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面下端顶板的管理及悬吊支护的应用

综放面下端顶板的管理及悬吊支护的应用

一、综放面下端头顶板管理及悬移支架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天佑[1](2020)在《芦岭矿Ⅲ811工作面综放开采工艺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文中指出对于厚煤层的高产高效回收,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有利于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小矿井生产建设投资成本。但同时综放开采又会带来不同于普通综采面的开采工艺及矿压显现问题。本文基于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芦岭煤矿Ⅲ811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综放开采工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以及松软煤壁片帮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芦岭煤矿Ⅲ811综放工作面单月实际灰分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当前矿上实际采取的放煤方式煤炭损失量较大,为提高顶煤回收率,运用理论分析合理确定芦岭煤矿Ⅲ811综放工作面回采工艺参数,分析了不同综放回采工艺对开采效果的影响,针对工作面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综放回采工艺,最大程度提高顶煤冒放性,降低煤炭损失;为了解Ⅲ811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活动规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综放工作面覆岩移动破坏特征进行相似条件模拟分析,从覆岩应力场、位移场以及塑性区破坏形态等方面对覆岩移动特征进行阐述,得到工作面覆岩受力和变形情况;通过对工作面现场矿压实测,分析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特征,掌握工作面来压规律,通过对回采巷道表面位移的深部位移实测数据分析,掌握综放工作面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从而揭示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结合实验室相关实验,分析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型煤试样单轴压缩和抗剪特征应力-应变曲线,对Ⅲ811综放工作面煤壁片帮破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注水方式控制煤壁及顶煤稳定技术措施,并设计合理的注水参数。研究结果对类似综放工作面开采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图[61]表[11]参[89]

陶叶青[2](2020)在《石岩沟煤矿浅埋煤层近短壁工作面强制放顶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浅埋煤层矿压显现显着,综采工作面普遍选用高阻力液压支架。而针对于受井田面积与资源储量限制的陕北浅埋煤层中小煤矿,如何在降低工作面长度与选用中等阻力液压支架情况下实现工作面安全推进值得深入研究。论文针对石岩沟煤矿浅埋中厚煤层的赋存特征,以及工作面近短壁布置的特点,采用理论分析、物理相似模拟、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的研究方法,对8105工作面正常开采与强制放顶两种条件下的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护阻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析了近短壁工作面组合悬移支架的适用性。理论分析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浅埋煤层近短壁工作面的基本顶薄板力学模型,给出了基本顶板破断的判别式;借助关键层理论,确定了石岩沟煤矿8105工作面正常开采基本顶初次破断的极限跨距为58.12m,明确了基本顶极限跨距及周期来压步距随着放顶高度的增大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确定近短壁工作面50~100m长度范围是基本顶破断步距存在显着变化的区域,工作面采用近短壁布置,基本顶初次断裂的岩板面积相对较小,对工作面矿压控制有利。物理相似模拟开展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正常开采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56m,周期来压平均步距为14.2m,且工作面第五、六、九次周期来压时,均发生了顶板岩层沿煤壁切落现象;强制放顶状态下(放顶高度距煤层顶板7m),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增加至69m,周期来压平均步距为17.7m,周期来压时均没有发生岩层沿煤壁切落现象;强制放顶状态较正常开采,降低了工作面支架的支护强度与额定工作阻力。数值模拟针对工作面煤壁前方的支承压力与峰值点位置展开研究,表明采用强制放顶措施,可以降低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压力数值,且工作面推进初期减小了支承压力峰值点距工作面煤壁的距离,从而有助于降低顶板岩层沿工作面煤壁切落的危险。现场矿压监测验证了 8105工作面的来压步距与物理相似模拟强制放顶的来压步距基本一致;8105工作面选用ZH4200/17/25LP型链式拼梁型液压支架,实测最大工作阻力平均值为1701.2kN,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压力显现值为3675.1kN,该工作面所选ZH4200/17/25LP型链式拼梁型液压支架可以充分支撑顶板。石岩沟煤矿浅埋煤层近短壁工作面强制放顶矿压显现规律的研究,为陕北中小煤矿采煤方法与支护方式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类似地质条件工作面的开采也具有借鉴意义。

