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完成日期考证

《西游记》完成日期考证

一、《西游证道书》成书年代考(论文文献综述)

吕博[1](2020)在《《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初探》文中认为《西游记》是我国神魔小说的代表,在初步探讨《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规律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僧人形象无论是远赴西天取经的五位主角,还是取经途中遇到的普通僧众,抑或是西天佛国内的显赫尊者,都有一定的嬗变规律,详细研究这些规律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作者的主要创作心态及时代背景。

吕博[2](2019)在《《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初探》文中认为《西游记》是我国神魔小说的代表,在初步探讨《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规律的过程中,发现《西游记》中的僧人形象无论是远赴西天取经的五位主角,还是取经途中遇到的普通僧众,抑或是西天佛国内的显赫尊者,都有一定的嬗变规律,详细研究这些规律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作者的主要创作心态及时代背景。

杜近都[3](2019)在《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初的明遗民人数之多、着作之博、事迹之显、影响之深均为历代遗民之最,其文学创作以诗词为主,但小说创作的成就也不应忽视。其实对于清初遗民小说的研究起步较早,诸如《水浒后传》、《西游补》、《续金瓶梅》等小说在晚晴、民国时期就被学者认为蕴含遗民思想。在此之后,受小说研究整体倾向于文学名着的影响,学界对遗民小说的关注较少,现有研究也主要局限在对于单部作品是否具有遗民思想的判断和讨论,而对于遗民小说的整体性研究实际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便选择清初遗民小说中的章回小说部分作为讨论对象,尝试对清初遗民章回小说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本文第一章辨析“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的概念。笔者为这一概念所作的定义是:明遗民创作于清初并体现其遗民情感、思想、意识的章回小说。本文所划定的清初这一时间阶段是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共四十年。遗民是因政治立场而选择在新朝不仕的前朝遗留之人,遗民不仕是废兴之际的主动选择,士人必须在国亡之后才能成为“遗民”,而且“遗民”身份可能发生变化。本文判断遗民章回小说的依据主要是作者是否为遗民、小说是否创作于明亡之后、小说是否反映了较明显的遗民意识或心态。笔者对曾被研究者认为蕴含有遗民思想或作者是某位遗民的章回小说、以明清鼎革为题材的佚失小说以及作者署名是某位遗民的章回小说,共三十一部进行系统的梳理、考辩,最终确定十部小说为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第二章主要论述遗民小说的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内容。因清初的特殊历史背景,士大夫们必须做出不同选择,坚持民族气节的遗民群体因此形成。在清朝统治较稳定之后,清廷的相关文化政策和遗民政策做出调整,遗民群体开始走向分化和消解。遗民的自然死亡和遗民后代的出仕最终使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完全解体。遗民小说家的家国血泪只能倾注于文字之中,笔者将从黍离之悲、华夷之辨、呼唤英雄、历史反思、未来期待等方面对作者的遗民思想加以具体论述。遗民小说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对于明亡原因的思考,具体原因包括阉党乱政、农民起义、明末党争、八股取士、因果报应等。部分遗民小说还提出了对于未来社会的理想假设。遗民小说描写的民族关系受清初文字狱影响,作品对于清朝较少正面描写,或借宋金对峙论明清战争,或将清置于历史描写的非重点位置。农民军或草莽英雄在遗民小说中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形象变化,较早的小说对农民军加以痛斥,而晚出的小说则对义军大加赞扬,一以贯之的是作者对于义军忠君爱国思想的充分肯定。第三章主要讨论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的特征。遗民小说家创作时有较强烈的主体精神,这类小说主要可归为文人小说,并在小说艺术方面有一定创新性。与之相应的便是其创作态度较为明确,他们因时而作,并借小说抒发个人情感,创作目的大致可分为劝世从善、寄托孤愤、记录信史。他们创作小说时大多具有历史意识,即一种记录“当代史”的意识。其作品基本上都有所依据,甚至部分小说还因此具有了一定的史料价值,并与部分史籍也有密切关系。遗民小说因为时代原因而表达较为谨慎,作者或是对新朝不多言及、或是借古讽今,部分小说甚至遭遇查禁。综上所述,本文将综合性地论述清初遗民所创作的一系列章回小说,虽然这些小说并非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但也是清初遗民文学和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遗民小说家没有形成具体的文学组织或团体,他们也没有一致的文学思想或创作理论,但笔者认为在清初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松散的遗民小说家群体,他们的创作基本上是分散且个人的。

