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厂沟-小铁山-四环矿带成矿元素多元统计分析

铜厂沟-小铁山-四环矿带成矿元素多元统计分析

一、铜厂沟—小铁山—四个圈矿带成矿元素多元统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彦良,高雅,任育智,季文中[1](2021)在《甘肃白银厂及外围地区1∶5万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文中提出甘肃白银厂及外围地区是北祁连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主要地段。通过研究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实测资料,阐明了该区的元素含量特征、元素离散程度、元素组合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组合异常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等,发现该区Au,Ag,Cu,Pb,Zn,Mn,Fe等元素具一定成矿潜力。结合野外异常查证,推断多数异常受岩浆和构造作用控制,区内与海相火山岩有关且强度较高、元素组合较好的异常区有利于成矿。据地球化学异常,结合成矿地质构造背景,进一步优选出找矿远景区9处,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张钊熔[2](2020)在《甘肃白银耕地-玉米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甘肃省白银市由于其独特的地质环境,使得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形成了以矿产开发,重金属冶炼以及配套化工设施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生产地。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受有色金属产业布局、生产以及农作物灌溉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中重金属逐渐开始累积,并且对当地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明确白银市四龙镇黄河两岸耕地表层土壤污染现状,解析污染物来源;探究区域农田系统中重金属元素在耕地-作物中的迁移、富集规律,特别是揭示研究区重金属对土壤的危害性在时间线上的变化特征以及空间迁移规律,从而对白银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业安全生产提供新的角度和方向。本论文较系统采集大气沉降样品、东大沟水体底泥以及黄河灌溉水样和底泥样、玉米样和根系土样、以及白银四龙镇段黄河两岸黄灌区和山区旱地农田表层土壤样品,检测了各类样品中重金属Cd、Pb、Zn、Cu、As、Hg、Cr的浓度,将土壤样品同甘肃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相比较,分别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土壤累积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查明了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探讨了玉米种植和土壤重金属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近十年来土壤重金属变化迁移特征。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白银地区大气重金属高浓度主要受控于矿山矿业活动和尾矿库扬尘,白银市工业活动对大气中的重金属浓度也具有一定影响。2.白银地区黄河两岸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As、Cr、Zn、Pb、Cu、Cd、Hg含量有一定累积。耕地类型相同但重金属累积程度北岸高于南岸,同一河岸黄灌区耕地高于山区耕地。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标准,北岸黄灌区部分耕地重金属Cd、As超过风险筛选值,需加强监控。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显示Cd、Hg生态危害较大,并且生态风险危害严重程度区域主要在四龙镇西北、北湾镇及两镇的中间地区。需对生态受影响区域持续监测,预防重金属进一步累积污染。3.研究认为北岸黄灌区现今土壤重金属Cd、Pb、Cu、Zn主要来自大气沉降输入,As、Hg主要来自灌溉水输入。输入途径对重金属输入量的讨论表明,大气沉降输入>灌溉输入>施肥输入。4.东大沟和北岸黄灌区玉米整株根、茎、叶、籽粒以及根系土的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表明东大沟两岸玉米种植安全风险低,其余耕地玉米种植安全。可以通过集中收集处理玉米秸秆方式,减缓土壤重金属的累积。5.近十年来黄河两岸土壤重金属Cr、Zn、Pb、Cu、Cd、Hg整体呈降低趋势,而As呈升高趋势。对比研究表明北岸黄灌区土壤重金属时空变化最强烈,其余地区时空变化不显着。北岸黄灌区重金属元素Hg、As、Cu、Cd在四龙镇西北、北湾镇累积,而Zn、Pb则明显降低。

董凯[3](2018)在《甘肃白银厂铜矿成岩—成矿环境及其找矿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甘肃省白银厂矿田是北祁连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带中最为典型、规模最大的VHMS矿床产地。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开采殆尽,在白银厂矿田深部及外围寻找新的矿床或矿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影响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矿田内双峰式火山岩岩浆作用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探讨火山岩与VHMS矿床之间的关系;厘定典型矿床不同类型矿石中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分析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蚀变矿物组合进行蚀变分带,分析各蚀变带中元素迁移规律;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火山岩的成岩环境和VHMS矿床的成矿环境,总结成岩-成矿过程,提出找矿方向。本文获得的主要认识和成果如下:根据区内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田内火山岩均属于钙碱系列。其中,折腰山细碧岩稀土配分曲线右倾,LILE(Rb、Sr、Ba、Th、U、K)和LREE相对富集,HFSE(Nb、Ta、Ti)和HREE相对亏损,地球化学性质与岛弧玄武岩类似;铜厂沟火山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对比较平坦,类似BABB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区内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出逐渐变化的特征,具有类似BABB和OIB玄武岩的双重地球化学特征,其构造环境具有从岛弧环境向弧后盆地环境过渡的特点。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将区内火山岩浆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岛弧型岩浆作用阶段和弧后盆地型火山岩浆作用阶段。在岛弧型岩浆作用阶段形成了矿田西部的岛弧型火山岩组合,随着大洋扩张的加速,弧后拉张变宽,弧后盆地之下底辟上隆的软流圈地幔在绝热降压和消减带流体作用的双重效应下发生部分重熔,上升的地幔熔融物质和上地壳组分发生混染,形成了矿田东部的弧后盆地型火山岩组合。通过厘定不同类型矿石中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对比分析金属矿物的微量元素特征发现,矿田内闪锌矿中In、In/Ga比值和In/Ge比值,指示该类型闪锌矿的形成均与高温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黄铁矿中的S/Se比值和Co/Ni比值也指示出矿田内不同类型的黄铁矿既有岩浆热液型矿床成因,也有沉积改造型矿床成因。从折腰山到小铁山、铜厂沟矿床致密块状矿石中,闪锌矿结晶温度具有降低的趋势,表明该矿床成矿热液的温度相对较低。东部矿床中主要金属矿物的Au、Ag、Pb及相关元素相对富集,这可能与东部火山岩浆作用阶段岩浆的成分、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热液中成矿元素的富集程度和种类发生改变有关。此外,折腰山后期叠加的黄铁矿细脉中硫化物的Au元素含量较高,在部分金属矿物中已达到工业品位,可能是主成矿期之后的流体热液沿裂隙充填交代所形成的,反映出西部矿床深部可能会有含金矿体存在的可能。矿田内各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呈筒状产出,蚀变矿物和矿物组合种类繁多。通过元素迁移规律研究发现,在绢云母化带、绿泥石化带及矿化带中蚀变程度和元素的迁移变化依次增大;Be、U、Sr和Na等元素随着斜长石的分解而流失,K元素随着绢云母的形成而相对富集;在绿泥石化阶段随着绿泥石和黄铁矿等矿物的形成,Fe和Mg等元素强烈富集。Ca、Ba和Mn元素主要以硅质岩类、重晶石或硬石膏的形式存在,在VHMS矿床中这些沉积物可以充当隔离层将海水与高温的热液隔开,促使其在围岩中沉淀。此外,在绢云母化阶段,折腰山矿床中Ag、Cu、As和Bi开始富集,Zn、Pb和Sb等元素迁出,小铁山矿床中这些元素均表现为迁入。相对于小铁山矿床,折腰山矿床的流体热液中Zn、Pb和Sb相对亏损。也暗示两个矿床的成矿热液中成矿元素富集的程度和种类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区内VHMS矿床的成矿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区内火山岩的岩浆演化规律及VHMS矿床的成矿过程。认为矿田内火山岩浆作用经历了岛弧型岩浆作用阶段和弧后盆地型火山岩浆作用阶段,东西部火山岩应来源于不同性质的岩浆体系。在岩浆作用后期产生的岩浆热液成分及物理化学条件也不尽相同,使得东西部VHMS矿床在成矿元素种类、矿石种类、矿化蚀变的空间特征及蚀变带中元素迁移规律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差异。针对区内优势矿产的成矿潜力及找矿前景,确定找矿标志。在深入了解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依据白银厂矿田火山机构的空间位置、含矿地层、矿区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的空间展布特征及东部和西部VHMS矿床的成矿条件差异性,进行靶区优选。根据找矿远景的优劣、进一步工作的价值以及验证的优先程度,将找矿靶区划分为3类。其中,A类找矿靶区2处,B类找矿靶区2处,C类找矿靶区1处,以期为白银厂矿田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资料参考。

