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密码介绍

MARS密码介绍

一、MARS密码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许垠松[1](2021)在《基于对称密码系统的新型量子算法攻击模型研究》文中指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信息安全。并且,随着量子计算技术不断发展,研究者们也开始思考现有密码在未来量子世界的安全性,为将来做好准备。为此,既有能够抵御量子攻击的后量子密码被提出,亦有借助量子计算对经典密码的分析被展示。其中,基于量子算法的密码分析,相比经典密码分析,在一些特定问题或特定密码结构上,能有明显的加速效果,甚至能够指数级加速。所以,量子计算与密码分析的结合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不仅能够证明现有密码在量子世界是否安全,也能够促进后量子密码的发展。本论文从常见认证加密算法和Feistel结构的量子攻击模型进行研究,以降低时间复杂度为主要目的,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由于对COPA、AES-COPA和Marble认证加密算法进行经典伪造攻击,对加密黑盒需要查询大约2n/2次,并且它们的成功概率并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对COPA,AES-COPA和Marble认证加密算法的量子伪造攻击。在对COPA和AES-COPA进行量子伪造攻击时,本攻击使用Simon算法通过叠加查询来找到COPA和AES-COPA中标签生成函数的周期,然后为新消息计算出伪造标签。而在对Marble进行量子伪造攻击时,Simon算法则用于恢复Marble加密过程中的秘密参数L,再通过L计算伪造标签。与经典伪造攻击相比,本攻击可以将查询次数从O(2n/2)减少到O(n),并将伪造成功率提高到接近100%。(2)为了降低现有7轮Feistel结构的量子攻击时间复杂度,本文提出了一个量子Claw Finding算法和5轮区分器相结合的量子中间相遇攻击。该攻击分为两个阶段,在线查询阶段和离线计算阶段。在在线查询阶段,收集符合条件的明文对及对应密文,每一对明文计算出在第6轮左半部分的差分序列。而在离线计算阶段,依据5轮区分器,计算出所有情况下5轮区分器中第5轮左半部分的差分序列,然后利用量子Claw Finding算法求出两个差分序列集合之间相等的一个,最后反推出第1轮密钥和第7轮密钥。本量子中间相遇攻击,其时间复杂度相比于其他量子攻击或是经典攻击的O(2n),只需要O(27n/8)。

钱新,尤启迪,周旋,张洋,赵晓晶[2](2021)在《MARS-like Feistel结构的量子攻击》文中提出本文首次给出了对MARS-like结构的量子算法攻击.通过利用Simon算法,借助周期函数f构建量子区分器,结合Grover搜索算法进行量子密钥恢复攻击.在量子选择明文条件下,对四分支MARSlike结构,我们在4轮量子区分器附加4轮进行8轮量子密钥恢复攻击;对d分支MARS-like结构,我们在d轮量子区分器附加d轮进行2d轮量子密钥恢复攻击.在量子选择密文条件下,对四分支MARS-like结构,我们在5轮量子区分器附加4轮进行9轮量子密钥恢复攻击;对d分支MARS-like结构,我们在d+1轮量子区分器附加d轮进行2d+1轮量子密钥恢复攻击.

李雨竹[3](2021)在《MarR家族转录因子MSMEG6580调控耻垢分枝杆菌感知应答氧化压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核病(Tuberculosis,TB)属于慢性缓发并具传染性的疾病,这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疾病长久以来都是单一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的主因,仅2019年期间,全世界就发现约996万例结核病新发病例,死亡人数逼近140万。虽然已有几种抗结核药物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疗程长、毒副作用大以及患者依从性低等因素,导致临床耐药性普遍存在。为了开发更好的治疗方法和疫苗,我们需要深入的了解细菌的生理功能。患者咳嗽飞沫中的结核菌往往以气溶胶形式经空气传播。紫外线、甲醛等消毒剂可以降低结核菌在空气中的存活率。但经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固定后的结核病人肺组织中的病原菌仍有疾病传播风险,对其耐受机理更是鲜有研究。为了能在巨噬细胞中存活,结核菌需要应对NADPH(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依赖型吞噬细胞氧化酶(NOX2/GP91phox)产生的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一氧化氮合成酶诱导的活性氮物质(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及其他亲电体造成的环境压力。为此,结核菌演化出了多种抵御、保护机制,例如:成分复杂的细胞壁,硫氧还蛋白系统(NADPH,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 R(Thioredoxin reductase)和硫氧还蛋白Trx(Thioredoxin)),大量分枝硫醇及多种保护性酶。分枝硫醇作为分枝杆菌中谷胱甘肽类似物,可以保护细菌抵御氧化压力并灭活醛类等亲电体,提高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抗药性,促进分枝杆菌生存。然而,结核菌中关于感知氧化压力及甲醛等亲电体的转录调控机制少有研究。MarR(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regulator)家族转录因子通过调控抗氧化酶、药物外排泵以及毒力因子的转录从而影响分枝杆菌应对多种外界生存压力的能力。本研究以快生型非致病性耻垢分枝杆菌(Mycolicibacterium smegmatis mc2 155)为模式菌株,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MSMEG_6580(又名HxlR),MSMEG_6581敲除菌株,以探究二者在分枝杆菌应答氧化及亲电压力过程中发挥的功能。通过GSE104978数据挖掘发现HxlR,MSMEG_6581和MSMEG_0198与氧化压力相关,敲除目的基因后,相对于野生型菌株(Wild type,WT),MSMEG_6581敲除菌株对H2O2显着敏感。为了探究其中的调控机制,我们对HxlR蛋白进行异源表达并纯化。在氧化条件下,HxlR蛋白二聚体形式较少而更倾向于以四聚体形式存在;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实验证明HxlR蛋白能够结合靶基因及自身启动子;点突变实验结果发现HxlR蛋白具有四个结合底物的关键氨基酸位点:Cys11,Arg15,Arg38,Arg56。