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火车站路基排水探讨

青藏火车站路基排水探讨

一、青藏铁路站场路基排水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魏仲赟[1](2021)在《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冻害特征分析及整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西北部经济建设发展中,高速铁路的建设尤为重要,而西北部地区大多属于季节冻土区,土体经常发生冻胀,路基冻害问题严重,既有线路路基稳定性较差,达不到列车提速要求,严重阻碍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了保证季节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冻胀问题以及路基冻害整治技术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结合兰新铁路西段路基改造工程,通过对实体试验段路基冻害的相关监测数据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路基温度场以及冻害整治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选取路基严重冻害段布设监测点,通过路基内部土体温度和水分相关监测数据,分析在大气温度作用下季节冻土区路基土体冻融循环过程中温度、水分变化规律以及土体温度对大气温度的响应,研究了路基内部土体温度与水分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冻融循环过程中,各深度路基土体温度变化走向与含水量变化趋势几乎保持一致,但受到土壤热容与水热容的影响,路基土体温度变化峰值总是滞后于含水率峰值。(2)依据兰新铁路西段气候特征和近3年路基冻结深度情况,探索路基土体冻结深度的发展规律,参考国内外季节冻土区铁路路基冻结深度计算理论,采用函数拟合法,得出冻结指数与冻结深度之间表现为乘幂函数关系,提出了兰新铁路西段冻结深度的估算方法,并发现冻结指数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3)基于热传导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存有相变的非稳态路基温度场模型,将太阳辐射、路面有效辐射和气温及对流热交换等作为上边界条件,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并与监测数据对比验证,分析了外界气温变化和土壤冻融相变过程对土体热参数变化的影响,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温度场的分布规律。(4)通过在路基土体温度、水分以及变形等方面对试验段路基冻害整治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了路基本体冻害整治宜采用布设横向渗沟和疏干排水孔的整治技术,其中采用逐孔开挖和隔一挖一设置横向渗沟的整治效果最佳,并发现隔一挖一设置渗沟深度为80cm和60cm的整治效果相差较小,应选用深度60cm的横向渗沟。路涵过渡段冻害整治宜采用设置横向渗沟+注浆补强的综合整治技术,其中隔一挖一+注浆补强的整治效果要优于隔三挖一+注浆补强。

张传峰[2](2020)在《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研究早在青藏铁路及公路建设过程中就逐步展开,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对于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及低等级公路路基的变形问题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及防治措施。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经济建设需求不断增加,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高速公路必将成为常态化。多年冻土造成路基冻胀融沉及变形的不稳定性与高速公路建设高标准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尤其是复杂水热环境下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的防治问题已经成为新的难题。而公路路基和铁路路基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不能照搬青藏铁路关于路基变形及防治的一些研究成果,需要研究出适用于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区的理论和防治措施。本文针对共玉高速公路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导致的路基变形问题,以“共玉高速公路冻土沼泽地段路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依托,以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变形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研究。多年冻土区冻土沼泽形成时存在一种天然的水热平衡,这种水热平衡对保护多年冻土是有利的。然而高速公路的修建势必会破坏原来的水热平衡体系,进而形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水热环境。本文通过对共玉高速沿线冻土沼泽区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分区特征分析,同时结合气候、太阳辐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影响水热环境的因素,进而更加深入地从复杂水文地质环境、复杂融区水热环境、复杂工程建设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进而得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主要是由于水、热、工程建设等综合因素所致,这种复杂的水热环境导致路基变形特征的独特性。2、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特征研究。复杂的水热环境加剧了路基的冻胀融沉,对路基的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准确研究水热环境对路基变形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既有G214及共玉高速路基病害调查,并结合各病害分布特征,深入分析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路基变形的影响因素、过程及类型特征。得出路基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不均匀沉降、边坡失稳等,为了规避这种变形(病害)就需要对内在变形机理进行深入研究。3、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研究。地基土和路基填料组成了新的路基结构,这种结构在构建新的水热平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冻融现象,而这种冻融现象又会产生大量的路基病害。根据在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填料的颗粒分析试验、易溶盐试验、击实试验、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渗透试验、冻胀特性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地基土的冻胀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液塑限试验、融沉特性试验的基础上,从路基填料和地基土这两个微观方面深入分析了路基的冻融特性。同时,为了准确研究水热环境改变对路基地温场变化以及路基变形的影响,通过路基地温场及位移监测,采集公路建设各阶段路基地温场及变形监测值,深入分析复杂水热环境下监测断面的路基地温场和沉降变形的相关性。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并从力学角度深入分析了产生路基变形的水分迁移、温度场效应及冻融循环理论,进而总结出复杂水热环境下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为科学有效的采用变形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冻土沼泽区公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4、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防治措施研究。原G214线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路基病害,针对不同的路基病害也采用了很多防治措施,这些措施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解决水热平衡问题,人为快速地使路基和天然土体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融合,构建新的平衡,进而减小水热交换对路基的破坏。目前常用单一的或简单的复合路基防治措施只能片面地解决复杂水热环境的某个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复杂水热环境的要求,故而需要研究出适应复杂水热环境的一套综合整治措施。本文结合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路基变形特征、路基变形机理等研究成果,提出7种防治措施,并详细分析这7种防治措施的特点以及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这7种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而研究出一套适用于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的路基变形的防治措施。新提出的热棒+保温板+遮阳板+片石路基+砂垫层综合防治方案,更好地适应了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建设环境,既解决了路基热量问题又解决了路基排水问题,对于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变形控制具有显着效应,能明显提升冻土沼泽区多年冻土上限,降低路基累积沉降量,解决了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问题。本措施成功应用于共玉高速路基变形防治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掌握了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研究了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的变形特征及变形机理,提出了新的综合防治措施。本研究成果对多年冻土沼泽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全运营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显着。

