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K4和p16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CDK4和p16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一、鼻咽癌组织中CDK4和p16蛋白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刘雨[1](2021)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C-myc、CyclinD1、P16基因与喉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杜均祥,张征荣,谢云,彭东旭,潘莹,梁翠微,龚五星[2](2021)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膀胱癌患者染色体畸变及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按照HPV感染情况分为HPV阳性组及HPV阴性组,采用FISH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尿液脱落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膀胱癌组织的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60例膀胱癌患者中HPV阳性者39例,HPV感染率为65%。HPV阳性组中3号染色体与GLP p16的畸变率分别为79.49%(31/39)与82.05%(32/39),明显高于HPV阴性组的47.61%(10/21)与52.38%(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7号与1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分别为74.36%(29/39)与66.67%(26/39),与HPV阴性组的61.90%(13/21)与71.43%(15/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的p16、Rb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6.15%(18/39)与41.03%(16/39),显着高于HPV阴性组的28.57%(6/21)与23.8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cyclinD1的高表达率为56.41%(22/39),高于HPV阴性组的28.57%(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K4蛋白的高表达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能引起膀胱癌3号染色体与GLP p16染色体畸变率升高,引起细胞周期蛋白p16、Rb及cyclinD1蛋白表达紊乱,导致P16/CDK4/cyclinD1/Rb细胞周期调控通道的紊乱,其与膀胱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文凤[3](2021)在《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致癌性疱疹病毒,全世界约90%的人感染。大多数人EBV感染呈终身无症状潜伏感染,但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相关疾病。目前已知与EBV感染相关的疾病有几十种,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组织学形态广泛,不同疾病之间临床病理特点重叠。患者病情轻重不一,部分疾病预后较差。EBV的致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是体内抗病毒免疫与病毒致病性间的平衡紊乱是其致病机制之一。本课题回顾性总结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儿童医院的EBV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概况、统计分析了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并重点分析了EBV阳性的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HVLLPD)皮肤组织中EBV感染的程度与组织免疫微环境。方法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1.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附属儿童医院EBER阳性病例,筛选根据WHO分类标准进行确诊并且临床病理信息完整的病例;统计学分析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以及预后相关因素。2.HVLLPD皮肤组织中EBV感染程度及组织免疫微环境特征利用EBER原位杂交分析组织中EBV感染的程度,同时用免疫组化分析EBV潜伏膜蛋白LMP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单染及双染分析病变组织中T细胞(CD3+、CD5+、CD7+)、T细胞亚型(CD4+、CD8+)、初始CD4+T细胞分化亚型(Th1、Th2和Treg细胞)以及CD8+T细胞分化亚型(初始CD8+T细胞和终末分化的效应CD8+T细胞)、CD20+B细胞、CD56+NK细胞、CD68+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细胞毒性颗粒蛋白Granzyme B和TIA-1,以及免疫调节蛋白PD-1/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EBV感染病例313例,其中男性196例、女性117例,成人183例、儿童130例。成年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为54岁(19-85岁),最常见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39.3%,72/183)、鼻咽癌(27.9%,51/183);儿童确诊时中位年龄为7岁(1-17岁),其中以T/NK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占30.0%(39/130)和HVLLPD占23.8%(31/130)最常见。与成人患者中更常见的EBV阳性肿瘤性疾病(如NK/T细胞淋巴瘤和鼻咽癌)相比,儿童常见的EBV阳性疾病(如CAEBV和HVLLPD)发热(P<0.001)、淋巴结增大(P<0.001)或伴肝脾增大(P<0.001)、肝功能障碍(P<0.001)及三系减少(P<0.001)和LDH水平升高(P<0.001)更常见。EBV相关疾病的组织病理类型以T/NK细胞型(50%,156/313)最常见,其次为B细胞型(28%,87/313),而上皮细胞型(22%,70/313)较少见。经电话随访共156例患者存活,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1.3-129月);104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0.5-122.5月);53例患者失访。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发热(HR 2.26,P<0.001)、脾增大(HR 3.33,P<0.001)、肝功能受损(HR 2.23,P<0.001)、LDH水平升高(HR 2.30,P<0.001)、贫血(HR 2.34,P<0.001)、血小板减少(HR 3.33,P<0.001)和白细胞减少(HR3.39,P<0.001)对患者预后不利;而确诊后患者积极采取相应的放化疗或手术治疗(HR 0.40,P<0.001)较仅接受对症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2.32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共获得34份皮肤组织标本。59%(20/34)病灶组织中EBER+细胞大于100个/高倍镜,但潜伏膜蛋白1(LMP1)常为阴性(74%,25/34)。病变组织中增殖的淋巴细胞主要以T细胞为主,表达pan-T细胞标志物CD3、CD5和CD7;而在大多数活检组织中仅见少量散在的CD20+B细胞(12个/HPF)、CD56+NK细胞(20个/HPF)和CD68+巨噬细胞(62个/HPF)。CD4+T细胞亚型中,65%(22/34)的样本中观察到Th1(CD4+T-bet+)多于Th2(CD4+CMAF+)细胞;并且,大多数组织中仅观察到少量FOXP3+调节性T细胞。在91%(31/34)的组织中以T-bet标记的毒性效应CD8+T细胞为主,而初始CD8+T细胞(T-bet-CD8+)少见。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CD68+p State1+)分别在79%(27/34)和76%(26/34)组织中多于CD206+M2型和CD163+M2型巨噬细胞。大多数病灶中细胞毒性颗粒蛋白TIA-1呈弥漫阳性,而Granzyme B仅少量阳性分布。另外,仅分别在1例和6例活检组织中观察到少量免疫调节蛋白PD-1和PD-L1阳性细胞。由于疾病进展,2例患者分别在3年和1年后进行了第二次活检。与第一次活检相比,第二次活检组织中EBER+细胞平均增加了5.5倍;CD8+T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加。然而,终末分化的效应CD8+T细胞比例平均减少了21%;虽然第一次活检可见散在的CD56+和粒酶B+细胞,但是在第二次活检中CD56+细胞分别呈阴性和极少量阳性细胞(13个/HP),并且Granzyme B出现丢失。结论本研究313例E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以中老年人和儿童为主。成人以NK/T细胞淋巴瘤及鼻咽癌多见,儿童以CAEBV和HVLLPD多见。成人EBV感染常导致肿瘤性增生。儿童病例中,CAEBV和HVLLPD多持续进展,严重病例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伴噬血综合征而死亡。EBV相关疾病的多数患者预后较差,随访病例中约40%的患者死亡。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皮肤病灶中,浸润的T/NK细胞数量多少不一,主要以T细胞特别是毒性效应CD8+T细胞和Th1细胞浸润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Granzyme B出现丢失。

