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过程中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状况——2002年上海记者调查报告之一

社会转型过程中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状况——2002年上海记者调查报告之一

一、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人职业状况——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一(论文文献综述)

朱江丽,史玲莉[1](2021)在《媒体融合中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融合与工作满意度: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视角》文中认为多重制度逻辑通过影响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认同,造成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角色互动与融合的好坏进而体现为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满意度。经过实证分析发现,"职员角色"认同、"职业角色"认同以及"专业角色"认同都会增加工作满意度,"职业角色"认同与"专业角色"认同分别扮演着从角色认同到工作满意度的重要中介变量。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职员角色""职业角色"与"专业角色"不是对立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新闻从业者"专业角色"是角色融合的催化剂。要提高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角色"认同,从根本上是需要国家逻辑与集团科层逻辑加强与专业逻辑合作,让渡一些注意力配置给新闻从业者发挥"专业角色"。

吴海玲[2](2021)在《全媒体传播时代的职业认同研究 ——以C市J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群体为例》文中提出伴随着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媒介生态的格局正在面临着重新的洗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以,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飞速发展,并且迅速地成为了年轻人更为喜爱和接受的媒介形式。而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新媒体早已不是“极客”的专属,其受众范围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年轻人。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传统媒体从业者在社会的信息生产分发系统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降低,而收入方面也被后发的新兴媒体从业者所超越,传统媒体从业者需要做出改变来应对这种媒介变革。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传统媒体中较多的出现在观众面前的职业,在过去拥有着较高的曝光度,而在当今的媒介生态中,由于电视媒体的乏力,主持人这一角色也面临着边缘化的风险。在这样的变革中,主持人的职业认同现状如何,他们面对着怎样的认同危机,又当如何应对这种危机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针对主持人这一群体,探究其职业认同影响因素以及重构途径,现实层面以期为主持人群体及媒介组织提供参考,更好的应对媒介变革,在学理层面进一步推进新时期该部分群体的职业认同研究。本研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包括主持人转型热潮、传统媒体的疲软、全媒体传播时代的新要求以及技术变革等方面,同时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主要通过访谈去发现影响职业认同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专业认知如何影响主持人职业认同,发现主持人出于热爱的从业动机、对于职业认知的落差以及较大的工作压力都在影响着其职业认同的建构;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导致主持人认同危机的一些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发现新的媒介环境对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网络直播的兴起会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认同产生影响,AI主播对主持人职业认同产生的影响较小;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新时期主持人职业认同重构中的关键要素,主持人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职业定位是使主持人职业认同重构过程保持其连续性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以及媒介变革中的机遇可能会对职业认同的重构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关注了媒介变革过程中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职业认同问题,但相关研究更对地聚焦记者、编辑等职业,对于主持人群体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对于全媒体传播时代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认同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到主持人职业认同建构和重构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剖析,以期更好地助力媒介变革中的主持人顺利转型,更好的发挥出传统媒体在全媒体传播时代的作用。

