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态过程三元法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暂态过程三元法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一、暂态过程三要素法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夏冰清[1](2021)在《基于多项式逼近的电力系统参数化暂态及中长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文中提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向用户持续可靠供电的前提,随着区域间电网互联以及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系统的大量建成,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输送功率的持续增加、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重点为基于多项式逼近方法的参数化的暂态和中长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问题,即将诸如上述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和稳定性能的物理因素视为数学模型中的可变参数,针对暂态和中长期稳定分析及控制问题构造相应的参数化数学模型,然后基于多项式逼近方法思想,显式刻画可变参数与动态过程中的系统变量以及最优控制方案之间的定量关系,借以提高复杂、多变和不确定运行环境下的电力系统的暂态及中长期稳定性。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暂态稳定性分析中的参数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多项式逼近方法的参数化暂态稳定轨迹近似方法。所提方法采用一系列参数的多项式与系数组合构成的多项式逼近式来近似表示系统变量,从而建立可变参数与动态轨迹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方法相较于现有轨迹灵敏度方法,在参数变化大、系统非线性强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精度,且在可变参数的变化范围内具有全局可控的精度特性。(2)针对暂态稳定性控制中的参数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参数化暂态稳定性约束的最优潮流(transient stability constrained optimal power flow,TSCOPF)模型,其目标为求解TSCOPF的解与可变参数的定量关系。为了求解参数化TSCOPF,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点法的参数化优化模型求解方法,通过可变参数的多项式表达式来逼近参数化TSCOPF的最优解,通过代入可变参数的值即可获得同时考虑暂态稳定性和经济性的最优预防控制方案,所得结果克服了现有方法的保守性。(3)针对电力系统中长期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参数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准稳态模型的中长期稳定轨迹的多项式逼近方法,旨在利用所得的多项式逼近式更准确地分析系统参数变化对中长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该方法使用伽辽金法将电力系统中长期过程中的连续动态和离散动态分开考虑,构造出能够显式地描述系统变量与参数之间定量关系的多项式逼近式。与传统的线性化轨迹灵敏度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以描述中长期过程的连续、离散动态混合的非线性特征,逼近精度有大幅提升,可为中长期稳定性评估与控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为了提高与电力系统中慢动态元件和保护装置动态有关的的中长期电压稳定性,针对电力系统中长期稳定控制中的参数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逼近方法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ventive control,MPC)方案。将基于伽辽金法获得的多项式逼近函数作为预测模型,预测MPC中不同控制参数值下的未来动态轨迹,然后将求解MPC所得的校正控制方案应用于电力系统,提高了中长期电压稳定性。由于高阶的多项式函数可以体现电力系统中长期过程的非线性特性,因此所提出的方法的优点是预测精度比较高,从而提高了MPC的控制效率。

杜鹏程[2](2020)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谐波抑制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高速永磁同步电机(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HSPMSM)具有转速高、功率密度高和动态响应速度快等显着优点,广泛应用在机床主轴、空气压缩机、真空泵、分布式发电和飞轮储能等领域。本文以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电流谐波产生因素复杂、高频损耗含量计算困难、兼顾动态性能时的抑制算法研究困难以及专用驱动控制器设计复杂的问题,分别开展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气参数变化规律、时间/空间电流谐波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电流谐波对高频损耗的影响规律、模型预测电流谐波抑制算法以及专用数字驱动控制器设计的研究。首先,本文利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磁结构设计准则获得了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机电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针对机电参数对瞬态电流谐波以及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获得适用于高速PMSM的系统综合分析判定方法。其次,为实现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谐波影响因素的精确定量分析,需要对高速PMSM控制系统模型的精确仿真建模技术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一种考虑控制系统软件离散化、电流环/速度环分频的精确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建模方法,对比分析实际电机模型、理想电机模型分别在PWM逆变器、理想电压源作用下的电流谐波变化、分布情况,揭示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空间/时间谐波影响因素对电流频谱分布的影响规律。此外,为获得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高频损耗优化抑制准则,需要对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高频损耗随谐波电流幅值、频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任意次电流谐波作用下的高频损耗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不同电流源激励作用下高频损耗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获得定子铁心损耗和转子涡流损耗随着谐波电流幅值、频率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到不同拓扑结构对于高频损耗的影响变化规律,为专用驱动器拓扑结构以及开关频率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再次,为实现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谐波的全频段综合抑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滑动傅里叶在线电流辨识方法的模型预测电流谐波抑制算法,实现低频主要谐波电流以及开关频率附近谐波电流的共同抑制。采用滑动傅里叶算法对电流谐波的幅值进行在线辨识,设计中点钳位三电平拓扑结构的开关状态、输出电压矢量简化原则,并构建动态控制性能以及电流谐波抑制能力的综合评价权函数,实现了高速PMSM动态性能以及电流谐波抑制的综合优化控制。最后,为实现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专用驱动控制器的优化设计,对所提出算法进行实验验证,需要对驱动器控制的计算性能、三电平调制方法以及抗干扰电流采样方法进行针对性设计。首先提出一种重新定义占空比含义的改进三电平调制方法,降低三电平调制对于高性能数字处理系统外围模块的需求;其次,提出一种基于硬件电路积分的电流积分采样方法,消除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瞬态电流导致的电流谐波成分对电流采样的影响;最后,采用高运算性能的TMS320C6747作为运算处理核心单元,完成专用驱动控制器的研制和实验平台的搭建。在此基础上,基于传统两电平驱动控制平台和所设计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专用驱动控制器,对电流积分采样方法、高速PMSM电流谐波变化规律、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高频损耗随驱动器参数变化规律以及模型预测电流谐波抑制算法进行对比实验验证。

