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打响节能降耗主旋律

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打响节能降耗主旋律

一、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奏响节能降耗主旋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1](2014)在《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 ——以年鉴、方志等史料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安徽淮河流域(以下简称“本区”)工业发展与变迁的历史是我国相对落后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工业化的缩影,反映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的当代安徽淮河流域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建设家乡的光辉历程。研究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区工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总结出经验,将之发扬光大。通过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又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从而更好地加快本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本区具备发展工业的资源基础,然而由于起步晚,发展缓慢,其历史起点较低。新中国成立以前,本区工业始终处于“开而未发”的状态,主要以传统手工业为主,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工业严重滞后并发展速度缓慢。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央及安徽地方政府在本区创建了一批现代工矿企业,为本区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通过三年经济恢复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本区基本建立。50年代初,沿海工业企业内迁以及苏联对华工业援建使本区工业发展获益匪浅。1965年开始的“小三线”建设使本区六安、金寨、霍山等地落后的工业面貌有所改变。“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淮域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前行甚至遭受重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成为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全国一样,本区的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放权让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本区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有所发展,个私经济及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本区工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本区工业发展具备一定的自身优势,比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历史上本区工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仍,社会长期动乱。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区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然而由于很长一段时期内,本区都不是国家和安徽省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所得到的政策支持非常有限,因而即使与本省非淮地区相比也处于落后状态,遑论与江浙沿海等发达地区。从纵向来看,60多年来本区在煤炭、电力、建材、食品加工、酿酒等工业较之新中国成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从横向来看,由于缺少工业发展极和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撑等多重历史和现实因素,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本区总体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沿海及本省非淮地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工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本区整体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前期。其中淮南高于整体标准,部分地区如亳州、阜阳等甚至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从安徽省整体来看,安徽省和皖中工业水平已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后半阶段,皖南则整体处于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本区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工业化进程滞后。2.工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安徽地方政府在本区工业建设投资十分有限。本区实行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的进程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及本省非淮地区。最近几年来,本区加强引进外资力度,加强与中央企业的合作,但效果均不如人意。3.民营工业经济薄弱。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鼓励发展个私经济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本区个私经济基本消失。改革开放以后,本区个私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阜阳模式曾一度与温州模式、苏州模式并称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大模式,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最终走向衰落。4.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1949年以来,国家在本区投资主要集中于水利建设和农田改造,具体到工业建设仅有两淮煤矿的开发,因而本区工业方面除煤炭、电力、食品加工等工业相对发展较好以外,其余如钢铁、机械等工业均比较落后。5.与长三角经济区联系紧密。近代以来,上海经济圈对本区工业的发展带动作用尤为明显。新中国成立初期,沿海工业企业内迁使本区工业经济发展获益匪浅。此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安徽省积极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同时,安徽及本区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区建设,提出“远学闽粤,近学江浙”、“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等口号,拉近安徽及其淮域地区与江浙沪等地的距离。21世纪以来,本区和全省其他地区一样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工业发展分工。工业的发展绝不是孤立的,必然与社会其他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区工业建设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本区落后的经济与社会面貌初步得以改变。随着工业的发展,本区各市的工业经济结构各具自身特色。淮南和淮北已发展成煤、电、化类型的工业基地,蚌埠是以建材、机械、轻纺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阜阳和宿州的工业则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亳州的药材加工和酿酒等工业初具规模,其余如滁州、宿州、六安等地工业发展也颇具自身特色。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区农业经济、城镇化以及教育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工业发展也使经济与社会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工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当代安徽淮域工业经济存在停滞、爱慢的发展现象,但总趋势仍然是上升的、向上发展的。