当还原物质存在时,不影响HxlR蛋白与靶基因结合能力,说明其主要以单聚体形式与目的基因DNA结合;在氧化物质存在时,HxlR蛋白与MSMEG_6581及自身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活性明显降低。接着为了探究细菌内氧化压力对HxlR调控机制的影响,通过q RT-PCR实验发现正常情况下,HxlR能够抑制编码短链脱氢酶的MSMEG_6581及自身转录;氧化压力可以促进野生型菌株中HxlR转录表达,而对MSMEG_6581转录水平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HxlR,MSMEG_6581影响细菌对甲醛消毒剂及抗生素的敏感性。综上,HxlR是一种新型的氧化还原抑制型转录因子,有助于分枝杆菌抵御氧化压力、甲醛及抗生素。综上所述,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发现在氧化条件下,HxlR蛋白二聚体间通过二硫键形成四聚体,以减弱对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结合能力;MSMEG_6581短链脱氢酶有利于促进分枝杆菌对氧化压力及抗生素的耐受性;值得注意的是,敲除HxlR对甲醛压力更加敏感,而敲除MSMEG_6581则更加耐受,这些结果阐释了HxlR转录因子及MSMEG_6581短链脱氢酶可能存在的生物学功能,为靶向HxlR及短链脱氢酶设计抗结核药物靶标提供可能性。

王念平,洪礼荣[4](2021)在《类MARS密码结构的线性特性及其优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首先,提出了类MARS密码结构,给出了该密码结构的若干线性特性,并给出了线性变换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法。具体地,通过分析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线性逼近的传递规律,证明了无论怎样设计线性变换,t(1≤t≤3)轮线性逼近中至少有一条活动轮函数个数为0的线性逼近;4轮线性逼近中至少有一条活动轮函数个数不超过1的线性逼近;t(t>4)轮线性逼近中至少有一条活动轮函数个数不超过■8t/15■的线性逼近。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类MARS密码结构中线性变换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法,该优化设计使活动轮函数个数的下界与MARS密码结构相比更加接近可能的最大值。

胡昌武[5](2020)在《可验证秘密共享及自适应带宽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秘密共享(Secret Sharing)是一种分割并存储数据的加密技术,也是信息安全和数据保密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防止机密信息过度集中,从而达到分散风险和容忍入侵的效果。近年来隐私数据的频繁泄露,使得对重要私密数据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对秘密共享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秘密共享也成为了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本文详细描述了秘密共享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并以秘密共享算法的安全性和通信效率为研究重点,对门限秘密共享算法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对可验证秘密共享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可验证秘密共享对数据有效性的验证作用,介绍了几种经典的可验证秘密共享方案,并对这些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同时,将椭圆曲线算法引入可验证秘密共享中,提出了安全性更高的基于椭圆曲线的可验证秘密共享方案,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证明和探讨。2、秘密共享在分发和恢复秘密数据时的通信开销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得到秘密共享的通信开销下界并寻找符合该下界的通信最优方案显得至关重要。研究了秘密共享的通信开销下界,并对该下界进行了详细证明。然后,引入了阶梯码这一达到通信开销下界的通信最优秘密共享方案,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主要优缺点。3、对秘密共享通信开销有影响的不仅局限于秘密共享方案本身,方案的带宽利用率也对通信开销有较大影响。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带宽的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可在通信带宽不平衡条件下充分利用带宽,实现在通信最优秘密共享方案下进一步降低通信开销,以达到同等通信带宽条件下取得更高通信效率的目的。

武昆亮[6](2020)在《基于面部特征与头部姿态的疲劳驾驶检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了方便出行,私家车已经成为家家必备之物。全球数据统计显示,交通事故是导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因素。全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很大比例的交通事故,都是因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所导致。所以,为了保障驾驶员以及路人的生命安全,研究疲劳驾驶实时检测系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同时具有非凡的意义性。本文就疲劳驾驶的几种方案进行理论层次的研究,为了提高驾驶的安全性,通过对比国内外已经提出的几种疲劳检测算法,综合其优点,提出一种基于头部姿态与面部特征的自适应性疲劳驾驶检测系统,此系统可以实时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程度。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第一个子系统是面部特征检测系统,第二个子系统是头部姿态检测系统。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分为以下六点:(1)将近20年的疲劳检测方法进行汇集整理,提出本文的疲劳检测系统。(2)研究了Haar-like特征与Adaboost算法,该算法用于判断驾驶员是否在座,实验表明此算法可以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驾驶舱中的人脸。同时研究EAR算法,此算法利用Dlib模型提取眼部12个特征点,计算眼部纵横比,若眼部纵横比突然下降,再迅速上升,则判断为一次眨眼动作。