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全固态风冷散热系统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全固态风冷散热系统

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全固态风冷散热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樊荣荣[1](2021)在《双腔双频Yb:YAG激光器设计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频差可调谐双频激光器在激光干涉测量、光学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作为干涉测量系统光源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双频激光器的频差尽可能大。目前双频固体激光所采用的固体增益介质多为掺Nd3+晶体,此类晶体荧光带宽较小,不易产生大频差双频激光。本文采用荧光带宽较大的Yb:YAG晶体作为增益介质,设计了一种大频差可调谐双腔双频激光器。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阐述了双频固体激光器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双腔双频固体激光器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利用速率方程对三能级激光系统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二,设计了两种不同选模方式的双腔双频固体激光器方案,分别为双折射滤光片选模双腔双频Yb:YAG激光器和扭转模腔选模双腔双频Yb:YAG激光器。两种方案均采用双腔结构,并且双腔均有独立的纵模选择系统,均可实现双频激光的输出。同时理论分析了两种方案的可行性。第三,建立了双折射滤光片单频Yb:YAG激光器实验系统,偏振分光棱镜(PBS)和双折射晶体(BC)组成双折射滤光片进行纵模选择,实现了 1030nm单频激光输出,通过调节腔内双折射晶体的倾斜角度得到了波长调谐量为1.6nm的单频激光输出,对应频率调谐量为452GHz,随着双折射晶体倾角增大,激光输出频率呈周期性变化。同时建立了扭转模腔单频Yb:YAG激光器实验系统,双四分之一波片(QWP)与Yb:YAG晶体构成扭转模腔进行纵模选择,实现了 1030nm单频激光输出。第四,建立了双折射滤光片双腔双频Yb:YAG激光器实验系统,对双频激光的功率特性、振荡特性、频差调谐特性以及偏振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折射滤光片的作用下,双腔均以单纵模形式振荡。通过微调腔内双折射晶体的倾角可获得不同频差的双频激光输出,直线腔频率调谐量为452GHz,直角腔频率调谐量为412GHz,系统输出双频激光最大频差为542GHz。综上所述,本文详细分析了双频Yb:YAG激光振荡原理,搭建了双腔实验系统,获得了输出频率稳定的1030nm的双频激光输出。

杨博达[2](2021)在《多波长LDAs脉冲泵浦Nd:YAG激光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激光二极管泵浦的Nd:YAG全固态激光器,因其脉冲激光输出能量大、脉宽窄、光束质量好,广泛应用于星载测高、激光雷达、非线性转换等领域。本文对高温LDAs侧面泵浦的Nd:YAG激光器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高温LDAs泵浦源的散热压力小的优点,有效缩短制冷系统体积实现了激光器稳定调Q及良好的光束质量输出。对多波长LDAs侧面泵浦的Nd:YAG激光器进行了研究,利用多波长LDAs泵浦源谱线宽的优点,避免了使用温控系统,使得激光器更加小型化、低能耗。首先,通过对比其他掺钕离子的激光晶体,对Nd:YAG晶体的物理和光学性质分析,最终选择Nd:YAG晶体作为激光增益介质。推导了Nd:YAG晶体四能级系统的速率方程。通过主动调Q理论,建立了调Q的速率方程,并对输出功率/能量以及脉冲宽度进行了求解。根据热传导基本公式,计算了Nd:YAG晶体的热效应,并采用Ansys模拟了侧面泵浦Nd:YAG晶体的热量分布情况。然后,研究了高温LDAs侧面脉冲泵浦Nd:YAG激光器的输出特性。通过分析高温工作下的Nd:YAG晶体能级粒子分布规律,提高晶体工作温度有利于增加激光器增益。利用钨铜热沉的高导热特性对泵浦源进行散热,TEC控温使得泵浦源在60±3℃稳定工作。在泵浦电流150A,泵浦电脉宽250μs,重复频率20Hz、1Hz条件下,实现了最大单脉冲能量为230m J、246m J,脉冲宽度为8.4ns、7.8ns的激光输出。采用高温型LDAs泵浦源可以有效降低温控系统的制冷压力,缩小制冷系统体积使得激光器整体更加紧凑,是实现激光器大能量、小型化的可行方案。最后,为扩展激光器工作温度,采用多波长LDAs侧面泵浦Nd:YAG晶体。泵浦源采用4-λ激光二极管,测试了泵浦源在25,35,45,55℃下发射波长,分析了Nd:YAG晶体吸收效率随着温度的变化。在泵浦电脉宽250μs,泵浦电流150A,输出镜透过率70%,重复频率为20Hz、1Hz的条件下,实现了最大单脉冲能量为191m J、198m J,对应脉冲宽度为13.4ns、12.8ns的激光输出。在25~55℃内激光器输出能量先升高后降低,最低输出脉冲能量为179m J。采用多波长LDAs泵浦源可以实现激光器免温控工作,是减小激光器体积、重量、功耗的有效途径,拓宽了激光器宽温度工作的适用性。

陈旭光[3](2020)在《2μm波段Tm3+:GYAP激光晶体生长及其激光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μm激光处于“人眼安全”波段,因对大气有强穿透力以及水分子对其强烈的吸收等特性使它在测距、相干激光雷达、大气传感以及医疗手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大功率2μm激光也是中红外3~5μm光参量振荡器的良好泵浦源。因此,优质的2μm激光光源,尤其是需要2μm的超快激光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传统的2μm激光晶体材料晶格结构有序,发射光谱较窄,不易实现超快激光。通过掺杂离子取代晶体材料中原有的一种或者多种离子,其晶格会因为掺杂离子尺寸与原离子的尺寸有差异而发生变化,进而提高晶体的无序性,其中的激活离子能级与空间随机变化的晶格振动能级相耦合促使激光上下能级分裂形成更宽激光光谱,利于实现超快激光输出。本文首次提出无序激光晶体Tm3+:GYAP的生长方案,讨论了无序单晶GYAP的生长及影响生长质量的因素。成功生长了无序晶体Tm3+:GYAP,并对该晶体进行了光学性能表征以及2μm连续波激光实验和石墨烯被动调Q激光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生长的无序激光晶体Tm3+:GYAP拥有宽的荧光光谱以及大的发射截面,其激光特性稳定,具有实现2μm波段超快激光的潜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用高纯度(99.999%)原料氧化钆(Gd2O3)、氧化钇(Y2O3)和氧化铝(Al2O3)经提拉法生长了结构无序的GYAP单晶,并详细的介绍了整个生长工艺,由X射线衍射法(XRD)测试得到它的结构与YAP单晶结构相同,同属Pnma空间群。2.采用提拉法生长了Tm3+:GYAP激光晶体,经XRD测试表征得到Tm3+:GYAP晶体与YAP晶体结构相同,对晶体衍射图谱拟合计算得到晶胞参数分别为a=5.321?