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乌素水电站坝基覆盖土材料动态强度特性

察罕乌素水电站坝基覆盖土材料动态强度特性

一、察汗乌苏水电站坝基覆盖层土料的动强度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生,刘小生,赵剑明,汪小刚,刘启旺[1](2020)在《覆盖层土体和筑坝堆石料力学参数室内外联合确定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岩土体力学参数测试是岩土工程工作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影响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覆盖层土体和筑坝堆石料力学参数的室内外联合确定方法,针对粗、中、细各类土,构建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相结合、材料试验与模型试验相结合,大、中、小不同尺度相结合,强度、变形、残余变形等多参数测试相结合的理念先进、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系统实验平台,开展了联合室内和现场试验确定土体静动力特性参数的系统研究,形成了涵盖覆盖层土体和坝体堆石料力学特性的室内外联合测试和判释方法,开辟了一条考虑覆盖层土体原位结构效应和考虑筑坝堆石料尺寸效应确定土体工程力学特性参数的可行途径,能够为覆盖层地基和坝体系统的静动力分析提供成套的系列参数,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十余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设计。

张凌凯[2](2018)在《高堆石坝筑坝材料的静动力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堆石坝筑坝材料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材料试验、物理机制、数学建模和工程应用四个方面,对堆石料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展开深入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堆石料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常规三轴试验、等p三轴试验和等应力比三轴试验三种不同应力路径的静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探讨了堆石料的强度特性、压缩特性、剪切特性、应力应变、颗粒破碎、临界状态和剪胀速率等力学特性规律。(2)通过对堆石料在等幅循环荷载和不规则循环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常规三轴循环加载试验、偏应力循环加载试验和球应力循环加载试验三种不同应力路径的动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应力条件下堆石料体应变和偏应变的发展规律及其变形机制,并探讨了堆石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颗粒破碎和剪胀速率等力学特性规律。(3)综合分析已有残余变形模型的优缺点,基于对堆石料残余变形试验结果的分析,对堆石料的残余变形模型进行了相关改进。主要有以下特点:(1)采用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的关系式进行剪切应变的计算,考虑泊松比的变化对剪切应变的影响;(2)采用指数函数形式能够较好地描述堆石料残余剪切应变和残余体积应变的发展规律;(3)在残余体积应变和残余剪切应变公式中采用初始应力状态的平均应力和剪应力比进行表述,以反映围压和固结比等因素对堆石料残余变形特性的影响。(4)基于对堆石料在静动力荷载作用下变形规律的认识,得出堆石料在压缩和剪切作用下的颗粒破碎特性规律,通过引入压缩破碎和剪切破碎的相关参数,在张建民等提出的将压缩和剪切作用引起的体应变和偏应变可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八个分量的框架下,借鉴已有本构模型的合理定义,吸收边界面理论和临界状态理论的优点,发展了一个考虑颗粒破碎和状态相关的堆石料静动力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从压缩和剪切两方面分别考虑了堆石料的颗粒破碎特性;(2)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实现了采用一套参数对不同孔隙比和应力状态下的堆石料进行统一描述;(3)该模型能够分别对堆石料在单调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规律进行描述。(5)以紫坪铺面板堆石坝为研究对象,静力分析采用E-B模型,动力反应分析采用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堆石料残余变形分析采用第5章提出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分析了该面板堆石坝在汶川地震时水位的加速度反应和残余变形特性规律,并与实测的地震残余变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提出改进残余变形模型的有效性。

刘莹[3](2014)在《砂质泥岩风化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文中提出以某工程场地下伏砂质泥岩风化土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循环振动三轴试验,对风化土在选定的4组固结围压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固结围压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在研究的固结围压范围内:固结围压对动应力-应变骨干曲线及动弹模量曲线的影响较大,骨干曲线与动弹模量曲线均随固结围压的增大而提高;最大动弹模量与固结围压间具有良好地幂函数关系,并且幂指数随着固结围压的增大呈现增长;固结围压的增大阻尼比随着减小,且减小的幅度先增大后减小;动剪模量比曲线在不同的固结围压状态下表现出了良好地归一化特性.

