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机覆膜效率高

花生机覆膜效率高

一、花生机播覆膜效益高(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华,汪瑞清,吕丰娟,魏林根,袁展汽,林洪鑫,肖运萍[1](2020)在《江西省花生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江西省近10 a花生生产概况和机械化生产现状的分析,指出花生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自然条件制约、农机农艺不配套、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适宜花生机械化生产的品种选育、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示范、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发展花生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宁世祥[2](2018)在《我国典型产区花生收获机械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花生是世界也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我国花生种植规模和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花生收获机械化水平2016年仅为33.91%,与美国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为探明阻碍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国家重点专项“智能化油料作物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2016YFD0702100)的实施,主要针对辽宁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等花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本文在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对国家花生产业体系部分岗位专家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花生生产及收获机械化状况、发展环境和种植模式等制约因素分析,通过AHP模型将制约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多种因素进行了权重分析和排序,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世界花生生产及其收获机械化现状和发展历程,研究了花生机械化收获模式以及机械技术的研究现状,为深入探讨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2)在分析我国花生生产与收获机械化发展概况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花生种植分布与花生收获机械化特点,进行各种花生收获机械分类及花生收获方式的机械原理和特点分析,对美国和中国花生种植模式和机械化收获方式进行了对比。(3)通过对辽宁、山东、河南、广东和四川主要花生产区的实地调研,弄清了具有显着地域特点的花生种植模式、生产与收获机械化情况,分析了当地花生机械化收获模式。(4)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选定的18个影响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从中确定制约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主要因素和重要程度关系,它们是收获机械价格、种植方式、植株配置方式、地块规模、土地使用价格、栽培方式、劳动力价格、收获机械作业性能等。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机械价格(0.1846)、种植方式(0.1443)、植株配置方式(0.1394)是制约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三大主要原因,权重均在0.1以上。(5)根据计算分析结果,从农艺因素、收获技术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等四个大方面对18个影响因子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典型产区花生机械化收获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

王本祥[3](2017)在《巧用补贴“杠杆”作用为新时代农机化发展添动力》文中指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是党中央"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给予的补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13年来,日照市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已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项惠民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农机由自助型向经营型转变,形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促进了落后机具加快淘汰,先进复式新

周德欢[4](2017)在《花生联合收获全喂入摘果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花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优势油料作物,花生产量全球第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食用油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农业结构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日渐明显,并且伴随土地流转加速,花生产业已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收获作业是花生机械化生产的重点和难点,研制适应性强、性能稳定的高效花生联合收获机是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摘果作为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必经环节和关键环节,决定花生联合收获的主要指标。本文在对国内外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及装备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全喂入摘果特点,从花生植株特性研究入手,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相结合,对适用于高效花生联合收获机的全喂入摘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系统的试验对摘果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使摘果性能趋于稳定、工作更加可靠,有效地改善摘净率、破损率、夹带损失率等作业性能指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开展以适收期内花生植株含水率、机械力学特性等为基础的摘果特性试验研究。通过花生植株各部位含水率试验,得出晾晒前几天下降的较快,晾晒45天后,花生荚果含水率降到25%左右,花生果秧比为1左右;通过花生植株机械力学特性试验,得出适收期内秧柄节点的拉断力整体大于果柄节点的拉断力,拉断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经过45天晾晒,拉力值处于较低的水平,而适收期内花生秧蔓拉伸与剪切力不断地减小;通过不同位置花生荚果力学试验,得出破坏花生荚果时,侧压所需力最大,立压最小。(2)多级串联切流式全喂入摘果关键部件设计及摘果动力学分析。通过关键部件设计,合理配置摘果滚筒与凹板筛的位置关系;分析花生株系在切流滚筒的受力情况、滚筒间交接运动过程,研究花生植株在摘果滚筒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行为特征,探明摘果作业机理;运用Inventor软件建立摘果装置三维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3)开展摘果性能试验研究,优化摘果机构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摘果滚筒转速、喂入量及摘果间隙3个因素对摘净率、破损率以及夹带损失率的影响,明确各影响因素对摘果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利用SPSS软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建立回归模型,经多目标参数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参数组合,即滚筒转速234rad/min、喂入量3.15kg/s、摘果间隙30mm;最后经验证,在最佳参数组合条件下,摘净率为96.80%,破损率为4.91%,夹带损失率为1.68%。

