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软件的质量及其保障

论会计软件的质量及其保障

一、试论会计软件质量及其保证(论文文献综述)

崔士杰[1](2021)在《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的要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作为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行政单位提升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而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要认真做好企业的会计基础管理方面工作,明确划分基础管理会计工作岗位职责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基础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规范评价程序,细化基础会计工作标准等。为其保证安全可靠、真实的会计信息,提升其管理效率,从而提升其经济效益。本文着重分析了行政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探讨了基层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王悦[2](2021)在《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1月1日起新审计准则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贯穿审计准则。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选择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客户。对于风险较大的客户则采取增加审计证据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确保其风险在事务所可接受范围内。事务只有通过准确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才能持续的修订和调整审计计划,合理安排审计风险应对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保证审计质量。论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Z事务所为例,对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评价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通过审计底稿的学习和实地调查,发现Z事务所在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存在风险评估难、未能正确设定审计风险、未能定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未能依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准确计算检查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选定合适的审计风险评价指标和重大错报风险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专家打分法,构建模型量化审计风险,对事务所原有的定性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量化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计算检查风险数值,以计算出的检查风险的高低科学安排审计资源及后续的审计流程。为了检验定量分析模型的科学性,选取Z会计师事务所R项目进行了验证,结合企业的信息及专家打分的结果,对该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认为,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运用该模型定量评价审计风险是可行的。这一研究及构建的定量分析模型为Z事务所及类似的审计机构合理评价审计风险提供了方法参考。

李爽馨[3](2021)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快,市场对于审计的需求越来越多,注册会计师行业备受关注。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都存在缺陷,再加上签字注师缺乏行业经验、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行业监管威慑力不足等因素,使得审计失败的现象频发。尤其是在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打开了国际市场,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大规模涌入,加剧了国内的行业竞争,给我国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2000年事务所的改制也影响了审计行业的发展。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国内第一大所,却在三年内被连续曝出五起审计失败案,震惊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脱钩改制完成后,2001-2020年二十年间我国发生的所有审计失败案,并且对代表性极强的立信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审计失败研究成果后,对加入WTO后的2001-2020年间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及审计失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运用审计冲突、信息不对称、供求理论等,研究立信2011-2014年报审计并于2016-2018年被处罚的五起审计失败案,首先对2001-2020年立信在行业中的排名、收入和员工人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统计归纳《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揭露的审计过程、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将立信发展等情况与天健、行业平均和国外水平相比较,发现签字注师缺乏行业经验、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责任意识不强、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审计任期过长、独立性缺失、“做大”过程中对“做强”关注不足、行业监管不到位、威慑力不足是导致立信连续审计失败的原因,最后为立信提出避免审计失败的整改建议,包括:增加签字注师的行业经验、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感、完善人力资源聘用制度、缩短审计任期、保持审计独立性、避免盲目扩张、保证审计质量等,为监管机构提出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建议,包括:合理规划监管时间、扩大监管范围和加大处罚力度等。本文研究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2016-2018年三年内被连续曝出的、影响程度较大的五起审计失败案,并且对立信的诸多信息进行了深度剖析,分别是业务收入、员工人数变化、注册会计师占比、招聘标准、分所规模和承接业务的数量,这种分析角度是我国现有研究中没有的。希望本文的研究为审计行业防范规避审计失败提供借鉴。