张兰[3](2019)在《媒体转型期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认同是个体在社会中形塑的、以自我为轴心展开的对自我身份的确认。职业认同是认同在职业领域的反映。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社会,个体的职业认同危机问题日渐凸显。具体到我国的传媒行业,由于体制转轨和媒体转型以及技术赋权下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专业记者已经无法保持他们对这一职业的管辖权,新闻进入了“去专业化”的过程。在此背景下,不少新闻从业者高调离职或转型,而在职的很多新闻从业者则自诩为“新闻民工”,职业认同危机严重。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不仅可能影响他们的新闻实践及报道风格,也可能影响媒体的社会功能及组织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议题并进行系统研究。论文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法国着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指导,分两大部分对这一议题进行研究。第一大部分由第2、3、4、5四章构成,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理论基础、职业认同危机及其症候、因缘与影响。第二大部分由第6、7、8三章构成。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结构维度,开发了《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量表》,借助大样本数据分别对转型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的现状、影响效应模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提升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提出建议。第9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新闻职业化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这是讨论职业认同的前提基础,论文从商业报刊的发展、专职记者的出现、职业团体的组建、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和新闻专业教育的萌生等五大方面考察我国新闻职业化的萌芽。与孤立地关注职业团体、伦理规范等职业组织形态问题不同的是,职业社会学强调每一个职业在这一领域中对某些工作的“管辖权”,职业化是在不同职业对管辖权边界的冲突中得以实现的。从职业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新闻职业的特性,包括:专业化程度不高、辐射面很广、对技术和信源的依赖性强等。新闻业的不景气导致新闻从业者待遇下滑、个人发展空间受限,新闻业的危机引起从业者的职业认同危机。这种危机主要体现在从“无冕之王”到“防火防盗防记者”的社会认同危机,多重角色冲突的个人认同危机以及从知识分子到“新闻民工”的自我认同危机。结合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论文主要从管理政策、经济、技术三个维度五个方面分析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危机的因缘,具体体现为:行业管理不断规范、专业技术更新迭代、传播主体日趋多元、经济压力难以纾解。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陷入重重危机,已有的新闻职业理念和新闻职业精神日益弱化,粗浅浮躁充斥着新闻生产过程,新闻品质下降:虚假新闻泛滥,新闻低俗化、娱乐化趋势明显;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失范现象严重,自诩为“新闻民工”的新闻记者受到商业化逻辑的侵蚀,职业道德和操守严重受到侵蚀,“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寻租现象屡禁不止;从业者对新闻职业的满意度急剧下降,“离职潮”时现。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获取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文本资料,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先后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编码方法,获取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相关条目,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初始问卷》。经由预调研与正式调研,运用问卷调查获取一手研究数据,在SPSS与Amos软件平台上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开发了信效度均良好的《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量表》,量表由23个题项组成,是一个二阶五因子构成结构维度,五个维度分别为:职业情感、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和职业信念。以此量表检验媒体转型期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状况,发现其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低(3.10)。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受到性别、年龄、从业年限、收入水平、职务、编制性质、媒体属性、媒体类型等个体背景变量的影响,工作压力对其职业认同具有显着负影响,自我效能感对职业认同具有显着正影响,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与其离职意愿具有显着正影响。新闻从业者职业压力对其离职意愿具有显着负影响,并通过职业认同间接影响离职意愿,职业认同是工作压力影响离职意愿的中介变量。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提升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提出了如下建议:再造新闻采编流程,减轻工作压力;提高人职匹配度,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实施差异化管理,注重新闻从业者职业发展。本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发展:第一,深化了新闻传播主体的研究领域,拓展了职业认同研究的职业领域;第二,首次开发了适合我国新闻从业者的符合测量学要求的《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量表》;第三,实证研究了媒体转型期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现状,揭示了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在个体背景变量上的特点;第四,揭示了新闻从业者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初步构建了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影响效应整合模型。

熊青宇[4](2019)在《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的困境研究 ——基于“新闻学概论”课堂》文中提出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给社会带来一些红利之际也把许多矛盾再推至公众视野,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的退化表现的尤为严重。新闻失范的现象频发,严重危害了记者的形象,再加之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以及日益苛刻的新闻受众,媒体工作的压力逐渐加大、从业风险也越来越高,引发了新闻界较高的职业流动性。名记者和主持人“竞相出走”的离职消息诸见报端,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知变得复杂与多变。新闻业界这种不稳定的职业动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基于此,建构准新闻从业者正确的职业理念便成为新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本文以建构主义、交往教学论和场域的理论立场,将同时身为学生、实习记者作为认同阐释共同体的“新闻学概论”课堂作为个案,采用深度访谈和深描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存在的困境。研究发现,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学校理论学习和新闻编辑室(Newsroom)这两个场所的三个方面:新闻专业理论认识的偏差、新闻生产活动中认知的错位以及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差异。这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影响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的建构:理论认知的偏差造成准新闻从业者怀疑自身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新闻生产活动中认知的错位使准新闻从业者怀疑自身从事这份职业的能力;职业认同的差异则是将准新闻从业者推向于社会、学校、个人罗织的冲突之中。职业理念构建在这三个方面的不足并非并列关系,理论认识的偏差与新闻生产活动中认知的错位可视为职业认同差异的前置因素。其次,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本文还分析了影响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的因素,即由媒介技术革新和市场导向的双重压力以及高校新闻学教育缺失两个方面共同影响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的构建。最后,在上述几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对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的困境和影响因素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未来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的构建进行展望。

冯淑闲[5](2019)在《中国“记者节”媒体人言论表达变迁研究(2000-2018)》文中研究指明从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至今,记者节已经走过19个年头。“记者节”设立的意义除了保障记者的权益、凸显职业重要性外,它更为新闻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公共讨论平台,使其能够围绕新闻产品、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专业技能、行为规范、评判标准”和新闻“伦理”、“信念”等专业问题进行专业讨论,这不仅促进了新闻界共识的凝聚和新闻价值观的构建,还推进中国新闻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日渐沦陷,记者的“权威性、神秘感甚至使命价值”被颠覆,传统媒体机构和职业媒体人存在的正当性基础遭受冲击,媒体人的价值观念、情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媒体人记者节言论表达是关注记者职业角色、规范和新闻理想的生动素材,本文对2000年记者节成立至今,共19个记者节的媒体人节日言论表达进行历时性研究,以发现从媒体黄金时代走来的媒体人在经历媒体融合、转型,到媒体寒冬的过程中,职业理念、媒体图景的变迁,并由此展现中国职业媒体人的职业沉浮及新闻行业发展轨迹。本研究对收集到的652个节日言论表达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从表层来看,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媒体人言论表达数量明显增多,而管理层、行业精英的依然是记者节话语的主要写作方,媒体人的关注话题从新闻本身逐渐延伸到媒体人生存、出路的问题。从中层来看,中国新闻人的记者节话语实践实际上就是“新闻理想话语”实践,新闻理想基于不同的媒体环境被不断地被调整和建构,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7年新闻理想的象征式继承和意义赋予期;第二阶段2008——2012年突发事件报道加快“职业化”、“专业化”时期;到2013——2018年为媒体人价值困境和新闻使命感的重构期。媒体人在这三个阶段随着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媒介技术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理想”的构建策略,分别通过“继承/传承”新闻理想、揭发社会问题、介入社会监督,构建存在感、运用多种话语策略性地坚守固化的新闻理想等策略获得言说合法性、文化权威。然时易势迁,基于个体存在而阐发的“理想情怀”跟不上社会变迁,基于集体主义存在的理想形式——新闻使命感成为主流的新闻理想。