庄莉[2](2013)在《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细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林业是绿色的产业,林业又是一项公益事业。由于林业企业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林业企业注定要承担起保护环境和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因此,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树立起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林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指导下,才能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稳定的发展。实现我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除了要考虑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外,还要协调林业的各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包括人类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要求,提高人类的福利、实现森林的综合效益是最终目标。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被列为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建设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社会,不断提高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林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本论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创新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外部性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对国外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启示。分别梳理了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林业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经验,为我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以我国国有林业企业、集体所有制林业企业、私营林业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我国林业企业主要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剖析了我国林业企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构建了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采取实证调研的方法,选取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依据AHP分析法,对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从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四个维度对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确定中国林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并针对中国林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为中国林业企业落实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走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论文具有以下三个创新点:(1)构建了我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衡量尺度。(2)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多维度评价了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找出影响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3)应用SWOT分析法对林业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我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李颖[3](2010)在《基于产业阶梯模型(ILM)的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钢铁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发展状况关乎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名副其实的战略支柱产业。但国际铁矿石价格不断攀升压缩了我国钢铁行业利润空间,形成对钢铁及其下游行业的巨大成本约束,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在国内铁矿石资源供应不足、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产业国际竞争力弱等现实状况下,需要从铁矿石和钢铁两个行业的天然联系出发,用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两个行业的发展。本文界定了铁矿石资源产业的概念,即将铁矿石行业和钢铁行业合并成铁矿石资源产业进行分析,在开放视角下明确了产业的国内、国际两条轴线。通过对国内和国际铁矿石资源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把握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借鉴资源产业链相关理论,对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的产业链进行了国内“单链”和全球视角下的“链网”分析;对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进行了钻石体系分析。产业发展需要战略的指导。通过以上分析客观地诠释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及产业链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得出基于分析的SWOT判断,指出我国需要从战略层次保证铁矿石资源产业的发展。1、借鉴一般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理论,论文提出了基于“建立生存基础-培育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目标体系;2、构建了包含基础层、拓展层和顶点的产业发展的阶梯模型(ILM模型);3、形成了“产业资源-产业能力-产业权力”的产业链优化战略路径。产业资源战略包括铁矿石供给保障战略(铁矿进口优化配置战略、铁矿国内外开发投资战略)、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产业振兴战略;产业能力战略包括环境经济战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产业资本战略和产业创新战略;产业权力战略包括租金控制力战略、市场控制力战略和社会控制力战略三大方面。铁矿石资源产业的发展问题关系重大,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和模型研究构建了多层次、成体系的IML战略框架并得出了一些具体的战略建议,以期对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谭瑞松[4](2006)在《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2年以来,微型乘用车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呈现出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产生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能源短缺、环境不断恶化与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研究微型乘用车的发展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为研究核心,提出了适宜微乘车企业实施的竞争战略的多种选择,以及支持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实施竞争战略的宏观对策建议和以微乘车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对策建议。 