祁晓瑞[4](2021)在《XY大学经费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荆师佳[5](2020)在《ERP系统研究及其在阳泉煤业集团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当前阶段正是我国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能源企业的转型发展尤为重要,加快推进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符合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工信部对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所提出的政策要求,加快推进能源企业信息化发展成为能源企业综合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资源的管理不当,成为影响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桎梏,为了弥补这类缺失,需要一套相对完整、科学、高效的方法论来指导企业自顶向下的开展信息化推广工作。ERP系统作为企业资源优化产品,除了能加快企业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效率,还能在企业内部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流程标准化等管理优化工作,为企业内部从上到下进行整体资源优化和整合。为此,阳泉煤业集团(以下简称YQMY集团)引进SAP ERP系统力求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深度发展。但是引进ERP系统之后,企业已经投资并取得的信息化系统资源应该如何处理,并且如何有效的利用ERP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深度发展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通过系统集成和系统定制开发的研究,找到企业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平衡点。面对企业自有系统应该从利旧的角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企业信息共享,最大化的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同时为了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新需求,积极发挥ERP系统的强大优势,将ERP企业资源作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ERP平台进行相关的定制开发,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益。通过集成企业自有系统“主数据管理平台”与SAP ERP系统,以及在ERP系统中依靠定制开发实现的三个绩效管理子模块,展示了 YQMY集团引进ERP系统后在系统集成和系统定制开发上取得的实际效果,不仅实现了企业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复用,提高了 ERP系统在企业内部应用的使用效率,而且达到了企业绩效管理全覆盖的宏观要求,间接提升了企业信息化的综合管理水平。开阔了企业应用ERP系统的新的应用方向,并对未来企业应用ERP提出了展望。

庄镜玉[6](2020)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方针,并将其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上市公司经常出现对外报出虚假财务信息的情况,影响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是财务信息质量严重下降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居高不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大多数学者在研究真实盈余管理时,通常将研究的重点定位于高管薪酬对其的影响上,较少将高管人员的外部薪酬差距作为一个研究角度,研究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高管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探究审计质量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在证实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性的同时,为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建立真实盈余管理的监督体系稳定了根基。本文应用文献研究法对学者们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应用定性分析法阐述了高管薪酬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介绍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是怎样作用于高管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应用实证分析法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高低的确是这些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因,高管薪酬水平对真实盈余管理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高管人员从上市公司获得的薪酬越高,其越有基于自利的动机而进行更多的影响企业盈余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加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但超过一定界限的情况下,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又会趋于降低。外部薪酬差距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级管理人员基于自利进行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这种薪酬差距在数值上表现的越大,高管人员心理失衡的感觉就会越强,从而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也愈加强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质量会抑制高管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内、外部环境两方面,对完善上市公司薪酬制度、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合理的建议。

敬志勇,尹佳佳[7](2020)在《“区块链+会计”应用研究——基于德勤Rubix平台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块链时代已经到来,从会计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高级簿记方法,可以降低现有信用系统的成本并提高现有信用系统的效率。首先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块链+会计"应用的研究现状,再运用德勤Rubix企业区块链平台在跨境支付、会计记账、数据存储和业务审计四个方面的运作流程说明区块链技术给企业会计带来的变革,最后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运用SWOT模型分析"区块链+会计"应用的优劣势,就区块链对会计领域的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现阶段企业、咨询公司和社会监管部门如何应对区块链技术对企业会计带来的变革提供建议。

彭海斌[8](2020)在《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模式研究 ——基于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的视角》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第一次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来明确财政的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即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所有领域的基础,又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柱,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围绕财政是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我国财政职能及其监督职能研究进入了新时代,不再局限于经济范畴,而开始走向国家治理。同时,监督实践也有了一些新举措,如把预算监督作为财政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财政监督融入并服务于财政管理的顶层设计思路;探索研究财政监督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实施预算评审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建设、业务方法等。