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摩尔定律”

质疑“摩尔定律”

一、质疑“摩尔定律”(论文文献综述)

沈丛[1](2021)在《台积电3nm工艺或遇瓶颈 先进工艺开发难题如何破?》文中研究表明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台积电最新3nm工艺陷入瓶颈,投产遭遇困难,可能无法如期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随着摩尔定律的不断延伸,芯片巨头们纷纷在先进工艺上“翻车”,英特尔从10nm开始频频遭遇“难产”,三星5nm芯片也被连续传出良品率低下的消息。而如今,芯片代工界的“风向?

王昊晟[2](2021)在《人工智能、赛博格与(后)人类主义 ——当代技术文化思潮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爆发,纳米、信息、生物和认知等技术的会聚使以人工智能、赛博格等为代表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得到跨越式的发展与演进,人机博弈、人机融合等概念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Alpha Go、自动驾驶、GPT-3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人工智能不断入侵并挑战原本专属于人类的领域;仿生手、脑部植入电极、“聪明药”——各类增强、改造技术让人类的赛博格化愈加深入。面对这样一轮智能科技的震动,史蒂芬·霍金、伊隆·马斯克、比尔·盖茨等科技意见领袖一再表达了担心与忧虑,许多从事科研工作的学者也多有附议。同时,在科技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传统人本主义所秉持的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观点被逐渐打破,“超人类”“后人类”等概念也相继复归于人们的视野中。我们对于时空、世界甚至我们自身的理解,都因为当前人类与技术的密切关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当我们在思考、畅想人类的未来时,我们不禁要再次追问“技术之于人类究竟何为”这一古老且根本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的两项工作是:1.对以人工智能、赛博格等为代表的当代技术的解析,既包括对它们的历史溯源、概念澄清、类型辨析,也包括对它们所带来的公众关切进行回应;2.对以人类中心主义、超人类主义、后人类主义等为代表的当代技术文化思潮的探讨,包括它们的整体谱系、彼此关联与具体内涵,辨析不同的技术文化思潮对人类与技术相关问题给出的解答。从整体上看,本文从对当代技术的阐述出发,进而深入到对当代技术文化思潮的讨论,最后复归于对当代技术的反思,遵循着一种“实践-理论-实践”的反身式认识过程。本文第一章以人机博弈的震动和人机融合的冲击为始,指明当代技术的代表——人工智能和赛博格。同时,本章对于全文的整体架构、研究重点等问题进行了总括式的概述。第二章的内容对人工智能和赛博格两大技术的历史、当下与未来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并重点关注了人工智能威胁论和赛博格演化的问题,尝试对其给予清晰的梳理与分析。第三章作为全文承上启下的关键章节,一方面,本章将描述由人工智能和赛博格技术所带来的后人类社会可能图景,并总结其中人类与技术的二元关系;另一方面,本章将完成从当代技术到当代技术文化思潮的视角转换,并对将技术视作人类发展的关键性甚至唯一性力量的当代技术文化思潮谱系I进行阐述。在第四章我们将立足于对“正题”谱系I的批评与反思,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反题”——当代技术文化思潮谱系II。第五章则是在对“正题”谱系I和“反题”谱系II扬弃基础上提出的“合题”——当代技术文化思潮谱系III:后人类主义。在完成对当代技术文化思潮谱系的探讨后,第六章我们将重回到当代技术,对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威胁论以及赛博格超越人类论给予理性的分析与回应。最后,在本文的结语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一次回顾性的总结,再次阐明各章节的论证、章节间的脉络及全文的主旨。在完成这项回顾性工作后,我们将从“人类世”这一概念出发,重新审视并展望人类与技术二元关系的未来可能。

