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颗粒加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

聚乙烯醇颗粒加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

一、聚乙烯醇颗粒加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论文文献综述)

冯唐贵,李洪晓[1](2021)在《经皮穿刺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大咯血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大咯血行经皮穿刺动脉栓塞术(BA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BAE治疗,将明胶海绵颗粒及聚乙烯醇颗粒作为栓塞剂,开展为期1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行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均已止血,效果显着。单纯给予明胶海绵栓塞的5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咯血复发情况。60例患者中治愈4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针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疗效确切,且选用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剂作为栓塞材料效果显着。

韩瑞[2](2021)在《NBCA胶联合PVA颗粒与单纯PVA颗粒治疗大咯血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联合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与单纯PVA颗粒应用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62例行BAE治疗咯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86岁,平均57.11岁。62例肺部大咯血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平扫、支气管-肺动脉CTA等相关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症。根据栓塞材料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NBCA胶联合PVA颗粒栓塞动脉,共计28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单纯PVA颗粒栓塞动脉,共计34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咯血责任血管分布、血管直径,手术技术成功率,近期、中期、远期咯血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咯血患者责任血管分布、血管直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异常责任血管全部栓塞成功,成功率均为100%;评价两组患者BAE术后咯血控制率,其中观察组近期、中期、远期控制率分别为:100%、96.43%、96.43%,对照组近期、中期、远期控制率分别为:97.06%、94.18%、88.24%;两组对比:近期、中期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情况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两组介入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与PVA颗粒相比,NBCA胶联合PVA颗粒治疗肺部大咯血具有相同的技术成功率,并且可以降低咯血复发,进一步提高患者远期无咯血生存率。

刘丽萍[3](2021)在《BA-CTA与BAE在反复少量咯血患者中应用》文中指出咯血是临床常见症状。根据咯血量的多少,可分为痰中带血、少量咯血、中量咯血和大咯血,目前尚无明确统一标准。部分咯血病人起始仅出现少量咯血,多采用内科止血手段,但患者存在反复咯血、大咯血可能,甚至出现休克、死亡,因此我们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目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已成为大咯血的有效治疗手段,BAE关键在于找到引起咯血的责任血管,而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动脉造影(Bronchial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BA-CTA)对于咯血患者责任血管的定位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但是目前关于反复少量咯血患者行BAE治疗后疗效如何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寻反复少量咯血患者行BAE治疗后疗效以及BA-CTA对少量咯血患者责任血管定位作用。目的:探寻反复少量咯血患者行BAE治疗后疗效以及BA-CTA对少量咯血患者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反复少量咯血患者141例,其中介入组83例,介入组57例术前行BA-CTA检查,26例术前未行BA-CTA检查,对照组58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介入组技术及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术前行BA-CTA检查组BA-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血管检出情况,介入组造影及栓塞情况分析,术前行BA-CTA与未行BA-CTA检查的咯血复发率,比较两组1年内的咯血复发率、大咯血率及咯血复发率95%CI、RR值。结果:将术前行BA-CTA检查组BA-CTA与DSA检出血管数量作比较,P<0.001,获得BA-CTA的敏感度为96.7%,特异性为100%。介入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成功率为98.7%。介入组咯血复发率18.1%(95%CI,0.096-0.265),其中大咯血率为1.2%,对照组咯血复发率34.5%(95%CI,0.219-0.471),其中大咯血率为10.3%,采用χ2检验计算,P值分别为0.026、0.014,P<0.05说明两种咯血治疗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行BA-CTA检查组咯血复发率为12.3%,未行BA-CTA检查咯血复发率为30.8%,P=0.042,说明术前是否行BA-CTA检查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介入组咯血复发率相对对照组的RR值为0.420,说明介入治疗为再次咯血的保护因素。介入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仅有3例偶有胸痛,3例偶有背痛,1例排尿困难,经积极对症治疗均缓解。结论:1.术前行BA-CTA对反复少量咯血患者行BAE有一定指导意义,辨别支气管动脉、异位支气管动脉与非支气管动脉性体动脉,可降低漏栓发生率,提高栓塞成功率,降低咯血复发率。2.反复少量咯血患者行BAE止血效果明显,可降低咯血复发率,同时也降低了发生大咯血的风险,反复少量咯血患者也有必要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3.本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亟待更多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邵黎明,孙成建,徐锐,张伟,王彦华,赵晓龙[4](2021)在《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因急性大咯血于我院接受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中位年龄45.5(17~73)岁,支气管扩张10例、肺结核3例、肺癌2例、血管畸形1例、不明原因4例。其中10例为外院采用常规材料栓塞术后短期内(≤7 d)再次咯血。统计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分析相关并发症,并计算近期(<3个月)、中期(3~<12个月)及远期(≥12个月)复发率。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栓塞,术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技术成功率与临床成功率均达100.0%(20/2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5(3~42)个月,18例(90.0%)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7、15个月复发,均经内科治疗有效,未再接受血管内栓塞止血治疗。2例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4、10个月死于原发性肿瘤。近期复发率为5.0%(1/20),中期复发率为5.0%(1/20),远期复发率为5.6%(1/18)。结论采用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安全、有效。