对于上述理论的提出主要基于现有的相关理论及本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本文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了企业竞争战略相关理论,对于本文结论得出有重要基础作用的相关理论包括:企业竞争优势相关理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这些理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主要运用构建模型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微型乘用车产品、行业特征以及产业竞争规律、市场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地研究。表现在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弹性的研究,行业竞争结构,价格竞争作用规律,技术进步作用规律及优势资源作用规律的挖掘,以及微乘车市场状况、技术状况、相关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微乘车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来自于自主研发技术弱势、品牌劣势,完善政府管理以及重复性建设。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只有在制定和实施竞争战略的过程中遵循产品、产业特征、产业竞争规律,及时进行战略调整适应竞争变化,才能获取竞争优势。 再次,从直接来源、本源、以资源为基础的中观层面三个角度挖掘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优势来源。我国的宏观环境因素:能源短缺、自然环境恶化,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燃油价格上涨给微型乘用车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环保、节能的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一些微乘车企业在整个汽车产业中异军突起。然而,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只青睐具有优势资源的微乘企业,也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资源、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最后,微型乘用车产品和行业特征以及企业竞争战略的特征决定了微型乘用车竞争战略应是具有环境适应性、动态性的。一方面,微乘车自身的快速发展是宏观环境状况培育的;另一方面,企业竞争战略是以宏观环境为基础的,因此,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的环境决定性是必然的,环境适应性

刘纯宝[5](2002)在《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奏响节能降耗主旋律》文中研究表明

王光明,姜良纲[6](2001)在《中国有座鲁西监狱》文中认为 开篇 2000年暮冬。在济南一个朋友聚会的场合,笔者偶遇山东省监狱局原副局长律希林。他曾担任过山东警校的校长,也曾主编过《山东省劳改志》。当他得知我是报告文学作家后,沉吟有顷,说了一番很动情的话:眼下描写公安战线的文学、影视作品车载斗量,但记叙监狱系统的作品却少得可怜……殊不知,在政法这个大系统内,最艰苦、最任劳任怨的还是我们监狱系统的干警。但由于缺乏宣

二、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奏响节能降耗主旋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奏响节能降耗主旋律(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 ——以年鉴、方志等史料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相关界定
    三、文献资料与理论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危中有机: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的条件
    第一节 地理环境
        一、地理与地貌特征
        二、区位特点
        三、交通状况
    第二节 资源基础
        一、农牧业资源
        二、矿能资源
        三、旅游及土特产品资源
    第三节 历史渊源
        一、行政区划演变与城市经济沿革
        二、手工业的嬗变
        三、现代工业的萌芽
        四、根据地与解放区的工业建设
第二章 艰难困苦: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安徽淮河流域的工业
        一、现代工业的奠基与初步发展
        二、手工业的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前行
        四、“三线”建设时期工业建设的异质化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安徽淮河流域工业
        一、国有工业企业的变革与发展
        二、非公有制工业经济的崛起与快速发展
        三、乡镇工业的勃兴与低落
第三章 新陈代谢: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国家战略选择与当代淮河流域工业发展
        一、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淮河流域工业
        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淮河流域工业
    第二节 轻重工业与手工业的新发展
        一、轻工业的多样化发展
        二、重工业的不均衡发展
        三、手工业的再恢复与再发展
    第三节 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工业化水平的初步判定
        二、工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三、民营工业经济力量薄弱
        四、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五、与长三角经济区联系紧密
第四章 管中窥豹:当代安徽淮河流域煤炭工业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煤炭工业的发展进程
        一、民国以前的煤炭开发
        二、民国时期煤炭工业的起步
        三、新中国成立后煤炭工业的飞跃
    第二节 煤炭工业的成就
        一、煤炭产量
        二、煤矿基本建设
    第三节 煤炭工业发展的原因
        一、华东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政策支持
        三、骨干企业的高效经营
第五章 任重道远: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工业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农村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二、涉农工业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
        三、乡镇工业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第二节 工业发展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一、高污染工业加重了水污染
        二、煤炭工业加剧了土地塌陷
    第三节 工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深远影响
        一、工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社会保障
        二、小城镇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
        三、工业布局对城镇布局的影响
        四、工业发展对城镇教育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可持续发展
        2.1.2 林业企业
        2.1.3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创新理论
        2.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2.2.4 外部性
        2.2.5 系统论
    2.3 本章小结
3 国外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3.1 国外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3.1.1 国外典型国家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3.1.2 国外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特性
    3.2 国外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
