.8 糖尿病肾病组男、女患者间 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比较
        3.9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每分钟尿白蛋白排泄率与 ACE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
        3.10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每分钟尿白蛋白排泄率与 AT1R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ACE和 ACE基因
    2 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3 AT1R和 AT1R基因
    4 AT1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8)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
2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
3 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基因
4 醛糖还原酶(AR)
5 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GLUT1)
6 载脂蛋白E基因(ApoE)
7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
8 其它基因

(10)肾虚型DN及小四五汤疗效与RAS基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肾虚型DN与RAS基因相关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小四五汤治疗DN疗效与ACE基因相关性研究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1 RAS基因多态性与DN相关性研究进展
附2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与治疗研究近况
附3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荟萃分析
附4 研究生期间工作业绩
附图及说明
致谢

四、肾虚型糖尿病肾病与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KLKB1基因rs3733402位点多态性及血清缓激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D]. 刘清岩. 青岛大学, 2020(01)
  • [2]基于蛋白组学技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模型特点及中药复方干预作用的研究[D]. 赵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3]不同证型糖尿病肾病与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D]. 汪志远.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8)
  • [4]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D]. 郑丽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4)
  • [5]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6]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血浆蛋白表达谱的比较研究[D]. 毕建璐.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5)
  • [7]ACE基因和AT1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D]. 郭明秋. 青岛大学, 2006(09)
  • [8]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李正军,刘国安. 甘肃科技, 2005(06)
  • [9]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A]. 李正军,刘国安.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 [10]肾虚型DN及小四五汤疗效与RAS基因相关性研究[D]. 成玉斌. 第一军医大学, 2000(01)

标签:;  ;  ;  ;  ;  

肾虚型糖尿病肾病与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