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名酒风味特性稳定性研究

微利名酒风味特性稳定性研究

一、低度名优白酒风味特征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邓涛,杨秀其,陈波,廖永红,何正,胡会[1](2021)在《低度酱香型白酒的技术难点与勾调方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低度白酒因其适口度好、醉酒度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低度白酒乙醇含量低,醇溶性香味物质易析出,储存过程水解快,时间过长酒体易出现酸味、水味。本文主要从低度酱香型白酒的技术难点着手,浅谈低度酱香型白酒的勾调方法。

李寻,张博[2](2021)在《勾调环节》文中认为勾兑的由来、发展以及作用1、勾兑的定义所谓勾兑(很多书中也称为勾调),就是把各种不同的基酒混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酒体风格的工艺过程。原来统称为勾兑,现在进一步细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勾兑,就是大规模的基酒的混合;另一部分是在基础酒做好之后再微调,进行调香调味,这是细化后的一个说法,叫做勾调,文献上更多的是按照早一些的说法叫做勾兑。

王瑞煌[3](2019)在《K酒业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关于K酒业公司竞争战略的研究。K酒业公司是广东省白酒行业的标杆,历史悠久,技术优势明显,近年却面临净利润下降、销售增长乏力的困境,为了帮助企业探寻问题的根源并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摆脱困境,本文首先采用PEST分析企业的宏观环境,通过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的竞争结构以确定企业的市场位置和行业议价能力,由此发现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然后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利用企业资源和能力评价表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迫切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接着通过SWOT指标量表的结果确认ST战略最适合K酒厂目前的内外部环境,再借助QSPM矩阵比较“低成本战略”和“高差异战略”对于企业的吸引力,根据得分结果建议企业从现在的“低成本聚焦”转向“高差异聚焦”。为了保证高差异聚焦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提出了优化组织架构、重塑品牌形象、提升产品差异化、多渠道策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文化建设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通过高差异聚焦战略提升综合竞争力,企业才能摆脱当前面临的同质化竞争、消费断层和盈利能力下降的困境,实现新的增长和盈利。本次研究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对于K酒厂以及面临类似问题的白酒企业有现实参考意义。