眨眼检测率可达到99.2%。(3)提出了一种全新的BFR(Blinking Frequency ratio)算法,并将该算法首次应用于疲劳驾驶领域。BFR算法是一种基于眨眼时间序列的疲劳检测算法,研究的是正常眨眼频率与疲劳眨眼频率的平均映射关系。算法首先采集司机在单位时间内的眨眼次数,生成眨眼频率样本。驾驶中,利用计算出的BFR阈值检测驾驶员否存在视疲劳,若眨眼次数超过BFR阈值,则报警。(4)研究了基于MAR算法的哈欠检测,此算法同样利用Dlib提取了嘴部的6个特征点,计算嘴部纵横比,若纵横比提升至MAR阈值之上,再迅速下降,则判断为一次哈欠动作。哈欠的检测率为100%。(5)研究了基于罗德里格斯旋转公式的头部姿态检测算法,并用P80准则进行疲劳评估,P80来源于疲劳驾驶经典算法PERCLOS。以0度俯仰角与0度滚转角作为基准,若偏移超过最大量的20%,则判断驾驶员头部处于疲劳状态。(6)最后算法使用树莓派平台进行仿真,可以进行实时性的检测,若检测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则通过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实现疲劳驾驶的实时性预警。

李佳霖[7](2020)在《智慧协同网络路径动态适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异构网络融合成为下一代新型网络的发展趋势,融合多种异构网络来提供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是当前主流的研究方向。现有网络架构在高速移动应用场景下,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无线链路的复杂性,难以灵活地协同异构网络,从而造成服务质量差、用户体验不佳和资源利用率低等弊端。本文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研究,针对高速移动环境下,通信环境的快速时变性和异构网络的共存的现状,以资源适配的方式提高通信业务满意度。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车地通信系统业务与资源动态适配设计。本文完善了智慧协同网络架构模型,该模型构建四层网络架构,文中详细分析了除应用层外各层的具体功能以及层间交互过程。在此模型架构下,设计并实现了具有三种路径通信模式的车地通信系统,包括多路径适配模式,多路径聚合模式,以及单路径隧道模式。在多路径适配模式下提出了网络资源与业务服务适配模型。(2)针对两种业务标识需求场景,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资源分配算法,实现了两种场景下的业务服务与网络资源适配。针对单标识服务需求场景,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单标识业务资源模糊适配方案。将业务服务层中的业务分为应急通信业务和普通通信业务,以应急通信业务为目标标识业务,设计并实现了模糊逻辑Q学习算法,基于环境状态计算长期累积收益后得到全局最优解,并加入双层模糊逻辑控制,来生成路径动态适配策略。针对多标识服务需求场景,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多标识业务资源适配方案。其业务服务层将服务需求划分为更加细致的多种类别,适用于高速移动环境下更为复杂的服务需求。此方案中的平均场多行为体价值策略算法,对每个行为体的强化学习都考虑其他行为体的动作策略,从而进行中心化的训练和分布式的执行,利用平均场论将多行为体间相互作用简化为该行为体与其它所有行为体的均值之间的作用,进行最后的网络资源动态匹配策略下发。(3)本文在实际环境下对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车地通信系统通信模式进行了测试,为多路径适配模式网络仿真参数设置提供依据。在单业务动态适配方案测试中,通过对比其他高速移动环境下的资源适配方案,表明了本文的模糊逻辑Q学习算法能实现更高的业务服务满意度,满足了高速移动场景下的应急通信需求。而多业务动态适配方案在大规模的业务服务需求场景中,与其他方案对比结果表明,新提出的平均场多行为体价值策略算法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杨尊远[8](2020)在《Tor网络数据分析及路由算法的改进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第二代洋葱路由(The Second Generation Onion Router,Tor)系统是目前最流行的匿名通信系统之一,拥有目前最大的匿名通信用户群体。Tor中的路由算法直接影响着通信链路的匿名性、安全性及传输速率,却存在系统设计上的不足。本文针对Tor网络存在的不足展开研究工作。论文阐述了 Tor系统的基本原理,收集了 Tor网络的运营数据,通过对Tor网络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处理分析,比较Tor中理想状态下的路由节点选择模型,与实际运行时的路由节点选择模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针对Tor基于带宽加权路由选择算法在安全性和传输效率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节点状态感知(Node State Awareness,NSA)的路由选择算法。该算法使用链路中节点的传输速率与带宽的比值作为衡量节点传输能力的指标,以规避具有低传输能力的恶意节点;算法运行过程中还会记录一段时期内的节点选择频率情况,并通过降低高频节点被选中的频率,来增大系统的匿名信息熵。仿真平台上的实验证明,NSA算法能有效抵抗虚报带宽的恶意节点的敌对攻击,具有更高的匿名安全性和更好的负载均衡表现。基于以上改进的路由选择算法,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IM)系统,系统包括Android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端。论文介绍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描述了网桥的搭建、NSA算法的实现、以及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最后,对即时通信系统从功能性、性能、匿名性、链路对比方面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路由选择算法能给即时通信系统带来更强的匿名特性和负载均衡能力。