王滢波[3](2020)在《数字经济:收益递增与非均衡》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学家应该放弃对于市场的完美幻想。市场是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并不完美。市场失灵不仅仅体现在科斯所谓的外部性上,它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总会造成严重的垄断和贫富差距,原因正在于市场是收益递增,而非收益递减的。政府的职能边界也不应仅仅限定在明晰产权上。收益递增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源。垄断和增长是同时出现的,没有垄断就没有超额利润,就没有资本积累,也就没有创新和发展。收益递减从来只是技术中性前提下的一种假设,而非现实。自由竞争从来就不存在,均衡更是水中镜花。传统的均衡经济学研究的是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即在技术水平不变和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条件下如何最大化产出,本质上是一种存量和静态经济范式。这两个约束条件才是导致收益递减的前提。但事实上,这两个约束条件都只是假设,并非事实。一方面技术进步在持续加速,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稀缺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限制越来越低。均衡经济学隐含的一个结论是经济的增长是有天花板的,一定会受到自然资源禀赋的限制。但事实上,如果我们将经济理解为信息处理系统,那么其增长可能是没有尽头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甚至我们未来可以再造原子,我们将面临一个没有增长极限的经济体系。这也就意味着均衡经济学的两个约束条件都不再成立。约束条件的变化也意味着收益递减并不成立,收益递增才是真实世界的规律。斯密其实已经观察到了收益递增和增长之间的关系,只是他没有理顺其中的逻辑关系。斯密指出,技术进步和分工会导致收益递增和垄断,他同时也指出,分工是效率的来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显然,收益递增、垄断和增长是同时出现的,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帮助斯密厘清其中的逻辑链条:即分工和技术进步导致垄断,垄断产生利润,利润促进创新,创新促进增长。这才是斯密分工理论背后的核心逻辑所在,其背后隐含的逻辑是市场并不完美。然而,对于市场的信仰使得斯密陷入了两难。他自己显然也没有意识到他这两个观点之间的矛盾所在。马歇尔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有意识地摒弃了斯密理论中和市场有效性相矛盾的分工和收益递增理论,但同时他也放弃了对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他完全忽视了技术进步与分工,建立了一套静止的没有增长的均衡理论。在马歇尔收益递减的均衡世界里,没有利润,没有分工,没有技术进步,没有垄断,也就没有创新和增长。自从马歇尔均衡理论建立以来,经济学家唯一的任务就是证明市场的有效性,因为市场能够自行解决一切问题,是最完美的资源配置手段。科斯提出了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但却指出错不在市场,而在于产权的不明晰。只要产权明晰,市场仍然可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凯恩斯事实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他认为市场并不会自发实现均衡,但是他仍然关注的是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避免因为预期变动导致生产的大起大落,而非核心的增长问题。直到杨小凯才重新延续了斯密有关分工的理论脉络,经济增长的问题才重新回到经济学家的视野。然而,遗憾的是,他虽然承认收益递增,但却不敢质疑均衡理论及其背后的自由主义思潮,他只看到了收益递增会导致垄断,却没有意识到分工导致的收益递增才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而是建立各种莫须有的约束因素,试图在马歇尔的均衡框架中来解释收益递增问题。市场从来不完美,自由主义也非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然而要承认这一点却需要极大的勇气。经济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经济增长表现为信息处理能力的上升。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最大的差别在于信息处理方式的不同,也就是人脑和电脑的差别,或者说是原子和比特的差别,具体而言,可总结为以下三点:发展速度从线性到指数,技术打破了自然资源对于增长的限制;资源从稀缺到冗余,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从分隔走向连接,外部性越来越高,边际收益越来越高。全球经济正在向数字经济迁移,数字经济的占比越来越高。传统经济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传统的GDP统计方式大大低估了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数字技术不仅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驱动力,而且正在成为比肩于劳动力和资本的新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动力,使得经济持续加速增长。收益递减成立的前提是技术外生以及实物资源不可再生所导致的不可再生性。最初的收益递减来自于对于农业的观察,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随着人力投资的增加,土地的产出一定是边际收益下降的。但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实物资源对于增长的限制,使得收益递减不再成立,具体而言可归为以下三个原因:1.技术打破了自然资源对于产能的限制;2.技术的边际成本趋近零;3.技术具有更强的外部性,边际收益为正。显然,经济中存在着两个相反的趋势,一个是不可再生的原子经济所导致的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一个是比特经济所导致的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当技术进步缓慢,收益严重依赖于土地等天然资源时,经济就会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例如传统的农业、建筑业、矿业,这正是马歇尔观察到的现象;相反,当技术进步突破了自然资源的局限,当土地等实物资源在整体收益中占比越来越低时,经济就会呈现出收益递增的趋势,例如数字经济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当下正在发生的现象。未来,如果技术进步发展到能够再造原子的程度,那么不可再生性也将不复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的因素就会完全消失,那也意味着经济发展不再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增长的空间将被完全打开,收益递增将越来越普遍。收益递增意味着不存在所谓最优的均衡状态,马歇尔均衡不再成立。由于技术不存在不可再生性,边际成本会持续下降,边际收益则会持续上升。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不复存在,最优产量和最优市场份额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均衡也不再存在。收益递增意味着赢者通吃,规模越大,价格越低。通过创新和技术的快速迭代建立不可逾越的竞争优势,并快速占领市场已经成为厂商唯一的竞争策略。打破这种循环的唯一途径是更高维度的创新。经济更多地呈现出创新-垄断-更高维度的创新-破坏性颠覆的动态迭代过程,而非静态的均衡过程。技术进步加速也大大降低了经济长期停滞的风险。收益递增意味着增长带来更多增长,技术进步和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增长呈现持续加速的态势。随着诸如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经济的周期性正在下降,经济长期停滞的风险大大下降。只有在经济停滞,技术进步缓慢的背景下,经济才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凯恩斯所谓的投资和储蓄的均衡,预期导致消费倾向的下降只适用于没有技术进步的“短期”。凯恩斯对此从不否认,正如其所说,“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的”,但是技术的加速进步已经将其认为的所谓“长期”变为了“短期”,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了对抗经济衰退的最重要工具,传统的货币和财政工具更像是在技术停滞状态下为了避免因预期波动导致经济衰退而打的强心针,虽然短期看似有效,但从来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来都是供给创造需求,而非相反。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收益递增意味着收入差距呈现“马太效应”,而非均衡经济学所谓的“涓流效应”。库兹涅兹所谓的人均收入倒U型曲线只是人类贫富差距扩大浪潮中一个美丽的意外。技术一方面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不平等,而且日甚一日。收益递增也意味着纯粹的自由竞争并不存在,先发优势至关重要。最初微弱的优势很快就会变成严重的路径依赖,后发国家要想完成对先发国家的超越,只能依靠更高维度的创新和产业政策。鉴于创新的不确定性,强力产业政策和幼稚产业保护可能是后发国家迫不得已的选择。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高速发展证明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国家之间争夺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贸易冲突和摩擦会持续加剧。技术进步导致收益递增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但是对于收益递增的研究仍处于萌芽期,面临着不少困难,具体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思维惯性。技术的加速发展只是最近几十年的现象,人们在心理上还处于传统思维的惯性作用下,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进步正在持续加速,收益递增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是仍然将技术视为经济增长的外部性因素,很多人对于技术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依然充满怀疑;2.机械物理学范式的束缚和数学方法上的困难。均衡经济学诞生的时期,牛顿物理学大行其道,将经济学发展成为像物理学一样的硬科学成为经济学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只有均衡系统才能实现精确性和可预测性,因此收益递减成为均衡经济学大厦最坚实的基础,而收益递增则面临数学方法上的困难。虽然很多经济学家都观察到了收益递增现象,但是收益递增会导致一个不可预测的复杂系统,无法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达,构造一个类似于收益递减理论的完美体系。收益递增使得经济系统更加类似于自然界的进化选择,具有不可预测性,也使得诸多经济学家望而生畏;3.自由主义信仰的约束。虽然有些经济学家承认收益递增,但却不敢推翻马歇尔的均衡范式,原因在于市场的有效性和被奉为圭臬的自由主义信仰息息相关。收益递增意味着不存在理论上的最优状态,哲学观上要突破自由主义的僵硬框架,追求建立更具弹性的社会和经济机制。绝对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将导致灾难。绝对的平等就是最大的不平等。绝对的自由主义会导致绝对的贫富差距,从而孕育出对于极度平均主义的渴望,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绝对的平均主义会导致绝对的贫困,触发绝对的自由主义,这正是计划经济崩溃的根源。对于完美状态的追求往往会走向反面。接受不完美才能长治久安。可行的目标是追求建立更具弹性的经济体制,使得资源能够根据需要在市场和政府中间更加灵活地进行调配。研究范式上应该突破机械物理论的束缚,打破单一的数学逻辑,寻求生物演化逻辑的支持,以复杂系统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经济。

