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230例病因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230例病因分析

一、上消化道出血230例病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彭盼,王美芬,王明英,陈韬,段金涛,李娟,陈峻,杨建[1](2021)在《2 054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以达到优化诊疗的目的。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2 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054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中,男1 274例,女780例,男女之比为1.6∶1;<3.0岁647例(31.5%),3.0~5.9岁488例(23.8%),6.0~8.9岁413例(20.1%),9.0~11.9岁281例(13.7%),≥12岁225例(11.0%);上消化道出血991例,下消化道出血1 063例。引起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过敏性紫癜和全身严重感染;引起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为肠息肉、过敏性紫癜和食物蛋白过敏性结直肠炎。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罕见病有黑斑息肉综合征、门静脉海绵样变性、Bartter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Budd-Chiari综合征、环形胰腺、Reye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Evans综合征、肛周血管扩张症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是儿科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比例下降。不同年龄阶段导致上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不同,除注意常见的病因外,对于罕见病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应该提高警惕和认识。

陈宏伟[2](2021)在《739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止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收集本院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出血(A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本地区ANVUGIB的临床特点。2.收集入院后明确诊断为ANVUGIB并经消化道内镜止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止血成功后72h内再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完善统计学分析,识别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在加深临床医生对本地区ANVUGIB认识的同时,提高诊治水平,对再出血高危患者做出准确的识别和及时的救治,并最终提高再出血高风险人群的生存率。方法:1.通过住院病历系统检索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因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入院并经过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ANVUGIB的患者739例,完善一般信息、病因诱因和疾病转归等资料的收集并进行分析。2.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诊断为ANVUGIB且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当即成功止血的137名患者进行纳入。对住院期间经内镜治疗后当即成功止血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结果等)进行系统性回顾和收集,制定调查表,详细登记符合入排标准的每一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点、胃镜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并依据止血成功后72h内再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再出血组(18例)和未出血组(119例)。3.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调查资料表,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 21.0统计软件被用来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rsonχ2检验或连续校正法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后继续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ANVUGIB患者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先设立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结果:(一)临床特点1.性别年龄: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因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入院并经过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ANVUGIB的患者739例,其中男性561人(75.91%),女性178人(24.09%),男女比例3.15:1,平均年龄51.28±17.72岁,平均住院天数9.30±5.93天。其中<40岁(青年)组193例,40岁-60岁(中年)组307例,≥60岁(老年)组239例。2.入院主诉:47.50%的患者以黑便为第一主诉入院,27.20%的以呕血为第一主诉,24.22%的患者入院时同时存在呕血和黑便,多数ANVUGIB患者以明确消化道出血主诉入院。3.循环及HB含量:13.26%的患者入院时存在低血压,24.76%的患者存在心动过速,10.15%的患者休克指数>1.0,0.95%的患者休克指数>1.5,多数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75.78%的患者入院时存在贫血,中度以上贫血者占比50.48%,2.03%的患者存在极重度贫血(HB<30g/L)。入院时HB<70g/L的患者占比27.33%,33.02%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进行了限制性输血治疗。4.发病诱因:53.18%的病人在出血前并未发现存在明确出血诱因,在出血前服用阿司匹林、NSAIDs药物、糖皮质激素、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等对胃粘膜有一定刺激和损伤的药物的患者占据21.92%,饮酒后出血的患者占据16.10%,进食生冷食物2.84%、服用华法林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2.30%、劳累2.17%、情绪激动1.49%。进一步年龄分组后发现,在药物诱因导致的ANVUGIB患者中,老年组较中年组更多见,中年组较青年组更多见,而饮酒诱因导致的出血则相反,此外,青年组较中年组更常见饮食诱因导致的出血(P<0.05)。5.病因:在完善消化道内镜检查后发现,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ANVUGIB病因(73.34%),在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占29.89%,十二指肠溃疡占54.80%,复合型溃疡占13.65%。消化道恶性肿瘤为第二常见原因(10.83%),急性胃粘膜病变排名第三(9.74%)。此外,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在住院ANVUGIB占据了1.49%的比例,包括ESD/EMR术后出血、EST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后出血。所有ANVUGIB的患者在入院后均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在入院后使用了促凝血类药物。进一步年龄分组后发现,急性胃粘膜病变、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型溃疡更常见与中年组和青年组患者,胃溃疡更常见于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的发生率较中年组和青年组患者显着更高(P<0.05)。6.结局转归:在739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141例患者经过了内镜下止血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率19.08%。137例患者经内镜下治疗当即成功止血,内镜下立即止血率为97.16%。有18人在内镜治疗后72h内再发出血,72小时再出血率为13.14%。对比内镜治疗止血后72h内再发出血患者的死亡人数和未在72h内再发出血患者的死亡人数,发现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二)危险因素进一步单因素分析比较72h内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之间在性别、入院主诉、首测心率、首测血压、首次查HB水平、PLT水平、PT/APTT延长与否、血白蛋白水平、血尿素氮水平等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10);将单因素分析p<0.10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显示高龄(年龄>60y)、恶性肿瘤出血、输血治疗、Ia类病变四个方面,实验组(再出血组)和对照组(未出血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是影响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地区ANVUGIB发病诱因前3位依次为药物、饮酒和进食生冷食物,在药物诱因导致的ANVUGIB患者中,老年组较中年组更多见,中年组较青年组更多见,而饮酒诱因导致的ANVUGIB则相反,此外,青年组较中年组更常见饮食诱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2.本地区ANVUGIB病因前3位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急性胃粘膜病变,少见的原因有Dieulafoy病、Mallory Weiss综合征、上消化道血管畸形等。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复合型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更常见于青年组和中年组患者,胃溃疡更常见于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老年组的发生率较青年组和中年组患者显着更高。3.ANVUGIB经内镜止血治疗后立即止血率为97.16%,内镜治疗后72h内再出血率为13.14%,提示经上消化道内镜止血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需警惕再出血。4.初次止血治疗后72h内再出血患者有更高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住院期间出现内镜止血成功后早期再出血的患者,临床医师应给予更频繁和密切的关注,必要时进行内镜复查。5.高龄(年龄>60y)、恶性肿瘤出血、输血治疗、Ia类病变是接受内窥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医师因予以更密切和频繁的关注,以早期发现再出血,提高患者预后。