徐军[4](2019)在《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白酒历史悠久,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中国地域广阔,不同省份的酿酒工艺各有特点,使得中国白酒具有多种类型和风格。根据生产工艺、糖化发酵剂、贮存容器、发酵容器等不同将白酒香型分: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及其他香型等共10种。其中,浓香型白酒市场占有率最大,每年消费量到达70%左右。浓香型枝江白酒产于我国长江中游,是浓香型白酒的新名酒品牌,是市场全国化的白酒产品。因此对枝江白酒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对掌握浓香型白酒呈香呈味物质,提高白酒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枝江浓香型白酒作为研究对象,对浓香型原酒香味成分及其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浓香型枝江白酒中的香味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4种分析方法总结得出了浓香型白酒重要特征风味物质,掌握了原酒中31种重要香味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对枝江酒的特征风味进行提炼,由此建立了枝江白酒风味特征指纹图谱,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性研究针对浓香型枝江白酒中香味成分的含量及性质特点,建立了系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性分离浓缩,根据极性分离浓缩,直接进样分析,一次性液液萃取浓缩等方法,精确地完成了对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分离浓缩,并采用GC-MS对各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分析。在选取的浓香型枝江原酒样品中共检测出908种香味成分。其中182种酯类化合物,78种醇类化合物,59种芳香类化合物,45种脂肪酸类,23种醛类化合物,29种缩醛类化合物,29种酮类化合物,11种萜烯类化合物,22种硫化物,23种呋喃类化合物,8种吡啶及吡咯类化合物,12种吡嗪类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108种,279种有色谱峰,尚不能确定的未知化合物。2、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量研究在对浓香型枝江白酒定性研究基础之上,针对香味成分在酒样中的含量范围应用不同分析方法对不同种类的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采用气相色谱(GC)毛细管直接进样定量分析色谱骨架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质联用定量分析复杂微量风味成分;采用气质联用(GC-MS)定量分析含硫化合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相结合分析含氮化合物;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法定量分析有机酸和多元醇。使用以上方法对浓香型枝江白酒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定量香味成分156种。其中,能定量检出132种,大部分香味成分含量低于1mg/L,另有24种未检出或风味含量低于检出限。对定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统计,酯类含量最高约占香味成分总量的69.26%,其次是脂肪酸类,约占香味成分总量的14.42%,醇类化合物占总量的9.43%,羰基类化合物占总量的5.75%。其中己酸乙酯含量占总酯的41.96%,乳酸乙酯占总酯的28.27%,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4种酯类总含量占总酯的93.82%。乙酸、己酸、乳酸、丁酸4种酸类约占总酸量的91.60%。3、浓香型枝江白酒呈香化合物的研究研究了酒样前处理技术,包括酸碱分离、稀释等方法,并采用GC-O对浓香型枝江白酒进行分析,嗅闻到风味活性成分94种。总结出了这些风味成分的呈香特征。计算了浓香型枝江白酒风味成分的OAV值,得出23种浓香型枝江白酒的重要香气成分。综合原酒直接进样分析、Osme分析法、AEDA分析法与OAV值分析方法等4种方法的结果,确定浓香型枝江白酒重要呈香物质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酯己酸、乙缩醛、乙酸、丁酸乙酯、丁酸、乳酸乙酯、2-乙基-6-甲基吡嗪、异戊醇、乙酸乙酯、戊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异戊酸、苯乙醛、2-甲基丁酸乙酯、正丙醇、己酸甲酯、异丁酸乙酯等共19种。结果发现辛酸乙酯OAV值仅次于己酸乙酯,这个结果对研究浓香型白酒重要呈香物质是一个重要发现和补充。4、不同酒度浓香型枝江白酒贮存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的研究按照生产中白酒馏出时间顺序,摘取了72.7%vol,65.3%vol,55.8%vol三个酒样。对酒样中的31种重要的香味成分,跟踪检测27个月。结果表明:摘酒度数愈高,其主要醛类、醇类、直链低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就愈高,但其主要酸类物质含量反而愈低。总结为:“酒头”中醛类、醇类、直链低级脂肪酸乙酯含量高,“酒尾”中酸类物质含量高。不同酒度的酸、醛、醇和酯在贮存过程中各自的变化趋势大致是相同的,不会随摘酒度数变化而改变。整体来说低级脂肪酸乙酯在贮存期内含量是逐渐增加的,醇类物质含量绝大多数都呈上升趋势,大部分酸的含量在第24个月后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乳酸含量在检测期间含量上升了4倍。乳酸乙酯在贮存期内含量下降幅度较大,由此推断白酒在贮存过程中发生了水解和酯化反应。5、浓香型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创新性的以嗅味觉在白酒中建立风味指纹图谱。以5种枝江白酒为研究对象,根据品酒师对酒样的品鉴和评分,确定了窖香、酯香、多粮香、醇甜味、回味、陈酒味、绵柔感、爽净感、丰满感、协调感等10项主要风味特征,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风味指纹图谱,并开发设计出了特有的“风味特征分值判定评分表”和“产品相似性判定评分表”。通过建立的风味指纹图谱并结合酒样中主要常规成分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白酒真伪鉴定和判定产品品质稳定性以及等级等方面进行了生产实践应用。对产品的风格特点的描述,产品缺陷的改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凌慧芳[5](2019)在《豉香型白酒陈肉酝浸工艺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微生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豉香型白酒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有酒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其陈肉酝浸是形成独特风味和香型的重要工艺。现有生产工艺是根据代代相传的经验形成,目前对陈肉酝浸工艺研究主要停留在理化指标,对形成豉香型白酒风味的机理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传统酝浸工艺中酒、陈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微生物的动态变化,从而探索其对豉香型风味形成的机理,进一步研究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肉酒比对豉香型白酒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优化传统生产工艺。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陈肉酝浸过程中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陈肉酝浸酒样的电子鼻和电子舌试验结果表明,基础酒与经过酝浸的酒样有较大差异,其中浸泡时间4 d、8 d、12 d的三个酒样差异较小,浸泡时间16 d、20 d、24 d和28d的酒样之间差异较小,但又异于前面三个酒样。酒中的挥发性物质有129种,其中有38种酯类、24种芳香烃类、14种烯烃类、10种醇类、10种烷烃类、8种酸类、7种醛类和18种其他类物质,且以酯类和芳香烃类物质为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19种酯类、18种芳香烃类、3种醛类、3种醇类、14种烃类物质和4种其他物质存在于基础酒中,剩余物质种类分布在浸泡过程中。2、研究了陈肉酝浸过程中陈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HS-SPME的萃取条件,结果表明,在50μm/30μm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50 min、解析时间9 min时,萃取效果最佳。在此试验条件下,测出陈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95种,其中酯类为主要风味物质,有26种;另外醇类12种、胺类10种、烯烃类9种、芳香烃类7种、醛类6种、酮类6种、酸类6种和其他类13种。根据各物质种类在不同浸泡时间的分布趋势可知,没有浸泡的熟肉中存在3种酯类、1种酸类、1种烯烃类、5种胺类和3种其他物质,随着酝浸时间增加,陈肉风味物质种类也随之增加。3、研究了陈肉酝浸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16S、ITS的测序数据质量都已达到较好。各样品细菌OTU个数在300700之间,总OTU个数为1130,说明细菌种类较为丰富;对物种进行注释及分类分析,发现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各菌群总体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在浸泡时间为20-28 d趋于稳定;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和拟杆菌属是酝浸过程中的优势菌群,平均丰度分别为16.921%和11.178%;在种水平上,乳杆菌和拟杆菌是优势菌群,平均丰度分别为14.326%、10.998%。各样品真菌OTU个数在160300之间,总OTU个数为777,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真菌群落越来越丰富;在属水平上,基础酒中主要优势菌群是耐干霉菌属、Pithoascus属、曲霉属和孢霉属,而酝浸过程中孢霉属占优势地位,平均相对丰度达到8.773%;在种水平上,双孢旱霉是基础酒中的优势菌种,相对丰度占48.340%;酝浸过程中,皱枝孢斯托克正青霉占主导地位,平均相对丰度达到3.732%,好脂性酵母和瘦杆菌次之,平均相对丰度分别是3.051%和2.665%。4、分析了陈肉酝浸过程中酒、陈肉、微生物菌群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酒与肉中共有风味物质17种,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酒中风味物质随之减小,而陈肉中的风味物质随之增加,陈肉酝浸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与酒和陈肉的风味物质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微生物菌群对酒风味物质主要呈负相关,而与陈肉中的风味物质主要呈正相关,说明陈肉酝浸过程中酒的风味物质变化与陈肉的氧化作用、吸附作用及微生物菌群有关。5、研究了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肉酒比对豉香型白酒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陈肉酝浸的时间和肉酒比对豉香型白酒主要香气成分影响较大,在浸泡45 d,肉酒比为2:10时,各主要香气成分浓度达到最低,但对风味仍有贡献,豉香型白酒主要香气成分、风味和滋味均达到较佳的状态,其中乙酸乙酯187.915 mg/L、正丙醇98.708 mg/L、异丁醇167.414 mg/L、乳酸乙酯355.046 mg/L、己酸乙酯714.017 mg/L、β-苯乙醇90.217 mg/L。