杨亚婷[4](2020)在《目的论指导下的三篇人工智能主题文章翻译报告》文中提出人工智能(AI)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它开发用于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程序。本报告基于三篇人工智能主题文章的英译汉翻译实践。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及其与笔者的交流,此次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简洁易懂。鉴于此,笔者根据原文本特点以及具体翻译需求对费米尔的目的论加以应用,并采取了重组、删译等翻译方法来实现翻译目的。报告首先介绍了此次翻译实践的基本信息和翻译过程,分析了原文本的三大特点,接着阐述了目的论中目的至上的核心内涵、三大原则及指导意义,最后在目的论三原则下结合了相关翻译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此次翻译中,连贯原则可完全服务于目的原则,忠实原则与目的原则即有冲突又有共通之处。因此,本报告在案例分析部分首先讨论了目的原则与忠实原则发生冲突时应以目的优先,再阐释了如何利用忠实原则与目的原则的共通之处以及连贯原则来帮助实现翻译目的。本报告指出了目的论运用三步曲:立足目的,分析关系,求同舍异。即立足翻译目的,分析目的原则与其他两原则的关系,以及对与目的原则存在共性的加以利用、存在冲突的加以摒弃。基于此次翻译实践,报告还总结出了为实现目的论三原则可分别采取的翻译方法:重组和删译可运用于实现目的原则,分译和转换可运用于实现连贯原则,直译和增译可运用于实现忠实原则。此翻译报告可为费米尔的目的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案例和思考,为未来类似的翻译情景提供一定的借鉴。

