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江苏省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一、江苏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2)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中认为苏政办发[2021]8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9月28日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江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2021)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认为苏政办发[2021]5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8月24日江苏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诸河下游,滨江临海,地势低平,气候多变,洪涝灾害易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同时也面临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情况。

彭德荣[3](2021)在《江苏太湖“命令-控制”型水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通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相对较快,但是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则相对滞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影响当前中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疾。面对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伴随着的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一直在较长的时期内采取“命令-控制”型的环境规制政策进行治理。在运动型指令式的治理措施下,环境破坏基本得到有效的遏制,生态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但是在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下,经济增速、产业结构与人口就业都难免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载体——微观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在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协同发展愿景下,探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依据环境规制工具选择——环境规制理论假说——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脉络,梳理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文献。其次对江苏太湖水环境治理进行简单的介绍。最后从理论层面对环境规制影响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简要的机理分析与异质性分析。在实证层面,基于2008年江苏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准实验,利用2002—2015年江苏省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OP法和LP法测算出微观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行政式的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深入地验证了指令式的环境规制对微观企业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具有一定持续性,影响强度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2)这种负向效应在企业所处行业、企业规模与企业产权性质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具体体现为高污染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更为明显,而大型企业与国有企业受规制政策的冲击相对较小;(3)“命令-控制”型的规制政策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有所提升,而且恶化了企业在信贷市场面临的融资约束状况,同时弱化了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削弱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严格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在“命令-控制”型的环境规制政策下,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双赢”局面。因此,从加大政策实施的灵活性,辅以税收、补贴等手段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激励,引入市场化的规制手段,逐步探索并推进污水排放交易制度的建立,强化培养社会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为中国环境治理的帕累托改进提供可能的政策建议。

朱永青,崔云霞,夏梦茹,李伟迪,徐璐,曹炜琦,王国祥[4](2020)在《平原河网农业复合污染区清洁小流域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太湖流域农业复合污染及治理现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和清洁生产等相关理论,将平原河网农业复合污染区清洁小流域理解为: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将面源污染全过程防治的环保策略应用到农村生产、生活和生境中,实行水林田草塘村统一综合治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最终达到小流域水体水质满足水功能区目标要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把清洁小流域建设内容分为村镇清洁生活区、农业清洁生产区、河塘清洁生境区、长效管理机制4个方面,以"控源截污—资源利用—生态修复—管理机制—工程管护"为治理与管理思路配置了建设措施体系;从清洁生活、清洁生产、清洁生境、长效管理四大方面提出共23项指标的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将清洁小流域分为很清洁、清洁、一般、不清洁4个等级并制定了分级标准。以期为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农业复合污染区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王娜娜[5](2020)在《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农业环境政策设计及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上,许多国家正在尝试创新的农业环境政策(Agri-environmental policy,AEP)来管理和控制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AEP的实施通过农业环境计划(Agri-environmental schemes,AES)与农户签订保护合同,来激励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Agri-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ATEs),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景观及生物栖息地。在发达国家相对于规模户而言,小农户的绿色义务往往会得到豁免,而国际上也缺乏对小农户的研究。但中国小农户占到农业从业主体的98%以上,他们应是AES推广的主体所在。本文利用离散选择实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DCE)将ATEs及补贴额度整合设计在AES中,探索小农户选择偏好、影响因素及受偿意愿。数据来自宁夏引黄灌区、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及江苏省太湖流域的332位农户,共计1384个样本。分区域及整体来研究农户AES参与及AETs选择行为。混合logit模型(Mixed logit model,MXL)给出了农户整体偏好及偏好强度,并揭示了农户选择异质性的存在。潜在类别模型(Latent class model,LCM)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偏好异质性存在前提下各类别农户对AETs选择行为。部分核心结果简要总结如下:1.南方受访者按照对AETs的选择偏好被分为两类:“环境保护型”和“利益驱动型”。AETs是否容易获得并实施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是该区域农户关心的点。该区域“环境保护型”农户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其参与应被视为AES“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2.北方受访者按照对AETs的选择偏好也被分为两类:“劳动节约型”和“时间节约型”。北方农户持有耕地面积及平均田块面积远远大于南方,如果实施AETs必然要投入更多劳动力和时间,这可能是主导这一分类的重要原因。3.全国整体来看农民对AETs的偏好有明显的异质性,农户被分为三类:“先锋采纳型”、“高抗采纳型”和“积极采纳型”。其中,第一类和第三类农户的参与率基本持平且较高,而且补贴额度越高参与率越高。第二类农户参与率远远低于另外两类,而且这类农户没有偏好的技术和货币补偿要求。4.农户的异质性偏好在AES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户技术偏好及WTA的变化不仅取决于AETs种类,还取决于农户所属的类别。在研究基础上,打破以往低效的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本文给出了符合农户诉求及偏好的、灵活的、高效的AES推行方案。总之,本文所开展的AES方案创设研究,是一次促进AETs的采纳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探索,是农业补贴政策以激励与约束并举形式推广的最初尝试。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为设计适用于我国最广泛小农户的、高效的AEP提供了最初的依据。