田光礼[4](2018)在《甘肃白银郝泉沟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郝泉沟矿区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端,白银厂矿田外围南西侧火山岩带上,区内产出祁连造山带东段规模最大的郝泉沟金矿床。本文在系统收集前人地质物化探勘查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总结了郝泉沟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并以郝泉沟金矿床和白马洼铅锌矿化点为代表,初步探讨了相关的成矿流体及性质、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以及不同矿化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上述基础上以“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总结了区内代表性成矿类型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或控矿构造以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通过构造-岩石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找矿方法提取了有利的成矿信息和找矿标志,并建立了郝泉沟矿区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找矿信息,圈定找矿靶区。通过上述工作,取得了以下认识:1、郝泉沟矿区以黑石山Ⅰ级复式背斜及其多个次级褶皱和北西西向、北东-北东东向一级断裂构成本区基本构造格架;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变质海相酸性-基性火山岩系,包括钠长斑岩、石英角斑凝灰岩、细碧岩、石英钠长斑岩、大理岩、千枚岩等;区内侵入岩体主要有郝泉沟岩体、白马洼岩体、黑石山岩体以及符崖沟岩体。郝泉沟金矿床主要产于郝泉沟Ⅰ、Ⅱ号岩体中,岩体外围的钠长斑岩和部分细碧岩层也见金铜矿化,而大理岩是本区的铅锌矿化层位。区内F1、F3和F7深大断裂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其派生次级构造基本控制了区内的多类型矿化的形成。由于郝泉沟岩体内外构造蚀变发育,使其成为区内金矿的最佳成矿和找矿潜力地段;而白马洼岩体只是区内铅锌矿化的控矿因素之一。2、研究区代表性的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和热液脉型铅锌矿。郝泉沟金矿床中,常见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复合产出。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分布在郝泉沟Ⅱ号岩体内部及小外围火山岩内,受东西向主干断裂控制明显;石英脉型金矿在岩体内外构造裂隙中均有分布,在郝泉沟Ⅰ号岩体中主要受南北向断裂控制。3、通过对石英脉型金矿石、热液脉型铅锌矿石及其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细碧岩与金矿和铅锌矿化无成因联系;郝泉沟岩体与白马洼岩体相似的REE组成指示了二者具有相同的来源和岩浆演化过程;石英脉型金矿石与花岗质岩浆具有同源性,成矿流体是岩浆分异演化过程的产物;而热液脉型铅锌矿石稀土来源与花岗岩也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期热液但受大理岩的影响较大。金矿石中的弱正Eu异常可能指示了成矿流体继承了岩浆热液的中温还原的性质,且流体在与围岩普遍发生水/岩反应的过程中,围岩对成矿流体中Eu的组成影响不大;铅锌矿石中明显的负Eu异常指示了成矿流体可能为低温流体,且成矿环境偏氧化,其成矿作用是岩浆热液与大理岩共同影响的结果。4、通过对矿(床)化地质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郝泉沟岩体及其派生岩脉与金的成矿密切相关,为金矿成矿地质体;金矿的成矿构造或结构面主要为近东西和南北向的断裂构造,其中以东西向为主,构造和蚀变岩脉延伸地段有一定成矿潜力;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黄钾铁矾化+高岭土化+石膏以及碳酸盐化等蚀变矿物组合代表了不同的成矿机制和成矿环境,是金矿的成矿作用特征标志。而热液脉型铅锌矿的成矿地质体为白马洼岩体和大理岩地层;成矿构造或结构面为白马洼岩体内断裂带、大理岩内部张性断裂以及细碧岩与大理岩接触带;重晶石和碳酸盐化则代表了铅锌矿化的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石英+方解石+重晶石是其标志性矿物组合。5、在研究区1:1万专项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开展构造-岩石地球化学面积性及剖面测量工作,通过对19种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区内各元素均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中Au、Ag、Cu、Pb、Zn、W、Mo、Bi等元素在区内分布极不均匀,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利用传统迭代法来确定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的矿化信息,单元素异常的位置与已知矿床或矿化点的高度吻合,Au、Cu、Pb、Zn高异常带具有下一步找矿前景。其中Au-Ag-Cu-Mo-Bi和As-Sb-Pb-Zn元素套合性好,二者分别为区内金矿化和热液脉型铅锌矿化的指示元素组合,其综合异常带为找矿潜力地段。6、对区内物探资料的解译结果表明:地面高精度磁测异常与地质体物性参数吻合程度不高,但对区内构造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反映,对构造的推断有一定意义;激电中梯测量中,大理岩及铅锌矿化分布区内具有高阻高极化率的特征,而受构造蚀变控制的金矿体,为低阻高极化率特征。激电中梯剖面中的高极化率分布地段与矿化分布地段吻合较好,激电中梯异常为重要的物探找矿标志。7、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物化探测量成果以及“三位一体”成矿要素的总结,建立了郝泉沟矿区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式,并根据研究区地物化多元信息,开展找矿预测,圈定了找矿靶区2处,找矿(潜力)有利区2处。

李培,廖时理[5](2016)在《基于GIS证据权重法的白银厂矿区及小外围的成矿预测》文中认为文章利用Morpas软件对甘肃省白银厂矿区内的地、物、化等多源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取了成矿有利信息,认为成矿有利地层为石英角斑凝灰岩系,成矿有利构造为火山机构及背斜构造,成矿有利岩体为石英钠长斑岩岩体。采用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圈定了成矿预测和找矿远景区,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廖时理[6](2014)在《甘肃省白银地区找矿靶区逐级圈定与定量预测》文中提出甘肃省白银厂矿田是我国规模最大、最典型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地,其铜铅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长期的开采,区内资源已开采殆尽,面临着严峻的增储压力。数几十年来,前人在该区进行了大量的地物化遥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然而目前对这些资料的开发和合理利用还不够充分,找矿效果也一直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因此开展白银厂矿田深部及其外围找矿,寻找新的接替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P”成矿预测与定量评价理论是一种以不同尺度地质异常研究为基础,综合找矿信息,逐级系统进行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随着找矿级别的增高,找矿靶区范围依次变小,靶区级别逐步增高,找矿成功概率则逐渐增大。本文以5P成矿预测与定量评价理论为基础,以研究和定量圈定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地质异常为基本途径,将直接找矿信息与间接找矿信息研究相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多元找矿信息,系统建立了白银矿田的“5P”综合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并在白银矿田圈定了不同尺度的找矿远景区及矿体远景地段,为白银厂矿田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部署,接替资源勘探目标优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以上工作,获得了以下认识:1、通过对北祁连地区1:100万地质、物探和遥感资料的二次开发,提取相应的异常找矿信息,建立了该区的综合信息证据权找矿模型,并定量圈定了铜矿床的成矿可能地段。