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式导联临床使用的初步体会

篮式导联临床使用的初步体会

一、网篮电极导管临床使用的初步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王跃[1](2021)在《ERCP取石术中使用扩张球囊与术中出血、术后胰腺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结石直径大于10mm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使用扩张球囊与术中出血、术后胰腺炎的相关性,进而评估球囊扩张的安全性,为临床开展ERCP取石术提供更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因“胆总管结石”在我院接受ERCP取石术治疗、结石大于10mm的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共219个病例资料相对完整,可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乳头切开大小,结石大小、数目,是否有憩室,是否使用球囊扩张等病历资料。2.根据是否发生术中出血将病例分为术中出血者(实验组)和未发生术中出血者(对照组)。将是否使用扩张球囊与是否发生术中出血做卡方检验。对其它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于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ne y u检验,筛选出两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将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带入到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中,进而探究扩张球囊是否是术中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3.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胰腺炎将病例分为术后胰腺炎者(实验组)和无术后胰腺炎者(对照组)。重复以上相关性分析步骤,进而探究扩张球囊是否是术后胰腺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有53例患者发生了术中出血,24例患者发生了术后胰腺炎。所有术中出血的病例皆为内镜可控的渗血,都经内镜确切止血,术后均未发生二次出血,所有术后胰腺炎病例都为轻度,无病例转为重症胰腺炎。1.EPBD与术中出血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切开大小(Ζ=-5.462 P=0.000)和使用扩张球囊(χ2=5.846 P=0.016)具有统计学差异。将切开大小、使用扩张球囊带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切开大小(P=0.000 OR=3.078 95%CI:1.934-4.897)和使用扩张球囊(P=0.006 OR=3.217 95%CI:1.396-7.414)具有统计学意义。2.EPBD与术后胰腺炎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Ζ=-0.191 P=0.848)、结石大小(Ζ=-0.700 P=0.484)、结石数目(Ζ=-0.683P=0.495)、切开大小(Ζ=-0.599 P=0.549)、性别(χ2=2.045 P=0.153)、有无憩室(χ2=0.001 P=0.971)和使用扩张球囊(χ2=1.780 P=0.182)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扩张球囊的使用存在增加ERCP取石术术中出血的可能性,但这种出血术中即可以经内镜确切止血,并未产生严重后果。2.扩张球囊的使用与ERCP取石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关系。3.使用扩张球囊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郭雪原,马长生[2](2020)在《房颤导管消融新技术和新器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目前临床常用的消融导管和消融能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的消融能量、消融技术和器械,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简化导管操作,提高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就有较强应用前景的多电极射频球囊消融导管和脉冲电场消融进行介绍,分析了不同类型消融导管的原理、设计和临床试验结果,探讨了导管消融新技术和新器械的研究方向与挑战。

王秀日[3](2020)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口胆囊穿刺引流术入路选择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一、目的近年来,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或十二指肠胆囊穿刺引流术的应用日益增多,主要应用于有手术禁忌症的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囊积液、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以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未能解除胆道梗阻患者的紧急胆道引流,但经胃或经十二指肠何种穿刺路径更好,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1,2]。本课题研究目的:本实验以小型猪为模型,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窦或十二指肠球部胆囊穿刺引流术,对两种入路选择在操作难度、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后续胆汁对消化道黏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上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的入路选择提供动物模型基础及实验数据。二、方法1、实验猪分为2组,每组4头,分别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窦和经十二指肠球部的胆囊穿刺引流术,分别记录2组操作完全成功的实验小猪数目、操作时间、操作步骤。2、腹腔镜下实时观察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胆囊穿刺引流术全过程,必要时行辅助治疗。3、术后第10天再次行腹腔镜探查,观察吻合口处有无支架移位、支架有堵塞、吻合口处网膜覆盖情况。4、并于造模术后10天腹腔镜检查后处死实验动物,大体观察吻合口情况,取吻合口及胃黏膜组织,观察组织学改变。三、结果1、两组在成功率方面的比较:经胃窦和经十二指肠球部组每组均有3头猪完全成功,两组操作成功率均为75%。2、两组在操作时间方面的比较:经胃窦组平均操作时间(21.67min)小于经十二指肠组球部组(26.67min)(P<0.05)。3、两组在术后第10天胆汁反流对胃黏膜损伤方面的比较:胃黏膜损伤病理评分总分(8.33分)却高于经十二指肠球部组(6.33分)(P<0.05)。4、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比较:经胃窦和经十二指肠球部组操作成功的实验猪身上均未发生支架移位、支架闭塞、出血等并发症。四、结论在8只猪的动物模型中,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窦胆囊穿刺组和经十二指肠球部胆囊穿刺组操作成功率大体相同,与经胃窦胆囊穿刺组相比,经十二指肠球部穿刺组操作时间略长,有统计学差异,经十二指肠球部穿刺组胆汁反流对胃黏膜损伤轻,有统计学差异,故经十二指肠球部穿刺组较经胃窦胆囊穿刺引流术有优势。