王艳[5](2013)在《中国花生主产区比较优势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显着增加,然而国内油料供给始终无法跟上国内消费的增长速度,供需缺口日益扩大的同时,我国对国际油料市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油料作物的消费需求必然会进一步释放,所以扶持我国具有优势的油料作物的发展,提高食用油自给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纵观中国传统的油料作物,花生是最主要的出口创汇品种,和其他传统的油料作物相比,具有国际竞争力强、增产潜力大、出油率高、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和种植适应性强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花生生产对于稳定中国油料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各国在生产和贸易中都应在全面衡量各国国内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在各自的生产和贸易领域内充分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改善总体福利。在国内生产安排上,各国也应当根据各地区生产的比较优势格局实现生产的区域分工以及生产结构的调整。因此,本文以比较优势原理为主要依据,从我国花生生产发展的宏观构架上,本文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测算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生产层面的潜在比较优势,通过考察各主产区花生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格局,为花生主产区生产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第二,基于要素投入角度,对影响花生生产比较优势变动的两个重要因素——新品种和机械化收获技术,重点探讨适应市场需求的花生新品种和适应花生收获的机械化技术的推广问题,也即如何充分发挥花生主产区花生生产的潜在比较优势。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以期为花生主产区生产发展的政策选择提供实证依据。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陈述如下:研究内容一:中国花生生产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动的影响因素运用国内资源成本法测算了我国花生生产层面的潜在比较优势水平,分析表明2001-2011年我国花生生产整体而言具有显着的比较优势水平,这一比较优势格局完全符合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且随着近几年国际花生价格的上涨,其比较优势水平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针对我国花生比较优势变动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国际市场价格、单产水平、单位面积劳动力成本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内容二:花生新品种推广的制约性因素分析从市场消费需求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来看,未来花生生产的目标不再仅限于追求高产,花生的质量和品质还需要适应于不同的加工用途和需求特点。而当前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品种老化、退化、杂化现象突出,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花生单产水平的提高、良种配套技术的推广和品种自身优势的发挥。当前花生品种育、繁、推脱节,农户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加工企业产业带动能力的不足也是制约花生新品种推广的重要因素。进一步运用Logit模型对花生种植户花生新品种采用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花生种植规模、商品率、示范户、花生良种补贴、品种信息主要来自农技部门或种子公司等变量对农户花生新品种的选择具有正向效应;而非农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对新品种的选择具有负向效应。研究内容三: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的制约性因素分析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趋势下,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表现出老龄化、兼业化程度加深的局面,农业劳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受到限制,而当前花生主产区机械化收获水平偏低的现状显然不利于花生生产的发展。而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复杂多样,农机和农艺不配套,农户规模小、分散的经营模式,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不健全,以及政策扶持的相对不足等因素是制约花生机械化收获发展的重要原因。进一步运用Logit模型对花生种植户机械化收获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劳均花生种植面积、示范户、补贴因素、花生用地属于平原地形等因素对农户农机化收获技术的采纳具有正向效应;而家庭主要农业决策者为女性、当地机械服务收费标准越高等因素对农户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的采纳具有负向影响。研究内容四:中国花生主产区花生生产结构调整在测定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与其主要竞争作物相对比较优势格局的基础上,探讨花生生产结构调整的可行性和调整方向。分析表明我国花生主产区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尚存在进一步结构调整的空间。通过构建RDRCC分析框架,对当前花生主产区生产结构调整的建议为:辽宁和河南花生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最为显着,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花生生产;山东和河北的花生生产具有一定的相对比较优势,可以考虑适当扩大其花生生产;而安徽、四川、广东和广西花生生产与其主要竞争作物相比不具备相对比较优势,应以稳定发展为主。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下:推进花生主产区生产结构调整,制订有利于主产区比较优势发挥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快优质专用型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推进主产区花生的标准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因地制宜制定主产区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模式。