然而,从监督职能范畴角度考察,财政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作为其关键构成部分,监督的具体目标、内容、依据、手段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停滞状态,监督实践也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制约了新时代下财政监督职能整体有效性发挥,也不利于财政发挥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问题还在于,不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盈利水平,或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都占据了重要地位,而现有财政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决定了探讨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并基于这一视角研究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还有现实意义。那么,这一论题要回答的是:财政监督是财政的手段还是具体的职能呢?新时代下财政监督职能的外延和内涵,尤其是内涵所涉及的职能目标、职能依据、职能范围和职能手段等要素结构又有哪些新变化?财政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仅仅是履行出资人职责吗?如何看待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依据的身份及其政治权力、财产权力、行政管理权力和信用权力?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有效性如何?又应怎样构建监督框架呢?基于此,从财政及其监督职能的外部结构即种类结构以及内在结构即要素结构,来梳理和明确财政监督不仅是财政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一项基本职能。探析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的要素结构,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基础,研究财政以公共出资者和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治权力、财产权力、行政管理权力和信用权力”的职能依据等,构建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框架和模式,是本论文的研究所在。为此,本文依据国家治理和国家权力理论展开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模式的研究,共分为7章,大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按照国家治理理论,对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定义、目标、范围、依据和手段等基本要素进行阐述,以此作为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出发点;其次,立足财政的公共出资者和公共管理者双重身份,基于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要素内涵,尤其突出“国家四元权力”的职能依据,构建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框架和模式。第三,结合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现状和财政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现状,得出新时代强化财政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四,探寻衡量财政监督力度的指标,开展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为新时代加强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提供重要的实证基础;并结合现行监督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路径选择。关于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创新与不足等,论文第1章绪论部分对此作了说明。第2章是财政职能种类结构及其监督职能研究述评。本章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梳理总结财政及财政职能种类结构的不同观点,分析财政监督是否属于财政固有的职能;二是梳理总结有关财政监督职能定义、职能目标、职能内容、职能依据和手段等要素结构的不同观点。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本文认为,现有研究偏重于从纯经济和职能种类结构来概括财政职能及财政监督,缺乏对财政监督属性的明确认识;对财政监督职能的内在要素研究不齐全不清晰,与财政是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不相适应;财政监督职能依据没有系统的阐述;财政监督职能范围不全面,缺乏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理论研究等等。最后,本章明确提出财政监督不仅是财政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更是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指出基于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的视角探索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新模式是本文研究所在。第3章是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的要素结构探析。本章以国家治理理论为基础,针对现有文献对财政监督职能要素研究不齐全不清晰的问题,重点对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定义、职能目标、职能范围、职能依据和职能手段等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拓展性研究,将财政监督职能的外延和内涵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在内的“多中心”、“多维度”的全域视野,并以此形成研究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理论基础。第4章是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理论分析。本章基于对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要素的拓展性研究,构建财政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的理论框架和模式。鉴于职能依据是职能要素的核心,职能目标、范围、手段都是职能依据的规范和表现,本章重点对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依据的“国家四元权力”进行具体阐述,即政治权力与财产权力是财政监督依据的一般权力,行政管理权力与信用权力是财政监督依据的特殊权力。其次,创新提出财政是以公共出资者和公共管理者双重身份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并对公共出资者和公共管理者身份下的财政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作了详细论述,使之与“国家四元权力”依据有机结合。最后,探析财政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目标、监督范围、监督手段等要素内涵,由此构建了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理论框架和模式。第5章是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现状与问题。本章首先使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现状和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现状,一方面指出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总结现行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督身份不完整、监督依据不充分、监督边界不清晰、监督范围不全面、监督手段不高效等,得出新时代强化财政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6章是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有效性的实证分析。