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冠双上颌第三磨牙一例

双冠双上颌第三磨牙一例

一、双侧上颌第三磨牙双冠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尽忠[1](2021)在《17例牙根发育完成的自体恒牙移植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在17例牙根发育完成的自体恒牙进行移植的过程中,术中尽可能规避相关风险因素,观察其术后1-5年的临床疗效,是否能够获得高的成功率和存留率。同时对年龄、性别、供牙颌位以及受植区炎症是否对自体牙移植的成功率产生影响进行进一步探索,并对自体牙移植术的细节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以期为自体牙移植术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2020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行自体恒牙移植治疗且随访观察12个月以上的17位患者,术后1月、3月、6月、1年,以后间隔1年复查,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分别从性别、年龄、供牙区颌位及受植区有无根尖炎症判断其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比较使用Log-Rank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完成牙根发育完全的自体恒牙即刻移植17例,涉及移植牙共有17颗,其中选用第三磨牙16颗,上颌前磨牙1颗,为腭侧异位的25。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3.9±13.1)岁,平均观察时间为(29.0±14.3)个月。随访期间,1例因移植术后牙周炎症无法控制而脱落,余牙均存留于口腔中,总存留率为94.12%。因末次随访存在病变而不属于成功病例的移植牙共3颗,其中1颗存在深牙周袋,1颗出现牙颈部外吸收,1颗出现牙根外吸收,5年累积成功率为69.9%。性别、年龄、供牙区颌位以及受植区根尖炎症因素对牙根发育完成的自体牙移植预后均无显着影响(P>0.05)。结论:1.牙根发育完成的自体恒牙移植替代不可保留患牙的临床疗效较佳。2.自体牙移植术前合理评估,术中规避风险因素,可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余梦佳[2](2020)在《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年轻恒牙因急、慢性根尖周炎而行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和比较了临床上两种常用支架材料的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因急性或慢性根尖周炎而接受牙髓血运重建术的74位患者共85例年轻恒牙,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牙位、病因、诊断等基本信息,详细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和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对所有患牙的临床存活率、临床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牙根发育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学分析;此外,进一步按照患牙的病因、Nolla分期和诊断这三个匹配因素,分别从以“根尖引血”和“静脉采血”作为支架的组中各筛选出16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对筛选出的两组患牙的临床存活率、临床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牙根发育情况的评估结果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比较。结果:经过(13.54±8.82)月的观察,85例患牙临床存活率达100%,临床成功率为95.29%,轻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中度为4.71%,重度为0%。在81例取得临床成功的病例中,有39.51%实现了I型牙根发育,35.80%实现了II型,7.41%实现了III型,7.41%为IV型,6.17%为V型,剩下的3.70%没有硬组织的沉积。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患牙的牙根长度增长率为(7.97±9.85)%,根尖孔直径减小率为(41.46±29.00)%,影像学牙根区域(Radiographic root area,RRA)面积增长率为(7.00±12.65)%,影像学根管区域(Radiographic canal area,RCA)面积减小率为(22.40±21.99)%。其中,“根尖引血”组和“静脉采血”组的临床存活率(100%vs100%),临床成功率(100%vs87.5%),轻度(31.25%vs6.25%)、中度(0%vs12.5%)、重度(0%vs0%)不良事件发生率,I型(56.25%vs35.71%)、II型(25.00%vs28.57%)、III型(0%vs7.14%)、IV型(6.25%vs7.14%)、V型(12.50%vs21.43%)牙根发育占比,以及牙根长度增长率[(4.27±6.89)%vs(7.59±9.47)%],根尖孔直径减小率[(49.04±29.03)%vs(35.21±29.75)%]和RRA面积增长率[(4.09±12.32)%vs(10.53±12.43)%]均无统计学差异。而RCA面积减小率在“根尖引血”组则要显着高于“静脉采血”组,为(30.26±20.68)%vs(12.07±17.37)%,P=0.015。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用于治疗年轻恒牙的根尖周病变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在根尖引血不足的情况下,用静脉采血的方式替代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连晓倩[3](2020)在《两种分类系统应用于下颌第一磨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观察下颌第一磨牙的牙根数目及根管形态的发生情况。应用Vertucci分类系统和Ahmed分类系统对其根管形态进行分类描述,以确定其常见根管形态及解剖变异类型,为今后临床研究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按拍摄时间顺序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00例患者(共800颗下颌第一磨牙)的CBCT影像,对下颌第一磨牙的CBCT影像进行分析与评估。详细记录患者性别、牙位、牙根数目及根管形态。根据Vertucci分类系统和Ahmed分类系统,对牙根及其根管形态进行分类。采用c2检验比较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在双侧及性别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远舌根发生的双侧相关性。结果1.800颗下颌第一磨牙中,三根下颌第一磨牙有222颗,且均具有远舌根。远舌根的发生率为27.8%(222/800)。远舌根双侧发生具有相关性(P<0.001)。右侧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发生率(31.0%)较左侧(24.5%)高,但左右侧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045,P=0.081>0.05)。女性远舌根发生率(29.0%)高于男性发生率(26.9%)。男女患者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5.207,P=0.022<0.05)。2.依据Vertucci分类,IV型根管在双根及三根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中最为常见,分别为63.5%(367/578)、87.8%(195/222)。I型根管在双根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根以及三根下颌第一磨牙的远颊根和远舌根中更为常见,分别为61.2%(354/578)、100%(222/222)、100%(222/222)。依据Ahmed分类,下颌第一磨牙最常见的牙根及根管形态为2M2D1(249/578,43.1%)及3M2DB1DL1(195/222,87.8%)。结论1.远舌根是下颌第一磨牙解剖变异中较常见的类型,女性发生率较高,双侧发生具有相关性。2.下颌第一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以近中单根(2-2型根管),远中单根(1-1型根管)和近中单根(2-2型根管),远中双根(远颊1-1型、远舌1-1型根管)为主。3.与Vertucci分类系统相比,Ahmed分类系统可以更准确、实用的描述牙根及根管的形态,可在临床及研究中推广应用。4.CBCT因其三维成像特点可有效的评估牙根及根管的形态。