陈旭[6](2019)在《浓香型白酒酸酯平衡模型的建立及用于白酒品质评价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白酒以其优异的品质,独特的色、香、味、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国内外有着广大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但是目前白酒质量评价主要靠品酒师对酒的感官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及模型,这就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客观的判断酒的品质、酒的优劣。现实情况是以酒的饮用口感和饮后是否―上头‖来对酒的品质进行认为初级判断。而酒的科学指标只有少数几种常规指标,如总酸、总酯、高级醇、非酒精挥发物等。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浓香白酒的客观评价模型以及主要影响物质及其优化浓度,以期对白酒品质评价提供客观指导,这将对白酒的生产、新产品开发和消费者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出了白酒平衡时乙酸/乙酸乙酯和己酸/己酸乙酯与酒精度、温度关系的平衡方程式:(?)论文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温度、酒精度对平衡时乙酸/乙酸乙酯和己酸/己酸乙酯的影响,其中乙酸/乙酸乙酯和己酸/己酸乙酯与酒精度呈现显着负相关性,与温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酒精度的因素占主导。因此一般高品质白酒的酒精度应达到45%vol以上,酒品质在密闭情况下可长时间保持。对于45%vol以下低度浓香型白酒,其最佳饮用时间应为1-2年之间,其后酒品质将快速下降。论文接着研究了浓香型白酒中主要香味物质及其含量,如酸类、酯类物质。对于45%vol以下低度白酒,应控制乙酸浓度范围在500-650mg/L,乙酸乙酯浓度在400mg/L以上;对于45%vol以上高度白酒,应控制总酸浓度在2000mg/L左右,总酯浓度在3000mg/L以上。论文同样研究了浓香型白酒中产生刺激性和苦杂味的主要物质,分别为乙醛及高级醇,最终优化了高品质白酒中乙醛和高级醇的浓度范围。对于高度浓香型白酒,乙醛的浓度应该控制在200mg/L以下,其中名优白酒应控制在100mg/L以下。对于高级醇,正丙醇浓度应控制在150mg/L左右,异丁醇浓度在100mg/L左右,异戊醇浓度在250mg/L左右。由于高级醇随时间保持稳定,所以应注意生产工艺的控制以有效降低高级醇浓度,同时为了减少刺激性物质的含量,高酒精度酒应有效控制酒中乙醛浓度。论文最后对多种浓香型白酒进行成分测定,并将数据应用于理论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品质评价模型作为快速判断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方法,可以筛选出酸酯比相差很大的低品质白酒,同时通过主要香气物质浓度进一步判断高品质白酒,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应用性。

丁峰,李兰,汤有宏,刘国英[7](2017)在《提升低度白酒品质的技术方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主要分析了低度白酒的发展趋势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失光、混浊、货架期酯水解、口感淡薄等现象。从优质基酒和调味酒的生产,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低度基酒的除浊或增加沉淀物的溶解度,利用气相色谱、计算机等高新技术进行白酒的勾兑,多香型的融合,黄水和酒尾在基酒和调味酒上的应用,引入健康因子进行低度健康白酒及风格特色预调酒的开发等多方面阐述了提升低度白酒品质的技术关键。最后,从多方面思考低度白酒的发展前景。