侯琨[9](2020)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天体生物学的起源、发展与建制化》文中提出天体生物学是一门伴随着生命起源研究和航天实践而兴起的交叉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莱德伯格提出地外生物学的概念以来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过程。在天体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它广泛吸收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从陨石学、无线电通讯、嗜极生命、遗传学等诸多研究中汲取养分,拓宽了自身的学科范畴。从技术性视角来看,天体生物学的学科发展始终与航天、生命领域的技术进展相一致,它的发展反映出时代的进步。自从美国在20世纪末完成了天体生物学的学科建制化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纷纷成立了隶属本国的专门研究机构来推动学科进展,但我国尚没有这一学科的专门研究机构。本篇博士论文通过回顾天体生物学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够理清其学术脉络,对于我国学界正确认识该学科、推动本土研究进展有所裨益。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天体生物学在20世纪50年代得以起源的历史条件,即米勒实验的突破性成果推动了生命起源研究从思辨到实证的转变,第一届国际生命起源大会的召开促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制度化、专业化进展。生命起源领域的进展为地外生物学的出现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储备,在莱德伯格的推动下,地外生物学概念被提出,美国国家航天局在科技竞赛的支配思想下也开始投资支持生命起源和地外生物学研究。第二章则考察了生命起源研究之外天体生物学得以成立的另一种学术研究传统——火星生命争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火星运河争论促进了美国国内火星科幻的繁荣,对在20世纪中叶成长起来的一批天文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天文学界对太阳系内行星认知的逐渐加深,火星在学理上和文化上都成为了地外生命探测最重要的目标天体。20世纪60-70年代,借着美苏航天竞赛的东风,美国国内地外生物学研究群体参与到了一系列火星探测活动的仪器研发、成果解读中,这一时期也是地外生物学实践的高潮期。但随着海盗号登陆火星表面对与火星生命说的否定性结果,地外生物学逐渐进入低谷。第三章分析了美航局航天实测之外的多学科参与的地外生物学研究,它们的成果为学科复兴埋下了种子。默奇逊陨石中氨基酸以及星际空间中有机分子的发现为业已沉寂的胚种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嗜极生命的新的研究进展则加深了学界对于极端环境中生命的认识水平;SETI理论的提出和相关搜索计划的启动则推动了对于地外文明的探测热潮;新的生命起源理论也在遗传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斩获新生。这些分散的研究成果和发现为地外生物学拓宽了学科边界,成为了天体生物学学科知识的重要来源。第四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天体生物学完成建制化的过程。ALH84001火星陨石的发现以及激进的解读(即在陨石中存在火星生命遗迹)使得火星生命再次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政治性力量的站台也为天体生物学复兴奠定了基础。随着美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的成立、专业性学术杂志的发行以及学术教材的编排出版,天体生物学逐步完成了建制化,相较于以往的地外生物学研究,天体生物学不但拓宽了视野,也更加注重下一代学者的培养。第五章关注到新世纪以来天体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拓展,系外行星的发现和宜居带概念的提出使得科学界对于太阳系之外的行星系统加深了认识,同时对于适合生命产生的环境条件有了新的理解;而太阳系内巨行星卫星系统中,木卫二与土卫六因冰层与大气的存在成为了天体生物学最为关注的新的目标天体。这股向内与向外的目标天体延伸成为了新世纪天体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第六章针对我国民国时期对于生命起源理论的接受与21世纪以来天体生物学相关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现状进行了梳理,以试图解释天体生物学在我国的缺位原因,这其中意识形态上认知的差异是关键性因素。可喜的是,进入新世纪,我国学术研究者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逐步进入到该研究领域中,我国进行天体生物学建制化的契机也逐步形成。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可以看出天体生物学在当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它始终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相结合,并且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了当代科技的进步,天体生物学的科学实践还对于人类重新思考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天体生物学在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都展示出其深刻的影响。随着新一轮火星探测的热潮,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出台了各自的航天规划,天体生物学因航天而起,也因航天而兴,我国的航天事业终将建立自己的天体生物学研究体系。本文希望通过对于天体生物学历史的梳理,为天体生物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敖知琪[10](2019)在《基于邮件解析的共享自助打印系统研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文档和邮件系统是知识共享的主要媒介,但生活中仍有大量场景无法直接使用电子文档,将电子文档打印转变为纸质文档,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阅读和保存的需要。用户打印需求的不连续性、打印设备购买、维护成本高昂等问题都导致了打印设备无法一对一匹配到全体用户,由此催生出提供专业化打印服务的商家,整合设备资源为一定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服务。