、b=7.371?、c=5.176?;测试了Tm3+:GYAP晶体的吸收光谱,在794nm波长处有一个强的吸收峰,结合Judd-Ofelt理论计算了激光自发辐射概率、自发辐射寿命和J-O强度等参数,得到Ω2=2.20×10-20cm2、Ω4=1.74×10-20cm2、Ω6=1.60×10-20cm2,沿a、b、c轴取向的吸收截面分别为0.47×10-20cm2(797nm)、0.55×10-20cm2(777nm)、0.41×10-20cm2(794nm);测试了Tm3+:GYAP晶体的荧光光谱,沿a、b、c轴取向荧光光谱半高宽分别为189 nm、202nm、203nm,受激发射截面分别为0.80×10-20cm2(1956nm)、0.70×10-20cm2(1903nm)、0.43×10-20cm2(1935nm),对比其他掺铥离子(Tm3+)激光晶体,Tm3+:GYAP晶体具有更大的受激发射截面和受激吸收截面以及更宽的荧光光谱,这些特性有利于实现超快激光输出。3.通过实验分别测试了Tm3+:GYAP(2 at.%)和Tm3+:GYAP(5 at.%)晶体的连续激光输出特性。对于Tm3+:GYAP(2 at.%)晶体,最大输出功率为426m W,斜效率为6.4%,线偏振光消光比为15.19d B。对于Tm3+:GYAP(5 at.%)晶体,最大输出功率3.52W,斜效率为43.7%,光-光转化率为33.9%,激光偏振方向与晶体c轴同向,晶体消光比为16.9d B。4.首次采用单层石墨烯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对激光进行被动调Q,在吸收泵浦功率为10.38W时,平均输出功率约为0.946W,激光斜率效率约为15.2%,最大单脉冲能量为239.7μJ,单脉冲峰值功率为474.8W,最短脉冲持续时间为492ns,脉冲重复频率为4.05KHz。

马伟东[4](2020)在《常温条件下医用钬激光器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作息习惯的变化,人群中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刀手术切除治疗,但是该方法风险大、术后恢复较为痛苦。CTH:YAG钬激光治疗仪产生的激光可借助腔镜到结石表面,产生高温使结石分解,术后恢复快。目前关于钬激光治疗仪,许多国家都做出了相应的研究,但都局限于冷却液温度为低温时的工况,研究其常温条件下的输出有重要意义。钬激光器工作温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特性。本课题设计了一台常温条件下,散热系统为风冷水循环系统的钬激光治疗仪。论文主要分析了钬激光产生机理、钬激光能级分布,阐述了钬激光器的碎石原理和优势。分析了不同结构的光学谐振腔及对应的优劣势,研究了腔长改变引起的功率变化,建立实验平台,测量了不同腔长的钬激光输出功率。阐述了光泵浦系统中的氙灯、电源、聚光腔的结构,对电源系统的输出特性进行了测定。完成了国内首台常温条件下的医用钬激光治疗仪的整体设计方案。对常温水循环冷却条件下的激光谐振腔、激光晶体的热透镜效应进行了设计改进。按照实际激光器的尺寸和散热功率要求,设计并验证了风冷水循环系统。针对常温激光系统的光束特点,对激光束与传导光纤的耦合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搭建了实验验证机器,并进行了调试和实验,对比了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的输出激光。常温条下的实验数据和临床医学实验,表明其激光输出能量和重复率范围满足粉末化碎石的要求。

王克璞[5](2020)在《医疗用大光斑高均匀度绿光半导体激光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外延生长、掺杂工艺及微结构设计技术的突破,半导体激光器从红外拓展到可见光区域,因而在激光医疗更加普遍,尤其是在血管癌临床光动力治疗中逐步取代传统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等光源,成为最热门的光源之一。本文从光动力治疗血管癌对激光波长、功率、光斑尺寸及均匀度等需求出发,选用与光敏剂血卟啉特征峰最近邻的520±5nm半导体单管作为光源,通过光纤耦合模块实现对输出功率、连续稳定性工作的需求,大光斑高均匀度整形模块以实现输出光斑尺寸、均匀度的设计。最终将两部分模块组合得到一台适用于光动力治疗的大光斑高均匀度绿光半导体激光器,本文将重点围绕光纤耦合模块、大光斑高均匀度整形模块两部分进行设计与研究。首先,针对半导体单管输出特性,利用ZEMAX设计了一款小型、单片非球面透镜光纤耦合的方案,实现400μm,NA=0.22光纤,平均90.63%耦合效率,然后将19根耦合光纤另一端捆绑合束,实现模块功率的扩展。最后在已完成光学系统结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所采用单管的机械结构及制冷系统,可确保单管工作时具有18℃的稳定运行环境。模块经测试中心波长为517.2nm,在1.5A额定电压下实际输出功率达到17.22W,满功率下6小时内不稳定性小仅有±0.3%。光纤耦合模块经测试直接输出30处光斑均匀性仅有47.2%,为满足输出光斑具有长距离、高均匀度、光斑尺寸的需求。首先选取用3长,芯径2mm,NA=0.59,具有90.45%透过率的液芯光纤实现对光能高效、长距离传输。然后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计算出输入与输出光束映射关系,利用ZEMAX自编ZPL语言添加自定义操作数并优化设计出一款伽利略式非球面平顶整形系统,实现高均匀度光斑输出。但因后准直镜尺寸过厚,为减小厚度,采用分角法思路设计其等效菲涅尔透镜替代,从35mm减少至3.6mm。经测试整形后光斑在输出30cm处具有91.5%的均匀度,10.6cm的直径。研究表明:绿光半导体光纤耦合模块能够实现紧凑型高功率、连续、稳定输出,匹配适当光束整形模块,可构成大光斑高均匀绿光半导体激光器度设计。较固体绿光激光器相比,半导体激光器解决了高转化效率、连续波输出问题,同时缩小了体积,降低了成本,为光动力治疗提供较为理想的光源设备。

李思宇[6](2020)在《准连续光纤激光器时域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在高端钻孔,焊接和清洗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激光脉冲的时域特性直接影响着光纤激光器的性能从而影响激光加工质量,因此对准连续激光器脉冲时域特性的研究十分重要,而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自主搭建了一台高功率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并从电流和激光两个方面研究了提高激光器脉冲稳定性的方法,在研究中发现激光器的驱动电流和激光脉冲产生了过冲和驰豫振荡等现象,基于仿真结果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合理延长电流上升沿时间和增大偏置电流的方法,最终在搭建的高功率准连续光纤激光器中成功得到了稳定的脉冲输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设计并搭建了一台高功率准连续光纤激光器,激光器采用915 nm双端泵浦结构,最终光光转化效率达到70.8%、在10 ms脉宽、10 Hz重复频率和10%占空比的调制模式下输出平均功率可达75 W,并使用该激光器进行了工业加工测试。根据恒流理论,设计搭建了基于场效应管的激光器恒流驱动电源。基于电路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调节开关电源的电压和脉冲电流上升沿的时间,解决了电源输出电流上升沿的过冲和驰豫振荡现象,实现了波形平滑的稳定脉冲电流输出。对搭建的准连续光纤激光器输出激光脉冲的上升沿过冲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过冲参数与电流设置的关系并对过冲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谐振腔速率方程与边界条件建立了准连续光纤激光器的谐振腔仿真模型,结合实验与仿真结果,通过提升偏置电流的方法成功抑制了激光上升沿的过冲现象。