陈洪,王诗瑶[4](2018)在《清初小说中的“贞烈”书写与士人的名节观念》文中提出在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中,关于女性名节的书写往往反映了士人自身的名节观念。清初异族入主使每个士人都不得不慎重面对个人名节的问题,所以清初文学中常见"贞女忠臣"同构的书写方式,小说中也不乏以阳刚之笔写女性殉节,或借写女子失身、易主讽刺士人失节的故事。部分清初小说反映了另一种士人心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而选择顺应时变、消解殉节观念、肯定个人求生欲望的自我正当化心理。此外,重视名节、道德至上的传统观念与权宜乱世、生存至上的变通态度在生活中往往是矛盾而并存,有些小说微妙地表现了两种价值观对立又融合的士人心态。清初小说中的种种"贞烈"书写,反映出清初士人名节观念的复杂面貌。

张舰戈[5](2018)在《清代小说家汪淇《西游证道书》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着名的神话小说,它的故事原版从唐代诞生之后,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演义,经过道教宗派和世俗文学作家的精心创作,逐步演变为完整的百回本唐僧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成为流传最广泛的神怪系列通俗小说。其中,明末清初刻书家汪淇评注、改编创作的《西游证道书》是《西游记》流传中的主要底本之一。在小说《西游记》的各项研究中,学术界对《西游证道书》的研究可谓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提出了众多不同的学术意见。

赵益[6](2016)在《通俗文学的作者属性及其文学意义——以《西游记》与全真教、内丹道的关系为中心》文中认为通俗文学的本质特性是"世俗性"、"普化性"和"商品性"。关于前二者,文学研究者都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体察,从而避免了过去单纯以文体、文学、文字水平和思想倾向为标准的偏失。但对于最后一项亦即商品性特质,尽管有大量的研究充分揭示和描述了通俗文学编撰、刊行的商业化表现①,迄今为止本土学者的认识不仅仍然有些模糊,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忽视、排斥倾向,也就是不愿意承认或有意无意地漠视这样一个事实:通俗文学作品在本

曹炳建[7](2014)在《《西游记》作者诸说考辨(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学界研究成果,《西游记》的作者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吴承恩说之外,主要还有邱处机说、许白云说、宗泐说、鲁府朱观火定说、周王府朱睦柛说、樊山王府集体创作说、陈元之说、华阳洞天主人说、李春芳说、史真人弟子说、尹真人弟子说、唐新庵说、唐皋说、阎希言师徒说、胶东人蓝田说等。本文对这些说法一一考证,证明除吴承恩说之外,其它说法都因为缺乏有力的证据而难以成立。

邓晓东[8](2013)在《《补张灵崔莹合传》、《十美图》成书年代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言短篇小说《补张灵崔莹合传》系黄周星入清后所写,其成书年限当在康熙二年(1663)前后。就目前关于《补张灵崔莹合传》蓝本的《十美图》的着录来看,存在明显的错讹。《十美图》当成书于顺治十一年(1654)左右至康熙初(即《补张灵崔莹合传》写作前)。明代有《十美图》小说,这种说法不成立。

伍珉松[9](2012)在《明末清初小说家汪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使用了统计、比较、社会历史批评、叙事学等方法,以汪淇及其道教小说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一,对汪淇的生平和刻书情况进行研究。因为汪淇的存世资料较少,所以仅存的与朋友的尺牍、生前刻书、传世小说等就成为我们深入了解研究其生平的重要资料。笔者通过对《尺牍新语》、《吕祖全传》和《西游证道书》等存世文献的搜集整理,从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等来展现汪淇的生平。第二,对汪淇道教小说的研究。作为明末清初着名的刻书家,汪淇在经营书坊的同时还亲自参加小说创作。由于其道士的特殊身份,所以汪淇创作的小说均为宣扬道教伦理、劝人向善的小说。首先,从小说的文本叙事风格进行一个剖析。然后,对文本中的取材、用典及故事流变做一分析。最后,概括出汪淇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并指出其小说的局限性。第三,汪淇在晚年弃儒坐道,还笺评刊刻了《西游证道书》。其中,加入的第九回“唐僧出世”一节对后世西游故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吴圣燮[10](2011)在《改编删节求创新——论清刻《西游证道书》》文中提出一《西游证道书》的版本情况《西游证道书》,白文简称证道本或证道本《西游记》,一百回。目录页首题"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证道书》目录",第二、三行题"钟山黄太鸿笑苍子、西陵汪象旭憺漪子同笺评";正文卷首题"镌像古本西游证道书",第二、第三行分别题"西陵残梦道人汪憺漪笺评"、"钟山半非居士黄笑苍印正"。版心上题"证道书",中题"古本西游第×回",下题"蜩寄"。"蜩寄"为汪憺漪书室名。