于玉贞,刘治龙,孙逊,张丙印[4](2009)在《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主坝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且处于强震区,需研究其坝体和坝基料的动力特性。采用清华大学大型高压多功能静动三轴试验机,对坝基和主要坝体材料进行了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试验和动残余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堆石料相比,软岩次堆石料和覆盖层料的动弹性模量较低且变形较大,但其动应力应变关系与动变形特性同样可以分别用修正的黏弹性动本构模型和残余变形经验公式进行描述。此外,根据动力试验结果初步论证了利用软岩和直接在覆盖层上筑坝的可行性。

张锐,迟世春,林皋,张宗亮[5](2008)在《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的研究》文中指出利用拟静力法进行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分析时,地震荷载按照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建议的土石坝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图示确定。但是此图示只适用于150m以下的土石坝,而目前许多土石坝的设计高度已远大于150m。与低坝相比,高坝的高阶自振周期与地震卓越周期遇合的机率增大,高阶振型的振动易于被激发放大,从而导致坝体地震加速度沿坝高分布与低坝有所不同。本文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高土石坝的加速度分布,提出了250m级高土石坝的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图示,并以此确定地震荷载,同时利用筑坝材料的非线性强度准则和土体动强度准则,对250m级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张锐[6](2008)在《高土石坝地震作用效应及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部即将兴建的众多高土石坝大多位于强震区,确保其安全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高土石坝的地震作用效应以及坝坡抗震稳定分析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文中分别采用二维与三维解析法和有限单元法分析了高土石坝沿坝高和坝顶河谷方向的地震加速度分布特征,最终提出了300m级高土石坝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建议图。然后利用改进的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对高土石坝坝坡抗震安全系数和临界滑动面的影响。利用强度折减法进行坝坡稳定分析时,根据郑颖人院士总结得出的边坡失稳时,滑动面内单元应变的突变特征,提出了塑性贯通区内最大单元等效塑性应变陡增判断准则。考虑到在坝体失稳变形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最后将基于更新拉格朗日方法的大变形理论引入到坝坡抗震稳定分析中,并与利用传统小变形理论求得的结果相比较。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别利用:1)基于剪切梁理论的解析法,包括反应谱法、考虑动剪切模量G与动剪应变γ非线性关系的迭代法、考虑三维效应的简化分析法。2)有限单元法,包括基于E-B非线性弹性模型的静力有限元分析程序和基于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的动力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六座不同高度模型大坝以及拟建的糯扎渡、双江口高土石坝进行了沿坝高和坝顶河谷方向地震加速度分布特征研究。同时讨论了河谷斜率、地震设计烈度、坝坡率、坝型、地震动输入和坝料参数对高土石坝地震加速度分布的影响,最终提出了300m级高土石坝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建议图。2.利用强度折减法数值模拟一300m土石坝在失稳过程中,通过观测发现塑性贯通区内各单元等效塑性应变具有突变且发展程度不一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塑性贯通区内最大单元等效塑性应变陡增判断准则。3.分别利用:1)考虑堆石材料非线性强度准则和土料动强度准则的极限平衡法,2)对判断准则和折减过程加以改进的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和坝料强度准则对高土石坝坝坡安全系数和临界滑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建议图计算地震力时,坝体所受的地震荷载有所减小,导致土体滑动力矩相应减小,安全系数有所增加。临界滑动面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坝料强度准则,地震动态分布系数的影响不大。4.高土石坝在失稳过程中,坝坡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因此,引入基于更新拉格朗日方法的大变形理论,采用反映岩土材料拉压不等性的修正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对高土石坝的抗震稳定问题进行了大变形有限元分析,并与采用传统小变形理论求得的结果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采用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大变形理论分析高土石坝坝坡稳定问题时,计算所得的坝坡安全系数略有提高,小变形理论求得的坝坡安全系数亦可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最后讨论了修正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中材料参数K、剪胀角ψ、黏聚力系数C和内摩擦角φ,以及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v对坝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申辉[7](2007)在《深厚覆盖层土石坝的动力响应特征及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石坝是一种经济的坝型,由于该坝型具有施工简单、工序少、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特别是能适应于较差地质条件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拦河坝建设中。我国地域广阔,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在已建或拟建的工程中,有较多的土石坝都建在较深厚的覆盖层上,然而对于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的动力稳定问题,尤其是对不同厚度的覆盖层上坝体的动力反应的变化规律,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以西部地区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的抗震设计分析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模拟频率为0.5~2Hz的谐波和随机波频率作用,对不同坝高和不同覆盖层厚度条件下的土石坝进行了动力响应计算,分析了反应加速度和动应力变化特征。通过改变覆盖层动力特性参数,考察地层刚度的变化对坝体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以下认识:(1)谐波作用下土石坝动力反应加速度与覆盖层厚度、坝高及频率有密切关系。随着覆盖层厚度增大或坝高增大,坝体中的反应加速度最大值分布具有逐渐递减、均匀化的变化特征;坝坡体的反应加速度递减显着的变化特征,坝顶反应加速度较坝底反应加速度小的特征;覆盖层厚度越小,坡脚及其附近土体的反应加速度越大的特征。(2)随着震波频率增大,坝体中的反应加速度最大值分布呈逐渐递减、均匀化的变化。(3)坝轴线上各点反应加速度最大值与震波输入加速度峰值比值在不同震波频率下的变化曲线均有峰值,达到峰值后均随距基岩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趋于定值。并且,随着频率增大,它们的峰值逐渐降低,但高度较大趋于稳定时的比值基本一致。(4)不同频率谐波和随机波作用下最大动剪应力随覆盖层厚度的增加明显降低。不同谐波和随机波作用下,坝坡安全系数随覆盖层厚度的变化而变化。(5)根据反应加速度最大值分布变化,反应加速度最大值与输入加速度峰值比沿轴铅垂线上的变化,坝顶反应加速度最值及坝坡安全系数随坝高、覆盖层厚度的变化,分析了深厚覆盖层的界定条件。(6)根据最大峰值相同的随机波和谐波作用下动力反应加速度的比较,验证了随机震波的等效荷载峰值确定的方法。本文通过对覆盖层上土石坝的动力响应计算分析,揭示了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响应特征,可为土石坝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陈存礼,胡再强,谢定义,冯志炎[8](2006)在《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坝基砂层透镜体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不同固结状态(σ3 c和kc)下对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坝基砂层透镜体的砂土进行了动三轴试验。结果表明:不能用Hard in公式确定偏压固结时的起始动剪切模量G0,G0和τy(最大动应力)均与σ3 c.kc之间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且对不同固结状态可以归一;动强度dτ/σm′受固结围压σ3 c的影响很小,但随固结比kc的增大而增大;动孔压比ud/σ′m与振次比N/Nf关系曲线为下凹型,不符合Seed提出的孔压模型,可用指数关系来拟合。动应力σd值变化对ud/σm′-N/Nf和ud/σm′-εdr关系影响很小,固结比kc变化对它们有显着的影响;界限残余应变εdr,t受kc的影响较小,但它随σ3 c的增大而增大,当εdr大于εdr,t时呈先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缓的变化。