汪丁建[4](2021)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鼻咽癌生物标志物识别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缺乏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许多鼻咽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鼻咽癌的晚期。因此,有必要为鼻咽癌识别候选生物标志物,从而找到有效的诊断指标并制定更好的治疗策略。方法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了关于鼻咽癌的3个微阵列数据集GSE12452,GSE53819和GSE64634,并使用R 3.6.0软件识别出了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分析、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差异基因火山图和热图的绘制。通过STRING在线网站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后续网络模块的分析及确定枢纽基因(hub gene)。此外,对筛选出来的枢纽基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纳入的3个微阵列数据集(GSE12452,GSE53819和GSE64634)包含61例鼻咽癌样本及32例健康对照样本。在这3个微阵列数据集中识别出了83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349个上调基因和487个下调基因。用STRING在线网站结合Cytoscape3.7.1软件中的MCODE工具识别出了4个重要的基因模块。根据Cytoscape 3.7.1软件中的cytohubba工具在这4个基因模块中,鉴别出六个枢纽基因(CDK1,CCNB1,CCNB2,CCNA2,BUB1B和KIF11)。ROC曲线显示这六个基因作为联合诊断指标的AUC值是0.958,95%CI:0.926-0.973,灵敏度值为0.951,特异度值为0.813,表明这6个基因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鉴别出6个枢纽基因(CDK1,CCNB1,CCNB2,CCNA2,BUB1B和KIF11),其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该6个基因在N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NPC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目的我们旨在使用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构建一个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预后的多基因预测模型,并分析多基因预测模型与HN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TCGA数据库里含有502名HNSCC患者的转录组数据。我们将502例患者按照固定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70%,N=352)和测试集(30%,N=150)。通过R 3.6.0软件在HNSCC组织样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识别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单因素Cox回归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的DEGs,并根据Lasso回归及多元Cox回归构建多基因预测模型。每位HNSCC患者是根据已构建的预测模型计算其预后风险得分,训练集中352例HNSCC患者的中位风险得分作为临界值,高于此临界值的HNSCC患者被分为高风险组,低于临界值的则分为低风险组,用R 3.6.0软件分别绘制训练集的生存曲线及ROC曲线,并在测试集中予以验证。然后将这502例HNSCC患者的临床信息(主要是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肿瘤分期、HPV状态、放射治疗、总生存-OS及无复发生存-RFS)结合风险得分做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KM)方法分别探索多基因预测模型风险得分与HN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评价多基因预测模型在各亚组HNSCC患者预后中的预测效果。结果经过差异表达分析之后识别出1842个DEGs,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最终选择了18个DEGs以构建多基因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生存曲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中的AUC值为0.816,在测试集中AUC值为0.72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含预测模型风险得分、病理分期和放射治疗。卡方检验显示预测模型风险得分与HNSCC患者的年龄、病理分期及HPV状态相关。此外,在各亚组中预后风险得分为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整体高于高风险组(P<0.05)。这进一步提示多基因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的研究有望为HNSCC提供新的见解。在临床特征和治疗基础上,本研究构建的十八个基因的预测模型可能有利于指导HNSCC患者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和促进预后。

王阳[5](2020)在《FGFR-2基因多态性以及作为microRNA-494的靶基因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癌症。BC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根据组织学特征可分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阳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overexpressing,HER2+)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诱发BC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如人工流产、用枸橼酸氯米芬和促性腺激素等诱导排卵、电离辐射以及酗酒和吸烟等。由于女性对乳房的自我检查和临床检查的疏忽,乳腺癌很难在早期被发现,从而耽误患者的及时治疗。因此,通过早期检查改善BC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仍然是BC治疗的重中之重。深入探究BC的风险因子以及其内在发病机制,对于BC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miR-494通过介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FGFR-2)对B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方面的影响。实验首先探讨 FGFR-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alpha,PI3KCA)基因变异在BC中的意义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随后通过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研究,检测miR-494过表达或沉默对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MCF-7细胞行为的影响。以miR-494和FGFR-2之间的调控关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究miR-494对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以及对 RAS/RAF/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试图阐释miR-494通过介导FGFR-2对BC产生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期为BC的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方案策略。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中国人群中FGFR-2和PI3KCA基因变异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本部分实验中,首先通过对328名BC患者和389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基因分型。随后,我们评估FGFR-2 rs1219648和PI3KCA rs6443624与BC易感性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包括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级、淋巴结浸润状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以及HER2基因状态。