宋宏芳[3](2020)在《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防冻胀基床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深季节冻土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猛,而季节性的冻胀是制约线路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障碍,经济合理的防冻胀基床结构研究对于高速铁路在深季节冻土区可持续发展、保证高速列车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4G003-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81、51208320)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室内试验、数值仿真等研究手段,结合理论分析方法,总结了深季节冻土区路基冻胀变形的演化规律和有效的冻胀防控措施;展开了保温强化层材料和基床表层抗冻胀填料工程性能的室内试验;利用有限元验证了不同结构形式的保温效果;计算了防冻胀路基结构的层间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路基服役寿命和结构层厚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优化的防冻胀路基结构形式。研究成果可为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防冻胀基床结构的选型提供技术参考。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基于哈齐高铁建设周期内路基断面的地温和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将哈齐高铁路基冻胀变形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初始冻胀阶段、快速冻胀阶段、冻胀稳定阶段、最大冻胀阶段、融沉回落阶段。(2)基于掺加纤维的泡沫混凝土材料的物理特性、力学参数和工程性能等室内试验的测试数据,得到玄武岩纤维泡沫混凝土既能满足高铁路基结构层的强度要求,又具有更为优良的保温性能,是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保温强化层的优选材料。(3)基于级配碎石掺水泥填料的强度、冻胀变形和抗冻融耐久性的室内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将去除粒径0.25 mm以下颗粒并掺加3%~5%水泥的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作为深季节性冻土区高铁路基基床表层的抗冻胀填料,能够形成兼顾强度和抗冻胀性的基床表层。(4)基于哈齐高铁路基断面参数和现场监测数据,建立了路基结构轨下基础的热力耦合仿真分析模型,在验证模型可靠的基础上计算防冻胀基床的保温效果,得到纤维泡沫混凝土保温强化层的铺设可将路基的冻结深度减小39%~50%;基床表层水泥稳定碎石的填筑将路基的冻胀变形减小16%~42%。因此,纤维泡沫混凝土保温强化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床表层具有良好的防冻胀特性。(5)建立了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结构的热力耦合模型,在计算结构层间受力的基础上讨论填料的适用性和服役性。控制路基变形和层间受力相协调,确定了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的刚度分别为220 MPa/m、160 MPa/m、120 MPa/m;水泥稳定碎石基床表层作为决定路基服役寿命的关键,厚度取为60 cm,配合10cm厚的保温强化层,可确保冻结深度的2/3发生在基床表层范围内,满足路基主体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图82幅,表64个,参考文献198篇。

温忠凯[4](2019)在《丰台站改建工程施工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拟建工程的要求、设计图纸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的人、物和空间三个要素着手,在人力与物力、主体与辅助、生产与储存、专业与协作、使用与维修和空间布置与时间排列等方面进行科学地、合理地部署,提供安全连续的施工方案,致力于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丰台车站的施工组织方案及重难点工程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在高密度交通条件下保证施工方案的可实施性与有效性。在组织设计的阶段中,本文首先立足于丰台站铁路改造的实际环境,基于工程范围、重难点控制工程和工程量情况对工程进行量化说明,提出本工程存在的重难点;其次,在遵守一定的控制原则下,给出各区段的工期计划和详细的施工组织部署,并结合工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程质量保护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邰博文[5](2018)在《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特殊路基结构变形机理及服役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青藏高原重大冻土工程的基础研究”为依托,以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第一条高速公路(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沿线的三种特殊路基结构(保温路基,碎石路基和通风管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分析了特殊冷却路基结构在高速公路修建初期的地温变化过程及降温效果,研究了高速公路修建初期特殊路基结构的变形特征及机理,提出了针对多年冻土区特殊路基结构工程服役性能的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为交通部门后期开展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运营维护和类似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主要研究成果有:(1)分析了共玉高速公路建设初期三种特殊冷却路基结构的热状况。根据共玉高速公路沿线特殊冷却路基3-4年的地温资料,分析了路基本体在冷季与暖季的地温特征;研究了路基下伏冻土的升温幅度和冻土上限的退化程度;通过对比分析下伏冻土的升温和融化速率,提出了适宜于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修筑的路基型式;分析了造成路基温度场非对称性的重要原因。(2)揭示了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特殊路基结构修筑初期的主要变形源(冻融循环和融沉)的基本特征。利用地温资料,研究了沥青路面对下伏冻土热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基于分层变形数据,揭示了高速公路修筑初期特殊路基结构不同层位各个变形源的变化规律;主要探讨了路基最大冻胀量与最大融沉量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总结了多年冻土区路基的变形特点。(3)建立了含砂粉土的稳定冻胀率与稳定融沉系数计算模型。通过室内三向冻融试验,分析了影响含砂粉土变形量的主要因素,揭示了各影响因素与稳定冻胀率和稳定融沉系数的变化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稳定冻胀率和稳定融沉系数的预测模型。(4)建立了基于冻土的四相体系和非饱和土渗流与热传导理论的冻土路基水热全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重点研究了特殊路基结构下冻土上限的退化规律和路基横向热差异,其中涉及特殊路基结构冻土上限计算模型的建立,新型非对称路基结构的提出以及线路走向对路基横向热差异影响程度的分析。以有效融化含水量和温度作为影响参数,建立了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融沉计算模型,研究了路基长期变形效应的发展规律。(5)建立了针对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服役性能评价体系。针对冻土路基的长期服役性能和表现,通过实际模型算例,预测了特殊路基结构在舒适性,平稳性及安全性使用要求和最小设计寿命下的变形效应;并应用评价体系,重点对其服役性能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改善其服役性能的相应建议。