王彤[6](2020)在《环境协同治理中的协同困境及其突破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并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当作发展战略,这说明环境治理以及绿色发展的理念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而提高公共环境服务的供给质量、促进公共环境的不断优化就需要各治理主体积极主动地协同合作。无论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还是大力支持的政策背景都对中国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而聚焦到环境治理这一研究角度上,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方案,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不同治理主体的治理作用,并注重发挥各治理主体间的协同效用,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良好互动才是环境治理模式转变的新趋势。因此本文将聚焦环境领域的协同治理,探讨我国在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理想的协同治理框架,以及协同存在的困境和优化路径。目前,我国的环境治理已经初步形成了协同格局,环境治理服务也已经不再是由政府单一主体供给,而是由私营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协作提供。从国内外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践来看,不论是多元主体之间的协调,还是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和推进上都存在诸如协同主体中的社会组织对政府依赖性过强、环境服务协同供给趋于碎片化、多个供给主体参与协同治理过程无序化、信息公开共享制度透明度不足等多种问题。因此本文致力于通过案例的探讨和对比分析梳理国内外不同情境下的环境协同治理所得到的协同治理经验以及所存在的协同困境。本文选取了环境协同治理经验丰富的美国加州水电大坝治理案例作为参考,再以江苏省太湖流域的环境协同治理实践为案例进行我国环境协同治理问题的研究。在案例的对比研究中,本文总结并归纳出了并分析了在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形成的诸如传统全能政府模式根深蒂固、部分主体协同能力不足、治理主体间利益冲突影响协同合作等困境的原因并在案例实践中寻找协同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经验。在这两个方面的指引下本文尝试构建了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框架,并在框架的引领下,寻找优化环境协同治理的具体路径,提出了诸如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协同能力、加强弱势主体治理能力、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健全协同合作规范、分阶段制定协同治理评估机制等建议以期优化我国的环境协同治理机制。

陈忠[7](2020)在《漕桥河水环境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太湖流域水质日趋恶化,加剧了太湖富营养化程度。漕桥河作为太湖西部主要入湖河道之一,位于宜兴市东北部,西起滆湖,途径徐家荡,在上游与武宜运河交汇于宜兴闸口处,在下游宜兴分水处又与太滆运河相交,最后经百渎港汇入太湖,是宜兴市北部连接滆湖和太湖的重要引排通道。本研究对漕桥河的水环境概况、经济社会概况、两岸土地利用现状、河道功能状况、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现状、水生态现状等漕桥河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基本摸清了漕桥河河道周边的水环境情况。通过对主要考核断面水质情况、沿程水质变化、支浜水质情况的分析,全方位了解漕桥河水系的水质情况。从而看出了水质历年来有好转趋势,但与上级下一步的考核要求仍有差距。进一步系统地总结了漕桥河流域的主要存在问题。特别是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负荷较大,畜禽养殖、围网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急需治理,支浜污染问题严重、水质亟待改善,上游来水及支浜汇水直接导致河道水质变差,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艰巨,要进一步注重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依据水质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治理措施与对策,对5个控制单元分别提出整治任务,也对水质改善提出重点工程,旨在达到水环境改善、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的目的。本论文通过漕桥河水环境的调查和评估,基于河道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对漕桥河河道整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寻找出漕桥河目前的存在问题,就漕桥河的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改善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为政府和领导决策提供有参考借鉴意义的调查分析报告,以提升漕桥河入湖水质为根本,进一步改善太湖湖体水质。

