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前种子浸泡脱水处理的生理学及应用

播前种子浸泡脱水处理的生理学及应用

一、播前种子浸水脱水处理的生理学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春香[1](2021)在《小花荆芥种子粘液对其萌发和建苗的影响》文中提出

田晓卉[2](2021)在《黄瓜种质资源种子瓜内发芽性评价及转录组学分析》文中指出

李会周[3](2021)在《垂穗披碱草种子丸粒化包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卢玉婷[4](2021)在《不同处理方式对西鄂尔多斯三种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沙冬青、蒙古扁桃和霸王是西鄂尔多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自然状态下更新较困难,如何促进其更新,增加这些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森林覆盖率是当前其天然分布区内需要突破的关键瓶颈技术。本论文通过实验模拟其种子天然更新时的生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种子包衣实验,从而为人工促进这三种古地中海孑遗植物更新提供技术支持。下面论文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相关的内容、结果分析:1.不同位置土壤容重、粒径组成及土壤含含水量均有所差异,整体来看不同部位土壤容重沙丘顶部>丘间平地>背风侧>迎风侧,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情况均为丘间平地最好,分别为2.65%、24.58%、23.21%、19.70%。降雨在土壤中的入渗深度与降雨量呈正相关。1mm、2mm、5mm、10mm、15mm、20mm降雨量最大入渗深度分别为2.43cm、3.52cm、6.00cm、9.59cm、15.83cm、19.12cm。2.最适宜沙冬青、蒙古扁桃、霸王种子萌发的果皮处理方式均为去除果皮;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0℃,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沙埋深度为0.5cm,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沙埋深度为0.5cm,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沙埋深度为0cm;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20%,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25%,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20%。3.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成膜剂为1.00%的壳聚糖,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成膜剂为0.30%的壳聚糖,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成膜剂为0.10%的壳聚糖。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生长调节剂为400mg/L的赤霉素,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生长调节剂为50mg/L的赤霉素,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生长调节剂为50mg/L的赤霉素。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杀虫杀菌剂为0.15g/ml的多菌灵,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杀虫杀菌剂为0.03g/ml的阿维菌素,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杀虫杀菌剂为0.20g/ml多菌灵。最适宜沙冬青种子萌发的保水剂浓度为1%,最适宜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的保水剂浓度为1%,最适宜霸王种子萌发的保水剂浓度为1%。