王彦虎[6](2018)在《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胀特性及治理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季节性冻土区青藏铁路西格段路基冻害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挖探,从温度、土质和水分三个因素分析西格段铁路路基冻害的主要原因。取典型冻害地段224断面和221断面土样,进行室内冻胀试验,研究冻胀与温度、水分、盐分和压实度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公式,在拟合公式的基础上提出既有线铁路路基的冻胀预报模型和新建铁路路基的冻胀预防模型。在室内填筑模型,进行冻胀模型试验,分析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温度、位移和盐分变化规律,验证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的效果。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选取青藏铁路西格段典型冻害地段现场进行挖探并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路基冻害主要原因为浅层土体为粉质粘土,粘粒含量较大,含水率较高,当气温低于冻结温度时,这层土中的水分冻结,造成轨面抬高。无论是新路基还是老路基,无论是垫层较厚的路基还是垫层较浅的路基,西格段路基冻害主要发生在浅层,属于浅层冻害。温度和含盐量对路基土体的冻胀率有极显着的影响,含水率对路基土体冻胀率有显着影响,压实度和四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冻胀率无显着影响,四个因素之间的主次排序为温度>含盐量>含水率>压实度。(2)考虑水分、盐分、温度和压实度四个因素,进行室内冻胀试验,得出不同条件下的土样冻胀率。综合比较六种盐分和三种压实度下土样的冻胀率,在含水率较小时压实度对土样影响较大,含水率较大时则影响较弱。含盐量低于1.0%时,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冻胀率增大,当含盐量为2.0%时,冻胀率不随压实度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增大含盐量时,冻胀率随压实度的增加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说明要控制路基冻害需要同时控制主要影响因素,每个因素只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冻胀率会保持较为缓慢地发展。(3)在冻土模型箱进行路基模型填筑,设置普通试验段和注盐试验段,进行位移、温度和盐分的监测。路基内不同位置温度整体变化趋势一致,按余弦曲线规律变化,与理想控制温度一致。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温度波动幅度越大。距离坡面越近的点,即越接近冷端的点,温度波动越大。随着温度的高低变化,路基土体呈现出小范围周期性的冻胀融沉,随着时间的累计,路基土体表现出一定的沉降固结。在温度变化周期内,均呈现出正弦变化的规律,温度低于一定值开始冻胀,温度高于一定值时开始融沉,在温度最高处和温度最低处推后半个周期后出现冻胀最大值和融沉量最大值。普通试验段的最大冻胀量为0.4mm,注盐试验段的最大冻胀量为0.075mm,注盐之后路基土体冻胀量减小81.25%,说明将路基土体人工盐渍化之后,可有效抑制路基土体的冻胀,采用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是可行的。温度对盐分的迁移影响极小,可以忽略,在封闭环境中,盐分基本不发生迁移。(4)根据室内试验的结论和得到的参数,在现场布设试验段,进行注盐,通过埋设温度传感器、水分传感器、盐分传感器和布置冻胀观测桩来监测注盐效果。通过监测数据可知,注盐对整治季节性路基病害是有效的、可行的。四次监测注盐段较非注盐段冻胀量下降分别为45%、48%、47%、175%,平均下降78.8%。(5)针对小型冻胀试验的冻胀数据,拟合冻胀率与温度、含水率、含盐量、压实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验证。在拟合的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既有线路基冻胀的预报模型和新建路基冻胀的预防模型,同时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冻胀预报模型,并进行验证。

罗榆淇[7](2017)在《高速铁路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LID-BMPs设计研究 ——以美国西部快线新建铁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高速铁路走出国门的过程中,美国西部快线项目环境评价要求非常严格,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西部快线项目采用可持续雨洪管理措施,以减缓铁路工程对美国境内水环境的影响。目前国内外铁路排水技术还停留在以快排和防洪为重点的传统雨洪管理阶段,在可持续雨洪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相关导则与标准可供借鉴。另一方面,铁路对水环境的影响一直存在,但由于经济、安全、管理等条件的限制,铁路的可持续雨洪管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内铁路设计机构正逐渐重视可持续雨洪管理。在国内外双重研究需求背景下,本文立足高速铁路实际条件,探索通过优化景观廊道实现可持续雨洪管理目标的策略与途径。论文从梳理可持续雨洪管理与高铁景观廊道的相关研究开始:(1)分析了高速铁路景观廊道实施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2)梳理了可持续雨洪管理基本与核心目标,分析了核心目标与高铁建设的关系,筛选并分析了影响高速铁路实现可持续雨洪管理目标的影响要素,包括一般自然要素与高铁景观廊道中特有的要素两个方面;(3)根据影响要素的分析结果,研究了在高铁景观廊道中实施可持续雨洪管理的障碍、可能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铁沿线可持续雨洪管理分段与目标构建的方法,并结合目标分析了常见可持续雨洪管理计算模拟方法的适宜性;(4)根据影响要素的分析结果,研究了常见可持续雨洪措施应用于高铁景观廊道中的适宜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铁景观廊道建设的LID-BMPs措施集;(5)结合现有高铁建设与环境评价设计流程,提出了适合高铁景观廊道建设的可持续雨洪设计流程,将目标构建、计算模拟、措施选用连成了整体;(6)通过美国西部快线项目,对本文构建的设计方法、模拟方法、LID-BMPs措施集与设计流程进行案例实践,是对整个研究的验证。

严晗[8](2016)在《深季节冻土区铁路站场路基服役性能评价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现场监测、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数据结果,采用基于可靠度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深季节冻土区那曲物流中心站场路基服役性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建立了以冻土类型、温度等5个一级因素为准则层,冻结深度、冻融次数等12个二级因素为因素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对应的评价集,并给出了评价结果。研究成果对评价深季节冻土区铁路站场路基服役性能以及该类地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养护与维修借鉴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张玉芝[9](2015)在《深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的陆续修建和开通运营,路基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亟需研究冻融循环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从而为保证季冻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依据。本文依托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08G006)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G05B01),以哈大高铁深季节性冻土地区的路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借鉴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现场监测、经验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为手段,分析了路基的地温分布规律,研究了冻融循环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地温场、应力场和变形场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了解深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性的发展变化,并为改进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和冻害整治措施提供了参考。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通过分析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特点及工作特性,确定了路基稳定性的监测指标,制定了监测方案进行了实地监测,依据实测数据研究了路基的地温、含水量及变形等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季冻区高铁路基土体中温度梯度的存在改变了水分的原有状态,引起了水分的迁移变化,土体力学性质发生了改变,进而使得路基产生了冻胀融沉变形。(2)考虑平均地温、地温振幅、相位差异及土的热学性质等随时空的变化,基于地温实测资料建立了路基地温的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各路基断面的冻深发展、横向地温差异及冻结条件等地温分布规律。