刘辉[3](2020)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伴痛风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具有痛风病史患者,发生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伴痛风急性发作高危因素,同时对比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及非甾体类抗炎药(COX-抑制剂)对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方法:1.选择2008年01月01日-2019年08月0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有痛风病史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伴痛风急性发作4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痛风未发作46例病例作为对照组。2.回顾性分析相关病例资料数据包括:基本生理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病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食管病变、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其他病变);入院首次部分血生化检查(尿素、尿酸、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上消化道出血相关治疗(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斯奥美拉唑及输血);痛风急性发作治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NSAIDs)。3.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阐明有痛风病史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痛风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对比观察有痛风病史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及NSAIDs(COX-抑制剂)对痛风急性发作治疗效果。结果:1.有痛风病史的8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其中46.51%(40/86)出现不同程度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2.单因素分析表明身体质量指数(BMI)(26.74vs24.92)、胆固醇(4.27vs3.72)及甘油三酯(2.08vs1.63)与痛风急性发作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无独立相关性(P>0.05)。3.BMI、胆固醇、甘油三酯三种模型预测能力的比较:BMI诊断界点为26.02,灵敏度为0.625,特异度为0.696,约登指数达到最高的0.321。胆固醇诊断界点为5.17,灵敏度为0.325,特异度为0.935,约登指数达到最高的0.260。BMI、胆固醇曲线下面积均>0.5,两者预测效果较好。甘油三酯预测效果不佳,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对痛风急性发作治疗缓解时间(5.00vs7.00)明显优于NSAIDs(COX-抑制剂)(P<0.05)。结论:1.BMI、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是有痛风病史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伴痛风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但非独立危险因素。2.BMI及胆固醇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伴痛风急性发作有密切关联性,定期检测与监控能较好的控制疾病进展。3.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及NSAIDs(COX-抑制剂)在治疗有痛风病史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痛风急性发作中均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较NSAIDs(COX-抑制剂)对疼痛缓解起效更快。

方莹,杨洪彬,韩亚楠,任晓侠,党永辉[4](2019)在《消化道出血患儿316例病因分析和治疗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各年龄段病因不同。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316例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较为熟知的病因,对一些不常见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316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多见,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以肠息肉、急慢性腹泻病和麦克尔憩室常见。肠息肉高发于1~<4岁组,牛奶蛋白过敏更多见于28 d~<1岁组,麦克尔憩室更多见于4~<7岁组。此外,IBD致小儿消化道出血也应引起儿科医师重视。