胡晓旭[6](2019)在《“内容为王”观念的转型》文中研究表明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媒介形态和媒介生态的相应变化,也带来传媒理念的转型进化。从起源来看,“内容为王”观滥觞于美国维亚康姆公司(viacom)总裁雷石东为公司制定的战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内容供应商。在互联网媒介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更新迭代的整体传媒环境下,传统“内容为王”观念受到挑战寻求升级,不仅吸引了众多传媒界人士的热烈讨论,还指导了一系列的传媒行为实践。对此,文章以“内容为王”观为研究对象,广泛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历时性地梳理出我国“内容为王”观念的进化过程。在对互联网媒介技术认识逐渐加深的情况下,在内容内涵不断扩展的环境下,我国“内容为王”观念大致沿着三个阶段完成转型进化:第一阶段,盲目乐观以内在价值为核心的“内容为王”观——传统媒体衰势下的生存策略;第二阶段,被迫承认以传播技术为指引的“内容为王”观——混乱转型中的旗帜标杆;第三阶段,理性转型以产业化为导向的“内容为王”观——企业媒体化背景下的转型需要。每一阶段的代表性“内容为王”观都有其具体表现,同时也由于理念的进化发展而具备现实意义。值得强调的是,前两个阶段的“内容为王”观念因为受媒介工具理念的束缚,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只有第三阶段以产业化为导向的“内容为王”观,因为真正认识到了媒介技术的作用,做到从互联网技术出发用互联网思维思考内容内涵的变化,因而最能接近互联网媒介时代何种内容为王,内容何以为王的规范标准。总体上,“内容为王”观念三阶段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前后相继但呈现出由前到后的转型进化状态;“内容为王”观念大致随着媒介形态的发展而发展;“内容为王”观念转型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媒体人对内容内涵的认识过程。

郑明鸿[7](2019)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庆市新闻记者职业认同研究》文中提出2009年,樊亚平将职业认同理论引入到新闻传播学领域进行研究,拉开了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关于新闻记者职业认同研究的序幕。新闻记者的职业认同是记者本人和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一因素的变化都将有可能使新闻记者的职业认同发生改变。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为未来媒体融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对新闻记者职业认同产生了哪些影响,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认同。在本研究中,笔者以职业认同理论为理论视角,以樊亚平提出的新闻记者职业认同研究的四个维度为研究维度,以重庆市新闻记者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结合内容分析和文献分析,对媒体融合大环境下调查对象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试图找到提升重庆市新闻记者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忠诚度的有效途径,促进重庆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稳定发展。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总结如下,1)专业对口和个人兴趣爱好是调查对象选择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的主要原因;2)调查对象的工作满意度一般,但表示满意的调查对象的占比要高于表示不满意的调查对象的占比,性别、供职媒体行政级别、供职媒体类型、婚恋关系等自变量与调查对象的职业认同相关;3)调查对象的职业忠诚度较低,近7成的调查对象都曾经有过或正有离职、跳槽或转行的意愿,工资收入低和不看好新闻记者行业的职业前景是主要原因;4)调查对象的工作压力来源主要是工资收入太低和实际工作与新闻理想差距太大;5)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选择以“新闻民工”来形容自己,约3成的调查对象则将新闻记者视为一份普通的工作;6)大多数调查对象将信息传达者、政策解读者和寻求事实真相的告知者看作当下记者的主要社会功能;7)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帮助公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当下记者的主要社会价值;8)在调查对象看来,确保事实准确和报道客观是最重要的职业素养;9)调查对象对职业前景整体持乐观态度,但超过7成的调查对象认为新闻记者需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以应对媒体融合带来的挑战。新闻记者的职业认同决定着他们是否明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值得做,什么不值得做,并从内心出发去珍视这些价值,坚守这些东西。根据研究发现,笔者从社会大众、新闻媒体和记者本身三个角度切入,结合媒体融合的大环境,针对调查对象的职业认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新闻媒体单位应该改善薪酬体系,将记者从业年限纳入计酬标准,并将计酬方式和公务员等行业的计酬方式彻底区分,并将业务培训常态化;其次,作为“受者”的社会大众应该给予作为“传者”的记者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最后,记者本身应该正视工作压力,增强自主学习。