阮元成,陈宁,常亚屏[9](2004)在《察汗乌苏水电站坝基覆盖层土料的动强度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大型与中型动三轴试验,对新疆察汗乌苏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基土料动强度与动孔压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和以往成果中坝基动剪应力比分布规律初步估计,在该工程给定的地震设计烈度条件下,该坝基覆盖层可以满足建坝要求,不会发生液化破坏。研究成果可为深厚覆盖层地基上高土石坝的抗震稳定性计算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深厚覆盖层工程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察汗乌苏水电站坝基覆盖层土料的动强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察汗乌苏水电站坝基覆盖层土料的动强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覆盖层土体和筑坝堆石料力学参数室内外联合确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深厚覆盖层土体力学参数室内外联合确定方法
    2.1 覆盖层的原位相对密度室内外联合确定方法
    2.2 覆盖层的层次结构和剪切波速结构确定方法[24]
    2.3 联合室内和现场试验的土体本构模型[25-26]
    2.4 覆盖层土体本构模型参数室内外联合确定方法[27-29]
    2.5 覆盖层土体动力变形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30]
    2.6 覆盖层土体动强度参数的室内外联合确定方法[31]
3 筑坝堆石料力学特性参数室内外联合确定方法
    3.1 高土石坝填筑标准确定方法[32-34]
    3.2 筑坝堆石料邓肯-张E-B模型参数的室内外联合确定方法[19]
4 结语