江亭亭[5](2021)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术治疗肺部肿瘤咯血的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术BAE+NBSAE: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and non-bronchial systemic artery embolization)治疗肺部肿瘤咯血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肺部肿瘤咯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急诊监护病房收治59例肺部肿瘤伴咯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入选患者分为常规组(n=36)和介入组(n=23),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介入组患者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或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理指标、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临床缓解率、住院死亡率、生存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花费等,COX回归分析判断影响肺部肿瘤咯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肺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肿瘤的大小,有无空洞,抗肿瘤的治疗方法,住院24小时咯血量,血液动力学状况、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气管插管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缓解率:介入组95.7%VS常规组88.9%;住院死亡率:介入组4.3%VS常规组11.1%,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六个月病死率:介入组39.1%VS常规组66.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5);两组住院天数(P=0.216)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住院花费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存在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64天,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介入组202天VS常规组139天;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7天,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介入组200天VS常规组119天;两组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高(P=0.000)、未行BAE或NBSAE术(P=0.001)、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2g/L)(P=0.002),肿瘤Ⅳ期(P=0.007)是肺部肿瘤咯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肺部肿瘤咯血患者给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或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术联合内科保守治疗是控制患者咯血、延长生存时间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值得应用和推广。

曾雁伟[6](2020)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5。外科根治性切除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而大多数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目前,针对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和化疗。由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以及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等因素,放化疗的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18%。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提高和材料的改进、创新,介入放射学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经动脉栓塞或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成熟的常规介入治疗技术,其优势在于通过肿瘤供血动脉直接注入化疗药物,以达到局部药物高浓度以及阻断肿瘤供血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rug-eluting beads-TACE,DEB-TACE)是加载化疗药物的载药微球在肿瘤局部起到了缓慢稳定释放化疗药物以及阻断肿瘤血供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目前只有日本学者Kennoki报道了 2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案例,取得了显着的短期疗效。但目前缺乏大宗临床数据证实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本课题目的是评估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本中心收治的33例晚期肺癌,每位患者均采用BAI联合DEB-TACE的治疗方案。根据肺癌的病理类型、体表面积、年龄、体质等个体化选择化疗药物和剂量。灌注化疗药物:非小细胞肺癌为顺铂50-70mg和雷替曲赛4mg;小细胞肺癌为顺铂50-70mg和依托泊苷100mg。非小细胞肺癌选择吡柔比星(THP)60mg、小细胞肺癌选择伊利替康80mg,加载于载药微球(CalliSpheres,江苏恒瑞医药公司)(直径300-500um)。透视下寻找到肿瘤供养动脉,根据肿瘤供血动脉的数目以及染色程度合理分配灌注化疗药物的剂量。灌注后经导管或微导管缓慢推注载药微球,栓塞至肿瘤染色基本消失。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国际常见不良反应标准(CTCAEv3.0)进行分级)。术后30天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根据实体肿瘤评价标准1.1版本(RECIST1.1)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通过住院复查或电话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生存期、死亡日期以及原因,随访截止至患者死亡或至最后随访日期2020年3月15日。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寻找到肿瘤供血动脉,行BAI及DEB-TACE 1-2个周期。术后临床评价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2例,病灶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3例。术后总疾病控制率(DCR)为90.9%,总客观有效率(ORR)为72.7%。11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咯血,而术后未再出现咯血,14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2例置入气管支架,12例术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中位总生存期为11.2个月(95%CI 7.9-14.5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染色程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R(95%CI),0.398(0.226-0.702))。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咯血、呼吸困难等晚期肺癌合并症有着确切的疗效,这是一种新颖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晚期肺癌治疗手段。