李博伟[3](2020)在《高压直流断路器瞬态电气特性与快速重合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技术一直是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国内也在稳步推进多端口、大容量、高电压等级的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这使得其保护策略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高压直流断路器可以灵活可靠地切除特定的故障线路,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故障保护的最佳方案,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高压直流断路器的两条主要技术路线是基于人工过零的机械式方案与基于电力电子器件的混合式方案,当前的研究热点是围绕这两条路线提出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拓扑方案,但除此之外仍存在较多的研究方向有待探讨。直流断路器分断过程包括毫秒级分断全过程和微秒级换流过程,现有研究较少深入断路器的分断细节,关于这两种时间维度下瞬态电气特性的研究尚不充分。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断过程的毫秒级瞬态电气特性,以模块化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应用优势、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建立等效研究平台对其故障分断过程展开理论分析,最终得到了由分阶段数学理论表达式组成的毫秒级瞬态电气特性的数学模型。在其基础上,本文深入微秒级换流过程中,先后研究了桥式子模块类型、缓冲电路类型、缓冲电路连接方式、IGBT模型等变量,通过参数对比、电路分析、数学建模、器件建模、仿真验证等手段,得出了这些变量对于微秒级瞬态电气特性的具体影响。重合闸问题是当前直流断路器研究的冷门,现有研究即使考虑了重合闸策略,也仅是针对自身拓扑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原理,未考虑重合闸时间要求。针对此问题,本文研究了高压直流断路器快速重合闸问题及其改进方案,首先确定了重合闸适应性的概念和重合闸时间的标准,然后以快速泄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为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重合闸适应性,针对其不适应快速重合闸的缺点提出了三种改进方案,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手段,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最后综合对比了三种改进方案的特点。

李保润[4](2020)在《基于混合子模块MMC型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但是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与波动性,易受到气候变化、昼夜交替和其他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并网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在研究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解决消纳问题,优化能源结构的过程中,大容量储能作为可行的解决方案被提了出来。大容量储能对储能变流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混合子模块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Hybrid Sub-module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HMMC)具有功率和电压等级高的优点,并且能够阻断直流故障,适合作为大容量储能变流器的拓扑结构。本文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柔性直流输电场合下,针对HMMC型储能变流器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HMMC型储能变流器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变流器拓扑、数学模型和调制策略进行研究,为HMMC型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研究了HMMC型储能变流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控制策略,分别对并网控制策略和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控制策略展开研究,其中并网控制策略包括交流侧、直流侧和电池侧的控制策略。对于交流侧,针对并网模型,得到了交流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策略;对于直流侧,分析了直流环流的作用机理,建立了直流环流控制直流功率的传递函数模型,得到了直流功率控制策略;对于电池侧,利用小信号分析法建立了Buck-Boost的动态数学模型,提出了子模块电压均值控制策略,实现了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均衡,滤除了电池电流中的基频和二倍频分量。对于电池SOC均衡控制策略,基于三层SOC均衡手段分别对相间、上下桥臂间以及桥臂内SOC的均衡控制进行了研究。3.研究了HMMC型储能变流器在直流故障状态下的控制策略,分析了相电压各种合成方式,对传统零电压故障穿越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针对其不足,提出一种利用全桥子模块状态切换实现的改进型零电压故障穿越控制策略,使系统具有了在直流极间短路故障状态下的连续运行能力。除此之外,基于直流极间短路故障特性改进了相间和上下桥臂间SOC均衡方式并对SOC均衡控制重新进行了研究。4.针对前文所提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张昊阳[5](2019)在《电力电缆分布式光纤在线测温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城市电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力电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电缆的安全运行与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如何保证电缆的安全运行成为了电网首要关注的问题。电缆温度作为反映电缆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对其温度的实时监测成为了检测电缆安全运行的有效途径。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光纤在线监测电缆温度成为了研究热点。因此,本文针对电力电缆分布式光纤在线测温系统展开了研究。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的传感特性,分析研究了光纤拉曼散射和光时域反射原理。针对分布式光纤测温只能实现电缆外皮温度在线监测的不足,利用电缆温度场的特性和热电耦合关系,建立了相应电缆导体温度的一阶微分数学模型,实现对电缆导体温度的计算,为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设计了一种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介绍了系统各个器件的参数结构和选型标准,以及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搭建了相应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实验平台,分析并验证系统所能实现的分布温度在线监测功能、电缆导体稳态和暂态温度在线计算功能,以及电缆故障在线报警和定位功能。为提高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测温精度,利用Monte-Carlo法模拟分布式光纤拉曼散射效应,建立了相应的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解调传感模型,并运用非线性遗传算法对温度解调传感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及优化。对建立的温度解调模型进行仿真预测和实验验证,实验及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为验证建立的电缆导体温度模型的可靠性,以YJLW03-64/110KV-1×300mm2单芯电缆为研究对象,建立该电缆负荷运行下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达到了预期目标。