南铭[5](2021)在《燕麦抗倒伏生理机制及茎秆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倒伏(Lodging)已成为限制燕麦优质、稳产的重要因素,也是燕麦生产过程当中面临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本研究于2017-2019年度在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4个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为材料,系统比较了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理化组分含量、茎秆木质素代谢酶活性及其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揭示了形态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对燕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期为燕麦抗倒伏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燕麦根、茎、穗部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有关,穗下节是响应倒伏胁迫的敏感部位,其长度与茎秆重心高度显着(P<0.05)负相关,穗下节长与穗位高之比大于30%时田间倒伏风险明显增大。茎秆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及鲜密度与实际倒伏率极显着(P<0.01)负相关。茎秆基部节间密度、茎秆各节间配置是影响茎秆重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穗干重大,穗下节短;基部(1+2)节与穗位高之比小于20%,根颈短而粗,根系体积大;基部节间节间短,茎粗、壁厚内腔小,茎秆充实度高,秆型指数大是抗倒伏燕麦品种的形态特征。可通过优化茎秆基部节间结构和组成比例提高茎秆质量,建立抗倒伏燕麦品种理想株型。2.抗倒伏品种基部节间皮层厚度,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厚度,维管束数目及大维管束面积分别较易倒伏品种大4.74μm、6层、521.52μm、8个和7653.9μm2,表皮坚硬,皮层细胞壁木质化程度高,厚度大,厚壁细胞体积小且排列紧密有规则。同一视野范围内,易倒伏品种厚壁组织细胞排列相对松散,薄壁细胞和髓腔体积较大,维管束数目较少。机械组织厚度、大维管束数目、维管束面积与茎秆穿刺强度、茎秆抗折力和实际倒伏率极显着(P<0.01)正相关,机械组织发达,细胞层数多且排列紧实,维管束数目多间距小且面积大,髓腔体积小且角质化程度较高是抗倒伏燕麦品种的解剖结构特征。3.抗倒伏品种的茎秆基部(1、2)节间中的钾、钙及硅含量分别是易倒伏品种的1.36倍、1.49倍和1.20倍,纤维素、木质素、C/N和可溶性糖分别高于易倒伏品种13.30%、11.72%、20.45%和16.82%。根颈中高氮、硅含量可增加茎秆基部节间重量和充实度,降低茎秆重心高度,矿物质元素含量与茎秆基部节间组织结构和充实度有关。可溶性糖、纤维素、木质素和C/N决定茎秆重量和质量,影响茎秆抗倒伏能力强弱。茎秆理化指标对倒伏指数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木质素>可溶性糖>钾>硅>纤维素>C/N>钙>镁>氮。茎秆基部节间低氮高钾、钙、硅、镁元素和可溶性糖、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既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地上茎秆硬度,更有利于维持茎秆C/N平衡,降低干物质转运率,是抗倒伏燕麦品种的理化特性之一。4.灌浆期至蜡熟期,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茎秆基部第2节间木质素含量平均增加27.70%,抗倒伏品种增加幅度达到38.38%。随生育进程变化,不同倒伏类型品种茎秆基部第2节间抗折力先升高后下降,而基部第2节间倒伏指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易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2节间抗折力及倒伏指数下降幅度显着(P<0.05)高于抗倒伏品种。燕麦茎秆木质素含量及其抗折力的变化均受到PAL、TAL、CAD、4CL活性的共同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易倒伏品种茎秆基部节间中的PAL、CAD、TAL和4CL活性显着(P<0.05)低于抗倒伏品种。其中PAL、CAD活性对茎秆基部第2节木质素含量影响最大(0.473,0.281),PAL和CAD活性较高能促进木质素合成,增强燕麦茎秆抗倒伏能力。5.6个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在燕麦茎秆基部节间均有表达,表达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着(P<0.05)差异。灌浆期抗倒伏品种PAL、CAD、CCR1表达量相对较高,乳熟期易倒伏品种4CL、CAD、CCR1、CCR2的表达量相对较低;CCR1和CCR2在3个生育期间表达量最高,平均为1.563,而4CL表达量最低,平均为0.823,品种与生育期的互作效应对PAL、4CL、C4H的表达量影响明显。灌浆期PAL、C4H、CAD、CCR1、CCR2正向调控木质素合成,乳熟期PAL、C4H、CCR1对木质素合成负向调控,PAL、CAD、CCR1的表达量与木质素含量相关性最大,PAL的表达量与C4H和CCR1的表达量相关性最强,CCR2的表达量与木质素含量相关性最弱。推测PAL、CAD、CCR1的相对高表达对燕麦茎秆木质素合成调控更加明显。

杜海东[6](2021)在《番茄短节间形成的相关基因挖掘》文中提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园艺作物,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以及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等矛盾日益突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矮小、紧凑的理想株型在番茄保护地栽培中可以提早成熟、增强抗倒伏性、适合省力化栽培等优势,对提高番茄栽培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番茄节间长度,特别是关于短节间形成的发育调控研究十分有限。为解析番茄短节间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两个节间长度不同的番茄自交系‘CH’和‘DH’为研究材料,通过表型鉴定、生理生化分析、细胞学观察、转录组学分析及候选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测量6个时期的节间长度,绘制生长动态图,发现两材料在T25时期,除茎粗外,在株高、节间长度方面差异不显着;在T35时期,两材料在节间长度、株高、茎粗均表现出极显着差异。通过细胞学观察发现,短节间番茄‘CH’相对于正常节间番茄‘DH’表现为组织内部细胞长度缩短和细胞占比面积小。通过对两材料两个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发现,除T25时期的IAAO外,POD、SOD等测量指标均表现出极显着差异。2、对T25、T35两个时期的茎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77.36 Gb Clean Data。对T25、T35两个时期差异表达基因通路注释分析,这些基因主要涉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对该通路进一步分析,筛选出4个(GID1B、GH3.10、ARR3和IAA13)可能是参与调控番茄短节间形成的相关基因。3、对GH3.10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时空表达模式发现,GH3.10基因编码一个含6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经预测该蛋白被定位于细胞质中,蛋白二级结构显示,其包含40.83%的α螺旋、5.17%的β折叠、39.33%的无规则卷曲;经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该蛋白与茄子同属一个分支,同源关系最近,与黄瓜、玉米的同源关系最远。时空表达结果显示,GH3.10在短节间番茄‘CH’中的不同组织部位均发生表达,但在叶部的表达量最高,茎部的表达量次之,根部的表达量最低。