目前,传统的快印店打印和共享打印机均存在排队现象明显、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因此,为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开发出一款在打印机空闲时段提供自助服务的产品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用户打印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将共享自助打印系统分为PC端程序和Web端网站两个部分,基于用户常用且普及率高的邮件系统进行开发,利用邮件承载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实现文件的自助打印,用户仅需要将待打印的文件和打印样式通过邮件发送到商家指定邮箱,系统在接收到邮件后利用中文分词和文件标准化技术自动解析用户打印需求,在用户通过系统自动回复邮件中的链接访问系统Web端网站完成打印格式确认和支付后,商家安装的系统PC端程序将自动调起预置的打印机,按照用户要求的格式完成文件打印并通知用户取件,全程无需快印店店员手工操作。此外,系统设计了数据报表功能,满足商家便捷统计打印收入、了解资源利用率等需求,并支持商家根据收件详细信息进行筛选、查询。本文系统涵盖了打印业务的完整流程且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为用户创造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打印模式,尤其在移动场景下,系统不需要为普通用户安装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用户通过手机内置的邮件程序发送邮件即可完成打印,且无需在店内或打印机前排队等候打印完成,收到通知后前往指定地点取件即可;商家安装本系统的PC端程序后可免去店员手工操作,在打印机空闲时段自动完成文件打印,既缓解了店内顾客排队问题,又提升了打印设备资源利用率。此外,本系统还为商家提供了便捷的打印信息数据报表统计工具。

二、MARS密码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ARS密码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对称密码系统的新型量子算法攻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对称密码系统的Q1攻击模型研究
        1.2.2 基于对称密码系统的Q2攻击模型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量子计算与密码分析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量子计算基本概念
        2.2.1 量子比特
        2.2.2 量子逻辑门
        2.2.3 量子算法
    2.3 密码分析理论基础
        2.3.1 伽罗瓦域
        2.3.2 中间相遇攻击
    2.4 小结
第三章 几种认证加密算法的量子伪造攻击
    3.1 引言
    3.2 几种认证加密算法
        3.2.1 COPA认证加密算法
        3.2.2 AES-COPA认证加密算法
        3.2.3 Marble认证加密算法
    3.3 COPA认证加密算法的量子伪造攻击
        3.3.1 攻击策略
        3.3.2 COPA算法的量子伪造攻击(无关联数据)
        3.3.3 COPA算法的量子伪造攻击(有关联数据)
    3.4 AES-COPA认证加密算法的量子伪造攻击
        3.4.1 AES-COPA v.1算法的量子伪造攻击
        3.4.2 AES-COPA v.2算法的量子伪造攻击
    3.5 Marble认证加密算法的量子伪造攻击
    3.6 复杂性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7轮Feistel结构的量子中间相遇攻击
    4.1 引言
    4.2 量子Claw Finding算法与5轮区分器的回顾
        4.2.1 量子Claw Finding算法
        4.2.2 5轮区分器
    4.3 7轮Feistel结构的量子中间相遇攻击
        4.3.1 在线查询阶段
        4.3.2 离线计算阶段
    4.4 复杂性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MarR家族转录因子MSMEG6580调控耻垢分枝杆菌感知应答氧化压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MarR家族转录因子概述
        1.1.1 MarR家族转录因子结构及功能
        1.1.2 分枝杆菌MarR家族转录因子研究近况
        1.1.3 其他细菌MarR家族转录因子研究现状
    1.2 氧化压力
        1.2.1 氧化压力的来源
        1.2.2 氧化压力的危害
        1.2.3 氧化压力相关分子的特性
        1.2.4 分枝硫醇
    1.3 细菌内氧化开关类型
        1.3.1 硫醇-二硫键开关
        1.3.2 组氨酸氧化
        1.3.3 半胱氨酸磷酸化
        1.3.4 硫醇-S-烷基化
        1.3.5 甲硫氨酸氧化
    1.4 甲醛感应机制及代谢
    1.5 展望
第2章 引言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菌株、质粒
        3.1.2 培养基配方
        3.1.3 主要试剂和材料
        3.1.4 主要溶液
        3.1.5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培养条件
        3.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3.2.3 构建蛋白表达菌株
        3.2.4 目的蛋白表达纯化
        3.2.5 检测目的蛋白多聚体形式
        3.2.6 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质多聚体形式
        3.2.7 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
        3.2.8 目的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突变实验
        3.2.9 氧化物质对蛋白结合能力的影响
        3.2.10 还原物质对蛋白结合能力的影响
        3.2.11 构建敲除菌株
        3.2.12 回补菌株的构建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表达
        3.2.13 生长曲线的测定
        3.2.14 qRT-PCR实验
        3.2.15 不同环境压力杀菌实验
        3.2.16 启动子活性检测
        3.2.17 统计分析与作图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HxlR及其靶基因与氧化应答相关
    4.2 HxlR,MSMEG_6581 敲除不影响分枝杆菌生长