结果表明,区内铜矿床的含矿地层主要为奥陶系(O)、寒武系(∈)、前寒武长城系(Ch)、志留系(S)和泥盆系上统(D3),以NW-NWW向为主的断裂控制了区内地层和矿产的分布,铜矿床主要分布在距离一、二级断裂15km以及三级断裂6km的范围内,并与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关系密切。铜矿床成矿可能地段具有沿区内主要构造带的大断裂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带的肃南-祁连-门源-门源一带,同时,在阿克塞-肃北以及南八仙、贵德-循化一带也有零星分布,其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及基性-超基性岩的分布特征一致。2、通过对白银地区区域1:20万地质、航磁、化探资料分析和找矿信息提取,发现区内VMS矿床的含矿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基性火山岩、白银厂组火山杂岩和皋兰群变质火山岩,并主要分布在距离断裂2km的范围内,航磁推断隐伏断裂、隐伏岩体和环状构造对矿床的空间分布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结合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分析,建立了白银地区VMS矿床找矿可行地段综合信息证据权预测模型,确定了白银厂矿田及其小外围、老虎山-猪咀哑巴地区和富强堡-四眼井一带为A级找矿靶区,石青硐-朵家滩地区、二道湾一带和罗家大庄-银硐沟一带为B级找矿靶区,研究区南部的黄崖口、铁背沟、跃水崖地区为C级找矿靶区,并分别对这些远景区进行了找矿可行性分析。3、通过白银矿阳及外围1:5万地质异常找矿信息提取,发现区内矿床的含矿地层卞要为中寒武统白银厂组(∈22)、大井子组(∈23)以及中上寒武统未分地层(∈23+4),含矿岩性主要为石英角斑凝灰岩系和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系,NWW向断裂和背斜构造控制着火山岩及其含矿层和矿化的分布,矿床主要分布在距离断裂和背斜构造轴部2km的范围内。结合区内地球物理测量和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信息,建立了该区找矿有利地段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并确定了白银厂矿田本区、黑石山-横湾地区以及石青硐-朵家滩地区为A级找矿靶区,黑石川附近的地拉牌地区、占硐沟-阴沟谷峡地区为B级找矿靶区,黑石山东部地区、熊家湾地区和一堵墙南为c级远景区。4、对白银矿田及小外围进行了1:2.5万地质异常找矿信息提取,发现区内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寒武统白银厂组上岩组和下岩组(∈22、∈22-1a、∈22-1c、∈21)以及大井子组(∈23b)中,其岩性主要为石英角斑凝灰岩和中-基性火山杂岩层。同时,矿床主要分布在距离NWW、NE向断裂以及背斜构造轴部0.6km的范围内,火山喷发中心对矿床的产出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距离石英钠长斑岩0.5km的区域内也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区内1:2.5重力浅源异常高值区具有呈NWW向和NE向串珠状分布的特征,中-大型VMS矿床均分布在重力浅源异常的负值区。结合1:2.5万土壤样原生晕化探找矿信息提取,建立该区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综合信息预测模型,在区内确定了白银厂折-火地区深部、小铁山地区深部以及白银矿田东两区结合部位为A级远景区,沙捞坝-大涝坝-阴沟谷峡地区、放马沟地区以及郝泉沟、白马洼地区为B级找矿远景区。5、在白银矿区小外围宋家趟和小铁山东南地区分别进行了覆盖区黄土吸附态金属离子测量实验,探索该区黄土厚层覆盖区吸附态金属离子测量(蒸发盐晕)对快速找矿评价有实际意义。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白银厂半干旱环境下的厚层黄土覆盖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效果,主要成矿元素Cu、Pb、Zn、Ag的异常明显,并伴生低温元素异常,异常点位处对应的构造岩样品亦具有对应元素异常特征。通过该方法在宋家趟地区确定了多处Cu、Bi异常,在小铁山地区确定了多处Cu、Zn、Sb异常,对矿区小外围找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6、在白银矿区及其小外围开展了构造原生晕找矿,采集了10条总长度为18.7km的构造岩原生晕找矿剖面,并分析了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构造岩样品的Cu、Pb、 Zn、Ag、As等元素含量均大于矿田岩石背景值,说明构造岩中矿化元素得到富集。Ag、 Mo、As、Sb中低温元素组合和Cu、Pb、Zn、Mn矿区主要成矿元素组合关系较为密切,与元素的活动性质非常相似。通过该方法在矿区及小外围获得了多处异常,且多数异常的产出位置位于已知矿床的延伸部位,表明构造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在白银矿区具有较好的效果。7、对折-火矿区近两年施工的四个见矿钻孔(ZK2-1、ZK2-3、ZK10-1、ZK10-2)的空间蚀变、矿石结构构造、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等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折、火矿区深部主要发育浸染状铜矿化,深部矿体具有雁列侧伏的分布趋势,近矿发育绿泥石化,向外逐渐转变为绢云母化和硅化。钻孔岩芯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主要成矿元素具有多个富集中心,Cu、Pb、Zn元素异常与主要成矿带范围一致,并与新揭露矿体的分布相对应,Ag、 As、Sb、Hg为矿体前缘晕出现,W.、Sn、Mo、Bi为尾部晕。元素分带计算表明,火焰山2线的钻孔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Ni-Co-As-Cu-Ag-V-Bi-Sb-Pb-Mo-Zn-Cd-Mn。两个钻孔深部Pb异常以及(Pb+Zn)/Cu比值均有加强的趋势,暗示深部有继续发现矿体的可能,建议继续布置深钻(特别是坑内钻),对深部矿体进行控制。8、通过对白银矿田大比例尺重力、高精度磁测数据建库、二次开发与综合分析,结合前人资料,发现酸性火山岩类常在区域上形成重力低,矿体常在区域重力低值区形成局部重力高,埋深大于500m的矿体无重力异常显示,酸性火山岩中的找矿有利位置为磁场强度在0nT左右NWW向和NE向磁性特征线的相交部位中出现的高磁部位。结合白银矿区VMS矿床元素分带研究以及主要控矿要素分析,建立了该区折腰山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信息找矿模型。9、通过矿区大比例尺物化探找矿信息提取与成矿规律分析,结合覆盖区黄土吸附态金属离子测量、构造原生晕找矿实验以及野外踏勘发现的多处孔雀石、铜蓝等露头,在区内圈定了折腰山-火焰山老矿区以及小铁山-铜厂沟矿区深部、折腰山-火焰山东部结合部、小铁山-铜厂沟东南部、折腰山-火焰山西部以及折腰山-火焰山北部等五个矿体远景地段,为矿区接替资源找矿提供了资料参考。

赵云峰[7](2012)在《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以江西铜业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铜资源的不断需求,国家不断提倡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内的一些矿业企业把对外直接投资理解成“走出去”开矿,不去了解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性、潜在的风险、国外矿业的先进经验,更谈不上制定企业对外投资的详细战略,以致盲目到海外发展,最终失败而归。本文通过对铜矿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国际铜矿资源产地投资环境、国际矿业资本市场、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国内铜矿企业的代表江西铜业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找出了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困难所在,并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实施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具体措施。这对推动我国企业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步伐,最大程度的利用国内、国外的资源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迅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地平稳发展均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在了解铜矿企业的特征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然后对国际铜矿资源产地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划分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市场的类型;接着再对国际矿业资本市场进行介绍并对矿业投资的风险进行说明;再次对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战略进行分析;最后以以江西铜业为例构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提出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的建议与对策。