邹广琛[4](2019)在《高精密度时间-空间离散度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总结了高精密度标测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的现状,并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估对于行导管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电隔离结合时间-空间离散度标测、消融的术式相比阶梯式消融术式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间在我院消融策略为肺静脉电隔离结合时空离散度标测、消融的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患者122名,并根据房颤类型匹配了同期行阶梯式消融的房颤患者122名。离散度组使用PentaRay?导管标测,阶梯式组使用Lasso?导管标测。消融使用压力感应导管。术后进行门诊和远程随访。结果对两组各122人进行了中位时间316(96-562)天的随访,离散度消融组复发率为15.0%,阶梯式为29.0%,随访期内离散度消融组术后复发率显着低于阶梯式消融组(对数秩p=0.01)。离散度消融组的复发患者中房速/房扑比例更高(66.7%vs 32.5%,p=0.02)。离散度组的术中房颤终止率更高(97.51%vs 38.52%,p<0.01),但更耗时(184.48 min vs 165.16 min,p<0.01)。高离散度区域在左心房分布广泛,左房顶、房底、下后壁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最常见区域,左房顶和肺静脉前庭是阵发性房颤患者最常见区域。结论对行导管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电隔离结合高精密度时间-空间离散度标测、消融的策略优于阶梯式消融策略。

Experts Group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Endoscopy,Talent Exchange Service Center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Endoscopy Committee,Pediatric Section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Pediatric Respiratory Endoscopy Committee,Endoscopists Section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Pediatric Interventional Respirology Group,Maternal and Pediatric Minimally Invasive Section of Chines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Association;Bronchoscopy Collaboration Subgroup of Respirology Group,Pediatric Section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5](2018)在《中国儿童气道异物呼吸介入诊疗专家共识》文中指出儿童气道异物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急症,包括上气道异物及下气道异物。既往气道异物的诊疗主要由耳鼻喉科完成,随着儿科呼吸介入专业的快速发展,多种介入技术被应用于气道异物取出术,尤其在下气道异物的诊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为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特撰写儿童气道异物呼吸介入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主要为下气道外源性异物的诊疗共识。儿童气道异物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且1~2岁幼儿为发病高峰,男童多见。研究表明因气道异物发生

李超,任晓庆[6](2018)在《冠状窦导线拔除技术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不断放宽,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拔除冠状窦导线。拔除导线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电极移位。本文介绍了主要的拔除技术,包括直接移除、血管内反牵引技术拔除导线、激光鞘管导线拔除、机械扩张鞘管导线拔除、旋切鞘导线拔除、下腔回收装置技术等;还介绍了主动和被动固定的冠状窦电极导线拔除及手术的并发症。