本章基于财政作为公共出资人对商业银行监督的视角,利用14家上市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选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ROA)作为被解释变量,政府持股比例作为衡量财政监督力度的关键解释变量,并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同时选择是否国有绝对控股、第一大股东是否国有属性两个虚拟变量来替代关键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验证。回归结果显示,政府持股比例越多,财政的监督力度越大,从而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越好。这为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也对新时代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第7章是新时代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模式的具体内容。本章以构建的财政对商业银行框架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财政对商业银行的监督模式提出具体内容。一是财政作为公共管理者,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对商业银行缴纳税收收入和使用相关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的具体内容。二是财政作为公共出资者,凭借国家的财产权力监督商业银行国有金融资本的具体内容,主要围绕分配、监督、管理等三个环节,重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阐述。三是财政作为公共管理者,凭借特殊的政治权力即国家的行政管理权力对商业银行缴纳的政府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入进行监督的具体内容。四是财政作为公共出资者,凭借特殊的财产权力即国家的信用权力对商业银行参与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监督的具体内容。本文的创新之处有:1.立足于从财政及其监督职能的外部结构即种类结构,以及内在结构即要素结构的新视角,来梳理和明确财政监督的职能理论,论定财政监督不仅是财政的一种手段,而且是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能。基于现有文献关于财政、财政职能等理论的相关阐述,偏重从纯经济和职能种类结构,即职能外部结构来概括,而从国家治理角度出发,认可财政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而且还具有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而赞同新时代下财政的“五职能论”,明确了对财政监督属性的理解:即财政监督不仅仅是财政的手段,其本质更是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监督职能和财政的配置资源、分配收入、稳定经济、维护国家的职能同属财政职能,他们彼此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促进财政其他职能目标的实现。正因为财政监督作为重要的职能,在财政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提供支撑时,相应地,财政监督职能需要从经济领域进入国家治理层面。2.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对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的内在结构,即职能的要素结构:职能定义、职能依据、职能目标、职能范围、职能手段等作了新的探索。现有的研究文献阐述中,财政监督职能的内在要素要么不明确清晰,要么只有职能定义、职能目标和职能手段,且囿于经济视角。本文以国家治理理论为基础,首次对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定义、职能目标、职能范围、职能依据和职能手段等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拓展性研究。首次提出财政监督职能是指在对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中,财政具备的对财政分配活动和其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活动进行真实反映、规范约束、提升绩效的监督管理功能。财政监督职能主要目标是根据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财政经济杠杆来规范分配秩序,全面加强财政预算管理,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发展,以及促进政治文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生态环保等。财政监督职能范畴持续扩展,最终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国家治理领域,并且通过对全口径政府预算监督、财政收支监督、国有资本监督、金融监督等职能手段实现。3.立足于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的要素结构,以职能依据为核心,以职能目标、范围、手段等为规范和表现,探索性地提出财政以公共管理者和公共出资者的身份,凭借政治权力、财产权力、行政管理权力和信用权力等“国家四元权力”,构建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框架和模式。本文认为,监督职能要素中,职能依据是核心,职能目标、范围和手段都是职能依据的规范和表现,然而现有文献对财政监督职能依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委托代理理论、宪政经济学理论等,未与财政、财政职能等基础理论联系在一起来考察,使得对财政监督职能依据的归纳显得零散和片面。本文基于财政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提出财政监督职能及其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依据的是“国家四元权力”:即政治权力与财产权力等一般权力、行政管理权力与信用权力等特殊权力。同时提出财政不仅是以出资者的身份,而且是以公共出资者和公共管理者双重身份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督,并对此作了详细阐述,使之与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国家四元权力”依据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按照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要素结构,创新构建了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模式,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时间跨度较长的上市银行数据进一步验证新时代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有效性,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尽管本文的研究有一些创新之处,但由于研究手段、研究时间和笔者能力限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比如,本文探讨财政监督职能等基础性问题,理论性分析相对较强,实证研究还有所欠缺;本文基于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的视角研究财政对商业银行的监督,涉及到国家治理、国家权力等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理论,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庞大、业务品种繁多且专业性较强,因此,本研究虽初步形成了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框架和模式,但是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加强。

