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口水库移民工程成功经验探讨

桃林口水库移民工程成功经验探讨

一、桃林口水库移民工程成功经验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1](2021)在《自贡市小井沟水库移民安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毛澳朋[2](2020)在《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研究》文中提出冀东地区位于我国辽阔疆域的东北部,北枕燕山,南滨渤海,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咽喉要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多民族融合聚居之地。冀东地貌形态复杂、文化多元聚合,因此孕育出具有独特地域性特征的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本文以冀东地区保存情况较好,建筑风貌未遭到明显破坏的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当地传统民居留存情况较好的12处古村落和1处古城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研和测绘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物普查统计资料和相关历史、当代文献资料,从宏观到具体、对冀东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探析。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确定论文选题、明确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总结冀东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特征,探讨当地独特的地域背景及其对传统民居的影响。第三章从古村落的平面形态、空间形态、传统民居的院落形态三方面,从宏观到具体的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外部环境特征。第四章从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制、立面形态、细部装饰、造型艺术和建造技术五方面研究当地传统民居的单体建筑特征。第五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地民居文化渊源做出梳理,总结传统民居建筑特征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冀东地区的传统民居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其保护传承的形势日益严峻。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的相关研究提供资料支持和理论依据,为当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略尽绵薄之力。

胡旭[3](2020)在《1912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生态灾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生态环境的变异引发生态灾害,并在人与生态环境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频繁发生。京津冀是环绕北京,包含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在内的地理区域。1912年至1949年,京津冀地区由于长期战乱和军阀割据,社会控制力减弱,社会治理能力衰退,生态系统紊乱,水灾、旱灾、虫灾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灾域广阔。这一时期主要通过河流治理、恢复植被等措施来进行防治,但多流于表面形式,难以真正落实。受西方近代科学影响,防治措施和防治思想上有明显的近代色彩,重视预防,对灾害认识的科学性增强,救治中呈现人道主义倾向。1950年至1970年代,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重要区域。这一时期京津冀地区的水旱灾害等传统类型生态灾害的影响有所减小,但是破坏依然严重,风沙灾害、污染灾害等影响不断增强。该时期灾害的防治以建设水利工程和植树造林为主,强调救人为先,预防和根治相结合,并且环保思想也有所发展。19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污染灾害和风沙灾害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的主要灾害。生态灾害呈现出复合交缠性的特点,灾害的防治也逐渐以综合性治理为主。在思想上重视科学,强调保护环境,追求人与生态和谐共生。对1912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生态灾害进行研究,探索不同阶段主要生态灾害的种类与特征、防治措施、防治思想,有利于从历史演进过程中整体性把握生态灾害变化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梳理总结经验做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提供历史支撑与参考。

向梅[4](2020)在《秦皇岛康养旅游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建设"健康中国"战略首次作为国家战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拓了中国"大健康"时代的新蓝海。2016年1月,《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中首次提出打造一批综合性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了旅游业和健康服务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旅游业转型升级。2017年,秦皇岛成功举办了以"打造世界一流滨海康养旅游度假区"为主题的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18年,秦皇岛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会议决定将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推进北戴河国际康养度假区的发展,构建秦皇岛市旅游新格局。秦皇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山海、有湿地、有长城的多元生态旅游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厚的地理区位是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祥地。但秦皇岛市作为海滨旅游城市市场竞争力比较薄弱,借助中国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之机将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加强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对秦皇岛市未来康养旅游发展的方向进行研究,是推进秦皇岛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国内外旅游学的理论及着作为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对秦皇岛市康养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搜集法,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与秦皇岛市旅游业、国内外康养旅游业发展、康养旅游产品及线路开发等相关的文献信息,查阅文献资料并分类整理,作为课题的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采用归纳和演绎法,将从文献资料中的吸收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运用到对秦皇岛市旅游现状的分析中,重点针对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三,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针对本地及外来旅游者的需求喜好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利用信度分析、影响因子分析及IPA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为秦皇岛康养旅游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意见。第四,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知名康养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结合秦皇岛市康养旅游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康养旅游资源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寻找问题地解决方法。最后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法,利用旅游产业融合理论指导秦皇岛市康养旅游的发展方向,同时又要考虑当前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所面临的阻碍,经过系统性分析研发设计出具有健康养生理念的康养旅游产品及线路,通过整合、调动全市上下的旅游资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迅速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从而构建秦皇岛市整体旅游新格局,提升秦皇岛市康养旅游品牌形象,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高金燕[5](2018)在《以人为本 主动防御 桃林口水库有力有序应对台风暴雨洪水》文中指出2018年第10号台风"安比"和14号台风"摩羯",形似"姊妹",以其异常罕见的路径袭击江浙沪地区后,一路北上抵达山东,进而影响北方地区。受台风"安比""摩羯"以及北部高气压影响,桃林口水库所在青龙河流域先后发生了两场强降雨,累计平均降雨量