单桂萍[6](2011)在《春花生——秋水果萝卜高效栽培模式》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在土壤肥沃的平原洼地,采用"春花生—秋水果萝卜"一年两作高效栽培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春花生一年一作)相比经济效益非常显着,具有很高的的推广价值。

侯方安,康云友[7](2004)在《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表明

薛华康,王命龙[8](2001)在《花生机播覆膜效益高》文中指出 福清市港头镇于1998年开始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项技术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是目前提高花生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花生覆膜要犁地、作畦、开沟、施肥、播种、盖种、盖膜、压膜等工序,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平均每人每天只能播种0.3亩。花生是我镇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1.6—1.8万亩,且主要分布在无水源的旱作地,靠天降雨后抢种,播种季节紧,因此靠人工操作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很难较大面积推广。为了加速该项技术普及推广,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于是当年初我站从山东省莱阳市花生机械厂引进一台花生覆膜播种机,既能提高工效,又能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二、花生机播覆膜效益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花生机播覆膜效益高(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花生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西省花生生产现状
    1.1 花生生产概况
    1.2 花生主要栽培模式
    1.3 花生生产机械化现状
2 江西省花生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条件的制约
    2.2 农机农艺不配套
    2.3 科技投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3 江西省花生机械化生产发展建议
    3.1 加大投入,支持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3.2 加强示范,鼓励引导花生产业规模化发展
    3.3 机制创新,激发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

(2)我国典型产区花生收获机械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世界花生生产与收获机械化发展概况
    2.1 世界花生生产概况
    2.2 世界花生收获机械化概况
    2.3 美国花生生产与收获机械化分析
        2.3.1 美国花生生产概况
        2.3.2 美国花生收获机械化概况
        2.3.3 美国花生收获机械化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花生生产与收获机械化分析
    3.1 我国花生生产发展概况
        3.1.1 我国花生生产的国际地位
        3.1.2 我国花生生产发展历程
        3.1.3 我国花生种植分布
    3.2 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概况
    3.3 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特点
        3.3.1 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分类和特点
        3.3.2 我国花生起收机工作原理和特点
        3.3.3 我国花生联合收获机工作原理和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花生种植与机械化收获方式对比
    4.1 花生种植方式分析的意义
    4.2 美国花生种植与机械化收获方式
    4.3 我国花生种植与机械化收获方式
        4.3.1 我国主要的花生种植方式
        4.3.2 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方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产区花生生产与收获机械化分析
    5.1 辽宁省花生种植与收获机械化分析
    5.2 山东省花生种植与收获机械化分析
    5.3 河南省花生种植与收获机械化分析
    5.4 广东省花生种植与收获机械化分析
    5.5 四川省花生种植与收获机械化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花生机械化收获方式的选择因素分析
    6.1 花生收获机械化影响因素的评价
        6.1.1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6.1.2 影响因素选取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6.2 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6.2.1 确定权重向量
        6.2.2 一致性检验
        6.2.3 总排序
    6.3 评价结果分析
        6.3.1 农艺因素
        6.3.2 收获技术与自然因素
        6.3.3 经济因素
        6.3.4 市场因素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典型产区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对策
    7.1 加大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
    7.2 完善花生收获机械化科研推广体系
        7.2.1 农机与农艺相匹配,规范花生种植模式
        7.2.2 提升花生收获机械的适应性
        7.2.3 提升花生收获机械售后服务水平
        7.2.4 改善技术培训条件,提升操作水平
    7.3 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扩大种植规模
    7.4 提升花生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7.5 规范花生收获机械价格
    7.6 规范花生收获机械作业价格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3)巧用补贴“杠杆”作用为新时代农机化发展添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几年来的基本情况
    (一) 农机结构优化升级。
    (二) 经济作物机械发展迅速, 呈现集约化发展新态势。
    (三) 畜牧机械需求逐步呈
    (四) 以合作社名义购买机
    (五) 补贴工作程序得到进一步简化。
二、存在问题
    (一) 日照市补贴机具仍然存在大少、小多的特点。
    (二) 去经销商后, 实施进
    (三) 补贴机具过渡期, 影响今年资金使用进度。
三、意见建议
    (一) 启动时间提前。
    (二) 市县加大政策宣传, 鼓励区县到乡镇组织报名。
    (三) 建议补贴系统机具归档信息要进一步简洁明。
    (四) 提升补贴机具归档层次及门槛。
    (五)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教育。