吴若冰[7](2018)在《一种基于电场的三维电生理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简称三维系统)作为射频消融术的辅助治疗工具正在被逐渐认可。研究表明,术中引入三维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X线的曝光时间,降低对术者的危害。现有的国外三维系统在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时手术配套耗材垄断、无法兼容同类产品,导致手术费用大大增加,这对三维产品普及、推广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研制一款兼容性好、使用成本低的国产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三维系统与以往的电生理系统(简称EP系统)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增加手术的定位功能。所以,这部分就是三维系统研制的重点。从现有的定位技术中分析得出,电场定位的三维产品拥有兼容性最好、耗材费用最低等优势。不过,电场定位的技术也受限于电场安全性和稳定性、信号易混叠易被干扰和定位精度不高等问题。论文主要针对以上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此设计一种基于电场的三维电生理定位系统(简称三维定位系统)。三维定位系统包括电场发生器、信号放大器和主控制器。论文主要对这三部分进行论述并开展以下工作:(1)论文基于电场定位的基本原理设计分频加载的电场模式,通过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简称DDS)和恒流源技术实现电场发生器。同时运用隔离和保护电路限制发生器输出,保证术中患者的安全。另外,为确保电场定位的唯一性,论文提出一种相位校准方式严格控制信号的数字相位。(2)对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类型进行区分。根据信号的幅频特性,使用多级滤波放大电路方案衰减射频干扰并提高定位和心电信号的增益,改善有用信号的信噪比。论文提出通道校准的方法解决放大器电路通道间的一致性问题,有效地提高定位的精度,同时降低制造的成本。(3)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组合的方式构成三维定位系统的主控制器,并对DSP和FPGA的基本外设进行设计和实现,以此保证主控制器的正常运行。论文结合FPGA中丰富的逻辑门资源和Verilog语言分层的设计思路实现时钟输出、数据采样和数据传输等多个实例模块。并在DSP中重点描述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DFT)求解信号幅度和符号的算法思路和实现过程。论文对电场发生器、信号放大器和整体系统功能分别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场发生器频率误差范围在0.02%左右;恒流源接入20-1000Ω的负载时误差范围在1%以内;定位信号的信噪比大于40db;三维定位系统的整体功能是有效。以上测试均符合设计标准,证明论文所开展工作是实用和有价值的。

柴文静,刘德敏,崔炜[8](2016)在《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相关器械及研究》文中认为高血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到2025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将增加60%,达到15.6(15.415.8)亿[1],其中10%30%为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2];高血压人群中,RH患者占15%20%[3]。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N)作为一种有前景的非药物疗法,