蒋天龙[6](2019)在《具有惯性特征的双馈风力发电机非理想电网条件下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及其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风能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系统以其变换器容量小、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风力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优化DFIG的频率响应特性,虚拟同步控制(VSG)技术被应用在DFIG的控制当中,其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摇摆方程从而利用DFIG的转子旋转动能为电网提供频率支撑,使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具有一定的惯性特征。由于需要应用虚拟同步控制技术的风电机组大多处于偏远弱电网地区,在这种条件下,不仅电网的频率会因负荷的突增或突减而发生波动,电网电压骤跌或不平衡等偏离理想工况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原有虚拟同步控制由于其控制带宽不足、动态响应速度缓慢等特征,无法适应电网电压的变化,从而会导致DFIG输出的电能质量下降、运行性能恶化,甚至会威胁DFIG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本文针对电网电压骤跌以及电网电压不平衡两种非理想电网工况,在原有虚拟同步控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以下优化措施:i)针对三相电网电压对称骤跌条件下原有虚拟同步控制系统中DFIG转子冲击电流较大以及电磁转矩振荡时间较长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添加正序补偿电压以及暂态电压控制指令以限制转子冲击电流的幅值,通过添加快速灭磁控制外环以加快定子暂态磁链的衰减速度进而减少电磁转矩的振荡时间,同时通过引入转子电流检测环节,实现了转子电流限幅与定子暂态磁链快速灭磁相协调的优化控制策略;针对三相电网电压不对称骤跌条件下原有虚拟同步控制系统中DFIG转子冲击电流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添加转子暂态电流抑制外环、转子负序电流抑制外环以及添加统一补偿电压的方式以达到对转子冲击电流的充分抑制,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安全。ii)针对三相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原有虚拟同步控制系统中DFIG定、转子电流畸变,有功/无功功率脉动以及电磁转矩振荡等问题,本文充分利用正向同步旋转坐标系下二阶广义积分器(谐振器)对DFIG机组各电量负序分量或二倍频波动分量的选频控制作用,提出了六种优化控制策略,即基于直接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基于定子电流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基于转子电流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基于转矩-无功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基于有功-无功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以及基于拓展功率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通过以上六种优化策略,使DFIG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在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可以根据电网的实时要求灵活的选择控制目标,进而改善系统输出的电能质量与运行性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不仅对于电网频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而且对于电网电压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高志国[7](2019)在《船舶轴带无刷双馈电机独立发电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运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为提升现代船舶运输行业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无刷双馈电机发电技术在船舶轴带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被广泛关注。目前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仍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且船舶调速和投切大型电力负载时,对独立发电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影响较大,甚至短路时,将造成系统设备的损坏。因此,论文从无刷双馈电机基本原理和等效电路入手,以瞬态模型为基础,针对独立发电系统展开综合控制策略研究,并深入研究系统的暂态特性及暂态稳定性,最后针对短路的暂态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对文中理论推导的正确性、结论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仿真验证。论文主体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推导无刷双馈电机内部定子磁动势和转子磁动势,明确了电机变速恒频的发电原理;重点梳理电机内部复杂的电磁关系,并利用绕组折算和频率折算得到了电机统一等效电路;在此基础上,构建无刷双馈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其次,针对独立发电系统,建立标量控制,通过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发现在标量控制下,其电量暂态波动较大。针对该问题,提出更适用于独立发电系统的综合控制策略;针对控制绕组侧变换器,设计了电流矢量解耦控制环和具有前馈补偿的功率绕组电压幅值和频率控制环;针对网侧变换器设计了直流母线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在该控制策略下,系统的暂态波动及动态响应速度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然后,通过定性分析,明确船舶调速和调载两工况下系统的暂态行为和暂态特征。通过定量分析,针对调速工况,构建暂态功角数学模型,研究系统的机电耦合关系;针对调载工况,分析推导在突加阻感性负载时,机端电压的暂态跌落表达式,针对该暂态跌落问题,提出基于仅补偿无功电流稳态分量的控制方法,对无功电流全补偿和半补偿两种方式下的暂态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最后,针对无刷双馈电机机端三相短路故障工况,依据磁链守恒推导出故障时各绕组的暂态电流表达式;通过分析短路过程及暂态电磁量,提出在CW侧增设Crowbar电阻以及在直流母线侧增加卸载电路的保护电路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加入保护电路后的暂态电流表达式,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

