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牛后裔认定的探讨

我国奶牛后裔认定的探讨

一、我国奶用公牛后裔测定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薛景龙[1](2016)在《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目标的选择及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从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实践出发,通过对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平均生产性能、育种技术学参数、营养学参数及市场经济学参数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差额法计算三类性状9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并计算了相应的经济权重;应用动物育种规划专用程序ZPLAN(2008版)分析了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的现行育种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现行育种方案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现行育种方案的最优化结果。最后通过模拟后裔测定育种方案、青年公牛育种方案以及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过程,对三种方案的育种成效及经济价值进行比较。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差额法构建了各目标性状的计算公式。在现有市场和生产条件下,断奶重、育肥期日增重、18月龄体重、胴体品质、屠宰率、净肉率、初产年龄、产犊间隔和留群时间的边际效益值分别为17.93元/kg、16.2元/kg、7.17元/kg、297.99元/级、497.82元/%、594.46元/%、-3.62元/d、-26.55元/d、232.75元/y,其中,初产年龄及产犊间隔的边际效益为负值,说明随着初产年龄的增大和产犊间隔的延长,经济效益随之减少。2.在影响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经济效益的3类性状中,生长发育性状、胴体性状、繁殖性状的经济权重比为31.49%:15.86%:52.65%,约为2:1:3。繁殖性状在育种目标性状经济权重所占比例尤为突出,是影响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效益的最重要因素。3.设定育种规划期为20年,就当前群体规模为300000头母牛的现实条件而言,当主动育种群比例为0.5,选留测验公牛数为60头,育种群中每头测验公牛儿子数为100,每年选留经验证的种子公牛数位4头,参加后测试配母牛在育种群中的比例为0.6,种子公牛使用年限为2年,种子母牛使用年限为4年,验证公牛使用年限为3年,种用母牛使用年限为5年时,育种方案能够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及育种效益,其值分别为95.53元/母牛/年、617.57元/母牛/年。4.通过对后裔测定、青年公牛及基因组选择等三种育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案与后裔测定育种方案及青年公牛育种方案相比,世代间隔分别缩短2.26年、1.39年;就育种方案的育种成效而言,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案所获得的遗传进展较后裔测定育种方案及青年公牛育种方案分别提高29.9%、42.2%;育种效益分别提高109.2%、86.6%。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案所获得的综合遗传进展较大,育种效益较多;就实现单位遗传进展所用的费用而言,三种育种方案的投入分别为2.34万元、2.07万元、0.80万元,相对于后裔测定育种方案及青年公牛育种方案,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