徐姿静,徐占成,唐清兰[8](2017)在《中国传统固态大曲酒风味质量特色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中国传统固态大曲酒历史悠久,其风格独特,滋味幽雅甘洌,是世界上风味物质最丰富的酒种,对于中国传统固态大曲酒风味质量的研究与其他酒种相比其复杂性突出。本课题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精密的分析仪器研究了剑南春酿酒微生物的多样性特征和丰富复杂的微量香味物质,为白酒业深入研究白酒风味质量特色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凤琦[9](2014)在《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实现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论题。全文主要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分别从企业微观和行业宏观视角分析了我国白酒企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不利于企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度因素作了分析;(2)深入探讨了促进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国家规制、全国统一而规范的消费市场、技术指标体系、社会化诚信体系等四大制度性因素;(3)归纳整理出国外酒类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白酒产业发展的启示;(4)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我国白酒产业健康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运行机制角度研究了我国白酒产业发展的现状。首先,重点从多视角分析了我国白酒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白酒业发展态势;分别从税收、就业、拉动消费、行业规模、出口、成本、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地域性优势、大型酒企的规模等九个方面,实证了我国白酒业发展的现状。对当前我国白酒产业存在主要问题和背后成因做了具体分析。其次,以茅台、洋河和秦池三个企业为例,从企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战略、运营模式和运营机制方面剖析了我国典型企业的运行机制,并从它们个案中归纳出我国白酒企业微观运行中的一些基本经验和教训总结。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国家规制。结合我国白酒产业规制的现状,归纳出白酒产业规制的特征、地位与作用。从完善产业进入规制、强化价格规制和健全投资规制三个视角,提出完善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规制建议。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白酒消费市场。我国白酒销售遭遇瓶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和营销秩序混乱无序是困扰我国白酒消费市场发展的三大问题,而问题产生来自企业自身、政府行为和制度环境因素三个方面。促进我国统一规范的白酒消费市场形成的出路则在于:打造优势白酒产业集群、扩大中端市场需求、完善产业组织政策、破除区域市场分割、构建统一白酒销售市场、挖掘白酒消费文化五个方面。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的技术指标体系。我国白酒质量标准创立经历较漫长的过程,白酒国家标准对产业发展进程有着全方位的影响。分别从满足公民健康的卫生标准需求、满足市场需求和加快实现国际化的视角,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白酒国家技术指标体系的思路。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社会化诚信体系。诚信体系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大的前提,诚信是维护整个市场体系正常运转的润滑剂。影响企业诚信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构建产业诚信经营体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也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还要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监督约束失信行为,形成全社会讲诚信的氛围。归纳整理出国外酒类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白酒产业发展的启示。集中介绍了国际烈性(烈)酒产业主要品种的特征与主要产地。从烈性(烈)酒产业的分国、分类、品牌发展以及整体市场多视角剖析了国际烈性酒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就国际烈性酒产业在产业集群发展、强化规制的约束、深刻的教训、关注健康与主动推动理性饮酒、保护环境等方面总结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我国白酒产业在依据资源禀赋集群发展、强化经济性和社会性规制、强化过程性控制和技术标准接轨世界、高度重视产业安全等方面有启发意义。对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首先,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白酒产业未来升级的基本目标、定位、布局、功能、路径。然后,分别从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社会、酒业行业协会、国际化等视角,分层次地给出了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李大和[10](2009)在《传承创新 与时俱进——欢庆建国60周年,回顾近10年白酒业技术进步》文中研究指明简要回顾了建国50年我国白酒行业生产技术的伟大成就,重点阐述近10年白酒业运用现代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开拓进取,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低度名优白酒风味特征稳定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度名优白酒风味特征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度酱香型白酒的技术难点与勾调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低度白酒的饮用特点
    1.1 适口度好
    1.2 醉酒度低
2 低度酱香型白酒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
    2.1 低度酱香型白酒“易浑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1.1 低度酱香型白酒易浑浊的原因
        2.1.2 低度酱香型白酒易浑浊的解决方法
    2.2 低度酱香型白酒“易水解”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2.1 低度酱香型白酒易水解的原因
        2.2.2 低度酱香型白酒易水解的解决方法
        2.2.2. 1 优质原酒是稳定酒体风味的关键
        2.2.2. 2 选择具有典型风格的基础酒
    2.3 低度酱香型白酒“难勾调”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3.1 低度酱香型白酒难勾调的原因
        2.3.2 低度酱香型白酒难勾调的解决方法
        2.3.2. 1 调味酒的选择
        2.3.2. 2 调味方向的掌握
3 结论

(2)勾调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勾兑的由来、发展以及作用
    1、勾兑的定义
    2、勾兑的由来
    3、勾兑的发展
    4、勾兑技术与新工艺酒
    5、勾兑的实际作用
固态白酒勾调的基础术语
    1、原酒
    2、基酒
    3、大宗酒
    4、带酒
    5、搭酒
    6、新酒
    7、老酒、陈酒
    8、基础酒
    9、调味酒
    10、调味品
    11、小样
    12、大样
勾兑的主要方法
    1、酒体设计
    2、具体勾兑方法
加浆降度
    1、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的相互换算
    2、高度酒和低度酒的相互换算
    3、不同酒精度的勾兑
名优酒厂勾兑实例
    1、汾酒厂勾兑实例
    2、茅台酒厂勾兑实例
    3、五粮液酒厂勾兑实例
对勾兑技术的讨论