张永平[3](2020)在《高河能源建筑物下厚煤层高效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中国中东部矿区“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存在冲击矿压、底板突水等井下动力灾害和地表沉陷导致建构筑物破坏等突出问题,充填开采自下而上可以有效控制底板突水、岩层破断运移、冲击矿压、地表沉陷等。在充填开采实践过程中,从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角度出发,提高充填率可有效控制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而从防治地表沉陷角度出发,考虑岩层碎胀及张开裂隙发育,充填开采时可适当降低充填率以提高经济效益。在考虑地表沉陷设防指标的同时,对矿山压力及岩层进行控制是实现煤炭资源绿色经济开采的关键。本文以高河能源E1302充填首试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搜集现场实践资料,采集工程实测数据,实验室试验,理论及数值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充填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高效膏体充填开采工艺及技术,充填工作面矿山压力及地表沉陷控制等,共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高河能源3号煤层直接顶所承受的载荷为0.042MPa,基本顶所受载荷0.282MPa,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直接顶、基本顶形成固支梁结构的初次破断步距为19.8m和41.5m。为了保证充填时顶板不发生大面积破碎,直接顶不冒落,提高充填效果,充填率应控制在95%以上。(2)提出了适应高河能源的充填开采工艺和充填系统,研究了取消“隔离班”“凝固班”的高效充填开采方法,即高效充填支架的应用可以取消隔离班,速凝剂添加可以取消凝固班,大大提高了充填效率,相比目前技术效率调高近1倍。(3)高河能源膏体充填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均值为13.45MPa,明显小于综放开采支架阻力。工作面充填后,充填体控制上覆岩层的运动,上覆岩层未发生破断现象,未出现周期来压现象。(4)高河能源高效充填开采工作面地表观测点实测,最大下沉值为46mm,充填开采的下沉系数可控制在0.061,高河能源充填开采地表建筑物区域最大下沉75 mm,倾斜变形最大1.3 mm/m,最大水平变形在0.8 mm/m,建筑物变形值均在I级损坏允许值的80%范围内,开采影响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均得到可靠保护。该论文有图35幅,表9个,参考文献79篇。

符大利[4](2018)在《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陕西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1001综采工作面为实际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收集资料、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井下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黄陵一号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装备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根据黄陵一号煤矿1001综采工作面地质力学参数,建立超期支护装备力学模型,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强度,为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超前支架支护前后巷道顶底板变形量及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本新型超前支架,对顶板及两帮的维护效果优于传统的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方式,工作面采煤推进速度相对较快,支护设备的维护强度较低、安全性高。其次,结合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装置自动控制、遥控控制、远程控制需求,通过工业现场总线将超前支护装置进行集成,在满足超前支护装置邻架、隔架等基础操作的同时可以实现超前支护装置自动控制,并可以通过总线通信实现与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控系统融合为统一的控制系统,实现超前支护装置与液压支架的协同、高效控制,大大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达到工作面安全、高产、高效开采目的。最后,在黄陵一号煤矿运巷和机巷综采工作面开展井下工业性试验,在整个工业性试验期间,该超前支护装置不仅实现了安全快速移架,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综采工作面的推进速度,进而提高了原煤产量和煤炭资源回收率,极大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促进煤矿开采技术进步,开拓了工作面少人化开采的方向,对提高综采生产效率、减少人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具有重大意义,对采煤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任建利,邢占军,郑现军[5](2017)在《新型端头支架在综放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新屯矿在260综放工作面下端头推广应用了新型端头液压支架。叙述了该矿260工作面、260工作面端头支护支架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其在巷道中的布置,分析了新型端头支护支架操作及端头支架应用情况,提高了原煤回收率。

时成忠[6](2017)在《兖州矿区综放端头区煤岩的失稳冒放规律及放煤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绝大部分综放工作面两端头不放煤或放少量顶煤,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用端头卸煤方式而使机头、机尾部位抬高,导致排头支架后部放煤空间狭小不利于放煤造成端头区端头区煤炭难以回收。因此本文结合端头交叉侧卸垂直布置方式,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工程实践及实测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开展了综放面端头区设备布置方式及放煤空间确定、端头区煤岩的失稳垮落规律、煤岩体的运移、冒放规律以及端头区放煤工业性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以兖州矿区典型矿井综放开采现状为基础,分析端头区的顶煤损失情况、工作面的顶煤损失率,研究端头区放煤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为相应技术对策的提出提供依据。研究端头区设备布置方式由端卸改为交叉侧卸的空间特点以及对于端头放煤所带来的优势,进而确定了端头放煤的空间范围。