武英杰[8](2018)在《基于储能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并网调节器》文中研究表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解决人类能源枯竭问题带来了希望,但是这些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并网也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高电压大容量储能技术是解决当前配电网功率波动和稳定频率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高压大容量储能技术稳定配电网频率、提高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无公共直流母线的储能式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的并网调节器,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了无公共直流母线的储能式MMC拓扑结构,并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分析了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原理和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并网调节器的系统结构以及其四象限运行能力和补偿原理。其次,研究了储能式MMC的调制方法和控制策略。结合无直流母线MMC的拓扑结构分析了MMC的不同调制方式,设计了储能式MMC调制策略;研究了并网调节器的有功电流、无功电流的解耦控制方法与有功、无功电流解耦的控制策略;结合MMC调制方式,设计了子模块能量均衡控制策略;分析了无直流母线MMC环流机理,设计了环流抑制策略。再次,研究了基于储能式MMC并网调节器能量变化下的控制方法及容错运行策略。分析了直流电压改变时调制波的变化对并网调节器输出的影响,以及对电流内环控制的影响;提出了储能式MMC在子模块发生故障旁路后,系统容错控制策略,并通过健全相无功电流矢量分解,实现桥臂功率平衡控制。最后,研究了基于储能式MMC并网调节器的无功补偿和动态有功补偿方法。分析了并网调节器对电网进行无功补偿的原理及策略;研究了并网调节器对于弱连接配电网的动态有功补偿策略,设计了负荷冲击下动态有功电流缓冲补偿函数;研究了在能量约束下并网调节器有/无功协调补偿策略。搭建了基于储能式MMC的并网调节器实验平台。

童锐[9](2012)在《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特性分析及故障穿越方案》文中指出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它在减轻环境污染、缓解未来能源紧张等方面作用明显,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不断增大,伴随着风电随机性等新特点的出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影响,尤其是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问题亟需解决。因此,如何提高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以保证不脱网运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技术问题。本文以双馈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对其数学模型、控制策略、电磁暂态分析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数学模型是理论分析的基础,而双馈感应发电机又是整个风机机组的核心元件。本文在掌握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双馈感应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MATLAB编写了双馈感应发电机的电磁暂态仿真程序;为便于研究整个双馈风电机组的动态特性,基于DIgSILENT搭建了双馈风电机组并网仿真模型;为分析电压跌落过程中双馈感应发电机的电磁暂态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加原理的理论分析方法,将电网故障后电机的电磁暂态过程处理为不同状态的叠加,综合考虑了定子侧电压故障分量、转子侧电压故障分量以及Crowbar投入引起的暂态冲击作用,相比于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为合理整定Crowbar阻值,推导了转子电压峰值与Crowbar阻值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作图法给出了Crowbar取值的实用整定原则;针对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问题,提出了根据电压跌落深度自适应调整有功和无功参考值的控制策略及相应的低电压穿越方案。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Crowbar阻值选取方法及低电压穿越方案合理有效,不仅能顺利实现低电压穿越,还能使发电机在电压跌落期间发出一定的无功,对电压恢复有利。

李增辉[10](2013)在《DFIG低电压穿越动态特性及穿越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以其灵活的控制特性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正在风力发电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自身低电压穿越能力的不足,近些年来电网电压跌落导致的DFIG风电场脱网事故严重制约了DFIG风力发电机的大规模并网运行。对DFIG低电压穿越动态特性和穿越策略的研究可以为DFIG低电压穿越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首先,建立了DFIG风力发电系统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对最大风功率追踪原理和桨距角控制、网侧变频器控制以及转子侧变频器控制等控制原理进行研究。基于DFIG各部分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下搭建了并网运行的DFIG仿真模型。其次,在电网简化的基础上,基于电路换路原理、图论理论和KVL、KCL等电路基本定律对电网短路故障下DFIG的电磁特性进行理论研究和推导,重点分析了短路发生瞬间和短路切除瞬间DFIG定子磁链和转子电流动态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短路切除瞬间DFIG的电磁动态过程并非短路发生瞬间DFIG的电磁动态过程的逆过程。理论推导的结果分别在“IEEE9节点标准测试系统”和“含SVC的DFIG风电场仿真系统”下得到了仿真验证。再次,对采用“恒电压”无功控制方式的DFIG的控制系统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在对控制系统进行简化的基础上,对DFIG低电压穿越后机端高电压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推导了电压恢复时机端电压暂态增量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电压恢复时机端出现暂态高电压的主要原因是无功控制系统的延时,电压增量与电压跌落深度、跌落时间以及跌落前DFIG负载状况等密切相关。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对基于Crowbar保护的DFIG低电压策略进行研究。从功率耗损的角度对Crowbar电阻阻值与定、转子暂态直流磁链的衰减关系进行推导分析;讨论了Crowbar电阻阻值对低电压穿越下DFIG电磁转矩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在Crowbar回路中串联附加电感的方法抑制电压跌落瞬间电磁转矩的震荡。研究表明,过大的Crowbar电阻阻值不利于定子暂态直流磁链的快速衰减;Crowbar电阻阻值存在一个“极限值”,在此“极限值”下DFIG获得最大电磁转矩。MATLAB中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和所提的附加串联电感Crowbar电路抑制电磁转矩震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Crowbar电阻阻值的优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暂态过程三要素法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暂态过程三要素法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项式逼近的电力系统参数化暂态及中长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电力系统的暂态及中长期稳定性
        1.1.2 提高暂态及中长期稳定性的控制
        1.1.3 参数化的暂态及中长期稳定分析及控制问题
    1.2 参数化的电力系统暂态及中长期稳定分析与控制问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基于多项式逼近的暂态分析中的参数化问题研究
    2.1 引言
    2.2 求解参数化问题的多项式逼近方法概述
        2.2.1 正交多项式系的概念
        2.2.2 函数的正交投影及最优逼近
        2.2.3 多项式逼近方法求解参数化问题的一般过程
    2.3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中参数化问题的多项式逼近方法