于德洋[7](2019)在《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热电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35μm波段中红外激光在大气传输过程中衰减小,同时覆盖了许多原子、分子的吸收峰,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光谱学、大气环境监测、光电对抗、激光远程探测等相关领域。为了进一步提升激光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同时满足在机载、空间等复杂环境下对激光器体积、重量、功耗等方面的苛刻要求,本论文以所研制的全光纤泵浦MgO:PPLN中红外固态激光器为例,围绕激光器内部种子源、激光介质和非线性光学晶体等关键器件的高稳定、高精度温控,高功率泵浦源的高稳定、高可靠驱动和无液冷散热等电子学与热力学关键技术问题,主要从热电制冷温控系统模型辨识与控制技术、半导体激光泵浦源恒电流驱动技术和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无液冷热控技术三方面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由半导体热电制冷片、模拟热负载和散热器组成的热电制冷温控系统,基于半导体热电效应原理,建立了温控系统的热力学平衡方程;通过对方程组进行小信号线性化处理,确定了温控系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具有单零点、双极点和时延特征;搭建了系统模型参数辨识实验平台,设计了一种5阶伪随机二进制M序列(Maximal Length Sequence)作为系统辨识输入信号,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对温控系统模型参数进行辨识,获取了不同热负载和激励信号下的模型参数,辨识结果表明模型参数随不同工况条件而变化。针对温控系统模型的非线性、时变特点,将模糊控制与PID(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采用模糊推理对PID参数进行在线整定,通过Simulink仿真对系统温控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2.对半导体激光器基本工作原理,输出特性,温度变化对其阈值电流、功率、波长的影响关系,以及器件失效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基于深度负反馈的半导体激光器恒电流驱动电路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闭环数字化控制方式的LD(Laser Diode)半导体激光恒电流驱动方法,采用基于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外环控制与PID内环控制相结合的双闭环控制方式,并通过输入电源滤波电路,对驱动电路供电进行去噪处理,有效提高了驱动电路输出电流的稳定性和精确度。结合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器的主要失效原因,通过对LD驱动电路进行限流保护电路设计、基于数字化延时控制的软启动保护电路设计和防浪涌保护电路设计,提升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针对全光纤泵浦MgO:PPLN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设计了一种由半导体热电制冷片、自动温控电路、散热肋片、轴流风扇和热管组成的小型化无液冷热控系统。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和方法以近似估算激光器无液冷热控系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散热能力;在COMSOL仿真软件中建立了激光器散热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对系统稳态热分布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了热管、风扇转速对系统散热能力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和数学模型近似估算出了激光器热控系统的最大散热能力。在室温和高温环境下分别对激光器进行了出光实验,激光器在工作过程中,泵浦激光温度能够被控制在稳态误差±0.1°C温度范围以内。理论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无液冷热控方案有效提升了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的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可用于其它泵浦功率百瓦量级的固态激光器散热。

崔星洋[8](2019)在《高功率单频671nm激光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激光技术的进步使得精确测量和调控原子分子系统成为现实,进而推动超冷原子物理实验迅速发展为量子模拟的理想研究平台。锂原子是超冷原子实验重要的研究对象,其质量较轻,结构简单,同时拥有费米子和玻色子两种稳定同位素,又方便Feshbach共振调控。在超冷锂原子实验中,通常需要瓦量级的671nm激光实现原子的冷却与囚禁。进一步地提升671nm激光功率,还可以有效降低亚多普勒冷却温度、实现高效蒸发冷却,大大提高6Li费米简并气体的原子数;此外,还可以搭配1342nm激光形成超晶格光场,实现基于超晶格量子气体的量子模拟实验平台。本论文基于超冷原子相关实验对于大功率671nm激光器的迫切需求,开展了大功率连续单频可调谐671nm激光系统的研究。论文以全固态激光结合外腔倍频方案为技术路线,对限制激光系统输出功率提升的晶体热效应、高功率倍频等主要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可用于超冷原子实验的高功率连续输出、单频可调谐、窄线宽的1342nm激光器和671nm激光器,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为基于锂原子的超冷原子物理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具体的,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包含以下三个主要内容:首先,针对全固态671nm激光方案需要高功率1342nm光源的需求,开展了高功率全固态单频可调谐1342nm激光器研究。