采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曲线评估FGFR-2 rs1219648和PI3KCA rs6443624与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此阐述这些基因与中国女性BC患者风险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在本部分实验中,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分型。第二部分过表达或沉默miR-494对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MCF-7细胞行为的影响本部分实验中,首先对 MCF-10A、SK-BR-3、MDA-MB-231、MDA-MB-453、BT-549以及MCF-7等BC细胞系及BC组织中的miR-49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根据表达水平选择MDA-MB-453和MCF-7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随后,我们在所选的细胞中过表达或沉默miR-494,利用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1、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4 和 CDK6的表达,检测细胞增殖;利用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因子pro-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和Bax的蛋白表达量,检测细胞凋亡;利用细胞迁移率、侵袭率以及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量,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本部分的研究中,使用qRT-PCR检测BC细胞系中miR-494表达情况;使用CCK-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活力;使用lipofectamine 3000试剂进行细胞转染;使用碘化丙酯(propidium iodide,PI)和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luorescein isothiocynate,FITC)偶联Annexin 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双室迁移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CyclinDI、CDK4、CDK6、pro-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Bax、MMP-9、Vimentin 和 β-actin 的蛋白表达。第三部分miR-494靶向FGFR-2基因抑制MDA-MB-453和MCF-7细胞行为本部分实验中,首先将miR-494 mimic或其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mimic转染至MDA-MB-453和MCF-7细胞,转染48h后检测细胞中FGFR-2的表达变化。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494对FGFR-2的靶向调控关系。分别用 NC mimic 和 pEX-2、miR-494 mimic 和 pEX-2 以及 miR-494 mimic 和pEX-FGFR-2共转染至MDA-MB-453和MCF-7细胞,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率、细胞侵袭率、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l、CDK4和CDK6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相关因子pro-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和Bax的表达变化、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因子MMP-9和Vimentin的表达变化,以探究miR-494通过调控FGFR-2表达影响B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最后检测RAS/RAF/MEK/ERK 信号通路核心因子(RAS、RAF、p/t-MEK 以及 p/t-ERK)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核心因子(p/t-PI3K和p/t-AKT)的蛋白表达情况,以探究miR-494通过调控FGFR-2表达,影响B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本部分的研究中,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FGFR-2是否为miR-494的靶基因;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使用lipofectamine 3000试剂进行细胞转染;使用FITC-膜联蛋白V/PI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双室迁移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FGFR-2、CyclinD1、CDK4、CDK6、pro-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Bax、MMP-9、Vimentin、和β-actin的蛋白表达。结果第一部分中国人群中FGFR-2和PI3KCA基因变异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本部分实验发现,FGFR-2 rs1219648,AG等位基因与BC患者临床分期和分级均表现出显着的相关性,GG等位基因与BC患者分级显着相关。同时发现FGFR-2 rs1219648优势模型也显示与BC患者临床分级显着相关。对于PI3KCA rs6443624,其AC等位基因与临床分期显着相关,并且AA等位基因与分级显着相关。此外,PI3KCA rs6443624优势模型与临床分期显着相关。FGFR-2 rs1219648或PI3KCA rs6443624在BC患者中的预后影响检测显示,相对于FGFR-2 rs 1219648 AA等位基因的患者,AG和GG等位基因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然而,患者PI3KCA rs6443624中显示每个等位基因之间都没有差异。除此之外,我们采用逐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发现临床分期、ER和PR状态可能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第二部分过表达或沉默miR-494对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MCF-7细胞行为的影响本部分实验发现,miR-494 在 MCF-10A、SK-BR-3、MDA-MB-231、MDA-MB-453、BT-549以及MCF-7等BC细胞系及BC组织中,呈现低表达。由于实验中MDA-MB-453和MCF-7细胞中miR-494的表达量较其它细胞更低,因此选择MDA-MB-453和MCF-7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随后我们在所选的细胞中过表达miR-494,发现miR-494过表达能够降低MDA-MB-453和MCF-7细胞的活力、增殖,并且降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1、CDK4和CDK6的表达;提高细胞凋亡率进而促进细胞凋亡,并且提高凋亡相关因子Cleaved-Caspase 3和Bax的蛋白表达量;降低细胞迁移率、侵袭率,并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因子MMP-9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此外,实验结果显示:miR-494沉默能够提高MDA-MB-453和MCF-7细胞活力、增殖,并且促进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 1、CDK4和CDK6的表达;对细胞凋亡影响不是很明显;促进细胞迁移率、侵袭率并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因子MMP-9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第三部分miR-494靶向FGFR-2基因抑制MDA-MB-453和MCF-7细胞行为实验结果显示,miR-494过表达可以抑制MDA-MB-453和MCF-7细胞中FGFR-2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证实,FGFR-2是miR-494的一个靶基因;FGFR-2过表达能够促进MDA-MB-453和MCF-7细胞活力、细胞迁移率以及侵袭率,上调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1、CDK4和CDK6)、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因子MMP-9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以及下调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p-Caspase 3和Bax)的表达。