阙冬冬[9](2016)在《单中心经静脉拔除感染起搏电极导线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一、研究背景心律植入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IED)是指永久心脏起搏器(PM)、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包括CRT-P/D)等辅助维持正常心律的器械装置。一项涉及全球多个国家的调查研究显示,全球CIED植入数量在逐年增长,2009年PM植入数量高达1002 664台,而ICD植入数量为328 027台。美国每年有300多万人植入CIED,植入总量超过了40万台。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如此巨大的植入数量也带来了装置相关的感染问题。目前,CIED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除了CIED植入率增加,可能还与高龄及合并多种疾病患者比例增高有关。美国一项调查显示,1996~2003年间CIED感染的住院率增加了3.1倍(PM为2.8倍,ICD为6.0倍),住院死亡风险也增加了2倍多,同时CIED感染的增加超过新装置植入的增长。来自美国出院调查处(NHDS)的资料显示,2004-2006年间美国CIED的年感染率分别为4.1%、4.8%和5.8%,2006年CIED感染比2004年增加了57%。荷兰的一项起搏器注册研究中,2000-2006年3410例CIED植入者中感染率高达2.2%,共75例(PM 36例,ICD 28例,CRT 11例)出现感染。丹麦多中心研究显示,1982-2007年新植入和更换患者共46299例,其中新植入和更换感染率分别为1.80/1000(起搏器·年)、5.32/1000(起搏器·年),更换感染率明显高于新植入率。国内开展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已有40余年历史。在1997—-2005年间,感染、电极移位和导线折断等起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9%,其中1997年感染的发生率为0.9%。在年植入50台以上的24家医院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植入量少于50台的医院(1.8%)。然而,我国报道的起搏器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能与缺乏全面的调查统计有关;此外,国内能够植入CIED的医师分散在全国不同级别医院,经验差异较大,起搏器的规范化培训也开展较晚,缺失规范的起搏器随访管理。CIED感染率的升高与众多因素相关。①植入率显着增加:美国1993—2008年间装置植入总量增加96%,而感染率却增长了210%,提示感染率的增加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换言之,除了植入率增高,装置更换率以及ICD、CRT等复杂装置植入比例也在增加。②患者年龄偏高且合并多种疾病: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IED患者的年龄。发展中国家CIED患者平均年龄>65岁,而发达国家中年龄>80岁的患者高达20%-30%。与年轻患者相比,高龄的患者无论是在身体条件还是合并症方面都要更差,因此感染的发生率也会相应的升高。另外,高龄患者常伴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③更换比率增高:植入装置更换比初次植入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丹麦一项研究对3.6万例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起搏器初次植入后发生感染的概率为0.75%,而更换后为2.06%。④术者经验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经验少的术者,装置感染的风险及机械并发症如心肌穿孔、脱位、心包压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⑤其他因素:围手术期增加感染风险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植入2根以上的电极导线、未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早期再干预治疗、感染装置再植入及复杂装置的植入(如CRT-D)。一旦确诊囊袋感染、血行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当尽早整体拔除感染装置。抗生素保守治疗失败率几乎达100%。如果感染装置未被及时取出,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高,据报道半年内患者的死亡率高达18%。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右心功能障碍、肾功能异常,全身性血栓栓塞,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等。因此囊袋及植入系统一旦确定感染时,无论是经皮下还是静脉植入(包括外科心外膜植入)的装置,即便患者正处在囊袋感染期无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时,完整拔除整个植入系统也是必要的,因为囊袋感染时可能已经影响了整个系统,任何装置的遗留都会使感染的复发率大大增加。早期主要是通过徒手牵拉进行电极导线拔除,可成功解决多数导线植入时间较短的病例。但导线拔除的并发症偏高,而且拔除的成功率仍较低。况且早期病例电极导线植入数量少,而且植入时间相对偏短。但随着起搏器植入技术的进步,电极植入的部位及类型、导线的数量也已经发生改变,如ICD导线植入数量、起搏器升级病例均迅速增加,冠状静脉左室导线也在增加。起搏导线的植入时间越来越长,许多患者的起搏导线植入时间高达30-40年。起搏电极的拔除风险较高,有发生血胸、肺栓塞、心包压塞、电极游走、血管破裂甚至死亡等并发症的可能。除与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有关外,并发症的发生还与术者的经验和团队的协作密切相关。因此CIED植入医生必须经过适当的培训,即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有100例以上起搏电极拔除的经验)指导下拔除20例以上电极的经历。术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包括经团队充分讨论协商后认可的心导管预案及心胸外科手术方案。起搏电极拔除前,起搏电极拔除所需的设备和辅助耗材需全部到位,确保高质量的球管透视装置在拔除手术时工作正常。经胸和经食管超声需到位随时可以参与工作、动脉测压系统到位,还需准备开胸手术包、心包穿刺包、临时起搏和除颤设备。心胸外科医师在场并随时可以开始紧急手术、麻醉医师在场和麻醉设备到位并随时可以麻醉。国外关于CIED感染处理的认识及技术水平已基本完善,而国内在该领域仍处于初步阶段。虽然制定了“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但是区域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其推广的艰巨性。如今,基层医院对于囊袋感染的处理仍倾向于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囊袋清创、脉冲发生器重置甚至剪短电极导线等保守治疗,大大增加了电极拔除的难度及风险。本文回顾了中心近年来电极拔除病例,分析各病例特点,总结了中心电极拔除经验,探讨影响电极拔除结果的影响因素。二、目的通过总结经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途径拔除的94根起搏电极导线结果,探讨电极拔除的影响因素并总结电极拔除的初步经验。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连续入院的42例囊袋感染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的CIED植入患者。分析各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途径拔除电极过程中的经验方法。探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电极数目、植入时间、感染时间及静脉途径对电极拔除结果的影响。四、结果共拔除94根电极(心房电极45根,心室电极41根,除颤电极8根),平均植入时间8.97±7.24(0.30-33.00)年,感染时间0.94±1.83(0.10-12.00)年;完全拔除85根,部分拔除7根,残留2根,成功率97.9%,失败率2.1%。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电极数目及静脉途径对电极拔除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植入时间及感染时间对电极拔除结果的影响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四、结论植入时间及感染时间的延长大大增加了电极拔除的难度,显着降低了成功率。锁骨下静脉是电极拔除的常规入路,股静脉是有效补充,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极拔除的成功率。