针对激光晶体Nd:YV04的热效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系统分析,建立了晶体热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和测量了晶体热透镜焦距,探索研究了减少和补偿晶体热效应的多个方法。采用了 888 nm波长的泵浦光,减小热量产生;采用多段掺杂晶体并使其能在低于室温下工作,改善热量分布;采用弯月形热补偿腔镜,补偿热透镜效应对腔稳定区间的影响。实现了激光在高泵浦光功率下的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对高功率全固态激光的单频运转进行了研究,采用了环形谐振腔设计,腔内插入法拉第单向器实现了单方向激光运转,结合标准具实现了单频选模,采用厚薄两种标准具和压电陶瓷调谐相结合的方案,实现了冷原子实验需求的频率调谐功能。最终实现了功率大于11W的单频可调谐1342nm激光输出。接着,进行了高功率下的高效倍频技术研究。通过对现有倍频技术和非线性晶体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选择基于PPKTP晶体的外谐振腔倍频的方案。通过对PPKTP晶体的热效应及对于阻抗匹配和模式匹配的影响的研究,结合优化了聚焦束腰和晶体长度等参数,有效减小了热效应造成的相位失配和模式失配,最终产生了 5.2 W的671nm功率,实现了高达93%的倍频效率。最后,针对超冷原子实验对激光稳定性的要求,以及光晶格对窄线宽的要求,研究了全固态激光系统锁频与线宽压窄技术。研究中分析了影响频率稳定性、线宽等参数的主要因素,并从提高被动稳定性角度考虑,设计并实施了 1342nm激光器和671nm倍频腔的原理样机,实现了激光系统的长期高功率稳定运行测试。实现了倍频腔的 Hansch-Couillaud(HC)锁频和激光腔的 Pound-Dever-Hall(PDH)锁频。使用了 AOM提高了锁频带宽,结合两级级联PDH锁频回路,利用窄线宽的光学超稳腔,将1342nm激光的线宽从MHz线宽压窄到1kHz以下,实现了窄线宽1342nm激光输出。本文具体创新之处有:1.有效解决高功率全固态1342nm激光中晶体热效应限制功率提升的难题,采用了 888nm激光泵浦源,设计了多段掺杂激光晶体和热补偿谐振腔,实现了大于11W高功率的单频全固态1342nm激光。2.针对高功率倍频中PPKTP晶体热效应限制倍频效率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有效降低热效应提高倍频效率的技术方案,采用短晶体和大束腰半径,远离理论最优聚焦参数值,以降低热效应影响,实现了高达93%的倍频效率和5.2W单频671nm激光输出。3.实现大功率固态单频激光器和倍频腔原理样机集成研制,使得激光器和倍频腔的功率和频率被动稳定性也有了显着提升。利用级联PDH锁定技术和窄线宽超稳腔,成功将瓦级高功率1342nm激光线宽压窄到1kHz以下。

黄凯熙[9](2019)在《半导体泵浦三程折叠腔板条激光器光束质量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DPSSL)以其结构紧凑、电光效率高等特点,在激光领域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本论文主要结合DPSSL的研究现状,对其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横向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激光器,说明了DPSSL在高脉冲领域的重要性。为了深化DPSSL在高脉冲领域的应用,本论文采用板条晶体作为增益介质,在稳腔条件下进行腔型设计,以降低两个方向的差异性,为调Q、倍频提供便利;以压缩系统机械尺寸为目的,采用了折叠腔的概念,旨在提升晶体增益性能的同时,使其能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更多实际场景中。本论文从激光的三要素出发,分别从系统对应的泵浦源、增益物质、谐振腔进行了原理分析、器件选型与方案设计。通过Zemax对泵浦光束整形系统进行了仿真设计,方案设计为LD端面泵浦三程折叠腔,并设置单程平凹腔进行性能对比。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以优化光束质量为目的,结合热效应等效腔模型,将板条晶体等效为薄透镜,利用MATLAB仿真模拟,对三程折叠腔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控制变量的思想,分别从系统稳定性、基模尺寸等方面对腔型进行优化,得出优化后的腔型方案。(2)通过实验对三程折叠腔与单程平凹腔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CCD测量其输出光斑,分别计算π方向和σ方向的光束质量M2因子。得到在110A,89.2W输入功率的条件下,单程平凹腔π方向和σ方向的光束质量因子M2分别为143.32和1.99;三程折叠腔π方向和σ方向的光束质量因子M2分别为2.76和1.54。(3)与上一代三程折叠腔进行了性能对比。本次设计优化了系统腔型结构,折叠腔输出功率虽略有下降,但两个方向的光束质量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同时通过实验结果反推出板条晶体的热焦距,减少系统变量,为将来实现更优的腔型方式的奠定了基础。

王狮凌,房丰洲[10](2017)在《大功率激光器及其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大功率激光器在工业与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现代激光材料加工、激光再制造、国防安全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组件。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大功率激光器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新型激光器相继问世。相比于传统的灯抽运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质量轻、寿命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在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不断发展,由其抽运的全固态和非全固态激光器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综述了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全固态和非全固态半导体抽运激光器的历史和进展,并就提升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各方面性能做了相关介绍,分析评述了大功率激光器的发展趋势,并展望了大功率激光器在未来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前景。

二、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全固态风冷散热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全固态风冷散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双腔双频Yb:YAG激光器设计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双频激光技术研究背景