此外,miR-494过表达能够下调MDA-MB-453和MCF-7细胞中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核心因子(RAS、RAF、p/t-MEK以及p/t-ERK)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核心因子(p/t-P13K和p/t-AKT)的蛋白表达情况,而FGFR-2过表达能够逆转该趋势。结论本课题对miR-494通过调控FGFR-2表达抑制B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中国人群中,FGFR-2 rs1219648 和 PI3KCA rs6443624 均与 BC 风险性相关;FGFR-2 rs1219648和PI3KCA rs644362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有助于BC高危患者的鉴别,并可能是中国人群BC的潜在预后因素。(2)miR-494过表达能够抑制MDA-MB-453和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miR-494沉默能够提高MDA-MB-453和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对细胞凋亡影响不明显。(3)miR-494能够抑制FGFR-2表达,FGFR-2是miR-494的一个靶基因。(4)miR-494过表达通过调控FGFR-2抑制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5)miR-494能够通过调控FGFR-2的表达抑制RAS/RAF/ME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

刘明阳[6](2020)在《人参皂苷Rg3抑制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骨肉瘤是发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肿瘤。骨肉瘤的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常发病于青少年或老年人。由于大多数的骨肉瘤患者在诊断时时就有转移或微转移性,故几乎所有患者在手术切除的之前或之后都会接受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患者往往耐受度较差,且复发几率较高。人参是一种原产于东北亚的草本植物,在东亚地区的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人参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之一,人参皂苷Rg3的抗肿瘤作用在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参皂苷Rg3的甾体结构使得它可以与细胞膜、膜结合离子通道、以及胞内和胞外的受体相互作用来改变细胞的转录水平以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本实验应用MTT实验、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了人参皂苷Rg3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HOS和U2OS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和对细胞周期作用。我们又进一步选择MG-6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western blot、定量PCR、流式细胞术、小干扰RNA等实验手段进一步探究人参皂苷Rg3诱导细胞自噬、凋亡以及细胞周期阻滞的具体作用机制。实验结果:MTT实验发现人参皂苷Rg3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三种骨肉瘤细胞系MG-63、HOS以及U2OS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则验证人参皂苷Rg3的促三种肉瘤细胞系的凋亡。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验证了人参皂苷Rg3可以抑制三种骨肉瘤细胞系的迁移和侵袭。WB实验发现经人参皂苷Rg3处理的的骨肉瘤细胞MG-63中LC3-Ⅱ/LC3-Ⅰ的水平与未加药的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地升高。Western blot和定量PCR证实人参皂苷Rg3组caspase-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流式细胞术证实人参皂苷Rg3组细胞凋亡水平升高。而当我们使用代表性自噬通路抑制剂3-MA和人参皂苷Rg3同时作用于MG-63细胞时,WB实验和定量PCR显示3-MA可以显着逆转由人参皂苷Rg3导致的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的变化。而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LC3基因可以显着逆转人参皂苷Rg3导致的MG-63细胞的凋亡和迁移侵袭受限。WB实验显示人参皂苷Rg3可以使p-PI3K/PI3K、p-Akt/Akt和p-mTORC1/mTORC1表达水平降低,而LC3/β-actin的表达水平增高,而加入PI3K激动剂IGF-1则可以逆转人参皂苷Rg3导致的p-PI3K/PI3K、p-Akt/Akt、p-mTORC1/mTORC1和LC3/β-actin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验经人参皂苷Rg3处理的骨肉瘤细胞系MG-63、HOS、U2OS处于G0/G1的细胞的比例上升,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下降。WB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3处理的MG-63细胞中cyclinA、cyclinB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而cyclinD1、CDK-4以及CDK-6的表达量显着下降,上游调节因子p53、p21的表达量显着上升。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p53基因可以显着逆转人参皂苷Rg3导致的周期阻滞作用和p21、cyclinD1、CDK4、CDK6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结论:人参皂苷Rg3通过抑制PI3K/Akt/mTORC1,降低自噬抑制因子mTORC1的表达,引发细胞的自噬,LC3-Ⅱ/LC3Ⅰ表达水平的增高,继而引起凋亡基因caspase-3转录和表达水平的升高并最终导致MG-63细胞的凋亡。同时,人参皂苷Rg3可以通过激活p53/p21来抑制G1期向S期转化的关键性蛋白cyclinD1和CDK-4、CDK-6的表达和活性使骨肉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

韩艳艳[7](2020)在《PIK3CA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放疗抵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PIK3CA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表观遗传学甲基化水平,阐述鼻咽癌组织中PIK3CA表达与鼻咽癌临床恶性表型、预后的关系;探讨PIK3CA表达模式对于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PIK3CA上游调控PVT1/mi R-515-5p-PIK3CA轴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放疗抵抗的作用及其内在调控机制,为揭示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放疗抵抗分子机制和个体化治疗靶点的筛选奠定科学基础。方法:第一部分:(1)组织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鼻咽癌及鼻咽正常粘膜组织标本PIK3CA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鼻咽癌组织内PIK3C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PIK3CA表达水平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2)体外细胞水平通过特异性si RNA转染鼻咽癌细胞下调PIK3CA表达,检测PIK3CA表达水平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细胞功能的影响;(3)利用焦磷酸盐测序法检测鼻咽癌及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PIK3C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差异。第二部分:(1)利用star Base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PIK3CA和mi R-515-5p之间的潜在靶位点,构建载有mi R-515-5p结合位点PIK3CA 3’UTR的野生型序列插入p GL3载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 R-515-5p调控PIK3CA基因表达结合位点,并通过抗Ago2进行RIP检测并分析mi R-515-5p与PIK3CA的相互作用。(2)组织水平利用q RT-PCR法检测鼻咽癌和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PIK3CA的m RNA表达水平,并在细胞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PIK3CA基因在鼻咽癌细胞系及正常鼻咽粘膜细胞系中蛋白表达差异;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mi R-515-5p敲减后的NPC细胞中PIK3CA蛋白表达调控。