张玲瑜[8](2019)在《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文中提出血吸虫病是我国最严重的地方病之一,其危害性极大,被称为“危害六生”,即危害生产、生活、生命、生长、生育、生趣。新中国成立前,受血吸虫肆虐严重的地方,常常出现村毁人亡、田地荒芜的残破景象,给城乡民众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一直以来,长江流域都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灾区,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特别是太湖流域、江苏吴县到浙江嘉兴一带的地区灾害最为突出。位于该区域中心地带的昆山县更是全国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面积最广、患者最多的县,甚至位列全国十大血吸虫流行最严重县之首。本文试图从昆山所藏的血防资料入手,对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展开分析,以期对卫生的现代化有所讨论。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血吸虫病在昆山的流行状况,包括流行程度、流行原因以及危害,为第二章的防治工作作原因和原理上的解释。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内容,具体讨论昆山在中央与地方的领导下如何开展血防工作,分析血防组织的建立过程,血防宣传与动员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消灭钉螺、粪水管理、查病治病与耕牛防治的具体情况。第三章讨论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的绩效与经验,具体分析血防宣传、灭螺、治疗、粪水管理以及巡回合作防治等血防措施对昆山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破除迷信、麻痹思想、改善环境卫生、民众体质的增强与改进社会关系。并且,昆山作为全国较早开展血防的地区,其取得的经验对于全国的血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语部分是通过对昆山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探讨,思考中国疾病防治与卫生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其经验对全国的血防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仍与全面消灭血吸虫病及实现昆山卫生现代化的目标存在一定距离。

贺菊花[9](2018)在《“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治理的地方政府协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污染呈现流域性蔓延态势,大多数城市群、经济带或产业集聚区因不合理利用外资与承载产业转移而正在充当某些发达工业国的“水污染避难所”,并日益演变为“污染群”、“污染带”。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十条”,“河长制”也明确提出“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现联防联控”,以解决复杂水问题与完善水治理体系。地方政府协同机制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必然选择。本文在界定与解读长三角城市群、府际协同治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探讨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梳理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治理历程,市场机制及政府科层机制的治理局限性,以太湖作为典型案例,回顾太湖水环境治理危机及“河长制”探索性实践,并在总结归纳莱茵河、泰晤士河、田纳西河流域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对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借鉴价值,提出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机制设计,如何对水环境协同治理中地方政府职责进行合理界定,并进行合理的政策工具选取,结合“河长制”等新政提出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具体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研究将地方政府间关系简单化或线性化,对其深层诱因解析较少,对于地方政府协同机制如何构建研究不够深入,未能与“河长制”等新政紧密结合;环境治理需要建立跨地域、跨流域、跨部门的协同机制,长三角城市群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经历理念达成、协议签署、治理协议落实、协同机制架构等阶段,仍难摆脱“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太湖流域在控源截污控制外源污染、打捞清淤减少内源污染、调水引流,增加环境容量进行诸多实践,水污染治理收费的“太湖模式”,环境治理的“多元协同”、从工程治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纵向协力与横向网络相结合、开发性金融与绿色金融政策并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建设有偿排污权交易机制、实行城市群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跨界水环境治理互动机制、建立公众参与治理及举报机制、加快建设应急预警及处罚机制、构建有效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等政策建议。