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投资的动机、对传统理论的冲击这几个方面。目前我国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表现为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主要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体、优势、投资方式、区位选择、行业选择、风险的控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就笔者所阅读的国内外文献而言,绝大多数分析和研究的焦点在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较多的停留在对国家、国际环境、行业、政策、战略建议等宏观层次,而缺乏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实际发展情况、特别是对于微观层面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研究,现有的少数也仅限于部分石油企业。另一方面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和质量还不明显,难以形成令人信服的理论成果。第二,系统介绍世界铜资源集中的十三个国家:智利、美国、印度尼西亚、波兰、秘鲁、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赞比亚、波兰和印尼等国。开发海外铜矿资源具有完全不同于一般加工工业和商业投资的一些主要特性,比开发国内铜矿资源考虑的因素更多。这说明绝不能用国内制造业的管理方法来对待铜矿企业的海外投资,在我国铜矿企业响应国家政策到国外开发矿产时,应遵守铜矿产业直接投资开发的特性,讲究一定的方式和策略,解决到国外开发铜矿资源面临的各种特殊问题,促进铜矿企业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我国是铜资源匮乏的国家,目前国内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铜精矿要从国外进口。目前我国不少矿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这是一种必然,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内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是外因,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支持。从发展速度上看,近年来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截至2004年底,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仅为59.51亿美元,2004-2005年的两年内是一个平稳增长期,变化不大。2006年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为85.40亿美元。2007-2008年变化也不大,2007年为40.63亿美元,2008年为58.24亿美元。2009年为133.43亿美元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一年我国采矿业的对外投资额比过去两年加起来还多,而2009年正好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2010年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也有57.15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446.61亿美元。中国铜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通关收购资源企业获取开发铜矿山;2.通过参加国外政府项目招标获取铜矿;3.与国外公司联合开发铜矿;4.租赁国外铜矿企业。第四,将聚类分析法引入并运用于国际铜矿资源产地投资环境分析。基于国际经验、文化差异、目标国管制程度、国家竞争优势、地理位置六个方面对铜矿资源产地国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将14个目标投资国划分为4个相对同质的投资地区。全世界已探明的铜金属储量基础为9.37亿吨,可开采储量为4.67亿吨。但是其分布十分的不均衡。美洲占了世界储量的60%,非洲和亚洲各占到15%。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国主要就集中在上述地区的14个铜矿资源禀赋较好的国家。紧接着从经济、文化、基础设施与地理位置、政治与安全、矿业政策,五个方面来考察目标国家的投资环境。基于聚类分析法运用SPSS13.0软件对投资目标国进行划分。按照投资环境主要特征的不同,14个目标投资国被分成了4类。第五,在企业融资的实践中,究竟采用哪种融资模式(融资基本方式之一或多种融资基本方式的组合),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其可能的儿种融资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不同融资模式的选择对企业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收益等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评价一个融资模式在具体企业融资中的优劣,应从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收益三个方面进行。参考相关研究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构成的指标体系。目标层是铜矿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准则层由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收益构成,指标层有利息成本、信息和中介成本、机会成本、到期偿还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长期收益、短期收益组成。然后把调查问卷上的企业专家和学校学者的客观判断结果,借助层次分析法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可以选择出最优或最满意的具体融资方式,然后根据铜矿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来确定融资的规模。第六,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下称“江西铜业”)铜冶炼产能在100万吨以上,产能跻身世界前三,年销售1000亿元以上。江西铜业铜金属储量约占全国已探明可供工业开采储量的三分之一,自产铜精矿含铜金属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1)江西铜业做为实证对象,借助聚类分析找出了以阿富汗和秘鲁为代表的投资目的地通过对江铜现有投资区域的分析,我们认为与阿富汗同处“矿业政策环境较好投资区”的刚果(金)可以作为企业下一步重点考虑的投资地区,刚果(金)地处非洲中西部,有“非洲心脏”之城。国土面积234.5万平方公里,在非洲仅次于阿尔及利亚,居第二位。刚果(金)自然资源丰富,铜资源储量7500万吨,约占世界的10%,位居世界第二位。更重要的是刚果(金)政府对于大型投资项目尤其矿业开发项目和农业开发项目,以及被列为政府急需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均可通过个案谈判,获得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关税减免等)。还有与秘鲁同属于“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差异较小、地理位置较好投资区”的印尼、墨西哥、巴西和南非。这些国家也可以作为企业下一步重点考虑的投资地区。上述四国均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以及较发达的基础设施与港口,文化差异相对比较小,在发展中国家里经济发展算是比较好的。(2)分别介绍了江铜在目标投资国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虽然刚果(金)的自然条件很好。政治和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发展潜力较大,但目前仍处于百废待兴阶段,无论从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看,还是从政策法规、政府管理水平以及外资企业在当地经营面临的各种障碍等软环境看,刚果(金)属于投资环境较差的国家。还有阿富汗、秘鲁、印尼、墨西哥、巴西、南非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安全、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和注意事项。(3)融资方式、规模与策略建议融资方式——融资方式的优先顺序依次为:增发股票、银行本外币贷款、发行公司债券。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要突破资金的制约,在现阶段增发股票将是其最有效的方式。融资规模建议——2010年度江西铜业自有资金利润率为15.65%。因此,江西铜业应增加借入资金的比例,使其产生的超过资金成本的利润来增加自有资金利润率。融资策略建议——融资直接化、贷款短期化、融资方式组合化。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一、针对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首先系统介绍、梳理了我国采矿企业对外开发利用海外矿产资源的现状,然后从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区域、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性和风险、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策略及其对策的角度对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二、将聚类分析法引入并运用于国际铜矿资源产地投资环境分析。基于国际经验、文化差异、目标国管制程度、国家竞争优势、地理位置六个方面对铜矿资源产地国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将14个目标投资国划分为4个相对同质的投资地区。三、构造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铜矿企业融资方式评价模型。首先介绍铜矿企业融资不同方式的优缺点,然后分析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最后借助层次分析法把专家意见和学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可以选择出最优或最满意的具体融资方式,然后根据铜矿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来确定融资的规模。并以江西铜业为例,在既定投资决策下,江西铜业融资的目标是寻找最佳的融资渠道,使企业融资成本最低,融资风险最小,融资收益最大。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