胡晨晨[4](2020)在《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粘接与螺丝固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估无牙颌种植一段支持式固定义齿粘接及螺丝固位两种固位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8年6月就诊的全口或半口无牙牙合,选用Strauman骨水平种植体,钴铬支架及钴铬烤瓷修复体的患者共25例,总计植入165颗植体,28例半颌修复体。其中粘接固位组11例,共69枚植体;螺丝固位组17例,共96植体。随访1年或3年或5年,评估两种固位方式下的累计种植体存留率和累计修复体存留率、机械并发症、生物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25例患者共植入165颗植体,28副半颌修复体。其中粘接固位组11副,69枚植体;螺丝固位组17副,96枚植体。粘接组累计种植体存留率留率为100%,螺丝组为96.9%;两组累计修复体存留率均为100%;粘接组、螺丝组累计种植体周黏膜炎发生率为23.2%、29.2%,累计种植体周炎发生率为6.8%、7.3%;粘接组出现1例崩瓷(n=1/11)、未出现螺丝松动,螺丝组发生4例崩瓷(n=4/17)、1例螺丝松动,两组均未出现修复基台折断;两组边缘骨吸收量第1年差异无显着性(P>0.05),第3年、第5年螺丝组均高于粘接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改良出血指数(m SBI)第1年、第3年差异无显着性(P>0.05),第5年粘接组高于螺丝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粘接组满意度得分7.91±2.34,螺丝组得分为8.29±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合适适应症时,全口种植支持式的固定义齿修复中粘接固位修复和螺丝固位修复均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种植体累计存留率、临床修复体累计存留率和患者满意度。但传统钴铬合金支架螺丝固位方式机械、生物学并发症较高,必要时可选用CAD/CAM支架螺丝固位或CAD/CAM钛螺丝支架粘接冠混合修复方式,降低机械和生物并发症。选用粘接固位方式时必须关注剩余粘接剂的去除。