杨玉辉[7](2021)在《膜下滴灌盐渍化棉田暗管排水技术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壤盐渍化是导致土壤退化并影响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问题。膜下滴灌种植模式由于其高效节水的优势,在新疆推广应用长达20多年,但膜下滴灌会出现土壤盐分积累,长此以往,会使“有灌无排”的膜下滴灌耕地次生盐渍化更加严重。暗管排水是一种高效解决涝渍、盐渍化危害问题的工程技术,具有调控地下水位和降低土壤水盐含量的双重作用,但目前仍无法清晰地描述暗管排水条件下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暗管排水技术在膜下滴灌棉田生产中充分发挥其潜力。因此,研究土壤水盐分布对不同暗管排水技术参数的响应规律,确定暗管排水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脱盐效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是当前急需开展的工作。本试验选取暗管间距与埋深2个因子,并设置10 m(W10)、20 m(W20)、30 m(W30)三个暗管间距水平,0.8 m(D0.8)、1.1 m(D1.1)两个暗管埋深水平,及无排水设施处理(CK),在南疆高地下水位盐渍化膜下滴灌棉田开展暗管排水改良试验。通过测定土壤水盐、作物生理特性及生长(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产量(株数、单株铃数、单铃质量、折算籽棉产量)等指标,确定基于棉田土壤水盐分布、脱盐率、地下水埋深以及棉花生理生长、产量指标的适宜暗管排水技术参数。主要结论如下:(1)与无排水处理(CK)相比,暗管排水处理显着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并且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均随着暗管间距和埋深的减小而降低;暗管排水条件下膜下滴灌棉田土壤年内、年际间均呈脱盐型,可适当降低南疆冬春灌定额或免冬春灌,达到节水的目的。(2)暗管排水处理显着提高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脱盐率,对于含盐量较高的土壤,脱盐效果会更好。灌水定额一致的条件下,暗管间距与埋深越小,脱盐效果越佳;土壤淋洗效果一致的条件下,暗管排水间距增加,灌水定额增量呈倍数增长。暗管能够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埋深,并减小了暗管排水地下水位受自然地下水位的影响。(3)与无排水处理(CK)相比,暗管排水处理显着提高了棉花生理生长、产量等指标,并且棉花生理生长、产量指标均随着暗管间距的减小而升高。以土壤水盐及棉花生理生长指标为自变量,对棉花折算籽棉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以及棉花出苗率、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对于提高折算籽棉产量具有显着贡献,棉花出苗率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最显着,而暗管通过排出盐分-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棉花出苗率途径,对棉花高产贡献最显着。(4)以土壤水盐分布、脱盐率、地下水埋深以及棉花生理生长和产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暗管排水技术参数为间距10 m、埋深0.8 m。