王斐[6](2018)在《冀东滨海乡村住居形态研究》文中认为冀东滨海地区位于环渤海区域,气候适宜,文化谱系多元,该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十分丰富,有冀东长城沿线的堡寨式传统民居:包括秦皇岛山海关关城聚落民居与其周边的关寨聚落民居等;有冀东自然聚落传统民居:包括唐山滦县西刘各庄村民居与唐山乐亭县大黑坨村民居等。冀东传统民居作为河北地区的典型民居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本研究基于周边对冀东传统聚落的实地调研而展开,通过对秦皇岛、唐山、沧州的相关地区传统民居进行深入的调研走访与实际测绘,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并基于文献研究和图文解析来发掘传统民居物质空间类型与文化特色,从而试图对冀东传统民居的类型进行总结、分析,最终提出文化传承与民居更新策略。论文具体分六章:第一章为论文选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等;第二章为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第三、四章为核心章节,对所调研的堡寨式聚落传统民居、自然式聚落传统民居等形态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并运用建筑类型学等方法进行类型提取与总结归纳。第五章为保护与更新部分,通过对传统民居传承与更新方面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策略,并试图为当今的更新设计提供参考。第六章为总结与展望部分。论文锁定冀东滨海乡村住居展开研究,试图在研究对象、方法、成果等方面形成创新。冀东地区虽然文化多元,但是民居相关研究很少,笔者希望通过对其挖掘整理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笔者运用类型学等方法对冀东滨海乡村住居进行实地考察和类型提取,所发掘、提取、归纳的民居类型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积累,所提出的更新策略,对于相关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徐向广[7](2009)在《滦河中下游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本文根据滦河中下游地理、气候、水文和引滦供水地区社会经济特征,结合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三水库和天津、唐山、秦皇岛三市的实际情况,在系统科学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水文学、风险分析评估、模糊识别、数理统计等理论方法,对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水库引滦供水联合调度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引滦水库多年实际来水,采用滑动平均法、坎德尔(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方法,对引滦水库来水序列的趋势特征进行检验和分析。总的来说,各水库来水趋势都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90年代后,下降趋势明显。2、通过对滦河中下游潘、大、桃三水库联合供水情况的分析,分别在现状供水情况和将来南水北调通水后整体考虑水资源情况下,拟定了各种可供水情况下的潘、大、桃三水库联合供水调度方案,采用一种聚合分解算法对水库系统进行优化调度,最后通过动态规划法计算出各方案的调度结果。3、在引滦供水水库联合优化调度结果的基础上,将调度方案分为两类,即第一类为各方面用水需求都能满足的方案和第二类为不能完全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的方案。对于第一类,不需采用优选模型进行方案的评价和优选,对于第二类,采用模糊优选模型进行方案的评价和优选。4、在现有分水原则和联合优化供水调度条件下,采用幕景分析法对水库联合供水调度进行风险分析。从计算结果上可以看出,在不改变供水原则的情况下,供水缺水风险较大,但通过优化联合调度,供水缺水风险大大降低。5、在现状供水情况和南水北调通水后两种状态下,通过单独调度和联合优化调度后供水量的改变,对各市的效益变化进行分析,对受水区和行业的效益进行估算,提出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6、在潘家口水库和桃林口水库来水分析的基础上,应用Copula方法计算两个水库来水的丰枯遭遇频率。采用频率法进行径流的丰枯划分,将两者之间的丰枯遭遇情形分为9种,并将这9种情形按照丰枯同步和丰枯异步两种类型分别计算出相应的遭遇频率。