黎祺[5](2019)在《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和统计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为提高根管治疗水平提供解剖学支持,也为人类学家了解认识广府民系人群牙齿形态特征提供参考资料。材料与方法收集肇庆市口腔医院广府民系患者CBCT影像学资料,选择牙冠牙根发育完整、无牙体牙髓牙周病变、未经任何治疗的1220颗上颌第二恒磨牙和1279颗下颌第二恒磨牙为研究对象,通过德国Sirona公司生产的Galileos CBCT设备,观察和统计其牙根和根管形态,比较和分析各牙根和根管形态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检出率差异,以及双侧对称率情况。数据资料经过标准一致性检验和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220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四根型26颗(2.13%)、三根型709颗(58.12%)、双根型417颗(34.18%)、单根型68颗(5.57%),其中双根型中近远颊根融合型109颗(26.14%)、近颊根腭根融合型106颗(25.42%)、远颊根腭根融合型202颗(48.44%),各根型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根型各牙根和三根型的腭侧根和远颊根均为Ⅰ型(1-1)根管。三根型的近颊根主要为Ⅰ型(1-1)根管(78.84%),该型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老年人高于年轻人(P<0.05)。双根型3种融合根的根管形态差异显着(P<0.01)。单根型以Ⅷ型(3-3)根管最常见,占63.25%。牙根形态双侧对称率75.86%,根管形态双侧对称率73.64%,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9颗下颌第二恒磨牙中,三根型3颗(0.23%)、双根型731颗(57.16%)、C形根型420颗(32.84%)、锥形融合根型125颗(9.77%),其中双根型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高龄女性高于低龄女性(P<0.01);C形根型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低龄女性高于高龄女性(P<0.01)。双根型的近中根的根管形态主要为Ⅳ型(2-2)38.58%、Ⅱ型(2-1)28.73%和Ⅰ型(1-1)22.98%,远中根主要为Ⅰ型(1-1)根管(81.67%)。C形根管上1/3连续性较高,越往根尖方向移动则连续性越差,C形根管形态在根管口、根中部、根尖部有显着差异(P<0.01),同时随年龄增长C形根管同一水平面的连续性也越差,各部位的根管形态有年龄差异(P<0.05)。锥形融合根型的根管形态有C形根管型62.40%、多根管型20%、单根管型17.60%。牙根形态双侧对称率68.10%,根管形态双侧对称率62.93%,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高龄女性均高于低龄女性(P<0.05)。结论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复杂多样,与近10年的国内外47项同类研究的数据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也存在一定的形态特征和规律:1.上颌第二恒磨牙以三根型最多,近颊根的根管形态主要但不全部为单根管;下颌第二恒磨牙以双根型最多,近中根有多种根管形态,远中根主要但不全部为单根管;在上述牙根中女性明显较男性更偏向单根管。2.上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占39.75%,下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占42.61%,融合根检出率高于国内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各类融合根有多种根管形态且差异显着,总体上是单根管检出率较低,根管形态与牙根形态间无匹配规律。3.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检出率高达38.94%,C形牙根和C形根管多见于年轻女性,C形根管形态的连续性随根管水平面下移和年龄增长而降低。4.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双侧对称率低于上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和C形根管检出率越高,双侧对称率越低。

黎祺,黄少宏[6](2019)在《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和根管形态。方法收集广府民系患者723份CBCT影像学资料,共1 220颗上颌第二恒磨牙,观察其牙根和根管形态,比较和分析其形态特征和变异情况。结果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单根型68颗、双根型417颗、三根型709颗、四根型26颗,各根型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单根型以Ⅷ型(3-3)为主,占63.23%;双根型不同融合根的根管形态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三根型近颊根的根管形态以Ⅰ型(1-1)为主,占78.84%,Ⅰ型、Ⅳ型(2-2)根管分布情况在不同年龄组和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上颌第二恒磨牙双侧牙根形态对称性达75.86%,双侧牙根和根管形态对称性达73.64%。结论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特征与国内外其他地区人群有一定差异性。