陶涛[10](2014)在《体外震波碎石在内镜治疗巨大、难治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其治疗也相对困难。外科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由于创伤性大、病死率高使得其已经不再作为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治疗手段。而自从诊断及治疗性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发明以来,它已基本取代外科手术成为胆总管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为了达到快速、安全、有效的内镜下胆管取石,许多内镜技术及器械应运而生。如今,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结合球囊扩张和网篮取石已经成为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常规技术,其取石成功率达到90%左右。内镜取石失败的病病例常是由于结石的形状、大小、数目、位置比常规更加困难,比如说胆管近段狭窄,结石堆积,而胆管解剖变异也是原因之一。对这些病人来说其它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探查、结石分解、液电激光碎石、支架植入以及体外震波碎石均有治疗效果。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是将高压震动波能量聚焦于固定点上,它可以在产生碎石效果的同时减少能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震动波可以由水囊、液压电及电磁膜产生。产生的能量可以分别由椭球面反光镜、固定于椭圆盘的压电晶体以及声透镜聚焦。液电碎石机可以产生更高的能量,同时也有更好的碎石率。当震动波贯穿结石时可以在其表面形成小的凹陷,从而使声阻抗发生变化,而声阻抗的变化产生了压缩力和牵张力,综合作用导致结石碎裂。胆总管结石在行ESWL术前需要通过造影或超声来定位。当应用ESWL对胆管结石进行治疗时,经常在碎石术过程中放置一根鼻胆管,用鼻胆管来冲洗胆管的同时进行造影,同时碎石过程中的冲洗也可以促进结石的裂解,这是因为震动波在液体基质中传播的更快。当结石被碎裂至直径小于5毫米时我们就认为ESWL是令人满意的。要进行多少次体外震波碎石取决于何时达到令人满意的碎石效果,之后的内镜取石术通常使用的是球囊或网篮。ESWL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缺点是费时,通常需要一次或多次,在碎石间期仍然需要放置鼻胆管,碎石的取出也需要多次行内镜下取石术。多个研究表明对于难治性胆管结石,尤其是高龄病人,ESWL结合内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在研究中探讨了巨大、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病人在内镜取石术前进行一次ESWL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提高第二次治疗术后以及总的结石清除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内镜取石术的操作时间,提高机械碎石的成功率,极大胆总管结石(直径≥30毫米)的清除率也得到提高。胆囊收缩素是脑-肠肽类激素的一员。它是由位于十二指肠、空肠、近段回肠内的类似于肠肌层和大脑内的神经元一样的肠内分泌细胞(Ⅰ类细胞)所分泌。胆囊收缩素在肠内和大脑内执行多种调节功能。在胃肠系统,胆囊收缩素与胃的排空、扩张,胆囊的收缩,胰腺的分泌以及小肠运动有关。在神经系统,胆囊收缩素在学习与记忆、伤害感受性以及饱感过程起到某些作用。胆囊收缩素与分布于胆囊平滑肌细胞的胆囊收缩素-1受体结合,引起胆囊收缩并分泌胆汁至小肠。它同时通过结合抑制性受体细胞松弛奥迪氏括约肌。我们的研究表明ESWL前静脉注射胆囊收缩素可以提高ERCP取石成功率、降低机械碎石使用率及ERCP操作时间、病人住院时间,这或许是因为胆囊收缩素促进胆汁排出过程中在结石周围或内部形成了液相空间,因此提高了震动波的耦合。第一部分此研究的目的是探讨ERCP内镜取石术前行一次ESWL治疗是否可以提高难治、巨大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清除率以及其影响因素。参加试验的病人是在淄博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成人胆总管结石病例,由于结石巨大,他们均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内镜下胆管取石术。所有病例均被放置一根鼻胆管,这样可以用来冲洗结石,同时在体外震波碎石过程中观察碎石效果。鼻胆管同时也用来对胆管进行造影检查来定位,x线下阳性的结石则不需造影剂即可定位。参加试验的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ESWL结合ERCP组以及单独ERCP组。ESWL结合ERCP组的病人在ERCP取石术前4小时进行ESWL治疗,而单独ERCP组则直接进行内镜取石术。每次ESWL取石术后均通过手术报告、平片造影、内镜造影、腹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腹部断层扫描(CT)对结石清除率进行评价。另外需要记录的是ESWL的并发症、ERCP取石术后的并发症、取石术过程中的机械碎石次数以及每次ERCP取石的手术时间、每例病人住院时间。本次试验结果如下:1. ESWL结合ERCP组与单独ERCP组相比在第一次内镜取石术后的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74.2%vs71.0%,P=0.135)。2. ESWL结合ERCP组与单独ERCP组相比在第二次内镜取石术后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84.4%vs51.6%,P=0.018),两次内镜取石术后总的结石清除率在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96.0%vs86.0%,P=0.029)。3. ESWL结合ERCP组与单独ERCP组相比明显减少了内镜取石术的操作时间(43±21min vs59±28min, P=0.034), ERCP取石术中机械碎石的使用率无明显差异(47.3%vs52.9%,P=0.253),但成功率在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90.1%vs74.0%,P=0.041)。4.极大胆总管结石(直径≥30mm)的清除率在ESWL结合ERCP组比单独ERCP组高(80.0%vs40.0%,P=0.016)。