李岩[9](2020)在《面向成本分析的L公司装配车间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文中指出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制造业需要面对关于管理和控制产品成本的难题;而降低成本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制造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越来越高,精细的计算制造成本,以及制造成本消耗的追踪成了企业关注的重点。对此,要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和分析,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国际大形势下的竞争中取得不败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以L公司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L公司进行长期的实地调查和测量,深入调研该公司生产情况以及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情况,依据作业成本法,建立该公司生产系统成本归集模型以及成本计算的设计,同时对采集的成本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论文利用Anylogic软件,对L公司的生产过程进行建模,输出大量模型数据,且对输出的数据,从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统计单个产品以及各个工序的成本,分析出该产线成本较大的以及成本波动较大的工序,针对降低成本方面对该产线进行改善。本文为L公司建立了成本归集模型以及成本的仿真数据模型,实现了对单个产品和各个工序的成本追踪,通过分析仿真出的成本数据,提出生产线中所存在的成本问题,寻找关键改善点;针对该生产线所存在的成本问题进行改善,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对增强企业竞争力能力有重要意义。

丁博[10](2020)在《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互联网企业数据资产评估研究》文中指出近十年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数据早已成为了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数据资产成为了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人类社会进入了数据时代。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也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企业也在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这势必会让企业将拥有更多的数据资产,企业间的数据交易也会越来越多,对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对于这一新兴的资产类型的价值评估就变得越来越关键。对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既是关系到未来数据资产交易,又是关系到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对比了目前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发现传统的评估方式在对评估数据资产价值的应用上有一定局限性,同时近年部分研究者提出的新的评估方法也是具有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从分析数据资产的相关概念作为切入点,通过了解数据资产的特性,对数据资产做出定义,从收益风险的角度对影响数据资产价值的因素进行了划分。同时将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结合,构建影响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指标体系,得出影响数据资产价值的各个因素的相对权重。然后结合因素的指标特性和企业财务报表量化数据数量、数据质量、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风险这五大因素。最后运用模糊数学的思想得出纠偏系数,从而进一步提出本文构建的评估数据资产价值的最终模型,希望提高该模型评估数据资产的精确性。本文还结合案例对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案例分析,证明模型对于评估数据资产价值具有适用性,对数据资产价值的估算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二、试论会计软件质量及其保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会计软件质量及其保证(论文提纲范文)

(1)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的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行政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意义
    (一)利于会计质量保证
    (二)利于行政单位经济活动开展监督
二、行政单位的会计基础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不规范的会计岗位设置
    (二)不健全的内控制度
    (三)会计监督力度的不够,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严格
    (四)会计人员没有认真执行《会计法》
三、行政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创新管理应对措施
    (一)加强行政单位会计管理创新
    (二)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经过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三)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完善财务监管体系
    (四)加强领导队伍的建设,强化领导阶层的责任
    (五)加强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创新
        1.提升会计信息化意识
        2.建设网络信息安全
四、如何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一)提升重视程度
    (二)做好相关技能培训
    (三)完善工作制度
    (四)做好监督
    (五)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
五、结束语

(2)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审计风险
        2.1.2 审计失败
        2.1.3 风险导向审计
        2.1.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信息经济学理论
    2.3 审计风险评价的方法
第三章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Z会计师事务所现状
        3.1.1 Z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3.1.2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的现状
    3.2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2.1 审计风险评估过分依赖审计人员职业判断
        3.2.2 审计风险未能定量评估
        3.2.3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不合理
        3.2.4 审计风险评估程序未得到充分运用
第四章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方法的改进
    4.1 引入模型定量评估审计风险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估模型的步骤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案框架
    4.2 审计风险的定量分析
        4.2.1 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4.2.2 建立评判集
        4.2.3 构建权重集
        4.2.4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4.2.5 审计风险综合评估
    4.3 重大错报风险的定量分析
        4.3.1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3.2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判断集