    4.3 HxlR,MSMEG_6581 敲除影响分枝杆菌压力应答能力
    4.4 HxlR蛋白疏水性强,亚基间半胱氨酸距离远
    4.5 成功构建BL21 表达菌株并纯化目的蛋白
    4.6 EMSA证明HxlR蛋白能结合MSMEG_6581 及自身启动子
    4.7 β-半乳糖苷酶实验说明存在其他基因参与调控HxlR,MSMEG_6581
    4.8 氧化压力下,HxlR蛋白主要以四聚体形式存在
    4.9 还原型 HxlR 结合靶基因,而氧化型 HxlR 结合能力减弱
    4.10 成功构建HxlR点突变蛋白
    4.11 半胱氨酸和精氨酸是HxlR蛋白结合底物的关键位点
    4.12 短链脱氢酶导致分枝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敏感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和撰写的论文

(5)可验证秘密共享及自适应带宽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秘密共享的相关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预备知识
    2.1 数学知识
    2.2 密码学知识
    2.3 秘密共享知识
第3章 密码学与秘密共享
    3.1 密码学概述
        3.1.1 古典密码与现代密码
        3.1.2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3.1.3 单向散列技术
        3.1.4 消息认证码与数字签名
    3.2 传统秘密共享算法
        3.2.1 Shamir秘密共享
        3.2.2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秘密共享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验证秘密共享
    4.1 非交互式可验证秘密共享
        4.1.1 Feldman方案
        4.1.2 Pedersen方案
    4.2 基于椭圆曲线的可验证秘密共享
        4.2.1 基于椭圆曲线的计算困难假设
        4.2.2 方案的构建
        4.2.3 分析和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信最优秘密共享
    5.1 秘密共享的通信开销下界
    5.2 通信最优阶梯码
        5.2.1 方案的构建
        5.2.2 分析和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自适应带宽秘密共享
    6.1 基本思路
    6.2 带宽矩阵的构建
    6.3 自适应方案的构建
    6.4 性能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搲表

(6)基于面部特征与头部姿态的疲劳驾驶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疲劳行为概念
        1.2.2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2.3 评价主体为驾驶员的疲劳检测算法
        1.2.4 评价主体为车辆的疲劳检测算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及人脸检测算法
    2.1 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简介
        2.1.1 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原则
        2.1.2 本文提出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
    2.2 人脸检测
        2.2.1 Haar-like特征
        2.2.2 ADABOOST算法
    2.3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面部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
    3.1 人脸检测分类器改进
        3.1.1 模拟驾驶环境介绍
        3.1.2 分类器参数的优化
    3.2 面部特征
        3.2.1 EAR算法
        3.2.2 BFR算法
        3.2.3 MAR算法
    3.3 实验结果
        3.3.1 眼部特征采集
        3.3.2 哈欠检测
        3.3.3 联合判断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头部姿态的疲劳驾驶检测
    4.1 基于头部姿态的疲劳驾驶
    4.2 头部姿态特征概述
        4.2.1 欧拉角定义
        4.2.2 头部姿态估计算法简介
    4.3 相机的标定
        4.3.1 三大坐标系概述
        4.3.2 转化原理
        4.3.3 相机标定的实现
    4.4 基于罗德里格斯旋转公式的头部姿态算法
        4.4.1 算法原理
        4.4.2 疲劳状态判断
    4.5 实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疲劳驾驶系统的树莓派仿真
    5.1 树莓派平台
    5.2 硬件和软件环境搭建
        5.2.1 树莓派系统安装和配置
        5.2.2 Python库函数安装
        5.2.3 树莓派桌面远程连接(用显示器的话就不需要远程连接)
    5.3 算法实现效果
        5.3.1 EAR在树莓派上的实现
        5.3.2 BFR在树莓派上的实现
        5.3.3 MFR算法在树莓派上的实现
        5.3.4 头部姿态算法在树莓派上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及成果

(7)智慧协同网络路径动态适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2 相关工作
    2.1 智慧协同网络架构
    2.2 多径传输与资源动态调度机制
    2.3 强化学习原理及相关算法
    2.4 模糊逻辑控制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车地通信系统业务与资源动态适配设计
    3.1 车地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设计
        3.1.1 需求分析
        3.1.2 通信模式
        3.1.3 信令分析
    3.2 网络资源与业务服务适配模型设计
    3.3 单标识业务资源模糊适配方案设计
        3.3.1 资源适配模型基本定义