张丽[8](2017)在《媒介环境变迁中当代报人职业认同研究 ——以齐鲁晚报记者群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中国新闻媒体从业者的职业身份面临着“异化”甚至“退化”的趋势,呈现出“宣传者”、“新闻传播者”、“经营者”等多角色杂糅状态。这主要源于社会生存环境的变迁:一是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领域发生着巨变;二是科学技术带来的传播秩序的改变,公民新闻开始占据传播主流;此外,“新闻民工”的说法开始流行,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公众所接受。作为媒体中坚力量的报纸,读者不断流失,广告业务不断缩减,转型压力不断加剧,生存日益艰难。对于报纸的从业人员——报人,在国家、市场、专业等多重语境下,传播行为与心理活动也发生着改变,除了关注新闻传播本身,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前景。在这种背景下,报纸从业人员对新闻职业的认同程度如何,有待于进一步调查。新闻职业共同体是维系新闻从业人员的纽带,报纸从业者因共同的利益、信仰和知识而凝聚在一起,相互作用,从而维持新闻事业的发展。论文借助职业认同理论,以齐鲁晚报部分报人为研究个体,采用田野调查、内容分析等方法,集中展现目前报纸从业者的职业认同现状,以此推动新闻职业共同体的建构。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阐释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界定了研究对象,并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了说明。第一章,界定了报人职业认同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将职业认同分为职业与认同两部分分别界定,从而理清职业认同的概念,同时还对选取的访谈对象进行了汇总。第二章为重点部分,集中分析齐鲁晚报报人职业认同的现状,以新闻边界为标准,将报人职业认同划分为合法性争议领域与偏离领域。由国家主流政治力量和新闻专业从业者共同确立的客观、真实等标准为合法性争议领域,两者关于何为新闻专业并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位于合法性争议领域之外的则为偏离领域,典型表现形式为新闻失范,被专业新闻从业者所排斥。在合法性争议领域,对从业动机、新闻认知、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在偏离领域,主要存在的偏离问题有职业认同转变中的危机、新闻职业的自我审查、认知与行为的矛盾与挣扎以及职业忠诚度的降低与离职欲望。第三章,由于新闻偏离领域尤其是新闻失范行为破坏着受众的知情权,影响着新闻媒体的社会形象,因此该章主要针对偏离领域,深入探析原因,从四方面进行了阐述:社会环境中既面临新闻监管的严密与市场力量的介入,又存在受众对报人的“错位认知”;在媒介环境方面,纸媒既受到自媒体的冲击,自身还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圈子环境方面也是分为两部分,即假新闻、伦理冲突的涌现与报人自我群体的夸大;在组织环境方面,报人面临着上升空间的闭塞与考核标准模糊化的问题。最后一章,对报人的职业认同进行反思,通过改善媒介从业生态、推动新闻教育专业化以及拯救报人的新闻理想,来推动新闻职业共同体的建构。目前,报人的职业认同存在一定问题,建立新闻专业主义遇到一些壁垒,报人的职业理念在发生转变,对新闻工作的忠诚度与满意度在不断下滑,新闻理想在逐渐褪色,新闻职业共同体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是其机遇所在。

薛晓薇[9](2017)在《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认同 ——以西安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02年起,网络媒体已成为中国重要的传媒形态。尤其是近两年,伴随着手机、数字电视以及自媒体对传媒行业的变革愈演愈烈,网络媒体直接冲击了传统媒体,在抢夺了传统媒体的市场的同时,也颠覆着传统媒体的话语地位。这两方面的冲击直接导致网络新闻工作者在中国呈现爆破式增长。一方面,个人来说,高学历、低收入形成反差,加班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成为常态,媒体而言,商业网站盈利,而新闻网站盈利途径单一;另一方面,中国的网络新闻从业者从制度上讲无采访证,导致网站都发布新闻,但只有为数不多的网络新闻从业者会赶到现场采写新闻。这就构成了聚焦网络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研究缘起。本文以深度访谈法对西安市的网络新闻工作者的业界实践进行探索,继而从其职业所思所想探究影响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现状。文章认为,目前西安市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念呈现职业化分层,官方网站与媒体网站的新闻工作者更注重新闻事件真实性原则,主张筛选网络新闻事件的来源,摒弃谣言与误传;商业网站的新闻工作者则更注重新闻事件的“快”“全”“亮”,以抓取读者注意力的新鲜性为第一要义,真实性与原创性相比而言重要程度反而不那么重要。同时,职业认同度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官方网站对目前工作普遍“非常满意”,商业网站不稳定,但工资高,较为满意,但是媒体网站从业者呈现年龄结构轻、学历层次高、从业时间短的特点。其中,女性居多,加班多,人员流动快,工作满意度普遍不高,薪资福利也低于西安市平均工资水平,职业认同感与专业主义理念缺失,成为覆盖整个西安市网络新闻工作者的代表性问题。整体上来说,目前西安市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较为缺乏。这归根到底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缺乏制度许可;二是收入低;三是鱼龙混杂。因此,亟待从针对性的三方面加强西安市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其一,制度许可方面,在西安市的新闻网站推广核发新闻记者证、采访证,从制度上授予网络新闻工作者专业化的地位;其二,确立网络新闻工作者这一职业同其他行业职业一道德专业化地位,赋予其规范化的职位与保障,其三,提高薪酬。建立西安市网络新闻编辑行业的薪酬标准,健全人才管理体系,拓宽上升渠道,规范网络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与加班权益。同时,定期对西安市网络新闻工作者进行职业培训,内化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心理。