(3)用CCK8法检测转染PIK3CA+mi R-515-5p的NPC细胞监测细胞增殖趋势。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辐照剂量(0、2、4、6、8 Gy)下转染PIK3CA+mi R-515-5p的NPC细胞相较PIK3CA的存活分数及凋亡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辐照剂量(0和8Gy)下以上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和Bax的蛋白水平,从而揭示mi R-515-5p调控PIK3CA对鼻咽癌细胞放疗抵抗水平影响。第三部分:(1)组织水平采用q RT-PCR检测NPC和正常组织中PVT1的表达及不同TNM分期的PVT1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细胞水平采用q RT-PCR检测正常粘膜细胞系和NPC细胞系中的PVT1水平差异。(2)采用携带sh RNA的慢病毒转染敲减PVT1,通过q RT-PCR验证PVT1的敲减效率;使用CCK8法评估PVT1表达对细胞增殖水平影响。进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检测、细胞周期蛋白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及western blot法,分析鼻咽癌细胞在不同辐照剂量(0,2,4,6,8Gy)下的存活分数、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蛋白水平。(3)用star Base预测了PVT1与mi R-515-5p结合位点;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抗Ago2法进行混合靶点阳性候选基因的单靶点验证。构建慢病毒载体,采用q RT-PCR评估NPC组织和细胞中转染mi R-515-5p和PVT1表达调控关系。(4)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mi R-515-5p、mi R-515-5p+PVT1的鼻咽癌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辐照剂量下(0、2、4、6、8 Gy)转染PVT1+mi R-515-5p的NPC细胞相较PIK3CA的存活分数及凋亡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辐照剂量下(0和8 Gy),以上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和Bax的蛋白水平,从而揭示PVI1调控mi R-515-5p对鼻咽癌细胞放疗抵抗水平影响。(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sh-PVT1、sh-PVT1+Anti-mi R-515-5p的鼻咽癌中PIK3CA、AKT和p-AKT的蛋白质水平,确定PVT1/mi R-515-5p-PIK3CA轴调节关系。(6)为了验证PVT1在体内的功能,通过转染sh-PVT1或sh-Control的C666-1细胞建立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动态监测瘤体在裸鼠皮下成瘤及生长情况,验证PVT1对鼻咽癌细胞在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1)PIK3CA蛋白在71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1.69%,高于正常鼻咽粘膜组织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IK3C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Ki-67等均无统计学相关性,与肿瘤T分期(P=0.000)、N分期(P=0.008)及临床分期(P=0.002)有相关性,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PIK3CA蛋白强表达的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低于低表达及中等表达的患者(Log Rank检验结果:?2=7.995,P<0.05);(2)敲减PIK3CA的si RNA转染鼻咽癌细胞后,MTT实验显示鼻咽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受抑制;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CNE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在敲减PIK3CA后受到了的抑制(P<0.05)。(3)焦磷酸盐测序检测PIK3C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启动子区发现4个甲基化位点,其中3个位点鼻咽癌组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鼻咽粘膜组织组(P<0.05)。第二部分:(1)利用star Base预测mi R-515-5p和PIK3CA之间的潜在靶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RIP检测证实了mi R-515-5p是通过该结合位点调控鼻咽癌细胞中PIK3CA基因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其调控关系,结果显示转染mi R-515-5p的鼻咽癌细胞较正常鼻咽粘膜细胞中PIK3CA的蛋白水平下调(P<0.05),提示mi R-515-5p在体外负性调控PIK3CA的表达。(2)CCK8法检测结果提示,转染mi R-515-5p后鼻咽癌细胞较PIK3CA组增殖下降(P<0.05),提示mi R-515-5p逆转了PIK3CA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3)转染mi R-515-5p后,鼻咽癌细胞随辐射量的增加细胞存活分数降低,PIK3CA组较对照组存活分数下降幅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K3CA促进鼻咽癌细胞的放疗抵抗,mi R-515-5p的上调逆转了PIK3CA诱导的对放疗抵抗的增强作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PIK3CA过表达可抑制放疗导致的NPC细胞凋亡(P<0.05),而转染mi R-515-5p后PIK3CA抑制放射线所致的凋亡作用被消除(P<0.05)。综上所述,PIK3CA促进NPC细胞的增殖和放疗抵抗,抑制NPC细胞的凋亡,而mi R-515-5p在调节NPC细胞增殖、凋亡和放疗抵抗中与PIK3CA起着相反的作用。第三部分:(1)组织水平,与配对正常对照组织相比,NPC组织中PVT1上调,晚期(III+IV)的PVT1表达水平高于早期(P<0.05);而细胞水平,鼻咽癌中PVT1较鼻咽上皮细胞中上调,PVT1水平越高,细胞存活率越低(P<0.05),以上结果提示PVT1可能是鼻咽癌的癌基因,其高表达导致了NPC的预后不良。(2)通过sh-PVT1瞬时转染鼻咽癌细胞,细胞增殖CCK8试验提示鼻咽癌细胞中PVT1下调抑制NPC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细胞随辐照剂量(0,2,4,6,8Gy)的增高sh-PVT1组较sh-Control组存活分数下降(P<0.05),提示敲减PVT1后明显促进NPC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不同辐照剂量(0和8 Gy)下PVT1敲减后鼻咽癌细胞凋亡率升高,sh-Control组较sh-PVT1组细胞周期蛋白D1的增加、Bax水平的下降(P<0.05),PVT1沉默降低了细胞周期蛋白D1的水平,增加了放疗后Bax在NPC细胞中的表达。综上所述,敲减PVT1在体外抑制NPC细胞的增殖和放疗抵抗,并诱导细胞凋亡。(3)通过star Base发现mi R-515-5p载有PVT1的靶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RIP检测证实mi R-515-5p是PVT1的靶点。经q RT-PCR证实mi R-515-5p在体外受到NPC细胞中PVT1的负调控。(4)CCK8法检测结果提示,鼻咽癌细胞转染mi R-515-5p后增殖水平下降(P<0.05),但转染mi R-515-5p+PVT1后的鼻咽癌细胞较mi R-515-5p组增殖增加(P<0.05),PVT1的表达逆转mi R-515-5p对细胞增殖抑制。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同样提示,PVT1通过反向调控mi R-515-5p的作用,促进NPC细胞的增殖和放疗抵抗,抑制NPC细胞的凋亡。(5)经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鼻咽癌细胞水平,sh-PVT1组较对照组PIK3CA和p-AKT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低(P<0.05),PVT1的下调降低了PIK3CA和p-AKT的水平;转染sh-PVT1+Anti-Control组较sh-PVT1+Anti-mi R-515-5p组逆转了这种作用(P<0.05)。结果表明,通过与NPC细胞中mi R-515-5p相互作用,PVT1在体外诱导了AKT通路。(6)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实验证实,敲减PVT1在体内通过与PIK3CA发生作用,抑制了肿瘤的生长。结论:(1)PIK3C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鼻咽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IK3CA基因表达下调能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鼻咽癌中PIK3CA存在异常甲基化,且其甲基化水平高于鼻咽正常粘膜组织。(2)mi R-515-5p在体外靶向调控PIK3CA,并负性调节PIK3CA的表达。PIK3CA促进NPC细胞的增殖及放疗抵抗,抑制了NPC细胞的凋亡,而Mi R-515-5p逆转了PIK3CA的作用。