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工作面端头顶板破断后的大小块体铰接模型,揭示了综放工作面端头放煤后的端头破断顶板结构的相似性与整体运移规律;通过3DEC数值模拟,建立综放工作面端头区煤岩层计算模型,研究了端头区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分布规律、顶煤和顶板随工作面开采垮落失稳特征以及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等,为现场端头区顶煤的放出提供了依据。通过PFC3D研究不同顶煤硬度、放煤区域和工艺参数对端头区煤岩放落流动的影响规律以及顶煤回收率,对端头区顶煤进行了易放性分区提出了端头放煤原则,确定了端头放煤合理放煤区域和工艺参数。结合兖州矿区东滩煤矿1306综放工作面的实际条件,进行了端头区放煤的现场应用,并实测分析工作面端头区顶煤运移规律、顶板活动规律、支架承载规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等,提出并实施了提高端头区顶煤冒放性与回收率的技术措施。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郑贺斌[7](2016)在《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支架选型研究》文中认为厚煤层及特厚煤层的开采在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综放开采是我国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安全高效开采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保证是对工作面进行有效的支护。液压支架作为综放设备的核心,其能够有效保证必要的安全作业空间和工作面综放设备的机械化移动,同时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投资占整套工作面采煤设备投资的60%以上,所以液压支架的正确选型不但决定着工作面能否安全高效生产,而且决定着煤炭企业投资是否合理。为了实现井下工作面安全、高效、集约生产,放顶煤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初步选型和重要参数必须确定合理。随着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充分认识综放工作面采场上覆岩层运动破坏规律和支架—围岩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了解放顶煤工作面围岩结构的受力特征和变形规律,具有指导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元煤业1312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步选型及参数确定为工程背景。首先,考察并收集了三元煤业1312工作面资料,同时结合顶板窥视结果,充分分析了1312工作面顶底板围岩的特性。其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了综放开采顶煤的破碎机理、影响顶煤冒放的因素、放顶煤顶板及端头的围岩运动结构,以及采场支架—围岩模型的强度耦合、刚度耦合和稳定性耦合的支架—围岩耦合理论。再次,根据液压支架选型理论,结合三元煤业1312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为该工作面进行液压支架初步选型;同时结合理论计算公式与安全生产的要求,确定液压支架中心距、支护强度和工作阻力、初撑力和最大、最小支撑高度等重要参数,并提出液压支架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和分析了放顶煤开采的垂直应力分布规律及工作面中部和端头垂直应力与垂直位移变形的分布特征,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在不同支架支护强度下顶板的垂直位移变形规律,从而验证理论确定支护强度的正确性。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了1312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型号。所选定的放顶煤液压支架为三元煤业1312工作面创造了必要的安全回采空间,为工作面安全、高效、集约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进而为三元煤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本次确定的液压支架型号契合当代煤矿企业的发展要求。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研究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放顶煤工作面液压支架选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谢德瑜[8](2016)在《急倾斜三软煤层综放采场覆岩移动与顶煤放出规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煤炭开发的重点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在急倾斜煤层厚煤层中采用走向长壁放顶煤开采的情况逐步增多,而由于急倾斜走向长壁综放开采的覆岩移动与矿压显现规律有其不同于水平煤层综放开采的独有特点,故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以指导现场采场的围岩控制水平。本文以山西大远煤业急倾斜三软煤层的特定赋存条件,进行了走向长壁综放采场覆岩移动与围岩控制的研究,论文系统研究了顶底板的物理力学性质、急倾斜采场的覆岩移动和矿压显现规律、支架与围岩关系、顶底板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等,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通过单轴压缩实验和点荷载仪相结合的方法对钻孔取芯的顶底板岩石试样进行室内岩石力学实验,得出了影响急倾斜围岩控制的顶底板物理力学参数,为数值计算和相似模拟实验奠定基础。(2)急倾斜三软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前方出现应力增高区,且工作面中部的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大于上下两端头。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大,采空区卸压范围增大,工作面前方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及集中程度同样增加。工作面推进至80m时,沿倾斜方向中下部支承压力峰值不再发生变化,说明中下部采空区首先被压实,垮落矸石表现出应变硬化现象,开始承担覆岩载荷,覆岩运动对支承压力的影响程度降低,采空区开始出现应力恢复现象。而工作面上部由于充填不充分,应力集中程度仍然随着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增加而增大。