        4.3.3 构建重大错报风险权重集
        4.3.4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模糊关系矩阵
        4.3.5 重大错报风险综合评估
    4.4 定量计算检查风险
        4.4.1 计算检查风险
        4.4.2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第五章 审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应用于R项目案例研究
    5.1 R项目简介
        5.1.1 R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5.1.2 R公司内部因素分析
    5.2 审计风险评估模型的运用
        5.2.1 审计风险评估
        5.2.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5.2.3 评价结果分析
    5.3 定量计算检查风险
        5.3.1 计算检查风险
        5.3.2 Z事务所风险控制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Z会计师事务所计划阶段审计风险评估表
    附录二 R项目重大错报风险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三 R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评价调查表
    附录四 审计风险评价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审计失败的定义
        1.3.2 审计失败的原因
        1.3.3 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
        1.3.4 立信审计失败的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定义与理论基础
    2.1 审计失败的定义
    2.2 理论基础
        2.2.1 审计冲突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供求关系理论
3 2001-2020 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及审计失败情况统计分析
    3.1 2001-2020 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情况统计分析
        3.1.1 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变化统计分析
        3.1.2 注册会计师人数变化统计分析
        3.1.3 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变化统计分析
    3.2 2001-2020 年审计失败情况统计分析
        3.2.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数量变化情况统计分析
        3.2.2 会计师事务所行政处罚情况统计分析
        3.2.3 会计师事务所违规行为统计分析
4 立信及其五起审计失败案的概况
    4.1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简介及其发展现状
        4.1.1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4.1.2 立信在行业中排名变化统计分析
        4.1.3 立信收入变化统计分析
        4.1.4 立信员工人数变化统计分析
    4.2 立信五起审计失败案的情况介绍及统计
        4.2.1 立信五起审计失败案的情况介绍
        4.2.2 立信违规行为和受处罚情况统计
        4.2.3 审计客户违规行为和受处罚情况统计
5 立信五起审计失败案的原因剖析
    5.1 签字注师缺乏行业经验
    5.2 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责任意识不强
    5.3 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5.3.1 注册会计师人数占比少
        5.3.2 招聘标准不合理
    5.4 审计任期过长,独立性缺失
    5.5 “做大”过程中对“做强”关注不足
        5.5.1 分所数量激增
        5.5.2 承接业务数量过多
    5.6 行业监管不到位,威慑力不足
        5.6.1 行业监管时间滞后
        5.6.2 行业监管范围小
        5.6.3 行业监管威慑力不足
6 防范规避审计失败的对策建议
    6.1 对立信避免审计失败的整改建议
        6.1.1 增加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经验
        6.1.2 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感
        6.1.3 完善人力资源聘用制度
        6.1.4 缩短审计任期,保持审计独立性
        6.1.5 避免盲目扩张,保证审计质量
    6.2 对监管机构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建议
        6.2.1 合理规划监管时间
        6.2.2 扩大监管范围
        6.2.3 加大处罚力度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ERP系统研究及其在阳泉煤业集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ERP研究和应用现状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主数据管理平台集成方案的研究
    2.1 集成原则
        2.1.1 系统集成总则
        2.1.2 系统集成原则
    2.2 SAP NetWeaver集成架构
    2.3 PI集成技术
    2.4 主数据管理平台集成方案
    2.5 主数据管理平台集成适配器技术
    2.6 主数据管理平台集成设计
        2.6.1 集成架构设计
        2.6.2 集成总体设计
        2.6.2.1 数据对接实现方式
        2.6.2.2 集成列表
        2.6.2.3 关键算法的选择
        2.6.2.4 系统集成流程
        2.6.2.5 集成数据流向
        2.6.3 集成详细设计
        2.6.3.1 物料主数据同步
        2.6.3.2 内部单位主数据同步
        2.6.3.3 外部单位主数据同步
        2.6.3.4 会计科目主数据同步
        2.6.3.5 银行主数据同步
        2.6.3.6 主数据反馈同步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数据管理平台与ERP系统集成应用效果展示
    3.1 实现意义
    3.2 具体实现功能
        3.2.1 主数据管理平台与SAP MDM系统集成
        3.2.2 SAP MDM系统与SAP ERP集成
    3.3 集成测试过程
        3.3.1 测试范围
        3.3.2 测试场景
        3.3.3 测试内容
        3.3.3.1 物料主数据测试
        3.3.3.2 银行主数据测试
        3.3.3.3 外部单位主数据测试
        3.3.3.4 内部贸易伙伴主数据测试
        3.3.3.5 会计科目主数据测试
    3.4 应用效果展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ERP系统的绩效指标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4.1 YQMY集团绩效管理综述
    4.2 ABAP技术
    4.3 实施方案
        4.3.1 开发平台及架构的选择
        4.3.2 遵循的原则
        4.3.3 岗位权限管理子模块
        4.3.3.1 建设目标
        4.3.3.2 建设内容
        4.3.4 用户工作量统计子模块
        4.3.4.1 建设目标
        4.3.4.2 建设内容
        4.3.5 公司业务量统计子模块
        4.3.5.1 建设目标
        4.3.5.2 建设内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ERP系统定制开发绩效管理的应用效果展示