张贝贝[8](2021)在《小麦种子干旱胁迫下萌发成苗调控技术》文中提出高活力种子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生产潜力,生产供应高活力的种子对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小麦种子萌发期遭遇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成苗产生不利影响。播种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种子预处理,可以增强种子活力。目前,有关小麦活力方面近十几年已经取得了相对较大的研究进展,但是对于如何有效提高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活力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选用GABA、DA-6等调节剂,进行小麦浸种和拌种处理,筛选促进小麦种子干旱胁迫下萌发成苗的适宜处理方式,探究外源调节剂促进小麦干旱胁迫下萌发成苗的生理基础。为小麦萌发成苗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成苗的调控作用用GABA、DA-6和油菜素内酯三种生长调节剂并设置不同浓度梯度,对山农23号种子进行浸种、浸种-回干、拌种处理,随后进行标准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5 mM GABA浸种、1.5 mM GABA浸种-回干、125 mg/L DA-6拌种处理能显着提高小麦种子活力。随后用筛选出的适宜处理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GABA浸种处理显着提高了山农16、济南17号、山农23号的发芽力和活力,其中山农16和济南17号GABA浸种的适宜浓度为0.5 mM~1.5 mM,对于山农23号,1.5 mM GABA是最适宜的处理浓度。DA-6拌种处理显着提高了山农23号、山农16、济南17号的发芽力和活力,不同小麦品种DA-6拌种的适宜处理浓度略有不同,125 mg/L DA-6对三个小麦品种都适宜。2.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成苗的调控作用用三种适宜的处理方式分别处理山农23号和山农27号种子,在正常条件和干旱条件下发芽,测定发芽活力指标。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方式均可显着提高山农23号种子正常条件下的发芽活力指标,在干旱条件下,GABA浸种和GABA浸种-回干处理均显着提高了山农23号种子的发芽活力,而DA-6拌种处理对种子活力无显着影响。对于山农27号种子,GABA浸种处理显着提高正常条件下的发芽指数和根长,但GABA浸种、DA-6拌种处理分别导致单株干重、活力指数显着降低;在干旱条件下,GABA浸种处理显着提高了山农27号种子发芽活力。3.生长调节剂促进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成苗的生理基础用筛选出的三种处理方式(1.5 mM GABA浸种、1.5 mM GABA浸种-回干、125 mg/L DA-6拌种)处理山农23号和山农27号种子,进一步测定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山农23号种子,三种处理方式在正常条件和干旱条件下萌发72h的α-淀粉酶活性都显着高于对照;对于山农27号种子,GABA浸种处理在正常条件下萌发72h的α-淀粉酶活性、GABA浸种和GABA浸种-回干处理在干旱条件下萌发72h的α-淀粉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对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表明,对于山农23号,三种处理方式在正常条件下种子萌发24h、48h,干旱条件下萌发48h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对于山农27号种子,三种处理在正常条件下萌发48h、72h、干旱条件下萌发24h、48h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表明这些处理促进了种子中贮藏物质的分解转化,进而促进种子萌发成苗。总之,三种处理方式不论在正常水分条件下还是干旱条件下,都显着提高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同时发芽率、活力指数也显着提高,表明1.5 mM GABA浸种、125 mg/L DA-6拌种是小麦种子萌发成苗的有效调控方式,能不同程度的促进种子贮藏物质的分解转化,最终促进种子萌发成苗。

刘洁[9](2021)在《紫花苜蓿MsNTF2L基因的耐盐功能分析》文中指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面积最广的牧草品种之一,冠有“牧草之王”的佳誉。但是,我国西北地区日益加重的土地盐渍化严重威胁了紫花苜蓿的种植和产业的发展。前期研究表明核转运因子MsNTF2L(NUCLEAR TRANSPORT FACTOR 2-like)的过表达能显着提高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紫花苜蓿的抗旱性,但其在植物响应盐胁迫过程中是否起到重要作用还尚不可知。鉴于此,本研究对转MsNTF2L的拟南芥和紫花苜蓿的耐盐性进行分析,取得以下结果:1、MsNTF2L基因能提高拟南芥的耐盐性。(1)盐胁迫下过表达(OE)MsNTF2L拟南芥相比野生型(WT)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和鲜重更大;(2)盐胁迫处理拟南芥成苗22 d时,过表达MsNTF2L植物状态明显比野生型更好;(3)盐胁迫后拟南芥叶片的DAB和NBT染色颜色均比野生型浅;(4)盐胁迫后在过表达MsNTF2L拟南芥中显着提高了与盐/渗透胁迫相关的RD20、RD29A、COR15A、LEA14、P5CS1、CHYR1基因的表达量。2、MsNTF2L基因能提高紫花苜蓿的耐盐性。(1)在土壤中紫花苜蓿过表达株系比野生型有更强的耐盐性;但是干扰(RNAi)株系的耐盐能力比野生型株系更弱。(2)测盐胁迫后紫花苜蓿的生理指标,发现总叶绿素、可溶性糖(KT)、脯氨酸(PRO)含量均是OE>WT>RNAi,而在丙二醛(MDA)中的含量是相反的。(3)转录组分析发现,与涉及离子转运、氧化还原和光合作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紫花苜蓿野生型和转基因对盐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3、MsNTF2L定位在核、内质网和质膜上,且MsNTF2L蛋白与叶绿素合成氧化还原酶蛋白(MSAD210137)互作。(1)将MsNTF2L和空载转入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na)中,发现MsNTF2L蛋白与内质网和质膜Marker的荧光重合,且在细胞核上有明显荧光。(2)将MsNTF2L蛋白与MSAD210137蛋白共转入酵母中,确定它们之间存在互作关系。以上结果表明,MsNTF2L基因能够提高拟南芥和紫花苜蓿的耐盐能力,为培育高抗逆紫花苜蓿提供了新的种质和候选基因。