朱鹏飞[10](2017)在《基于排污权交易的环境管理及区域利益协调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环保方面的政策措施,如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70年代以后,排污权交易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政策手段。从Dales首先提出排污权概念以来,各国的学者从排污权交易原理、交易制度与市场、初始分配与定价、交易成本与收益、厂商行为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上,美国、日本、欧盟和发展中国家(如智利)的排污权交易各有特色,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显示了排污权交易巨大的前景和生机,并形成了总量控制型与信用型两种方式并存的排污权交易体系。排污权交易建立在一系列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理论基础之上,如产权理论、物质不平衡理论、外部不经济理论、公有地悲剧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环境权理论等,这些理论进一步推动了排污权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排污权进入中国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发展尤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加迫切需要控制污染的排放。论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排污权交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总量控制、交易制度体系构建、初始分配和定价、运作问题(监管及激励)等,提出排污权在我国发展、实践的重点,并将其应用到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践中,如排污权的初始定价、核算与计量、各地排污权控制的模式及优缺点等。环境的保护不是独立的,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密切相关。论文在运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实践经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污染排放、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取得平衡的政策建议。污染不是局部的问题,具有全局性和流动性。如何将排污权交易运用在环境管理与区域协调之间取得平衡,是为本文的最终落脚点。文章层层递进,第一步从单个主体的角度分析影响排污权交易的因素及解决办法;第二步从环境、经济发展与能源使用的3Es角度分析构建排污权交易的利益协调;第三步从区域利益协调角度分析构建排污权交易机制。从结构上看,文章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思路与方法,并通过框架图进行展示,提出了论文的创新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文章第二部分在阐述有关排污权交易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总结了排污权交易的既有研究成果,并将排污权交易与“命令-控制型”和收取排污费两种控制污染排放手段作了比较。文章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影响排污权交易的主要因素,包括初始定价和分配、计量以及交易成本管理,特别提出了排污权的影子定价模型,分析了在中国如何对排污权进行计量,包括会计属性、会计的计量原则、信息披露等内容。文章第四和第五部分对比介绍了美、日、欧盟、智利和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实践和各自的特点,特别是详细阐述了中国排污权发展的历史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政府采取的措施,为解决区域利益协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第六部分运用实证分析了排污权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我国应坚定不移地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文章第七部分在阐述环境管理的概念、作用、内容和手段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强化清洁生产来促进环境管理在排污权交易中发挥作用,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分别分析了现阶段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文章第八部分提出了区域利益协调的边界难题及对策、区域利益冲突与风险衡量、解决办法,最后以太湖流域为例提出了排污权控制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一,提出了我国排污权控制面临的难题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实施总量控制下的信用型排污权交易模式;第二,研究排污权、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的利益冲突与风险衡量;第三,提出化解排污权交易区域利益与协调的机制。

二、江苏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3)江苏太湖“命令-控制”型水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不足之处
    1.4 文献综述
        1.4.1 环境规制工具选择
        1.4.2 环境规制理论假说
        1.4.3 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1.4.4 文献评述
第2章 理论分析
    2.1 机理分析
    2.2 异质性分析
第3章 江苏省太湖水环境治理简介
    3.1 太湖水环境演变过程
    3.2 水环境整治的开始
    3.3 综合整治全面推进
    3.4 实证分析设计
第4章 江苏太湖水环境治理对企业TFP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 初步回归分析
        4.2.1 基准回归
        4.2.2 动态分析
    4.3 稳健性检验
        4.3.1 平行趋势检验
        4.3.2 反事实假设检验
        4.3.3 调整时间窗口
        4.3.4 重新测算TFP
第5章 江苏太湖水环境治理对企业TFP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5.1 异质性分析
    5.2 中介效应检验
        5.2.1 生产成本机理
        5.2.2 融资约束机理
        5.2.3 产品创新机理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平原河网农业复合污染区清洁小流域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复合污染区问题分析
    1.1 农村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1.2 水质改善效果不明显,治理思路亟需转变
    1.3 农村环保意识薄弱,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2 清洁小流域内涵及建设模式
    2.1 清洁小流域内涵
        (1)农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理论
        (2)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论理论
        (3)长效管理理论
    2.2 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与措施体系
3 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
    3.3 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4 结论与展望