(3)在工作面推出的初期,工作面由于采空区覆岩悬露范围小,受采动影响的岩层层位较低,同倾斜方向上位移分布特征相似,工作面下部位移量最大值可达11cm,而中上部顶板下沉量则较小,但工作面中上部受采动影响的岩层范围相对较大。当工作面推出较远时,采空区范围增大,采空区上部岩层达到其极限跨距而垮落,受采动影响范围增加,此时工作面顶板下沉量最大值达到14cm。(4)在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计算结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急倾斜顶板受力的非均布载荷模型,揭示了顶板在倾斜方向的受力、变形特征及其破断规律;提出了倾向覆岩特征的“三段式”假设。与缓倾斜煤层开采相比,急倾斜煤层开采后,最大垂直位移向工作面下端头处偏移,这不仅仅是岩层的非均布压力导致,更主要的原因是沿煤层倾斜向下的分力造成的;缓倾斜煤层开采时,岩层水平位移表现为采空区两侧岩层向采空区中间移动,而急倾斜煤层的垮落带以上岩层由于其在垂直岩层方向作用力的影响下,表现为向工作面上端头侧水平移动。(5)对急倾斜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煤壁片帮分析发现:顶板压力集度q是煤壁发生破坏的最主要原因;煤的内聚力c、内摩擦角φ、护帮高度H1越大,护帮板作用力q0越大,安全系数就越大,煤的内聚力c较小是煤壁发生剪切破坏的内因,相对而言,煤层的内摩擦角、护帮板作用力及护帮高度对煤壁稳定性的影响较小,护帮板只起到防止破坏的煤体片塌下来,而不能起到防治煤壁破坏的作用。(6)由于综放工作面倾向覆岩运动特点不同,导致支架承载特性不一,建立了沿工作面倾向上部、中部和下部三种“支架—围岩”相互作用模型。研究发现在工作面上部顶煤和顶板较软,随采随冒,而冒落的煤岩体会向下滑移充填下部采空区,尤其在放煤后,上部的空顶区域会进一步加大,致使支架上方悬空,此时,顶板的破断就会给支架产生一定冲击形成动载;在工作面下部,垮落矸石和煤体下滑充填,使下端头充填密实,采空区的煤矸与支架共同承担覆岩压力,分担支架的部分载荷,使支架载荷偏小;中部,矸石的充填介于上部和下部之间。(7)通过散体顶煤放出相似模拟试验,急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放出体向工作面上端头发育趋势明显,且放出体在靠近顶梁处发育较快。分析顶煤回收率分布特征,发现沿走向煤层倾角对回收率分布影响很小;沿煤层垂直方向回收率呈现出中位>高位>低位的分布特征。(8)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发现急倾斜综放过程中,煤岩散体以近似直线的轨迹向放煤口运动,且运移路径接近铅垂线的颗粒容易被放出;最快放出路径沿煤层倾向与铅垂线间存在一固定夹角;煤岩分界面空间形态呈现出了显着的“非对称性”。(9)通过PFC2D数值模拟,研究了三种放煤顺序下的顶煤回收率、放出体、煤岩分界面、接触力场和放煤时间的不同特征,提出了合理的放煤顺序,对现场放煤工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回收率。运用顶煤运移跟踪仪,对1201急倾斜综放工作面顶煤回收率进行现场观测,实测值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散体相似模拟试验结论的正确性。

刘子晓,苏瑞锋[9](2014)在《步移式支护架技术参数及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指出针对"三软"煤层机采工作面机头机尾处围岩变形量大的特点,研发了适用性能强的端头步移式支护架,分析了步移式支护架主要特征及其控制移架原理。通过工作面应用实测研究,得到步移式支护架上支架载荷及围岩顶底板移近量,步移式支护架对"三软"煤层端头处大变形起到了很好的控制。

师黄伟[10](2014)在《“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教学三矿13012分层开采工作面特殊的地质条件,采用现场调研、矿压实测、实验室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实践等手段,对简易综采条件下“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覆岩运移规律与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教学三矿13012工作面进行了原始煤层开采和进入分层区域开采两个阶段现场矿压观测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掌握了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综放开采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工作面底板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其次,通过使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模拟得到了煤层厚度分别为4m、6m及8m时在二次采动影响下煤层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及应力场分布特征;而后通过对下分层工作面围岩结构、支架—围岩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合适的支架—围岩模型,进而对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和端头支架在“三软”不稳定煤层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支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最后针对这种特殊的不稳定煤层设计了一种适合该工作面的动态放顶煤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该矿分层开采工作面的顺利推进进行了有效指导,不仅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同时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为豫西相似地质条件的矿井进行分层开采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综放面下端头顶板管理及悬移支架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放面下端头顶板管理及悬移支架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芦岭矿Ⅲ811工作面综放开采工艺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综放开采技术及回采工艺研究现状
        1.2.2 综放开采矿山压力显现研究现状
        1.2.3 综放开采煤壁稳定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
    2.1 工作面位置
    2.2 煤层及顶底板条件