        3.3.2 资源适配算法设计
    3.4 多标识业务资源适配方案设计
        3.4.1 资源适配模型基本定义
        3.4.2 平均场近似
        3.4.3 资源适配算法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车地通信系统业务与资源动态适配实现
    4.1 车地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实现
        4.1.1 多路径适配模式实现
        4.1.2 多路径聚合模式实现
        4.1.3 单路径隧道模式实现
    4.2 单标识业务资源模糊适配实现
        4.2.1 最优策略改进模块
        4.2.2 模糊逻辑处理模块
        4.2.3 探索策略选择模块
    4.3 多标识业务资源适配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车地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与动态适配方案测试
    5.1 车地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测试
        5.1.1 测试环境搭建
        5.1.2 功能测试
        5.1.3 性能测试
    5.2 单类标识业务动态适配方案
        5.2.1 测试对比方案
        5.2.2 仿真测试
    5.3 多类标识业务动态适配方案
        5.3.1 测试对比方案
        5.3.2 仿真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Tor网络数据分析及路由算法的改进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匿名通信系统Tor原理分析
    2.1 简介
    2.2 Tor的理论基础概述
        2.2.1 Tor的网络架构
        2.2.2 Tor的目录服务器
        2.2.3 Tor的数据包结构
        2.2.4 Tor的匿名原理
        2.2.5 Tor的隐藏服务
    2.3 Tor路由选择算法改进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or网络数据分析
    3.1 简介
    3.2 数据集介绍
    3.3 数据预处理
    3.4 聚类实验
        3.4.1 数据准备
        3.4.2 实验及结果分析
    3.5 频繁项挖掘实验
        3.5.1 数据准备
        3.5.2 实验及结果分析
    3.6 路由选择模型对比
    3.7 潜在恶意节点发现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节点状态感知的Tor路由选择算法:NSA
    4.1 简介
    4.2 NSA设计目标
    4.3 NSA设计实现
        4.3.1 链路测量
        4.3.2 节点状态感知机制
        4.3.3 创建链路
        4.3.4 更新链路
        4.3.5 处理流请求
    4.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仿真环境
        4.4.2 实验设置
        4.4.3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SA算法的实现及系统应用
    5.1 简介
    5.2 NSA算法实现
        5.2.1 链路测量
        5.2.2 节点状态感知机制
        5.2.3 创建链路
        5.2.4 更新链路
        5.2.5 处理流请求
    5.3 NSA算法系统应用
        5.3.1 网桥的搭建
        5.3.2 Tor程序的应用
        5.3.3 需求分析
        5.3.4 系统概要设计
        5.3.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3.6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20世纪50年代以来天体生物学的起源、发展与建制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前人研究综述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创新点与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地外生物学的兴起——20 世纪50 年代的科学变革
    1.1 米勒实验与生命起源理论的范式转变
        1.1.1 米勒实验的历史过程
        1.1.2 米勒实验引发的科学争议
        1.1.3 米勒实验的社会影响
        1.1.4 米勒实验的意义探讨
    1.2 国际生命起源大会与生命起源研究的组织更新
        1.2.1 国际生命起源大会的历史背景
        1.2.2 首届国际生命起源大会概况
        1.2.3 生命起源大会的制度化与学科发展
    1.3 地外生物学——航天竞赛与行星免疫
        1.3.1 人造地球卫星1 号带来的冲击
        1.3.2 莱德伯格关于太空探测的思考:行星免疫学
        1.3.3 地外生物学的提出及内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火星生命探测——20 世纪60-70 年代的地外生物学实践
    2.1 火星生命的历史渊源
        2.1.1 月亮骗局
        2.1.2 火星运河与火星科幻
        2.1.3 新技术与新证据
    2.2 水手4 号——火星生命探测争论及影响
        2.2.1 火星生命探测的历史背景
        2.2.2 三次研讨会与逐步推进的火星生命探测计划
        2.2.3 学术争议:科学界的反对方
        2.2.4 水手4 号探测结果与争议
    2.3 海盗计划与地外生物学的沉寂
        2.3.1 地外生命探测仪器的研制
        2.3.2 海盗计划的实施与生物实验结果
        2.3.3 生物解释与化学解释的争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航天实测之外的地外生物学研究——20 世纪60-80 年代的多学科参与
    3.1 默奇逊陨石与星际分子——地外有机物与天地统一性
        3.1.1 默奇逊陨石的发现与解读
        3.1.2 星际有机分子的确认
    3.2 嗜极生命——原始生命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3.2.1 沃尔夫阱与南极生物
        3.2.2 海底热液喷口的古细菌