    1.2 双频固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双腔双频全固态激光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双频双腔全固态激光器组成
        2.1.1 泵浦源的选择
        2.1.2 晶体的选取
        2.1.3 谐振腔的设计
    2.2 双腔双频固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2.2.1 纵模选择原理
        2.2.2 频率调谐原理
        2.2.3 双频激光振荡原理
    2.3 固体激光器工作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双腔双频Yb:YAG激光器设计
    3.1 双折射滤光片双腔双频Yb:YAG固体激光器方案设计
        3.1.1 系统组成
        3.1.2 可行性分析
    3.2 扭转模腔双腔双频Yb:YAG固体激光器方案设计
        3.2.1 系统组成
        3.2.2 可行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单频Yb:YAG激光器实验研究
    4.1 双折射滤光片单频Yb:YAG激光器实验研究
        4.1.1 实验系统
        4.1.2 功率特性
        4.1.3 振荡特性
        4.1.4 频率调谐特性
        4.1.5 偏振特性
    4.2 扭转模腔单频Yb:YAG激光器实验研究
        4.2.1 实验系统
        4.2.2 功率特性
        4.2.3 振荡特性
        4.2.4 偏振特性
    4.3 本章小结
5 双折射滤光片双腔双频Yb:YAG激光器实验研究
    5.1 实验系统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功率特性
        5.2.2 功率稳定性
        5.2.3 振荡特性
        5.2.4 频差调谐特性
        5.2.5 偏振特性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多波长LDAs脉冲泵浦Nd:YAG激光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与意义
    1.2 调Q高能量激光器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调Q高能量激光器的应用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LDAs泵浦Nd:YAG调 Q激光器理论分析
    2.1 激光晶体Nd:YAG特性分析
        2.1.1 Nd:YAG晶体物理特性分析
        2.1.2 Nd:YAG晶体激光特性分析
    2.2 Nd:YAG速率方程理论
        2.2.1 速率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2.2 主动调Q速率方程建立与求解
    2.3 Nd:YAG晶体热效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温LDAs侧面脉冲泵浦Nd:YAG实验研究
    3.1 高温特性理论研究
    3.2 谐振腔型设计
    3.3 电光Q开关
    3.4 高温LDAS侧面脉冲泵浦Nd:YAG实验方案
    3.5 泵浦源输出光谱测定
    3.6 泵浦源热分析
    3.7 激光器静态输出特性分析
    3.8 电光调Q实验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波长LDAs侧面泵浦Nd:YAG电光调Q激光器
    4.1 多波长泵浦源波长分析
    4.2 多波长LDAS脉冲泵浦Nd:YAG激光器实验结构
    4.3 激光器输出特性研究
    4.4 激光器温度特性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相关程序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2μm波段Tm3+:GYAP激光晶体生长及其激光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2μm波段激光实现方法
    1.2 2μm波段激光晶体
    1.3 掺Tm~(3+)固体激光器研究现状
    1.4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激光晶体与脉冲激光及谐振腔原理
    2.1 激光晶体生长原理及方法
    2.2 激光晶体的性能表征方法
    2.3 脉冲激光技术
    2.4 激光谐振腔原理
第三章 Tm~(3+):GYAP激光晶体的生长与性能分析
    3.1 GYAP单晶的生长方法
    3.2 Tm~(3+):GYAP激光晶体的生长
    3.3 Tm~(3+):GYAP激光晶体的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m~(3+):GYAP晶体激光实验研究
    4.1 激光系统热沉设计
    4.2 Tm~(3+):GYAP晶体连续波激光实验
    4.3 Tm~(3+):GYAP(5 at.%)晶体石墨烯被动调Q激光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获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4)常温条件下医用钬激光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钬激光应用
        1.3.1 内窥镜外科
        1.3.2 泌尿外科
        1.3.3 其他领域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CTH:YAG钬激光治疗仪概述
    2.1 CTH:YAG工作原理
    2.2 CTH:YAG激光与泌尿系统结石的作用和治疗机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谐振腔的分析
    3.1 谐振腔的结构
    3.2 谐振腔的稳定性
        3.2.1 谐振腔损耗
        3.2.2 谐振腔稳定性
    3.3 谐振腔的调节
    3.4 双路传输系统
        3.4.1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3.4.2 双路传输系统
    3.5 谐振腔长度L对输出的影响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激光泵浦系统
    4.1 泵浦灯选择
    4.2 氙灯
    4.3 泵浦电源
        4.3.1 电源概述
        4.3.2 充电装置
        4.3.3 预燃触发电路
    4.4 聚光腔
        4.4.1 聚光腔概述
        4.4.2 腔壁内表面材料的选择