聂纯[7](2020)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后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作为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D-二聚体是凝血和纤溶系统的两个常用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大咯血患者行BAE治疗前后的FIB及D-二聚体的浓度进行检测,探讨二者是否可用来评价大咯血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及术后再咯血的风险,能否为防控术后再咯血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大咯血患者203例,年龄在45-8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行BAE治疗。根据患者行BAE后24h的止血效果分为4个疗效组,分别为优效组(57例)、良效组(56例)、中效组(51例)和差效组(39例)。对患者手术前0.5h和手术后24h的FIB及D-二聚体浓度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物质在手术前后浓度的变化。同时将患者按咯血原因(肺结核组、支气管扩张组、血管畸形组和肺部肿瘤组)分组后再分别按优效、良效、中效和差效4个疗效组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患者手术前后FIB及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对于优效组患者在术后1天、2天、3天、4天和5天的FIB及D-二聚体浓度进行连续测定和比较。同时对优效组患者在BAE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手术疗效组进行分析,患者术前的FIB浓度与手术疗效有显着关系,手术效果越好的组FIB浓度越高。4组患者手术后的FIB浓度与术前相比都有所升高,且优效组的FIB浓度显着高于差效组(P<0.05)。4组患者手术后24h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术前,且术后24h的D-二聚体浓度与手术效果呈正相关,优效组与中效组、差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咯血病因组进行分析,同一病因组在手术后FIB和D-二聚体浓度较术前都有所升高,4个病因组之间的FIB浓度和D-二聚体浓度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03例患者在行BAE后24h止血的总有效率为80.79%。4种大咯血的病因组中,血管畸形组的止血效果最好,肺部肿瘤组的止血效果最不理想。对优效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第3天、第4天和第5天的FIB及D-二聚体浓度进行检测。D-二聚体在手术后的4天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在手术后第4天达到最高,第5天浓度有所下降。FIB浓度在术后的5天变化不明显。BAE术后不良的反应率为11.6%(5/43)。6个月内复发率为16.3%(7/43),其中肺癌患者占比为71.4%(5/7)。结论:FIB及D-二聚体浓度与手术疗效有显着关系,可以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指标。D-二聚体在手术后的浓度变化可以提示血栓的形成,对于手术效果的评价具有指示意义。