杜汉忠[8](2010)在《生产矿山实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鞍山铁矿鞍山铁矿田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由城南的两个鞍形山峰而得名。鞍山铁矿田包括齐大山、红旗、大孤山、东鞍山、西鞍山、眼前山、关门山、砬子山、谷首峪、小岭子、黑石砬子、张家湾、祁家沟、西大背等大、中型矿床,合计储量占全省铁矿总量的60%。鞍山铁矿产于中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的千枚岩、片岩中,或花岗岩的包体内。含铁层位2~10个,主矿层1个。累计探明储量79亿吨。

王今诚[9](2010)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白银工业变迁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白银在国家历次“五年”计划建设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工业为主导,化工、机电、纺织、建材、能源等部门综合发展的工业结构。白银工业在发展中一方面深受国家计划影响,一方面受资源赋存状况的制约。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银工业面临资源枯竭与市场经济改革的双重挑战,陷入发展困境。进入21世纪,白银人积极探索工业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转型道路,在提升资源型工业加工化程度的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953-2008年,白银工业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城市化、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与制造、工业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就,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工业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白银工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资源型工业的典型特征,体现出“嵌入式”高起点发展;以大型工业为主导的二元结构;资源枯竭与高新技术产业兴起等特点。但是,白银工业可持续发展中仍存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技术革新缓慢、区位条件差、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以及资源型工业转型等问题。白银工业要走出困境实现繁荣发展,还需要在争取国家扶持政策,改善区位条件,缩小大型工业与地方工业差距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廖桂香[10](2007)在《甘肃白银厂矿山及其外围铜多金属矿床密集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文中认为本文以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区内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利用区域重力和航磁资料,采用位场不同高度的向上延拓方法,分别解译出不同深度层次的线型构造,并研究各个元素密集区与重磁构造的关系。采用证据加权模型、可信度理论模型和证据理论模型三种不同的成矿预测方法对本研究区进行铜多金属成矿预测。将这三种模型预测结果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确定出最佳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铜厂沟—小铁山—四个圈矿带成矿元素多元统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铜厂沟—小铁山—四个圈矿带成矿元素多元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白银厂及外围地区1∶5万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地球化学特征
    2.1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2 异常特征
3 找矿远景区
    3.1 石青硐地区铜铅锌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区(Ⅴ2-A-1)
    3.2 西湾地区金成矿远景区(Ⅴ7-A-2)
    3.3 银洞沟地区铜铅锌金银成矿远景区(Ⅴ9-A-3)
4 结论

(2)甘肃白银耕地-玉米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危害
        1.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
        1.1.2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1.2 土壤重金属来源
        1.2.1 自然来源
        1.2.2 人为来源
    1.3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和迁移
        1.3.1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
        1.3.2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
    1.4 白银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
    1.5 研究意义与目的
    1.6 研究方法思路
第二章 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经济产业
        2.2.1 工矿业生产
        2.2.2 交通运输
        2.2.3 农业生产
    2.3 区域地质
        2.3.1 大地构造
        2.3.2 地层
第三章 实验设计与方法
    3.1 实验仪器
    3.2 样品设计与采集
    3.3 样品加工和分析
        3.3.1 土壤样品分析与质控
        3.3.2 玉米样分析与质控
        3.3.3 大气样品分析与质控
        3.3.4 水样分析与质控
    3.4 评价指标及方法
        3.4.1 土壤环境标准
        3.4.2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3.4.3 农作物安全指标
    3.5 数据处理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大气沉降重金属通量分布
    4.2 水样重金属分布特征
    4.3 底泥重金属分布特征
    4.4 植物样和根系土样重金属统计
        4.4.1 玉米体内重金属统计
        4.4.2 玉米籽粒与根系土
    4.5 土壤重金属含量
        4.5.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4.5.2 黄河两岸土壤重金属含量
第五章 讨论
    5.1 大气重金属沉降影响因素
    5.2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5.3 土壤重金属评价
        5.3.1 土壤环境质量
        5.3.2 生态风险评价
    5.4 土壤重金属来源
    5.5 玉米体内重金属分布规律
        5.5.1 玉米各器官重金属分布特征
        5.5.2 玉米根系土重金属形态
        5.5.3 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对比
        5.5.4 玉米对重金属的富集
    5.6 土壤重金属含量时空变化
        5.6.1 土壤Cd变化
        5.6.2 土壤Hg变化
        5.6.3 土壤As变化
        5.6.4 土壤Pb变化
        5.6.5 土壤Zn变化
        5.6.6 土壤Cu变化
        5.6.7 土壤Cr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甘肃白银厂铜矿成岩—成矿环境及其找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国内外VHMS矿床研究现状
        1.3.2 白银厂矿田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3 研究区勘查现状