呼丹[5](2019)在《某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描述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现状,建立本院关于该病近五年以来的临床资料数据库,为方便患者管理及患者教育、为判断预后、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研究及该病的预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从病案浏览器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延大附院住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婚姻状况)与临床资料(病因、诱因、发病季节与时间、出血量),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后共计收集1220例。统计延大附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构成、年龄分布、职业特点、居住地来源、婚姻状况,分析本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以及常见病因与性别(男、女)、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发病季节(春、夏、秋、冬)、出血量(<400ml、4001000ml、≥1000ml)的关系,并对常见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了解该病五年来的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构成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1.上消化道出血男性923人(75.7%),女性297人(24.3%),男女比例为3.1:1。农民占据了消化道出血患者的51.1%,干部人数较少,比例为12.2%,学生最少仅占1.4%。因消化道出血就诊于延大附院的患者多来自于宝塔区,有392人,占32.1%,其次人数较多的为子长县、安塞县,分别占10.3%、9.8%,而黄陵县、黄龙县患者较少。已婚患者比例为71.9%,远高于未婚患者(5.7%)。1220名患者平均年龄53.39±15.79岁,范围8-93岁,分布最多来自于5059年龄段,比例为24.3%,其次为4049以及6069年龄段,比例分别为20.2%、18.7%,小于10岁、大于90岁的患者极少,比例分别为0.1%、0.5%。2.1220例患者排名第一的病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44.3%,消化性溃疡则位居第二有351例(28.8%),其次为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分别占8.0%、6.3%、5.0%,前五位病因占据了上消化道出血总人数的92.4%。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多见,比例为44.4%。3.通过分析,上消化道出血五种常见病因有明显性别差异(P<0.05),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病因构成比的两两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贲门粘膜撕裂导致的出血多见于中年人,胃癌和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出血多见于老年人。4.延大附院上消化道出血五种常见病因的发病季节五明显差异(P>0.05),但五种常见病因的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血量之间病因构成比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通常多见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贲门粘膜撕裂。5.纵向对比常见的五种病因可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五年来一直都是延大附院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病因,且总体比例是上升的,从2014年占总发病人数的的44.8%变成了2018年的52.4%,不同的是,消化性溃疡从2014年占总发病人数的35.9%,到2018年发病率变为30.5%,比例随着时间发展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余三种病因无明显变化规律可循。6.上消化道出血多无明显诱因,有明显诱因者以饮食不当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居多,分别有227例(18.6%)及41例(3.4%)。7.五年间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7人,病死率为2.2%,死亡原因85.2%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结论:通过探讨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男性居多,平均年龄53.39±15.79岁,集中在中年人群,以农民居多,病死率2.2%。大多数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无明诱因,有诱因者与进食不慎和服用NSAIDs有关。一直以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都是本院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一大病因,且总体比例随着时间的进展曲折上升,消化性溃疡随着时间的进展比例呈下降趋势。五种常见病因有明显性别和年龄差异,男性多于女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贲门粘膜撕裂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多见于中年人,胃癌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多见于老年人。五种常见病因的发病季节无明显不同,但引发的出血量有所不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贲门粘膜撕裂常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伍小鱼,冯小丽,李凤,陈小燕[6](2018)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趋势及病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的儿童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近年来小儿UGIB的发病趋势及病因,为临床干预、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和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伴有UGIB症状的5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5例(61.5%),女197例(38.5%),男女比例为1.6︰1。按年龄将患儿分为5个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观察分析2013~2017年小儿UGIB发病情况、变化趋势、发病原因及发病时间,比较各病因在性别、年龄和年份方面的差异。结果除学龄期外,各年龄段UGIB的发病率,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年份推移均呈下降趋势;败血症、血友病、重症肺炎、紫癜和胃炎为小儿UGIB最常见的病因;男性和女性UGIB病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儿童各年龄段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败血症、血友病、重症肺炎、代谢性酸中毒的占比逐步下降,但紫癜、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凝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不明病因的占比逐步上升;不同年份的病因发生率情况各有不同,以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为代表的小儿UGIB的全身性疾病病因占比呈下降趋势,而以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为代表的炎症和溃疡类病因占比呈上升趋势。结论近年来小儿UGIB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病因仍较为复杂,应注意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的病因防治重点。