5. ERCP取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ESWL结合ERCP组与单独ERCP组间无明显差别(6.7%vs6.5%,P=0.673),与ESWL相关的并发症均较轻,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出现。6. ESWL结合ERCP组对于单独ERCP组减少了病人住院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2.4±2.1d vs15.6±3.1d,P=0.042)。总之,ERCP取石术前对病人进行一次ESWL治疗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尤其是对于直径30mm的极大胆总管结石更是如此,同时它可以提高机械碎石的成功率,减少ERCP取石术的操作时间以及病人的住院时间。因此我们认为ERCP取石术前对病人进行一次体ESWL治疗是内镜治疗巨大、困难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第二部分胆囊收缩素(CCK)是脑-肠肽类激素的一员,它在大脑和胃肠系统执行多种调节功能。CCK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刺激胆囊收缩,胰腺分泌以及肠道运动。我们假定CCK可以通过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从而在胆总管结石内部或周围形成液相空间,提高震动波的耦合从而有利于ESWL过程中结石的碎裂。在此研究中,我们将评价ESWL前应用CCK对随后的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作用。患有胆总管结石且经历过一次失败的ERCP取石术的病人被选出参加本实验,他们将接受体ESWL结合ERCP取石治疗。所有病人被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CCK组和对照组。每例CCK组病人进行ESWL术前予以3毫克/千克/分钟的CCK-8静脉注射10分钟,ERCP取石术在ESWL术后4小时进行。我们对2组病例在ERCP术后的结石清除率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体ESWL术的并发症、ERCP术后并发症、内镜取石术过程中的机械碎石次数以及每次内镜取石术的持续时间,每例病人住院时间。其结果如下:7. ESWL治疗后均有患者的胆总管结石自动排出,CCK素组为4例,对照组为2例,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CCK组病人在第一次ESWL结合ERCP取石术后的结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71.6%vs55.4%,P=0.035)。9.CCK组病人与对照组在第二次、第三次ESWL结合ERCP取石术后结石清除率在无明显差异(42.8%vs39.4%, P=0.218;41.7%vs40.0%, P=0.346)10.CCK组病人与对照组在三次ESWL结合ERCP取石术后总的结石清除率间无明显差异(90.5%vs83.8%,P=0.178)。11.CCK组与对照组在以传统方法成功清除胆总管结石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64/69,92.8%vs55/61,90.2%,P=0.315),但是CCK组病人中械碎石的使用率明显少于对照组(45.6%vs62.4%,P=0.027),而机械碎石取石成功率在两组间有明显差别(91.5%vs80.8%,P=0.031)。12.CCK组病人在极大胆总管结石(直径≥30mmm)的清除率上高于对照组8/11,72.7%vs5/12,41.7%,P=0.038)。13. ERCP取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CCK组和对照组的病人间无明显差异(9/103,8.7%vs10/125,8.0%, P=0.528), ESWL术后并发症较轻,在两组病人间无明显差别(8/107,7.5%vs10/127,7.9%,P=0.673)。14.CCK组病人的ERCP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少(39±17min vs50±22min, P=0.024),病人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6.4±2.9d vs21.8±3.5d,P=0.032)。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ESWL过程中应用CCK可以在随后进行的第一次ERCP取石术时提高结石清除率。而震动波在结石的表面形成液相面可能是促使结石裂解的因素之一。CCK在减少机械碎石使用次数的同时提高极大胆总管结石(≥30mmm)的清除率,同时减少ERCP操作时间及病人的住院时间。通过以上两部分的研究提示,对于第一次内镜取石术失败后的巨大胆总管结石病人,再次行ERCP取石术前进行一次ESWL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第二次ERCP术后的结石清除率以及最后总的结石清除率,同时也可以减少ERCP取石术的操作时间及病人的住院时间,提高机械碎石成功率。ESWL治疗前应用CCK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次ERCP取石术后的结石清除率,减少机械碎石的使用率的同时提高其成功率,同时提高极大胆总管结石(≥30毫米)的清除率,减少ERCP操作时间及病人的住院时间。鉴于ESWL结合应用CCK的治疗方法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轻等特点,它可以作为那些患有巨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二、网篮电极导管临床使用的初步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篮电极导管临床使用的初步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ERCP取石术中使用扩张球囊与术中出血、术后胰腺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微创治疗肝外胆道系统结石的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房颤导管消融新技术和新器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多电极射频球囊消融导管
2 脉冲电场消融