杨文健[8](2004)在《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制约水库移民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多地少,实施中国库区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以与水电工程效益共享作为手段,移民通过此模式既可返回原地耕作;又可依靠小城镇从事和发展其它行业。论文在总结比较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探究了其理论、方法和应用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库区的发展目标与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之间的客观联系;文中通过分析四种可能的库区发展目标,指出应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最佳选择,从而提出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新模式——城乡联动安置模式;并提出城乡联动安置模式应作为新世纪中国水库农村移民的安置模式的战略思路。 2.在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构建中,在库区剩余土地资源的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从水库淹没区资源价值转移理论和一般系统论理论着手,提出了水库农村移民与水利水电工程效益共享的运作方法,以及就如何建立水库淹没区与水电工程受益区利害关系转移的补偿机制作了系统研究,并应用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3.对于此模式的实施与管理,从水库移民投资控制中征地拆迁实物量调查精度研究着手,进而引用多属性效用理论,对水库移民集镇安置点进行优化选择;水库农村移民动迁进度中社会控制问题,文中运用社会控制理论,对水库移民搬迁过程中的偏离行为及社会控制手段进行了详尽分析;针对水库移民系统重建中的进度、质量和投资三方面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三维”联动监控思路。 4.文中从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学内涵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对库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出发,分析了中国库区农村移民人力资源系统的结构组成,建立了库区农村移民人力资本投资及教育培训体系以及一套有效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提出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以及在城乡联动模式中库区农村移民人力资源开发的五大路径选择。 5.文中以农村社会保障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从二元到三维多层面”的小城镇库区农村移氏的社区保障模式,建立库区农村移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设想,分析了国家在构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社区保障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 最后,文中探讨了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绩效评估问题,文中提出移民安置绩效评估的工作范畴,水库移民社会经济监测与评估工作的三段论学说;以及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绩效评估中合理的指标体系框架,并应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

李德启,宇文振国[9](2003)在《桃林口水库移民安置模式与收入恢复》文中研究指明桃林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突破成建制、后靠安置为主的模式,本着保障移民可持续发展和不产生遗留问题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实施了“政府组织,受益承担,社会支持;异地远迁,分散插村,抽签定向;政策优惠,保证容量,妥善安置”的新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成建制、后靠安置中存在的成片规模征地、基础设施建设量大投资大、移民搬迁安置时间长、安置地开荒造成环境破坏、后靠安置容量限制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遗留问题复杂等弊端,真正实现了移民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是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典范。本文对桃林口水库移民分散插村搬迁安置模式进行了剖析,供各位专家、学者、移民工作者对这一模式进一步研究探讨。

李德启,宇文振国[10](2003)在《桃林口水库移民安置模式与现状》文中研究指明桃林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突破成建制、后靠安置为主的模式,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实施了“政府组织,受益承担,社会支持;异地远迁,分散插村,抽签定向;政策优惠,保证容量,妥善安置”的新模式,实现了移民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是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典范。