崔建雪[10](2017)在《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认同与择业趋向研究 ——以云南省五所高校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由于媒体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加之上升空间存在局限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新闻媒体人呈现出较高的职业流动性。新闻媒体业界人员的这样不稳定的职业动态,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新闻专业大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抉择。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云南五所高校的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与择业趋向开展实证研究,了解他们对媒体职业的认同现状、特点及具体的阻碍因素,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促进他们能够顺利实现择业,找到理想的工作。与此同时,为政府、高校等部门全面了解大学生择业趋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从源头上提升未来媒体新闻人的职业认同水平,从而减少新闻媒体从业者的流失,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整体发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开始,对“职业认同”、“择业趋向”等几个重要的理论支点进行了梳理,阐述了职业认同的六个维度,然后对研究方法给予说明;第二部分是对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整体现状的一个描述,并分析其呈现出的规律与特点;第三部分对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与择业趋向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探讨影响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因素,包括政策媒介环境的双重压力、新闻教育及学生自身因素;第五部分在梳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升职业认同水平的相关建议,并反思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论文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择了云南省五所高校新闻专业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五所高校中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12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1%。同时,笔者选取部分样本进行深入访谈,也对媒体从业者、高校教师进行了访谈,全面了解业界与学界的情况。研究发现,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并未达到良好水平,情感认同维度得分高于认知认同维度;个体差异导致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水平的不同,新闻教育和媒体实习均会影响到新闻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纵向的发展规律,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规律性变化,在横向上呈现出四种不同的职业认同水平;职业认同水平对择业趋向有显着的预测作用。

二、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人职业状况——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人职业状况——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1)媒体融合中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融合与工作满意度: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多重制度逻辑理论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问卷编制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四、数据分析
    (一)因子信度与效度检验
    (二)多重制度逻辑下的角色认同
    (三)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满意度分析
    (四)多重制度逻辑影响下角色融合的机制分析
五、结论与探讨