(5)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农业环境政策设计及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全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
    2.2 农业环境政策
        2.2.1 欧美农业环境政策
        2.2.2 中国农业环境政策
        2.2.3 欧美农业环境政策借鉴的可行性
    2.3 农业环境政策设计研究
        2.3.1 离散选择实验的应用
        2.3.2 国外离散选择实验研究进展
        2.3.3 国内离散选择实验研究进展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离散选择实验的原理
    3.2 离散选择模型理论分析
第四章 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及处理
    4.1 离散选择实验核心模块设计
        4.1.1 因素和水平的选择
        4.1.2 选择集合设计
    4.2 问卷整体设计
    4.3 研究区域选择及数据收集处理
第五章 南方稻作区案例研究
    5.1 描述性统计
    5.2 混合logit模型
    5.3 潜在类别模型
    5.4 受偿意愿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北方稻作区案例研究
    6.1 描述性统计
    6.2 混合logit模型
    6.3 潜在类别模型
    6.4 受偿意愿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三区域整体分析及对比
    7.1 描述性统计
    7.2 潜在类别模型
    7.3 受偿意愿
    7.4 讨论
    7.5 小结
第八章 农户选择偏好的异质性来源分析
    8.1 农户自身特征
    8.2 家庭情况对农户参与的影响
    8.3 耕地及养殖情况对农户参与的影响
    8.4 以往经历及环保态度对农户参与的影响
    8.5 讨论
    8.6 小结
第九章 全文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全文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宁夏调研问卷
附录B 黑龙江省调研问卷
附录C 江苏省调研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6)环境协同治理中的协同困境及其突破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基本概念界定、阐释与辨析
        一、协同:不同主体的协调与合作
        二、多中心理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过程
        三、多中心协同治理:“多中心”与“协同”的契合性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环境协同治理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第一节 加州水电大坝的环境协同治理分析
        一、加州水电大坝的协同治理机制
        二、加州水电大坝除淤:专业化的协同行动
    第二节 太湖治理:协同创造新生态
        一、太湖流域的协同治理机制
        二、太湖流域治理改善:政、企、社协同行动
    第三节 国内外环境协同治理的经验与困境
        一、国内外环境协同治理的经验
        二、国内外环境协同治理实践中的困境
第三章 环境治理中的协同困境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环境协同治理存在的困境表现
        一、社会组织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掘
        二、多元主体环境协同治理呈现碎片化趋势
        三、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时出现无序性
    第二节 环境协同治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全能政府观念根深蒂固
        二、多元主体之间利益协调不畅
        三、社会组织成熟度不足
第四章 环境协同治理框架提升与困境突破
    第一节 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框架提升
        一、构建环境协同治理决策机制框架
        二、提升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框架
    第二节 协同主体治理角色再定位
        一、转变政府的治理角色
        二、提高社会主体的治理能力
    第三节 完善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规范
        一、明确环境协同治理的制度规范
        二、构筑多元主体之间良好的公私伙伴关系
        三、构筑嵌入式透明性机制保障信息共享
    第四节 构建环境协同治理模式的评估框架机制
        一、分阶段制定环境协同治理评估机制
        二、活用正式、非正式评估机制促进协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漕桥河水环境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环境现状
        1.1.1 全国地表水环境现状
        1.1.2 太湖水环境现状
        1.1.3 入太湖河流水质现状
    1.2 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经验
        1.2.1 国外水治理经验
        1.2.2 国内水治理经验
    1.3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漕桥河水环境现状
    2.1 漕桥河概况
    2.2 经济社会概况
        2.2.1 和桥镇
        2.2.2 万石镇
        2.2.3 周铁镇
        2.2.4 前黄镇
        2.2.5 雪堰镇
        2.2.6 控制单元划分
    2.3 漕桥河两岸土地利用现状
    2.4 河道功能现状
    2.5 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现状
    2.6 水生态现状
    2.7 已整治情况
第三章 漕桥河流域水质情况和污染现状
    3.1 水质情况
        3.1.1 主要考核断面水质情况
        3.1.2 沿程水质变化情况
        3.1.3 支浜水质情况
    3.2 污染源调查及入河量计算
        3.2.1 计算方法
        3.2.2 污染物入河量计算结果
    3.3 污染源结构分析
        3.3.1 工业污染源分析
        3.3.2 生活污染源分析
        3.3.3 农业面源污染源分析
    3.4 入湖污染物削减量测算
第四章 漕桥河流域主要存在问题
    4.1 水资源保护问题
    4.2 水域岸线管理保护问题
    4.3 水污染问题
        4.3.1 工业污染源
        4.3.2 生活污染源
        4.3.3 农业污染源
        4.3.4 支浜污染
    4.4 水环境问题
    4.5 水生态问题
    4.6 执法监管问题
第五章 治理对策和综合整治方案
    5.1 水污染防治
        5.1.1 加强工业污染整治
        5.1.2 全面落实生活污染治理
        5.1.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5.1.4 深入开展支浜污染整治
        5.1.5 加大船舶污染治理力度
    5.2 水环境治理
    5.3 水生态修复
    5.4 各控制单元综合整治
        5.4.1 控制单元1(和桥镇)整治
        5.4.2 控制单元2(万石镇)整治
        5.4.3 控制单元3(周铁镇)整治
        5.4.4 控制单元4(前黄镇)整治
        5.4.5 控制单元5(雪堰镇)整治
    5.5 水质改善重点工程
        5.5.1 重点工程
        5.5.2 效益分析
        5.5.3 目标可达性分析
第六章 后期保障与维护建议
    6.1 法律法规保障
    6.2 经济政策保障
    6.3 组织协调保障
    6.4 监督管理机制
    6.5 科技支撑保障
    6.6 公众参与保障
    6.7 管理保护目标
第七章 结论
    7.1 水环境现状分析
    7.2 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概述
    三、资料利用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框架及创新处
第一章 建国初期昆山血吸虫病的流行
    一、血吸虫病在中国的发现与流行
    二、血吸虫病在昆山的流行
    三、昆山血吸虫病的危害
第二章 建国以来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
    一、血防组织的建立
    二、血防的宣传与动员
    三、消灭钉螺与粪、水管理
    四、查病治病与耕牛防治
第三章 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的绩效与经验
    一、血防宣传与迷信、麻痹思想的破除
    二、灭螺、“两管”与卫生环境的改善
    三、血吸虫病治疗与民众体质的增强
    四、巡回合作防治与社会关系的改进
结语 血吸虫病防治与中国卫生现代化
参考文献
致谢