(3)超声内镜引导下经口胆囊穿刺引流术入路选择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1.2 实验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经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EUS-GBD两种入路选择在操作成功率上的比较
    2.2 腹腔镜下术中及术后观察结果
    2.3 胆囊胃吻合处组织病理结果
    2.4 两组操作成功率及操作时间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超声内镜引导下透壁的胆囊引流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表
成果
致谢

(4)高精密度时间-空间离散度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中文部分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分组方案
        2.2 治疗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射频消融手术
        2.2.3 术后用药及复查
        2.3 资料收集
        2.3.1 围术期资料收集
        2.3.2 术后随访资料收集
        2.4 主要研究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手术结果
        3.2.1 术中结果
        3.2.2 离散度良好区域的分布
        3.2.3 离散度区域数量与房颤类型的关系
        3.2.4 并发症
        3.2.5 术后复发情况
        3.2.6 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讨论
        4.1 离散度消融结合肺静脉隔离的术式
        4.2 术中房颤终止率
        4.3 手术用时及安全性
        4.4 高离散度区域分布及个体化消融
        4.5 随访结果讨论
        4.6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部分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1.2 Current research
        1.3 Study purpose
    Study subjects and methods
        2.1 Study subjects
        2.1.1 Inclusion criteria
        2.1.2 Exclusion criteria
        2.1.3 Group assignment
        2.2 Methods
        2.2.1 Pre-procedural preparations
        2.2.2 Catheter ablation
        2.2.3 Post-procedure medication use and follow-up
        2.3 Data collection
        2.3.1 Peri-procedural data collections
        2.3.2 Post-procedural and follow-up data collection
        2.4 Main study measures
        2.5 Statistics methods
    Results
        3.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3.2 Results of the ablation procedures
        3.2.1 In-procedure results
        3.2.2 Distribution of high dispersion areas
        3.2.3 Number of high-dispersion areas
        3.2.4 Complications
        3.2.5 Follow-up
        3.2.6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Discussions
        4.1 Ablation strategy
        4.2 In-procedure termination rate
        4.3 Procedure time and safety
        4.4 High-dispersion area distribution and individualized ablation
        4.5 The follow-up results
        4.6 Study limitations
    Conclusions
    Reference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6)冠状窦导线拔除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拔除导线的指征
2 冠状窦导线拔除的定义
3 拔除冠状窦导线所需的人员和配备设施
4 拔除冠状窦导线的技术
    4.1 应用激光鞘管拔除导线
    4.2 机械扩张鞘管
    4.3 旋磨鞘管
    4.4 经股静脉Snare下腔回收装置
5 主动和被动固定导线的拔除
    5.1 主动固定的冠状窦导线的拔除
    5.2 被动固定冠状窦导线的拔除
6 拔除冠状窦导线的并发症
7 重新植入冠状窦导线
8 总结