        2.3.1 参数化的电力系统暂态模型及其多项式表示
        2.3.2 求解多项式逼近的伽辽金法
        2.3.3 求解多项式逼近的配点法
        2.3.4 求解多项式逼近的插值法
        2.3.5 逼近误差和计算时间的讨论
    2.4 算例分析
        2.4.1 3机9节点系统算例
        2.4.2 IEEE145节点系统算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项式逼近的参数化暂态稳定性约束的最优潮流
    3.1 引言
    3.2 参数化TSCOPF的一般模型
    3.3 基于配点法的暂态安全约束的重新构造
        3.3.1 暂态稳定轨迹的多项式逼近方法
        3.3.2 暂态安全约束的重新构造
    3.4 基于配点法的参数化TSCOPF模型求解方法
        3.4.1 参数化的Karush-Kuhn-Tucker条件
        3.4.2 参数化TSCOPF模型的解
    3.5 算例分析
        3.5.1 3机9节点系统算例
        3.5.2 IEEE145节点系统算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参数化准稳态模型的中长期电压稳定轨迹的多项式逼近方法
    4.1 引言
    4.2 电力系统中长期过程的参数化稳准态建模
        4.2.1 描述电力系统暂态及中长期过程的参数化全时域仿真模型
        4.2.2 考虑暂态及中长期过程在时域角度可分性的参数化准稳态模型
        4.2.3 基于暂态稳定平衡点的电力系统中长期过程
    4.3 电力系统中长期动态的多项式逼近方法
        4.3.1 连续中长期动态的多项式逼近
        4.3.2 离散中长期动态的多项式逼近
    4.4 Nordic74节点系统算例分析
        4.4.1 逼近结果准确度比较
        4.4.2 误差和计算时间比较
        4.4.3 中长期电压的多项式逼近表达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项式逼近提高中长期电压稳定性的模型预测控制
    5.1 引言
    5.2 电力系统中长期过程的参数化准稳态模型
    5.3 基于多项式逼近方法预测电力系统中长期动态的计算流程
    5.4 提高中长期电压稳定性的模型预测控制
    5.5 算例分析
        5.5.1 3机10节点系统算例
        5.5.2 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算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2)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谐波抑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速PMSM系统进展的研究现状
        1.2.1 高速PMSM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高速PMSM电流谐波及损耗分析方法
        1.2.3 高速PMSM电流谐波抑制方法
        1.2.4 高速PMSM系统控制策略
        1.2.5 高速PMSM驱动器相关技术
    1.3 高速PMSM驱动控制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速PMSM机电参数研究
    2.1 引言
    2.2 高速PMSM机电参数特点研究
        2.2.1 高速PMSM参数设计分析
        2.2.2 机电参数随设计输入条件的变化规律分析
        2.2.3 时间常数随设计输入条件的变化规律分析
    2.3 高速PMSM机电参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规律研究
        2.3.1 机电参数对瞬态电流谐波的影响规律分析
        2.3.2 高速PMSM控制系统带宽设计
        2.3.3 高速PMSM电流环抗扰性能分析
        2.3.4 高速PMSM速度环动态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速PMSM电流谐波及高频损耗研究
    3.1 引言
    3.2 高速PMSM电流谐波建模分析
        3.2.1 PWM逆变器电压/电流谐波方法分析
        3.2.2 高速PMSM数字离散控制系统精确建模技术
        3.2.3 基于实物的高速PMSM电机模型建模
    3.3 电机本体结构对空间电流谐波的影响规律研究
        3.3.1 反电势电压谐波对高速PMSM电流谐波影响分析
        3.3.2 齿槽转矩对高速PMSM电流谐波影响分析
    3.4 驱动关键参数对时间电流谐波的影响规律研究
        3.4.1 PWM逆变器对电流谐波的影响
        3.4.2 开关频率对电流谐波含量的影响
        3.4.3 死区时间对电流谐波的影响
        3.4.4 拓扑结构对电流谐波的影响对比分析
    3.5 任意电流激励作用的高频损耗建模方法分析
        3.5.1 高速PMSM高频损耗计算模型
        3.5.2 考虑全部谐波电流信息的高频损耗计算模型
        3.5.3 考虑系统仿真电流波形作用下的损耗计算模型建立
    3.6 电流谐波对高频损耗的影响规律研究
        3.6.1 基波电流导致的高频损耗分析
        3.6.2 谐波电流导致的高频损耗分析
        3.6.3 拓扑结构对高频损耗的影响规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PMSM模型预测电流谐波抑制算法
    4.1 引言
    4.2 高速PMSM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4.2.1 高速PMSM离散数学模型
        4.2.2 中点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输出电压矢量
        4.2.3 基于NPC逆变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设计
        4.2.4 NPC拓扑下的模型预测算法简化原则研究
    4.3 基于滑动傅里叶变换的模型预测电流谐波抑制算法
        4.3.1 滑动傅里叶变换算法介绍
        4.3.2 基于滑动傅里叶变换的电流谐波在线辨识算法
        4.3.3 基于滑动傅里叶变换的模型预测控制电流谐波抑制算法设计
    4.4 高速PMSM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性能仿真验证
        4.4.1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性能分析
        4.4.2 模型预测电流谐波抑制算法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速PMSM驱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实验验证
    5.1 引言
    5.2 改进三电平脉宽调制方法研究
    5.3 高精度抗干扰电流采样方法研究
    5.4 高速PMSM专用驱动控制器设计
        5.4.1 硬件电路设计分析
        5.4.2 软件流程设计分析
    5.5 高速PMSM控制系统相关实验验证
        5.5.1 电流积分采样方法实验验证
        5.5.2 电流谐波及高频损耗影响因素实验验证
        5.5.3 模型预测电流谐波抑制算法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高压直流断路器瞬态电气特性与快速重合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直流断路器发展概述
        1.2.2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两条技术路线及应用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断过程的毫秒级瞬态电气特性分析
    2.1 拓扑结构
    2.2 不同工况下的工作原理
        2.2.1 正常分断
        2.2.2 正常闭合
        2.2.3 故障分断
        2.2.4 重合闸
    2.3 毫秒级瞬态电气特性研究
        2.3.1 等效研究平台
        2.3.2 正常工作阶段
        2.3.3 故障发生后
        2.3.4 第一次换流后
        2.3.5 第二次换流后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断过程的微秒级瞬态电气特性分析
    3.1 桥式子模块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
    3.2 缓冲电路对桥式子模块通断瞬态电气特性影响研究