李耀东[2](2014)在《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选育效果分析与精准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借鉴国外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先进经验,以动物遗传育种学和畜牧业精准管理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利用优良验证荷斯坦种公牛对我国西北农区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低代杂种、高代杂种和纯种进行试验,开展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和奶牛场精准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工作:1.采用级进杂交遗传育种方法对以上三个奶牛类群进行改良,评估其在生长性能、泌乳性能、繁殖性能、体型外貌方面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生长性能方面,高代杂种成年体重、12月龄体高显着高于低代杂种(P<0.05),高代杂种、低代杂种15月龄体斜长显着高于纯种(P<0.05);初生重、6、12、15月龄重3世代显着高于1世代(P<0.05);2、6、12、15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3世代显着高于2世代,2世代显着高于1世代(P<0.05);泌乳泌乳性能方面,高代杂种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显着高于纯种(P<0.1),305d产奶量比纯种荷斯坦和低代杂种分别高232kg、418kg;2世代305d产奶量显着高于0世代(P<0.05);2、3胎次305d产奶量显着高于1胎次(P<0.05);繁殖性能方面,纯种荷斯坦奶牛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空怀天数和产犊间隔显着高于低代杂种牛(P<0.05);第3胎次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显着低于第1胎次(P<0.05);高代杂种初配时间要比纯种早34天;体型外貌方面,纯种总评分、体躯结构评分、乳房评分、乳用特征评分显着高于低代杂种,而低代杂种尻部评分、肢蹄评分高于纯种;2世代体躯结构评分、肢蹄评分、乳房评分、乳用特征评分比0世代高,1世代比3世代有更高的尻部评分;第2胎次体躯结构评分、肢蹄评分、乳房评分和总评分显着高于1胎次,2胎次以后各部位评分呈下降趋势。2.利用PCR-SSCP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以上三个奶牛类群生长激素基因(GH)部分第四内含子与第五外显子、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HR)第八外显子两个基因位点上的遗传变异,并对其变异位点与生长性能、泌乳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H基因第4内含子2017bp处存在C→T突变。不同基因型奶牛群体GH基因SNP的互作效应对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和305d乳糖量有显着影响,等位基因T对泌乳性能具有正效应;GH基因对15月龄体重、2月龄和6月龄胸围有显着影响,CC型显着高于TT型(P<0.05);低代杂种CC型个体在12、15月龄体重、体斜长、腹围,15月龄体高、6月龄、15月龄胸围指标上显着高于TT型(P<0.05);高代杂种CC、CT型个体在成年体重、2月龄、6月龄胸围指标上显着高于TT型(P<0.05);纯种CC、CT型个体在成年体重、2月龄、6月龄胸围、6月龄腹围指标上显着高于TT型(P<0.05)。GHR基因第8外显子4962bp处存在T→A突变,导致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T对生长性能具有正效应;AT型6月龄、15月龄体重,6月龄、12月龄体高,6月龄体斜长、胸围、腹围显着高于AA型(P<0.05);低代杂种6月龄、15月龄体重,6月龄体斜长AT型显着高于AA型(P<0.05);高代杂种6月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6月龄、12月龄腹围AT型显着高于AA型(P<0.05);纯种6月龄、12月龄体高,6月龄体斜长、胸围,2月龄腹围AT型显着高于AA型(P<0.05);GHR基因SNP的互作效应对泌乳性能无显着性影响。3.针对现代化奶牛场管理的需要,运用计算机语言,本研究开发了奶牛场精准化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包括牛群管理、泌乳管理、繁殖管理、饲料管理、财务管理、预警系统和经济效益分析七大模块。系统通过构建基础数据库,在原始数据及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整合牛场财务数据,通过事先设计的数据规则,依靠计算机语言进行自动整合运算来实现各种统计分析功能,从而实现奶牛场成本分析与经济效益分析。此外,该软件还能够有效地进行辅助选育,提高中小型奶牛场的生产效率。该软件目前已经在甘肃临洮奶牛场投入生产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廖旭东[3](2011)在《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精液品质及后裔性能的相关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目的在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HSP基因与公牛后裔性能之间的相关性,为标记辅助选择抗热应激奶牛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进而加速奶牛选育的进程。本研究以142头种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对公牛HSP基因(HSPA8和HSPA1A)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并分析与其精液品质及后裔测定成绩的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 HSP基因PCR-SSCP检测分析根据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牛HSPA8基因外显子部分序列和HSPA1A基因外显子部分序列,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两对特异引物,扩增PCR产物。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HSP基因多态性,并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HSPA8存在T3358C转换突变,该突变使缬氨酸(Val)变为异亮氨酸(11e),产生2种基因型AA和AB,频率分别为0.5775和0.4225,λ2检验表明公牛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HSPA1A发现A6201C和T6202A颠换突变,其中T6202A突变使苯丙氨酸(Phe)变为异亮氨酸(Ile),产生了5种基因型AA、AB、BB、AC和BC,频率分别为0.3451、0.4930、0.0845、0.0352和0.0422,公牛在该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2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后裔性能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后裔性能的相关,结果表明:在HSPA8座位AA基因型个体产量育种值显着高于AB型(P<0.05),AA基因型个体305天产奶量显着高于AB型(P<0.05);在HSPA1A座位BB基因型个体产量育种值显着高于AC型(P<0.05),AB基因型个体蛋白育种值显着高于AC型(P<0.05),AC基因型个体305天产奶量显着高于BB型(P<0.05)。3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精液品质选择上海、南京、河南等地2006至2009年的41头种公牛,通过调用SPSS17.0统计软件GLM(General Linear Model)过程,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在不同季节条件下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其精液品质各指标的相关,不同处理的比较用最小二乘均值检验。结果表明:夏季热应激期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均处于最低水平,极显着低于春、秋、冬3个非热应激季节(P<0.01)。热应激对种公牛精子密度的影响差异极显着(P<0.01),其以夏季过后的秋季最低。精子畸形率在夏、秋两季均处于较高水平,与春、冬两季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而热应激对采精量影响不大(P>0.05)。在HSPA8,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率AA均显着高于AB(P<0.05),而精子畸形率AA显着低于AB(P<0.05);在HSPA1A,精子密度BC极显着低于AA(P<0.01),精子活力AC极显着低于AB(P<0.01),而精子畸形率AB极显着高于AC(P<0.01)。