二、桃林口水库移民工程成功经验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桃林口水库移民工程成功经验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界定
        1.3.1 研究对象和范围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传统民居研究
        1.4.2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
        1.4.3 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研究
        1.4.4 国外传统民居研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具体技术路线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冀东地区的地域环境特征及其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2.1 冀东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物产资源
    2.2 冀东地区人文历史环境特征
        2.2.1 冀东地区的历史沿革和文化遗产
        2.2.2 民族融合
        2.2.3 移民潮
        2.2.4 长城文化
        2.2.5 民俗文化
    2.3 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语境下的冀东古村落研究
        2.3.1 地域环境对关口堡寨类古村落的影响
        2.3.2 地域环境对自然古村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冀东地区古村落和传统民居院落的形态特征研究
    3.1 古村落的平面形态研究
        3.1.1 平面形态特征
        3.1.2 路网结构特征
    3.2 古村落的空间形态研究
        3.2.1 街巷空间
        3.2.2 节点空间
    3.3 传统民居的院落形态特征研究
        3.3.1 民居院落的基本格局
        3.3.2 民居院落的功能特点
        3.3.3 民居院落的空间组织
        3.3.4 民居院落的布局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的单体建筑特征研究
    4.1 单体建筑的基本形制及内部功能研究
        4.1.1 大门
        4.1.2 正房
        4.1.3 厢房
        4.1.4 倒座房
    4.2 民居建筑的立面形态研究
        4.2.1 整体院落的立面形态特征
        4.2.2 单体建筑的立面形态研究
    4.3 建筑细部与装饰
        4.3.1 门窗艺术
        4.3.2 雕刻艺术
    4.4 冀东传统民居建筑的造型艺术特征研究
        4.4.1 礼仪秩序之美
        4.4.2 乡土自然之美
        4.4.3 汉满交融之美
    4.5 单体建筑的建造技术研究
        4.5.1 木构架
        4.5.2 台基
        4.5.3 墙体
        4.5.4 屋顶
        4.5.5 灶炕烟囱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
    5.1 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的文化渊源
        5.1.1 与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比较研究
        5.1.2 与北京四合院传统民居的比较研究
    5.2 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
        5.2.1 以礼为先——深刻的儒家文化基因
        5.2.2 汉满交融——鲜明的满族文化烙印
        5.2.3 尊古重道——朴素的信仰文化形象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1912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生态灾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基本概念界定
        1.1.1 生态灾害
        1.1.2 京津冀地区历史演化与行政区划变迁
        1.1.3 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灾害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1912-1949年灾害研究综述
        1.3.2 1950-1980年代灾害研究综述
        1.3.3 1990年代以来灾害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1912-1949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灾害研究
    2.1 主要生态灾害
        2.1.1 水灾
        2.1.2 旱灾
        2.1.3 虫灾
    2.2 生态灾害的主要特征与防治措施
        2.2.1 生态灾害的主要特征
        2.2.2 生态灾害的防治措施
    2.3 生态灾害的防治思想
        2.3.1 对灾害认识的科学化
        2.3.2 治理理念由救治转向预防
        2.3.3 灾害救治呈现人道主义倾向
    2.4 小结
3 1950-1970年代京津冀地区生态灾害研究
    3.1 主要生态灾害
        3.1.1 水旱灾害
        3.1.2 风沙灾害
        3.1.3 污染灾害
    3.2 生态灾害的防治措施
        3.2.1 水旱灾害防治
        3.2.2 风沙灾害防治
        3.2.3 污染灾害防治
    3.3 生态灾害的防治思想
        3.3.1 坚持救人为先,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3.3.2 强调预防,注重根治
        3.3.3 生产自救为主,政府救济为辅
        3.3.4 进行生态保护,开始环境治理
    3.4 小结
4 1980年代以来京津冀地区生态灾害研究
    4.1 主要生态灾害
        4.1.1 水污染
        4.1.2 大气污染
        4.1.3 风沙灾害
    4.2 生态灾害的防治措施
        4.2.1 水环境综合治理
        4.2.2 大气污染治理
        4.2.3 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
    4.3 生态灾害的防治思想
        4.3.1 重视科学在灾害防治中的运用
        4.3.2 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
        4.3.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4 小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秦皇岛康养旅游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康养旅游的内涵
        (二)康养旅游的主要作用
    二、基础理论
        (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旅游市场营销理论
        (三)旅游产业融合理论
第三章 秦皇岛市康养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一、秦皇岛市概况
        (一)秦皇岛市资源概况
        (二)秦皇岛市政治经济发展概况
        (三)秦皇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二、秦皇岛市康养旅游开发情况分析
        (一)秦皇岛市康养旅游接待设施情况
        (二)秦皇岛市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三)秦皇岛市康养旅游市场特点分析
    三、秦皇岛市康养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一)康养旅游资源分类
        (二)康养旅游资源结构统计
        (三)康养旅游资源地理空间分布
    四、秦皇岛康养旅游市场需求及满意度分析
        (一)调研过程
        (二)信度分析
        (三)样本分布特征的频率分析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五)影响因子分析
        (六)秦皇岛市康养旅游体验的IPA模型分析
第四章 秦皇岛市发展康养旅游的SWOT分析
    一、秦皇岛市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区位及交通优势
        (二)旅游资源优势
        (三)城市旅游环境优势
        (四)康养服务企业众多
    二、秦皇岛市发展康养旅游的劣势分析
        (一)旅游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二)旅游项目产品单一
        (三)旅游季节性强
        (四)缺乏支柱性产业
        (五)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三、秦皇岛市发展康养旅游的机遇分析
        (一)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二)旅游环境改善
        (三)旅游活动呈现大众旅游与小众专项旅游并举
    四、秦皇岛市发展康养旅游的面临挑战
        (一)国内外市场的威胁
        (二)旅游产业结构性矛盾
第五章 秦皇岛市康养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一、强化规划引导,加快重大项目的引进开发
    二、加强高端酒店、度假村的建设
    三、加快康养旅游产品研发与旅游线路设计
        (一)秦皇岛市康养旅游产品研发应注重的问题
        (二)秦皇岛市康养旅游线路设计
    四、提升消费层次,打造多层次消费体系
    五、加大旅游宣传推介渠道和力度
        (一)打造网红康养之城
        (二)整合资源统一营销
    六、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以人为本 主动防御 桃林口水库有力有序应对台风暴雨洪水(论文提纲范文)