秦北[5](2020)在《归心》文中认为叶明义飞机从纽约起飞的时候,叶明义还在想,也许北美的原住民真是从亚洲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地面的物体在舷窗里变小,化作线条和网格,还有不规则的色块。陆地的模样越来越像显微镜下他钻研了一辈子的半导体芯片。陆地与半导体本来也是同质的。岩石、沙砾里富含的硅元素,提纯,生长成单晶硅棒,再

李健[6](2017)在《访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制造、运营与销售事业部总裁STACY J.SMITH 英特尔谈工艺:坚守摩尔定律优势依旧明显》文中研究说明当一直处于半导体工艺领先地位的英特尔在量产晶圆方面被TSMC和Samsung超越之际,英特尔选择了在中国举办精尖制造日,本期高端访谈就由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制造、运营与销售事业部总裁STACY J.SMITH来带大家领略英特尔的工艺细节。

杨青峰[7](2017)在《起点与奇点:科技革命的奇迹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总是有一些人,他们就如同超人一般的英雄,在关键的时刻,引领人类走向光辉灿烂的新篇章。这些人独一无二的设想、独特的做事方式和创造的事物,就如同一场宇宙级的爆炸,只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唰"地一下,就能够点亮世界上大多数人前进的新方向。此轮科技革命的起点到奇点,注定有一些人成为引领人类未来的英雄,来带领我们从一个旧时代到达一个全新的时代。

逄健,刘佳[8](2015)在《摩尔定律发展述评》文中研究指明自从20世纪70年代摩尔定律提出以来,按照每18个月集成晶体管数量翻一番、成本降低一半的规律,芯片产业实现了飞速发展。而由于受到技术、经济、成本等方面的制约,以及社会应用相对不足的现实,摩尔定律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和挑战。因此,芯片制造商不能再一味死抱住定期芯片升级的摩尔定律不放,而应有计划地加大芯片社会应用的开发力度,适当拉长开发周期,并探索进入移动终端领域,避免被边缘化,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张洁[9](2015)在《为什么戈登·摩尔的伟大预言50年后仍未失效?》文中认为半个世纪前,一位名为戈登·摩尔的年轻工程师对他所在的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审视,对该行业在未来10年里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出了预测。在一篇长达4页,发表于《电子学》(Electronics)杂志上的论文中,摩尔大胆地预测了家用计算机、移动电话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他写道,集成芯片的不断发展是这一切奇迹发生的基础。他认为,集成芯片上能容纳的电子元件个数每年都能翻倍。容量加大的同时,集成芯片的价格也会越来越实惠,功能越来越强大,最终推动以上技术的实现。

右舍[10](2015)在《摩尔定律面临挑战 转战移动赋新内涵》文中研究说明今年是"摩尔定律"问世50周年,在过去50年里,这一定律对工业、社会和科技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几乎成功改变了全球的面貌。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内质疑摩尔定律是否失效及能否延续的声音不绝于耳。50年前,英特尔公司的前身"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电子学》(Electronic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出了着名的摩尔定律。该定律的主要内容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二、质疑“摩尔定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质疑“摩尔定律”(论文提纲范文)

(1)台积电3nm工艺或遇瓶颈 先进工艺开发难题如何破?(论文提纲范文)