分析表明:路基横向不同位置地温分布普遍存在差异;路基的冻结条件主要受外界气温和路基上覆盖层等的影响;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地温主要受到所在地理位置和路基高度的影响。(3)分析了国内外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冻深的确定方法,表明目前的设计冻深计算原则不适应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防冻胀设计的需要。因此,在地温估算模型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得到了路基冻深与空气冻结指数、路基面冻结指数的经验公式,并通过经验公式中的参数和影响系数考虑冻深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了适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设计冻深的计算方法。(4)基于地温的估算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建立了非稳态相变温度场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路基地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和沿深度的分布规律,预测了地温场的变化趋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填筑过程中的蓄热在施工完成后逐渐消散,深度越深,消散需时越长,过程越明显。在路基蓄热影响范围以外,土体地温相对比较稳定。路基最终形成较为稳定的季节冻结层、相对稳定的地温和形态不对称的地温场。(5)结合数值模型的实际约束情况,考虑冰水相变的作用,采用热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了冻土路基应力和变形的二维数值方程,建立了路基力学有限元模型,实现了路基温度场和变形场的耦合连续计算。考虑路基填土的不同冻胀率,研究了路基冻融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冻胀率的增大和冻深的发展,路基竖向位移、横向差异变形、横向位移及拉应力等随之增加。路肩和边坡处可能在冻融过程中出现拉破坏而导致裂缝。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表明:路基中水分重分布引起的土体冻胀率、融沉压缩系数等的变化是影响路基变形稳定性的主要原因。(6)采用热力间接耦合的方法,根据哈大高铁路基的实际运营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单列和双列列车荷载作用下铁路路基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动应力等动力响应特点,预测和评价了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列车通过时,路基的竖向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动应力等随之发生快速的变化;由于路基阴阳坡热状况的差异,冬季东侧路基处动力响应略大于西侧路基;路基的最大弹性变形,最大动应力及附加沉降等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李小和[10](2009)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冻土区路基工程的修建,在改变原来天然地面的散热特征和多年冻土季节融化层水热输运特征的同时,作为横垣地面的连续线型结构物,还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地表水热环境特征,使路基修筑以后形成的新结构物与周围环境开始了新的二维传热过程,伴随这种传热过程的土体变形对路基工程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青藏铁路开通工程列车后,列车振动荷载的介入增加了新的影响因素,使路基工程裂缝的发生发展过程更加复杂。2001年开工建设的青藏铁路冻土试验工程经过一个冻融循环后,路基不同部位出现了工程裂缝,其后不同阶段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工程裂缝。研究不同阶段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的发生机理、工程对策,对保证今后青藏铁路冻土区线路长期安全运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为研究对象,以经典冻土学理论和国内外对路基工程裂缝理论认识及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现场调查初步明确了影响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的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和水热环境条件等主要因素,分析了工程修建引起的水热环境变化,提出了控制影响路基工程裂缝的人为水热环境应注意的问题。2、结合青藏铁路工程实际,对冻土区路基修建后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部位和形态的路基工程裂缝,从传热学角度,即从路基土体冷生过程的角度对工程裂缝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研究了不同阶段路基工程裂缝发展的特征,分析了不同阶段影响路基工程裂缝的不同因素和发生部位。3、通过对路基地温场、变形观测、裂缝发生及发展的形态变化的实际观测,从土质学机理、冻土冷生机理和水热环境影响机理三个方面对路基工程裂缝的发生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阶段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过程,提出整治裂缝的工程对策。4、针对防治路基开裂典型工程对策的长期效果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和分析,结合实际观测结果对防止裂缝和整治裂缝的技术关键和工程管理提出可供实践的意见。

二、青藏铁路站场路基排水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藏铁路站场路基排水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冻害特征分析及整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基冻胀理论研究
        1.2.2 冻土区路基温度场研究
        1.2.3 路基冻胀整治技术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冻害现状及冻结深度估算方法
    2.1 工程概况
        2.1.1 气候特征
        2.1.2 工程地质特征
        2.1.3 水文地质条件
    2.2 路基冻害现状
        2.2.1 路基冻害类型
        2.2.2 路基冻害分布
    2.3 路基冻害成因分析
        2.3.1 温度
        2.3.2 水分
        2.3.3 土质
    2.4 路基冻结深度估算方法
        2.4.1 国内外铁路路基冻结深度计算方法
        2.4.2 兰新铁路西段各站点气温冻结指数
        2.4.3 气温冻结指数预测冻结深度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段路基土体温度及水分变化特征分析
    3.1 试验段工程概括
    3.2 监测点布置方案
        3.2.1 监测断面布设
        3.2.2 监测点布设
    3.3 试验段路基土体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3.3.1 试验段日平均气温及冻结深度分析
        3.3.2 冻融循环中路基土体温度变化特征
        3.3.3 试验段路基土体温度对气温的响应
        3.3.4 试验段路基最大冻深对气温的响应
    3.4 试验段路基土体水分变化特征分析
        3.4.1 试验段路基土体水分变化规律分析
        3.4.2 冻融循环中路基土体水分变化特征
        3.4.3 试验段路基土体含水率分布特征
        3.4.4 路基土体温度与含水率耦合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段路基温度场研究
    4.1 季节冻土区路基温度场有限元基本理论
        4.1.1 基本假定
        4.1.2 路基温度场控制方程
        4.1.3 模型热学参数
        4.1.4 边界条件分类
    4.2 路基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几何模型
        4.2.2 网格划分
        4.2.3 材料参数
        4.2.4 边界条件
        4.2.5 初始条件
        4.2.6 模型验证
    4.3 路基温度场有限元计算分析
        4.3.1 路基温度场特征分析
        4.3.2 冻融时期地温沿深度变化分析
        4.3.3 两处冻害段温度场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段路基冻害整治技术及效果评价
    5.1 路基冻害整治措施研究
        5.1.1 横向渗沟
        5.1.2 疏干排水
        5.1.3 铺盐
    5.2 试验段路基冻害整治技术
        5.2.1 试验段工程整治措施
        5.2.2 试验段整治措施设计
    5.3 试验段路基冻害整治效果评价
        5.3.1 路基本体整治效果分析
        5.3.2 路涵过渡段整治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研究现状
        1.2.2 冻土沼泽区路基冻融特性研究现状
        1.2.3 冻土沼泽区路基结构研究现状
        1.2.4 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研究现状