        4.4.3 聚光腔的设计
    4.5 电源参数测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热光效应及散热系统
    5.1 温度分布
    5.2 热效应分析
        5.2.1 热透镜效应的产生
        5.2.2 热透镜效应的修正
    5.3 冷却技术
        5.3.1 冷却液要求
        5.3.2 风冷系统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耦合系统
    6.1 激光光束传播
    6.2 激光束的光纤耦合及条件
    6.3 光纤耦合实验及数据分析
    6.4 光纤的选择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整机调试与测试
    7.1 整机调试
    7.2 激光碎石结果与整机分析
设计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医疗用大光斑高均匀度绿光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光动力治疗血管瘤进展
        1.2.1 光动力治疗血管瘤原理
        1.2.2 主流激光类光动力治疗设备类别
    1.3 绿光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及整形技术理论
    2.1 半导体激光器原理结构及各项参数
        2.1.1 半导体激光器原理结构
        2.1.2 半导体激光器基本光学参数
        2.1.3 半导体激光器光束质量评价参数
    2.2 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理论及损耗分析
        2.2.1 光纤基本结构
        2.2.2 光纤耦合基本理论
        2.2.3 光纤损耗分析
    2.3 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主要研究方法
        2.3.1 非球面整形法
        2.3.2 光纤整形法
    2.4 激光光束理论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光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设计
    3.1 光纤耦合系统设计
        3.1.1 绿光TO封装LD单管参数
        3.1.2 耦合透镜设计
    3.2 非相干合束功率扩展系统设计
    3.3 光纤耦合模块结构设计
        3.3.1 光纤耦合模块机械结构设计
        3.3.2 散热系统设计
    3.4 光纤耦合模组装调
    3.5 光纤耦合模块性能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光半导体激光器整形模块设计
    4.1 光束整形模块设计思路
    4.2 液芯光纤传输系统设计
        4.2.1 液芯光纤传输技术
        4.2.2 液芯光纤传输效率
    4.3 折射式光斑整形系统设计仿真
        4.3.1 准直系统设计
        4.3.2 平顶光束整形原理
        4.3.3 折射式光斑整形系统设计
    4.4 大尺寸非球面透镜等效替代设计
        4.4.1 菲涅尔准直设计理论
        4.4.2 菲涅尔透镜设计
    4.5 输出光斑实验测试
        4.5.1 光斑均匀度定义
        4.5.2 光斑测试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准连续光纤激光器时域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的特点
    1.3 应用领域
        1.3.1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在焊接领域的应用
        1.3.2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1.3.3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在钻孔领域应用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课题来源和主要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主要内容
2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理论研究
    2.1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原理
        2.1.1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工作原理
        2.1.2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关键器件研究
    2.2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研究
        2.2.1 半导体激光器基本原理
        2.2.2 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
        2.2.3 恒流驱动电源基本原理
    2.3 掺镱光纤基本特性
        2.3.1 镱离子能级结构
        2.3.2 镱离子光谱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系统构建
    3.1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结构设计
        3.1.1 激光器光模块结构设计
        3.1.2 激光器电模块结构设计
    3.2 半导体泵浦源测试实验研究
        3.2.1 半导体泵浦源动态特性研究
        3.2.2 半导体泵浦源测试实验
    3.3 光模块搭建与测试
        3.3.1 光纤熔接工艺及测试实验
        3.3.2 合束器测试实验研究
        3.3.3 谐振腔效率测试实验与分析
    3.4 激光器整机搭建与测试
        3.4.1 激光器整机搭建及功率测试
        3.4.2 加工效果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电源时域特性实验研究
    4.1 脉冲电流时域特性测试实验
        4.1.1 恒流驱动模块设计
        4.1.2 脉冲电流时域特性测试实验
    4.2 弛豫振荡抑制的恒流源电路仿真分析
        4.2.1 电流弛豫振荡现象机理分析
        4.2.2 电流弛豫振荡现象仿真分析
    4.3 优化后的激光器电源电流脉冲测试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准连续光纤激光器脉冲激光时域特性实验研究
    5.1 脉冲激光时域特性测试实验与分析
        5.1.1 脉冲激光时域特性测试
        5.1.2 上升沿脉自脉冲机理分析