(3)K酒业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理论与现状
        1.2.1 企业战略理论
        1.2.2 企业竞争战略
        1.2.3 白酒行业竞争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基础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工作的基础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因素(Political)
        2.1.2 经济因素(Economic)
        2.1.3 社会因素(Social)
        2.1.4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2.1.5 自然环境因素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 行业周期
        2.2.2 行业发展趋势
        2.2.3 供需平衡分析
        2.2.4 白酒行业盈利分析
    2.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3.1 行业现有竞争者
        2.3.2 新进入者的威胁
        2.3.3 替代品的威胁
        2.3.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3.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2.4 市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3.1 企业发展的历史
    3.2 资源分析
        3.2.1 品牌资源
        3.2.2 技术资源
        3.2.3 产品资源
        3.2.4 渠道资源
        3.2.5 设备资源
        3.2.6 人力资源
    3.3 能力分析
        3.3.1 产品开发能力
        3.3.2 采购和物流
        3.3.3 生产能力
        3.3.4 营销能力
        3.3.5 .客户服务
    3.4 核心竞争优势分析
        3.4.1 品牌优势
        3.4.2 技术优势
        3.4.3 渠道优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略选择
    4.1 SWOT分析
        4.1.1 SO战略
        4.1.2 ST战略
        4.1.3 WO战略
        4.1.4 WT战略
    4.2 战略目标
    4.3 战略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略实施
    5.1 优化组织结构
    5.2 重塑品牌形象
    5.3 提升产品差异化
        5.3.1 价格策略
        5.3.2 产品策略
    5.4 多渠道策略
        5.4.1 多渠道多形式营销
        5.4.2 多渠道销售
        5.4.3 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5.5 加强信息化建设
    5.6 提升文化建设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实地调研和访谈人员列表
附录2:广东白酒消费情况调查问卷及结果
附录3:酒精密度与百分含量对照表(来自百度文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 中国白酒概述
    2 白酒的生产过程研究情况
        2.1 白酒的生产及蒸馏过程
        2.2 白酒发酵过程研究进展
        2.3 白酒的贮存过程研究进展
        2.3.1 白酒贮存的作用及意义
        2.3.2 白酒贮存老熟原理研究
        2.3.3 白酒贮存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变化研究
    3 白酒香味成分的研究进展
        3.1 白酒中香味成分的种类
        3.2 白酒中香味成分的作用
    4 白酒香味成分分析技术的发展
        4.1 白酒中香味成分定性定量技术的发展
        4.1.1 气相色谱技术在白酒香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4.1.2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白酒香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4.1.3 GC-MS在白酒香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4.2 白酒中呈香化合物分析技术的发展
    5 白酒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 主要研究内容
        7.1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性研究
        7.2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量研究
        7.3 浓香型枝江白酒呈香化合物的研究
        7.4 不同酒度枝江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的分析研究
        7.5 浓香型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第二章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性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2 仪器与标样
        1.2.1 仪器及仪器条件
        1.2.2 实验用标样
        1.3 实验方法
        1.3.1 根据香味成分酸碱性分离浓缩酒样
        1.3.2 根据微量组分沸点及极性分离浓缩酒样
        1.3.3 液液萃取浓缩与直接进样分析
        1.3.4 香味成分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分定性分析图谱
        2.2 浓香型枝江原酒香味成分定性分析结果
        2.2.1 脂肪酸类物质定性分析结果
        2.2.2 酮类物质定性分析结果
        2.2.3 醛类和缩醛类物质定性分析结果
        2.2.4 醇类物质定性分析结果
        2.2.5 酯类物质定性分析结果
        2.2.6 萜烯类和硫化物定性分析结果
        2.2.7 芳香类定性分析结果
        2.2.8 其他类定性分析结果
        2.2.9 吡嗪、吡啶及呋喃类定性分析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实验条件优化
        3.2 样品前处理方法
        3.3 定性分析准确性
        3.4 定性分析结果与其他品牌白酒比较
        3.5 白酒中香味成分作用讨论
第三章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量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酒样
        1.2 实验标准品
        1.3 仪器设备及分析方法
        1.3.1 GC-FID定量分析色谱骨架成分
        1.3.2 HS-SPME结合GC-MS定量分析复杂香味成分
        1.3.3 GC-MS定量分析硫化物
        1.3.4 GC-MS定量分析含氮化合物
        1.3.5 离子色谱定量分析有机酸
        1.3.6 离子色谱定量分析多元醇
    2 结果与分析
        2.1 枝江原酒中色谱骨架成分结果分析
        2.1.1 酒样中色谱骨架成分GC-FID图
        2.1.2 酒样中色谱骨架成分定量分析结果
        2.2 枝江原酒中复杂香味成分结果分析
        2.2.1 酒样中复杂香味成分GC-MS总离子扫描图
        2.2.2 酒样中复杂香味成分定量分析结果
        2.3 枝江原酒中硫化物结果分析
        2.3.1 酒样中硫化物GC-MS扫描图
        2.3.2 酒样中硫化物定量分析结果
        2.4 枝江原酒中含氮化合物定量结果分析
        2.4.1 酒样中含氮化合物GC-MS扫描图
        2.4.2 酒样中含氮化合物定量分析结果
        2.5 枝江原酒中有机酸定量结果分析
        2.5.1 酒样中有机酸离子色谱图
        2.5.2 酒样中有机酸定量分析结果
        2.6 枝江原酒中多元醇定量结果分析
        2.6.1 酒样中多元醇离子色谱图
        2.6.2 酒样中多元醇定量分析结果
        2.7 枝江原酒香味成分结构分析
        2.7.1 酒样中香味成分构成比例
        2.7.2 酒样中同类香味成分含量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1 定量分析方法讨论
        3.2 定量分析香味成分的含量与其他品牌白酒比较
        3.3 分析方法的评价
第四章 浓香型枝江白酒呈香化合物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试剂与标样
        1.4 分析方法
        1.4.1 直接进样GC-O分析酒样重要呈香化合物
        1.4.2 Osme法分析酒样重要呈香化合物
        1.4.3 AEDA法分析酒样重要呈香化合物
        1.4.4 OAV值法分析酒样重要呈香化合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酒直接进样GC-O分析结果
        2.2 Osme法进样分析结果
        2.3 AEDA法进样分析结果
        2.4 OAV值分析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枝江原酒分析结果与其他品牌白酒对比
        3.2 Osme法分析结果讨论
        3.3 AEDA法分析结果讨论
        3.4 OAV值分析结果讨论
        3.5 风味物质呈香特征及作用
第五章 枝江白酒贮存过程中主要香味成分的变化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酒样准备与处理
        1.3.2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醛类物质贮存过程中变化曲线
        2.2 醇类物质贮存过程中变化曲线
        2.3 酸类物质贮存过程中变化曲线
        2.4 酯类物质贮存过程中变化曲线
        2.4.1 低级脂肪酸乙酯变化曲线
        2.4.2 直链高级脂肪酸乙酯变化曲线
    3 小结与讨论