        3.2.1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3.2.2 研究平台
        3.2.3 理论分析
        3.2.4 仿真验证
    3.3 IGBT模型对微秒级瞬态电气特性影响研究
        3.3.1 IGBT理想开关模型
        3.3.2 IGBT复合模型
        3.3.3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直流断路器快速重合闸研究
    4.1 重合闸适应性
    4.2 快速泄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方案
        4.2.1 拓扑结构
        4.2.2 故障分断原理
        4.2.3 重合闸适应性分析
    4.3 改进方案及理论分析
        4.3.1 三种改进方案
        4.3.2 理论分析
    4.4 仿真验证
        4.4.1 原方案分析
        4.4.2 改进方案分析
    4.5 方案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混合子模块MMC型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HMMC型储能变流器原理与建模
    2.1 HMMC型储能变流器工作原理
    2.2 HMMC型储能变流器拓扑
        2.2.1 HMMC型储能变流器混合子模块拓扑及混合比例
        2.2.2 HMMC型储能变流器DC/DC变换器拓扑
    2.3 HMMC型储能变流器数学模型
    2.4 HMMC型储能变流器调制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正常运行状态下HMMC型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
    3.1 HMMC型储能变流器交流侧控制策略
    3.2 HMMC型储能变流器直流侧控制策略
    3.3 HMMC型储能变流器电池侧控制策略
    3.4 HMMC型储能变流器电池荷电状态均衡控制策略
        3.4.1 三层SOC数学建模与均衡控制
        3.4.2 三层SOC均衡方式
    3.5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直流短路故障下HMMC型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
    4.1 直流极间故障穿越控制策略
        4.1.1 零电压故障穿越控制策略
        4.1.2 改进型零电压故障穿越控制策略
    4.2 直流极间故障下电池荷电状态均衡控制策略
    4.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电力电缆分布式光纤在线测温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传感原理
    2.1 分布式光纤测温的传感特性
        2.1.1 光时域反射原理
        2.1.2 拉曼散射测温原理
    2.2 电缆温度场分析及导体温度模型的建立
        2.2.1 电缆温度场分析
        2.2.2 电缆导体温度模型的建立
    2.3 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传感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的解调传感模型
    3.1 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的基本解调原理
        3.1.1 单路温度解调法
        3.1.2 双路温度解调法
    3.2 基于Monte-Carlo法的温度解调传感模型的建立
    3.3 温度解调传感模型的参数辨识与优化
        3.3.1 温度解调传感模型的参数辨识原理
        3.3.2 非线性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3.3.3 适应度函数的选取
        3.3.4 非线性遗传算法参数影响的分析
        3.3.5 非线性遗传算法参数辨识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
    4.1 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设计
        4.1.1 系统的结构设计
        4.1.2 系统的主要器件参数
        4.1.3 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4.2 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功能实现
        4.2.1 系统的DT在线监测功能
        4.2.2 系统的TCC在线计算功能
        4.2.3 系统的故障报警和定位在线功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实验仿真与数据分析
    5.1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
        5.1.1 实验材料的选型
        5.1.2 实验平台的搭建
    5.2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5.2.1 分布式光纤拉曼散射特性的实验分析
        5.2.2 温度解调传感模型的空间分辨率准确性实验分析
        5.2.3 温度解调传感模型的实验误差分析
        5.2.4 温度解调传感模型温度监测实验分析
    5.3 电缆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
        5.3.1 电缆温度场热量传递方式及温度场控制方程
        5.3.2 电缆温度场的边界条件
        5.3.3 电缆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4 电缆导体温度模型的有限元分析验证
        5.4.1 稳态下导体温度模型的仿真分析
        5.4.2 暂态下导体温度模型的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6)具有惯性特征的双馈风力发电机非理想电网条件下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1 能源危机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1.2 风力发电系统结构及其基本原理
        1.1.3 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2 具有惯性特征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技术
        1.2.1 风电系统频率响应优化的必要性
        1.2.2 具有惯性特征的风电系统控制策略
        1.2.3 虚拟同步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4 双馈风力发电机虚拟同步控制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DFIG虚拟同步控制基本原理及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DFIG基本数学模型
    2.3 虚拟同步控制实现过程与基本原理
    2.4 虚拟同步控制频率调节性能分析
    2.5 仿真验证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电网电压骤跌条件下DFIG虚拟同步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电网电压骤跌故障对DFIG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影响
        3.2.1 电网电压骤跌条件下系统中主要成分分量回路模型
        3.2.2 电网电压对称跌落对DFIG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影响
        3.2.3 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对DFIG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影响
    3.3 电网电压对称跌落条件下DFIG虚拟同步控制优化策略
        3.3.1 电网电压对称跌落条件下转子冲击电流抑制
        3.3.2 电网电压对称跌落条件下快速灭磁控制方案
        3.3.3 转子限流与定子快速灭磁协调控制方案
        3.3.4 电网电压对称跌落条件下优化策略控制框图
    3.4 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条件下DFIG虚拟同步控制优化策略