(3)PVT1在NP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NPC的不良预后相关。mi R-515-5p是PVT1的靶点,并且在体外受到NPC细胞中PVT1的负调控。PVT1通过与mi R-515-5p相互作用,促进NPC细胞的增殖和放疗抵抗,抑制NPC细胞的凋亡。在体外PVT1通过与NPC细胞中mi R-515-5p相互作用,诱导了AKT通路,促进鼻咽癌细胞增殖和放疗抵抗。敲减PVT1在体内通过与PIK3CA发生作用,抑制了肿瘤的生长。PVT1/mi R-515-5p-PIK3CA轴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鼻咽癌细胞放疗抵抗,导致鼻咽癌预后不良,本研究为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和个体化靶向治疗关键分子筛查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佟鑫,苏丽娅[8](2020)在《HMGA2的生物学功能及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2, HMGA2)是高迁移率族(high mobility group, HMG)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属于非组蛋白,可以结合DNA并修饰染色质构象,调节基因表达。HMGA2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在多种癌症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促进增殖、调控细胞周期、上皮-间充质活化、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转移等,并可作为诊断分子标志物或判断预后的独立因子。本文就HMGA2在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蒋学范,张大勇,浦立,苏立众[9](2020)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抑制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衰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2)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衰老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Control组、Control siRNA组、CDK2-siRNA组、CVT-313组,分别用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含量,Annexin-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CDK2-siRNA组和CVT-313组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衰老细胞增多,活性氧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凋亡率无显着性变化(P>0.05)。CDK2-siRNA组和CVT-313组p53、p21、p16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pR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抑制CDK2可诱导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衰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衰老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庞晨[10](2020)在《铁皮石斛对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对自噬相关因子、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研究,初步探讨鲜铁皮石斛对人肺腺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培养实验所需细胞并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种属和来源进行相关的鉴定。2、建立A549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将裸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CTX)、铁皮石斛低浓度组、铁皮石斛中浓度组、铁皮石斛高浓度组。裸鼠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30m L/kg)、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给药(每隔一天给药,0.025 g/kg),低浓度铁皮石斛、中浓度铁皮石斛、高浓度铁皮石斛每天分别以6.25g/kg、12.5g/kg、25 g/kg灌胃给药,在给药期间,每隔一天测量一次瘤体积。停药次日,处死裸鼠,剥离瘤体称重测量后待用。3、HE染色法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铁皮石斛对裸鼠移植瘤瘤组织中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以及增值指数Ki67的蛋白表达的影响。4、RT-PCR技术检测铁皮石斛对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抑癌基因p53、p16以及EGF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鉴定实验表明目标细胞为人的肺腺癌细胞株且成功建立A549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2、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以及铁皮石斛低、中、高浓度组药物均可减缓裸鼠移植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和低中高3个浓度剂量的抑瘤率分别达到62%、51%、52%、56%,并呈剂量依赖关系。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同阴性对照组相比,中浓度铁皮石斛组、高浓度铁皮石斛组、阳性对照组的Beclin1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高浓度铁皮石斛组、阳性对照组的Ki67阳性率逐渐降低。4、RT-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浓度和高浓度铁皮石斛给药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EGFR m R N A水平均显示下调且高浓度铁皮石斛给药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铁皮石斛给药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p53和p16 m RNA水平均显示上调;其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浓度和高浓度铁皮石斛给药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p 1 6 m R N A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 5);各浓度铁皮石斛给药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p53 m RNA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铁皮石斛具有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自噬相关因子B e c l i n 1和抑癌基因p 1 6和p 5 3的表达、下调E G F R的表达相关;可能通过启动细胞自噬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二、鼻咽癌组织中CDK4和p16蛋白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咽癌组织中CDK4和p16蛋白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3)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1.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EBV阳性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EBV 致病机制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鼻咽癌生物标志物识别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研究一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寻鼻咽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的下载与预处理
        2.2 DEGs的识别
        2.3 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2.4 蛋白互作网络构建、模块分析及枢纽基因识别
        2.5 多个枢纽基因作为NPC联合诊断的ROC曲线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DEGs的识别
        3.2 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3.3 蛋白互作网络构建、模块分析及枢纽基因识别