(2)全媒体传播时代的职业认同研究 ——以C市J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群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电视媒体及主持人的发展困境与转型
        1.3.2 职业认同研究
        1.3.3 国内媒体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专业认知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2.1 从业动机与职业认同
    2.2 认知落差与职业认同
    2.3 工作压力与职业认同
第3章 媒介变革对职业认同的冲击
    3.1 日新月异的职业要求
    3.2 AI主播的出现
    3.3 网络主播的兴起
第4章 全媒体传播时代主持人职业认同的重构
    4.1 新时代的职业定位
    4.2 社会支持对职业认同的塑造
        4.2.1 社会关系网络与实际社会支持
        4.2.2 社会认可度与领悟社会支持
    4.3 媒介变革与职业认同重构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媒体转型期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本文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1.4.1 可能遇到的困难
        1.4.2 解决措施
    1.5 论文结构和创新点
        1.5.1 论文结构
        1.5.2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2.1.1 研究对象
        2.1.2 本研究的核心概念
    2.2 研究相关理论阐释
        2.2.1 场域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第3章 新闻职业化的建构
    3.1 我国新闻职业化的萌芽
        3.1.1 商业报刊的发展
        3.1.2 专职记者的出现
        3.1.3 职业团体的组建
        3.1.4 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
        3.1.5 新闻专业教育的萌生
    3.2 职业社会学视角下的新闻职业化
        3.2.1 职业的概念与职业化
        3.2.2 新闻职业的特性
第4章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危机及其症候
    4.1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概念
        4.1.1 “认同”的概念
        4.1.2 “职业认同”的内涵
        4.1.3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概念
    4.2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危机
        4.2.1 职业认同危机的界定
        4.2.2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危机的症候
第5章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危机的因缘与影响
    5.1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危机的因缘
        5.1.1 行业管理不断规范
        5.1.2 专业技术更新迭代
        5.1.3 传播主体日趋多元
        5.1.4 经济压力难以纾解
    5.2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危机的影响
        5.2.1 新闻品质下降
        5.2.2 职业失范频发
        5.2.3 “离职潮”时现
第6章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结构维度研究与量表开发
    6.1 职业认同的结构维度及其测量
    6.2 预备性研究
        6.2.1 深度访谈法
        6.2.2 扎根理论
    6.3 实证检验
        6.3.1 被试及样本特征
        6.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6.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3.4 信度与效度检验
第7章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研究假设
    7.1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研究假设
        7.1.1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7.1.2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作用效应
        7.1.3 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
    7.2 变量的测量
        7.2.1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测量
        7.2.2 职业认同前因变量的测量
        7.2.3 离职意愿的测量
        7.2.4 控制变量的设置
第8章 数据分析与实证检验
    8.1 数据分析
        8.1.1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现状
        8.1.2 人口学变量和媒体变量的影响
    8.2 研究假设检验
        8.2.1 相关分析
        8.2.2 影响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式分析
    8.3 管理建议
        8.3.1 再造新闻采编流程
        8.3.2 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
        8.3.3 实施差异化管理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一、中文期刊论文
    二、中文着作(含译作)
    三、学位论文
    四、外文文献
    五、其他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一、对新闻从业者的访谈
        二、对专家的访谈
    附录2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初始问卷
    附录3 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正式问卷
    附录4 工作压力量表
    附录5 自我效能感量表
    附录6 离职意愿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的困境研究 ——基于“新闻学概论”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准”新闻从业者
        二、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新闻从业者的研究
        二、关于准新闻人的研究
        三、关于高等院校新闻教育的教育研究
        四、关于新闻职业理念构建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深描法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二、交往教学论
        三、场域
第一章 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现状及特点
    第一节 新闻学概论课堂设置
    第二节 职业理念构建的特点
第二章 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存在的困境
    第一节 理论认知的偏差
        一、新闻真实的存疑: 对新闻中摆拍现象的讨论