受台积电3nm“难产”影响苹果新机或将转向4nm
先进工艺研发困难重重
难并不意味着无法前进

(2)人工智能、赛博格与(后)人类主义 ——当代技术文化思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人机博弈的震动与人机融合的冲击
    2 重点概念综述
    3 章节架构及内容概述
    4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面向未来的当代技术
    1 会聚技术——NBIC
    2 面向未来的当代技术I——人工智能
        2.1 人工智能的概念迷雾
        2.2 人工智能主流学派
        2.3 人工智能威胁论
    3 面向未来的当代技术II——赛博格
        3.1 神话与科幻中的赛博格
        3.2 演化中的赛博格
        3.3 赛博空间与赛博朋克
第三章 从当代技术到后人类社会
    1 当代技术所孕育的后人类社会可能图景
        1.1 万物互联:工业4.0社会
        1.2 钢铁之躯:赛博格社会
        1.3 机器之心:技术奇点社会
    2 后人类社会图景中人类与技术的二元关系
        2.1 技术乌托邦:人类控制技术
        2.2 技术二象邦:人类技术融合
        2.3 技术敌托邦:技术威胁人类
    3 当代技术文化思潮的谱系I——展望人与技术
        3.1 人类中心主义
        3.2 超人类主义
        3.3 技术奇点论
第四章 当代技术文化思潮的谱系Ⅱ——对谱系Ⅰ的批评与反思
    1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非人类中心主义
    2 对超人类主义的批评——生物保守主义
    3 对技术奇点论的批评——技术批判主义
第五章 当代技术文化思潮的谱系Ⅲ——走向后人类主义
    1 技术后人类主义
        1.1 赛博格后人类主义
        1.2 末世后人类主义
    2 批判性后人类主义
        2.1 对超人类主义的超越
        2.2 后人类主义与反人文主义
    3 后人类主义对两种文化的跨越
第六章 对面向未来技术的反思
    1 对人工智能威胁论的批判Ⅰ——基于对技术奇点论的驳斥
        1.1 计算速度与智能
        1.2 线性输出与收益递减
        1.3 递归自我改进系统的限制
        1.4 智能的局限性
    2 对人工智能威胁论的批判Ⅱ——基于心智演化层级及其起源
        2.1 潘克塞普的心智考古学
        2.2 自创生与规范性的起源
    3 对人工智能威胁论的批判Ⅲ——基于心智的生命观
        3.1 心智与生命
        3.2 生命与感受
        3.3 生命不是机器
    4 对赛博格的反思——3.0 的理想与1.0的现实
结语 从人类世出发
    1 全文总结
    2 从人类世出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数字经济:收益递增与非均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目的和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框架
        三、主要观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拓展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创新之处
        三、今后拓展研究方向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收益递减理论综述
    第二节 收益递增理论综述
    第三节 数字经济研究综述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从原子到比特–传统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差别
    第一节 数字经济的定义和范围
        一、经济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
        二、数字经济是基于比特的信息处理系统
    第二节 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别
        一、从线性到指数–技术进步持续加速
        二、从不可复制走向无限复制-边际成本趋向零
        三、从分隔走向连接-外部性导致的边际收益越来越高
    第三节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主流的经济形态
        一、全球经济正在向数字经济迁移
        二、传统的GDP统计方法大大低估了数字经济的贡献度
        三、企业大力投资于数字经济
        四、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比肩于劳动力和资本的新生产资料
第四章 收益递减还是收益递增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数字经济中收益递增成为普遍现象
    第三节 技术进步是收益递增的原因
        一、技术打破了自然资源对于产能的限制
        二、边际成本趋近零,边际收益递增
    第四节 收益递增始于何时
    第五节 收益递增是增长的源泉
第五章 均衡还是非均衡?
    第一节 收益递增意味着以马歇尔范式为代表的微观均衡不再成立
        一、技术进步加速使得马歇尔均衡不再成立
        二、收益递增导致数字经济呈现显着的非均衡性 -- “赢者通吃”
        三、更高维度的创新成为打破原有收益递增循环的唯一手段
    第二节 收益递增意味着长期停滞理论可能不再成立
        一、收益递增意味着增长持续加速
        二、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经济长期停滞的风险
    第三节 收益递增意味着强烈的马太效应而非涓流效应
    第四节 收益递增意味着完全的自由竞争从来不存在
        一、路径依赖意味着必须不遗余力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取得先发优势
        二、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只有依靠高维创新和改变规则才能打破既定的路径依赖
第六章 建立新的经济学范式已经刻不容缓
    第一节 当前收益递增理论研究面对的难题
        一、思维惯性
        二、机械物理学范式的束缚和数学上的困难
        三、自由主义哲学传统的束缚
    第二节 哲学观上要突破自由主义的僵硬框架,建立更具弹性的机制
    第三节 研究范式上要突破机械物理论的范式
    第四节 研究目标要从静态最优化转向动态非均衡增长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相关科研成果
后记