黄锡霞,叶东东,热西提·阿不都热合曼,陆东林[4](2011)在《奶牛遗传改良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诸多因素中奶牛品种的遗传素质是最重要的。据国际公认的分析结果,奶牛良种的遗传因素对提高奶业生产效率的贡献率占到40%,而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的因素仅各占20%左右,可见奶牛良种是奶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抓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工作是保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

张磊,张晓霞,戴蕴平,张胜利,雷臣,李宁[5](2010)在《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优质种公牛》文中研究说明2004年3月,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规划项目等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宁院士领导的动物分子遗传组与北京奶牛中心、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山东科龙畜牧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成功获得了优质种牛"龙"的克隆体。2004年9月在科技部组织

张胜利,张沅,石万海,韩广文[6](2009)在《中国奶牛遗传改良与技术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奶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重点发展产业,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改善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

张磊,张晓霞,戴蕴平,张胜利,雷臣,李宁[7](2009)在《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优质种公牛》文中研究说明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快速培育出优质的种公牛,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规划项目等的资助下,从2000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宁院士领导的动物分子遗传组与北京奶牛中心、北京济普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山东科龙畜牧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体细胞克隆牛的生产体系,成功获得了优质种牛的克隆体。并于2004年9月在科技部组织下,组织了

杨通广,滕勇[8](2007)在《奶牛场的选种选配》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奶业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搞好奶牛场选种选配是不断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有资料报道,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种公牛对奶牛生产

公维嘉[9](2005)在《中国奶牛遗传评估系统的建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详述了我国奶业的发展概况及现状,并根据数十年来奶牛发达国家应用遗传学理论和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的奶牛遗传评估改良技术体系和我国奶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建立我国荷斯坦奶牛遗传评估体系。针对目前我国奶牛育种工作的现状,对如何开展我国荷斯坦奶牛的遗传评估体系中的登记注册,性能测定,后裔测定,遗传评定,人工授精和奶牛场的选种选配等一系列工作提出了建议。 同时将收集到的北京1999年至2004年间,上海2002年至2004年,天津1999年至2004年间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在进行305天标准化校正后,利用动物模型BLUP原理和相应的计算机软件(PEST)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模型中考虑的效应包括牛场、年度、季节、胎次、个体的育种值等,其中季节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划分为3个阶段。计算得出了荷斯坦奶牛的育种值,并对各性状的遗传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辛宏量,秦志锐[10](2002)在《我国奶用公牛后裔测定问题的探讨》文中提出