(2)高堆石坝筑坝材料的静动力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高堆石坝的发展现状
        1.1.2 高堆石坝面临的工程问题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筑坝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2.1 筑坝材料的静力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2.1.1 筑坝材料的强度特性
        2.1.2 筑坝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2.2 筑坝材料的动力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2.2.1 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
        2.2.2 筑坝材料的动力变形特性
    2.3 筑坝材料的颗粒破碎特性研究进展
        2.3.1 颗粒破碎指标的定义
        2.3.2 颗粒破碎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力学特性的影响
        2.3.3 考虑颗粒破碎的本构模型
    2.4 筑坝材料的临界状态研究进展
        2.4.1 临界状态的定义
        2.4.2 堆石料的临界状态探讨
        2.4.3 状态参数的定义
    2.5 筑坝材料的剪胀特性研究进展
        2.5.1 传统应力剪胀理论
        2.5.2 状态相关剪胀理论
        2.5.3 峰值和剪胀应力比的修正
    2.6 土的静动力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2.6.1 土的静力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2.6.2 土的动力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2.6.3 筑坝材料的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2.7 筑坝材料的试验测试技术及方法进展
        2.7.1 筑坝材料的缩尺效应
        2.7.2 筑坝材料的试验设备
        2.7.3 筑坝材料的数值模拟方法
    2.8 小结
第3章 堆石料的静力特性试验研究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设备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方案
    3.2 试验结果分析与探讨
        3.2.1 堆石料的强度特性
        3.2.2 堆石料的压缩特性
        3.2.3 堆石料的剪切特性
        3.2.4 堆石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3.2.5 堆石料的颗粒破碎特性
        3.2.6 堆石料的临界状态
        3.2.7 堆石料的剪胀特性
        3.2.8 堆石料的状态参数
    3.3 小结
第4章 堆石料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4.1 试验概况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试验方案
    4.2 等幅荷载循环加载试验结果
        4.2.1 常规三轴循环加载试验
        4.2.2 偏应力循环加载试验
        4.2.3 球应力循环加载试验
        4.2.4 变形物理机制分析
    4.3 不规则荷载循环加载试验结果
        4.3.1 偏应力循环加载试验
        4.3.2 球应力循环加载试验
    4.4 堆石料动力颗粒破碎特性
        4.4.1 颗粒破碎率与围压的关系
        4.4.2 颗粒破碎率与塑性功的关系
    4.5 堆石料的剪胀规律特性
    4.6 小结
第5章 堆石料的动力黏弹性模型试验研究
    5.1 动力黏弹性模型研究现状
    5.2 堆石料的动力特性试验概况
        5.2.1 试验设备及试验材料
        5.2.2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案
    5.3 堆石料的动力黏弹性模型
    5.4 堆石料的残余变形特性规律
    5.5 堆石料的残余变形模型试验研究
        5.5.1 残余剪切应变的描述
        5.5.2 残余体积应变的描述
    5.6 残余变形模型的初步验证
    5.7 小结
第6章 考虑颗粒破碎和状态的堆石料静动力统一本构模型
    6.1 本构模型建模思路
        6.1.1 应变分解
        6.1.2 堆石料的力学特性
        6.1.3 状态参数
    6.2 三轴应力空间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6.2.1 基本变量定义
        6.2.2 边界面定义
        6.2.3 映射规则定义
        6.2.4 塑性加载及加载反向判断
        6.2.5 各分量具体描述
    6.3 三维应力空间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6.3.1 应力和应变表示方法
        6.3.2 三维空间边界面的定义
        6.3.3 映射规则定义
        6.3.4 塑性加载及反向判断
        6.3.5 各分量具体描述
    6.4 统一本构模型的简化
    6.5 弹塑性刚度矩阵推导
    6.6 本构模型参数确定
        6.6.1 模型参数分类
        6.6.2 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6.7 本构模型初步验证
        6.7.1 常规三轴剪切试验模拟
        6.7.2 常规三轴循环试验模拟
        6.7.3 循环扭剪试验模拟
    6.8 小结
第7章 紫坪铺面板堆石坝动力反应分析
    7.1 工程概况
    7.2 紫坪铺面板堆石坝震害现象
    7.3 边界条件和模型参数
    7.4 面板堆石坝三维动力计算
        7.4.1 加速度响应
        7.4.2 残余变形分析
        7.4.3 与实测变形对比分析
    7.5 小结
第8章 主要成果及研究展望
    8.1 主要的研究成果
    8.2 存在的不足
        8.2.1 试验研究
        8.2.2 本构模型
    8.3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8.3.1 试验研究及设备研发
        8.3.2 本构模型及其数值化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堆石料Ⅰ的残余变形与循环振次的关系
附录Ⅱ 堆石料Ⅱ的残余变形与循环振次的关系
附录Ⅲ 堆石料Ⅲ的残余变形与循环振次的关系
附录Ⅳ 堆石料Ⅳ的残余变形与循环振次的关系
致谢
作者简历