(4)花生联合收获全喂入摘果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花生机械化收获概况
        1.2.1 国外花生联合收获机概况
        1.2.2 我国花生联合收获机概况
    1.3 花生摘果装置概况
        1.3.1 半喂入与全喂入摘果方式简介
        1.3.2 全喂入摘果装置的应用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花生植株物理特性研究与方案选择
    2.1 花生植株生物物理特性
        2.1.1 花生植株生物特性
        2.1.2 花生荚果尺寸测定
        2.1.3 花生植株各部位含水率与晾晒时间关系
        2.1.4 花生植株果秧比与晾晒时间关系
    2.2 花生机械力学特性
        2.2.1 花生果柄力学特性试验
        2.2.2 花生秧蔓拉伸与剪切力学试验
        2.2.3 花生荚果力学特性试验
    2.3 两段式收获工艺流程及摘果设计要求
        2.3.1 两段式收获工艺流程设计
        2.3.2 摘果部件设计要求
    2.4 摘果方案选择
        2.4.1 喂入方式选择
        2.4.2 切流和轴流选择
        2.4.3 多级滚筒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摘果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3.1 摘果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3.1.1 总体结构
        3.1.2 摘果技术参数
    3.2 摘果关键部件设计
        3.2.1 摘果滚筒设计
        3.2.2 摘果元件设计
        3.2.3 凹板筛设计
        3.2.4 摘果滚筒与凹板筛组配设计
    3.3 花生株系动力学分析
        3.3.1 切流滚筒中花生株系力学分析
        3.3.2 滚筒间花生株系交接运动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花生联合收获摘果装置试验与参数优化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试验因素与指标
    4.2 摘果作业性能单因素试验
        4.2.1 滚筒转速对摘果性能指标的影响
        4.2.2 喂入量对摘果性能指标的影响
        4.2.3 摘果间隙对摘果性能指标的影响
    4.3 摘果作业性能的响应面法优化试验
        4.3.1 试验方案设计
        4.3.2 试验结果
        4.3.3 回归模型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4.3.4 交互因素对摘果性能影响规律分析
        4.3.5 多目标参数优化分析
        4.3.6 验证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中国花生主产区比较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存在的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技术创新相关理论
        2.1.3 农户行为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比较优势的研究
        2.2.2 关于农户对新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花生需求和生产现状分析
    3.1 中国花生需求状况分析
        3.1.1 中国花生消费结构及其变化
        3.1.2 中国花生主要消费途径分析
    3.2 中国花生生产布局与主产区基本情况
        3.2.1 中国花生生产区域划分
        3.2.2 中国花生生产布局变化
        3.2.3 中国花生主产区基本情况
    3.3 中国花生生产成本收益及其变化趋势
        3.3.1 花生生产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3.3.2 花生生产收益及其变化趋势
    3.4 中国花生主产区花生品种的推广更新
        3.4.1 主产区花生品种推广更新历程
        3.4.2 主产区花生主要品种推广现状
    3.5 中国花生主产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
        3.5.1 花生生产各环节机械化发展现状
        3.5.2 各主产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4 中国花生主产区比较优势分析
    4.1 中国花生生产的比较优势格局及其变动
        4.1.1 测算方法
        4.1.2 测算结果与分析
    4.2 主产区花生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分析
        4.2.1 分析框架
        4.2.2 模型与方法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2.4 结果讨论
    4.3 主产区花生生产比较优势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分析思路
        4.3.2 实证结果分析
        4.3.3 研究的政策含义
    4.4 本章小结
5 主产区花生新品种的推广
    5.1 消费市场及其对花生品种的要求
    5.2 花生品种推广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品种老化、退化、混杂现象严重
        5.2.2 优质专用品种仍显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5.2.3 品种布局不合理,规模化效益无法体现
        5.2.4 各产区间品种更新速度、市场表现差异大
    5.3 花生新品种推广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5.3.1 花生用种量大,换种成本高
        5.3.2 农户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5.3.3 花生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业组织模式升级的带动力较弱