        3.4 多个枢纽基因作为NPC联合诊断的ROC曲线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疾病风险预测模型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的下载与预处理
        2.2 差异表达分析
        2.3 模型中自变量的筛选及多基因预测模型的构建
        2.4 多基因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的验证
        2.5 探索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2.6 多基因预测模型风险得分与HN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7 多基因预测模型与各亚组HNSCC患者预后的关系
        2.8 统计分析
        2.9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502 例HNSCC患者的临床信息
        3.2 DEGs的识别及多基因预测模型的构建
        3.3 多基因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的验证
        3.4 探索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3.5 多基因预测模型风险得分与HN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6 多基因预测模型与各亚组HNSCC患者预后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FGFR-2基因多态性以及作为microRNA-494的靶基因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人群中FGFR-2和PI3KCA基因变异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耗材
        2.2.2 实验仪器
        2.2.3 研究人群
        2.2.4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基因分型
        2.2.5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FGFR-2 rs1219648和PI3KCA rs6443624与BC风险的关系
        2.3.2 FGFR-2 rs1219648或PI3KCA rs6443624与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3 FGFR-2 rs1219648对BC患者预后的影响
    2.4 实验讨论
    2.5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iR-494过表达或沉默对乳腺癌细胞MDA-MB-453和MCF-7细胞行为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耗材
        3.2.2 实验仪器
        3.2.3 病人组织样本
        3.2.4 细胞培养
        3.2.5 qRT-PCR
        3.2.6 细胞转染
        3.2.7 细胞活力检测
        3.2.8 细胞凋亡率的检测
        3.2.9 Western blot检测
        3.2.10 细胞迁移率检测
        3.2.11 细胞侵袭率检测
        3.2.12 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miR-494在BC细胞系及BC组织中的表达
        3.3.2 在MDA-MB-453和MCF-7细胞中过表达和沉默miR-494
        3.3.3 过表达或沉默miR-494对MDA-MB-453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3.3.4 过表达或沉默miR-494对MDA-MB-453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
        3.3.5 过表达或沉默miR-494对MDA-MB-453和MCF-7细胞迁移的影响
        3.3.6 过表达或沉默miR-494对MDA-MB-453和MCF-7细胞侵袭的影响
    3.4 实验讨论
    3.5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miR-494靶向FGFR-2基因抑制MDA-MB-453和MCF-7细胞行为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耗材
        4.2.2 实验仪器
        4.2.3 细胞培养
        4.2.4 细胞转染
        4.2.5 报告载体构建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
        4.2.6 Western blot检测
        4.2.7 细胞活力检测
        4.2.8 细胞凋亡率检测
        4.2.9 细胞迁移率检测
        4.2.10 细胞侵袭率检测
        4.2.11 统计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miR-494过表达对MDA-MB-453和MCF-7细胞中FGFR-2的表达的影响
        4.3.2 FGFR-2是miR-494的一个靶基因
        4.3.3 在MDA-MB-453和MCF-7细胞中过表达FGFR-2
        4.3.4 miR-494通过调控FGFR-2影响MDA-MB-453和MCF-7细胞增殖
        4.3.5 miR-494通过调控FGFR-2影响MDA-MB-453和MCF-7细胞凋亡
        4.3.6 miR-494通过调控FGFR-2影响MDA-MB-453和MCF-7细胞迁移
        4.3.7 miR-494通过调控FGFR-2影响MDA-MB-453和MCF-7细胞侵袭
        4.3.8 miR-494通过调控FGFR-2影响MDA-MB-453和MCF-7细胞中的RAS/RAF/MEK/ERK信号通路
        4.3.9 miR-494通过调控FGFR-2影响MDA-MB-453和MCF-7细胞中的PI3K/AKT信号通路
    4.4 实验讨论
    4.5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综述:乳腺癌疾病研究进展
    5.1 乳腺癌概况
    5.2 发病机制
        5.2.1 遗传因素
        5.2.2 基因突变
        5.2.3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5.2.4 神经功能异常
    5.3 预防与治疗
        5.3.1 化疗
        5.3.2 内分泌治疗
        5.3.3 靶向治疗
        5.3.4 免疫治疗
    5.4 小结
    附录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外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人参皂苷Rg3抑制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骨肉瘤的简介
        1.1.1 骨肉瘤的发病机制
        1.1.2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
        1.1.3 骨肉瘤的组织学特征
        1.1.4 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
        1.1.5 骨肉瘤的分期
    1.2 骨肉瘤的治疗
        1.2.1 化学药物治疗
        1.2.2 手术治疗
        1.2.3 新型疗法
    1.3 人参皂苷Rg3的抗肿瘤作用
        1.3.1 人参皂苷的简介
        1.3.2 人参皂苷Rg3的抗肿瘤机制
    1.4 细胞自噬与肿瘤
        1.4.1 细胞自噬的简介
        1.4.2 自噬与肿瘤
    1.5 细胞周期与肿瘤
        1.5.1 细胞周期的介绍
        1.5.2 细胞周期的调节
        1.5.3 细胞周期与肿瘤
第2章 人参皂苷Rg3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2.1 实验样本
    2.2 实验所需试剂材料和设备
        2.2.1 主要试剂及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骨肉瘤细胞的培养
        2.3.2 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3.3 流式细胞分析
        2.3.4 划痕实验
        2.3.5 Transwell侵袭实验
    2.4 实验结果
        2.4.1 MTT法检测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2.4.2 人参皂苷Rg3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
        2.4.3 人参皂苷Rg3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2.4.4 人参皂苷Rg3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2.5 讨论
第3章 人参皂苷Rg3促进骨肉瘤细胞MG-63自噬和凋亡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样本
    3.2 实验所需试剂材料和设备
        3.2.1 主要试剂及材料