(3)砂质泥岩风化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设备和样品制备
    1.1 试验设备
    1.2 试样制备
    1.3 试验方法
2 试验成果及分析
    2.1 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及动弹模量
    2.2 阻尼比与动剪模量试验成果
3 结论

(4)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试验仪器与试验土料
3 试验方法与试验内容
4 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结果及分析
5 动残余变形试验结果及分析
6 结语

(5)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
    1.1 土石料的本构模型
    1.2 模型计算
    1.3 建议地震加速度动态分布系数图示
    1.4 工程实例计算
2 坝坡抗震稳定分析
    2.1 考虑土料动强度的毕肖普法
    2.2 工程算例
    2.3 结果分析
3 结论

(6)高土石坝地震作用效应及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土石坝地震震害简述
    1.3 土石坝地震动态特性研究综述
        1.3.1 剪切梁法
        1.3.2 有限元法
        1.3.3 土石坝地震动态特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综述
        1.4.1 极限平衡法
        1.4.2 土石料动强度准则
        1.4.3 有限元法
    1.5 文章的组织结构
2 高土石坝地震动态特性解析法分析
    2.1 引言
    2.2 反应谱法
        2.2.1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2.2 地震反应计算
        2.2.3 地震加速度组合
        2.2.4 计算步骤
        2.2.5 算例
    2.3 考虑G~γ非线性关系的迭代法
        2.3.1 土的动力性质
        2.3.2 筑坝堆石料的动力特性
        2.3.3 计算步骤
        2.3.4 算例
    2.4 考虑三维效应的简化解析方法
        2.4.1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4.2 地震反应计算
        2.4.3 计算步骤
        2.4.4 算例
    2.5 地震设计烈度影响
    2.6 300m级高土石坝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建议图
    2.7 小结
3 高土石坝地震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程序简介
        3.2.1 静力有限元程序
        3.2.2 动力有限元程序
        3.2.3 计算步骤
    3.3 模型计算
        3.3.1 二维分析
        3.3.2 三维分析
    3.4 影响因素分析
        3.4.1 坝坡率影响分析
        3.4.2 坝型影响分析
        3.4.3 地震动输入影响分析
        3.4.4 坝料参数影响分析
        3.4.5 地震设计烈度分析
    3.5 工程实例分析
        3.5.1 工程实例1
        3.5.2 工程实例2
        3.5.3 结果分析
    3.6 小结
4 高土石坝抗震稳定极限平衡分析
    4.1 引言
    4.2 极限平衡法
        4.2.1 瑞典圆弧法
        4.2.2 简化Bishop法
        4.2.3 简化Janbu法
        4.2.4 Morgenstern-Price法
    4.3 安全系数的定义
    4.4 最危险滑动面搜索
    4.5 实例计算
        4.5.1 堆石料非线性强度准则
        4.5.2 土料Seed动强度准则
        4.5.3 坝体蓄水的处理
        4.5.4 算例1
        4.5.5 算例2
        4.5.6 算例3
        4.5.7 结果分析
    4.6 小结
5 高土石坝抗震稳定强度折减法分析
    5.1 引言
    5.2 ABAQUS软件
        5.2.1 简介
        5.2.2 ABAQUS中非线性问题的处理
        5.2.3 有限元基本方程
    5.3 边坡失稳判据的讨论
        5.3.1 强度折减技术
        5.3.2 折减过程的改进
        5.3.3 算例和分析
    5.4 塑性贯通区内最大单元等效塑性应变陡增判断准则
    5.5 实例计算
        5.5.1 算例1
        5.5.2 算例2
        5.5.3 算例3
        5.5.4 结果分析
    5.6 强度折减法计算精度分析
    5.7 小结
6 基于大变形有限元的高土石坝抗震稳定分析
    6.1 引言
    6.2 大变形问题的有限元方程
        6.2.1 物体运动和变形的两种描述
        6.2.2 物体内应力、应变度量
        6.2.3 虚功方程的推导
        6.2.4 有限元方程的建立
    6.3 修正Drucker-Prager模型
        6.3.1 屈服准则
        6.3.2 输入参数
    6.4 实例计算
        6.4.1 计算参数
        6.4.2 观测单元的布置
        6.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6.5 参数影响讨论
        6.5.1 参数K影响讨论
        6.5.2 剪胀角ψ影响讨论
        6.5.3 变形参数(E、υ)影响讨论
        6.5.4 黏聚力系数C和内摩擦角φ影响讨论
    6.6 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以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创新点摘要
致谢