    3.3 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理论与实践
        3.3.1 SETI的理论基础
        3.3.2 SETI的初期实践
    3.4 类蛋白质微球到RNA世界——代谢优先到遗传优先
        3.4.1 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微球学说
        3.4.2 RNA世界假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体生物学的复兴与建制化——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学科建设
    4.1 陨石背后的科学与政治
        4.1.1 火星陨石的发现和确认
        4.1.2 ALH84001 的解读与争议
        4.1.3 火星政策转向——陨石解读背后的政治因素
    4.2 美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的创立与发展
        4.2.1 天体生物学的名称来源与学科范畴
        4.2.2 美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的创立
        4.2.3 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的发展与成果
    4.3 学术刊物与学科教材——科研与教育的主阵地
        4.3.1 《天体生物学》的10 年计量分析(2001-2010)
        4.3.2 天体生物学学科教材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外行星与系内新目标——21 世纪新研究动向
    5.1 系外行星与宜居带——宇宙微观结构再认识
        5.1.1 系外行星的发现
        5.1.2 系外行星的搜寻及特征
        5.1.3 宜居带的定义与意义
    5.2 欧罗巴与泰坦——巨行星卫星的宜居性
        5.2.1 先驱者号、旅行者号与外太阳系探测
        5.2.2 欧罗巴与泰坦的宜居性——新证据与新方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体生物学相关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6.1 20 世纪上半叶生命起源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6.1.1 随《字林西报》传入中国的生命起源知识
        6.1.2 中国学者主动翻译、引进的生命起源学说
        6.1.3 生命起源传播影响——以罗广庭事件和奥巴林学说为例
    6.2 天体生物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6.2.1 新媒体中的天体生物学
        6.2.2 通过翻译引入的学术与科普作品
        6.2.3 本土天体生物学研究与航天战略演变
第七章 结语
    天体生物学兴起的两股历史传统
    天体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天体生物学的发展逻辑
    天体生物学的意义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词

(10)基于邮件解析的共享自助打印系统研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2 相关技术和工具
    2.1 电子邮件相关技术
        2.1.1 电子邮件收发协议
        2.1.2 邮件数据解析与存储
    2.2 虚拟打印机技术
    2.3 中文分词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概述
    3.2 系统用户分析
    3.3 系统功能需求
    3.4 系统性能需求
    3.5 系统运行需求
    3.6 系统其他需求
    3.7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概要设计
    4.2 系统详细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
    5.1 PC端程序实现
        5.1.1 电子邮件接收模块
        5.1.2 打印需求理解
        5.1.3 打印文件标准化
        5.1.4 PPT格式文件识别
        5.1.5 文件打印
    5.2 Web端网站实现
        5.2.1 产品展示及下载
        5.2.2 账号信息管理
        5.2.3 商家数据报表
        5.2.4 用户打印需求确认
        5.2.5 管理员模块
    5.3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内容
    6.3 测试结论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MARS密码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对称密码系统的新型量子算法攻击模型研究[D]. 许垠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MARS-like Feistel结构的量子攻击[J]. 钱新,尤启迪,周旋,张洋,赵晓晶. 密码学报, 2021(03)
  • [3]MarR家族转录因子MSMEG6580调控耻垢分枝杆菌感知应答氧化压力[D]. 李雨竹. 西南大学, 2021(01)
  • [4]类MARS密码结构的线性特性及其优化设计[J]. 王念平,洪礼荣. 通信学报, 2021(04)
  • [5]可验证秘密共享及自适应带宽方案研究[D]. 胡昌武. 山东大学, 2020(02)
  • [6]基于面部特征与头部姿态的疲劳驾驶检测[D]. 武昆亮. 东华大学, 2020(01)
  • [7]智慧协同网络路径动态适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李佳霖.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Tor网络数据分析及路由算法的改进与实现[D]. 杨尊远.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9]20世纪50年代以来天体生物学的起源、发展与建制化[D]. 侯琨.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10]基于邮件解析的共享自助打印系统研建[D]. 敖知琪.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MARS密码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