        二、新闻价值的抉择: 媒介定位决定其话语表达
        三、新闻法制的呼唤: 版权理念的诉求与舆论监督是否“越位”
    第二节 新闻生产活动中认知的错位
        一、新闻采写: 通识教育与专业素养的需求
        二、媒介融合: 传统媒体转型的尝试
        三、媒介经营: 新闻场与经济场的相互推拉
    第三节 职业认同的差异
        一、角色内的差异
        二、角色外的差异
第三章 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媒介技术革新和市场导向的双重压力
        一、媒介技术的革新
        二、市场导向的限制
    第二节 高校新闻学教育
        一、课程设置重复
        二、通识教育的缺失
        三、师资建设不足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改进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的思考
        一、营造有利的媒介生态环境
        二、倡导与时俱进的高校新闻专业教育
        三、准新闻从业者的自我努力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记者节”媒体人言论表达变迁研究(2000-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关键概念
        1.3.1 记者节
        1.3.2 职业角色定位
        1.3.3 身份认同
        1.3.4 新闻理想
        1.3.5 新闻专业主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样本的选择和界定
        1.4.2 样本的收集方法
        1.4.3 方法选择
    1.5 研究设计
2 国内外记者阐释性话语的研究
    2.1 国内记者的阐释性话语研究
        2.1.1 媒体人利用节日阐释身份认同
        2.1.2 媒体人利用节点性事件和特殊阶段阐释
        2.1.3 媒体的理念和行为告别阐释性文本
    2.2 国外记者的阐释性话语研究
        2.2.1 阐释社群和意义建构
        2.2.2 记者阐释性话语和新闻权威
    2.3 国内外记者角色定位研究
    2.4 研究述评:缺乏全局的、宏观的变迁研究
3 “记者节”媒体人言论表达的内容特征
    3.1 文本基本特征
        3.1.1 数量变化趋势:节点特征明显
        3.1.2 发布主体特征:党媒占比超五成
        3.1.3 写作者身份特征:管理层、行业精英共同占比超三成
    3.2 文本内容的总体特征
        3.2.1 讨论焦点:从集体的“使命”到个体的“理想”交替
        3.2.2 讨论主题:以节日表达和角色规范为主到媒体转型讨论
        3.2.3 关注问题:从基础性的行业问题到媒体生存问题
4 中国“记者节”媒体人“新闻理想”的话语实践
    4.1 2000 ——2007 年:象征式“继承”和意义赋予期
        4.1.1 构建策略:象征式继承和传承
        4.1.2 新闻理想的内涵:集体主义的使命和基于个体存在的理想并存
        4.1.3 新闻伦理的构建和记者权益的意识觉醒
    4.2 2008 ——2012 年:突发事件报道加快“职业化”、“专业化”时期
        4.2.1 构建策略:揭发社会问题、介入社会监督,构建存在感
        4.2.2 新闻理想的内涵:突发事件报道下媒体人的“理想话语”
        4.2.3 新媒体带来全民记者的角色思考
    4.3 2013 ——2018 年:媒体人价值困境和新闻使命感的重构期
        4.3.1 新闻业的丑闻危机与媒体公信力的崩盘
        4.3.2 构建策略:多种话语策略性地坚守固化的新闻理想
        4.3.3 新闻理想的内涵:共识的再形成和新闻使命感的构建
5 中国记者节媒体人言论表达的再认识
    5.1 记者节“理想话语”的作用:“共识”的营造和个人身份认同构建
        5.1.1 构建个体的社会存在:抒情作为解决方案
        5.1.2 寻求群体的身份认同,凝聚机构内部的共识
        5.1.3 凝聚行业共识,构建职业共同体
        5.1.4 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发展
    5.2 影响中国新闻人“理想话语实践”因素
        5.2.1 宏观环境:政策改变和媒介技术发展决定新闻行业的大环境
        5.2.2 中观组织:架构调整影响记者的“存在方式”和“理想基点”
        5.2.3 个人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内容为王”观念的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内容为王”是一个进化的观念
    2.1 “内容为王”观念发展概述
    2.2 “内容为王”观念进化过程中的侧重点
        2.2.1 内在价值
        2.2.2 传播技术
        2.2.3 产业化
第3章 以内在价值为核心的“内容为王”观
    3.1 以内在价值为核心的“内容为王”观形成的背景
        3.1.1 大众传媒遭遇生存危机
        3.1.2 内容产业视新媒介为一般性工具
    3.2 以内在价值为核心的“内容为王”观的具体表现
        3.2.1 强调新闻价值
        3.2.2 重视宣传效果
        3.2.3 关注综合信息
    3.3 大众媒体的“内容为王”观
        3.3.1 传统媒体衰势下的生存策略
        3.3.2 意义及局限性
第4章 以传播技术为指引的“内容为王”观
    4.1 以传播技术为指引的“内容为王”观形成的原因
        4.1.1 内在价值无法适应技术需要
        4.1.2 单向性、割裂式媒体利用新媒介功能
    4.2 以传播技术为指引的“内容为王”观的具体表现
        4.2.1 侧重互动
        4.2.2 完善渠道
        4.2.3 加强整合
    4.3 技术应用下的“内容为王”观
        4.3.1 传统媒体弥补自身不足的理念让步
        4.3.2 意义和局限性
第5章 以产业化为导向的“内容为王”观
    5.1 以产业化为导向的“内容为王”观形成的现实条件
        5.1.1 技术应用难以诠释媒介尺度
        5.1.2 革命性媒介促使反思内容新规
    5.2 以产业化为导向的“内容为王”观的具体表现
        5.2.1 扩展产业范围
        5.2.2 提供综合服务
    5.3 新媒介规则下的“内容为王”观
        5.3.1 企业媒体化背景下的转型需要
        5.3.2 意义
第6章 “内容为王”观念进化的规律
    6.1 “内容为王”观念三阶段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前后相继
    6.2 “内容为王”观念随着媒介形态的发展而发展
    6.3 “内容为王”观念的转型过程实质上是媒体人对内容内涵的认识过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庆市新闻记者职业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问题和研究背景
    (二)研究创新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和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一、新闻记者职业认同研究设计
    (一)重庆媒体概况简介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三)问卷调查基本数据统计
    (四)访谈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二、重庆市新闻记者职业认同现状分析
    (一)从业缘起与动机:专业对口和兴趣爱好为主
    (二)职业情感与忠诚度:在坚守与离开之间游离
    (三)自我身份认同:新闻民工逐渐取代无冕之王
    (四)新闻或新闻职业认知:功能、价值、行为、素养和前景认知
三、新闻记者职业认同的反思
    (一)处于游离状态的职业认同
    (二)反思:提高新闻记者职业认同需三方合力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参考文献
    二、外文类参考文献
致谢