        3.4.1 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条件下转子暂态电流抑制
        3.4.2 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条件下转子负序电流抑制
        3.4.3 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条件下转子动态电流抑制
        3.4.4 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条件下优化策略控制框图
    3.5 仿真验证与分析
        3.5.1 电网电压对称跌落时仿真分析
        3.5.2 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时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DFIG虚拟同步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电网电压不平衡对DFIG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影响
        4.2.1 电网电压不平衡对DFIG机组各电量的影响
        4.2.2 虚拟同步控制对不平衡电网电压的响应能力
    4.3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DFIG虚拟同步控制系统优化控制目标
    4.4 基于直接谐振控制外环的DFIG虚拟同步控制优化策略
        4.4.1 基于直接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多目标运行方案
        4.4.2 基于直接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控制框图
    4.5 基于定子电流谐振控制外环的DFIG虚拟同步控制优化策略
        4.5.1 基于定子电流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多目标运行方案
        4.5.2 基于定子电流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控制框图
    4.6 基于转子电流谐振控制外环的DFIG虚拟同步控制优化策略
        4.6.1 基于转子电流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多目标运行方案
        4.6.2 基于转子电流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控制框图
    4.7 基于转矩-无功谐振控制外环的DFIG虚拟同步控制优化策略
        4.7.1 基于转矩-无功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多目标运行方案
        4.7.2 基于转矩-无功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控制框图
    4.8 基于有功-无功谐振控制外环的DFIG虚拟同步控制优化策略
        4.8.1 基于有功-无功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多目标运行方案
        4.8.2 基于有功-无功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控制框图
    4.9 基于拓展功率谐振控制外环的DFIG虚拟同步控制优化策略
        4.9.1 基于拓展功率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多目标运行方案
        4.9.2 基于拓展功率谐振控制外环的优化策略控制框图
    4.10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六种优化控制策略比较分析
    4.11 仿真验证与分析
    4.12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船舶轴带无刷双馈电机独立发电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船舶轴带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BDFG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2.3 BDFG暂态稳定性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船舶轴带BDFG系统原理分析与动态建模
    2.1 电机的基本运行原理
        2.1.1 BDFG磁动势分析
        2.1.2 BDFG变速恒频发电原理
    2.2 BDFG内部电磁关系及等效电路
        2.2.1 BDFG内部电磁关系
        2.2.2 BDFG等效电路
    2.3 BDFG的动态数学模型
        2.3.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动态模型
        2.3.2 二相旋转坐标系下的动态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BDFG独立在网发电系统控制策略及仿真分析
    3.1 船舶轴带BDFG发电系统的特点及要求
    3.2 船舶轴带BDFG标量控制及仿真分析
        3.2.1 BDFG系统标量控制策略
        3.2.2 标量控制模型搭建及仿真分析
    3.3 船舶轴带BDFG系统综合控制及仿真分析
        3.3.1 BDFG系统综合控制策略
        3.3.2 CW电流矢量解耦控制
        3.3.3 PW电压幅值与频率控制
        3.3.4 网侧变换器控制方法
        3.3.5 船舶轴带BDFG综合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BDFG独立发电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
    4.1 转速变化时的暂态响应过程及特性
        4.1.1 转速变化时的暂态响应过程
        4.1.2 BDFG的机电解耦特性
    4.2 阻感性负载投切时暂态特性及无功电流补偿研究
        4.2.1 负载投切时的暂态响应过程
        4.2.2 突加阻感性负载时的暂态电压分析
        4.2.3 网侧变换器无功电流补偿控制
        4.2.4 暂态过程无功电流稳态分量检测方法
    4.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BDFG机端短路故障暂态分析与保护设计
    5.1 船舶轴带BDFG机端短路电流分析
        5.1.1 BDFG电磁暂态机理
        5.1.2 机端短路故障时BDFG暂态磁链分析
        5.1.3 机端短路故障时BDFG暂态电流分析
    5.2 船舶轴带BDFG机端短路保护电路设计
        5.2.1 适用于BDFG的CW侧保护电路
        5.2.2 直流母线侧保护电路
    5.3 加入保护电路后的短路电流分析
    5.4 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基于储能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并网调节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储能形式的研究现状
        1.2.2 储能技术在电能质量调节中的应用
    1.3 储能系统并网方式研究现状
    1.4 储能式MMC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储能式MMC的工作原理
    2.1 普通MMC与储能式MMC的拓扑结构
    2.2 MMC的基本原理
        2.2.1 工作原理
        2.2.2 数学模型
    2.3 超级电容储能原理分析
        2.3.1 超级电容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2.3.2 超级电容的等效电路模型
        2.3.3 功率分析
    2.4 储能式MMC的工作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储能式MMC的控制策略
    3.1 储能式MMC调制策略
    3.2 储能式MMC有功、无功电流解耦控制
        3.2.1 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3.2.2 电流内环解耦控制策略
        3.2.3 外环控制策略
        3.2.4 仿真验证
    3.3 储能式MMC子模块能量均衡控制
        3.3.1 模块间不平衡功率分析
        3.3.2 子模块电容电压分析
        3.3.3 子模块能量均衡控制策略
        3.3.4 仿真验证
    3.4 储能式MMC环流分析与环流抑制策略
        3.4.1 桥臂环流产生的机理分析