        3.1 酒度与香味成分含量的关系
        3.2 贮存过程中香味成分的变化规律
        3.3 基酒在贮存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第六章 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品的采集
        1.2.2 浓香型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数据的采集
        1.2.3 风味指纹图谱的数据分析
        1.2.4 样品气相色谱分析
        1.2.5 风味指纹图谱的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枝江白酒风味特征品评结果
        2.2 风味特征品评结果图谱分析
        2.3 五种白酒气相色谱分析结果
        2.4 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建立与分析
        2.5 风味指纹图谱的应用探讨
    3 小结与讨论
        3.1 风味指纹图谱建立方法
        3.2 风味指纹图谱的应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性结论
    2 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定量结论
    3 浓香型枝江白酒呈香化合物的研究结论
    4 不同酒度枝江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的研究结论
    5 浓香型枝江白酒“风味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6 主要创新点
    7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豉香型白酒陈肉酝浸工艺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微生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豉香型白酒的简介
        1.1.1 豉香型白酒的工艺
        1.1.2 豉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
    1.2 陈肉酝浸对豉香型风味形成的作用
    1.3 豉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1.4 陈肉酝浸工艺的相关研究进展
    1.5 陈肉的相关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2 陈肉酝浸过程中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试验原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电子鼻试验
        2.3.2 电子舌试验
        2.3.3 内标溶液配制
        2.3.4 HS-SPME萃取豉香型白酒陈肉酝浸过程中酒的挥发性组分
        2.3.5 GC-MS色谱分析条件
        2.3.6 物质浓度的计算公式
        2.3.7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分析
        2.4.1 陈肉酝浸过程中酒样的电子鼻结果
        2.4.2 陈肉酝浸过程中酒样的电子舌结果
        2.4.3 陈肉酝浸过程中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
    2.5 本章小结
3 陈肉酝浸过程中陈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试验原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HS-SPME萃取陈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单因素试验
        3.3.2 正交试验设计
        3.3.3 内标溶液配制
        3.3.4 HS-SPME萃取陈肉中的挥发性组分
        3.3.5 色谱条件
        3.3.6 物质浓度的计算公式
        3.3.7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分析
        3.4.1 单因素试验
        3.4.2 正交试验
        3.4.3 陈肉酝浸过程中陈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陈肉酝浸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
        4.2.1 试验原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样品DNA提取
        4.3.2 微生物DNA各区域扩增以及文库构建
        4.3.3 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结果分析
        4.4.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4.4.2 OTU分析
        4.4.3 陈肉酝浸酒样中细菌菌落结果
        4.4.4 陈肉酝浸酒样中真菌菌落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陈肉酝浸过程中酒、陈肉、微生物菌群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1 引言
    5.2 主要材料
    5.3 分析方法
    5.4 结果分析
        5.4.1 酒与陈肉中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性分析
        5.4.2 酒、陈肉中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微生物菌群的相关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肉酒比对豉香型白酒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
        6.2.1 试验原料
        6.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6.2.3 主要试剂
    6.3 试验方法
        6.3.1 溶液的配制
        6.3.2 标曲
        6.3.3 样品制备
        6.3.4 GC色谱条件
        6.3.5 数据统计分析
    6.4 结果分析
        6.4.1 豉香型白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定性与标准曲线
        6.4.2 豉香型白酒中主要香气成分阈值
        6.4.3 不同浸泡时间对豉香型白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
        6.4.4 不同肉酒比对豉香型白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6)浓香型白酒酸酯平衡模型的建立及用于白酒品质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白酒概述
    1.2 白酒分类
        1.2.1 按发酵方法分类
        1.2.2 按香型方法分类
    1.3 白酒香味物质来源
        1.3.1 原料和辅料中的成分
        1.3.2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1.3.3 储存时的化学反应
    1.4 白酒香味物质的组成及作用
        1.4.1 酸类化合物
        1.4.2 酯类化合物
        1.4.3 醇类化合物
        1.4.4 羰基化合物
        1.4.5 芳香族化合物
        1.4.6 含氮化合物
    1.5 白酒中杂味物质来源及解决措施
        1.5.1 白酒中的杂味物质
        1.5.2 白酒中杂味物质来源
        1.5.3 白酒中杂味物质的控制方法
    1.6 白酒香味物质分析方法
        1.6.1 气相色谱法
        1.6.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1.6.3 电子鼻
        1.6.4 光谱法
    1.7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1.7.1 课题的目的意义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白酒中酸酯平衡的分析与建模
    2.1 引言
    2.2 酸酯平衡的建模
        2.2.1 乙酸与乙酸乙酯的平衡建模
        2.2.2 己酸与己酸乙酯的平衡建模
    2.3 白酒的平衡分析
        2.3.1 酒精度对平衡时酸酯比的影响
        2.3.2 温度对平衡时酸酯比的影响
        2.3.3 模型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酒中主要香味物质及其浓度优化
    3.1 引言
    3.2 酸类物质
    3.3 酯类物质含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酒中主要杂味物质及其浓度
    4.1 引言
    4.2 乙醛的含量
    4.3 高级醇的含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酒成分测定及模型验证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白酒样品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总酸的测定
        5.3.2 总酯的测定
        5.3.3 非酒精挥发物的气相色谱测定
        5.3.4 感官评价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样品香气成分分析
        5.4.2 样品感官评价
        5.4.3 模型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提升低度白酒品质的技术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酒和调味酒的生产
    1.1 酿酒工艺优化
    1.2 贮存老熟
    1.3 功能微生物应用研究
2 低度白酒除浊的方法和对降度用水的要求
3 提高沉淀物在低度白酒中的溶解度
4 气相色谱、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低度白酒发展中的应用
5 香型融合
6 提高白酒酿造副产物在低度白酒中的应用
7 低度白酒中引入健康因子
8 低度白酒在预调酒中的应用
9 结论及展望