        1.3.4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工作量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北祁连区域地质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火山岩浆作用
    2.3 区域矿产概况
第三章 白银厂矿田地质概况
    3.1 白银厂矿田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2 火山岩地质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
        3.2.1 火山岩旋回及岩相特征
        3.2.2 火山机构位置
        3.2.3 火山岩岩性特征
    3.3 白银厂矿田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对比
        3.3.1 折腰山Cu-Zn矿床
        3.3.2 小铁山Pb-Zn-Cu矿床
        3.3.3 铜厂沟Pb-Zn-Cu矿床
第四章 火山岩浆作用及成岩构造环境
    4.1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4.1.1 基性火山岩
        4.1.2 中性火山岩
        4.1.3 酸性火山岩
        4.1.4 集块角砾岩
    4.2 白银厂矿田火山岩成因探讨
        4.2.1 火山岩蚀变特征
        4.2.2 中基性火山岩的物质来源
        4.2.3 中基性火山岩的部分重熔及结晶分异作用
        4.2.4 酸性火山岩的部分重熔及结晶分异作用
        4.2.5 集块及角砾岩成因探讨
        4.2.6 构造环境判别
    4.3 火山岩浆作用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第五章 金属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成矿环境的指示
    5.1 典型矿床中矿石类型及金属矿物组合特征
        5.1.1 折腰山矿床
        5.1.2 小铁山矿床
        5.1.3 铜厂沟矿床
    5.2 不同类型矿石中金属矿物LA-ICP-MS原位分析
        5.2.1 折腰山矿床金属矿物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2 小铁山矿床金属矿物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3 铜厂沟矿床金属矿物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2.4 金属矿物中的微量元素赋存状态
    5.3 金属矿物微量元素特征对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
        5.3.1 闪锌矿
        5.3.2 黄铁矿
        5.3.3 黄铜矿
    5.4 金属矿物的形成环境探讨
第六章 典型矿床的蚀变分带及元素迁移规律
    6.1 矿化蚀变分带特征
    6.2 元素迁移估算方法
    6.3 蚀变带中元素迁移估算
        6.3.1 折腰山矿床
        6.3.2 小铁山矿床
    6.4 蚀变系统中元素迁移富集规律
        6.4.1 热液蚀变过程判别
        6.4.2 主量元素的迁移行为特征
        6.4.3 蚀变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6.4.4 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
    6.5 地球化学元素迁移规律在找矿中的应用
        6.5.1 元素迁移的空间变化规律
        6.5.2 元素迁移规律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第七章 白银厂矿田成岩-成矿环境及找矿意义
    7.1 控矿因素
        7.1.1 矿床形成时限
        7.1.2 火山机构
        7.1.3 地层及岩性
        7.1.4 火山岩浆作用
    7.2 白银厂矿田成岩-成矿作用过程
    7.3 找矿标志及综合预测
        7.3.1 找矿标志
        7.3.2 综合找矿预测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8.1 主要结论及认识
    8.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Ⅰ
附表Ⅱ
附表Ⅲ

(4)甘肃白银郝泉沟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成矿预测研究现状及进展
        1.3.2 成矿预测方法概述
        1.3.3 郝泉沟矿区研究现状
        1.3.4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成矿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质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侵入岩
    2.3 区域地球物理
        2.3.1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
        2.3.2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2.4 区域地球化学
        2.4.1 成矿地球化学背景
        2.4.2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成矿地质条件
    3.1 地层条件
    3.2 构造条件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岩浆岩条件
        3.3.1 岩体
        3.3.2 岩脉
    3.4 代表性矿床(点)研究
        3.4.1 矿化类型划分
        3.4.2 矿床(化)地质特征
        3.4.3 矿床(化)地球化学特征
    3.5 “三位一体”成矿要素分析
        3.5.1 成矿地质体
        3.5.2 成矿构造或结构面
        3.5.3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第四章 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找矿信息
    4.1 构造-岩石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4.1.1 元素的统计特征
        4.1.2 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
        4.1.3 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及解译
        4.1.4 元素组合异常特征
    4.2 地质-化探找矿信息
    4.3 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找矿信息
        4.3.1 地面高精度磁测
        4.3.2 中梯激电异常
第五章 找矿预测及靶区圈定
    5.1 找矿标志
        5.1.1 地质找矿标志
        5.1.2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5.1.3 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5.1.4 综合找矿预测模型
    5.2 找矿预测及靶区优选
        5.2.1 预测原则
        5.2.2 预测区优选及评价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1.1 郝泉沟矿区成矿地质条件
        6.1.2 矿床(化)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
        6.1.3 物化探找矿信息及成矿预测
    6.2 主要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GIS证据权重法的白银厂矿区及小外围的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证据权重法简介
2 成矿地质背景
3 找矿有利证据层提取
    3.1 地质异常信息提取
    3.2 地球物理信息提取
    3.3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
4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5 结语

(6)甘肃省白银地区找矿靶区逐级圈定与定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来源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选题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2.1 地质异常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
        1.2.2 5P成矿预测体系
        1.2.3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4 研究区勘查历程与现状
        1.2.5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
        1.3.4 选题的创新点
    §1.4 论文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成矿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及含矿性
    §2.3 构造
        2.3.1 断裂构造
        2.3.2 褶皱构造
    §2.4 岩浆作用
        2.4.1 火山岩