李会旭[7](2019)在《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CBCT技术研究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解剖结构,分析牙根数目及类型、根管数目及类型、髓室高度、根管口间距离、MB2位置、牙根及根管对称性、四根牙形态及其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为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体解剖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放射科拍摄CBC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记录纳入研究对象的籍贯、姓名、性别、年龄,同时记录并分析研究以下内容:(1)牙位;(2)牙根数目及类型;(3)根管数目及类型;(4)髓室高度及根管口之间的距离;(5)MB2的位置;(6)牙根及根管的对称性,并分析以上研究内容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采用CBCT软件KaVo i-CAT Vision和影像处理软件KaVo Invivo 5观察牙根及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并测量记录研究指标,测量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7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主要牙根数目为3根,占67.12%,男性中占73.88%,女性中占61.64%;主要牙根形态为I型,占54.68%,男性中占59.70%,女性中占50.47%;主要的根管数目为3根管,占78.71%,男性中占80.22%,女性中占77.43%;颊根根管类型主要为I型,占68.83%;融合根的比例男性中占25.37%,女性中占30.72%;MB2的检出率男性中为13.06%,女性中为10.34%;MB2存在时,近颊根管主要的根管分型为Ⅱ型,占63.24%;髓室高度、MB-P、MB-DB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根管口间距离大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室高度在不同性别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MB2的位置相对MB较为恒定。牙根数目、牙根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形态的对称性在不同数目的牙根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复杂多变。3根3根管为主要的牙根及根管形式;女性牙根的融合趋势高于男性;年龄增长,根管口间距离及髓室高度逐渐减小,MB2检出率逐渐下降;男性根管口间距离大于女性;MB2的解剖位置相对MB较为恒定。CBCT加深了对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李雁[8](2019)在《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根管复杂变异的CBCT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用CBCT对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及根管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为其形态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1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18-69岁),共收入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各2002颗,进行数字三维重建,研究: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及根管变异;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MB2同时发生率及形态特征;上颌第二磨牙左右同名牙牙根及根管构型对称性;各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间距离关系等。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数目变异大,一根到四根均有检出,三根检出率最高(68.5%)。牙根主要变异表现为各种牙根融合。近中颊根及MB2根管构型复杂多样,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均有检出。近中颊根及MB2根管的弯曲度及弯曲率最高,远中颊根根管次之,腭根根管较平直。近中颊根根管及MB2近远中向的弯曲率及弯曲度分别为:82.8%,89.7%;22.9±9.7°,17.5±10.4°;颊舌向分别为:83.4%,83.2%;14.7±8.2°,14.2±9.7°。近中颊根根管、MB2、远中颊根根管、腭根根管之间在近远中向及颊舌向的弯曲度经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F=3.742,p<0.05)。近中颊根根管均向远中及腭侧弯曲,MB2均向远中及颊侧弯曲,远中颊根根管均向近中及腭侧弯曲。近中颊根根管、MB2、远中颊根根管弯曲部位多在根中1/3,腭根根管多在根中1/3和根尖1/3。上颌第二磨牙MB2发生率为25.9%,左右双侧同时存在MB2的发生率为72.1%。MB2根管口均位于近中颊根和腭根根管口的近中侧,距MB根管口3mm的范围内。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同时存在MB2的发生率为23.4%,其中两牙齿MB2根管构型相同的占87.8%。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及根管数目、形态具有较高的左右对称性。各牙根中,近中颊根与上颌窦底关系最为密切(F=11.001,p<0.05)。结论: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及根管变异程度大,变异类型多。根管弯曲度大且复杂多变,MB2发生率及根管构型变异大。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同时存在MB2及MB2根管构型相同的发生率高。上颌第二磨牙左右同名牙牙根及根管具有较高对称性。近中颊根与上颌窦底关系最为密切。