(8)中国传统固态大曲酒风味质量特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传统固态大曲酒与国内外液态发酵酒的区别
    1.1 中国传统固态发酵大曲酒主要香型
    1.2 国外液态发酵酒
    1.3 中国传统固态发酵大曲酒与国外液态发酵酒的区别
2 中国名酒剑南春生产工艺简述
    2.1 剑南春酿酒生态环境
    2.2 剑南春优质酿酒原料及科学的配比
    2.3 剑南春独特的糖化发酵剂
    2.4 剑南春特有的“古窖池”
    2.5 剑南春陶坛贮存老熟
3 酿酒微生物研究进展
    3.1 利用代谢指纹技术解析曲药微生物群落特征
    3.2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揭秘酿酒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3.2.1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大曲曲药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3.2.2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3.3 剑南春老窖泥中功能菌微生物的选育
    3.4 大曲特殊功能微生物的选育与应用
        3.4.1 应用功能微生物提高大曲曲药质量
        3.4.2 应用功能菌微生物提高酒体健康因子
        3.4.3 应用功能微生物提高白酒食品安全性
4 酒体滋味特色研究进展
    4.1 酒体纳米级形态特征的发现
    4.2 酒体风味物质解析方法的创新
    4.3 发明“挥发系数鉴别年份酒”的方法
    4.4酒体风味质量鉴定方法的创新——“秒持值衡定评酒法”
    4.5 创建“酒体风味质量设计”科学体系
5 结论