(9)“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治理的地方政府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治理的困境研究
    第一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政策演进
    第三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碎片化
    第四节 水环境协同治理“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
第二章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太湖模式
    第一节 太湖水环境问题的由来及“蓝藻危机”爆发
    第二节 太湖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探索性实践
    第三节 “河长制”及太湖水环境协同治理模式架构
    第四节 水治理太湖模式对长三角城市群的推广价值
第三章 跨界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国外成熟经验借鉴
    第一节 莱茵河流域治理的国际协商机制
    第二节 泰晤士河流域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第三节 田纳西河流域的网络化治理模式
    第四节 国外模式对长三角治理借鉴价值
第四章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机制设计
    第一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水环境治理公共品供给中的地方政府责任界定
    第三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主要障碍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机制的架构
第五章 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的政策支持
    第一节 水环境治理政策解读及协同治理政策工具选择
    第二节 水环境府际协同既有路径评析及实现路径构建
    第三节 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与河长制等新政有效契合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水环境府际协同治理具体政策推进
结语
致谢
在读成果
参考文献

(10)基于排污权交易的环境管理及区域利益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目标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及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国内外排污权交易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制度与其它政策的比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排污权交易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和计量
    第一节 影响排污权交易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排污权初始定价的研究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的会计核算
    第四节 排污权交易成本分析与管理
    第五节 排污权交易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排污权发展与交易的实践
    第一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的实践
    第二节 日本排污权交易的实践
    第三节 欧盟排污权交易机制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探索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排污权交易模式与约束机制构建
    第一节 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与实践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排污权交易的模式
    第三节 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构建
    第四节 构建有效的排污权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排污权的区域协调: 排污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第一节 3E问题的因果关系
    第二节 数据和模型
    第三节 3E竞争关系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排污权交易的环境管理分析
    第一节 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第二节 环境管理在排污权交易中的途径: 强化清洁生产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排污权交易中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分析
    第一节 区域利益协调的边界难题及对策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的区域利益冲突与风险衡量
    第三节 协调区域间利益解决方法
    第四节 环境治理模式的案例研究: 太湖水污染案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后记

四、江苏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2(01)
  • [2]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5)
  • [3]江苏太湖“命令-控制”型水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 彭德荣.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平原河网农业复合污染区清洁小流域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朱永青,崔云霞,夏梦茹,李伟迪,徐璐,曹炜琦,王国祥. 环境生态学, 2020(07)
  • [5]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农业环境政策设计及案例研究[D]. 王娜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6]环境协同治理中的协同困境及其突破路径研究[D]. 王彤. 南京大学, 2020(02)
  • [7]漕桥河水环境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D]. 陈忠. 江苏大学, 2020(02)
  • [8]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D]. 张玲瑜.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9]“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治理的地方政府协同机制研究[D]. 贺菊花. 东南大学, 2018(01)
  • [10]基于排污权交易的环境管理及区域利益协调研究[D]. 朱鹏飞. 南京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江苏省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