韦梦瑶,王晓丽,李雁,高雅[9](2018)在《上颌前磨牙根管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关系的锥形束CT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利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720例成人患者(1867岁)的锥形束CT扫描图像,按年龄分为5组:1828岁、2938岁、3948岁、4958岁及>58岁组,分析上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数、根管类型、两根管口间距离、根管弯曲度、根尖到上颌窦底距离、左右同名牙的对称性等及与年龄的关系。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双根管(89.72%),根管类型以Ⅳ型最常见(57.78%)。上颌第二前磨牙单根管发生率(53.06%)略高于双根管(46.94%),根管类型以I型(53.06%)为主。左右同名牙牙根及根管数目多为对称分布。上颌前磨牙单根、双根管检出率随年龄变化而变化,两根管口间距离与根管类型关系密切。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颊舌向弯曲的根管检出率分别为32.53%和21.50%,存在S形复杂弯曲根管。16.69%的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窦为关系密切型(d≤0.05mm)。结论:上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结构复杂,左右同名牙呈对称性。根管形态、结构和类型存在增龄性变化,根管弯曲情况复杂,牙根与上颌窦关系密切。

慈博雯[10](2017)在《应用锥形束CT对华南地区1877颗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了解牙根解剖和根管构型是牙髓治疗的关键。第一磨牙是口腔内最早萌出的恒牙,常因龋病大面积缺损、牙髓炎症和根尖周炎症等需要进行根管治疗,而成功的根管治疗包括适当的建立根管通路,化学机械制备和清除感染物质,然后进行根管三维充填,密封根管系统。由此可知,熟悉根管系统的解剖结构是极为重要的,根管构型的任何变异都应在根管治疗之前或期间确认。遗漏根管是导致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复杂,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MB2)的存在以及其根管细小、弯曲、变异程度大、定位困难等特点,均是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难点,容易导致根管治疗失败。与体外研究相比,采用锥形束CT(cone-bc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体内牙齿根管形态的方法更容易获得数据资料和进行分类研究。与临床上常用的X线根尖片、曲而体层摄影和医用用用CT相比,CBCT具有操作简便、放射剂量小、图像分辨率高和三维重建成像等优势;且能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并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同时显示,更适合口腔临床的需求,为临床提供第一手可靠的影像学资料。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分析华南地区人群第一磨牙的CBCT图像,统计双侧对称性;牙根数目和根管构型;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发现率;对存在远舌根的下颌第一磨牙进行远舌根管口的定位测量;观察年龄对根管形态的影响,以期对临床牙髓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材料与方法1.预先设计课题,并依据课题需求,自2014.01开始收集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口腔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正畸、牙体牙髓、牙种植的患者资料,截止至2015.12共获得累计500名患者(年龄为34.2± 12.8岁)的924颗下颌第一磨牙、588名患者(年龄为45.5± 15.4岁)的953颗上颌第一磨牙CBCT图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下列纳入标准:1.无根尖周病损;2.未进行过牙髓治疗及牙根切除术;3.根尖发育完好,无牙根吸收;4.扫描所得的CBCT图像清晰无伪影;5.祖籍为华南地区,汉族。2.同时由2名经过标准一致性检验合格的高年资牙体牙髓专科医生评价CBCT图像,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存在复杂根管解剖或相互咨询后不能获得共识的情况下,要求第三评估者(牙髓病专家)确认根管形态和内部解剖。3.对每位患者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牙位,是否存在对侧同名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管分型、远中根管分型,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存在时远舌根管口与远颊根管口之间的距离,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根管分型,根管钙化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24名存在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的患者中,76.2%根管构型完全对称。924颗下颌第一磨牙中,双根率为76.7%,三根率即远舌根发生率为23.3%;近中根最常见根管类型为Vertucci Ⅳ型,占71.97%,其次为Ⅱ型,占23.70%;远中根最常见根管类型为Ⅰ型,占49.35%,其次为ⅣV型占31.82%。存在远舌根时,远舌根管口与远颊根管口距离为2.94±0.27 mm。下颌第一磨牙根管钙化率与年龄有关,老年人钙化率高,中年人次之。2.365名双侧同时存在上颌第一磨牙的患者中,52.6%根管解剖结构完全对称。953颗上颌第一磨牙中,超过97%有3个独立的牙根,超过99%为三根管或四根管。MB2发现率为68.3%。当存在MB2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最常见的根管构型是Ⅳ型和Ⅱ型。不同年龄组上颌第一磨牙的MB2钙化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60岁以上年龄组MB2钙化率最高为25.5%。结论华南地区人群第一磨牙根管形态多样,变异性较大,下颌第一磨牙的远舌根与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均有较高的检出率;CBCT是观察根管形态的有效工具,可以为根管治疗提供辅助诊断。