    2.3 回采巷道的布置
3 一次采放全高大采放比回采工艺研究
    3.1 综放开采工艺
    3.2 Ⅲ811综放工作面灰分计算分析
    3.3 顶煤冒放性影响因素分析
    3.4 Ⅲ811综放工作面回采工艺分析
        3.4.1 放煤间距
        3.4.2 放煤步距
        3.4.3 放煤方式
        3.4.4 放煤方向分析
    3.5 提高顶煤回收率的方法
        3.5.1 工作面回采过程顶煤损失构成
        3.5.2 提高顶煤回收率的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综放开采覆岩移动及破坏特征数值分析
    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4.1.1 计算模型与参数
        4.1.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的划分
    4.2 数值模拟方案
        4.2.1 计算模型方案及模拟步骤
        4.2.2 岩石力学参数的选取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工作面应力场分析
        4.3.2 覆岩位移场分析
        4.3.3 塑性区破坏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现场实测
    5.1 现场观测内容及观测方法
    5.2 Ⅲ811综放工作面基本顶来压统计分析
    5.3 支架工作特性与适应性分析
        5.3.1 支架工作特性分析
        5.3.2 液压支架适应性分析
    5.4 回采巷道矿压监测
        5.4.1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
        5.4.2 巷道围岩深基点位移观测
    5.5 本章小结
6 松软破碎煤层回采煤壁注水稳定控制技术
    6.1 煤壁片帮形式和片帮机理
        6.1.1 煤壁片帮形式
        6.1.2 煤壁片帮机理
    6.2 煤壁注水力学性质试验分析
        6.2.1 现场煤样水分测定
        6.2.2 实验室煤样制备
        6.2.3 煤样含水率与干燥时间变化规律
        6.2.4 不同含水率煤样单轴压缩实验
        6.2.5 不同含水率煤样剪切实验
    6.3 煤壁注水参数设计
        6.3.1 煤壁注水几何参数
        6.3.2 煤壁注水物理参数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石岩沟煤矿浅埋煤层近短壁工作面强制放顶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短壁或近短壁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现状
        1.2.2 浅埋煤层正常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浅埋煤层强制放顶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现状
        1.2.4 采煤工作面支架支护阻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浅埋煤层近短壁工作面顶板破断特征分析
    2.1 矿井概况
        2.1.1 井田地层与地质构造
        2.1.2 可采煤层特征
        2.1.3 含(隔)水层特征
    2.2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2.2.1 试验工作面布置特征
        2.2.2 试验工作面基本顶岩层确定
    2.3 试验工作面顶板破断特征研究
        2.3.1 基本顶板破断结构模型构建
        2.3.2 上覆岩层载荷作用下基本顶受力分析
        2.3.3 基本顶板破断判据确定
    2.4 正常开采基本顶初次破断特征
        2.4.1 正常开采基本顶初次破断极限跨距确定
        2.4.2 正常开采工作面长度与基本顶初次破断的极限跨距对应关系
    2.5 工作面强制放顶基本顶初次破断极限跨距确定
        2.5.1 强制放顶基本顶初次破断极限跨距确定
        2.5.2 强制放顶基本顶极限跨距变化规律
    2.6 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确定
    2.7 小结
3 正常开采与强制放顶的矿压显现物理相似模拟对比研究
    3.1 物理相似模拟模型建立与监测设计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模型建立
        3.1.3 支架支护强度监测设计
    3.2 正常开采与强制放顶工作面来压步距及矿压显现强度对比分析
        3.2.1 正常开采状态
        3.2.2 强制放顶状态
        3.2.3 对比分析
    3.3 支架合理支护强度与工作阻力模拟测试
    3.4 小结
4 浅埋近短壁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1 模型的建立
        4.1.1 数值计算模型构建
        4.1.2 测线布置
    4.2 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4.2.1 工作面正常开采模拟分析
        4.2.2 工作面强制放顶“7m”模拟分析
    4.3 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
    4.4 小结
5 现场矿压监测
    5.1 试验工作面概况及支架技术参数
    5.2 现场矿压监测设计
    5.3 矿压监测主要结果
        5.3.1 工作面上、中、下部测站实测支架载荷及来压显现状况
        5.3.2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监测
    5.4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高河能源建筑物下厚煤层高效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工程概况
    2.1 矿井概况
    2.2 工作面工程概况
    2.3 采场水文地质条件
    2.4 采场围岩力学测试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充填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及其稳定性分析
    3.1 覆岩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
    3.2 煤层顶板受力分析
    3.3 充填开采煤层顶板变形分析