    5.1 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5.2 实现意义
    5.3 实现功能及展示
        5.3.1 岗位权限管理子模块
        5.3.2 用户工作量统计子模块
        5.3.3 公司业务量统计子模块
    5.4 应用效果简介
        5.4.1 岗位权限管理子模块
        5.4.2 用户工作量统计子模块
        5.4.3 公司业务量统计子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6.2 论文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附件

(6)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概述
        2.1.1 高管薪酬的含义及分类
        2.1.2 高管薪酬差距的含义及分类
        2.1.3 真实盈余管理的含义及手段
        2.1.4 审计质量的含义
    2.2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锦标赛理论
        2.2.4 公平理论
3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
    3.2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现状
        3.2.1 上市公司高管内部薪酬差距现状
        3.2.2 上市公司高管外部薪酬差距现状
    3.3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现状
4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4.1 高管薪酬高低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假设提出
    4.2 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假设提出
    4.3 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假设提出
    4.4 审计质量对高管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及假设提出
5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
        5.1.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1.2 变量界定
        5.1.3 模型构建
    5.2 实证研究过程
        5.2.1 描述性统计
        5.2.2 相关性检验
        5.2.3 回归分析
        5.2.4 稳健性检验
    5.3 实证结论
6 完善薪酬制度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环境
        6.1.1 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6.1.2 保持高管薪酬差距的合理性
        6.1.3 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6.1.4 增强信息披露质量和信息的透明度
    6.2 健全上市公司外部环境
        6.2.1 弱化市场上对盈利性指标的强制规定
        6.2.2 减少会计准则中模糊性语言的使用
        6.2.3 提高外部审计的审计质量
        6.2.4 健全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区块链+会计”应用研究——基于德勤Rubix平台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文献研究
    (一)“区块链+会计”颠覆了传统会计
        1. 基于区块链的会计信息系统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能够有效抑制财务造假行为。
        2. 区块链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以及运作成本。
        3. 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性的分布式财务系统,能够加强会计监督质量。
    (二)“区块链+会计”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文献评述
三、德勤Rubix企业区块链平台介绍与分析
    (一)跨境支付
    (二)会计记账
    (三)数据存储
    (四)业务审计
四、“区块链+会计”优劣势:SWOT分析
    (一)SO战略(优势、机会组合)
    (二)WT战略(劣势、风险组合)
    (三)WO战略(劣势、机会组合)
    (四)ST战略(优势、风险组合)
五、结论与建议

(8)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模式研究 ——基于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原有的财政监督职能外延和内涵需要拓展
        1.1.2 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实践缺乏理论指导
    1.2 概念界定
        1.2.1 国家权力
        1.2.2 国家治理
        1.2.3 国家治理现代化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
        1.4.2 论文的不足
2.文献综述
    2.1 财政职能的种类结构研究述评
        2.1.1 西方财政职能学说
        2.1.2 国内财政职能学说
    2.2 财政监督职能的要素结构研究述评
        2.2.1 财政监督职能定义
        2.2.2 财政监督职能目标
        2.2.3 财政监督职能范围
        2.2.4 财政监督职能依据
        2.2.5 财政监督职能手段
    2.3 述评小结
        2.3.1 财政监督是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
        2.3.2 财政监督职能要素结构研究有待拓展
3.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的要素结构探析
    3.1 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依据
        3.1.1 国家权力论学说
        3.1.2 财政监督与“国家四元权力”学说
    3.2 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定义
    3.3 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目标
    3.4 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范围
    3.5 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手段
4.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理论分析
    4.1 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权力依据
    4.2 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适格身份
        4.2.1 公共管理者与商业银行
        4.2.2 公共出资者与商业银行
    4.3 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要素结构
        4.3.1 财政监督主体
        4.3.2 财政监督对象
        4.3.3 财政监督目标
        4.3.4 财政监督范围
        4.3.5 财政监督手段
    4.4 财政监督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5.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现状和问题
    5.1 我国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现状分析
        5.1.1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现状分析
        5.1.2 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模式