        1.2.5 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2.6 研究现状的不足与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
    2.1 冻土沼泽区分布
    2.2 冻土沼泽区工程地质分区
    2.3 复杂水热环境影响因素
        2.3.1 气候
        2.3.2 太阳辐射
        2.3.3 地形地貌
        2.3.4 地层岩性
        2.3.5 水文地质
    2.4 复杂水热环境成因
        2.4.1 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
        2.4.2 复杂的融区水热环境
        2.4.3 复杂的工程建设环境
        2.4.4 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综合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特征
    3.1 路基病害分布特征
        3.1.1 原国道G214路基病害调查
        3.1.2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调查
        3.1.3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分布特征
    3.2 路基变形影响因素
        3.2.1 水热环境因素
        3.2.2 工程建设因素
    3.3 路基变形特征
        3.3.1 路基变形过程
        3.3.2 路基变形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
    4.1 路基冻融特性试验
        4.1.1 路基填料冻融特性试验
        4.1.2 地基土冻融特性试验
        4.1.3 试验结果分析
    4.2 路基变形监测
        4.2.1 监测断面选择原则
        4.2.2 监测断面概况
        4.2.3 路基地温场及变形监测系统
        4.2.4 路基断面地温监测结果
        4.2.5 路基断面变形监测结果
        4.2.6 路基变形监测结果特征分析
    4.3 路基变形机理
        4.3.1 水分迁移
        4.3.2 温度场效应
        4.3.3 冻融循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防治措施研究
    5.1 路基变形防治原则
    5.2 路基变形常用防治措施适用性分析
        5.2.1 单一防治措施
        5.2.2 复合防治措施
    5.3 路基变形综合防治措施数值模拟研究
        5.3.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5.3.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5.3.3 数值计算模型
        5.3.4 边界条件设定
        5.3.5 模型计算参数
        5.3.6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7 不同防治方案效果对比
    5.4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防治实例
        5.4.1 醉马滩冻土沼泽区
        5.4.2 长石头山冻土沼泽区
        5.4.3 巴颜喀拉山冻土沼泽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3)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防冻胀基床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的冻融循环和冻胀融沉特性
        1.2.2 防冻胀路基结构研究
        1.2.3 保温强化层材料研究
        1.2.4 基床表层抗冻胀填料研究
        1.2.5 路基结构设计理论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深季节冻土区高铁路基冻胀特征及防冻胀措施研究
    2.1 东北地区季节冻害及特征分析
        2.1.1 哈尔滨局辖区季节冻害
        2.1.2 沈阳局辖区季节冻害
    2.2 哈齐高铁路基冻胀变形特征分析
        2.2.1 哈齐高铁沿线地质环境及路基概况
        2.2.2 筏板结构路基温度及冻胀变形
        2.2.3 过渡段路基温度及冻胀变形
        2.2.4 防冻胀试验段路基冻胀变形
    2.3 哈大高铁路基冻胀特征及防冻胀措施分析
        2.3.1 沿线地质环境特点
        2.3.2 冻胀变形特征及变形量统计
        2.3.3 不同路基结构防冻胀设计及效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保温强化层材料的工程特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及过程控制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样
        3.1.3 试验设备及过程控制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 聚丙烯纤维泡沫混凝土
        3.2.2 玄武岩纤维泡沫混凝土
        3.2.3 结果比选
    3.3 本章小结
4 基床表层抗冻胀填料的工程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及方案设计
    4.2 试验过程控制
        4.2.1 强度特性试验
        4.2.2 冻胀特性试验
        4.2.3 冻融耐久性试验
    4.3 强度特性研究
        4.3.1 试样组
        4.3.2 试验结果
    4.4 冻胀变形研究
        4.4.1 试样组
        4.4.2 冻深和变形特征分析
        4.4.3 冻胀率分析
    4.5 冻融耐久性研究
        4.5.1 试样组
        4.5.2 试验结果
        4.5.3 冻融循环后强度推测
    4.6 本章小结
5 防冻胀基床结构保温特性研究
    5.1 计算理论
        5.1.1 温度场基本方程
        5.1.2 应力和变形基本方程
        5.1.3 耦合联系方程
    5.2 模型计算参数的选取
        5.2.1 热物理参数
        5.2.2 力学参数
    5.3 轨下基础热力耦合计算
        5.3.1 模型计算方案
        5.3.2 模型建立及验证
        5.3.3 防冻胀基床结构型式及抗冻胀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防冻胀路基结构层刚度匹配和服役寿命计算
    6.1 路基结构层间受力计算
        6.1.1 多层弹性层状体系静力计算理论
        6.1.2 计算方案
        6.1.3 模型建立及验证
        6.1.4 列车荷载作用下结构层间力学特性计算
    6.2 路基层间刚度匹配的计算
        6.2.1 路基刚度
        6.2.2 基床以下路堤部分刚度影响分析
        6.2.3 基床底层刚度影响分析
        6.2.4 基床表层刚度影响分析
        6.2.5 保温强化层刚度影响分析
    6.3 防冻胀基床结构服役寿命和结构层厚度的计算
        6.3.1 计算方法及关键问题的解决
        6.3.2 防冻胀基床结构服役寿命的计算
        6.3.3 防冻胀基床结构层合理厚度的计算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丰台站改建工程施工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工程总体情况
    2.1 工程平面图
    2.2 主要技术标准
        2.2.1 京广客专联络线
        2.2.2 京石城际
        2.2.3 动车走行线
        2.2.4 既有线改建
        2.2.5 施工过渡便线
    2.3 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2.3.1 主要工程内容
        2.3.2 主要工程数量
    2.4 工程特点
    2.5 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2.5.1 控制工程
        2.5.2 重难点工程
第三章 施工组织安排
    3.1 建设总体目标
        3.1.1 安全目标
        3.1.2 质量目标
        3.1.3 工期目标
        3.1.4 环保、水保、文保、节能目标
        3.1.5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3.1.6 文明施工目标
    3.2 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3.2.1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
        3.2.2 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3.3 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3.3.1 总体施工安排
        3.3.2 首开项目开工安排
        3.3.3 总体施工顺序
        3.3.4 主要阶段工期安排
    3.4 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
        3.4.1 施工准备
        3.4.2 备料
    3.5 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5.1 分项工程施工工期安排
        3.5.2 施工准备
        3.5.3 路基工程