(8)媒介环境变迁中当代报人职业认同研究 ——以齐鲁晚报记者群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报人职业认同概述
    第一节 报人职业认同概念界定
        一、职业与新闻职业化
        二、认同与职业认同
        三、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报人职业认同的演变路径
        一、“文人论政”传统的兴衰
        二、建国初期新闻以宣传为本位
        三、改革开放后新闻“专业化”变革
第二章 齐鲁晚报报人职业认同个案研究
    第一节 齐鲁晚报报人职业认同的合法性争议领域
        一、从业动机:“职业理想”与“求职压力”
        二、新闻认知:工作自由与抵制假新闻
        三、自我身份认同:记录者与参与者的分野
    第二节 齐鲁晚报报人职业认同的偏离领域
        一、职业认同的转变与危机
        二、职业的外部干扰与自我审查
        三、认知与行为的矛盾与挣扎
        四、职业忠诚度降低与离职倾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报人职业认同的偏离探因
    第一节 报人身处的社会环境
        一、新闻监管的严密与市场力量的介入
        二、受众对报人的“错位认知”
    第二节 报人身处的媒介环境
        一、自媒体迅猛发展的冲击
        二、纸媒面临的转型压力
    第三节 报人身处的圈子环境
        一、新闻伦理冲突时常涌现
        二、报人自我群体的夸大
    第四节 报人身处的组织环境
        一、上升空间的闭塞
        二、考核标准的模糊
第四章 报人职业认同的反思——创建新闻职业共同体
    第一节 职业共同体及我国新闻职业共同体
        一、职业共同体
        二、我国新闻职业共同体
    第二节 中国新闻职业共同体的建构路径
        一、改善媒介从业者的生态
        二、推动新闻教育专业化
        三、拯救报人的新闻理想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9)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认同 ——以西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网络新闻工作者
        1.2.2 媒体人员生存现状调研
        1.2.3 职业认同
    1.3 文本研究范式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西安市网络媒体与从业者的职业认同
    2.1 西安市网络媒体及从业者现状
        2.1.1 西安市网络媒体现状
        2.1.2 西安市网络媒体工作者现状
    2.2 西安市网络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
        2.2.1 研究对象
        2.2.2 从业缘起:你的工作不是为了让谁满意,而是要让自己开心
        2.2.4 工作满意度:不满意的各有各的烦恼,满意的大抵相似
        2.2.5 媒介招聘与职业要求:对工作经验和广告销售较为看重
        2.2.6 职业认同与角色担当:认同感普遍偏低
第3章 网络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制度上讲,无新闻记者证是根源
        3.1.1 传播者:缺乏职业地位导致新闻报道的良莠不齐
        3.1.2 传播理念:缺乏职业地位导致新闻基本原则面临考验
        3.1.3 传播过程:缺乏职业地位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
    3.2 收入低影响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认同
        3.2.1 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3.2.2 网络媒体带来的新型传播关系——“人人皆是媒体”
        3.2.3 收入低成为影响网络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
第4章 提升网络新闻工作者职业认同的路径
    4.1 增加网络新闻工作者的制度许可
        4.1.1 注重从业者的媒介素养教育,鼓励科班培训与专业培训
        4.1.2 保护专业自主性,强调忠于真实与客观的新闻理念
    4.2 专业性的工作是保障
        4.2.1 强化新媒体监管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4.2.2 确立网络新闻工作者作为专业化工作的地位
    4.3 作为绿色生态的媒介:提高薪酬是前提
        4.3.1 建立网络新闻编辑行业的薪酬标准,规范工作时间与加班权益
        4.3.2 坚持内容为王,营造绿色生态
结语: 未来媒体与网络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认同与择业趋向研究 ——以云南省五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二、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现状及特点
    第一节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概况
        一、总体水平
        二、认知认同与情感认同整体水平
    第二节 职业认同的各维度水平现状分析
        一、认知认同维度的水平
        二、情感认同维度的水平
    第三节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特点
        一、横向特点——四种水平
        二、纵向特点——三个阶段
第三章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与择业趋向的关系探讨
    第一节 认知认同维度与择业趋向的关系分析
        一、职业价值维度与择业趋向的关系
        二、自我认同维度与择业趋向的关系
        三、职业认知维度与择业趋向的关系
    第二节 情感认同维度与择业趋向的关系分析
        一、职业情感维度与择业趋向的关系
        二、职业期望维度与择业趋向的关系
        三、职业意愿维度与择业趋向的关系
    第三节 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对择业趋向的预测作用
第四章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政策制度和媒介环境的双重压力
        一、政策制度的限制
        二、媒介环境的转变
    第二节 高校新闻教育的理论偏向
        一、教育内容脱节
        二、教育方式陈旧
        三、教育者自身不足
    第三节 新闻专业大学生自身因素
        一、性别与年级
        二、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
        三、媒体实习经历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提升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水平的思考
        一、媒体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高校采取积极的新闻教育策略
        三、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努力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认同与择业趋向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人职业状况——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体融合中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融合与工作满意度: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视角[J]. 朱江丽,史玲莉. 国际新闻界, 2021(07)
  • [2]全媒体传播时代的职业认同研究 ——以C市J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群体为例[D]. 吴海玲. 吉林大学, 2021(01)
  • [3]媒体转型期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研究[D]. 张兰. 南昌大学, 2019(01)
  • [4]准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构建的困境研究 ——基于“新闻学概论”课堂[D]. 熊青宇.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中国“记者节”媒体人言论表达变迁研究(2000-2018)[D]. 冯淑闲.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6]“内容为王”观念的转型[D]. 胡晓旭. 湖南大学, 2019(07)
  • [7]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庆市新闻记者职业认同研究[D]. 郑明鸿.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8]媒介环境变迁中当代报人职业认同研究 ——以齐鲁晚报记者群体为例[D]. 张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
  • [9]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认同 ——以西安为例[D]. 薛晓薇.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10]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认同与择业趋向研究 ——以云南省五所高校为例[D]. 崔建雪.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社会转型过程中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状况——2002年上海记者调查报告之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