        2.4.2 侵入岩
        2.4.3 岩浆-构造-成矿作用
    §2.5 成矿地质条件
第三章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3.1 地层
    §3.2 岩浆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3.2.1 主要岩石类型及鉴定特征
        3.2.2 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
        3.2.3 岩浆岩含矿性分析
    §3.3 构造
        3.3.1 褶皱构造
        3.3.2 断裂构造
        3.3.3 火山机构
        3.3.4 旋钮构造
    §3.4 围岩蚀变
        3.4.1 围岩蚀变分类
        3.4.2 围岩蚀变组合及分带
        3.4.3 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
    §3.5 典型矿床特征
        3.5.1 折腰山矿床
        3.5.2 小铁山矿床
        3.5.3 银硐沟矿床
        3.5.4 猪嘴哑吧矿床
第四章 北祁连地区铜矿成矿可能地段预测
    §4.1 地质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4.1.1 地层找矿信息提取
        4.1.2 断裂找矿信息提取
        4.1.3 岩浆岩找矿信息提取
    §4.2 地球物理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4.2.1 区域地球物理背景
        4.2.2 地球物理找矿信息提取
    §4.3 地球化学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4.3.1 地球化学背景及元素组合特征
        4.3.2 地球化学异常找矿信息
    §4.4 遥感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4.4.1 线状构造找矿信息提取
        4.4.2 环状构造找矿信息提取
    §4.5 成矿可能地段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4.5.1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
        4.5.2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4.5.3 成矿可能地段圈定
第五章 白银厂区域成矿预测及找矿可行地段圈定
    §5.1 地质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5.1.1 地层异常信息提取
        5.1.2 断裂异常信息提取
    §5.2 地球物理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5.2.1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5.2.2 航磁异常信息提取
    §5.3 地球化学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5.3.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5.3.2 地球化学异常找矿信息
    §5.4 找矿可行地段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5.4.1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
        5.4.2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5.4.3 找矿可行地段圈定
第六章 白银矿田及外围找矿有利地段优选
    §6.1 地质找矿信息提取
        6.1.1 地层-岩性异常信息提取
        6.1.2 构造异常信息提取
    §6.2 地球物理找矿信息提取
        6.2.1 航磁异常特征
        6.2.2 重力异常特征
        6.2.3 地球物理异常信息提取
    §6.3 化探找矿信息提取
    §6.4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6.4.1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
        6.4.2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6.4.3 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第七章 白银厂矿区及小外围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远景预测
    §7.1 地质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7.1.1 地层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7.1.2 断裂找矿信息提取
        7.1.3 背斜构造找矿信息提取
        7.1.4 火山机构找矿信息提取
        7.1.5 岩浆岩找矿信息提取
    §7.2 地球物理找矿信息提取
        7.2.1 重力异常特征
        7.2.2 重力找矿信息提取
    §7.3 地球化学找矿信息提取
    §7.4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7.4.1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
        7.4.2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7.4.3 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圈定
第八章 大比例尺综合物化探找矿方法在白银矿田的应用
    §8.1 矿区地球物理找矿
        8.1.1 岩矿石物理性质
        8.1.2 折西高精度磁测
        8.1.3 大比例尺重力测量
    §8.2 矿区地球化学找矿
        8.2.1 矿区小外围覆盖区土壤样偏提取找矿
        8.2.2 矿区构造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
第九章 白银厂矿区及小外围矿体远景地段圈定与评价
    §9.1 矿区钻孔原生晕及坑道原生晕找矿
        9.1.1 火焰山2线
        9.1.2 折腰山10线剖面
        9.1.3 折腰山-火焰山坑道原生晕
        9.1.4 原生晕分带模式
    §9.2 矿区及小外围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总结
    §9.3 综合信息找矿模式
    §9.4 白银厂矿区综合找矿有利靶区的圈定
        9.4.1 折腰山—火焰山以及小铁山—铜厂沟老矿区深部
        9.4.2 折腰山—火焰山东部结合部找矿远景区
        9.4.3 小铁山—铜厂沟东南部找矿远景区
        9.4.4 折腰山—火焰山西部找矿远景区
        9.4.5 折腰山—火焰山北部找矿远景区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Ⅲ
图版Ⅳ

(7)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以江西铜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趋势
    §1.3 论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1.3.1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世界铜矿资源产地概况及开发投资特征
    §2.1 世界铜矿资源产地概况
        2.1.1 中国地区
        2.1.2 美洲地区
        2.1.3 非洲地区
        2.1.4 中国周边国家地区
        2.1.5 亚太及欧洲地区
    §2.2 铜矿资源开发投资特征
        2.2.1 铜矿资源特征
        2.2.2 铜矿资源开发特征
        2.2.3 铜矿资源投资特征
第三章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现状
    §3.1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3.1.1 企业内在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3.1.2 企业外在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3.2 我国现行的铜矿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
        3.2.1 国家现行的铜矿产业发展战略
        3.2.2 国家鼓励铜矿企业对外投资的举措
    §3.3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成功案例
        3.3.1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3.3.2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案例
第四章 世界铜矿资源产地投资环境聚类分析
    §4.1 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
        4.1.1 政治风险
        4.1.2 商业风险
        4.1.3 管理风险
        4.1.4 非产品市场竞争风险
        4.1.5 财务风险
    §4.2 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国影响因素分析