        3.5.4 桥涵工程
        3.5.5 轨道工程
        3.5.6 房屋工程
        3.5.7 过渡工程
        3.5.8 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站场)工程
        3.5.9 静态验收与克缺
        3.5.10 联调联试及试运营
第四章 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4.1 大型临时工程
        4.1.1 铺轨基地(存碴场)
        4.1.2 汽车运输便道
        4.1.3 钢梁拼装场
        4.1.4 材料厂
        4.1.5 施工供电
    4.2 过渡工程
    4.3 小型临时工程
        4.3.1 办公及生产用房
        4.3.2 试验室
        4.3.3 加工厂
        4.3.4 消防设施
        4.3.5 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
        4.3.6 施工通讯
第五章 控制工程和重、难点施工方案
    5.1 控制工程施工方案
        5.1.1 丰台特大桥高架平台
        5.1.2 六线钢系杆拱桥
    5.2 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5.2.1 行包库基坑
        5.2.2 过渡工程
    5.3 迁改施工方案
    5.4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5.4.1 工程概况
        5.4.2 施工顺序
        5.4.3 劳动力安排
        5.4.4 主要设备
        5.4.5 施工进度计划
        5.4.6 主要施工方法
    5.5 桥涵工程施工方案
        5.5.1 工程概况
        5.5.2 施工顺序
        5.5.3 劳动力安排
        5.5.4 主要设备
        5.5.5 施工进度计划
        5.5.6 主要施工方法
        5.5.7 施工难点和应注意事项
    5.6 轨道工程施工方案
        5.6.1 工程概况
        5.6.2 施工顺序
        5.6.3 劳动力安排
        5.6.4 主要设备
        5.6.5 施工进度计划
        5.6.6 主要施工方法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特殊路基结构变形机理及服役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年冻土区路基冷却措施
        1.2.2 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特征
        1.2.3 多年冻土区路基多场耦合
        1.2.4 多年冻土区路基服役性能
    1.3 研究不足与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特殊路基结构冷却降温过程及效果分析
    2.1 特殊路基结构监测断面概况
        2.1.1 特殊路基结构的工程地质概况
        2.1.2 路基结构与监测方法
    2.2 特殊路基结构地温状况
        2.2.1 路基本体横向地温变化
        2.2.2 路基下部冻土温度变化
    2.3 特殊路基结构下冻土上限
        2.3.1 特殊路基结构冻土上限变化
        2.3.2 冻土上限附近热流密度变化
    2.4 冻土退化状况分析
        2.4.1 冻土的融化速率
        2.4.2 冻土的升温速率
        2.4.3 浅层与冻土上限附近地温状况
        2.4.4 冻土的升温与融化速率变化关系
    2.5 路基温度场的非对称性
        2.5.1 路基阴阳肩温差分析
        2.5.2 路基整体温度场的非对称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特殊路基结构分层变形规律、特征与机理
    3.1 变形监测路段的地理位置和布设方法
        3.1.1 变形监测路段的地理位置
        3.1.2 变形监测系统及布设方法
    3.2 变形监测断面的地温状况
        3.2.1 活动层厚度和季节性冻融过程
        3.2.2 冻土退化速率和地温梯度
    3.3 变形监测断面的路基变形
        3.3.1 路基分层实测变形
        3.3.2 全季节路基总变形
    3.4 多年冻土区特殊路基结构的变形特征及机理
        3.4.1 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特征
        3.4.2 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机理
    3.5 本章小结
4 冻土路基填料稳定冻胀率与融沉系数试验
    4.1 冻土融化固结特性的描述
    4.2 含砂粉土的基本试验
    4.3 室内冻融循环试验方案与操作步骤
    4.4 室内冻融循环试验结果分析
        4.4.1 各因素对填料冻胀与融沉性质的影响
        4.4.2 各因素对填料稳定冻胀率与融沉系数的影响
    4.5 含砂粉土稳定冻胀率与融沉系数计算公式
    4.6 本章小结
5 水热耦合作用下的冻土路基长期变形预测
    5.1 冻土路基水热耦合的建立
        5.1.1 冻土水热耦合计算原理
        5.1.2 冻土路基水热耦合模型的建立
    5.2 冻土上限计算模型的建立
        5.2.1 冻土路基水热耦合模型验证
        5.2.2 冻土上限退化程度预测
        5.2.3 冻土上限计算模型的建立
    5.3 非对称新型复合路基
        5.3.1 路基长期横向热差异
        5.3.2 非对称新型复合路基
    5.4 线路走向对路基阴阳坡的影响
        5.4.1 基于附面层原理的路基上部热边界
        5.4.2 上部热边界的计算步骤
        5.4.3 不同线路走向对横向热差异的影响
    5.5 冻土路基长期变形预测
        5.5.1 路基长期变形预测原理
        5.5.2 计算步骤
        5.5.3 路基融沉计模型验证
        5.5.4 路基长期变形预测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变形的多年冻土地区高速公路服役年限预测
    6.1 现行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体系
        6.1.1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
        6.1.2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6.2 基于变形的多年冻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服役年限预测
        6.2.1 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服役性能评价指标
        6.2.2 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服役性能评价体系
    6.3 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服役性能评价体系的应用
        6.3.1 基于变形的服役性能分项界限值
        6.3.2 高速公路特殊路基结构实际使用服役年限
        6.3.3 高速公路路基服役性能评价体系的评分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胀特性及治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胀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类型及治理措施
        1.3.1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类型
        1.3.2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常见治理措施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技术路线
2 青藏铁路西格段路基冻害原因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2 西格段路基冻害原位挖探
    2.3 西格段路基冻害挖探调查研究
    2.4 西格段路基冻害因素分析
        2.4.1 土质
        2.4.2 水分
        2.4.3 温度
    2.5 西格段路基冻害因素综合
        2.5.1 正交试验设计
        2.5.2 直观分析
        2.5.3 方差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土体冻胀室内试验研究
    3.1 路基土体冻胀室内试验方案
        3.1.1 试样制备
        3.1.2 冻胀试验的影响因素确定
        3.1.3 试验仪器
        3.1.4 试验方法
    3.2 路基土体冻胀室内试验结果分析
        3.2.1 不同含水率下路基土体冻胀分析
        3.2.2 不同含盐量下路基土体冻胀分析
        3.2.3 不同压实度下路基土体冻胀分析
        3.2.4 起胀温度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土体冻胀模型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案及参数
        4.1.1 试验目的
        4.1.2 温度条件
        4.1.3 模型设计
        4.1.4 土样参数
    4.2 试验仪器及测试系统
        4.2.1 试验仪器
        4.2.2 温度测试系统
        4.2.3 位移测试系统
        4.2.4 盐分测试系统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温度分析