(4)目的论指导下的三篇人工智能主题文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2 In-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Source Text Analysis
    3.1 General Features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2 Features of the AI-themed Articles
        3.2.1 High Frequency of Scientific Terms
        3.2.2 Wide Use of Passive Voice
        3.2.3 Common Use of Long Sentences
Chapter Four Theoretical Basis
    4.1 Brief History of Skopos Theory
    4.2 Introduction to Vermeer’s Skopos Theory
        4.2.1 Skopos Rule
        4.2.2 Coherence Rule
        4.2.3 Fidelity Rule
    4.3 Feasibility of Skopos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 Five Case Study
    5.1 Priority of Skopos
        5.1.1 Reconstruction
        5.1.2 Deletion
    5.2 Translation under Coherence Rule
        5.2.1 Division
        5.2.2 Conversion
    5.3 Translation under Fidelity Rule
        5.3.1 Literal Translation
        5.3.2 Addition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Appendix A Source Text
Appendix B Target Text

(6)访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制造、运营与销售事业部总裁STACY J.SMITH 英特尔谈工艺:坚守摩尔定律优势依旧明显(论文提纲范文)

摩尔定律没有失效
10纳米工艺王者归来
重要的发布

(7)起点与奇点:科技革命的奇迹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 何处为起点?
2. 量变的法则
3. 质变终会发生
4. 融合与创造之力
5. 两个奇点时刻

(8)摩尔定律发展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摩尔定律的提出
2摩尔定律的发展与作用
    2.1摩尔定律推动了英特尔的发展
    2.2摩尔定律推动了电脑及互联网的发展
        2.2.1摩尔定律推动电脑性能提升
        2.2.2摩尔定律推动了个人电脑核心部件性能的提升
        2.2.3摩尔定律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2.3摩尔定律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
3摩尔定律的局限与问题
    3.1技术方面的制约
    3.2成本方面的制约
    3.3社会需求的不足导致芯片需求不足
4摩尔定律未来的发展
    4.1多种途径推广现有芯片的使用
    4.2多领域开发社会应用
    4.3适当拉长芯片开发周期
    4.4加大移动终端领域的研发
5结语

(9)为什么戈登·摩尔的伟大预言50年后仍未失效?(论文提纲范文)

摩尔定律1.0
摩尔定律2.0
摩尔定律3.0

(10)摩尔定律面临挑战 转战移动赋新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物理及经济性是严峻挑战
英特尔移动相对论创新重释摩尔定律
终结还是延续下一个摩尔定律在哪里?

四、质疑“摩尔定律”(论文参考文献)

  • [1]台积电3nm工艺或遇瓶颈 先进工艺开发难题如何破?[N]. 沈丛. 中国电子报, 2021
  • [2]人工智能、赛博格与(后)人类主义 ——当代技术文化思潮研究[D]. 王昊晟. 浙江大学, 2021(02)
  • [3]数字经济:收益递增与非均衡[D]. 王滢波.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11)
  • [4]目的论指导下的三篇人工智能主题文章翻译报告[D]. 杨亚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5]归心[J]. 秦北. 当代, 2020(02)
  • [6]访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制造、运营与销售事业部总裁STACY J.SMITH 英特尔谈工艺:坚守摩尔定律优势依旧明显[J]. 李健. 电子产品世界, 2017(10)
  • [7]起点与奇点:科技革命的奇迹之路[J]. 杨青峰. 科技中国, 2017(09)
  • [8]摩尔定律发展述评[J]. 逄健,刘佳.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5)
  • [9]为什么戈登·摩尔的伟大预言50年后仍未失效?[J]. 张洁. 世界科学, 2015(06)
  • [10]摩尔定律面临挑战 转战移动赋新内涵[J]. 右舍. 通信世界, 2015(14)

标签:;  ;  ;  ;  ;  

质疑“摩尔定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