    5.2 激光上升沿自脉冲仿真分析
    5.3 优化后的激光器脉冲测试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热电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获得中红外激光输出的主要技术方法
        1.1.3 论文研究意义
    1.2 基于MgO:PPLN的 OPO中红外激光器研究现状
        1.2.1 基于MgO:PPLN晶体的OPO中红外激光器国外研究现状
        1.2.2 基于MgO:PPLN晶体的OPO中红外激光器国内研究现状
    1.3 基于热电制冷的激光器温控技术研究现状
    1.4 半导体激光驱动技术研究现状
    1.5 激光器无液冷热控技术研究现状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及其热电控制关键技术
    2.1 基于MgO:PPLN的可调谐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基本原理
        2.1.1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基本原理
        2.1.2 中红外激光波长调谐理论计算与分析
    2.2 基于MgO:PPLN的可调谐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设计
        2.2.1 全光纤线偏振掺Yb脉冲光纤泵浦模块
        2.2.2 光束控制基本方案
        2.2.3 光学参量振荡基本方案
        2.2.4 光束控制与OPO模块集成化设计
    2.3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集成设计
    2.4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热电控制关键技术
        2.4.1 热电制冷温控系统模型辨识与控制技术
        2.4.2 半导体激光泵浦源恒流驱动技术
        2.4.3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无液冷热控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电制冷温控系统模型辨识与控制技术研究
    3.1 热电制冷温控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3.1.1 TEC基本工作原理
        3.1.2 热电制冷温控系统模型建立
    3.2 热电制冷温控系统模型辨识
        3.2.1 基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温控系统模型辨识方案
        3.2.2 基于热敏电阻器的温度测量及其线性化处理
        3.2.3 基于最小二乘算法的系统参数辨识与分析
    3.3 高精度热电制冷温控技术研究
        3.3.1 PID控制基本原理与分析
        3.3.2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3.3.3 基于参数自整定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3.4 温控仿真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半导体激光泵浦源恒流驱动技术研究
    4.1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特性及其失效机理分析
        4.1.1 半导体激光器基本原理
        4.1.2 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特性分析
        4.1.3 半导体激光器特性受温度影响分析
        4.1.4 半导体激光器失效机理分析
    4.2 半导体激光器数字化恒电流驱动技术研究
        4.2.1 负反馈放大电路基本原理
        4.2.2 基于负反馈的恒电流驱动电路设计
        4.2.3 双闭环数字化恒电流驱动电路设计
        4.2.4 恒电流驱动电路电流稳定度和精确度的测量与分析
    4.3 半导体激光器恒电流驱动保护电路设计
        4.3.1 限流保护电路设计
        4.3.2 软启动保护电路设计
        4.3.3 防浪涌保护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无液冷热控技术研究
    5.1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无液冷热控系统设计
        5.1.1 无液化热控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5.1.2 热控系统电子学设计
    5.2 热控系统数学模型建立及有限元仿真分析
        5.2.1 热控系统热力学数学模型建立
        5.2.2 热控系统仿真模型及其有限元分析
        5.2.3 热管对热控系统散热效果的影响分析
        5.2.4 风扇转速对热控系统散热效果的影响分析
    5.3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热控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主要参数测试
        5.3.2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热控实验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6.2 创新性工作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高功率单频671nm激光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超冷原子物理与激光技术
    1.2 671nm激光在超冷原子实验中的需求
        1.2.1 671nm激光与锂原子实验
        1.2.2 671nm激光与光学超晶格
        1.2.3 671nm激光的其他应用需求
        1.2.4 671nm激光的需求总结
    1.3 671nm激光的发展与现状
        1.3.1 高功率单频671nm激光发展与现状
        1.3.2 全固态671nm激光的研究进展
        1.3.3 高功率单频671nm激光系统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高功率全固态单频可调谐1342nm激光研究
    2.1 全固态激光器中激光晶体的热效应研究
        2.1.1 晶体热效应的产生机理
        2.1.2 晶体热效应的影响
        2.1.3 晶体热效应的应对方法
        2.1.4 晶体热效应的测量方法
    2.2 全固态激光器中单频和可调谐技术研究
        2.2.1 激光谐振腔基本理论
        2.2.2 选模技术与单频激光的产生
        2.2.3 频率可调谐技术
    2.3 高功率单频可调谐全固态1342nm激光器的设计