        4.3.2 位移分析
        4.3.3 盐分分析
        4.3.4 水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注盐法整治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效果及冻胀模型的建立
    5.1 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效果分析
        5.1.1 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现场试验概况
        5.1.2 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施工工艺和参数选择
        5.1.3 注盐法整治路基冻害效果分析
    5.2 基于盐-冻胀公式下的冻胀模型
        5.2.1 盐-冻胀公式的拟合
        5.2.2 盐-冻胀公式的验证
        5.2.3 冻胀模型的建立
    5.3 基于BP神经网络下的冻胀模型
        5.3.1 BP神经网络简介
        5.3.2 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5.3.3 BP神经网络的参数选择
        5.3.4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冻胀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高速铁路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LID-BMPs设计研究 ——以美国西部快线新建铁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动机
        1.1.1 铁路排水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2 美国西部快线可持续雨洪管理研究的急迫性
        1.1.3 铁路设计院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的需要
        1.1.4 高速铁路景观廊道与可持续雨洪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国外可持续雨洪管理相关研究
        1.2.2 国内可持续雨洪管理相关研究
        1.2.3 国外高速铁路景观廊道相关研究
        1.2.4 国内高速铁路景观廊道相关研究
        1.2.5 高速铁路工程排水设计研究动态
        1.2.6 研究概况总结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高速铁路景观廊道
        2.1.2 可持续雨洪管理
        2.1.3 LID-BMPs
    2.2 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相关研究
    2.3 铁路沿线污染物相关研究
    2.4 铁路工程排水设计的相关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高铁景观廊道分析
    3.1 高铁景观廊道水文过程及可持续雨洪管理主要载体分析
        3.1.1 高铁景观廊道要素与水文过程
        3.1.2 高铁工程排水体系与高铁景观绿地的关系
    3.2 高铁景观廊道特点分析
    3.3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
        3.3.1 高速铁路对水文的影响分析
        3.3.2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3.4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的核心目标分析研究
        3.4.1 基于降雨条件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目标体系分析
        3.4.2 结合法规管理的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目标分析
        3.4.3 可持续雨洪管理核心目标设定与实施相关影响要素分析
    3.5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影响要素分析
        3.5.1 一般自然影响要素分析
        3.5.2 高速铁路工程相关影响要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
    4.1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的障碍
        4.1.1 规划管理层面
        4.1.2 具体设计层面
    4.2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目标构建方法
        4.2.1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高铁景观廊道分段方法比较分析
        4.2.2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目标体系构建流程
        4.2.3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目标设计标准
        4.2.4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目标体系的常见算法模拟分析
    4.3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LID-BMPs措施集
        4.3.1 高铁景观廊道可能的可持续雨洪管理措施研究
        4.3.2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非结构性措施
        4.3.3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结构性措施
    4.4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LID-BMPs措施集应用研究
        4.4.1 结合高铁景观廊道位置布置的措施应用研究
        4.4.2 结合高铁景观廊道沿线自然社会条件的措施应用研究
        4.4.3 结合高铁景观廊道典型平面与剖面的措施应用研究
    4.5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流程
        4.5.1 高铁建设流程与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流程的关系
        4.5.2 铁路建设环境管理流程与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流程的关系
        4.5.3 高铁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流程构建
    4.6 小结
第5章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美国西部快线设计研究
    5.1 项目概况
        5.1.1 铁路建设概况
        5.1.2 雨洪相关要素概况
    5.2 西部快线景观廊道的可持续雨洪管理建设要求分析
        5.2.1 相关法律与条令要求
        5.2.2 环境评价要求与相关当地标准分析
        5.2.3 其他因素分析
    5.3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西部快线LID-BMPs设计研究
        5.3.1 西部快线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基本设计原则
        5.3.2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西部快线景观廊道分段与目标设定
        5.3.3 典型段可持续雨洪管理LID-BMPs措施应用设计范例
    5.4 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相关整理表格与经验数据
    附件B 常见雨洪管理计算与模拟方法
    附件C 可持续雨洪管理设计流程相关表格
    附录D 非结构性措施详细说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深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冻土路基研究现状
        1.2.2 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现状
        1.2.3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稳定性研究现状
        1.2.4 冻土力学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
2 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性现场监测
    2.1 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的工程环境及防冻胀设计
        2.1.1 工程环境特点
        2.1.2 哈大高铁沈哈段路基工程的防冻胀设计
    2.2 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的工作特性及监测指标
        2.2.1 工作特性
        2.2.2 监测指标的确定
    2.3 现场监测方案
        2.3.1 断面的选择
        2.3.2 测点布设方案
        2.3.3 监测方法
    2.4 监测数据分析
        2.4.1 地温监测数据分析
        2.4.2 含水量监测数据分析
        2.4.3 土体应力监测数据分析