        4.1.1 林业资源
        4.1.2 林业企业
        4.1.3 重点上市林业企业
    4.2 国有林业企业产值
    4.3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3.1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4.3.2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的选择
        5.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选择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解释
        5.2.2 评价指标体系
    5.3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AHP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多维度分析
    6.1 经济维度分析
    6.2 社会维度分析
    6.3 资源维度分析
    6.4 环境维度分析
    6.5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6.6 本章小结
7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7.1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机会因素分析
    7.2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威胁因素分析
    7.3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因素分析
    7.4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劣势因素分析
    7.5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SWOT矩阵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对策建议
    8.1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8.1.1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战略
        8.1.2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文化战略
        8.1.3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度战略
        8.1.4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战略
        8.1.5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要素战略
    8.2 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8.2.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8.2.2 深化林业企业体制改革
        8.2.3 调整林业企业产业结构
        8.2.4 依靠科技振兴林业企业
        8.2.5 加强林业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8.2.6 拓宽林业企业的融资渠道
        8.2.7 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生态恢复能力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基于产业阶梯模型(ILM)的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内容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1.2.1 研究意义
        1.2.2 矿石资源产业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1.4.1 研究成果
        1.4.2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理论
    2.2 产业分析理论
        2.2.1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2.2.2 产业链理论
        2.2.3 钻石理论
        2.2.4 SCP 理论
3. 铁矿石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3.1 铁矿石资源产业概述
        3.1.1 概念界定
        3.1.2 产业特点
    3.2 国际铁矿石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3.2.1 国际铁矿石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3.2.2 国际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3.3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3.3.1 我国铁矿石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3.3.2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的产业链分析
    4.1 资源产业链一般性分析
        4.1.1 资源产业链的产生与发育
        4.1.2 资源产业链的内形成机理
        4.1.3 资源产业链的传导流机制
    4.2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链分析
        4.2.1 “单链”分析
        4.2.2 “链网”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的钻石体系分析
    5.1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生产要素分析
        5.1.1 我国铁矿石行业生产要素分析
        5.1.2 我国钢铁行业生产要素分析
    5.2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需求条件分析
        5.2.1 我国铁矿石行业需求条件分析
        5.2.2 我国钢铁行业需求条件分析
    5.3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组织分析
        5.3.1 我国铁矿石行业产业组织分析
        5.3.2 我国钢铁行业产业组织分析
    5.4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支持产业分析
        5.4.1 我国铁矿石行业支持产业分析
        5.4.2 我国钢铁行业支持产业分析
    5.5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政府作用分析
        5.5.1 我国铁矿石行业政府作用分析
        5.5.2 我国钢铁行业政府作用分析
    5.6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机会分析
        5.6.1 我国铁矿石行业产业机会分析
        5.6.2 我国钢铁行业产业机会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ILM 的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战略研究
    6.1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出路
        6.1.1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的发展障碍
        6.1.2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的战略出路
        6.1.3 产业发展战略一般性分析与借鉴
    6.2 产业阶梯模型(ILM)研究
        6.2.1 ILM 的构建基础及逻辑框架
        6.2.2 ILM 的阶梯结构分析
    6.3 基于ILM 的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战略研究
        6.3.1 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的ILM 结构
        6.3.2 ILM 层次与铁矿石资源产业战略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1.3.1 论文总体思路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竞争优势观
        2.1.1 资源学派的竞争优势观
        2.1.2 学习学派的竞争优势观
        2.1.3 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竞争优势观
    2.2 企业竞争战略相关理论