        3.4.2 储能式 MMC 桥臂环流抑制策略
        3.4.3 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储能式MMC的变增益控制和容错运行策略
    4.1 直流电压变动的变增益控制
        4.1.1 直流电压变动问题及影响
        4.1.2 调制波改变对输出电压的影响
        4.1.3 变直流电压的储能式MMC控制
    4.2 储能式MMC的容错控制
        4.2.1 故障子模块切除后系统的运行状态
        4.2.2 全对称旁路容错运行策略
        4.2.3 半对称旁路容错运行策略
        4.2.4 不对称旁路容错运行策略
    4.3 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储能式MMC并网调节器的功率补偿
    5.1 基于储能式MMC并网调节器的无功补偿
        5.1.1 无功补偿原理
        5.1.2 并网调节器的无功补偿策略
        5.1.3 仿真验证
    5.2 基于储能式MMC并网调节器的动态有功补偿
        5.2.1 动态有功补偿的意义
        5.2.2 动态有功补偿策略
        5.2.3 补偿能量函数的设计
        5.2.4 超级电容的充放电控制
        5.2.5 仿真验证
    5.3 能量协调补偿策略
        5.3.1 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基本原理
        5.3.2 功率协调控制策略
    5.4 实验平台
        5.4.1 控制电路及信号采集电路
        5.4.2 子模块电路
        5.4.3 电源电路
        5.4.4 实验波形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特性分析及故障穿越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馈风电机组动态建模研究
        1.2.2 双馈感应发电机暂态特性分析研究
        1.2.3 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研究
    1.3 本文工作
第二章 双馈风电机组数学模型及相关控制
    2.1 风力机及其桨距角控制
        2.1.1 风力机数学模型
        2.1.2 风力机桨距角控制
    2.2 传动轴
    2.3 双馈感应发电机
        2.3.1 双馈感应发电机数学模型
        2.3.2 双馈感应发电机控制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馈风电机组数字仿真方法
    3.1 基于MATLAB编程的数字仿真
        3.1.1 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及其差分化
        3.1.2 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初值计算
        3.1.3 电压跌落过程暂态仿真
    3.2 基于DIgSILENT的软件仿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馈感应发电机电磁暂态分析理论
    4.1 基于磁链计算的传统分析方法
    4.2 基于叠加原理的改进分析方法
    4.3 验证对比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问题
    5.1 Crowbar保护方案
        5.1.1 Crowbar阻值整定
        5.1.2 验证对比试验
    5.2 基于MATLAB编程的低电压穿越仿真
        5.2.1 低电压穿越方案
        5.2.2 方案效果
    5.3 基于DIgSILENT的低电压穿越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DFIG低电压穿越动态特性及穿越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动态
        1.2.1 DFIG 低电压穿越要求
        1.2.2 DFIG 低电压穿越动态特性的研究现状
        1.2.3 LVRT 实现方式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DFIG 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DFIG 风力发电系统各部分数学模型
        2.2.1 拓扑电路和运行原理
        2.2.2 风轮机模型和最大风功率追踪
        2.2.3 发电机模型
    2.3 DFIG 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2.3.1 RSC 控制策略
        2.3.2 GSC 控制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网短路故障下 DFIG 的暂态特性
    3.1 引言
    3.2 电网短路故障下 DFIG 的电磁特性研究
        3.2.1 短路故障下定子磁链对转子电流的影响
        3.2.2 定子暂态直流磁链变化特性分析
        3.2.2.1 短路发生瞬间暂态直流磁链变化特性
        3.2.2.2 短路切除瞬间暂态直流磁链变化特性
        3.2.2.3 结论
        3.2.3 仿真验证
        3.2.3.1 三相对称短路
        3.2.3.2 非对称短路故障
        3.2.3.3 结论
    3.3 电网短路故障下 DFIG 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
        3.3.1 恒电压运行原理
        3.3.2 低电压穿越后无功过补偿现象理论分析
        3.3.3 改进的恒电压运行方式
        3.3.4 仿真验证
        3.3.5 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 Crowbar 保护的 DFIG 低电压穿越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Crowbar 保护的基本原理
    4.3 Crowbar 电阻阻值对 DFIG 运行特性的影响
        4.3.1 Crowbar 电阻阻值与 DFIG 电磁特性的关系
        4.3.1.1 理论分析
        4.3.1.2 仿真验证
        4.3.2 Crowbar 电阻阻值对电磁转矩和转子转速的影响
        4.3.2.1 理论分析
        4.3.2.2 仿真分析
        4.3.3 附加串联电感的 Crowbar 电路
        4.3.4 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暂态过程三要素法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项式逼近的电力系统参数化暂态及中长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D]. 夏冰清. 浙江大学, 2021(09)
  • [2]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谐波抑制技术[D]. 杜鹏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3]高压直流断路器瞬态电气特性与快速重合闸研究[D]. 李博伟. 山东大学, 2020(10)
  • [4]基于混合子模块MMC型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D]. 李保润. 东南大学, 2020(01)
  • [5]电力电缆分布式光纤在线测温系统的研究[D]. 张昊阳. 燕山大学, 2019(03)
  • [6]具有惯性特征的双馈风力发电机非理想电网条件下控制策略研究[D]. 蒋天龙. 浙江大学, 2019(08)
  • [7]船舶轴带无刷双馈电机独立发电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D]. 高志国.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8]基于储能式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并网调节器[D]. 武英杰.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9]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特性分析及故障穿越方案[D]. 童锐. 天津大学, 2012(07)
  • [10]DFIG低电压穿越动态特性及穿越策略的研究[D]. 李增辉.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暂态过程三元法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