二、双侧上颌第三磨牙双冠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侧上颌第三磨牙双冠1例(论文提纲范文)

(1)17例牙根发育完成的自体恒牙移植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部分病例展示
附录2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畸形根面沟解剖形态和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2)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引言
    1.1 年轻恒牙牙髓根尖周病的传统治疗方法
    1.2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概念和发展
    1.3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基本要素
2.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器械与材料
    2.3 操作方法
    2.4 临床和影像学的评价
3.结果
    3.1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治疗效果
    3.2 两种不同支架材料疗效的比较
4.讨论
    4.1 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4.2 轻度不良事件——牙冠变色的防治
    4.3 不同牙根发育分型的探讨以及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的组织学结构
    4.4 静脉采血与根尖引血构建支架材料后的疗效分析与比较
    4.5 不足与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年轻恒牙的牙髓血运重建术五例
    病例一
        参考文献
    病例二
        参考文献
    病例三
        参考文献
    病例四
        参考文献
    病例五
        参考文献
综述1 支架材料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短根畸形的分子机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3)两种分类系统应用于下颌第一磨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关于根管形态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
    1 根管形态分类系统
    2 C型根管分类系统
    3 特定牙齿分类及命名系统
    附图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粘接与螺丝固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效果评价
    2.4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累计种植体与修复体的存留率
    3.3 机械并发症
    3.4 生物并发症
        3.4.1 累计种植体周炎症率
        3.4.2 改良出血指数(mSBI)
        3.4.3 平均骨吸收量(BL)
    3.5 患者满意度调查
4.典型病例报告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螺丝和粘接固位方式的临床选择
    1.牙缺失后颌骨变化情况
    2.植体的三维位置与数目
    3.修复方式
    4.主要并发症
    参考文献

(5)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收集
        1.1.2 分类和指标
        1.1.3 仪器和方法
        1.1.4 数据统计
    1.2 结果
        1.2.1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
        1.2.2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1.2.3 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双侧对称率
    1.3 讨论
        1.3.1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
        1.3.2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1.3.3 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双侧对称率
第二章 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收集
        2.1.2 分类和指标
        2.1.3 仪器和方法
        2.1.4 数据统计
    2.2 结果
        2.2.1 下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
        2.2.2 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2.2.3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双侧对称率
        2.2.4 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双侧对称率的比较
    2.3 讨论
        2.3.1 下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
        2.3.2 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2.3.3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双侧对称率
        2.3.4 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双侧对称率的比较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收集
    1.2 仪器和方法
    1.3 指标和分类
        1.3.1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解剖形态分为5型
        1.3.2 根管形态按Vertucci法[4]分类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
    2.2 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形态
        2.2.1 单根型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2.2.2 双根型上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的根管形态
        2.2.3 三根型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2.3 牙根和根管形态双侧对称性分析
3 讨论
    3.1 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根形态
    3.2 三根型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形态
    3.3 双根型上颌第二恒磨牙3种融合根的根管形态
    3.4 单根型上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构型
    3.5 双侧对称性分析
    3.6 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融合和根管变异的原因