于金田[10](2021)在《沙芦草种子休眠机制及破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播前种子浸水脱水处理的生理学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播前种子浸水脱水处理的生理学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4)不同处理方式对西鄂尔多斯三种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种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研究进展
        1.2.2 种子包衣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特征
        2.1.5 生物资源
    2.2 研究内容与实验材料
        2.2.1 研究内容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土壤物理性质
        2.3.2 降雨在土壤中的入渗
        2.3.3 种子质量指标测定
        2.3.4 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5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6 沙埋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7 果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8 成膜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9 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10 杀虫杀菌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3.11 保水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4 技术路线图
    2.5 数据处理与数理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物理性质
        3.1.1 土壤容重
        3.1.2 土壤机械组成
        3.1.3 土壤持水性
    3.2 降雨在土壤中的入渗
    3.3 种子质量指标
    3.4 土壤含水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5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6 沙埋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7 果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8 成膜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8.1 壳聚糖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8.2 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复合成膜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8.3 壳聚糖与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成膜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9 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9.1 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9.2 吲哚乙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9.3 萘乙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0 杀虫杀菌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0.1 多菌灵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0.2 阿维菌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0.3 氯氰菊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0.4 复合杀虫杀菌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11 保水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燕麦抗倒伏生理机制及茎秆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Abbreviation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1 作物倒伏的特征和影响
        1.1.1 倒伏的特征
        1.1.2 倒伏的影响
    1.2 作物倒伏的原因
        1.2.1 外部因素
        1.2.2 内部因素
    1.3 .形态特征与倒伏的关系
        1.3.1 穗部形态特征
        1.3.2 茎秆形态特征
        1.3.3 根部形态特征
    1.4 解剖结构与倒伏的关系
    1.5 理化特性与倒伏的关系
        1.5.1 矿物质元素
        1.5.2 多糖
        1.5.3 纤维素
        1.5.4 木质素
    1.6 木质素代谢酶活性与倒伏的关系
    1.7 木质素合成基因与倒伏的关系
    1.8 燕麦抗倒伏研究进展
    1.9 本研究目的意义
        1.9.1 目的意义
        1.9.2 研究目标
        1.9.3 研究内容
        1.9.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茎秆形态特征
    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概况
        2.1.3 试验设计
        2.1.4 倒伏分级
        2.1.5 形态性状测定
        2.1.6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2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穗部形态特征
        2.2.3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茎秆形态特征
        2.2.4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根部形态特征
    2.3 讨论
        2.3.1 穗部形态特征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2.3.2 茎秆形态特征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2.3.3 根部形态特征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茎秆解剖结构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剂和仪器
        3.1.3 试验取样
        3.1.4 试验方法
        3.1.5 解剖结构观察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燕麦品种茎秆基部节间解剖结构
        3.2.2 茎秆解剖结构与抗倒伏能力的相关性
    3.3 讨论
        3.3.1 燕麦茎秆基部节间解剖结构差异
        3.3.2 茎秆解剖结构对燕麦倒伏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倒伏类型燕麦品种理化特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田间取样
        4.1.3 试验方法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根部理化物质含量
        4.2.2 茎秆基部第1 节理化物质含量
        4.2.3 茎秆基部第2 节理化物质含量
        4.2.4 理化物质含量与抗倒伏的关系
    4.3 讨论
        4.3.1 根部理化特性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4.3.2 茎秆理化特性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茎秆木质素代谢对燕麦抗倒伏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4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茎基部节间抗折力变化
        5.2.2 茎秆基部节间木质素含量变化
        5.2.3 茎秆木质素合成酶活性变化
        5.2.4 茎秆木质素合成酶活性与抗倒伏的关系
        5.2.5 PAL、4CL、TAL、CAD活性与木质素含量的回归分析
    5.3 讨论
        5.3.1 茎秆木质素含量与抗折力的变化
        5.3.2 茎秆木质素含量与抗倒伏的关系
        5.3.3 茎秆木质素合成酶活性与抗倒伏的关系
    5.4 小结
第六章 燕麦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取样
        6.1.3 试验仪器和试剂
        6.1.4 试验方法
        6.1.5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
        6.2.2 木质素含量与合成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6.3 讨论
        6.3.1 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量变化
        6.3.2 木质素含量与合成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6.4 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植株表型形态特征与燕麦抗倒伏的相关性
        7.1.2 茎秆解剖结构对燕麦抗倒伏的影响
        7.1.3 根、茎理化特性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7.1.4 茎秆木质素代谢与燕麦抗倒伏的关系
        7.1.5 茎秆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对燕麦抗倒伏的影响
    7.2 主要结论
    7.3 创新之处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6)番茄短节间形成的相关基因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作物植株高度遗传与改良研究
    1.2 植物激素对节间长度调控研究
        1.2.1 赤霉素对节间长度的调控
        1.2.2 生长素对节间长度的调控
        1.2.3 油菜素甾醇对节间长度的调控
    1.3 株型矮化与代谢相关酶的关系研究
    1.4 株型矮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两个番茄品系苗期表型、生理生化及细胞学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CH和DH苗期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2.2.2 CH和DH茎段细胞学显微观察
        2.2.3 CH和DH生理生化参数比较分析
第三章 两个番茄品系苗期节间长度的转录组学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3.1.2 建库、质控及测序
        3.1.3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1.4 转录组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3.1.5 基因表达量分析
        3.1.6 重复相关性评估
        3.1.7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1.8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3.1.9 转录组测序结果验证及候选基因表达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样本总RNA的质量检测
        3.2.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2.3 转录组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3.2.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2.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2.6 差异表达基因GO注释
        3.2.7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
        3.2.8 番茄短节间形成相关基因挖掘
        3.2.9 qRT-PCR验证
        3.2.10 候选基因表达分析
第四章 番茄GH3.10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番茄GH3.10 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4.2.2 番茄GH3.10 蛋白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分析
        4.2.3 番茄GH3.10 蛋白亚细胞定位及亲疏水性预测分析
        4.2.4 番茄GH3.10 蛋白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预测分析
        4.2.5 番茄GH3.10 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分析
        4.2.6 不同物种间GH3 蛋白同源性比较
        4.2.7 番茄GH3.10 在不同器官的表达模式分析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CH和DH表型、生理生化及细胞学比较分析
        5.1.2 两个番茄品系苗期节间长度的转录组学分析
        5.1.3 番茄GH3.10 基因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5.2 结论
第六章 创新点与展望
    6.1 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A
致谢