二、我国奶用公牛后裔测定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奶用公牛后裔测定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目标的选择及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现状
    1.2 育种目标的研究
    1.3 家畜育种中的技术体系
        1.3.1 人工授精(AI)育种体系
        1.3.2 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MOET)核心群育种体系
        1.3.3 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体系
        1.3.4 全基因组选择(GS)育种体系
    1.4 动物育种规划方法的研究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目标的确定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数据来源
        2.2.2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目标确定
        2.2.3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目标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
        2.3.2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
        2.3.3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方案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目标性状的遗传学参数的分析方法
        3.2.2 群体结构参数
        3.2.3 成本及投资参数
        3.2.4 规划过程中的计算方法
        3.2.5 群体结构与选择方案
        3.2.6 育种值估计的信息来源
        3.2.7 计算机程序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
        3.3.2 现行育种方案预期效果分析
        3.3.3 现行育种方案育种成效的优化分析
        3.3.4 青年公牛育种方案预期效果分析
        3.3.5 三种育种育种方案育种费用
        3.3.6 三种育种育种方案预期效果的比较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选育效果分析与精准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奶业发展概况
        1.1 世界奶业发展概况
        1.2 中国奶业发展概况
    2.奶牛遗传改良
        2.1 奶牛遗传改良简介
        2.2 国外奶牛遗传改良现状
        2.3 我国奶牛遗传改良现状
    3.杂交繁育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3.1 杂交繁育简介
        3.2 杂交繁育方法
        3.3 杂种优势
        3.4 研究进展
    4. 体型线性评定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4.1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简介
        4.2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的意义
        4.3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的个体条件
        4.4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的性状
        4.5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的具体方法
        4.6 奶牛体型线性评定的等级划分
        4.7 国内外研究进展
    5. 分子生物技术在奶牛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5.1 基因定位
        5.2 QTL 及其研究进展
        5.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
        5.4 PCR-SSCP 技术
    6. 功能性状候选基因概述
        6.1 生长激素基因(GH)概述
        6.2 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HR)概述
    7.奶牛精准管理
        7.1 精准管理理论的提出
        7.2 奶牛精准管理的目标
        7.3 奶牛精准管理的主要内容
    8. 计算机软件在奶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选育改良效果分析
    1.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试验材料
        2.1 试验动物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3. 试验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3.3 数据采集
    4. 最小二乘法统计分析模型
    5. 结果
        5.1 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泌乳性能分析
        5.2 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生长性能分析
        5.3 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繁殖性能分析
        5.4 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体型线性评定分析
    6. 分析与讨论
        6.1 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泌乳性能分析
        6.2 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生长性能分析
        6.3 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繁殖性能分析
        6.4 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体型线性评定分析
        6.5 对我国奶牛群体改良和育种工作的建议
    7. 小结
第三章 GH 和 GHR 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泌乳性能的关联分析研究
    1. 研究目的意义
    2. 试验材料
        2.1 试验动物
        2.2 数据测量
        2.3 仪器设备
        2.4 药品和试剂
        2.5 主要溶液的配制
    3. 试验方法
        3.1 样品采集
        3.2 牛血液 DNA 的提取和检测
        3.3 GH 基因和 GHR 基因的 PCR 扩增
        3.4 GH 基因和 GHR 基因的 PCR-SSCP 分析
        3.5 GH 基因和 GHR 基因扩增片段测序
    4. 统计分析
        4.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4.2 群体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
        4.3 最小二乘法统计分析模型
    5. 结果
        5.1 牛血样 DNA 的提取
        5.2 GH 基因 PCR-SSCP 多态性检测
        5.3 GHR 基因 PCR-SSCP 多态性检测
        5.4 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5.5 基因多态位点群体遗传学分析
        5.6 GH 基因和 GHR 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能关联分析
        5.7 GH 基因和 GHR 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能关联分析
    6. 分析与讨论
        6.1 采样及 DNA 提取
        6.2 GH 基因和 GHR 基因多态位点碱基突变分析
        6.3 GH 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
        6.4 GHR 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
    7. 小结
第四章 奶牛精准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1. 软件开发的目的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试验材料
        2.1 试验动物
        2.2 试验数据
        2.3 计算机环境
    3. 试验设计
        3.1 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3.2 软件表结构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4 数据记录与分类
    4. 结果与分析
        4.1 牛群管理系统的实现
        4.2 泌乳管理系统的实现
        4.3 繁殖管理系统的实现
        4.4 饲料管理系统的实现
        4.5 财务管理系统的实现
        4.6 预警系统的实现
        4.7 经济效益分析系统的实现
    5. 讨论
        5.1 体型线性评定与奶牛选育
        5.2 影响奶牛场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
        5.3 奶牛场精准管理软件的应用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试验用溶液剂配置方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精液品质及后裔性能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HSP基本概述
        1.1 HSP家族
        1.2 HSP的分类
        1.3 HSP基因结构特点
        1.4 HSP的生物学功能
        1.5 HSP的表达调节机制
    2 HSP与动物热应激
        2.1 热应激的定义
        2.2 热应激对精液品质的影响
        2.3 热应激对繁殖机能的影响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研究
    一、公牛HSP基因PCR-SSCP检测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生产记录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 精液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1.4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1.5 PCR-SSCP检测
        1.6 克隆测序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PCR扩增结果
        2.2 PCR-SSCP检测结果
        2.3 测序结果
        2.4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参数分析
        2.5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 讨论
        3.1 公牛群体内遗传参数
        3.2 HSP基因遗传多态性
    二、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后裔性能的关系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热应激导致产奶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3.2 热应激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后裔性能
    三、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精液品质的关系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季节对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3.2 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精液品质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8)奶牛场的选种选配(论文提纲范文)