(7)深厚覆盖层土石坝的动力响应特征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深厚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反应分析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土石坝震害特征及震害分类
    1.3 地震动特性及多维地震动作用
        1.3.1 地震动幅值特性
        1.3.2 地震动的频率特性
        1.3.3 地震动持时特性
        1.3.4 多维地震作用
        a.水平地震作用
        b.竖向地震作用
        c.转动分量的地震作用
    1.4 土石坝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1.5 考虑行波效应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1.6 土石坝地震永久滑移变形计算方法
    1.7 研究内容
2 土体动力反应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案
    2.1 动力平衡方程的建立
        2.1.1 单元体的动力平衡方程
        2.1.2 有限单元的动力平衡方程
    2.2 动力平衡方程的求解
    2.3 静动力本构模型
        2.3.1 静力计算模型
        2.3.2 动力本构模型
    2.4 基于等效粘弹性本构模型的动力反应分析步骤
    2.5 研究方案
        2.5.1 工程背景
        2.5.2 坝体、地基岩土材料动力特性参数
        2.5.3 计算方案
3 谐振作用下深厚覆盖层土石坝的动力反应分析
    3.1 最大加速度等值线分布特征
        3.1.1 80m坝高不同覆盖层厚度坝体中反应加速度最大值分布的变化特征
        3.1.2 100m坝高不同覆盖层厚度坝体中反应加速度最大值分布的变化特征
        3.1.3 140m坝高不同覆盖层厚度坝体中反应加速度最大值分布的变化特征
        3.1.4 180m坝高不同覆盖层厚度坝体中反应加速度最大值分布的变化特征
        3.1.5 200m坝高不同覆盖层厚度坝体中反应加速度最大值分布的变化特征
    3.2 坝体底面加速度反应特征的分析
    3.3 坝轴线各点最大加速度反应特征分析
    3.4 坝顶最大加速度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随机振动作用下深厚覆盖层土石坝的动力反应分析
    4.1 最大加速度等值线分布特征
    4.2 地层刚度变化对土石坝动力响应的影响
    4.3 坝轴线上最大反应加速度的变化特征
    4.4 坝顶最大反应加速度的变化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深厚覆盖层对土石坝稳定性影响
    5.1 深厚覆盖层对土石坝最大动剪应力的影响
    5.2 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整体稳定分析
        5.2.1 土石坝整体稳定分析的拟静力法
        5.2.2 动力分析方法
        a.深厚覆盖层对土石坝整体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b.随机波作用下土石坝安全系数
        c. 深厚覆盖层对土石坝滑动面位置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8)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坝基砂层透镜体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试验的基本情况
2 试验成果及分析
    2.1 动弹性模量
    2.2 阻尼比
    2.3 动强度特性
    2.4 动孔压特性
3 结论

(9)察汗乌苏水电站坝基覆盖层土料的动强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试验仪器与试验方法
3 试验土料
4 动强度特性试验
5 动孔压特性
6 结论

四、察汗乌苏水电站坝基覆盖层土料的动强度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覆盖层土体和筑坝堆石料力学参数室内外联合确定方法[J]. 杨玉生,刘小生,赵剑明,汪小刚,刘启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0(05)
  • [2]高堆石坝筑坝材料的静动力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D]. 张凌凯.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3]砂质泥岩风化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 刘莹.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4(02)
  • [4]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 于玉贞,刘治龙,孙逊,张丙印. 岩土力学, 2009(04)
  • [5]高土石坝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的研究[J]. 张锐,迟世春,林皋,张宗亮. 水力发电学报, 2008(04)
  • [6]高土石坝地震作用效应及坝坡抗震稳定分析研究[D]. 张锐.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5)
  • [7]深厚覆盖层土石坝的动力响应特征及稳定性研究[D]. 申辉.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2)
  • [8]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坝基砂层透镜体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 陈存礼,胡再强,谢定义,冯志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6(05)
  • [9]察汗乌苏水电站坝基覆盖层土料的动强度特性[J]. 阮元成,陈宁,常亚屏. 水力发电, 2004(01)

标签:;  ;  ;  ;  ;  

察罕乌素水电站坝基覆盖土材料动态强度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