(7)膜下滴灌盐渍化棉田暗管排水技术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1.2.2 暗管排水技术研究进展
        1.2.3 暗管排水土壤水盐运移理论研究进展
        1.2.4 暗管排水对作物生理生长及产量影响研究进展
        1.2.5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暗管试验设计
    2.3 田间农艺管理
    2.4 试验数据采集
        2.4.1 土壤水盐分布
        2.4.2 土壤淋洗脱盐率及地下水埋深
        2.4.3 棉花生理生长及产量
    2.5 气象数据
    2.6 统计分析
第三章 暗管排水技术参数对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3.1 暗管间距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3.2 暗管间距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3.3 暗管埋深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3.4 暗管埋深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暗管排水技术参数对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及地下水埋深的影响
    4.1 暗管排水技术参数对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影响
    4.2 土壤盐分淋洗曲线
    4.3 暗管排水技术参数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暗管排水技术参数对棉花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1 暗管排水技术参数对棉花生长指标的影响
        5.1.1 棉花出苗率的变化
        5.1.2 棉花株高、叶面积的变化
        5.1.3 棉花干物质质量及生殖器官质量的变化
    5.2 暗管排水技术参数对棉花生理指标的影响
        5.2.1 棉花根系活力的变化
        5.2.2 棉花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5.3 暗管排水技术参数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
    5.4 折算籽棉产量通径分析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小麦种子干旱胁迫下萌发成苗调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种子活力的定义
    1.2 种子活力的重要性
    1.3 种子活力的形成与保持
    1.4 小麦种子萌发成苗调控
        1.4.1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理作用
        1.4.2 种子处理
    1.5 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成苗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成苗的调控作用
        2.2.2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成苗的调控作用
        2.2.3 生长调节剂促进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成苗的生理基础
    2.3 试验方法
        2.3.1 DA-6、GABA、油菜素内酯处理方式
        2.3.2 种子发芽活力指标测定
        2.3.3 胚根突出率测定方法
        2.3.4 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测定
        2.3.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成苗的调控作用
        3.1.1 不同生长调节剂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活力的影响
        3.1.2 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活力的影响
        3.1.3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成苗的调控作用
    3.2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成苗调控作用
        3.2.1 GABA浸种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小麦萌发成苗的作用
        3.2.2 DA-6 拌种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小麦萌发成苗的作用
    3.3 生长调节剂促进干旱胁迫下小麦萌发成苗的生理基础
        3.3.1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干旱条件下小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3.2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干旱条件下小麦种子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生长调节剂处理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4.2 生长调节剂处理与干旱胁迫下种子活力的关系
    4.3 生长调节剂处理促进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成苗的生理作用
5 结论
    5.1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小麦萌发成苗的调控作用
    5.2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小麦萌发成苗的调控作用
    5.3 生长调节剂促进干旱胁迫下小麦萌发成苗的生理基础
参考文献
致谢