1. 积极响应, 迅速部署, 全面做好应急值守
2. 依托先进技术, 超前研判, 为保障防洪安全赢得先机
3. 及时测报, 准确预报, 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4. 滚动会商, 合理蓄泄, 科学调度入库洪水
5. 结语

(6)冀东滨海乡村住居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缘起
    1.2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2.3 重点调研区域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传统聚落与民居相关研究综述
        2.2.2 冀东地区传统聚落与民居相关研究综述
    2.3 相关理论概念
        2.3.1 住居学
        2.3.2 建筑类型学
        2.3.3 建筑形态学
        2.3.4 文化传播学
3 冀东滨海堡寨式聚落形态调研与分析
    3.1 秦皇岛山海关关城聚落
        3.1.1 概况
        3.1.2 古城空间格局
        3.1.3 院落空间形态
        3.1.4 建筑单体形态
        3.1.5 细部与装饰
    3.2 秦皇岛界岭口关寨聚落
        3.2.1 概况
        3.2.2 聚落空间格局
        3.2.3 院落空间形态
        3.2.4 建筑单体形态
        3.2.5 细部与装饰
    3.3 秦皇岛桃林口关寨聚落
        3.3.1 概况
        3.3.2 聚落空间格局
        3.3.3 院落空间形态
        3.3.4 建筑单体形态
        3.3.5 细部与装饰
    3.4 冀东堡寨式聚落形态对比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冀东滨海自然式聚落形态调研与分析
    4.1 唐山滦县山地自然聚落
        4.1.1 概况
        4.1.2 聚落空间形态
        4.1.3 院落空间形态
        4.1.4 建筑单体形态
        4.1.5 细部与装饰
    4.2 唐山乐亭平原自然聚落
        4.2.1 概况
        4.2.2 聚落空间格局
        4.2.3 院落空间形态
        4.2.4 建筑单体形态
        4.2.5 细部与装饰
    4.3 沧州沧县传统自然聚落
        4.3.1 概况
        4.3.2 聚落空间格局
        4.3.3 院落空间形态
        4.3.4 建筑单体形态
        4.3.5 细部与装饰
    4.4 冀东自然式聚落形态对比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冀东滨海乡村住居保护和更新策略
    5.1 冀东滨海乡村聚落保护更新总体原则
        5.1.1 整体性原则
        5.1.2 动态性原则
        5.1.3 公众参与原则
    5.2 冀东堡寨乡村聚落保护更新策略
        5.2.1 历史文化风貌区分层级保护
        5.2.2 聚落形态要素分类修复更新
    5.3 冀东自然乡村聚落保护更新策略
        5.3.1 文化旅游型乡村聚落更新策略
        5.3.2 社区营造型乡村聚落更新策略
        5.3.3 生态宜居型乡村聚落更新策略
    5.4 冀东滨海乡村聚落住居单体更新策略
        5.4.1 冀东堡寨式聚落住居单体更新策略
        5.4.2 冀东自然式聚落住居单体更新策略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滦河中下游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水库调度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水库调度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滦河流域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点
    2.2 滦河流域主要水系
        2.2.1 闪电河
        2.2.2 小滦河
        2.2.3 兴洲河
        2.2.4 伊逊河
        2.2.5 武烈河
        2.2.6 柳河
        2.2.7 瀑河
        2.2.8 洒河
        2.2.9 长河
        2.2.10 清河
        2.2.11 横河
        2.2.12 青龙河
    2.3 滦河流域社会经济
        2.3.1 行政区划
        2.3.2 人口
        2.3.3 农业
        2.3.4 工业
    2.4 滦河流域水文气象
        2.4.1 水文站
        2.4.2 降水
        2.4.3 径流
        2.4.4 洪涝灾害
        2.4.5 防洪现状
    2.5 引滦工程情况
        2.5.1 各输引水线路情况
        2.5.2 各水源地及蓄水水库情况
    2.6 供水分水原则
        2.6.1 潘家口水库
        2.6.2 大黑汀水库
        2.6.3 桃林口水库
    2.7 工程管理机构及现状
第三章 引滦水库及受水区供水现状分析
    3.1 水库来水趋势性分析方法
        3.1.1 线性滑动平均法
        3.1.2 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
    3.2 引滦水库来水趋势性分析
        3.2.1 潘家口水库来水情况
        3.2.2 大黑汀水库来水情况
        3.2.3 桃林口水库来水情况
        3.2.4 于桥水库来水情况
        3.2.5 陡河水库来水情况
        3.2.6 引滦水库来水趋势综合分析
    3.3 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
        3.3.1 供水量计算
        3.3.2 需水量计算