    5.2 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取得的成效
    5.3 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存在的问题
        5.3.1 监督身份不完整
        5.3.2 监督依据不充分
        5.3.3 监督边界不清晰
        5.3.4 监督范围不全面
        5.3.5 监督手段不高效
6.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理论分析
        6.1.2 研究假设
    6.2 模型设计与数据来源
        6.2.1 模型设计
        6.2.2 变量说明
        6.2.3 数据来源
    6.3 实证分析结果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回归结果与分析
    6.4 实证研究结论
7.新时代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模式的具体内容
    7.1 商业银行税收收入及支出监督
        7.1.1 监督主体及对象
        7.1.2 监督的主要内容
        7.1.3 监督的主要手段
    7.2 商业银行国有金融资本监督
        7.2.1 监督的主体及对象
        7.2.2 监督的主要内容
        7.2.3 监督的主要手段
    7.3 商业银行非税收入监督
        7.3.1 监督的主体及对象
        7.3.2 .监督的主要内容
        7.3.3 监督的主要手段
    7.4 商业银行参与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监督
        7.4.1 监督的主体及对象
        7.4.2 监督的主要内容
        7.4.3 监督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面向成本分析的L公司装配车间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发展状况综述
        1.2.1 国外研究发展状况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3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研究理论
        1.3.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描述
        1.3.2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
        1.3.3 作业成本法核算过程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L公司成本数据采集与分析
    2.1 L公司简介
        2.1.1 L公司成本现状分析
        2.1.2 L公司在成本核算上主要存在问题
    2.2 L公司生产车间制造成本归集
        2.2.1 L公司生产车间制造成本归集模型
        2.2.2 产品车间制造成本核算
    2.3 制造成本采集分析
        2.3.1 工时数据采集分析
        2.3.2 工时数据分析
        2.3.3 设备成本分析
        2.3.4 厂房成本采集分析
        2.3.5 其他成本采集分析
    2.4 生产过程概念模型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产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3.1 仿真逻辑模型设计
    3.2 二维、三维模型的构建
        3.2.1 二维模型的构建
        3.2.2 二维模型与逻辑模型相关联
        3.2.3 三维模型的构建,
    3.3 逻辑模型的校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产系统仿真结果分析与改善
    4.1 仿真数据输出
    4.2 仿真结果分析
    4.3 成本问题分析
    4.4 优化改善策略
        4.4.1 设备成本改善
        4.4.2 厂房费用改善
        4.4.3 人工成本改善
        4.4.4 生产组织形式改善
    4.5 效果评价及对策建议
        4.5.1 效果评价
        4.5.2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不足
        4.5.3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保障措施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互联网企业数据资产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2 数据资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数据的分类
    2.2 数据的特性
    2.3 对数据资产的定义
3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3.1 市场法
    3.2 收益法
        3.2.1 许可费节省法
        3.2.2 增量收益法
        3.2.3 多期超额收益法
    3.3 资产基础法
    3.4 其他方法
        3.4.1 博弈法
        3.4.2 层次分析法
    3.5 本文理论方法的分析与介绍
4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4.1 影响数据资产价值的因素
    4.2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构建过程
        4.2.1 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4.2.2 模型各个指标确定与计量
        4.2.3 运用模糊评价法得出纠偏系数
    4.3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的意义
5 案例分析
    5.1 案例概况
        5.1.1 案例公司概况
        5.1.2 数据资产概况
    5.2 案例评估
        5.2.1 传统收益法的应用
        5.2.2 评估模型的应用
    5.3 案例评估结果与应用启示
        5.3.1 案例评估结果
        5.3.2 案例应用启示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试论会计软件质量及其保证(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的要点分析[J]. 崔士杰. 财富生活, 2021(18)
  • [2]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D]. 王悦.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3]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 李爽馨.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
  • [4]XY大学经费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祁晓瑞. 长安大学, 2021
  • [5]ERP系统研究及其在阳泉煤业集团中的应用[D]. 荆师佳.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 庄镜玉.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 [7]“区块链+会计”应用研究——基于德勤Rubix平台的分析[J]. 敬志勇,尹佳佳. 会计之友, 2020(09)
  • [8]财政对商业银行监督的模式研究 ——基于新时代财政监督职能的视角[D]. 彭海斌.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9]面向成本分析的L公司装配车间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D]. 李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10]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互联网企业数据资产评估研究[D]. 丁博.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论会计软件的质量及其保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