        2.2.1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2.2.2 企业竞争战略的含义
        2.2.3 企业竞争战略的特征
        2.2.4 企业竞争战略的分类
        2.3.5 主要战略模型及观点
    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1 传统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2 现代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型乘用车产品、行业特征及市场竞争规律研究
    3.1 微型乘用车产品特征
        3.1.1 微型乘用车物理特征
        3.1.2 微型乘用车技术特征
        3.1.3 微型乘用车经济特征
    3.2 行业特征
        3.2.1 效益特征
        3.2.2 市场结构特征
        3.2.3 产品差异化特征
        3.2.4 行业壁垒特征
        3.2.5 产业生命阶段定位
    3.3 微型乘用车市场竞争规律
        3.3.1 价格竞争的作用规律
        3.3.2 技术进步的作用规律
        3.3.3 伯特兰德博弈均衡价格和最大市场需求
        3.3.4 规模经济作用下的生产临界值
        3.3.5 优势资源在企业竞争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
        3.3.6 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过渡的规律
    3.4 微型乘用车产品、行业特征及市场竞争规律综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微型乘用车行业发展状况
    4.1 我国微型乘用车市场状况
        4.1.1 微型乘用车产销状况
        4.1.2 微型乘用车市场价格状况
        4.1.3 微型乘用车品牌与技术来源状况
        4.1.4 微型车企业效益状况
        4.1.5 微型乘用车市场结构状况
    4.2 微型乘用车技术发展状况
        4.2.1 关键部件技术状况
        4.2.2 关键技术发展状况
        4.2.3 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3 跨国汽车公司对我国投资状况
    4.4 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4.4.1 石油工业
        4.4.2 交通建设
    4.5 我国微型乘用车发展状况综述
        4.5.1 我国微型乘用车市场状况综述
        4.5.2 我国微型乘用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4.5.3 微型乘用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主要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比较分析
    5.1 哈飞集团竞争战略
        5.1.1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5.1.2 研发策略
        5.1.3 竞争战略规划
    5.2 重庆长安竞争战略
        5.2.1 竞争战略选择
        5.2.2 竞争策略组合
    5.3 上汽五菱竞争战略
        5.3.1 研发战略
        5.3.2 文化战略
        5.3.3 文化再造
    5.4 奇瑞竞争战略
        5.4.1 营运低成本战略
        5.4.2 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整合战略
    5.5 竞争战略选择的主要经验
        5.5.1 有效的战略管理是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
        5.5.2 文化融合关系到重组的成败
        5.5.3 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分析
    6.1 竞争优势直接来源分析
        6.1.1 微型乘用车物理特征优势
        6.1.2 中国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状况有利于微型乘用车的发展
        6.1.3 微型乘用车企业自身具有的竞争优势
        6.1.4 我国经济资源状况决定微型乘用车行业具有成本优势
    6.2 竞争优势本源分析
        6.2.1 竞争优势的本质
        6.2.2 RS因果关系链及演化过程模型
        6.2.3 资源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环节
        6.2.4 竞争优势来源三维分析与竞争战略
    6.3 以资源为基础的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中观层面
        6.3.1 学习能力
        6.3.2 技术能力
        6.3.3 创新能力
        6.3.4 服务能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制定与选择
    7.1 竞争战略制定
        7.1.1 竞争战略制定的要素
        7.1.2 竞争战略制定的过程
        7.1.3 竞争战略实施的规则
    7.2 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定位
        7.2.1 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优劣势比较分析
        7.2.2 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角色
        7.2.3 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目标
    7.3 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选择
        7.3.1 生态定位战略
        7.3.2 生态设计战略
        7.3.3 自主创新战略
        7.3.4 价格战略
        7.3.5 品牌战略
        7.3.6 柔性战略
        7.3.7 文化战略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绩效评价
    8.1 竞争战略绩效的评价原则
    8.2 指标体系的构建
        8.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8.2.2 指标的选取和诠释
    8.3 综合评价方法
        8.3.1 评价方法选择
        8.3.2 评价方法确定
    8.4 评价结果及分析
        8.4.1 评价对象选择
        8.4.2 关键步骤结果
        8.4.3 评价结果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实施的对策
    9.1 宏观对策
        9.1.1 引导微型乘用车产业集群战略调整
        9.1.2 完善法规推动微型乘用车产业发展
        9.1.3 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为微乘车提供技术支持
        9.1.4 培育汽车消费信贷环境
    9.2 微观对策
        9.2.1 实施有效的竞争战略管理以培育微乘企业持续竞争力
        9.2.2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以全面提升微乘企业技术能力
        9.2.3 通过管理创新增强微乘企业柔性
        9.2.4 积累优势人力资源以提升人力资源储备
    9.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奏响节能降耗主旋律(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安徽淮河流域工业发展研究 ——以年鉴、方志等史料为中心[D]. 王成. 安徽大学, 2014(08)
  • [2]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庄莉.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 [3]基于产业阶梯模型(ILM)的我国铁矿石资源产业战略研究[D]. 李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4]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 谭瑞松.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2)
  • [5]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奏响节能降耗主旋律[J]. 刘纯宝. 轮胎工业, 2002(01)
  • [6]中国有座鲁西监狱[J]. 王光明,姜良纲. 人民文学, 2001(12)

标签:;  ;  ;  ;  ;  

山东玲珑橡胶集团公司打响节能降耗主旋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