        3.3.3 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
    3.4 引滦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分析
        3.4.1 天津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3.4.2 唐山市水资源需求分析
        3.4.3 秦皇岛市引滦水资源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引滦供水水库联合调度研究
    4.1 动态规划方法
    4.2 引滦供水水库联合调度系统构建
        4.2.1 供水系统
        4.2.2 用水单元
        4.2.3 引滦供水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4.3 引滦供水水库联合调度方案的拟定及优化调度结果
        4.3.1 单库供水优化调度
        4.3.2 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水库联合供水调度方案的评价与优选
    5.1 方案的评价方法
        5.1.1 目标权重的确定
        5.1.2 方案的模糊优选模型
    5.2 引滦水库群联合供水调度方案的评价与优选
        5.2.1 现状供水情况引滦水库群联合供水调度方案优属度排序
        5.2.2 南水北调通水后引滦水库联合供水调度方案优属度排序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水库联合供水调度的风险分析
    6.1 风险分析方法
        6.1.1 风险的属性
        6.1.2 风险的特征
        6.1.3 风险识别方法
    6.2 水库供水调度的风险评估
        6.2.1 风险模拟模型
        6.2.2 风险分析
    6.3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引滦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的效益分析
    7.1 效益估算
        7.1.1 可供水情况
        7.1.2 受水地区及相关部门
        7.1.3 水库的调度方式
        7.1.4 效益估算
    7.2 受益地区和行业的效益分析
        7.2.1 受益行业的效益变化
        7.2.2 受益地区的效益变化
    7.3 本章小节
第八章 引滦供水水库联合调度对水资源配置影响分析
    8.1 COPULA理论
    8.2 各水库来水丰枯遭遇分析
        8.2.1 资料的选取
        8.2.2 径流分布参数的确定
        8.2.3 Copula函数的选择
        8.2.4 径流丰枯遭遇分析
    8.3 洪水资源量的估算
        8.3.1 洪水资源化的定义
        8.3.2 水库洪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
        8.3.3 引滦供水水库洪水资源量估算
    8.4 引滦供水水库联合调度对水资源配置影响分析
        8.4.1 不改变分水原则情况下水资源配置方案
        8.4.2 改变分水原则情况下水资源配置方案
    8.5 本章小节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依据
        1.1.1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现状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
        1.2.2 国内水库农村移民安置四种传统模式及典型个案分析
        1.2.3 国外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
        1.2.4 国外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及典型个案分析
        1.2.5 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中的理论难点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的选择
    2.1 水库农村移民安置与库区发展目标之关系
        2.1.1 库区发展目标的定位分析
        2.1.2 发展目标与移民安置思想及安置模式
        2.1.3 抓住移民安置之机遇促动其发展目标的实现
    2.2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新模式——城乡联动安置模式
        2.2.1 传统安置模式的弊端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移民安置思路
        2.2.2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提出
        2.2.3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类型选择
        2.2.4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交置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2.3 飞来峡库区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实证观察
        2.3.1 飞来峡水利枢纽概况
        2.3.2 飞来峡库区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提出
        2.3.3 20户进集镇安置移民的实证观察
        2.3.4 对飞来峡库区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战略性思考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构建
    3.1 城乡联动安置模式中库区剩余资源的规划与开发