(9)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理论及其在白酒产业的具体应用
    第二节 规制经济理论及其在白酒产业的具体应用
    第三节 企业诚信理论及其在白酒产业的具体应用
第三章 我国白酒产业的现状
    第一节 白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当前白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白酒产业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第四章 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国家规制
    第一节 产业规制的含义、分类及作用
    第二节 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国家规制
第五章 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形成统一规范的消费市场
    第一节 我国白酒消费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第二节 我国白酒消费市场发展的困局
    第三节 我国白酒消费市场困局的成因分析
    第四节 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的白酒消费市场
第六章 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国家白酒标准体系
    第一节 白酒质量技术标准创立及其作用
    第二节 白酒质量标准分析
    第三节 完善白酒国家技术指标体系
第七章 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社会化诚信体系
    第一节 诚信体系与白酒产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影响白酒企业诚信因素分析
    第三节 构建产业诚信经营体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第八章 我国白酒产业微观运行机制分析
    第一节 企业的发展战略、运营模式和运营机制
    第二节 一些基本经验和教训总结
第九章 外国酒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国际蒸馏(烈)酒产业的主要品种
    第二节 国际蒸馏(烈)酒产业最新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成功的经验与教训
    第四节 国外的经验对我国启示
    附录
第十章 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我国白酒产业未来升级的基本目标
    第二节 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传承创新 与时俱进——欢庆建国60周年,回顾近10年白酒业技术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1 1949~1999年白酒业生产技术伟大成就的回顾[1]
    1.1 广辟原料, 节约粮食
        1.1.1 以薯类原料为中心的“烟台试点”
        1.1.2 金陵酒厂白酒质量试点
        1.1.3 以橡子原料为中心的“周口试点”
        1.1.4 菝葜根 (金刚刺) 为中心的常德试点
        1.1.5 木薯酿酒
        1.1.6 无药糠曲及糟曲
    1.2 继承传统, 科学总结
        1.2.1 烟台白酒酿制操作法
        1.2.2 四川糯高粱小曲酒操作法
        1.2.3 泸州老窖大曲酒查定总结
        1.2.4 贵州茅台酒的查定总结
        1.2.5 汾酒试点的查定总结
        1.2.6 其它香型白酒的总结
    1.3 改进工艺, 不断探索
        1.3.1 泸州老窖酒厂
        1.3.2 酱香型大曲酒
        1.3.3 山西汾酒厂
    1.4 选育菌种, 广泛应用
        1.4.1 大曲微生物研究与应用
        1.4.2 酿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
        1.4.3 大曲理化性能、贮存变化及曲虫治理
        1.4.3. 1 大曲理化指标与微生物检测
        1.4.3. 2 大曲贮存过程中的变化及曲虫的治理
    1.5 百年老窖, 奥秘初揭
        1.5.1 窖泥微生物的研究
        1.5.2 人工培窖配方的研究
        1.5.3 窖泥成份和窖泥老化的研究
    1.6 提高质量, 技术创新
        1.6.1 浓香型
        1.6.2 酱香型
        1.6.3 清香型
    1.7 成份剖析, 贮存勾兑
        1.7.1 白酒的人工陈酿
        1.7.2 白酒成份剖析
        1.7.3 白酒香型风格的确定
        1.7.4 各级评酒, 推动技术进步
        1.7.5 勾调技艺的发展
    1.8 倡导低度, 利国利民
    1.9 固液结合, 节粮增效
    1.1 0 改进设备, 提高效率
    1.1 1 重视科研, 培养人材
2 近10年白酒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酿酒微生物的研究更加深入
        2.1.1 窖泥微生物
        2.1.1. 1 窖泥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及其应用
        2.1.1. 2 利用乳球菌延缓窖池老化
        2.1.1. 3 窖泥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2.1.2 酿酒功能菌
        2.1.2. 1 根霉的选育及应用
        2.1.2. 2 利用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分析酿酒功能菌
        2.1.2. 3 太空酒曲功能菌的研究
        2.1.2. 4 酯化酶的进一步研究
        2.1.2. 5 芝麻香型白酒和浓香型白酒微生物的研究
        2.1.3 白酒微生物资源的发掘与应用
    2.2 曲药质量鉴别方法创新
        2.2.1 大曲质量标准体系设置的研究
        2.2.2 代谢指纹技术在曲药分析中应用[13]
        2.2.3 对传统大曲功用的新认识[14]
        2.2.3. 1“曲定酒型”
        2.2.3. 2 大曲是否起投粮作用
        2.2.3. 3 对曲块皮张厚薄与曲表毛霉的认识
        2.2.3. 4 曲块断面杂菌与有害菌
    2.3 对蒸馏甑桶的研究和改革
        2.3.1 对甑桶支撑扳 (甑箅) 结构的改进[15]
        2.3.2 甑盖形状对蒸馏效果的影响[16]
        2.3.3 顶冷式蒸馏甑[17]
    2.4 香型融合与新香型的确认
        2.4.1 香型融合的典型范例
        2.4.1. 1 芝麻香型
        2.4.1. 2 馥郁型 (酒鬼酒)
        2.4.1. 3 凤兼浓酒
        2.4.2 香型融合在浓香型酒中应用
        2.4.2. 1“一香为主, 多香并举”
        2.4.2. 2 高温堆积
        2.4.2. 3 循环下沙
    2.5 中国白酒特性的研究
        2.5.1 白酒胶体特性的研究
        2.5.2 白酒风味物质的研究[22]
        2.5.3 白酒指纹图谱[23]
        2.5.4 白酒微观形态探讨
    2.6 低度白酒进一步发展
    2.7 白酒贮存中变化的研究
        2.7.1 浓香型基酒贮存期的变化
        2.7.2 低度白酒贮存中的变化[27]
        2.7.3 不同容器贮酒效果[28]
    2.8 饮酒与健康的探讨[29]
    2.9 新国标的修订[30]
        2.9.1 白酒国标制定的历程
        2.9.2 新国标与原国标的差异
    2.1 0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2.1 1 加强科研和人才培养

四、低度名优白酒风味特征稳定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度酱香型白酒的技术难点与勾调方法分析[J]. 邓涛,杨秀其,陈波,廖永红,何正,胡会. 酿酒科技, 2021(12)
  • [2]勾调环节[J]. 李寻,张博. 休闲读品, 2021(04)
  • [3]K酒业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D]. 王瑞煌.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4]浓香型枝江白酒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D]. 徐军.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5]豉香型白酒陈肉酝浸工艺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微生物的研究[D]. 凌慧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9(07)
  • [6]浓香型白酒酸酯平衡模型的建立及用于白酒品质评价的研究[D]. 陈旭.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提升低度白酒品质的技术方法探讨[J]. 丁峰,李兰,汤有宏,刘国英. 酿酒, 2017(06)
  • [8]中国传统固态大曲酒风味质量特色的研究进展[J]. 徐姿静,徐占成,唐清兰. 酿酒科技, 2017(01)
  • [9]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赵凤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12)
  • [10]传承创新 与时俱进——欢庆建国60周年,回顾近10年白酒业技术进步[J]. 李大和. 酿酒, 2009(02)

标签:;  ;  

微利名酒风味特性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