1. 选种
    1.1 验证公牛的选择
        1.1.1 公牛的三代系谱
        1.1.2 PTA值
        1.1.3 公牛后测柱形图
        1.1.4 避免近交
        1.1.5 注重种公牛的遗传评定方法和结果
    1.2 待测青年公牛的选择
        1.2.1
        1.2.2
        1.2.3
        1.2.4
    1.3 进口验证公牛冷冻精液的使用
    1.4 性控精液
    1.5 验证公牛和待测青年牛的使用比例
    1.6 种公牛站的选择
2. 选配
    2.1 分析牛群情况, 确定育种目标
    2.2 选配原则
    2.3 选配的方法
    2.4 选种选配应注意的问题
        2.4.1
        2.4.2
        2.4.3

(9)中国奶牛遗传评估系统的建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
        1.1.1 奶类生产状况
        1.1.2 乳品加工状况
        1.1.3 市场消费状况
        1.1.4 国际贸易状况
    1.2 世界奶业发展现状
        1.2.1 世界奶类生产
        1.2.2 乳品加工
        1.2.3 市场消费
        1.2.4 贸易状况
    1.3 世界奶牛主要发达国家育种现状及遗传评定现状
        1.3.1 国外奶牛登记状况
        1.3.2 国外生产性能测定状况
        1.3.3 后裔测定现状
        1.3.4 遗传评定发展概况
        1.3.5 发达奶牛生产国遗传评估体系现状
    1.4 我国奶牛育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及对策
第二部分 中国荷斯坦奶牛遗传评估体系
    2.1 登记注册体系
        2.1.1 登记注册的必要性
        2.1.2 登记注册方案
        2.1.3 中国荷斯坦奶牛品种登记系统介绍
        2.1.4 国内登记注册开展现状
        2.1.5 登记注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2 性能测定
        2.2.1 生产性能测定(DHI)
        2.2.2 体型外貌线性评定
    2.3 种公牛联合后裔测定
        2.3.1 我国公牛联合后裔测定现状
        2.3.2 中国荷斯坦种公牛后裔测定规范
        2.3.3 后裔测定的问题和建议
    2.4 遗传评定
        2.4.1 我国荷斯坦奶牛遗传评定现状
        2.4.2 中国荷斯坦牛种牛遗传评定规程
        2.4.3 遗传评定的问题和建议
    2.5 选种选配、育种规划
        2.5.1 AI人工授精
        2.5.2 种公牛站的管理
        2.5.3 奶牛场及牧民的科学选种选配
        2.5.4 奶牛育种规划
第三部分 利用动物模型BLUP对我国荷斯坦奶牛进行遗传评估
    3.1 材料来源
    3.2 数据整理与转换
        3.2.1 产奶量的校正
        3.2.2 固定效应的划分
    3.3 统计分析模型
    3.4 育种值估计软件PEST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各性状平均数及标准差
        3.5.2 各生产性状遗传进展
        3.5.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我国奶用公牛后裔测定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目标的选择及优化育种规划的研究[D]. 薛景龙. 吉林农业大学, 2016(02)
  • [2]不同基因型奶牛类群选育效果分析与精准管理模式研究[D]. 李耀东.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3]公牛HSP基因多态性与精液品质及后裔性能的相关分析[D]. 廖旭东.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4]奶牛遗传改良技术[J]. 黄锡霞,叶东东,热西提·阿不都热合曼,陆东林. 新疆畜牧业, 2011(02)
  • [5]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优质种公牛[J]. 张磊,张晓霞,戴蕴平,张胜利,雷臣,李宁. 中国奶牛, 2010(06)
  • [6]中国奶牛遗传改良与技术发展[J]. 张胜利,张沅,石万海,韩广文. 中国奶牛, 2009(S1)
  • [7]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优质种公牛[A]. 张磊,张晓霞,戴蕴平,张胜利,雷臣,李宁. 中国奶业协会第24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奶牛/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一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8]奶牛场的选种选配[J]. 杨通广,滕勇. 中国乳业, 2007(06)
  • [9]中国奶牛遗传评估系统的建立研究[D]. 公维嘉.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10]我国奶用公牛后裔测定问题的探讨[J]. 辛宏量,秦志锐. 中国奶牛, 2002(01)

标签:;  ;  ;  ;  ;  

我国奶牛后裔认定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