二、《西游证道书》成书年代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游证道书》成书年代考(论文提纲范文)

(1)《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取经师徒五人的僧人形象嬗变初探
二、取经途中普通僧侣的僧人形象嬗变初探
三、西天佛国中尊者的僧人形象嬗变初探
四、结语

(2)《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取经师徒五人的僧人形象嬗变
二、取经途中普通僧侣的僧人形象嬗变
三、西天佛国中尊者的僧人形象嬗变

(3)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的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第一节 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的定义
    第二节 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研究范畴的界定
    第三节 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研究综述
第二章 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的创作背景与主题内容
    第一节 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的创作背景
    第二节 黍离之悲和华夷之辨
    第三节 前抑后仰的农民军形象
    第四节 历史思考与未来期待
第三章 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的特征
    第一节 强烈的作者主体精神
    第二节 明确的历史意识
    第三节 创作谨慎与表达隐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清初章回小说总表
    《樵史通俗演义》批点汇编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清初小说中的“贞烈”书写与士人的名节观念(论文提纲范文)

一、“贞女”与“忠臣”同构的文化语境
二、清初小说中的“贞烈”与“失节”
三、消解传统名节观念的自我正当化心理
四、“道行”与“道尊”并存的折中心态
结语

(5)清代小说家汪淇《西游证道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汪淇及其书坊与刻书
二、《西游证道书》研究综述
三、结语

(7)《西游记》作者诸说考辨(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邱 (丘) 处机说
二、许白云说
三、宗泐说
四、鲁王府朱观火定说
五、周王府朱睦柛说

(8)《补张灵崔莹合传》、《十美图》成书年代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补张灵崔莹合传》成书年限
二、现存《十美图》成书年限辨证

(9)明末清初小说家汪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汪淇生平及其刻书研究
    第一节 汪淇的个人情况
        一、姓名字号
        二、生平经历
        三、家庭情况
    第二节 汪淇刻书情况
        一、社会环境
        二、所刻书籍情况
第二章 汪淇道教小说——《吕祖全传》研究
    第一节 《吕祖全传》版本情况
    第二节 《吕祖全传》创作背景
        一、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
        二、民间对道教的信奉
    第三节 《吕祖全传》与《飞剑记》的比较
        一、“黄粱梦”
        二、“云房子试吕洞宾”
    第四节 《吕祖全传》艺术表现手法研究
        一、叙事结构
        二、第一人称叙事
        三、众体兼备——诗、词、赋等在小说中的完美结合
第三章 《西游证道书》研究
    第一节 《西游证道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西游证道书》评点文字研究
    第三节 《西游证道书》与《西游记》“李评本”的比较
        一、内容情节
        二、评点文字
结语
参考文献
    作品文本
    史籍、论着
    学术论文
后记

四、《西游证道书》成书年代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初探[J]. 吕博.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3)
  • [2]《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初探[J]. 吕博.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3]清初遗民章回小说研究[D]. 杜近都. 深圳大学, 2019(11)
  • [4]清初小说中的“贞烈”书写与士人的名节观念[J]. 陈洪,王诗瑶. 明清小说研究, 2018(04)
  • [5]清代小说家汪淇《西游证道书》研究综述[J]. 张舰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08)
  • [6]通俗文学的作者属性及其文学意义——以《西游记》与全真教、内丹道的关系为中心[J]. 赵益. 文学研究, 2016(02)
  • [7]《西游记》作者诸说考辨(上)[J]. 曹炳建.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 [8]《补张灵崔莹合传》、《十美图》成书年代考[J]. 邓晓东. 明清小说研究, 2013(03)
  • [9]明末清初小说家汪淇研究[D]. 伍珉松.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2)
  • [10]改编删节求创新——论清刻《西游证道书》[J]. 吴圣燮. 人文论丛, 2011(00)

标签:;  ;  ;  ;  ;  

《西游记》完成日期考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