    3.4 数值模拟方案及数值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效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研究
    4.1 充填方法选择
    4.2 充填开采系统构建
    4.3 高效充填开采工艺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充填开采矿山压力与地表沉陷控制分析
    5.1 充填开采矿压实测分析
    5.2 地表沉陷实测分析
    5.3 地表沉陷预计参数反演
    5.4 地表沉陷控制分析
    5.5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架支护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2.1 采场顶板压力显现规律分析
        2.1.1 矿山压力研究理论概述
        2.1.2 顶板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分析
    2.2 顺槽超前支架合理支护强度的确定
        2.2.1 力学模型
        2.2.2 岩层回转角θ的确定
        2.2.3 煤柱支撑力计算
        2.2.4 实体帮支撑力计算
        2.2.5 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
    2.3 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架数值模拟分析
    2.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超前支架主要结构部件的设计
    3.1 超前支架架型的设计
    3.2 超前支架的特点及主要结构部件
    3.3 超前支架支护强度的确定及操作要点
    3.4 本章小结
4 超前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技术研究
    4.1 超前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组成
    4.2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技术及原理
    4.3 超前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及原理
    4.4 超前支架与工作面支架协同推进控制系统
    4.5 本章小结
5 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架的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试验工作面基本情况
    5.3 工作面设备配套和选型
    5.4 设备的配置情况
    5.5 超前支护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5.6 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结论
    6.1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科研与实践

(5)新型端头支架在综放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作面概况
2 新型端头支架主要技术特征
3 操作程序
4 应用情况分析
5 结语

(6)兖州矿区综放端头区煤岩的失稳冒放规律及放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2 兖州矿区综放开采端头区顶煤损失率现状及分析
    2.1 东滩矿综放工作面端头区顶煤损失分析
    2.2 鲍店矿综放工作面端头区顶煤损失分析
    2.3 综放面端头区顶煤的损失形式及原因分析
    2.4 综放面端头放煤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2.5 小结
3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设备布置及放煤空间确定
    3.1 常规(现有)布置方式及存在问题
    3.2 交叉侧卸垂直布置方式及其优势
    3.3 放煤空间确定
4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煤岩的失稳垮落规律
    4.1 综放工作面端头顶板块体结构的受力特征及其失稳条件
    4.2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煤岩失稳垮落规律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4.3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围岩应力场分布规律及顶煤(板)垮落失稳特征
    4.4 端头区放煤对围岩应力场分布及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4.5 端头区顶煤垮落失稳特征及煤岩运移规律
    4.6 本章小结
5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煤岩的冒放规律及合理工艺参数研究
    5.1 模型的建立及方案
    5.2 端头不同放煤区域顶煤的冒放规律
    5.3 不同煤层硬度端头顶煤冒放规律
    5.4 不同采放比端头顶煤冒放规律
    5.5 端头区放煤工艺参数确定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
    6.1 1306综放工作面概况
    6.2 综放工作面端头顶煤运移规律
    6.3 1306综放面端头区放煤应用及效果分析
    6.4 综放面端头区矿压显现规律
    6.5 经济及社会效益
7 主要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支架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放顶煤支架的发展及特点
        1.2.1 国外放顶煤支架的发展及特点
        1.2.2 国内放顶煤支架的发展及特点
    1.3 放顶煤液压支架的发展趋势
    1.4 问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1312工作面概况及液压支架概述
    2.1 三元煤业1312工作面概况
        2.1.1 三元煤业井田地质概况
        2.1.2 三元煤业1312工作面概况
        2.1.3 水文地质情况
        2.1.4 煤层分布特征
        2.1.5 顶底板分布特征
        2.1.6 1312工作面采煤工艺
    2.2 液压支架的结构
        2.2.1 液压支架的承载结构
        2.2.2 液压支架的辅助装置
        2.2.3 液压支架的液压元件
    2.3 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