        3.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3.3.2 定量PCR
        3.3.3 Western blot实验
        3.3.4 划痕实验
        3.3.5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
    3.4 实验结果
        3.4.1 人参皂苷Rg3促进MG-63细胞的自噬与凋亡
        3.4.2 加入自噬抑制剂可以抑制人参皂苷Rg3导致的凋亡
        3.4.3 沉默LC3基因可以抑制人参皂苷Rg3导致的凋亡
        3.4.4 人参皂苷Rg3 通过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自噬和凋亡
        3.4.5 激活PI3K信号通路可以逆转人参皂苷Rg3 导致的MG-63 细胞凋亡比例的增加和迁移侵袭的抑制
    3.5 讨论
第4章 人参皂苷Rg3抑制骨肉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样本
    4.2 实验所需试剂材料和设备
        4.2.1 主要试剂及器材
        4.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与传代
        4.3.2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
        4.3.3 Western blot实验
    4.4 实验结果
        4.4.1 人参皂苷Rg3阻滞骨肉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
        4.4.2 人参皂苷Rg3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周期蛋白及其依赖性激酶的作用
        4.4.3 人参皂苷Rg3对细胞周期相关上游通路调控因子p53/p21的作用
    4.5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PIK3CA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放疗抵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PIK3CA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对鼻咽癌发生发展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miR-515-5p在 PIK3CA诱导的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放疗抵抗中作用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使用试剂与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NPC细胞中PVT1/miR-515-5p-PIK3CA轴调控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剂与仪器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PIK3CA 基因与头颈部肿瘤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8)HMGA2的生物学功能及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HMGA2的生物学功能
    1.1 HMGA2在脂肪形成中的作用
    1.2 HMGA2在骨骼肌中的作用
    1.3 HMGA2在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中的作用
2 HMGA2在肿瘤中的作用
    2.1 HMGA2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2.2 介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2.3 HMGA2作为肿瘤标记物
    2.4 HMGA2作为预后因子
    2.5 HMGA2促进肿瘤耐药
3 小结

(9)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抑制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衰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方法。
        1.2.1 CDK2-siRNA构建。
        1.2.2 脂质体介导转染siRNA。
        1.2.3 实验分组。
        1.2.4 各组CNE-2细胞增殖情况检测(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
        1.2.5 各组CNE-2细胞衰老检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
        1.2.6 各组CNE-2细胞活性氧检测。
        1.2.7 各组CNE-2细胞凋亡检测(Annexin-PI双染法)。
        1.2.8 衰老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检测(Western blot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CDK2抑制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
    2.2 CDK2抑制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衰老的影响。
    2.3 抑制CDK2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株ROS的影响。
    2.4 CDK2抑制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凋亡的影响。
    2.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3讨论

(10)铁皮石斛对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对自噬相关因子、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肺腺癌细胞株在种植裸鼠移植瘤前的鉴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铁皮石斛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大小及对自噬相关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或索引
综述 铁皮石斛抑制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鼻咽癌组织中CDK4和p16蛋白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C-myc、CyclinD1、P16基因与喉癌的相关性研究[D]. 刘雨. 长江大学, 2021
  • [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J]. 杜均祥,张征荣,谢云,彭东旭,潘莹,梁翠微,龚五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1(03)
  • [3]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D]. 许文凤.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鼻咽癌生物标志物识别及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应用[D]. 汪丁建.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FGFR-2基因多态性以及作为microRNA-494的靶基因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D]. 王阳. 山东大学, 2020(04)
  • [6]人参皂苷Rg3抑制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刘明阳. 吉林大学, 2020(01)
  • [7]PIK3CA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放疗抵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韩艳艳.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8]HMGA2的生物学功能及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J]. 佟鑫,苏丽娅. 生命的化学, 2020(07)
  • [9]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抑制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衰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蒋学范,张大勇,浦立,苏立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0(06)
  • [10]铁皮石斛对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对自噬相关因子、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D]. 庞晨.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CDK4和p16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