陈颖芳[7](2012)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2例病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以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Olympus XO 30型胃镜检查,显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82例患者,结合其体征、肝功能、病史、超声等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诊断显示:消化性溃疡38例(46.34%),急性胃粘膜糜烂性病变13例(15.8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例(7.32%),上消化道肿瘤4例(4.48%),食管炎3例(3.66%),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2例(2.44%),十二指肠炎3例(3.66%)。结论临床研究证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占有重要地位,在诊疗过程中应针对主诉进行判定。

刁瑞香,郭保仑[8](2011)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特点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2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组,分析各组的致病因素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青年组是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中年组是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浅表性胃炎和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是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和胃癌等。结论在不同年龄阶段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并不完全相同,应重点予以防治。

朱军军,李祥兴,刘洁[9](2011)在《消化道出血178例诊断及病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及通过胃镜、胃肠道钡餐、肝功能和B超等进行病因诊断。其常见病因主要为:消化性溃疡7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4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9例,胃癌16例,其他病因12例。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食管恶性肿瘤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原因,及时查出病因,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可以提高止血率。

陈卓琳[10](2008)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30例发病诱因分析》文中指出

二、上消化道出血230例病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消化道出血230例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739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止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739 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ANVUGIB经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诊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3)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伴痛风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ANVUGIB伴痛风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分析
    2 ANVUGIB伴痛风急性发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 ANVUGIB伴痛风急性发作BMI、胆固醇、甘油三酯三种模型预测能力的比较
    4 ANVUGIB病例痛风急性发作不同治疗方式分析
讨论
    1 ANVUGIB伴痛风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分析
    2 ANVUGIB伴痛风急性发作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内镜治疗进展
    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1 溃疡、炎症性疾病
        2 机械性损伤
        3 血管性疾病
        4 上消化道肿瘤
        5 肝胆胰腺疾病
    二、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进展
        1 内镜治疗前病情监测及生命体征支持
        2 内镜治疗前药物处置
        3 内镜治疗进展
        4 介入及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5)某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描述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1.2.2 主要分析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6)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趋势及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患儿年龄段分布情况
    2.2 2013~2017年各年龄段小儿UGIB发生情况
    2.3 不同性别的病因发生率
    2.4 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发生率
    2.5 不同病因的年份构成及变化
3 讨论
    3.1 儿童期各年龄段UGIB的发病率随着年份的变化均呈下降趋势
    3.2 全身性系统疾病和胃炎为小儿UGIB的主要病因
    3.3 不同年龄段小儿UGIB的病因不同

(9)消化道出血178例诊断及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
        1.2.1 临床表现:
        1.2.2 估计出血量:
        1.2.3 判断出血的部位
        1.2.3. 1 询问病史:
        1.2.3. 2 体格检查:
        1.2.3. 3 实验室检查:
        1.2.3. 4 其他辅助检查:
        1.2.3. 5 动脉造影:
2 结果
    2.1 1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年龄段的出血病因比较:
    2.2 治疗效果:
3 讨论

(1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30例发病诱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3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时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诱因比较
    2.2 不同时期≥60岁年龄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诱因比较
3 讨 论

四、上消化道出血230例病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 054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J]. 彭盼,王美芬,王明英,陈韬,段金涛,李娟,陈峻,杨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09)
  • [2]739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止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D]. 陈宏伟. 皖南医学院, 2021
  • [3]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伴痛风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D]. 刘辉.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消化道出血患儿316例病因分析和治疗对策[J]. 方莹,杨洪彬,韩亚楠,任晓侠,党永辉. 中华消化杂志, 2019(12)
  • [5]某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描述性研究[D]. 呼丹. 延安大学, 2019(01)
  • [6]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趋势及病因分析[J]. 伍小鱼,冯小丽,李凤,陈小燕. 中国医药导报, 2018(30)
  • [7]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2例病因分析[J]. 陈颖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15)
  • [8]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特点的分析[J]. 刁瑞香,郭保仑.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6)
  • [9]消化道出血178例诊断及病因分析[J]. 朱军军,李祥兴,刘洁. 吉林医学, 2011(12)
  • [1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30例发病诱因分析[J]. 陈卓琳. 广西医学, 2008(08)

标签:;  ;  ;  ;  ;  

上消化道出血230例病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