        2.3.1 升降动作
        2.3.2 推移动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围岩—支架关系
    3.1 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3.1.1 国外有关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假说
        3.1.2 国内有关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假说
    3.2 综放开采的岩层控制
        3.2.1 顶煤破碎机理
        3.2.2 顶煤的破坏分区
        3.2.3 顶煤冒放的影响因素
    3.3 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
        3.3.1 综放工作面顶板运动结构
        3.3.2 综放工作面采场覆岩结构
        3.3.3 综放工作面端头基本顶结构
        3.3.4 综放工作面其他规律
    3.4 综放工作面支架—围岩相互作用
        3.4.1 支架—围岩力学模型
        3.4.2 支架—围岩强度耦合
        3.4.3 支架—围岩刚度耦合
        3.4.4 支架—围岩稳定性耦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312工作面液压支架选型及参数确定
    4.1 1312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步选型
        4.1.1 放顶煤液压支架的选型原则
        4.1.2 工作面液压支架架型的初步选择
    4.2 液压支架的参数确定
        4.2.1 液压支架中心距的确定
        4.2.2 液压支架支护强度与工作阻力的确定
        4.2.3 液压支架初撑力的确定
        4.2.4 液压支架高度的确定
        4.2.5 工作面支架布置台数的确定
        4.2.6 工作面液压支架选型
    4.3 液压支架操作注意事项
        4.3.1 顶板管理时注意事项
        4.3.2 放煤时注意事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护强度数值模拟研究
    5.1 FLAC3D介绍
    5.2 回采工作面模型建立
    5.3 数值模拟方案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急倾斜三软煤层综放采场覆岩移动与顶煤放出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应用现状
        1.2.2 急倾斜采场覆岩结构及受力特征研究现状
        1.2.3 急倾斜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现状
        1.2.4 急倾斜顶煤放出规律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急倾斜三软煤层综放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2.1 工程背景
        2.1.1 主采煤层特点
        2.1.2 煤层顶底板岩性
        2.1.3 开采及开拓方式
        2.1.3.1 准备方式
        2.1.3.2 采煤工艺
        2.1.3.3 放煤工艺
    2.2 煤岩力学参数测试与地质条件评价
        2.2.1 钻孔取芯方案
        2.2.2 块体密度实验
        2.2.3 点荷载实验
        2.2.4 单轴压缩试验
        2.2.5 巴西劈裂实验
    2.3 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2.3.1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简介
        2.3.2 计算模型及相关物理力学参数
        2.3.3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围岩应力演化规律
        2.3.4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位移变化特征
    2.4 矿压显现规律的数值计算
        2.4.1 模拟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急倾斜三软煤层综放采场覆岩移动规律
    3.1 工作面来压步距和强度
    3.2 覆岩移动规律的模拟实验
        3.2.1 实验目的和原理
        3.2.2 实验设备
        3.2.3 实验模型构建
        3.2.4 实验过程分析
        3.2.5 覆岩移动规律测试
        3.2.6 模型开挖过程的应力分布规律
    3.3 覆岩移动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3.3.1 UDEC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3.3.2 模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支架与围岩关系及煤壁片帮控制
    4.1 支架与围岩关系与顶板载荷估算
        4.1.1 支架与围岩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4.1.2 支架与围岩关系
        4.1.3 顶板载荷估算
        4.1.4 顶板控制设计
    4.2 软煤层煤壁稳定性分析
        4.2.1 初期工作面煤壁片帮特征
        4.2.2 煤壁稳定性控制措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倾斜工作面顶煤放出规律研究
    5.1 顶煤放出相似模拟试验
        5.1.1 相似模拟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5.1.2 相似模拟试验的基本原理
        5.1.3 实验设备及相似材料的确定
        5.1.4 模型填装及标志点铺设
        5.1.5 实验过程及原始数据记录
        5.1.6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 顶煤放出规律的三维数值模拟
        5.2.1 PFC3D模型建立与运算
        5.2.2 煤岩散体运移路径分析
        5.2.3 煤岩分界面演化
    5.3 顶煤放出规律的二维数值模拟
        5.3.1 模型建立与求解
        5.3.2 数值模拟试验方案计算结果
        5.3.3 回收率分析
        5.3.4 放出体分析