        4.2.1 经济环境
        4.2.2 文化环境
        4.2.3 基础设施与地理环境
        4.2.4 政治与安全环境
        4.2.5 矿业政策环境
    §4.3 基于模糊聚类的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国划分
        4.3.1 方法介绍
        4.3.2 数据的处理
    §4.4 划分结论
        4.4.1 分类结果
        4.4.2 方案分析
第五章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方式选择
    §5.1 国内外矿业资本市场融资环境
        5.1.1 国外矿业资本市场融资环境
        5.1.2 中国矿业资本市场融资环境
        5.1.3 矿业融资愈来愈依赖资本市场
    §5.2 国际矿业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主要融资方式及选择
        5.2.1 矿业项目不同阶段的资金来源
        5.2.2 矿业资金筹资方式比较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铜矿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5.3.1 指标体系的建立
        5.3.2 融资方式的评价方法
        5.3.3 构造判断矩阵
        5.3.4 各层次和整体一致性检验
        5.3.5 融资方式选择决策
    §5.4 铜业项目借款规模的确定
        5.4.1 企业自有资金
        5.4.2 企业借入资金
        5.4.3 借款规模的确定
    §5.5 铜业项目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策略
        5.5.1 融资原则
        5.5.2 融资策略
第六章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分析
    §6.1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6.1.1 概况
        6.1.2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取得的成绩
        6.1.3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6.2 基于聚类分析的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国的选择
        6.2.1 聚类结果
        6.2.2 目标国的选择
    §6.3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控制
        6.3.1 刚果(金)
        6.3.2 阿富汗
        6.3.3 秘鲁
        6.3.4 印尼
        6.3.5 墨西哥
        6.3.6 南非
        6.3.7 巴西
    §6.4 江西铜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策略
        6.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西铜业融资方式选择
        6.4.2 铜业项目借款规模的确定
        6.4.3 铜业项目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策略
    §6.5 投资建议
        6.5.1 投资目标国建议
        6.5.2 投资应注意的风险建议
        6.5.3 融资方式、规模与策略建议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9)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白银工业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关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白银工业变迁研究的现状
    2、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3、理论与史料依据
第一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甘肃陇中靖远等地的社会经济
    1.1 战乱、灾荒与靖远等地经济的恢复
    1.2 靖远等地的交通运输业与金融业
    1.3 陇中地区工矿业的缓慢发展
    1.4 陇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白银工业变迁
    2.1 白银现代工业的崛起(1949-1977年)
    2.2 白银工业的繁荣与困境(1978-2000年)
    2.3 白银工业的转型与发展(2001-2008年)
第三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白银工业的发展成就
    3.1 工业化与白银工业发展
    3.2 工业发展与白银城市化
    3.3 技术创新与白银的名优产品
    3.4 资源型工业的转变与创新
第四章 近60年来甘肃白银工业变迁的特点
    4.1 "嵌入式"高起点发展的白银工业
    4.2 以大型工业为主导的二元工业结构
    4.3 资源枯竭与高新技术产业兴起
第五章 近60年来甘肃白银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5.1 甘肃白银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2 甘肃白银工业可续发展的走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甘肃白银厂矿山及其外围铜多金属矿床密集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区概况
    第四节 研究区工作程度及研究现状
    第五节 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所作的工作
第二章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解译方法
    第一节 地质信息解译方法
    第二节 地球物理信息解译方法
    第三节 地球化学信息解译方法
    第四节 综合解译方法
第三章 区域成矿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第二节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第三节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第一节 典型矿床成矿特征
    第二节 找矿标志
    第三节 区域成矿规律
    第四节 成矿系列及其成矿特点
第五章 预测靶区建立的主要依据
    第一节 重磁构造及其控矿特征
    第二节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剩余异常
    第三节 各元素密集区与重磁构造的关系
第六章 多源地学信息的自动转换
    第一节 地质统计单元的自动生成
    第二节 地质变量的自动选择与赋值
第七章 多源地学信息的证据加权模型
    第一节 证据加权法概述
    第二节 白银地区证据加权模型成矿预测
第八章 多源地学信息的可信度理论模型
    第一节 可信度理论模型概述
    第二节 白银地区可信度理论模型成矿预测
第九章 多源地学信息的证据理论模型
    第一节 证据理论模型概述
    第二节 基于证据理论的资源靶区预测
    第三节 白银地区证据理论模型成矿预测
第十章 成矿远景区的划分及其综合评价
    第一节 成矿远景区的划分
    第二节 成矿远景区综合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四、铜厂沟—小铁山—四个圈矿带成矿元素多元统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白银厂及外围地区1∶5万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J]. 刘彦良,高雅,任育智,季文中. 新疆地质, 2021(03)
  • [2]甘肃白银耕地-玉米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D]. 张钊熔. 长安大学, 2020(06)
  • [3]甘肃白银厂铜矿成岩—成矿环境及其找矿意义[D]. 董凯. 中国地质大学, 2018(07)
  • [4]甘肃白银郝泉沟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预测[D]. 田光礼. 中国地质大学, 2018(09)
  • [5]基于GIS证据权重法的白银厂矿区及小外围的成矿预测[J]. 李培,廖时理. 地质找矿论丛, 2016(01)
  • [6]甘肃省白银地区找矿靶区逐级圈定与定量预测[D]. 廖时理. 中国地质大学, 2014(02)
  • [7]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以江西铜业为例[D]. 赵云峰.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5)
  • [8]生产矿山实例[A]. 杜汉忠. 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下册), 2010
  • [9]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白银工业变迁研究[D]. 王今诚. 西北大学, 2010(10)
  • [10]甘肃白银厂矿山及其外围铜多金属矿床密集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廖桂香. 吉林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铜厂沟-小铁山-四环矿带成矿元素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