        3.1.1 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内涵
        3.1.2 库区剩余土地资源的系统规划
    3.2 水库农村移民与水电工程效益共享
        3.2.1 效益共享的提出
        3.2.2 现有水库农村移民共享水电工程效益政策的局限性
        3.2.3 水库农村移民共享水利水电工程效益的理论依据
        3.2.4 水库农村移民与水利水电工程效益共享的估算
        3.2.5 效益共享的实施
    3.3 建立水库淹没区与水电工程受益区利害关系转移的补偿机制
        3.3.1 流域内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分析
        3.3.2 合理补偿是解决水库农村移民贫困的关键之一
        3.3.3 水库淹没区与水电工程受益区利害关系转移的补偿机制个案分析
    3.4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运行中保障体系的构筑
        3.4.1 国家在构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保障体系中的责任
        3.4.2 库区农村移民社会保障的社区保障模式
        3.4.3 库区农村移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建立
        3.4.4 城乡联动模式与库区农村移民的人力资源开发
    3.5 小结
第四章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4.1 水库移民征地拆迁实物量调查精度的组织控制
        4.1.1 组织形式及机构的设置
        4.1.2 统一调查方法,制定专用表格
        4.1.3 实物指标汇总
        4.1.4 检查验收
        4.1.5 有关调查精度控制的几点建议
    4.2 水库移民集镇安置点优化选择中多属性效应理论的应用
        4.2.1 应用的意义
        4.2.2 多属性效用理论在移民集镇安置点比较选择中的应用
        4.2.3 移民集镇安置点优化中要注重生态创新
    4.3 水库农村移民动迁进度中社会控制架构
        4.3.1 问题的提出
        4.3.2 社会控制理论的原理
        4.3.3 社会控制理论在水库农村移民动迁中的运用
    4.4 水库农村移民安置实施目标的联动预警和监控方法
        4.4.1 目前状况
        4.4.2 水库移民系统重建中的进度、投资、质量联动预警与监控方法
    4.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绩效评估
    5.1 绩效评估概述
        5.1.1 移民安置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5.1.2 移民安置绩效评估的依据
    5.2 移民安置绩效评估的工作分析
        5.2.1 工作范畴
        5.2.2 水库移民安置社会情况的监测与绩效评估
        5.2.3 水库移民安置经济情况的监测与绩效评估
        5.2.4 水库移民社会经济监测与绩效评估前期工作的三段论
    5.3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5.3.1 指标依据
        5.3.2 指标内容
    5.4 水库农村移民城乡联动安置模式协调发展状态的判定
        5.4.1 水库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
        5.4.2 水库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状态的判别与整合
    5.5 城乡联动模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应用
        5.5.1 关联分析简介及关联度预测
        5.5.2 某移民安置区逐年技术经济指标的关联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四、桃林口水库移民工程成功经验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贡市小井沟水库移民安置问题研究[D]. 王勇.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研究[D]. 毛澳朋.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3]1912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生态灾害研究[D]. 胡旭.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4]秦皇岛康养旅游现状与对策研究[D]. 向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以人为本 主动防御 桃林口水库有力有序应对台风暴雨洪水[J]. 高金燕. 河北水利, 2018(09)
  • [6]冀东滨海乡村住居形态研究[D]. 王斐.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7]滦河中下游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D]. 徐向广. 天津大学, 2009(12)
  • [8]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D]. 杨文健. 河海大学, 2004(01)
  • [9]桃林口水库移民安置模式与收入恢复[A]. 李德启,宇文振国. 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
  • [10]桃林口水库移民安置模式与现状[J]. 李德启,宇文振国.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2003(03)

标签:;  ;  ;  ;  ;  

桃林口水库移民工程成功经验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