(9)紫花苜蓿MsNTF2L基因的耐盐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紫花苜蓿的介绍
        1.1.1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其特性
        1.1.2 紫花苜蓿在畜牧方面现状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1 植物受到盐胁迫在生理方面的表现
        1.2.2 植物受到盐胁迫在分子水平响应
        1.2.3 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研究进展
    1.3 紫花苜蓿转录组研究进展
    1.4 MsNTF2L基因的介绍
        1.4.1 NTF2 蛋白和核转运因子家族分析
        1.4.2 MsNTF2L基因结构和功能分析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技术路线
        1.5.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MsNTF2L过表达拟南芥耐盐性分析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相关试剂和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1.4 统计分析软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MsNTF2L过表达拟南芥耐盐性平板萌发与根长
        2.2.2 MsNTF2L过表达拟南芥耐盐评价
        2.2.3 MsNTF2L过表达拟南芥盐胁迫相关基因鉴定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MsNTF2L基因在紫花苜蓿中耐盐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相关试剂和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1.4 统计分析软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MsNTF2L过表达和RNAi紫花苜蓿的耐盐表型
        3.2.2 MsNTF2L过表达和RNAi紫花苜蓿的生理指标
        3.2.3 MsNTF2L过表达和RNAi紫花苜蓿的转录组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MsNTF2L基因的亚细胞定位与酵母双杂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相关试剂和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MsNTF2L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4.2.2 MsNTF2L基因的酵母双杂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播前种子浸水脱水处理的生理学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花荆芥种子粘液对其萌发和建苗的影响[D]. 赵春香. 石河子大学, 2021
  • [2]黄瓜种质资源种子瓜内发芽性评价及转录组学分析[D]. 田晓卉.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垂穗披碱草种子丸粒化包衣研究[D]. 李会周.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不同处理方式对西鄂尔多斯三种古地中海孑遗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D]. 卢玉婷.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5]燕麦抗倒伏生理机制及茎秆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研究[D]. 南铭.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6]番茄短节间形成的相关基因挖掘[D]. 杜海东.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
  • [7]膜下滴灌盐渍化棉田暗管排水技术参数研究[D]. 杨玉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8]小麦种子干旱胁迫下萌发成苗调控技术[D]. 张贝贝.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9]紫花苜蓿MsNTF2L基因的耐盐功能分析[D]. 刘洁. 兰州大学, 2021
  • [10]沙芦草种子休眠机制及破除方法研究[D]. 于金田. 宁夏大学, 2021

标签:;  ;  ;  ;  ;  

播前种子浸泡脱水处理的生理学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