        2.3.1 晶体与泵浦的选择
        2.3.2 多段晶体的设计与热效应的测量
        2.3.3 热补偿谐振腔设计
        2.3.4 输出功率的优化设计
        2.3.5 法拉第旋转器的设计
        2.3.6 标准具设计
    2.4 高功率单频可调谐全固态1342nm激光器实验研究
        2.4.1 高功率单频可调谐全固态1342nm激光器实验装置
        2.4.2 全固态激光装置的搭建
        2.4.3 高功率单频可调谐全固态1342nm激光器实验结果
第3章 高效率产生高功率671nm激光技术研究
    3.1 激光倍频技术的基本理论
        3.1.1 二次谐波的产生
        3.1.2 相位匹配与准相位匹配
    3.2 高功率倍频中PPKTP晶体的热效应研究
        3.2.1 热效应产生的机理
        3.2.2 热效应的主要影响
    3.3 高效率倍频腔的设计
        3.3.1 倍频腔的选择
        3.3.2 晶体与聚焦参数
        3.3.3 模式匹配
        3.3.4 阻抗匹配
    3.4 高功率671nm倍频实验研究
        3.4.1 高功率671nm倍频实验装置
        3.4.2 晶体热效应与匹配情况测量
        3.4.3 倍频结果的测量
        3.4.4 倍频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3.4.5 其他倍频方案的倍频结果
第4章 激光稳定性与线宽压窄技术研究
    4.1 激光的稳定性
        4.1.1 激光器功率和频率特性
        4.1.2 全固态激光器的频率特性
    4.2 激光的线宽压窄技术研究
        4.2.1 激光的稳定技术
        4.2.2 全固态激光器的线宽压窄
        4.2.3 激光稳光强技术原理
        4.2.4 激光稳频技术原理
    4.3 激光系统被动稳定性提升的设计和测试
        4.3.1 稳定性问题与设计现状
        4.3.2 激光器原理样机设计
        4.3.3 激光器稳定性测试
        4.3.4 倍频腔的一体化设计
    4.4 激光系统的主动稳定系统设计和测试
        4.4.1 PID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4.4.2 671nm倍频腔的稳定
        4.4.3 1342nm激光器的稳频系统
        4.4.4 1342nm激光线宽的测量
第5章 总结
    5.1 研究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激光器原理样机主要部分结构设计图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9)半导体泵浦三程折叠腔板条激光器光束质量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全固态激光器
    1.3 板条激光器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2 半导体泵浦的板条激光器的理论分析
    2.1 泵浦源
    2.2 增益介质
    2.3 谐振腔
    2.4 光束质量
    2.5 本章小结
3 三程折叠腔的器件选型与方案设计
    3.1 器件选型
    3.2 方案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光束质量的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
    4.1 热效应等效腔模型
    4.2 谐振腔稳定性优化
    4.3 光束质量优化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探究
    5.1 单程平凹腔激光器
    5.2 三程折叠腔激光器
    5.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大功率激光器及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 固体 (晶体和玻璃) 激光器
    2) 气体激光器
    3) 液体激光器
    4) 半导体激光器
    5) 化学激光器
2 半导体激光器
    2.1 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2.1.1 单管输出功率
        2.1.2 激光器线阵输出功率
        2.1.3 激光器迭阵输出功率
    2.2 半导体激光器的效率
    2.3 半导体激光器的可靠性
3 全固态激光器
    3.1 圆棒激光器
    3.2 板条激光器
    3.3 光纤激光器
4 半导体抽运碱金属蒸汽激光器
5 激光器的发展水平
6 结束语

四、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全固态风冷散热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双腔双频Yb:YAG激光器设计及实验研究[D]. 樊荣荣.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多波长LDAs脉冲泵浦Nd:YAG激光器[D]. 杨博达.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2)
  • [3]2μm波段Tm3+:GYAP激光晶体生长及其激光实验研究[D]. 陈旭光. 暨南大学, 2020(03)
  • [4]常温条件下医用钬激光器设计与研究[D]. 马伟东.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医疗用大光斑高均匀度绿光半导体激光器研究[D]. 王克璞.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6]准连续光纤激光器时域特性研究[D]. 李思宇.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7]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热电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于德洋.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9(08)
  • [8]高功率单频671nm激光系统研究[D]. 崔星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2)
  • [9]半导体泵浦三程折叠腔板条激光器光束质量的优化研究[D]. 黄凯熙.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大功率激光器及其发展[J]. 王狮凌,房丰洲.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09)

标签:;  ;  ;  ;  ;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全固态风冷散热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