宣志明[8](2020)在《弹簧圈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颗粒栓塞后加用弹簧圈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2月-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大咯血患者63例,以术中栓塞的127支靶血管为研究对象,根据颗粒栓塞后是否使用微弹簧圈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3支血管单用GS颗粒+PVA颗粒,B组84支血管使用GS颗粒+PVA颗粒栓塞后联合弹簧圈栓塞主干,对近期(3个月内)及中远期(3-15个月)复发情况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种栓塞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近期随访中,2例患者出现再次咯血,均为术后3天复发,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2例患者各有1支原位血管再通,为单纯GS颗粒+PVA颗粒栓塞;在中远期随访中,2例患者咯血复发,其中1例发生在术后126天,另1例在术后445天,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2例患者各有1支原位血管再通,为GS颗粒+PVA颗粒联合微弹簧圈栓塞。A、B两组原位血管再通率在近期及中远期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BAE是治疗大咯血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利用GS颗粒的粘附性及PVA的不可降解性可以优势互补,组成一种更加有效的混合栓塞剂。2、在使用GS颗粒和PVA颗粒混合栓塞剂行靶血管的末梢栓塞后,再用微弹簧圈行主干栓塞是没有必要的。微弹簧圈并没有降低靶血管的再通率,反而给复发患者二次栓塞带来不便,影响再次栓塞的超选水平,并且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王保贵[9](2020)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疗效及咯血复发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疗效,并对咯血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53例,对所有患者施行SAE术。记录手术情况、术后止血率、相关并发症及责任血管数量、来源和造影表现。分别采用Kaplan-Meier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介入术后止血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SAE,共栓塞136支咯血责任动脉,每例1~5支,其中1支7例、2支19例、3支18例、4支8例、5支1例。在136支病变血管中,92支(67.6%)为支气管动脉(BA),44支(32.4%)为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NBSA),前者具体包括左BA 30支(22.1%)、右BA 45支(33.1%)、左右共干BA 17支(12.5%),后者具体包括肋间动脉27支(19.9%)、胸廓内动脉12支(8.8%)、甲颈干动脉2支(1.5%)、膈动脉2支(1.5%)、胸外侧动脉1支(0.7%)。责任血管直接征象为对比剂溢出,间接征象为动脉主干增粗迂曲、BA-肺循环分流及远端小血管增多、扩张、紊乱。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5例,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28例。51例栓塞后即刻止血,止血率为96.2%(51/53),2例咯血减少(责任血管数量分别为3支和4支,均为重度支气管扩张)。无患者出现截瘫等严重并发症,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对成功止血的51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随访期间共有11例患者咯血复发,复发率21.6%(11/51),其中6例患者再次接受SAE治疗,截至随访终点均未出现咯血复发。全组患者半年、1年和2年一期累积止血率分别为98.0%、96.1%和81.8%,二期累积止血率分别为98.0%、98.0%和93.9%。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的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血管数量、支气管扩张分级和栓塞剂材料患者的止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血管数量、支气管扩张分级和栓塞剂材料是介入术后止血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AE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好的中远期止血率。NBSA是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重要来源,其彻底栓塞有助于保证疗效和减少复发。病变血管数量、支气管扩张分级和栓塞剂材料是介入术后止血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龚德盼[10](2020)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咯血复发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进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术前未进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即刻止血率、责任血管检出率、无咯血生存率以及咯血复发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咯血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因咯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67名接受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咯血患者,纳入患者随访1年后,分析两组患者即刻止血率、责任血管检出率、无咯血生存率以及咯血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两组咯血患者总体即刻止血率为85.07%(57/67),MSCTA组88.57%(31/35),对照组81.25%(26/32),两组患者即刻止血率对比无差异(X2=0.706,P=0.401);2.MSCTA组比对照组可以检出更多责任血管数(1423.5vs854.50[秩次和],P=0.003),且MSCTA更有利于DSA下检出非支气管动脉系统血管(1372.0vs906.00[秩次和],P=0.018)。3.MSCTA组7天无咯血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8/35]vs53.1%[17/32],p=0.011);4.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MSCTA检查是患者咯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MSCTA组优于对照组3.5倍(OR为3.529,95%可信区间为1.198-10.401,p=0.022);结论:1.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即刻止血率无明显影响;2.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检出咯血责任血管且有助于发现非支气管动脉系统责任血管;3.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提高咯血患者7天无咯血生存率;4.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能是咯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推荐为咯血患者常规行胸部MSCTA检查。

二、聚乙烯醇颗粒加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乙烯醇颗粒加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穿刺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大咯血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疗
2 结果
3 讨论