        5.3.5 放煤时间控制
    5.4 顶煤回收率的现场实测
        5.4.1 标志点法测试顶煤回收率的优点
        5.4.2 标志点布置方案
        5.4.3 顶煤回收率的观测结果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步移式支护架技术参数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三软”煤层端头支护特点
2 步移式支护架结构
3 步移式支护架技术参数及移架工艺
    3.1 步移式支护架技术参数
    3.2 移架工艺
4 适应性分析
5 结论

(10)“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1.2.2 开采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特征实测研究
    2.1 教学三矿13012工作面概况
        2.1.1 重复开采工作面地质概况
        2.1.2 重复开采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
        2.1.3 重复开采工作面资源赋存情况
    2.2 13012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2.2.1 矿压观测的目的与内容
        2.2.2 矿压观测方案
        2.2.3 矿压观测时间安排
    2.3 13012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2.3.1 原始煤层区域的支架载荷分析
        2.3.2 分层开采区域的支架载荷分析
        2.3.3 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2.3.4 超前支承压力分析
        2.3.5 采场底板比压
    2.4 本章小结
3 下分层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场数值模拟
    3.1 下分层开采工作面岩层结构分析
    3.2 UDEC数值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的物理尺寸及边界条件
        3.2.2 模型的本构关系与属性参数
    3.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3.3.1 顶煤厚度为 2m时的顶板岩层宏观运动规律
        3.3.2 顶煤厚度为 4m时的顶板岩层宏观运动规律
        3.3.3 顶煤厚度为 6m时的顶板岩层宏观运动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支架-围岩关系分析
    4.1 下分层工作面围岩类型分析
        4.1.1 直接顶分类、老顶分级
        4.1.2 下分层开采工作面煤层赋存结构
    4.2 下分层工作面支架-围岩结构类型及压力特征
        4.2.1 工作面支架-围岩结构类型
        4.2.2 工作面不同支架-围岩结构类型压力特征
    4.3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围岩模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控制研究
    5.1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适应性研究
        5.1.1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适应性初探
        5.1.2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适应性分析
    5.2 工作面端头支架的改进与适应型分析
        5.2.1 步移式端头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
        5.2.2 步移式端头支架基本结构
        5.2.3 移架工艺及适应性分析
    5.3 工作面煤壁片帮治理措施优化
    5.4 动态放顶煤工艺设计
        5.4.1 放顶煤参数设计原则
        5.4.2 顶煤可放厚度
        5.4.3 动态放煤工艺参数设计
        5.4.4 放煤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综放面下端头顶板管理及悬移支架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芦岭矿Ⅲ811工作面综放开采工艺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 陈天佑.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2]石岩沟煤矿浅埋煤层近短壁工作面强制放顶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 陶叶青.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高河能源建筑物下厚煤层高效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研究[D]. 张永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4]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应用研究[D]. 符大利.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5]新型端头支架在综放工作面的研究与应用[J]. 任建利,邢占军,郑现军. 煤炭与化工, 2017(05)
  • [6]兖州矿区综放端头区煤岩的失稳冒放规律及放煤研究[D]. 时成忠.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1)
  • [7]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支架选型研究[D]. 郑贺斌.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8]急倾斜三软煤层综放采场覆岩移动与顶煤放出规律研究[D]. 谢德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2)
  • [9]步移式支护架技术参数及应用效果分析[J]. 刘子晓,苏瑞锋. 山东煤炭科技, 2014(12)
  • [10]“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控制研究[D]. 师黄伟. 河南理工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综放面下端顶板的管理及悬吊支护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