        2.4.4 路基面沉降变形监测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路基地温分布规律及设计冻深计算方法研究
    3.1 地温估算模型
    3.2 地温估算公式求取及验证
        3.2.1 第一断面
        3.2.2 第二断面
        3.2.3 第三断面
        3.2.4 第四断面
        3.2.5 坡脚和天然位置
    3.3 地温估算公式的进一步应用
        3.3.1 冻深动态发展
        3.3.2 路基横向地温差异分析
        3.3.3 地温年变化深度及年平均地温
        3.3.4 不同路基断面的冻结条件分析
    3.4 设计冻深
        3.4.1 工程中的设计冻深计算方法
        3.4.2 路基冻深与空气及路基面冻结指数关系
        3.4.3 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冻深计算方法探讨
    3.5 本章小结
4 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地温场数值模拟
    4.1 冻土路基非稳态温度场的控制方程
        4.1.1 控制方程
        4.1.2 焓
        4.1.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4.1.4 有限元方程
    4.2 冻土路基热学参数
        4.2.1 物理热学参数取值
        4.2.2 水分迁移对热学参数的影响分析
    4.3 路基地温场计算
        4.3.1 计算过程
        4.3.2 计算结果验证
        4.3.3 计算结果分析及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的应力场和变形场
    5.1 冻土路基应力和变形的基本方程
    5.2 粗颗粒土力学性能研究
        5.2.1 冻胀性能
        5.2.2 融沉压缩性能
        5.2.3 力学参数
    5.3 分析模型及计算方案
        5.3.1 参数选取
        5.3.2 边界条件
        5.3.3 计算过程
    5.4 计算结果分析及讨论
        5.4.1 计算结果分析
        5.4.2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温度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响应分析
    6.1 冻土路基的动力学计算模型
        6.1.1 动力学计算基本方程
        6.1.2 求解方法
    6.2 动力计算模型中参数的确定
        6.2.1 列车荷载
        6.2.2 列车通过断面所需时间
        6.2.3 路基阻尼系数的确定
        6.2.4 计算过程
    6.3 计算结果分析及讨论
        6.3.1 单列列车荷载作用下
        6.3.2 双列列车荷载作用下
        6.3.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经典冻土学理论和国内外对路基工程裂缝认识研究
        1.2.1 基于传热理论的原因研究
        1.2.2 路基工程裂缝的工程理论研究
        1.2.3 冻土路基工程破坏机理和控制方法研究
        1.2.4 加筋土结构理论和工程控制技术研究
        1.2.5 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国内路基工程裂缝研究
        1.2.6 青藏铁路通车运行阶段路基工程裂缝研究
    1.3 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影响路基工程裂缝发生发展的水热环境条件
    2.1 影响路基工程裂缝发生发展的自然环境
        2.1.1 气候特征
        2.1.2 太阳辐射
        2.1.3 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
    2.2 影响路基工程裂缝发生发展的多年冻土特征
        2.2.1 冻土地温和含冰量
        2.2.2 岩土成分和性质
    2.3 影响路基工程裂缝发生发展的水热环境条件
        2.3.1 水文地质条件
        2.3.2 融区的水热条件
    2.4 工程修建引起的水热环境变化特征
        2.4.1 路基基底以下水分分布状态
        2.4.2 工程热扰动引起水热环境的变化
    2.5 小结
3 青藏铁路路基工程裂缝的调查和分析
    3.1 冻土区路基工程修筑初期裂缝
        3.1.1 初期裂缝形态
        3.1.2 裂缝的发展变化
    3.2 冻土区路基工程修筑中期裂缝
        3.2.1 冻土区路基工程竣工初期裂缝形态
        3.2.2 铺架阶段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发展变化
    3.3 开通运营期间冻土区路基裂缝形态
        3.3.1 开通运营期间冻土区路基裂缝状况
        3.3.2 开通运营期间冻土区路基裂缝发展变化
    3.4 小结
4 路基工程裂缝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
    4.1 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发生机理
        4.1.1 天然条件下寒冻裂缝发生机理
        4.1.2 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发生机理
    4.2 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影响因素分析
        4.2.1 填料性质影响分析
        4.2.2 冻土冷生过程影响分析
        4.2.3 路基水热环境对工程裂缝的影响
    4.3 预防和整治路基工程裂缝对策
        4.3.1 冻土区路基工程修筑初期预防、整治对策
        4.3.2 冻土区路基工程修筑中期裂缝防治工程对策
        4.3.3 开通运营期间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整治和补强对策
    4.4 小结
5 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防治的工程效果评价
    5.1 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防治效果评价原则
    5.2 加筋路基裂缝防治效果评价
        5.2.1 清水河加筋路基段水平位移特征
        5.2.2 加筋结构计算模型
        5.2.3 计算参数
        5.2.4 计算方法和体系的离散化
        5.2.5 路堤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2.6 加筋土结构现场实用效果
        5.2.7 对加筋措施评价
    5.3 片石气冷结构裂缝防治效果评价
        5.3.1 片石气冷路基结构抑制裂缝机理
        5.3.2 不对称片石气冷结构抑制路基裂缝的效果验证
        5.3.3 不对称片石气冷结构抑制路基裂缝长期效果理论预测
    5.4 热棒路基裂缝防治效果评价
        5.4.1 护道+热棒路基抑制路基裂缝机理
        5.4.2 热棒路基抑制路基裂缝效果验证
        5.4.3 热棒路基抑制裂缝效果的理论预测
    5.5 小结
6 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青藏铁路站场路基排水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兰新铁路西段路基冻害特征分析及整治技术研究[D]. 魏仲赟.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D]. 张传峰.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3]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防冻胀基床结构研究[D]. 宋宏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4]丰台站改建工程施工关键问题研究[D]. 温忠凯.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5]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特殊路基结构变形机理及服役性能研究[D]. 邰博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18(12)
  • [6]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胀特性及治理方法研究[D]. 王彦虎.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7]高速铁路景观廊道可持续雨洪管理LID-BMPs设计研究 ——以美国西部快线新建铁路为例[D]. 罗榆淇.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8]深季节冻土区铁路站场路基服役性能评价分析[A]. 严晗. 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9]深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性研究[D]. 张玉芝.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9)
  • [10]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问题研究[D]. 李小和.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0)

标签:;  ;  ;  

青藏火车站路基排水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