        5.3.4 品种育、繁、推脱节
        5.3.5 长期以来政策扶持和科研投入不足
    5.4 农户花生新品种采纳行为的实证分析
        5.4.1 样本农户花生品种选择情况统计
        5.4.2 模型选择
        5.4.3 变量选取及研究假说
        5.4.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4.5 模型估计与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主产区花生的收获机械化
    6.1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花生机械化发展现状
        6.1.1 城镇化、工业化趋势下的劳动力转移
        6.1.2 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6.2 主产区花生收获机械应用现状
    6.3 主产区花生机械化收获的制约因素
        6.3.1 自然地理条件
        6.3.2 农艺因素
        6.3.3 农户生产经营方式
        6.3.4 农机社会化服务
        6.3.5 政策支持
    6.4 农户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采纳行为的实证分析
        6.4.1 变量选取和说明
        6.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4.3 模型建立
        6.4.4 模型估计与结果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主产区花生生产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选择
    7.1 主产区花生生产结构调整
        7.1.1 主产区花生生产比较优势的发挥
        7.1.2 主产区花生生产结构调整方案
    7.2 主产区花生生产发展的战略选择
        7.2.1 战略重点
        7.2.2 战略定位
    7.3 本章小结
8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推进花生主产区生产结构调整,制订有利于主产区比较优势发挥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8.2.2 加快优质专用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推进主产区花生标准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
        8.2.3 因地制宜制定主产区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附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春花生——秋水果萝卜高效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效益
2 茬口安排
3 春花生栽培技术
    3.1 栽植技术
        3.1.1 适当延迟播期。
        3.1.2 合理密度。
    3.2 合理施肥
        3.2.1 施肥原则。
        3.2.2 确定适宜施肥量。
        3.2.3 重施基肥。
        3.2.4 适时追肥。
    3.3 病虫害全方位立体综合防治技术
        3.3.1 生物防治。
        3.3.2 太阳能杀虫灯防治金龟甲。
        3.3.3苗后药液灌墩防治地下害虫。
        3.3.4 科学防治蚜虫、棉铃虫。
        3.3.5 当花生叶斑病叶率达10%~15%时, 每亩用苯醚-丙环唑20 ml 3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3.4 狠抓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
        3.4.1 规范播种。
        3.4.2 推广机械播种技术。
        3.4.3 精细管理。
        3.4.5 中耕灭草。
        3.4.6 防旱排涝。
4 秋水果萝卜栽培技术
    4.1 整地、施基肥。
    4.2 播种
        4.2.1 播种期。
        4.2.2 播种量。
        4.2.3 播种密度。
    4.3 田间管理
        4.3.1 及时间苗、定苗。
        4.3.2 中耕、除草和培土。
        4.3.3 浇水。
    4.4 收获。
    4.5 病虫害防治。

四、花生机播覆膜效益高(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花生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 张志华,汪瑞清,吕丰娟,魏林根,袁展汽,林洪鑫,肖运萍. 湖南农业科学, 2020(09)
  • [2]我国典型产区花生收获机械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 宁世祥.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3]巧用补贴“杠杆”作用为新时代农机化发展添动力[J]. 王本祥. 中国农机监理, 2017(12)
  • [4]花生联合收获全喂入摘果特性试验研究[D]. 周德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5)
  • [5]中国花生主产区比较优势研究[D]. 王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6]春花生——秋水果萝卜高效栽培模式[J]. 单桂萍. 现代农村科技, 2011(02)
  • [7]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J]. 侯方安,康云友. 山东农机, 2004(10)
  • [8]花生机播覆膜效益高[J]. 薛华康,王命龙. 福建农业, 2001(01)

标签:;  ;  ;  ;  ;  

花生机覆膜效率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