(7)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CBCT设备与扫描
    1.3 CBCT图像分析
    1.4 牙根数目的研究方法
    1.5 牙根形态的研究方法
    1.6 融合根形态的研究方法
    1.7 根管形态的研究方法
    1.8 增龄性的研究方法
        1.8.1 髓腔的增龄性研究
        1.8.2 MB2的增龄性研究
    1.9 对称性的研究方法
    1.10 四根牙形态的研究方法
    1.11 数据分析处理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纳入研究资料基本信息
    2.2 牙根及根管数目
    2.3 牙根形态
    2.4 融合根形态
    2.5 根管形态
    2.6 增龄性变化
        2.6.1 髓腔的增龄性变化
        2.6.2 MB2的增龄性变化
        2.6.2.1 MB2位置的增龄性变化
        2.6.2.2 MB2检出率及对称性
    2.7 双侧对称性研究
    2.8 四根牙形态
第三章 讨论
    3.1 牙根及根管数目
    3.2 牙根形态
    3.3 融合根形态
    3.4 根管分型
    3.5 增龄性改变
        3.5.1 髓腔的增龄性改变
        3.5.2 MB2的增龄性改变
    3.6 双侧对称性研究
    3.7 四根牙的发生率及形态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根管复杂变异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CBCT设备及图像处理软件
    2.3 研究方法
        2.3.1 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分类
        2.3.2 上颌第二磨牙各根管弯曲度测量
        2.3.3 上颌第二磨牙MB2 发生率、MB-MB2 根管口间距离及夹角∠DMP、∠DMB2 测定
        2.3.4 患者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MB2 同时存在的概率及形态、结构特征间相关性
        2.3.5 上颌第二磨牙左右同名牙牙根数目及根管构型的对称性
        2.3.6 上颌第二磨牙各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的关系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根管的数目、形态结构及变异
    3.2 上颌第二磨牙各根管的弯曲度、弯曲方向、弯曲部位及弯曲率
    3.3 上颌第二磨牙MB2 发生率、MB-MB2 根管口间距离及夹角∠DMP、∠DMB2
    3.4 患者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MB2 同时存在的概率及形态结构相关性
    3.5 上颌第二磨牙左右同名牙牙根数目及根管构型的对称性
    3.6 上颌第二磨牙各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间的距离关系
4 讨论
    4.1 上颌第二磨牙牙根与根管系统的变异
    4.2 上颌第二磨牙各根管的弯曲度、弯曲方向、弯曲部位及弯曲率
    4.3 上颌第二磨牙MB2 发生率、MB-MB2 根管口间距离及夹角∠DMP、∠DMB2
    4.4 患者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MB2同时存在的概率及结构特征间相关性
    4.5 上颌第二磨牙左右同名牙牙根数目及根管构型的对称性
    4.6 上颌第二磨牙各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间的距离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9)上颌前磨牙根管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关系的锥形束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1.2 CBCT影像获取
    1.3 测量项目
        1.3.1 牙根及根管形态牙根数目:
        1.3.2 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上颌前磨牙牙根、根管数目及根管类型
    2.2 上颌前磨牙左右同名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结构的对称性
    2.3 上颌前磨牙根管数目与年龄的关系
    2.4 上颌前磨牙两根管口间距及其与根管类型、年龄的关系
    2.5 上颌前磨牙根管弯曲度、弯曲半径、弯曲长度、弯曲部位及弯曲度与年龄的关系
    2.6 上颌前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
3 讨论
    3.1 上颌前磨牙根管数目、类型和左右同名牙的对称性
    3.2 上颌前磨牙根管形态与年龄变化的关系及两根管口间距与根管类型、年龄变化的关系
    3.3 上颌前磨牙根管弯曲度、弯曲半径、弯曲长度、弯曲部位及弯曲度与年龄的关系
    3.4 上颌前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

(10)应用锥形束CT对华南地区1877颗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应用锥形束CT对下颌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应用锥形束CT对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成果
致谢

四、双侧上颌第三磨牙双冠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17例牙根发育完成的自体恒牙移植的回顾性分析[D]. 张尽忠.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余梦佳. 浙江大学, 2020(02)
  • [3]两种分类系统应用于下颌第一磨牙的研究[D]. 连晓倩.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4]无牙颌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粘接与螺丝固位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晨晨.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D]. 黎祺.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6]岭南地区广府民系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J]. 黎祺,黄少宏. 口腔疾病防治, 2019(06)
  • [7]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D]. 李会旭. 青岛大学, 2019(02)
  • [8]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根管复杂变异的CBCT研究[D]. 李雁.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上颌前磨牙根管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关系的锥形束CT研究[J]. 韦梦瑶,王晓丽,李雁,高雅. 上海口腔医学, 2018(02)
  • [10]应用锥形束CT对华南地区1877颗第一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D]. 慈博雯.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双冠双上颌第三磨牙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