(7)一种基于电场的三维电生理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对象及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2 三维电生理标测相关技术的研究
    2.1 电生理与射频消融术
        2.1.1 心电信号
        2.1.2 射频消融术的生物原理
        2.1.3 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现状
    2.2 电场定位三维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
        2.2.1 电场定位基本原理
        2.2.2 导管定位与导航
        2.2.3 图像化与建模
        2.2.4 电场加载方式
        2.2.5 电场定位偏差
    2.3 电场定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4 相关技术的理论分析
        2.4.1 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
        2.4.2 离散傅里叶变换
    2.5 本章小结
3 电场发生器与信号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
    3.1 三维系统设计概述
    3.2 电场发生器
        3.2.1 电场发生器的设计参数
        3.2.2 电场发生器的实现
        3.2.3 电场安全
    3.3 信号放大器
        3.3.1 信号放大器的设计参数
        3.3.2 信号放大器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主控制器与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1 主控制器概述
    4.2 FPGA设计与实现
        4.2.1 XC3S400 基础外设
        4.2.2 FPGA模块实现
    4.3 DSP设计与实现
        4.3.1 BF533 数据接口
        4.3.2 BF533 基础外设
        4.3.3 BF533 加载过程
        4.3.4 DFT算法基本思路
        4.3.5 DFT算法实现过程
    4.4 系统实时性
    4.5 校准
        4.5.1 相位校准
        4.5.2 通道校准
    4.6 本章小结
5 三维定位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5.1 电场发生器输出实验
        5.1.1 测试仪器
        5.1.2 测试步骤
        5.1.3 测试结果
    5.2 信号放大器仿真实验
        5.2.1 模拟仿真环境
        5.2.2 模拟仿真步骤
        5.2.3 模拟仿真结果
    5.3 人体模拟实验
        5.3.1 测试环境
        5.3.2 测试步骤
        5.3.3 测试结果
    5.4 测试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8)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相关器械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RDN
2 肾交感神经消融导管系统
    2.1 射频消融系统
        2.1.1 Symplicity系统
        2.1.2 One Shot系统
        2.1.3 Enlig HTN系统
        2.1.4 Vessix V2系统
        2.1.5 Celsius Thermo Cool消融导管
    2.2 超声消融系统
        2.2.1 PARADISE系统
        2.2.2 治疗性血管内超声导管系统(therapeutic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ystem,TIVUS)
        2.2.3 Kona超声消融系统
    2.3 化学消融系统
3 问题与展望

(9)单中心经静脉拔除感染起搏电极导线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心律植入装置(CIED)感染的分类
    第二节 心律植入装置(CIED)感染的诊断
    第三节 心律植入装置(CIED)感染的治疗方案
    第四节 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的现状
    第五节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体外震波碎石在内镜治疗巨大、难治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胆总管结石发生及临床治疗现状
    二、内镜技术的进展
    三、胆总管结石的碎石治疗
    四、体外震波碎石术在胆总管结石内镜疗中的作用
    五、胆道镜引导的碎石治疗
    六、直接经口胆道镜检查
第一部分 术前一次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对内镜取石术的影响及其机制
    引言
    病人选取及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第二部分 体外震波碎石术前应用胆囊收缩素对内镜治疗巨大、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作用
    引言
    病人选取及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外文文章I
外文文章II

四、网篮电极导管临床使用的初步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ERCP取石术中使用扩张球囊与术中出血、术后胰腺炎的相关性分析[D]. 王跃. 河北医科大学, 2021
  • [2]房颤导管消融新技术和新器械[J]. 郭雪原,马长生. 中国医疗设备, 2020(12)
  • [3]超声内镜引导下经口胆囊穿刺引流术入路选择的实验研究[D]. 王秀日.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高精密度时间-空间离散度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D]. 邹广琛.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5]中国儿童气道异物呼吸介入诊疗专家共识[J]. Experts Group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Endoscopy,Talent Exchange Service Center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Endoscopy Committee,Pediatric Section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Pediatric Respiratory Endoscopy Committee,Endoscopists Section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Pediatric Interventional Respirology Group,Maternal and Pediatric Minimally Invasive Section of Chines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Association;Bronchoscopy Collaboration Subgroup of Respirology Group,Pediatric Section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8(18)
  • [6]冠状窦导线拔除技术及其应用[J]. 李超,任晓庆.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01)
  • [7]一种基于电场的三维电生理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若冰.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8]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相关器械及研究[J]. 柴文静,刘德敏,崔炜.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6(07)
  • [9]单中心经静脉拔除感染起搏电极导线的回顾性分析[D]. 阙冬冬.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10]体外震波碎石在内镜治疗巨大、难治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D]. 陶涛. 山东大学, 2014(04)

标签:;  ;  

篮式导联临床使用的初步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