(2)NBCA胶联合PVA颗粒与单纯PVA颗粒治疗大咯血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1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粘合机制
    2.2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在全身血管中的应用
        2.2.1 动静脉畸形
        2.2.2 咯血
        2.2.3 消化道出血
        2.2.3.1 上消化道出血
        2.2.3.2 下消化道出血
        2.2.4 动脉瘤
        2.2.5 下肢静脉曲张
        2.2.6 恶性肿瘤
        2.2.7 妇科出血
        2.2.8 其他
    2.3 小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及入组标准
    3.2 仪器与材料
    3.3 方法
        3.3.1 术前准备
        3.3.2 手术过程
        3.3.3 术后护理
    3.4 疗效评价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4.2 患者咯血责任血管基本情况及技术成功率
    4.3 咯血控制情况
    4.4 并发症评价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BA-CTA与BAE在反复少量咯血患者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支气管动脉 CTA 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咯血患者中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临床疗效评价
2 结 果
    2.1 血管内栓塞技术成功率
    2.2 临床疗效与随访
3 讨 论

(5)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术治疗肺部肿瘤咯血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部肿瘤患者咯血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后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咯血
        1.1.2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1.1.3 纤维蛋白原
        1.1.4 D-二聚体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以及方法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材料
    2.2 方法
        2.2.1 分组情况
        2.2.2 处理方法
        2.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4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研究对象的手术疗效统计
        2.3.2 手术前0.5h与手术后24h的 FIB浓度比较
        2.3.3 手术前0.5h与手术后24h的 D-二聚体浓度比较
        2.3.4 术后5 天连续监测的变化结果
        2.3.5 优效组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2.4 讨论
第3章 结论
    3.1 研究结论
        3.1.1 不同病因组BAE手术效果比较
        3.1.2 手术前后的FIB浓度比较
        3.1.3 手术前后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
        3.1.4 手术后连续监测FIB和 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
        3.1.5 优效组的不良反应与复发率
    3.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3.3 应用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英语缩略语名词对照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弹簧圈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患者一般情况
    1.2 手术材料
    1.3 手术方法
    1.4 评价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咯血的介入治疗及疗效
    3.2 栓塞剂的选择
4 小结
5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咯血中的临床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疗效及咯血复发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2.2 所需设备、药品和器材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与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情况
    3.2 随访结果
    3.3 介入术后止血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 介入术后止血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BA栓塞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2 不同栓塞剂材料的疗效差异
    4.3 责任血管的多样性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4.4 咯血介入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4.5 总结、不足和展望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综述 咯血的诊疗现状和新进展
    参考文献

(10)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咯血复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概念及机制
    2.1 咯血概念
    2.2 咯血机制
    2.3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4-
3.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及临床资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临床资料收集
    3.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
    3.3 支气管动脉栓塞技术
    3.4 统计学方法
4.结果
    4.1 基线特征比较
    4.2 责任血管
    4.3 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咯血复发影响因素
    4.4 即刻止血率及无咯血生存率Kaplan Meier估计曲线
    4.5 病例介绍
5.讨论
6.局限性
7.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索引
后记

四、聚乙烯醇颗粒加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穿刺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大咯血的疗效分析[J]. 冯唐贵,李洪晓. 当代医学, 2021(17)
  • [2]NBCA胶联合PVA颗粒与单纯PVA颗粒治疗大咯血的对比分析[D]. 韩瑞. 吉林大学, 2021(01)
  • [3]BA-CTA与BAE在反复少量咯血患者中应用[D]. 刘丽萍.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4]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效果[J]. 邵黎明,孙成建,徐锐,张伟,王彦华,赵晓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1(03)
  • [5]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栓塞术治疗肺部肿瘤咯血的疗效评价[D]. 江亭亭.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D]. 曾雁伟. 郑州大学, 2020(02)
  • [7]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后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D]. 聂纯. 江汉大学, 2020(08)
  • [8]弹簧圈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 宣志明.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疗效及咯血复发相关因素分析[D]. 王保贵.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咯血复发的研究[D]. 龚德盼.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聚乙烯醇颗粒加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